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龙芮的本草考证



全 文 :在古代文献中 , 石龙苗常与毛蓑 、 蛇毒 、
茧草等相混淆 , 历代本草学家对其原植物的
认识亦多分歧 , 试考其沿革如下 。
蓬 “ 味酸温 ,有毒 ,主风痉瘾疹 , 身痒 、 湿痹 , 可
作浴汤 。 一名荃草 , 一名友 。 生田野 ,春夏采
绝多叶 , 秋冬采茎根 。 ” 陶注 : “ 田野墟村中甚多 ,
一 、 《本经 》石龙苗
应非毛食科植物
近代文献多将 《本
经》石龙茵考订为毛夏
科植物石龙莆 R a n u n -
石 龙 黄 的 冲 草 考 证 疗风痹痒痛
,
王家葵
(成都中医学院 6 1 0 0 7 5 )
用 薄洗 , 不堪入
服 。 ,’( 唐本草 》据
《药性论 》 : “ 陆英
一名茹蓬 ” , 遂注
e u l u s s e e l e r a t u s L
. 如 ( 中药大辞典 》 、 《本草
经义疏 l)[ 〕等均持此说 。 究其根源 ,实本于《植
物名实图考长编 》 吴其浚的按语 : “ 石龙丙盖
与毛食一类二物也 ” 2[] 。 《图考 》中石龙茵药图
亦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石龙丙植物图接
近 。 以目前的资料 , 尚无法推测《本经 》石龙苗
原植物的科属 , 但可以肯定 , 《本经 》石龙苗决
非毛食科植物 ,理 由有三 。
1
. 据唐开元写本《本草经集注 》残卷诸药
制使篇 , 石龙丙列草部上品 , 《本经 》 森立之 、
尚志钧 、 王绮默 、 曹元宇辑本均据此将石龙丙
定为上药 。 考 《本经 》 序例 “ 上药主养命以应
天 ,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 ” 别录 》明确记载
石龙苗无毒 , 《太平御览 》引《吴普本草 》亦云 :
“ 石龙苗 , 雷公 : 咸 , 无毒” 而毛蓑科石龙苗含
毛篇贰 、 原 白头翁素等 ,为大毒之品 , 《南方主
要有毒植物 》 云 : “ 石龙丙全株有毒 , 人误食
后 , 严重者十余小时内死亡 ” 〔3」。 这与 《本经 》
记载的 ’ `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 显然不符 。
2
. 从功效上看 , 《本经》 、 《别录 》皆强调石
龙苗的补益作用 “ 平肾胃气 , 补阴气不足 , 失
精 、 茎冷 , 久服轻身明目不老 , 令人皮肤光泽
有子 。 ” 也与毛蓑科石龙苗解毒散结 , 主治疮
疡肿毒 ,虫蛇咬伤无关 。
3
.
(别录 》 云 : “ 石龙丙生太山川泽石旁 ,
五月五 日采子 ,二月 、 八月采皮阴干 。 ” 毛食科
石龙丙今用以全草入药 ,为一年生草本 , 夏历
二月苗初生 , 无皮可采 , 且其植株矮小 , 须根
细短 , 无论茎皮 、 根皮均无法剥取 , 显然与本
草记载不合 。
今用毛蓑科石龙丙 R a n u n e u l u s s c e le r a -
ut
s 疑为 《别录 》药葫瞿 。 《别录 》草部下品茹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 4 年第 8 卷第 2 期
云 : “ 茹蓬 , 此陆英也 , 《药对 》及古方无茹蓬 ,
惟言陆英也 。 ” 事实上 , 《别录 》茹蓬与陆英一
名茹藻应属同名异物 , 茹蓬有毒 , 且 “ 不堪入
服 ” , 而陆英无毒 , 主疗 “ 骨间诸痹 , 四肢拘挛
疼酸 ,膝寒疼 , 阴屡 ,短气不足 ,脚肿 。 ” 又茹藻
