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Analysis of Seed Yield Characters in 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全 文 :第 17 卷  第 3 期
Vol. 17  No . 3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9 年  5 月
 May   2009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雷艳芳1 , 魏臻武2* , 杨占花1, 盖钧镒3 , 王仪明1
(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兰州  730070; 2.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  225009;
3.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南京  210095)
摘要: 通过对蒺藜苜蓿( Med icago truncatula Gaertn. )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调查, 解析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
的主要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搜集的 38 份蒺藜苜蓿种质资源在种子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 选系J1. 12
单株平均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不同种质在分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素上存在
显著差异( P< 0. 05) ;对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伸展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
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 719,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小。通过系统聚类, 参试蒺藜苜蓿种质可分为 3 个类
群,并从中筛选 6 份种子产量特性差异大的蒺藜苜蓿种质作为杂交亲本,利用 SSR、ESTSSR 和 SRAP 引物检测亲
本的多态性,发现 6 份亲本多态性差异明显; 通过应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发现蒺藜苜蓿 A17  A20 组合的
RILs 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是 2 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 该组合群体种子产量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多基因遗传率较低,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高于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关键词: 蒺藜苜蓿; 种子产量;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分析; ESTSSR标记; SRAP标记
中图分类号: S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9) 03033706
Genetic Analysis of Seed Yield Characters in 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
LEI Yanfang1 , WEI Zhenwu2* , YANG Zhanhua1 , GAI Juny i3 , WANG Yiming1
( 1. Pratacul tural College, Gansu Agricul tu ral Un iversi ty,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070, Chin 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 T echnology, Yangzhou U niver sity,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009, China; 3. Nat ional Center for S oyb ean
Improvem ent , Nanj 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 g, Jiangsu Province 210095, Chin a)
Abstract: T he inf luencing factor s on the seed yield component of Medicago tr uncatula Gaertn. w ere ana
lyzed based on its seed yield character ist ics in field. T he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ex isted in
seed y ield of 38 germplasms tested ( P< 0. 05) and aver age seed yield o f L ine J1. 12 w as higher than other
materials. T here w er e significant dif ferences in seed yield components including branch number, branch
leng th, pods number, and 100pod w eight . The relevancy analysis of seed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M.
tr uncatula germplasm indicates that the branch leng th and seed yield w as highly cor related and the correla
t ion coeff icient w as 0. 719; the relev ancy o f seed number per pod and seed yield w as least. M . tr uncatula
germplasm w er 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cluster analy sis, 6 parents w ith highest differences in seed y ield
character s w ere selected as hybrid parents. Detect ing w ith SSR, ESTSSR and SRAP primers, there w ere
significant polymorphism dif ferences among the 6 par ents. T he heredity of seed yield of RILs populat ion
from cross A17  A20 w as under the contro l of tw o addit ive  epistat ic major genes according to the majo r
gene plus po ly g ene inheritance analysis. T he majo r gene heritability played a majo r role and the genetic
variance of poly gene w as low er, addit ive ef fect of the second major g ene w as larg er than that o f the f ir st
major gene.
