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China

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 文 :第 5 卷
V o l
.
5 N O
草 地 学 报
A C T A A G R E S T IA S IN CA
1 9 9 7 年 ‘
1 997
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姜 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 0 0 9 3)
摘要 : 本文论述了我国草原利用的现状 , 草原与牧业之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牧业与农
业两个系统的组合 , 草原资源的改良和保护 , 保持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平衡。 同时对我国草原管理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锐词 : 草原资源 ; 可持续利用 ; 动态平衡
1 前言
如果说 , 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是对现代化农业能源 、化学化合物高投入换来的却是生产效率
的降低 、环境与农产品污染的反思而提出的战略思想 , 那么 , 对我国北方草地而言意义尤为重
大 。 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提出正可以唤起对种种不合理利用短视行为的猛省 ;更有利于在正确
吸取现代农业成就和教训的基础上 , 结合我国草地资源实际 , 树立长远的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宏
伟战略 。
关于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概念 , 文献上有上百条说法 (阳捷行 , 1 995 ) , 这里不拟枚举 , 仅以有
代表性者为例 。 1 9 8 8 年 FA O 理事会上作出的决定 (FA O , U n ite d N a t io n s , 1 9 9 0 )强调应对农
林牧土地资源的本底基础加以管理和保护 , 以确保其持续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 换言之 , 要
在持续利用中 , 对土地 、水 、动物植物遗传资源加以保护 、 防止环境质量的恶化 , 而且所采取措
施应切实可行为社会所接受 。 这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 , 极其广泛的概念 。 相对地讲 ,
C
.
A
.
E dw ar ds
, 的提法较为实际 , 它是一种综合的农业生产系统 。 它把对能源和化学合成物质
的依赖减少到最小限度 , 代之以栽培和生物技术的投入 ; 以保证生产和经济收入的增加 , 而且
使生态系统结构的多样性与稳 定性 、 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都得到维持 (E dw ar ds , 1 98 )。 总之 ,
可持续利用的提法虽有不同 , 但都关系到资源 、环境 、生态 、社会经济以至人类健康生存等一系
列极其重要的方法 。
我国草原 区农牧业 尚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途中。 但资源 、环境遭受的影响与危害 , 与
饱尝现代化农牧业苦果的国家相比 , 性质虽有不 同 , 其严重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 那么 , 对
孜孜以求的“现代化 ”又应如何加以正确对待呢 ? 是否只要接过新概念就能够在原有基础上
“迎头赶上 ”呢 ? 当然 , 事情决非如此简单 。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煞住对草原的破坏 , 才有可能为
