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白三叶种群的密度制约(简报)



全 文 :第 4 卷
V o l
.
4 N o
.笋1 期 草 地 学 报A CT A A G R E S T IA S IN IC A 1 9 9 6 年1 9 9 6
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白三叶种群的密度制约 ’ (简报)
杨允菲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 长春 1 3 0 0 24)
傅林谦 朱 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北京 1。。。94)
白三叶 (T r币zl’u m re Pen : )是甸甸型多年生豆科牧草 , 具有适应性强 、适 口性好 、营养丰
富 、再生速度快等特性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优良牧草之一 。 全世界已培育出许多白三叶的新
品种和新品系 , 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特定环境条件下
白三叶种群的生长和生产等诸数量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 揭示其密度制约的形式及其
种群调节机理 , 为白三叶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是在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亚热带中山示范牧场进行的 。 地理位置在北纬
3 00 5 1 ’
, 东经 In , 肚 ‘ , 海拔 1 2 0 0m 左右 。 样地为两年生白三叶人工草地 。 1 9 9 3 年秋季撒播 ,
1 9 9 4 年 5 月 2 7 日在生长繁茂的盛花期 , 盖度达 10 0%时 , 以 0 . 0 6 2 5 m 2 (0 . 2 5 x 0 . 2 5 m )的样
方随机取样 , 齐地面剪下 , 重复 20 次 , 分别计数枝条 、鲜叶和枯叶数量 , 并将叶片、 叶柄和其
它部分分别烘干后称重 。分析时 , 将单位而积枝条数称为枝条密度 , 鲜叶数称为叶密度 , 全部
活体干重称为地上生物量 。叶生物量为叶片与叶柄重之和 , 平均叶重为叶生物量与叶密度之
商 , 平均枝条叶片重为叶片重与枝条密度之商 , 平均枝条重为地上生物量与枝条密度之商 。
在 20 个样方中 , 因有一个样方数量极端异常而被剔除 , 所以供分析的样本为 19 个观测值 。
2 结果与分析
白三叶种群诸性状的基本数量指标及统计值见表 1 。 表 1 中的最大最小观测值是用以
反映实际测定的范围 ;统计的平均值可作为样本的代表值或样本中间位置的数值 ;标准差为
样本的变异度 ;标准误为置信度在 95 %时性状指标的波动幅度 。
白三叶种群诸数量性状之间相关程度最高的模型参数及其显著性检验见表 2 。 从表 2
可以看出 , 在盛花期 ,二年生单播白三叶种群的各类器官 、单叶与单枝条均已发生枝条密度
和叶密度间的制约作用 , 但地上生物量是随着两种密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加 , 进而表明
此时种群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 。 所以 , 在生产上对单播白三叶草地应加强盛花期前的管理 ,
促进新枝条和叶片的产生 , 藉以提高草地产量 。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部分内容 .
本项研究在野外工作中得到张坚中研究员的无私帮助 , 特此致谢 .
8 0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表 l 白三叶种群的数t 特征(n = i , , 0 . z s x o . Zs m )
T a b le 1 Q u a n tit a tiv e eh a r a e te rs o fw h ite elo v e r Po Pu la tio n (n = 1 9
,
0
.
2 5 X 0
.
2 5 m )
量大值
M
ax
枝条密度 De n sity o f pla n ts 1 4 8
叶密度 De n s ity o f le av es 5 1 2
枯死叶数 N u m be r o f d e ad le av es 3 2 0
地上生物量 A b o v e 一g r o u n d bio m a s s (g ) 3 1 . 4
茎和叶柄生物量 B io m as s o f s tem s a n d p e tio les (g ) 2 1 . 1
叶生物量 B io m a ss o f lea v es (g ) 24 . 9
叶片生物量 B io m a ss o f le af blad es (g ) 1 0 . 4
叶柄生物量 B io m a ss o f p e tio le s (g ) 14 . 6
最小值
M in
平均值
M
e a n
标准差
S D
2 4
.
7 7
标准误
S E
4 8
2 1 8
1 0 2
1 7
.
3
1 0
.
7
1 2
.
5
5
.
9
6
.
1
8
.
3
9
.
9
8 1
.
5 0
5 8
.
4 0
4
.
1 2
3
.
0 0
3
.
3 1
1
.
3 2
2
.
1 6
5
.
6 8
1 8
.
7 0
1 3
.
4 0
0
.
9 5
0
.
7 0
0
.
7 6
0
.
3 0
0
.
5 0
叮‘连‘9自亡d11Q白⋯OJ11.0自J工勺QUOU乙‘09目11,J11
表 2 白三叶种群诸数t 性状之间相关模型的参数及其显著性检验(n 一 1 9)
T a ble 2 Pa ra m e te rs o f e o r re la tio n m od
e ls a m o n g q u a n tita tiv e e h ara e te rs
a n d the sig n ifiea n ee tes ts o n w h ite c lo v e r Po Pu la tio n (n = 1 9 )
X Y a b r F
枝条密度
D e n sity
o f Pla n t
(1 )
平均枝条重
M e a n p la n t w e ig h t (g )
IH 0
.
1 0 2 7
ZH 0
.
0 9 5 9
1 4
.
8 8 2 8
6 4
.
5 3 4 9
0
.
7 6 2 4
0
.
6 3 7 2
2 3
.
5 9
1 1
.
6 2
平均枝条叶片重
M e a n w e ig ht o f
lea f b lad e s ev e ry Pla n t (g )
平均枝条茎和叶柄重
M o a n w e ig h t o f
s te m s a n d p e tio le s e v e ry p lan t (g )
IH 0
.
0 2 5 1
Z H 0
.
0 2 3 1
6
.
2 5 1 5
2 6
.
8 3 8 9
0
.
8 2 5 1
0
.
6 8 2 8
3 6
.
2 6
1 4
.
8 1
IH 0
.
0 7 7 6
ZH 0
.
0 7 2 8
8
.
6 3 1 2
3 7
.
6 9 5 5
0
.
6 820
0
.
5 7 4 1
叶密度
D e n sity
o f lea v e s
平均叶重
M e a n le a f w eig ht (g )
平均叶片重
M e a n w e ig ht o f le a f blad es (g )
平均叶柄重
M e a n p e tio le w e ig h t (g )
地上生物量
A bo v e