Key words: M edicago t runcatula Gaertn. ; Seed yield; M ajo r gene plus poly g ene inheritance analy sis;
ESTSSR maker ; SRA P maker
收稿日期: 20080917;修回日期: 2009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71486) ;国家 863计划项目( 2008AA10Z149) ;甘肃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苏省博士后基金
作者简介:雷艳芳( 1981 ) ,女,甘肃景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牧草遗传育种;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 zhenwu_w ei
@ yahoo. com. cn
致   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达先生和上海交通大学马伟先生提供部分蒺藜苜蓿种质和 RILs群体,谨此致谢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研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是苜蓿生产和育种
的重要内容。苜蓿种子产量的生物学构成因素很
多,主要有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花序数、每花序小
花数、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 1] 。目
前,国内外对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较
多。吴素琴、李世雄、王显国、姜华、Julier 等从不同
方面研究了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 6] 。但
是,由于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复杂,因此在估计环
境方差作用时困难较大, 从而造成苜蓿田间种子产
量评估的差异很大。蒺藜苜蓿(M edicago tr uncat
ula Gaertn. )作为豆科模式植物, 已成为豆科作物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常规工具 [ 7]。研究蒺藜苜蓿种
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遗传特性, 可以为利用蒺藜苜
蓿基因组学信息研究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搭建桥
梁。对控制蒺藜苜蓿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数量
性状基因座( QT Ls)定位并开展比较研究, 将有利
于克服苜蓿种子产量作为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困
难,为苜蓿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 MAS)工作提供有效途径。Wang 和 Le Signor
( 2005) 对蒺藜苜蓿种子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
究[ 8, 9] , 但目前尚无蒺藜苜蓿种子产量方面的研究
报道。
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作为重要工
具已应用于牧草遗传研究和育种中 [ 10, 11]。Brum
mer、李拥军、魏臻武、Jennifer 等利用限制性片段长
度多态 性 ( RFLP )、随 机 扩 增多 态 性 DNA
( RA PD)、微卫星 ( 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 SRAP) 等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苜蓿遗传多样
性[ 12~ 17]。快速增长的表达序列标签 ( EST )数据为
建立和筛选 SSR 标记提供了有效途径[ 18] 。Ell
wood、魏臻武、张丽芳等利用 SSR标记对蒺藜苜蓿
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 [ 19~ 21]。盖钧镒等
提出的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把控制数量性
状效应大的基因作为主基因, 把效应小的基因作为
多基因,用以检测多基因效应并估计相应的遗传参
数[ 22]。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基因标记定位的方法,
已在大豆( Gly cine max ( L . ) Merr. )、水稻( Or y z a
sat iv a L. )等作物上广泛应用[ 22, 23] 。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调查蒺藜苜蓿种质的种子
产量相关性状, 解析蒺藜苜蓿种子产量性状的特性
和构成因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不同蒺藜苜蓿种质
的多态性,筛选不同蒺藜苜蓿遗传作图群体的亲本
组合,构建相关性状的作图群体,为种子产量相关性
状的 QT Ls定位奠定基础。同时,应用主基因+ 多
基因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模型, 对蒺藜苜蓿重组自交
系( RILs)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遗传
分析,为苜蓿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参试 38份蒺藜苜蓿种质材料(表 1)于 2007年
10月 18日种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 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单行条播, 行距 0. 7
m, 小区面积 10 m2。154份蒺藜苜蓿 RILs群体于
2008年 3月 7日种植于扬州大学试验牧场, 单行条
播,行距 0. 8 m。
1. 2  测定方法
伸展长度: 出苗 60 d后, 随机选取 10 个枝条,
测定从茎基发出的枝条的生长长度,取平均值。分
枝数指从茎基发出的枝条的数量, 出苗 60 d 后, 随
机选取 10株,测定分枝数, 取平均值。小花数: 在开
花期,每个材料随机选 5 株, 记录单株小花数,取平
均数;结荚数:在结荚期,每个材料随机选 5株, 记录
结荚数, 取平均值。种子产量:收获时统计株数,计
算单株种子产量。每荚种子数: 随机抽取 10 个荚
果,统计每荚的种子数, 取平均值。百荚重: 随机抽
取 100个荚果称重, 3 次重复, 取平均值。千粒重:
随机抽取 1000粒种子称重, 3次重复,取平均值。
1. 3  PCR扩增反应体系
SSR和 SRAP 反应参照张丽芳和 Jennifer 的
PCR扩增反应体系[ 21, 17]。所用试剂来自上海生工。
1. 4  数据处理
利用 EXCEL 和 SAS 9. 0软件对种子产量相关
性状进行分析。采用类平均法 ( UPGMA) 用 NT
SYS2. 1对分子标记数据进行聚类。利用 IECM 算
法计算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值和 AIC 值, 运用植物
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 多基因分离分析法
对 RILs群体的种子产量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 1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表现及相
关性分析
搜集的 38份不同来源的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
量差异显著( P< 0. 05) ,并且变异幅度较大,单株平
338
第 3期 雷艳芳等: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表 1  参试蒺藜苜蓿种质的名称、来源和特性
Table 1  Name, or ig in and of character istic of M . tr uncatula tested
序号
N o.
名称
Name
来源
Origin
种质特性
Germplasm
characterist ic
序号
No.