持续利用提供最起码的条件 。 还需要在观念的更新和相应的技术政策上有较大的转变 。 作者
试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
2 我国草原利用的现实和问题
我国草地面积 约 60 亿亩 , 是世界草地的第二大国。 其中北方草原约 47 亿亩 (姜恕 ,
19 90 )
, 相当于 国土面积的犯 . 6 % 、农地的 2 . 6 倍 。 但这里早 已不是单纯的牧区 , 而是农牧并
存的复合系统 。 长期以来两者自成体系 , 不仅没有互相结合 , 反而矛盾重重苦果累累 。 上亿亩
草 地 学 报 1 9 97 年
水草丰美的草原 , 尤其是牲畜越冬赖以活命的草甸草原型的高草草原 , 往往以 “荒地 ”之名被开
垦而丧失 。 在缺乏防护林或不合理灌溉条件下 , 垦后三五年即沙化或盐渍化 , 沦为不毛之地 。
这在鄂尔多斯和科尔沁等有名的草原地区都不乏其例 。 这样有草原而不得牧 , 农垦促使沙化 、
农牧两败俱伤的局面 , 可以说是农牧脱节最严重的后果了。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时至今 日 , 草
原法早已颁布多年 , 草原地 区上万亩的大规模开垦仍在不断进行 。 即使在号称草原明珠的呼
伦贝尔地区也是如此 ! 无疑这是在口 粮压力和经济杠杆驱动下 、 以牺牲畜牧业和草地资源持
续利用为代价的。
就草原畜牧业来讲 , 当前最突出而普遍的问题莫过于草原的退化 。 而其主要原因在于超
载过牧 。 近数十年来 , 我国草原牧区牲畜猛增约 6 倍 ’ 。 这体现了“人畜两旺 ”的方针 , 在一定
历史阶段 , 对畜牧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然而 , 随着牧畜的激增并没有相应的草原建设和投
入 。 在“人随畜走 , 畜随草转 ” 、 “草原无价 , 取之不尽 ”传统观念的支配和掠夺式经营背景下 , 对
草原的破坏 , 自然是司空见惯视而不见了(道尔吉 ·帕拉木 , 1 9 9 6 )。 草原的退化更延及虫鼠害、
沙化和盐渍化的扩展 ;使草原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任继周 , 19 90 )。 草原的载畜生产能力与 50
年代相 比 , 降低了将近 1 半 , 仅相当手其 6 . 7 % (刘起 , 1 9 8 6 )。
本来已是千疮百孔的草原 , 近年来又添了一项 “卖干草创汇 ”的新用场 。 实则置冬春饲草
匾缺于不顾 、 以草换取进 口家电、于畜牧业有出无收的亏损 、加速崩溃的灾难 。 日本生态学家
向本国呼吁 : 切勿只顾日本养牛业利益 , 以廉价收购邻国赖以养活过冬牧畜的羊草 。 这是嫁祸
于人 、破坏邻国和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行为(大久保忠旦 , 19 94 )。 他也曾向我国有关方面提过
停止卖草的建议 。
在如此严峻的草地畜牧业掠夺经营背景下 , 草原家畜的生产性能也随着每况愈下 , 处于较
低水平 。 以牛羊的胭体重为例 , 到了 80 年代比 50 年代分别降低了 3 % 和 39 一50 % (刘起 ,
1 9 8 9 )
, 与世界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相 比 , 尚不及其半 。 牛和羊的数值(洞体)分别相当于美国
的 3 7 % 和 2 7 % 、新西兰的 59 % 和 3 8 % , 前苏联的 5 6 % 和 69 % , 蒙古的 68 % 和 5 % 。
凡此种种即通常所说的“三化一低 ” (退化 、沙化 、盐渍化和低畜产水平)的实情 。 这样一些
与持续利用背道而驰的行 为和弊端 , 必须就此煞住 , 才能为走向持续利用开创一个 良好开端。
3 草原持续利用与发展的途径
从生态学 角度来讲 , 可持续发展说到底 , 是一个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进行调控 、保持
其增产和资源与生态相对稳定的问题 。 就草原地区而论 , 首要的是调整畜牧业和种植业两大
系统的框架结构 , 使其互补 、藕合 。 其次是建立以乔、 灌为主的护 田护牧林 ; 以保障农牧业生产
的稳定和持续 。
3
.
