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ull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 % (
)∗ + ,− . / ∗0 1 + 2 . − 3 ∗ 4. − 56 . / 7 8 98 . , 8 2
禺毛食复合体及其近缘种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
徐玲玲 廖 亮 刘 芳 孙根楼
∀江西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研究所 九江 & & :。。;# ∀四 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都江堰市 <  ( & ;#
提 要 对国产 禺毛莫∀尺. − + − 8 + =+ ∃ ‘. − 4 ∗ − 58 − 9 5, > ? ≅ #复合体及其近缘种 ( 个种的 : ! 个居群
!: 个个体的根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 结果表明 ∃  居群内过氧化物酶谱略有变异 。
同工酶酶谱或多或少能显示 居群特征 。 供试的  个种中没有任何 个种的酶谱完全一致 , 这
说明在种级水平酶谱呈现出高度的分化现象 。 ! 根据染色体 、饱粉和过氧化酶同工酶的资料
推测 , 除尺 ∀ # ∃ %& ∋ ∃() %∃∗ # + ,− .外 , 尺 ∀ 。/ , # 0 ) , # ∃& 1 2 ∃# +3− .还有 4 个亲本 。 该亲本应具有“短 5 一型 ”染
色体组 , 散沟和波状覆盖层的花粉 , 在其根的过氧化物酶酶谱中至少含 6 , 、 6 , 、 7 ‘ 和 8 。 3 条
酶带 。 9 来自形态 、染色体 、抱粉及同工酶的证据均证实 :∀ ;/ <∃ 1/ 0∗∀7 += −. 可能起源于 +: , >挤
(∗ 2 ∗ # +3 − . 又尺 ∀ , ∃ & 4?) %≅ ∃ ∃ + Α − .的杂交后代 。
关键词 毛莫属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禺毛莫 + : / 1 ∗ 1 7 ∗ 4∗ 2 7 / 1 0 ) , # ∃ & 1 2 ∃ 2 Β 8 ∀ .复合体是毛莫属 中一群形态相近的复合分类
群 〔, 〕 , 其染色体为 ,− 、 3− 、 Α− 和 2− 〔, ” , 。 为弄清该复合体内种间关系 , 我们对复合体及其近
缘种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 本文是对同工酶研究的初步结果 。 ·
材料和方法
Χ∀ Χ 材料
Χ= 个居群的  种毛莫 = 个个体均栽培于 四川都江堰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 , 所有实
验凭证标本皆存江西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标本室 +> Δ . 。 供试材料产地及标本号见
表 Χ 。
Χ∀ 方法
Χ ∀ ∀ Χ 取样时间及方法
ΧΕ Ε 3年 = 月 Φ 日一 Α 月 3 日取样 ,所有供试材料均按 Χ 株 Χ 个样品点样电泳 。 并同
时对每个样品相应做了染色体观察〔Γ , ‘〕 , 一部分还进行了抱粉光学及 电镜观察 〔=〕 , 实验方
收稿日 # ΧΕ Ε =一 Η Φ 一 Χ , 修回日 # ΧΕ Ε Α 一 Η 一 Α 。 第一作者 # 女 , = 3 岁 ,讲师 。
, 国家和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 第 巧卷
法参见廖亮 、徐玲玲的方法 〔&一 !  。
表  供试材料的名称及来源
Α . Β /8  Α 2 8 − . Χ 8 . − Δ 9 ∗ + , 8 8 ∗ 0 42 8 Χ . 48 , 5. /9 + 9 8 Δ
学 名
Ε6 58 − 4 505 8 − . Χ 8
采 集 号Φ ∗ ≅ ∗ 0
8 ∗ //8 8 45∗ −
产地及居群编号 图 号Γ ∗ 8 . 4 5∗ − .幻 Δ Φ ∗ ≅ Φ ∗ ≅ ∗ 0
∗ 0 Η ∗ Η + /. 4 5∗ −9 05Ι + , 8
杨子毛直
7 . ” + − 8+/ +9 ‘58Β ∗ /Δ泛5
徐玲玲
! : ;  四川灌县∀ϑ / #
徐玲玲
! : ( ;  ∋ ! : (  !
