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KARYOTYPE ANALYSIS OF RANUNCULUS SIEBOLDII AND RANUNCULUS SCELEHATUS

扬子毛茛和石龙芮的核型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一&!
∋ ( )∋ , 月∗ # () + 汕∗ ( , ( 企∗ , 玄亡公 盆“−∗ ./ 0
扬子毛莫和石龙丙的核型研究
王 丰 郭继明 郭灵云
∀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 金华 ! & 1 1 2∃
提 要 报道了浙江省常见的& 种毛食属植物— 扬子毛食3 翻。4/ 以。 滋加叼‘£5 67 8 和石龙丙3 ∗、二以。 %“加.∗ 9: % ; 8 的染色体资料 。 扬子毛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 < !& , 核型组成 %
= ∀&。 ∃ > 2 ? > ! & >  ≅Α Β ΧΧ Α Β ΧΧ9 8 石龙苗体细胞染色体数 目& , > ! & , 核型组成 % = ∀Δ4 ∃> 2 ?
> ! &> ΧΑ Β & 2Χ Α 。
关链词 扬子毛食 8石龙苗 , 染色体核型
扬子毛蓑3 ∗ 4 : 4 / : #: Χ Χ 9’− Ε( #Φ 66和石龙茵3 ∗ 4 : 4 / : #: % % / −#− .∗ 9: % 均为毛莫科毛蓑属草
本植物 。 扬子毛莫为多年生湿生草本 ,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台湾等地 Γ石龙苗广布全
国各地 , 为湿生或水生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8
对石龙丙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Η’一’〕, Ι ∗ . #64 ϑ 9 ( 4 。9 。& 8   , & , > ! & Γ = : . 69∗  ≅ 一,
Δ4 > !& Γ Κ Λ∗ Φ ∗   Μ  , Δ4 > ! &Η‘〕Γ )∋ ( Ν − − 9 ∗ Ο 8   Μ , Δ4 > !& Γ Δ ∗ Ε ( . Χ ΛΠ   ΜΘ , Δ4 > ! & , , − Ρ
#∗ − Ν ∗ − 9 ∗ #8   Μ ≅ , Δ4 > ≅ 2 Γ Σ ∗ − Λ( Ν∗   Μ Θ , Δ4 > ! & Γ Τ Α ∗ Φ − 6 − 9 ∗ #8  Θ ! , Δ4 > ! & Γ Υ. ( Ε∗ Ρ
9( Ν ∗ −9 ∗ #8  Θ 2 Ε , Δ4 > ≅ Γ = . ∗ Χ 4 6Λ( Ν −   Θ 2 , 4 > ≅ Γ = ∗ . 9∗ Χ 0( Ν ( − 9 ∗ #8   Μ 2 , Δ4 > !& ,
≅2 Η 〕Γ ,6. , ς 0∗ Λ: .   Θ 2 , 4 >  ≅ Γ = . ∗ Χ 4 6Λ( Ν − , Ω −0 : #−   Θ ≅ , Δ4 > ≅2 Γ Ι ( Ν 6Φ 6( − 9 ∗ #8
 Θ ≅ , & , > !& Η−Ξ Γ廖亮等    , &。 > 2 ? < !& 川 。 关于扬子毛蓑的研究报道很少 , 仅见廖亮等
   , Δ4 > Χ? 一 # > ≅ ! Γ Κ Λ∗ Φ ∗   Μ  , Δ4 > 2 Θ Η Θ〕8
本试验的目的是以浙江常见的扬子毛蓑与石龙苗为材料进行核型研究 , 为种质资源