酸温 , 陆英苦寒 , 二者性味功用全别 , 显非一
物 。
从茹蓬的别名来看 ,一名荃草 ,一名岌 。
考《尔雅 》 : “ 岌 ,茧草 ” , 《说文 》 : “ 霍 ,荃草也 。 ”
《广雅 》 : “ 荃 ,蓬也 。 ”郭璞注《尔雅》 : “ 荃草 ,乌
头苗也 。 ” 国语 》 : “ 置鸿于酒 , 置茧于肉 ” , 韦
昭注 : “ 荃 , 乌头也 。 ” 结合本草对茹藻毒性和
功效的认识 , 可以认为 , 《别录 》茹蓬极有可能
是毛蓑科毛蓑属或乌头属的植物 。
二 、 石龙莆讹为毛食科植物始于唐代
据 《本草纲目》引《昊普本草 》云 : “ 石龙丙
一名水荃 ” , 但考 《太平御览 》 引昊氏并无 “ 一
名水荃 ” 四字 , 焦循 、 孙星衍等辑 《吴普本草 》
均不将此列为《吴普本草 》内容 , 尚志钧 、 王药
默亦曾对此提出质疑 , 认为系李时珍杜撰 。 事
实上 ,唐以前文献虽有水荃之名 ,但并未与石
龙茵联系在一起 ,如《本草拾遗 》引葛洪 《肘后
方 》 : “ 菜中有水食 , 叶圆而光 ,有毒 ,生水旁 。 ”
食 、 荃一音之转 , 水食即水荃 , 亦即 《别录 》中
的茹蕃 。 至《唐本草 》才将水荃附会为石龙丙 ,
而将茹霍指为陆英 。
石龙莆条下《唐本草》云 : “ 今用者俗名水
荃 , 苗似附子 , 实如桑堪 , 故名地堪 。 生下湿
地 ,五月熟 ,叶子皆味辛 。 ” 天雄条苏敬云 : “ 石
龙苗叶似荃草 , 故名水荃 , 今复说为水蓑 , 亦
作建音 。 ” 牛扁条 “ 牛扁似三荃 (即附子 、 天雄 、
乌头 ) 、 石龙莆 ” , 钩吻条 , 陶注 : “ 或云钩吻是
3 1
DOI : 10. 13728 /j . 1673 -6427. 1994. 02. 026
毛贾 ” .苏敬云 ;“ 毛蓖是有毛石龙苗 , 何干钩
吻 。 ” 显然 , 在苏敬的概念里 , 水茧等干石龙
苗 ,石龙苗与毛蓑同类 。
由于毛蓑科植物多有剧毒 , 与 《本经 》上
品序例不符 ,故在 《唐本草 》中 ,将石龙苗 由上
品移至草部中品 。
《本草拾遗 》 同意苏说 , 陈藏器云 : “ 水茧
如苏所注定是石龙茜 ,更非别草 。 ”
需要说明的是 , 曹元宇辑注 《本草经 》认
为《唐本草 》中的石龙丙为蔷薇科蛇芬 D 。 c h -
e s n e a i n d ic a F o e k 一类 仁` , , 此说欠妥 。 ( 1 ) 从
植物形态分析 ,苏敬说石龙茵 “苗似附子 ” ,又
云 ; “ 叶似荃草 ” , “ 毛蓑是有毛石龙苗 。 ” 蔷薇
科蛇毒属植物系三出复叶 , 与附子 、 荃草等差
别甚大 。 且苏敬认为石龙茜与毛蓑的区别仅
在于前者无毛 ,后者有毛 。 D . in id c a 全株被柔
毛 , 也与苏说矛盾 。 (2 )( 唐本草 》中的石龙苗
是有毒之物 , 并言 “ 叶子皆味辛 ” , 这正是毛筐
科的特征之一 ,而与蔷薇科植物不同 。 (3 )孟
洗《食疗本草 》记载水荃的功效 “ 主痕扮生疮 ,
结核聚气 ,下疲血 . 止霍乱 。 ” 这与毛蓑科石龙
茂的作用接近 , 而蛇毒为 《别录 》 药 , 大寒之
品 , 主胸腹大热不已 , 与此不同 。
综上 , 足以说明 《唐本草 》中石龙丙即是
R a n u n c u l u s s e e le r a t u
s 一类植物 。
三 、 《本草图经 》 、 《本草衍义 》中石龙苗的
含混之处
《图经 》不同意 《唐本草 》中石龙苗即水荃
的说法 , 苏颂云 : “ 今惟出充州 . 一丛数茎 , 茎
青紫色 ,每茎三叶 ,其叶苗苗 ,短小名刻缺 。子
如萃苗而色黄 。苏恭云 ,俗名水茧 ,苗如附子 .