名称
Name
来源
Origin
种质特性
Germplasm
characterist ic
1 P219 甘肃 Gansu, C hina 选系 Lin e 20 WM5109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2 WM5003 甘肃 Gansu, C hina 种质 Germplasm 21 P5002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3 P5001 甘肃 Gansu, C hina 选系 Lin e 22 WM5510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4 GN15 甘肃 Gansu, C hina 选系 Lin e 23 MP5002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5 GN16 甘肃 Gansu, C hina 选系 Lin e 24 GN14 甘肃 Gansu , Chin a 选系 Line
6 WM5160 甘肃 Gansu, C hina 选系 Lin e 25 AFD 甘肃 Gansu , Chin a 选系 Line
7 C aliph 甘肃 Gansu, C hina 品种 Cu lt ivar 26 MP5008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8 WM5511 甘肃 Gansu, C hina 种质 Germplasm 27 WM5151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9 W5007 甘肃 Gansu, C hina 种质 Germplasm 28 WM5086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10 Pw14 甘肃 Gansu, C hina 种质 Germplasm 29 WM5070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11 P5160 甘肃 Gansu, C hina 种质 Germplasm 30 WT5005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12 WM51 甘肃 Gansu, China 种质 Germplasm 31 WM5501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13 SA37 甘肃 Gansu, China 选系 Lin e 32 WM5007 甘肃 Gansu , Chin a 种质 Germplasm
14 SA36 澳大利亚 Aust ralia 选系 Lin e 33 J008 江苏 Jian gsu, China 种质 Germplasm
15 GC5160 澳大利亚 Aust ralia 选系 Lin e 34 TM 江苏 Jian gsu, China 种质 Germplasm
16 FE62 法国 Fran ce 选系 Lin e 35 FE61 法国 Fr ance 选系 Line
17 P15 法国 Fran ce 种质 Germplasm 36 J1. 11 法国 Fr ance 选系 Line
18 J. 51 法国 Fran ce 品种 Cu lt ivar 37 A17 法国 Fr ance 亲本 Parent
19 J1. 12 法国 Fran ce 选系 Lin e 38 A20 法国 Fr ance 亲本 Parent
表 2  SSR、ESTSSR 和 SRAP 引物名称和来源
T able 2 Name and o rig in of SSR, ESTSSR and SRAP primer
名称
Nam e
来源
Origin
名称
Nam e
来源
Origin
名称
Name
来源
Origin
M t03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2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129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15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3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W6012 苜蓿 ( M. sati v a)
M t16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4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Sat t289 大豆 ( Glyc ine max )
M t19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5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Sat t297 大豆 ( G. max )
M t36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6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Sat t311 大豆 ( G. max )
M t46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59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Sat t346 大豆 ( G. max )
M t48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61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e02 大豆 ( G. max )
M t49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63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e03 大豆 ( G. max )
M t50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64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e04 大豆 ( G. max )
M t51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t110 蒺藜苜蓿 ( M. tr uncatula) M e05 大豆 ( G. max )
  注: M t和 W: ESTSSR引物; Sat t : SSR 引物; Me: SRAP 引物
Note: M t an d W : ESTSSR primer; S at t : S SR prim er; Me: SRAP prim er
表 3  种子产量不同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Table 3  Goodnessoffit test o f genetic model fo r seed y ield
模型
Model
群体
Populat ion
适合性参数 Goodn essoff it parameter
U12 U 22 U32 nW 2 Dn
B11 P1 0. 063( 0. 80179) 0. 009( 0. 92365) 0. 347( 0. 55592) 0. 034( P> 0. 05) 0. 184( P> 0. 05)
P2 2. 379( 0. 12301) 2. 197( 0. 13828) 0. 002( 0. 96471) 0. 247( P> 0. 05) 0. 389( P> 0. 05)
RILs 0. 040( 0. 84057) 0. 000( 0. 98309) 0. 482( 0. 48748) 0. 029( P> 0. 05) 0. 043( P> 0. 05)
