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 卷
V o l
.
3 N o
.
第
4
4 期 草 地 学 报
A CT A A G R E ST IA S IN ICA
1 9 9 5 年 _
1 9 9 5
青藏高寒草地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对牧草及绵羊的影响
曹 毅
(四川联合大学草原生物防治工程国家实验室 , 成都 61 0 0 64)
汤茂林
(四川省若尔盖县辖曼种羊场 , 若尔盖县 6 2 4 5 0 3)
柏正强 李才旺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 , 红原县 6 2 4 4 0 0)
胡小成
(西南民族学院牧医系 , 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 本试验是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种羊场进行的 。 对种羊场的草地进行夏秋季
轮牧强度试验 , 对轮牧小区内牧草产量 、营养成份 、绵羊生产性能进行测定 , 结果表明 :从保护利
用的观点着眼 , 草地轮牧强度应选择 7 . 5 只羊/ h a , 草地的可利用牧草为 90 % 。 日增重与日食量
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日增重与采食量呈正 比 , 而与放牧强度呈反 比 。
日采食蛋白与日增重比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当放牧强度为
3
.
75 只羊 / h a 时 日食蛋白与日增重 比达到最低 , 为 。. 875 , 即绵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 。
关键词 : 高寒草地 ; 夏季轮牧强度 ; 日采食量 ; 日增重 ; 家畜营养
l 前言
目前我国草地退化特别明显 , 其主要原因是放牧过度和不合理 的放牧造成的 。 国内外对
于放牧强度及放牧方式进行了不少研究 (O w e n , 1 9 7 6 ; Bo sw ell, 1 9 8 4 ; 孟宪政 , 1 9 8 8 ; 符义
坤等 , 1 9 9 0 ; w ils o n 和 M a eleod , 1 9 9 1 ; 李建龙等 , 1 9 9 3 ;沈景林等 , 1 9 9 4 ) , 结果表明 : 放牧强
度对草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 o w en 早在 1 9 7 6 年就指出 , 就家畜的生产量而言 , 放牧强度远 比
放牧方式更为重要 , 而 Bos w el (1 9 8 4) 指出轮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的载畜能力 。
青藏高寒草地系耗牛和绵羊赖以生存的环境 , 草地的产草量制约着家畜的发展数量和
质量 , 只有保持良好的循环才能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该地区人们为了加速畜牧业的
发展 自觉不 自觉得违背了这个规律 , 特别是近儿年随着包产到户和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
牧民的短期行为特别明显 ,再加缺乏专业知识造成了草场的严重退化 。耗牛和绵羊的生产力
水平由于受到牧草生产力水平下降的制约而迅速下降 , 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
状况必须以草定畜调整现有家畜数量到合理的水平 。 本试验 目的是通过夏秋季采用不同放
牧强度下的轮牧试验 , 找出夏秋季最佳的放牧强度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 区海拨 3 4 5。一 3 5 0 0m , 年平均气温 0 . 7 C , 最低气温一 3 . 6 ℃ , 最高气温 24 . 6 ℃ , 年
第 4 期 曹 毅 : 青藏高寒草地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对牧草及绵羊的影响 3 2 9
降水量 6 59 . g m m ,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 土壤以草甸土和沼泽土为主 。 植物种群以莎草科为
主 , 其次为杂类草和禾本科 , 豆科牧草比重最小 。 植被类型有线叶篙草 (K 动r ‘s ia ‘a Pl i了bl故 )
草地 ;垂穗披碱草 + 黄花棘豆 (El y m us 二川an : + O x yt ro Pis oc h ,二ce Ph以a) 草地 ;早熟禾十鹅
绒委陵菜 (尸oa SP 十 尸ot en tl a 。on ser 动a) 草地等 。
2
.
2 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若尔盖县辖曼种羊场的草场 。 试验家畜为绵羊共 23 只 。 试验前进行驱虫 、
打号等准备工作 。
2
,
3 试验方法
用围栏将试验 区划成 4 个放牧区 , 每区再隔成 4 个小区进行轮牧 。 试验从 7 月开始至
10 月结束 。
2
.