1 草原 区农收 两大亚 系统 的并存和互补是持续发展的核心
“冬瘦春乏 ”的牲畜生长发育节律和冬春草场超载过牧退化 , 历来是困扰草原畜牧业发展
的症结 。 而其根本解决途径莫过于人工草地 、饲料地的建立 、亦即与农业系统的藕合 。 草原农
业固然应当保证粮油生产 , 但同时也要为牧业提供饲料 、干草和秸秆等农副产品 。 而放牧和舍
饲返馈的粪肥厩肥 , 则将成为对草地和农 田营养循环生态平衡进行调控 、替代部分化肥的主要
, 据农业部畜牧局 1 9 8 年统计资料 , 截至 19 87 年底 , 我国有大畜 1 . 2 6 亿头 , 羊 1 . 78 亿只 , 折合 8 . 08 亿个羊单位 , 与解
放初期的 0 . 5 亿头只(折合 1 . 3 亿个羊单位)相比 , 增长 6 . 2 倍
第 2 期 姜 恕 : 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肥源 。
此外 , 为了草原农业的持续发展 , 对草原区环境特点 、尤其是它的不利方面 , 必须有足够认
识和相应的对策 。 那就是生长期较短 (120 一 1 50 天 )、年降水量变幅很大 (从接近荒漠气候的
1 80 ~ 到近乎森林气候的 5 80 ~ )和春旱风大等所联系的收成欠稳定与严重的风力侵蚀
。 为此
必须考虑以乔灌林带网格为主的防护和与多年生牧草轮作以及薄膜覆盖等层次对地面的保护。
总之 , 对于草原区农业 , 在观念上要有所革新 。 从视草原为“荒地 ” , 单纯地以粮食生产为
目的的农业扭转为与牧业相祸合 、有林防护的农业 。 这样虽改变了草原自然面貌 , 但仍能够维
持其动态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是使农牧两大系统相得益彰的策略 。 此外 , 必须提到草原林
业 。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和来自农牧系统防护的需要 , 在营林战略上 , 应有所改变 。 首先是
不再坚持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 , 而是以发挥其防护和饲料 、土壤改良等复合效益为主 。 所以
在树种选择上 , 应改材用乔木为主为乔 、灌木的结合 。 事实证明 : 在草原气候下 , 大面积不选择
造林地段的人工林都难免形成“小老头树”的厄运 。 但在某些隐域地境 , 如谷底 、洼地 、河漫滩
等具有中生水分条件之处 , 营造以小叶杨(凡户u lu : : im o n ii )、旱柳 (sa l乞x m a t su da n a )、榆(Ul -
m u : Pu m ila )等较为耐旱树种为主的林块 , 仍可望成林 。 近年来林业部门把柠条 (山ra ga na
无o rs 人in 徒11 )、沙柳(sa lix 汰e ilOP 入iza )、沙棘(从户加Ph a 仑 从a m n o i己es )等高 1 一 Z m 的灌木也纳入
了“林木 ”的范畴 , 现在灌木有了特定部门负责经营管理总归是件好事 。 何况 , 这些灌木兼有饲
料或生物固氮的功效 。 一旦建立成网带或林块 , 于农 、于牧都是十分有益的 。
最后 , 拟着重就草原区框架结构的主体—家畜 一 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阐述 。 草原养畜 , 是最接近 自然 、最少对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形成干扰和破环的一类生态系统 。 在这个意义上 , 只
要加强其集约经营而又注意到家畜与自然环境之 间的协调 , 其持续发展是可以指望的。 从另
一角度来讲 , 草原区地处干旱一半干旱气候带 , 并非到处都有宜农地条件 。 大面积的草原总归
还是宜牧的广阔天地 。 因此 , 农 、牧系统的结合中 , 以牧为主的策略 , 是顺乎自然的 。
就牧业系统本身而言 , 仍然存在优化结构 问题 。 是不是一定要沿着从放牧到舍饲的方向
发展 , 也值得商榷 。 我认为应是两者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 、 定其比例的发展 。 这不仅由于我国
草原辽 阔、地区情况殊异 , 一概强调高度集约舍饲 , 既无可能也不必要 ;从草畜本性来讲 , 放牧 ,
特别是围栏轮牧应是具深层含义的利用方式 。 试验和观察表明 : 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和产草量
不出现于重度放牧和禁牧地段 , 而是见于中度 、适度放牧地段 (李永宏 , 19 93 )。 放牧是最自然
而有效的施肥 , 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生物学活动 , 在它的影响下 , 不存在大规模舍饲
所带来的畜粪环境污染 , 显然是合理的。 此外 , 放牧 , 合乎家畜本性 , 如前所述 , 人们从对英国
疯牛病的分析中 , 也不难看出全然缺乏天然草场放牧活动的家畜 , 当受到疫病侵袭时是变得多
么脆弱 !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集约化的舍饲和半舍饲 。 它的规模取决于农业支撑能力的大小 , 因地
区而不同 ;农牧交错地带应是最有前途的。 舍饲是肥育 、缩短生育出拦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的
根本措施 , 对我 国北方季节性草原畜牧业尤其重要 。 只是作为发展方向 , 如前所述 , 它不可能
也不应是唯一的而 已 。
3
.