E11 P1 0. 316( 0. 57426) 0. 590( 0. 44248) 0. 803( 0. 37013) 0. 069( P> 0. 05) 0. 237( P> 0. 05)
F1 0. 188( 0. 66427) 0. 113( 0. 73720) 0. 115( 0. 73480) 0. 041( P> 0. 05) 0. 206( P> 0. 05)
RILs 0. 073( 0. 78712) 0. 063( 0. 80201) 0. 002( 0. 96574) 0. 020( P> 0. 05) 0. 030( P> 0. 05)
均种子产量变异范围在 1. 0 g /株~ 23. 4 g/株之间,
平均种子产量为 10. 5 g/株, 选系 J1. 12、P5002、
GC05等单株种子产量较高, 其中选系 J1. 12种子产
量为 23. 4 g/株,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不同种质在分
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
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不同种质在千粒重
和每荚种子数方面差异不明显。参试蒺藜苜蓿种质
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伸展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大, 相关系数为
0. 719; 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小。
339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2. 2  不同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的聚类分析
蒺藜苜蓿株型可以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
匐型,分枝数和伸展长度是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
的重要因素。38 份不同来源蒺藜苜蓿种质材料的
分枝数变幅较小 1. 2~ 7. 3个,而伸展长度变幅较大
1. 2 ~ 22. 1 cm; 平均伸展长度最长的是选系
WM5510为 22. 1 cm, 最短的是选系 FE61 为 1. 2
cm。基于分枝数和伸展长度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将
38份蒺藜苜蓿种质划分为四类。第 类包括 P15、
GC05和 SA36等 12份伸展长度较长、分枝数差异
较小的材料。第 类包括 J51 和 J1. 12 等 5份材
料, 平均分枝数在 3. 7 ~ 5. 2 之间。第 类包括
A17、A20、Caliph、P5001和 P219等 16份伸展长度
较小但分枝数差异较大的材料, 其中分枝数最多的
A20,其平均分枝数为 7. 3。第类种质伸展长度和
分枝数均较小, 包括 SA37 和 WM5160 等 5 个材
料,田间表现不良,生长速度缓慢, 平均分枝数仅为
2. 2个。
对参试蒺藜苜蓿种质的种子产量、百荚重和千
粒重观测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在平均类间距 7. 5处,
将参试蒺藜苜蓿种质分为 5个类群(图 1)。第类
种质与其它类种质遗传距离较远,仅包括 J1. 12和
WM5511两份材料。J1. 12在所有种质中单株种子
产量最大,平均种子产量为 23. 4 g/株, 其千粒重也
最大为 4. 4 g。第类包含材料较多有 21 份,田间表
现种子产量较低。WT5005 百荚重最小, 单独聚为
一类。第类包括 A17、P15等 11份种质, 田间表
现伸展长度较长, 平均种子产量为 8. 31 g/株。第
类包括 J51、GC05等 3份材料。GC05是在高寒地区筛
选获得的蒺藜苜蓿选系,其平均种子产量为 8. 5 g/株。
图 1  依据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百荚重和千粒重的系统聚类图
F ig . 1  Cluster dendrog ram based on the seed y ield, 100pod w eight, and 1000seed w eight of M. truncatula
图 2  基于 3 种标记的 6 份蒺藜苜蓿种质间聚类图
Fig . 2  Clust er dendro gr am of 6 M. trucantula
germplasms based on 3 kinds of marker s
2. 3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蒺藜苜蓿种质遗传多样性
在 38份蒺藜苜蓿种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 筛选
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选配。初步获得 40个 F1杂
种。利用 SSR、ESTSSR和 SRAP 引物对这些种子
产量特性差异大的蒺藜苜蓿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
采用 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以 0. 68为
阈值,将 6 份主要种质划分 4 种类型。A17、J1. 12
和WM51的相似系数为 0. 40, 聚为一类, 种子产量
均相对较大, 亲缘关系较近。Caliph单独成为一类,
其种子产量最小, 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
340
第 3期 雷艳芳等: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2. 4  蒺藜苜蓿 RILs群体种子产量的分离分析
A17  A20 组合 RILs 群体种子产量分布于
29. 5 g/ m2~ 36. 5 g / m2 之间, 呈多峰的正态分布,
表明蒺藜苜蓿 RILs群体种子产量的遗传可能存在
主基因。通过 IECM 算法获得 5类 53种模型的极
大似然函数值和 AIC值, 根据 AIC 准则, B11 模
型和 E11模型的 AIC 值较小, 可作为备选遗传模
型。进一步对模型分别进行适合性 ( U12、U22、
U3
2、nW2 和 D n )检验,选择统计量达到显著水平个
数较少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 两个模型
的 30个检验统计量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但是
B11模型的 AIC 值比 E11 模型的小。因此, 该
群体的种子产量的最适模型为 B11 模型, 即 2 对
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的遗传模式。根据 B11
遗传模型中成分的分布和相应的均值, 计算模型的
遗传参数。群体平均值为 30. 08, 主基因加性效应
值为- 0. 89和 11. 61,加性 加性效应为- 7. 37, 表
型方差为 93. 38, 环境方差为 41. 21, 主基因方差为
59. 64, 多基因方差为- 7. 47, 主基因遗传率为
63. 9%,多基因遗传率为- 0. 08%。
3  讨论
3. 1  通过调查蒺藜苜蓿种质的田间性状,发现蒺藜
苜蓿不同来源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变异幅度较大, 且
差异显著。其中 J1. 12单株种子产量最高达 23. 4
g,是单株种子产量平均值的 2. 2倍。不同种质在分
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性状指
标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伸展长度的变异幅度为 1. 2