4 试验设计
放牧强度分为轻牧(牧草利用率为 30 % ) 、中牧 (牧草利用率为 50 % ) 、重牧 (牧草利用率
为 7 0 % )和过牧 (牧草利用率为 9 0 % )分别用 A 、 B 、C 、 D 表示 , 用双样方和对照笼罩法测定 ,
每个分区重复测 5 次 。
草地面积为 12 亩 , 用放牧头数控制不同轮牧强度 , 4 个区放牧羊的头数分别为 1 2 、 6 、 3 、
和 2 头 (表 l) 。
表 1 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的试验设计
T a ble 1 D e sig n o f d iffe r e n t g r a z 一n g in te n sitie s 一n th e s u m m e r a n d a u tu m n
放牧强度 - -一一——G r a Z‘开9 in te , 1 5 , ty羊数 (只)S h e e P面积 (m u )A r e a夏秋季载畜量 (羊 / h a )S t o ek in g r a te 〔sh ee p / h a ) 3 . 7 52 . 5 测定项 目和方法2 . 5 . 1 地上生物量 样方为 lm 2 齐地面XlJ 割 , 按禾本科 、豆科 、莎草科 、杂类草和 毒草划分 , 测定地上生物量和再生草产量 , 重复 5 次 。 各取 5 0 0 9 供干草样分析营养成份和能值 。可利用草一牧草产量一毒害草 ; 采食草一样方内产量一样方外产量 + 增长量 ;2 . 5 . 2 放牧强度对家畜的影响 试验羊在试验前和每次轮牧后称重 。3 结果与讨论
3
.
1 夏秋季不 同轮牲 强度 对收草生长 的影响
表 2 为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下不同经济类群的牧草产量和牧后产量 , 从牧草产量结构
来看 , 从处理 A 到处理 D 牧草群落结构基本相似 , 可利用牧草所 占的 比重分别为 90 . 67 、
9 3
·
0 3
、
8 7. 25 和 82 . 49 % 。 但牧后群落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 特别是毒害草所占的比重随着放
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 从处理 A 到处理 D 分别为 n . 8 9 、 12 . 4 1 、 28 . 81 和 65 . 52 % 。 由此可以
得 出 , 牧草生长季 (夏秋季 )放牧强度为 A 和 B 时 , 对群落结构影啊不大 , 而处理 C 和 D 则对
群落结构影啊较大 , 特别是处理 D 对群落结构影响最大 , 毒害草占的比重达到 65 . 5 2 % ,很
3 3 0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表 2 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牧草产t kg / h a
T a b le 2 T he y ie ld o f fo r a g e u n d e r 4 s toc ki
n g r a te s in th e s u m m e r a n d a u tu m n (k g / h
a )
~
- - -- - - - - - - -- - 一-
A B C D
处 理
T re a t m e n t
牧后 产量 牧后 产量 牧后
A ft〔r g ra 名in “
D M
禾本科
G r a s e s
豆 科
L e g u m e s
莎草科
Se d g
e s
杂类草
Ot h
e r s
毒 草
P o is o n o u s w e e d s
群 落
C o m m u n ity
可用牧草
A v a ila ble fo r a g e
8 4
.
0
产量
F价a g e , ield
D M
1 8 7
.
0
牧后
A fte r s r。名川 g
D M
For . g e 了几e记 A f比r ‘r a . i鳍 Fo r a , y沁皿d
D M
A ft e r g r a名二叩
2 2
.
0 1 4 2
.
0 1 4
.
0 1 5 0
.
0 1 5
.
0
产量
Fon . e y比记
D M
1 0 5
.
0
3 8
.
0 1 2
.
0 1 1 2
.
0
3 0 6
.
0 2 3 9
.
0
3 3 5
.
0
1 0 3
.
0
2 2 5
.
0
3 8 5
.
3 7 0
.
7 2
.
0 8 3
.
0
Un八曰nU
.⋯. .1从J月住9曰O六产乃八乙?11月吮吐工
8 6 6
.
0 1 3 0 9
.
0 5 8 0
.
0 1 1 9 2
.