的利用和细胞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 。 试验材料采自浙江师范大学校园 ∀金华 ∃ 8 在野外挖取带根
的植株后 , 尽快用自来水将根部洗净 , 切取1 8 Χ/ Α 长的根尖备用 8 以 1 8 1 & Α (# Ψ ; Ω一轻基
哇琳 ∀Θ 一Ζ ΠΦ . ( ? 7 : 64 ( #64 − ∃和Μ 1 Α ϑ Ψ )碑放线菌酮 ∀[ Π−#( 0− ? 6Α 6Φ 6∃ 等量混合液处理&一 2 小
时 ,水洗后 , 以卡诺液固定 一&2 小时 , 转入 Μ1 ∴乙醇中在低温中保存 8 制片时 , 根尖先后
在 1 ∴乙醇和蒸馏水中各停留!一 分钟 , 以  Α (# Ζ[) 在室温下解离1 一  分钟或以
。8 # Α (# Ζ[) 解离&1 一 & 分钟 。 解离材料水洗1 分钟后 , 以改良苯酚品红整染!1 分钟以
收稿日 %   !一 1 Μ一 !  , 修回日 %   !一 1 一 & 1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上 , 再以改良苯酚品红液压片 8 核型分析采用李憋学 、陈瑞阳推荐的方法Η1Ξ 。 用!1 个以上
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8 再以 一 1 个染色体形态清晰的细胞用来作核型分析 。
& 试验结果
扬子毛莫3 8 % 9’− Ε( #Φ9’6 和石龙丙3 8 % /− #− .∗ 9“ % 核型分析参数见表 #一 ! , 染色体形态及
核型见图版) % 一 ≅ 。
表  扬子毛食染色体核型分析
ς ∗ Ε#−  ς 0− Λ ∗ . Π( 9Π]− ∗ 4 ∗ #外  ( ⊥ 3 8 Χ6−加#Φ 6⊥
表 & 石龙药染色体核型分析
ς ∗ Ε#− & ς 0− Λ ∗ .Π ( 9Π] − ∗ 4 ∗ #ΠΧ 6Χ ( ⊥ 3 8 Χ/ ‘抢.∗9 :Χ
序号
_ ( 8
相对长度 ∀写∃
3 − #∗ 96Ν − #−4 只9 0
相对长度 ∀∴ ∃
3 −#∗ 9 6Ν − #− 4 只90
9( 9 ∗#
#− 4 ϑ9 0
Χ 0( . 9
臂比
Τ . Α
.∗ 96 (
着丝点类型 序号
[)肠 6⊥6− ∗96 ( 4 _ ( 8 Χ 0( .9
臂 比 着丝点类型
Τ 4 ## [ ⎯∗ Χ Χ6⊥6−∗96 ( 4
. Θ α Κ
1Κ[,妇 曰!,∀#∀⋯#孟自‘弓 ∃曰%甘&∃一卜通压∀⋯,‘%∋乙曰口六,  月了&∃内工(∃&八,%%一)盛∗)吮,(∃+∃口,#人通‘二丈口眨悦%甘∀∀⋯−匕哎.眨/‘几),+0&口∃曲∗工)一∃⋯%∋已口∃1122
3抓43抑捅5, ∀!甘自日内∃%)6,7−#亡.口‘)性八∃,曰,门二才.‘通月了咬##∀八 ∀∀⋯#, ∀#弓‘,二已#人#几
8 7 「%
9 ∀ ∋:
9 ∀ ∋:
; ∀ #<
; ∀ ::
# ∀ =;
9 ∀ #:
>? > 8 /
/≅ % 琳Α 5 Β Χ】#
1‘ 11
5】】#
: #】#
9 】%
: #】】
9 ∀ ∋#
,二弓‘,且电∀人
/‘乃,人,且∀二%∃弓/&口甘%0#孟连∀口−勺#人弓‘,月孟,∀⋯口曰,‘,#,心止#)吮,八.曰乃‘弓)&口&−∃∃甘八,口 亡./卜Δ山%已∗,口.‘仁)‘⋯自∀∀Α 口∗月七自匕亡∃/‘)通‘,Δ
#!自#叨通∀二)‘Α ,‘&∃甘
∀ ∀孟#通,#八∃,产‘∀⋯‘.Ε悦通∀口」
9 ∀ : ∋
%甘, ∀人心‘,)通‘哎,且, ∀二#孟五∀‘二
3弧抓4>4>’