cm~ 22. 1 cm, WM5510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在早
春播种条件下, 蒺藜苜蓿开花受到温度和光照等多
重环境因素的影响, 开花期在田间很不一致。单株
小花数的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 1. 6个/株~ 147. 1
个/株。RILs群体亲本 A20的百荚重最大, 为 14. 3
g。蒺藜苜蓿种质千粒重和每荚种子数的变异较小,
差异不显著( P> 0. 05)。分析不同来源蒺藜苜蓿种
质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 发现伸展
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 719, 而
分枝数则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较小, 相关系数为
0. 385。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伸展长度作为提高种子
产量的重要指标。百荚重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呈正
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17 和 0. 372。每荚种子
数与种子产量关系最小,因此,通过提高每荚种子数
来增加种子产量可能效果不明显。
3. 2  对 38份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百荚重和千
粒重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平均类间距,将参试蒺藜苜
蓿种质分为 5个类群,从中筛选出 6 份种子产量差
异较大的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其多态性,聚类分
析表明, J1. 12和 WM51亲缘关系较近。田间试验
中,各单株种子产量均较高。Caliph属于蒺藜苜蓿
的另一个品种,与其他 5份种质亲缘关系较远, 这与
种子产量聚类结果基本相似。A17和 A20遗传距
离较远,种子产量差异明显, 用作杂交亲本比较合
适。
3. 3  RILs群体是杂种后代经过多代自交而产生的
一种永久性分离群体[ 24] 。本研究利用主基因+ 多
基因混合模型对蒺藜苜蓿 A17  A20组合 RILs群
体种子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发现该组合的 RILs
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为 2对主基因遗
传模型,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0. 89和 11. 61,加性作
用的互作效应为- 7. 37。蒺藜苜蓿种子产量遗传的
主基因方差大于环境方差,故其遗传主要由主基因
控制的。
4  结论
4. 1  38份不同来源的蒺藜苜蓿种质在种子产量方
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 在分枝数、伸展长度、
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素上存在显著差
异( P< 0. 05)。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
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伸展长度与种子
产量相关性最大, 相关系数为 0. 719。
4. 2  不同蒺藜苜蓿种质在千粒重和每荚种子数方
面差异不明显。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较
小。通过提高每荚种子数来增加种子产量可能效果
不明显。
4. 3  通过系统聚类法对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百荚重
和千粒重进行分析,在平均类间距为 7. 5处,蒺藜苜
蓿种质可分为 5 个类群。利用 SSR、ESTSSR 和
SRAP 引物, 检测 6份亲本种质的多态性, 采用 UP
GMA 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 6份亲本多态性差异
明显。
4. 4  蒺藜苜蓿 A17  A20 组合的 RILs 群体种子
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是 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
341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因模型。该组合群体种子产量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多基因遗传率较低,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高
于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蒺藜苜蓿种子产量
遗传的主基因方差大于环境方差,其遗传主要由主
基因控制。
参考文献
[ 1]  韩建国,李敏,季枫.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
子产量[ J ] .草原与牧草, 1996, ( 1) : 711
[ 2]  吴素琴,张自和.紫花苜蓿植株群体花序花朵数及荚内种子数
的数量特征分析[ J] .草业学报, 2003, 12( 5) : 7780
[ 3]  李世雄,王彦荣,孙建华.中国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多
样性[ J ] .草业学报, 2003, 12( 1) : 2329
[ 4]  王显国,韩建国,刘富渊,等.刈割对紫花苜蓿生殖生育期的调
控及对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 [ J ] . 草地学报, 2005, 23
( 4) : 274277
[ 5]  姜华,毕玉芬.紫花苜蓿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 J] . 草地学报,
2008, 16( 2) : 110114
[ 6]  Bola n osAgu ilar E D, Huygh e C, Jul ier B. Genet ic variat ion
for seed yield an d it s comp on ents in al falfa ( Med icago sat iv a )
p opu lat ions [ J ] . Agronomie, 2000, 20: 333345
[ 7]  Barker D, Bian chi S, Blondon F. Med icago tr uncatula , a
m od el plant for studying th e molecular genetics of the Rhiz obi
uml egum e symbiosi s [ J]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1990, 8: 4049
[ 8]  Wang H L, Grusak M A. St ructu re and developm ent of Med i
cago tr uncatula pod w all and seed coat [ J] . Ann als of Botany,
2005, 95: 737747
[ 9]  Le S ignor C, Gallardo K, Prosperi J M , et al . Genet ic diversi
t y for s eed protein composi tion in M edicag o t runca tula [ J] .