2 对于现代化农 、收业既不能全盘照极 , 也不应盲目排斥 ; 而是要吸取其合理内核加以发展。
现代化农牧业的共同特点 , 质言之 , 在于 : 高度机械化 、能源 、水 、化肥 、农药的大量投入 、管
理的工程化和 自动化以及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 另一方面 , 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和过多
草 地 学 报 199 7 年
的化肥 、农药投入也不可避免带来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和农牧产品污染 ;危及资源 、环境 、生态
甚至人类健康与生存 。 因此 , 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 , 对上述两个方面应扬其长避其短。 走新的
途径 。
为了提高生产和生产效率 , 使用化肥 、农药和机械仍然是必要的 。 间题在于适度和如何改
弦易张把重点调整到以生物技术 、结构的多样性和有机肥为主的生态平衡良性循环路线上来。
改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为 : 有乔灌林网防护 、禾本科豆科作物牧草间作轮作的多样性结构 ; 改
农药毒饵为主的治虫治 鼠为生态防治的生物天敌路线(钟文勤 、周庆强等 , 1 9 9 2 , 康乐 、陈永林
等 , 1 9 8 9) , 从根本上消除对土壤和农牧产品的污染 , 同时也可以免于重蹈现代化农业的覆辙 。
4 若干问题的讨论
当前 , 全世界都在谈论可持续发展 。 但对它的深刻含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兹陈述
已见求教于各方 。
4
.
1 如何衡量可持续发展 ? 生产力是不是唯一的反映本质 的指标 ?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崭新而综合的概念 , 质言之 , 是旨在把农牧业中的种种人为活动 , 从只
以取得高产为 目标扭转到必须同时考虑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处 、亦即认识 自然 , 以其规律改造自
然的轨道上来 。
农牧业获取高产本理所当然 , 但唯高产是求而不讲其他 , 则值得商榷 。 有些农牧产品的质
和量往往难于两立 。 在 70 年代初期曾显赫一时的杂交高粱就是绝好一例 。 它的产量上千斤
(亩 ) , 但质量非常差。 有人做过试验 , 用多种粮食混而喂鸡 , 最后剩下的总是杂交高粱 。
大规模工厂化饲养的家畜和家禽的产品质量也有同样变化 。 更有甚者 , 还涉及这些饲养
动物的习性和体能的畸形发展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 例如 , 英国的养牛业是十分现代化的。 但
在疯牛病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 。 有人指出 : 为了追求肉乳高产 , 他们添加了羊骨、 内脏制成的
饲料 , 使产量获得提高 。 但由于羊骨带有疯牛病的病原菌 , 致使长期在封闭式舍饲下生活 , 丧
失了抗病能力的牛 , 催病后不能抗御而崩溃 。 按牛羊本是放牧草食动物 , 现在过量地喂以动物
饲料 , 又 “囚居 ”于毫无放牧运动的舍饲条件下 , 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差甚远 , 怎能不带来畸形发
展和脆弱呢 ? 这提醒人们即使对于家畜, 也必须考虑到它的自然本性 (波基根 ·布仁 , 19 9 6 )。
由此可见 , 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 , 长期适应演化而来 ;它和 自然之间 , 存
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 如忽视这些特性就易于发生异常间题 。
又如 , 林业上当今盛行的毁阔叶树林 “改造 ”成松 、杉针叶树纯林的营林方针 , 初衷也是为
了提高木材的生产 。 庶不知 , 此类营林政策在欧洲一些林业发达国家早 已弃而不用 , 认为那是
置阔叶林涵养水源 、提高地力 、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局部气候 、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环境 、 资源生
态效应于不顾 、只顾获得木材而导致生态系统走向退化的下策 !