4>4>’抑3: ∀ Φ 9#Φ : ∀ ; <
# : : ∀ ; <
# ∋ Φ ∀ ∋ Φ
# ∀ Φ !
# ∀ ; !
; ∀ 9 9
# ∀ : Γ
; ∀ ∋ <
# ∀ ! ;
# ∀ ; Φ
9 ∀ 9 <
# ∀ Φ 9
9 ∀ ; Φ
# ∀ 9 Γ
; ∀ #9
9 ∀ Γ ∋
9 ∀ 9 Φ
# ∀ < ∋
# ∀ # Γ
5 % 】
心切,)% 6 ”通‘亡). ∀尸8,口⋯,‘‘∀孟心∀人∀二亡),‘吐‘,甘甘丹了%八∃ ∃工‘)确匕.‘,‘乃% 哎)气」∀⋯通‘,).口咬压协‘
∀∗曰幼八∃(卜 汽,‘丹7月了)内Χ,76 ,)/‘.亡叹通‘%决∃&」
∀⋯%八∃,‘月!∀Α卜−‘ 匕二)>从」
通‘,‘)月,#,‘,矛电∀孟
∀⋯#∀月孟,‘弓
;9#Φ:∋Γ=<#!#琦9
# ∋ 9
· 长臂具次级痕 Η段 Ι ? % . 8 7ϑ Ι ? % 4 >“≅ >Κ? % Κ% /? % Δ 。7 3 Λ
表 9 扬子毛食和石龙茜的核型比较
Β 8 ∗ /≅ 9 Β Α≅ Μ 8 7ϑ ? > ϑΝ ≅ ≅ ? 3 Ν8 7 Κ4 ? % ∗ ≅ >Ο ≅ ≅ % + · 1 Κ≅ 加/. Κ Κ 8 % . + ∀ 4 Ι ≅ /≅ 78 > Π 4
分 类 群
Β 8 Θ 8
扬 子 毛 蔑
+ ∀ :#碑加/. ΚΚ
石 龙 苗
+ ∀ 似之溯 >公
核型公式
Ρ 8 7 ϑ ? > ϑΣ≅ Τ? 7 3 Π /8
染色休绝对长度范围印 3 Λ+ 8 % +≅ ? Τ ≅ Α7? 3 ? 4 ? 3 ≅ 8 ∗4 ? /Π >≅ /≅ % + > Α
染色休相对长度范围‘Υ Λ
+ 8 % +≅ ? Τ ≅ Α7? 3 ? 4 ? 3 ≅ 7 ≅ /8 > Κς ≅ /≅ % + > Α
最长染色休Ω最短染色休
Χ刀 % + ≅ 4 > ≅ Α7 ?咖 4 ? 3 ≅ Ω 4 Α? 7 > ≅ 4 > ≅ Α7? 3 仍? 3≅臂长Ξ ; 的染色休 Η Υ Λ
Ν 7? Σ? 7> Κ? % ? Τ ≅ Α7 ? 3 ?4 ? 3 ≅ 4 Ο Κ> Α 8 7 7% 78 >Κ?
Ξ ; Η Υ Λ
核型类型Ρ 8 7 ϑ ? > ϑΝ≅ >萝讲
Ρ Η Ψ% Λ Ζ Φ 艾 Ζ 9 ;
Ζ # ∋3 十443 十 44 >
Ρ Η ; ” Λ Ζ Φ 二Ζ 9 ;
Ζ 43 十 ; Φ4 3
Φ ∀ ;< 一 = ∀ #! ; ∀ Φ 9一 ∋ ∀ Φ #
Φ ∀ ∋Φ 一 = ∀ Γ ∋ 9 ∀ ; <一 = ∀ ∋ =
= < ; ∀ ∋ Φ
Φ Φ 9 =
; [ ;∴
第  期 王丰等 % 扬子毛蔑和石龙丙的核型研究 &!
! 讨论
扬子毛蓑与石龙苗的染色体数 目均为& , 一 2 ? < !& 。 扬子毛蓑的染色体数目与Κ Λ ∗ Φ∗
 Μ  , &。一 2 Θ Γ廖亮等    , &。一 Χ? 一  > ≅! 的结果不同 。未发现≅ 倍体或Θ 倍体 , 也未见缺
体 现象 。 而 石 龙丙 的染 色体数 目与 = : .69∗   ≅  , Κ Λ ∗ Φ ∗   Μ  , )∋ ( Ν − − 9 ∗ #·  Μ ,
Δ∗ Ε ( . Χ ΛΠ   Μ Θ 等多数学者的Δ4 > ! & 的结果相同 , 但与,− #∗ − Ν ∗ 。9 ∗ #8   Μ ≅ , Δ4 > ≅2 Γ Υ. ( Ρ
Ε∗ 9 ( Ν ∗ 。% ∗ #8   Θ 2 , Δ4 > ≅ Γ = .∗ Χ 6Λ ( Ν −   Θ ≅ , Δ4 > ≅ 2 的研究结果不同 8 我们在试验中发
现 , 大量3 8 % /− #− .∗ 9: % 的四倍体的居群中混生二倍体∀&4 > Δ? <  ≅∃ 的居群 , 再结合扬子毛
蓑和石龙丙染色体研究的沿革来看 , 3 8 % 6∗Ε (# Φ#’6 有四倍体 、六倍体与八倍体的居群 Γ 38
Χ/ −# −.∗ 9: % 有二倍体 、四倍体 、七倍体和八倍体的居群 。 因此 , 我们认为3 8 % #’− Ε(# Φ#’6和38
Χ/ −# −.∗ 9: % 等两种植物都存在种内多倍化现象 。 我们推测七倍的3 8 %“#−.∗ 9: % 很有可能是