0
7 6 3
.
0 1 1 8 7
.
0 4 9 8
.
0 1 1 0 9
.
0
2 1
.
0 1 1 5
.
0 6
.
0 8 0
.
0
1 2 8
.
0 4 1 8
.
0 5 5
.
0 4 8 5
.
0
1 0 4
.
0 2 5 5
.
0 4 2
.
0 3 1 5
.
0
1 0 1
.
0 1 3 7
.
0 1 8 8
.
0 2 0 9
.
0
3 5 0
.
5 1 0 7 5
.
0 2 8 6
.
9 1 1 9 4
.
0
2 6 7
.
0 9 3 8
.
0 1 1 8
.
0 9 8 5
.
0
草地利用率
U t ility r a t e
3 5
.
7 7 1
.
5
容易造成草地的退化 , 因此 , 从保护利用的观点着眼 ,草地轮牧强度应选择处理 B , 这样有利
于草地的持续利用 。
3
.
2 夏秋季不 同轮牡强度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 3 为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下家畜的生产性能 , 从增重与日采食量和放牧强度的变化
来看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平均 日增重呈下降趋势 , 而 日采食量呈下降趋势 ,从处理 A 到处
理 D 放牧强度增加了 6 倍 , 但总增重只增加了 1 倍 , 而平均 日增重却下降了 3 倍 。 通过对 日
增重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 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回
归方程为 : Y = 0 . 0 7 6 + 0 . o 3 oX I 一 5 . 7 9 sE 一 0 . 5X 2 (其中 : X , 为日采食量 (k g / 只 · 天 ) , X Z 为
放 牧强度 (头 / ha ) , Y 为 日增重 ( k g / 只 ) , 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 R 一 0 . 9 9 9 , F 一 5 65 . 5 ,
F o
. 。 ,
= 3 4
.
1 2
,
F> F
o
. 。, ,
x
, 和 x Z 的偏相关系数为 R l = 0 . 9 9 4 , R Z一 一 0 . 95 5 ) 。从回归方程可
以看出 , 日增重与采食量呈正比 , 而与放牧强度呈反比 。 为了保持草地生产的稳定性和家畜
生产性能高效性 , 应选择处理 B 。
3
.
3 夏秋季不 同放牡强度对收草转化率的影响
表 4 为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下家畜对牧草的转化率 ,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放牧强度的
增 加牧草的蛋 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 而能量的变化不大 。 蛋白质是衡量牧草品质的重要指
标 , 蛋白质下降说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家畜对于禾本科和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采食较为强
烈 , 从而导致这些牧草生长的衰退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日采食量与日增重 比随着采食量和放
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 而 日食蛋白与日增重 比的变化在放牧强度为处理 C 时达到最低 , 为
0
.
87 5
, 即绵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 , 而随着放牧强度的继续增加 , 绵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第 4 期 曹 毅 : 青藏高寒草地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对牧草及绵羊的影响 3 3 1
表 3 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家畜生产性能
T a b le 3 T h e a n im a l p red
u e tio n p e汀orm a n e e u n d e r 4 s toc kin g ra te s in th e su m m er a n d a u t u m n
处理
T 代a tm en t
试前平均活重
In tia lW t
.
(k g /头 )
试后平均活重
L a st W t
.
(k g /头 )
平均增重
M
e a n T D L G
(k g /头 )
1 7
.
1 0
1 3
.
8 2
9
.
6 4
5
.
7 1
平均 日增重
M
e a n D LG
(g /头 )
n甘on自U尸匀今曰八J叹U1 4 2 .
1 1 5
.