再如草原区的大面积农垦 , 固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高产 , 但数年之后 , 即现沙化 ;农牧两败
俱伤 。 显然也是片面追求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资源与生态特性的恶果 。
由此可知 , 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标志 , 切不可唯生产力是求 , 必须从资源生态以及生物多样
性是否得到维护的整体上加以权衡 , 才能做出判断 。
4
.
2 走 以生物技米 、结构的多样性和有机肥为主的持续发展路线 , 是否意味着返回传统农业
的倒退 ?
我国 9 0 年代初期就兴起过农牧业现代化高潮 。 机械化 、高化肥和农药投入 、 自动化集约
第 2 期 姜 恕 : 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理使产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等等 , 遂顺理成章成为追求的 目标 。 现在一个急转弯来到了
持续发展的面前 。 而变革的核心恰恰又是与我国传统农业一脉相通的间套作 、轮作所联系的
多样性农田结构 、秸秆还 田 、养猪积粪 、用地养地的有机肥路线 。 于是在视传统农业为落后 、 已
被告别 、追求现代化农牧业尚不可及的转变中 , 人们当然难免不无困惑 。 有人在讨论问题之
余 , 言不 由衷地发出了“难道灌既和施肥也都成了现代农业被指责的间题 ? ”的反问 (刘翼浩 ,
1 9 9 5 )
。 这真叫做一语道破了在持续发展的大方向面前 , 对接受传统农业有机肥路线的那种矛
盾重重的心情 。 其实 , 国内外生态学界都承认 : 我国传统农业有极其可贵的内涵 。 质言之 , 就
在于生物多样性的农田系统结构和有机肥 、用地养地的良性养分循环 。 今天重新提出来 , 当然
不可能是全盘原样照搬 ;而是在合理内涵的基础 上加以研究创新提高 , 在持续发展的大方向
下 , 获得发展 。
4
.
3 从持续发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般地讲 , 对于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动态生态平衡的
保持 , 已成为全球性生态学和农学的共识 。 但涉及农 、牧业生态系统某些具体问题 , 则看法未
必相同。 记得在 80 年代初环境问题方兴未艾之际 , 生态平衡间题常被提起 。 讨论中 , 有的举
农垦毁林和开垦草原为例 , 说生态平衡对农业并不存在 。 其实这只说了问题的部分现象 , 农垦
是可以打破某些局部的生态平衡 , 但总体而言 , 生态平衡这一规律依然存在 。 毁林开垦的农田
撩荒之后 , 仍然可以自然演替恢复成林 。 这是 自然规律 。 再就农田来讲 , 多打了粮食 , 系统的
输出增多了 , 如果不相应地增加对系统的输入 , 就难持续获得高产 。 用农民的话讲 , 就叫做 “种
地不上粪 , 等于瞎胡混” 。 这就是农 田生态系统讲养分收支平衡的原理 。 只不过这一平衡是借
助于人的农业调控而实现的 ;有别于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过程而已 。 就原理而论 , 人
为调控的农 田和天然系统是相通的。
在论及持续发展 , 生态学者往往强调对资源和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这当然是针
对某些破坏性行为而言 , 但有时易于受到误解 。 例如有人把生态农业说成 “ 自然农业学派 ”和
“对 自然和传统农业的偏爱 ”(刘翼浩 , 19 9 5 )。
诚然 , 农 田是一类特殊的在人为调控下存在的生态系统 , 不应混同于较为接近天然状态的
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 但这两类生态系统在生态学原理上又有其共性 。 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只
能是一个分支 ; 而不是一个与生态系统原理 ,无关的特独的系统 。 现在提出的一些涉及持续发
展的原则路线问题 , 恰恰都是与生态系统原理密切相关的。 如农田结构的多样性 、养分收支的
动态平衡等等 。 生态学看 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与农学可能有所不同 , 但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目
标并无不同。 这不正是相辅相成 , 异途同归吗 ? 试问 :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 , 如果缺少林灌
网带的防护 、又不考虑农 田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养分良性循环 , 可以预言它将难以逃脱沙化的厄
运 。 “皮之不存 , 毛将安附 ” , 一个开垦之初即处于潜在沙化之中的农业系统是不能谈及持续发
展的 。 因此 , 任何过分强调农业系统特殊并且与草地 、森林等天然生态系统对立起来的观点 ,
是不足取的。
5 结论
5
.