g r o u n d b io m as s (g )
叶密度
D e n sit y o f lea v e s
枯死叶数
N u m be r o f d e ad lea v es
IH 0
.
0 2 4 0
ZH 0
.
0 1 3 5
IP 0
.
2 2 1 2
ZL 0
.
0 4 1 9
IH 0
.
0 1 0 9
ZH 0
.
0 0 5 2
IP 4
.
7 9 2 6
ZP 1
.
7 4 8 0
IL 9 2
.
6 20 3
2
.
4 3 3 5 0
.
6 7 8 6
1 3
.
6 0 8 4 0
.
7 3 1 5

0
.
4 9 8 9

0
.
6 4 9 9
0
.
0 0 0 0 5

0
.
7 3 3 8
1
.
4 8 5 9 0
.
6 6 9 7
8
.
0 6 7 1 0
.
7 0 0 8
0
.
3 5 8 6 0
.
5 6 1 7
0
.
4 4 4 6 0
.
5 6 2 5
2
.
9 7 2 5 0
.
9 0 3 1
1 4
.
7 9
8
.
3 6
1 4
.
5 1
1 9
.
5 7
1 2
.
4 3
1 9
.
8 3
1 3
.
8 2
1 6
.
4 1
7
.
8 3
7
.
8 7
7 5
.
1 9
IL 3 6
.
4 1 0 7 1
.
7 4 2 3 0
.
7 3 8 7 2 0
.
4 2
注 : H 为变形双 曲线函数 y ~ a + b /x ; P 为幂函数 y 一 a x “ ; L 为直线函数 y ~ a + bx
N o t e s
:
H
, v a ria n t hyp e rbo la fu n etio n y ~ a + b /
x ; P
,
p o w e r fu n e tio n y = a x b ; L
,
lin e ar fu n e tio n y = a + b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