八U叮r只月任
n尸O‘1, .立1JL孟n沙
.⋯连dqU月O、b‘Uton八j0六jo口,.⋯,沙O口U八勺遴任泊勺孟ADBC
则呈下降的趋势 , 由此可以看出 , 该草地最大放牧强度为处理 C 。 通过对 日采食蛋白与日增
重比与 日食量和放牧强度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 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回
归方程为 : Y = 0 . 0 4 9 + 0 . 7 o 6 X , + 6 . s ssE 一 0 . 4 X 2 (其中 : X , 为 日采食量 , X Z 为放牧强度 , Y
为 日采食蛋 白与 日增重之 比 , 复相关系数为 : R 一 0 . 9 9 9 , F 一 3 67 . 37 , FO . 。, 一 34 . 12 , F >
F
o
. 。1 ,
X
l 和 X : 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R , = 0 . 9 9 8 , R Z = 0 . 9 8 ) 。
表 4 夏秋季不同放牧强度的牧草转化率
T h e e o n v e r s io n r a t e o f fo r a g e u n d e r 4 stoc k i
n g r a t e s in t he s u m m e r a n d a u t u m n
处理
T r e a tm e n t
二dn亡J11只叮产0自O乙
.⋯匕月性OC.上1一竺.0⋯0
T a b le 4
试前
蛋白
IPr
(% )
1 0
.
6 0
试后
蛋白
L P r
( % )
1 0
.
0 9
n叮口匕‘任
1 0
.
6 0 8
.
4 8
1 0
.
6 0 7
.
5 4
1 0
.
6 0 4
.
9 5
平均
蛋白
M P
r
( % )
1 0
.
3 5
9
.
5 4
8
.
5 7
7
.
7 7
试前 试后 平均 日采 日食 日食
能量 能量 能量 食量 蛋白 能量
IE g L E g M E g D [k D lk P
r D lkE g
(M
e a l/ k g ) (M
e a l/ k砂M e a l/ kg ) (k g ) ( g ) (M e a l/ kg )
日食与 日食蛋白
日增比 与日增比
D l/ D W t D IP
r
/ D W t
4
.
3 3 4
.
5 3 4
.
4 3
4
.
3 3 4
.
4 7 4
.
4 0
4
.
3 3 4
.
3 3 4
.
3 3
4
.
3 3 4
.
2 8 4
.
3 0
2
.
4 1
1
.
6 9
0
.
8 2
0
.
4 9
2 4
.
9 4 1 0
.
6 8
1 6
.
1 2 7
.
4 4
7
.
0 3 3
.
5 5
3
.
8 1 2
.
1 1
1 4 3
1 1 5
1
.
7 5
1
.
3 9
0
.
8 7 5
0
.
9 0 5
ABDC
4 结论
4
.
1 从保护利用的观点着眼 , 辖曼种羊场草地夏季轮牧强度应选择 7 . 5 只羊 /ha , 草地的可
利用牧草为 90 % 。
4
.
2 日增重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日增重与采食量呈正
比 , 而与放牧强度则呈反比 。
4
.
3 日采食蛋白与日增重比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当放
牧强度为 3 . 75 只羊/h a 时 日食蛋白与日增重比达到最低 , 为 0 . 8 75 , 即绵羊对蛋 白质的利用
率最高 。
参 考 文 献
1 沈景林 、符义坤 、贾笃敬 、李光棣 、张景雨 , 1 9 9 4 , 不同放牧率对混播草地牧草与羔羊生产的影响 , 草业学
报 , 3 (1 ) : 2 5 ~ 3 2
2 李建龙 、许鹏 、孟林 、 王建华 , 19 3 , 不同轮牧强度对天山北坡低山带篙属荒漠春秋场土草畜影响的研
究 , 草业学报 , 2 ( 2 ) : 6 0一 6 5
3 3 2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3
4
5
6
7
孟宪政 , 1 9 8 8 , 高山放牧羔羊对牧草转化率的影响 , 中国草原与牧草 , 1 : 23 一 27
符义坤 、李希华 、贾笃敬 、 李光棣 , 1 9 9 0 , 三种放牧率对高山禾草一 篙草型草地和羔羊生产的影响 , 草业
科学 , 5 : 30 ~ 35
B o sw ell
,
C
.
C
. ,
1 9 8 4
,
In t e n s lv e la n lb p r o d u e t lo n u n d er eo n tin o u s a n d r o t a tio n a l g r a z in g sys t e m s
.
N
.
Z
.
J
.
E x p
.
A g r ie
.