1 目前 , 我国草地畜牧业尚处于粗放 、掠夺式经营阶段 , 谈论持续发展 , 似乎失之超前 。 但
着眼于末来 , 面对着“三化一低 ”的严重现实 , 则是非谈不可!
5
.
2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质言之 , 在于系统结构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的运用和有机肥路线
草 地 学 报 1 99 7 年
养分的良性循环 , 促进产品质与量的提高并保证环境和产品免于污染 。
5
.
3 在系统的总体结构中 , 农牧两大亚系统的互相结合是最主要的 。 它是彻底摆脱种地沙
化 、靠天养畜 , 进入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前提 。
5
.
4 草原区农业必须有乔灌林网带防止沙化 、隐域集水地段的选择 、农 田自身结构的多样化
和来自牧业有机肥源的支撑 , 在速效肥辅助下 , 改善养分循环 、提高生产力并维护资源 、环境和
动态生态平衡 。
5
.
5 无视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 把生产力的提高当作唯一衡量持续发展的标志 , 而且
把农 田等人工生态系统同草原 、森林等天然生态系统对立起来的观点 , 都是值得商榷的 。
参 考 文 献
1 任继周 、葛文化 、张自和 , 1 9 8 9 , 草地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建立草业系统 , 《中国草地科学与草业发展》,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6 一 9
2 任继周等 , 1 990 , 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是长远的经济效益 , (中国草地生态研究) , 呼和浩特 : 内蒙古大学
出版社 , 4 9 一 56
3 姜 恕 , 1 9 8 9 . 我国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 (中国草地科学与草业发展》,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1 5 一 1 8
4 刘龚浩 , 199 5 , 关于农业持续发展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 16( 2)
: 80 一8 4
5 道尔吉 ·帕拉木 , 1 9 96 , 集约化草原畜牧业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6 刘起 , 1 9 89 , 我国北方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中国草地科学与草业发展》,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7 一 81
7 波基根 · 布仁 , 1 9% , 狂牛病向先进畜牧业提出的问题(日文), 1 9% 年 7 月 19 日 , 日本朝 日新闻
8 康乐 、 陈永林等 , 1 9 89 ,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直翅目昆虫生态分布规律及其植被类型关系的研究 , 植物生态学
与地植物学学报 , 1 3 (4 ) : 3 4 1 一 34 9
9 钟文勤、周庆强等 , 19 92 , 布氏田 鼠对草场产草量的危害及防治阑值的研究 ,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第 4 集 1 9 1 一 1 98
10 李永宏 , 1 99 3 , 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植物学报 , 35 (1 1) : 87 7 一 8 84
n 大久保忠旦 , 19 4 , 野生牧草的输入将破坏内蒙古植被 (日文), 1 994 年 6 月 29 日 , 日本朝 日新闻
12 阳捷行 , 1 99 5 , 持续友业的目标(日文 )农林水产业与环境保护 , 农业环境研究丛书 , 第 9 号 , 日本农林水产
省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编
1 3 Pim e n tel D av id
.
,
19 9 2
,
Fo rw
o r d o f e e o l卿 ea l proc es i
n a g 了。
ecos
ys tem
.
in

E col 馆iea l p roc es es in a g ro -
e
cos y
ste m

E d
.
by M
asa e S h iyo n l i e t a l
.
,
l一 2
1 4 Pim e n te l D a v id
.
,
1 9 9 2
,
N a tio n al in s titu te o f a gr o- e n v io n m en ta lsc i
e n e es o f J
a p a n P res
1 5 E dw a r d s
,
C
.
A
. ,
19 92
,
T h e R o le o f a g 氏犯co lo g y in s u st a in a ble a gri
e ul t u r e
.
in th e sa m e p u b liea tion
,
2 33 一 2 4 2
1 6 E dw ar d s
,
C
.