六倍体与八倍体3 8 % /− #−. ∗9 : % 种内杂交的后代 。
参 考 文 献
徐炳声 , 黄少甫 8 中国文献报导的植物染色休数目未引 8 考察与研究 ,   Θ , ∀ ∃ % #一 ≅
徐炳声 8 杨涤清8 中国文献报导的植物染色休数目未引 8 考察与研究 ,   Θ Θ 8 ∀增辑∃ % # 一 Θ&
徐炳声 8 中国文献报导的植物染色休数目未引8 考察与研究 ,  Θ , ∀∃ % 一 ΘΜ
Υ− 9− . ≅ 8 )4 Φ − ? 9( Υ#∗ 4 9 − 0. ( Α (Χ ( Α − 4 : Α Ε− . Χ  Μ 一  Μ Θ 8 5 6ΧΧ( : .6 氏9∗ 4 6− ∗ # β ∗ . Φ − 4
Υ− 9− . β 8 )4 Φ − ? .( Υ#∗ 4 9 −0. ( Α (Χ ( Α − 4 : Α Ε− . Χ  Θ 2一   Θ 8 5 6Χ Χ ( : .6 氏9∗ 4 6− ∗ # β ∗ . Φ − 4
Υ− 9− . β 8 )4 Φ − ? 9( Υ#∗ 4 9 − 0. ( Α (Χ ( Α − 4 : Α Ε− . Χ  Θ ≅一  Θ Μ , 5 6Χ劝: .6 ,( 9∗ 4 6− ∗ # β ∗ . Φ − 4
廖亮等 8 江西五种毛食属植物核型研究 8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ΜΘ 一  Θ!
χ−Φ ( . ( Ν Τ ∀ − Φ ∃ 8 [0. ( Α 书( Α − 4 : .4 Ε− . ( ⊥ ⊥#( δ − . 64 “Υ#∗ 4 9Χ 8 Τ − −Φ 段8 α 8 8 8 3 8 , = ( Α ∗ .( Ν 氏 9∗ 4 6−∗# )4 Χ9 69 : 9 − ,
)∋− 4 64 只. ∗ Φ 8  Μ 
李慈学 8 陈瑞阳 8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颐 8 武汉植物学研究 ,   Θ , 2∀! ∃ % & Μ 一 ! 1&
ς Ζ ε = Τ 3 φΚ ς φ Υε Τ _ Τ ; φ Ω)Ω Κ χ 3 Τ _ α _ [α ; α Ω Ω )ε , 口; Ι ##
Τ _ Ι 3 Τ _ α _ [α ;α Ω Ω[ ε ; ε 3 Τ ς α Ω
+ ∗ 4 ϑ χ− 4 ϑ β : ( ∋6Α 64 ϑ β : ( )∋ 64 ϑ Π: 4
∀及Υ。月用 之”上 ∋ ,动 9。刀 8 & 人心抽 。ϑ _一口) α 。份。69Π 8 从 : ∗ , Δ人挤∗ ,  ! &  11 2 ∃
Τ Ε Χ9. ∗− 9 ς 0 − Λ∗ . Π( 9ΠΥ− Χ ∗ 4 Φ − 0. ( Α ( Χ ( Α − 4 : Α Ε − . Χ 64 90 − . ( ( 9 一 9 6Υ − − ##Χ ( ⊥ 3 8 Χ6Ε( #Φ 66
∗ 4 Φ 3 8 Χ− −#− . ∗ . : Χ δ − .− Χ 9 : Φ 6−Φ 8 ς 0 − − 0. ( Α ( Χ ( Α − 4 : Α Ε− . Χ 64 90 − Χ − ΧΥ− −6− Χ δ − .− ⊥( : 4 Φ 9 (
Ε − Δ4 二 ! & 8 ς 0 − 6. Λ∗ .Π( 9Π ] − ⊥( . Α : #∗ Χ ∗ . − ] . − Χ − 4 9 −Φ ∗ Χ ⊥( ##( δ Χ % 3 · Χ 9’− Ε ( #Φ 66 ), · = ∀Δ4 ∃>
2 ? > ! & < ≅ Α 十ΧΧ Α Β ΧΧ 9 , 3 8 Χ/ −#−.∗ 9“ , 8 = ∀Δ4 ∃ > 2 ? > ! & > ΧΑ Β & 2 Χ Α 8
= − Π δ ( . Φ Χ 3 ∗ 4 : 4 / : #: Χ Χ 6−Ε( #Φ 66 , 3 ∗ 4 : 4 − : #: Χ Χ / −#−.∗ 9 : Χ , [0. ( Α ( Χ ( Α − Λ∗ . Π( 9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