2 7 (2 )
:
4 0 3 一 4 0 8
O w en
,
J
.
B
. ,
1 9 7 6
,
S h ee p Pr o d u e t , o n
.
A g r ie u lt u r a l Pu b lis hz n g H o u s e
W il
s o n , A
.
D
. , a n d N
.
D
.
M
a e le o d
,
1 9 9 1
,
O v e r g r a一n g
:
p r e s o n t o r a b s e n : ? J
.
R a n g e M o n o g o
.
4 4 (5 )
:
4 7 5 ~ 4 8 2
T h e E ffe e t o f Sh e eP R o ta tio n a l G r a z in g
In te n sitie s o n F o r a g e a n d A n im a l P r o d u e tio n
o f Q in g h a i一 T ib e t A IPin e R a n g e la n d in th e S u m m e r a n d A u tu m n
C a o Y i
(N a tio n a l I a b
.
fo r (
J r : 一s s la l: 〔1 B io lo g io a l C o n t r o l
,
S一elzu a n U n lo n U n lv e r s xty , Ch e n g d u , 6 1 0 ()6 生z
工’a n g M a o lin
(X la m a n Sh e o p B r o e d in g F a rm
,
R 以。 r g a l C o u n ty , 6 2 4 5 0 3 )
B a i Z h e n g q la n g 1 1 C a lw a n g
(S le hu a rn G r a s sla n d In s t lt u te
,
H o n g yu a n
‘
6 2 4 4 0 0 )
H u X la o e l
le xlg
(S o t 一th w e s t N a tio n a lit le s C o lle g e
.
C h e n g d u
,
6 1 0 C4 1 )
A b s tr a e t
:
S u m m e r a n d a u t u m n g r a z zn g l rl te n s lt le 、 ()f s h ee p r a t a t lo n w e r e s t u d ie d in X l am a n Sh e e p
B r e ed in g Fa rm o f R u e r g a l e o u n ty In Q z n g ha一 T lb o t A lp 一rle R a x飞g e la r, d , Se xo h u a n l) r o v in e e . T ho p r o d u c t lo l:
a n d n u t r itio n o f fo r a g e a n d a n lm a l p r o d u e r lv e p e r f()r m a n e e In d l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In : e n s ltie s w er e m e o s u r e d
.
T h。
r e s u lt s sh o w th a t s u rn m e r a n d a u t u m n g r a z in g 11: t e n slty () f sh e ep r o t a t l () n sh o 、lld b e s e le e t e d 。 : 7
. 忍 、1飞c e p ha
st o e k in g r a te
, a n d th e a v a lla ble fo r a g e w a s 9 0 夕点in t }飞e r a n g e la n d .
S ig n ifie a n t r e la tio n sh ip o f lin e r r e g r e s s io n a m o n g a n irn a l d aily in e r e a s e (D l)
,
d a ily in t a k e (D IK ) a n d
g r a z in g in re n s ity w a s g e t te d
,
A n 一m a l d a ily in e r e a 、e h a d p o s lt xv e r e la tio n s hip w ith d a ily In t a k e a n d h a d n e g a -
tiv e r e la tio n s hip w it h g r a z l n g z n t e n s lty
.
T h e r a t一0 o f d a lly rn t a ke p r o t e in (D IK P ) a n d d a z ly in c r e a s e }: a d sig n lf-
lea n t r e la tio n s h lp (R = 0
.
9 9 9 ) w ith d a ily zn ta ke a n d g r a z in g in t e n sity
.
W h
e rl g r a z i: 19 in t e zl sit y w a s 3
.
7 5
sh e ep / h
a , the D IK P / D l r e a e h e d th e lo w e s t (0
.
8 7 5 )
.
It p r e s e n t e d th a t t he u s in g r a te o f p r o t e in w a s th e h ig h
-
e s t a t 3
.
7 5 s he e P / h a
.
K e y w o rd
:
A lp ln e r a n g e la n d ; S u rn m e r a n d a u t u m n r (。t a tio r a l g r a z in g ; I) a lly In t a k e ; D a ily In e r e 。 : e
:
A n
-
lm a l n u t r lt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