A
. ,
1 9 8 8
,
T h e e o n ee p t of in te gr
a ted
su s tai n a b 1e fa rm i
n g s邓tem s . A i n e ri ea jo u rn al of Al tern at iv e
A gh
e ul tu r e
,
W
as h in g to n l犯 . 1 (4 ) , 148 一 15 2
1 7 T he W or d B
a n k
,
F A ()
,
U n ited N
a tio n s
,
19 9 0
,
Su
s ta in a b le d e v e lo Pm e n t an d n a tura l~ ur
e es m an sg em en
t ,
Pr e ss
第 2 期 姜 恕 : 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S u s ta in a b le U tiliz a tio n o f G r 8 SS I8 n d R e so u r c es in C h in a
Jia n g S h u
(In s t itu t e o f Bo t
a n y
,
A e a d em ia S in ie a
,
B e ijin g 10 0 0 9 3 )
A b stra e t : In th is PaPe r
,
th e a u tho r m a d e a d e ta il s t u d y o n th e s it u a t io n o f th e u s e o f r a n g e
-
la n d o fCh i
n a
, r a眼e la n d in the r ela tio n w ith r a n c h in g in d u s t r y a n d the ir s u s ta in ab ly d ev e lo p m e n t a l
aPP r a ehes,
t he co m bin a tio n of th e two
su b sys tem s o f farm i
n g a n d ra n e h i眼 , the im p ro v em e n t o f
e
nv iro
n m e n t a n d co n s erv a tion
o f r a飞 e reso u r ees , th e m a in t e n a n e e of th e d y n am ie bal a n e e be tw e e n
c o n s erv a t io n a n d u se o f the r a n g ela n d
, a n d s u明es t ed som
e r eco m m e n d a tio n s fo r m a n a g em e n t o f
r a n g e la n d in Ch in a
.
K ey w o r d s
:
R a n g e r esoc
e r e e s ; Su s t ain a ble u se ; D ”a m ie b al a n e e
月加卜二” 赶, 二 , 亡 , 趁 . 亡 州 二用 ~ 二甲 ~ . 令钾月洲洲二曰 仁目曰二, 令卜C旧伪峨 曰记 , . 咬) . ~ 乙~ 知 〕叼咬冷 之曰《卜州C姗 哎月 .口曰《卜. 心脚亡卜, e曰 < 门记姗《卜. (姗 《知闭 , . 心阅洲巴门 O, 呢加‘洲叫, . 》. 0 , ( 目尺”心巾O曰丈玲 口.丈 灿卜C曰 《洲闷》‘C . 《 . ( 加‘e曰 ( 月卜亡. 0 曰叱 曰 O, 屺冲 <卜 . 亡阳亡~ 加 . 卜州知 司~ 》知口, ( 》卜( 曰 (川峭洲
《中国草地》19 9 8 年征订启事
(中国草地》是农业部主管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 中国草原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
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 。 宗旨是在我国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 积极报道我国草地科学研
究的新成果 、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 传播草地科技知识 , 培养草地专业人才 , 开展学术交流 , 推动
学科发展 , 为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 内容以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为主 , 兼顾开发研究 ;立足全国广大草原牧区 、半农半牧区 , 面向林区 、山区 、农区和沿海地区及
城镇市区 。 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草地科研 、教学 、管理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 也
适合于国营农牧场 、环保绿化 、水土治理等有关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者及种草养畜专业户 ,
对农 、林 、牧 、副 、渔及图书情报行业的有关人员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双月刊 , 16 开 80 页 , 国内外公开发行 。 中国标准刊号 IS N八 0 0 0一6 3 1 1
CN 1 5一10 9 7 / S
, 国 内邮发代号
16一32 ,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 每册定价 3 . 0 元 , 全年共 18 . 0 元 ; 错过订期或漏订者可直
接向本刊编辑部(0 1 0 0 1 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 1 2 0 号 )补订 , 联系人 : 吴敏 。 欢迎踊跃征
订 , 欢迎广泛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