Plant Genet ic, 2005, 3: 5971
[ 10 ] Bu cciarel li B, Hanan J, Palm qu ist D, et al . A standardiz ed
m ethod for an aly sis of Medicag o tru ncatu la phenotypic devel
opment [ J] . Plant Ph ysiology, 2006, 142( 3) : 207219
[ 11] 魏臻武,盖钧镒,张丽芳,等.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作图群体
遗传分析.中国草学会第七届全国牧草育种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5461. 2007. 10. 四川, 雅安
[ 12] Brumm er E C, Bouton J H , Koch ert G. Development of an
RFLP m ap in diploid alfal fa [ J] . Th eor. Appl . Genet. , 1993,
86: 329332
[ 13] 李拥军,苏加楷.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RAPD 标
记[ J] .草业学报, 1999, ( 3) : 4653
[ 14] 魏臻武.苜蓿遗传多样性的 SSR和 IS SR 分析[ J] . 草业科学,
2002, ( 20) : 6166
[ 15] 魏臻武.利用 SSR、IS SR和 RAPD 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 DNA
指纹图谱[ J] .草业学报, 2004, 14( 3) : 6267
[ 16] 魏臻武,符昕,耿小丽,等.苜蓿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 SSR
和 ISSR 分析[ J] .草地学报, 2007, 15( 2) : 118123
[ 17] Aris sa J J, Vandemark G J. As ses sment of g enetic diversity a
mong nondormant and semidormant alfalfa populat ions usin g
sequen cerelated am plif ied polymorph isms [ J ] . Crop Sci. ,
2007, 47: 22742284
[ 18] 李永强, 李宏伟, 高丽锋.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微卫星标记
( ESTSSRs)研究进展[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5( 1) : 91
95
[ 19] Ellw ood S R, Souza N K, Kam phuis L G, et al . SSR analysis
of the Med icago t ru ncatu la SARDI core collect ion r eveals sub
stan tial diversity and unusual genotyp e disp ersal throug hout
the Mediterran ean basin [ J ] . T heor. Appl. Gen et . , 2006,
112: 977983
[ 20] 魏臻武,盖钧镒.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研究进展[ J ] .中国草
地学报, 2006, ( 6) : 8390
[ 21] 张丽芳,魏臻武,杨占花. 蒺藜苜蓿 SSR 反应体系优化及在一
年生苜蓿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J] . 草地学报, 2007, 15( 5 ) : 429
436
[ 22]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M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2003: 120126
[ 23] 徐辰武,胡治球,王学枫,等.胚乳性状主基因的分离分析方法
[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 7) : 13171323
[ 24] 方宣均. 作物 DNA 标记辅助育种 [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820
(责任编辑  李  平  刘敏轩)
勘误:
我在贵刊 2009年第 2期发表的红豆草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毒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第 256页 2. 1中,
第 6行的 91. 73%应为 92. 64%,第 9行 53. 31%应为 75. 49%; 2. 2第一行, PKS培养液应为 PSK 培养液。
因为我的疏忽对贵刊和读者造成的不便深表谦意。
郭霞
2009517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