实如桑堪 , 生下湿地 , 此乃水茧 , 非石龙丙
也 。 ” 但《图经 》所附充州石龙苗药图仍接近毛
食科石龙苗 。
《本草衍义 》提出石龙苗有水陆两种 , “ 石
龙苗 , 今有两种 : 水中生者 , 叶光而末圆 。陆生
者叶有毛而末锐 。入药须用生水者 。 陆生者又
谓之天灸 , 取少叶系臂上 , 一夜作大泡 , 如火
烧者是 。 ”
寇氏所说陆生石龙苗 , 即 《本草拾遗 》 中
3 2
的毛建草 ,陈藏器云 : “ 毛建草及子味辛温 , 有
毒 , 主恶疮痈肿疼痛 , 未溃前捣叶傅之 , 不得
入疮 . 令人肉烂 。 主疟 ,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缚
臂上 , 男左女右 ,勿令近肉 ,便即成疮子 。 生江
东泽畔 , 叶如芥而大 , 上有毛 , 花黄 , 子如羡
草 一 ” 据报道 , 毛蓑属植物含有原白头翁素
P r (〕ot a n e m o in n , 刺激性极强 , 与皮肤接触可
致严重炎症和水泡 L3 1。 故陆生石龙苗应为 R .
z a p o n i e u s 或 R . s e e l e r a t u s .
水生石龙莆寇氏不言其具发泡作用 , 且
寇氏谓其生水 中 , 与 《图经 》绘充州石龙丙药
图生水边石上不同 , 故不应视为毛蓑科石龙
芯 , ·疑为蔷薇科植物 。 但据 《本草衍义 》记载
“ 入药须水生者 。 ” 可见 ,宋代本草学家对石龙
苗原植物的认识依然含混 。
四 、 明代开始石龙苗即毛直抖石龙丙
李时珍将石龙莆列为毒草类 , 排在毛蓑
之前 , 又将水荃并入石龙莆条 。 《本草纲 目》对
石龙丙及毛蓑的植物形态均有详 翎描述 : “ 石
龙苗多生近水下湿地 , 高者尺许 , 其根如莽 ,
三 月生苗 ,丛生 ,圆茎分枝 ,一枝三叶 , 叶青而
光滑 , 有三尖 , 多细缺 , 四 、 五月开绷 势龙 , 结
小实 ,大如豆 , 状如初生桑桩 , 青绿色 ,搓散则
子甚细 , 如覃厉子 ,即石龙苗也 。 ” 这完全符合
R
.
S c e正e r a ut s 的特征 。 “ 毛蓑与石龙苗茎叶一
样 , 但有细毛为别 , 四 、 五月开小黄花 , 五 , . ,
甚光艳 , 结实状如欲绽青桑格 , 如有尖梢 , 与
石龙苗子不同 。 ”此即 R . j a oP in c us ,从这两段
描述来看 , 李时珍 已能区分石龙苗与毛蓑 。
传为李时珍李订的哎食物木草一 》亦将石龙
丙 、 水笙列 入毒草类 . 并说 ’` 水茧 , 子名石龙
丙 。 ” 其后的本草著作均从时珍之说 ,将石龙
丙 、 水笙 、 毛食视为基源近似的毒草 。
参考文献
王大观 . 本草经义疏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 90 : 1 98
吴其浚 .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 商务印书馆 , 1 9 5 9 : 7 9 7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 8 6 : 5 :尹9 , 6 0 0
曹元宇辑注 . 本草经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 9 8 7 : 80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4 年第 8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