徐玲玲 ; ;  ∋ ; ; <
四川灌县 ∀ϑ , #
江西九江∀ϑΚ #
徐玲玲
! &  ; < 四川灌县 ∀ϑ , #
徐玲玲
! &  ; 贵州贵阳 ∀ϑ
& #
徐玲玲
!&  ; ( 贵州六盘水 ∀ϑ 。 # %
徐玲玲
! & ;  ∋ !&   ; 贵州六盘水 ∀ϑ 。# %
徐玲玲
<; ; (
 ≅ : ≅ : 酶液提取 、电泳 、染色
取幼根 、幼叶 、花药及幼果按  ∃
: 的 比例加入蒸馏水 , 冰浴研磨成匀
浆 , 经 % ; ; ; , Λ Χ 5− , 离心 ΚΜ Χ 5− , 取上
清液再离心  次 , 上清液保存于冰箱
待用 。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酞胺凝胶
电泳方法 , 分离胶浓度 ≅ : Ν , 浓缩胶
浓度 & ≅ Ν , 凝胶厚度  ≅ ! Χ Χ 。 缓冲
液分别 为 Η Ο Ε ≅  和 ΗΟ < ≅ ! 的 Α , 59 一
Ο ?Γ Π 点样量为  拼Θ , 在 % ? 的冰箱内
电泳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染色采用醋
酸联苯胺法 , 室温下染色 & ∋ ! Χ 5− ,
清水漂洗 , 浸泡  ∋ Κ Δ , 制成干胶 。四川灌县 ∀ϑ / #
卷咏毛莫
7 ≅ 95/8 , 5Ρ Β/5+ 9 徐玲

! : ; : 四川灌县 ∀ϑ‘#
徐玲 玲
! & ; ; ∋ ! & ; ; 四川灌县∀ϑ < #
徐玲玲
! & ; & 四川灌县 ∀ϑ 。#
徐玲玲! & ; % 贵州贵阳 ∀ϑ #
徐玲玲! & ; ! 贵州六盘水 ∀ϑ ∃ # %
徐玲玲
< ;  ; % 四川灌县 ∀ϑ ‘#
: 结果和讨论
: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征
: ≅  ≅  不 同器官的酶谱特征
在根 、叶 、果和雄蕊的过氧化物酶
酶谱中 ∀图  # , 根的酶谱最清楚 , 酶活
性最高 Π而雄蕊的酶谱染色最浅 , 酶活
性最弱 。
棱嚎毛直
7 ≅ 4,   ; ‘+ 9
徐玲玲
! & ;  云南大理 ∀ϑ , #
一 !∀#∃%&一
∋()∗+一),一−一&.一&(/&(0工一∃
123∃/.−,+3∋
徐玲玲
, . ∃ 3 / 云南昆明 4 5 # 。 6 −
徐玲玲
+ 3 ∃ 3 / 云南昆明 4 5
, 。 6 ,
毛莫
1 7 895 。 # : ; <= 徐玲

+ 3 ∃3 ∃ 四川灌县 45 # > 6
水城毛莫
1 7 =? “:≅ ?翻Α; Β= := 徐
玲玲
+ 3 ∃ 3 . 贵州六盘水 4 5 ∃/ 6 ,
禺毛蓖
1 。 ‘。”沦7 于:; 九, ∃,
徐玲玲+ 3 ∃ 3 , 贵州贵阳 4 5 , . 6 ,
铺散毛莫1 7 Χ :力气= < = 徐玲玲+ 3 ∃ 3 + 云南昆明 4 5 )> 6 ,
褐鞘毛莫
1 7 加Δ ∃” 9 Ε <=
徐玲玲
+ 3 ∃ 3 ∋ 贵州六盘水 4 5 , 。6 ,
/ 7 ∃ 7 / 居群 内根的酶谱特 7点
在 1 7 # :; ΦΓ )Χ : 四川灌县居群 内 ∃, 个个体根中 ,
居群内酶谱略有变异 , 在其第 / 条酶带 4 1 2一 。7 / 36
出现一些微弱的波动 4图 / # ∃ Η ∃ , 6 。在江西九江居群
∃一 − 7 1 7 , :Ι加)Χ :: 45 , 6 > , 一 7 1 7 , ∃扮Ι: 2Γ ):< = 45 + 6
图 ∃ 四川灌县扬子毛菌和卷嚎毛食的
根 4 ∃ , , 6 、叶 4 / , + 6 、果 4 . , ∋ 6 和雄蕊 4 − , 6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模式图
ϑ:Α 7 / Κ ? ; Λ ΜΝ Γ Α Ι 9Ν Ο 9 Ε Ε ; Ι Β = Γ 2 5ΠΘ
:= Γ Λ ΜΝ ; = Γ 2 ΙΓ Γ Ε 4 ∃ , , 6 , ); 9 24 / , + 6 , 2Ι < :Ε
4 . , ∋ 6 9 Β Χ 9 Β Ε ? ; Ι 4 − , 6 :Β 1 7 ‘矛‘占。似∃∃ 9 Β Χ
1 7 , ∃∃‘Ι 汀乙):< # 2Ι Γ Ν Ρ < 9 Β Σ :9 Β , Τ :; ?< 9 Β
+ 个个体中 4图 / # ∃+ 一 / ∃ 6 , 有一突变
第  期 徐玲玲等 ∃ 禺毛蓖复合体及其近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株在慢带区出现  条 7 0一 ; ≅ ; 新带 ∀图 : ∃  # 。
7 0
; ;一
〔刁 〔丁二 〔 丁二刁 〔 〕 仁二匀 〔 二口 〔二西 〔 二三〕 〔二二〕 〔二二习 4二二力 〔三〕 〔囚 〔二三〕 〔 二二Γ 4二三习 ≅ ≅ ≅ ≅ ≅ ≅ ≅ 〔三三口 〔二二习 〔三三 习
史左毯口 以笼四 巴二泣口 曰囚四
舀乞理翻 〔了刃, ≅ 艺必口
≅ ≅ ≅ ≅ ≅ ≅ ≅ ≅ ≅ ≅ ≅
≅ 吸及口 月扭乙口 ‘曰左四
心 刀田圈 创吸石口 ≅口 刀刀
, 几下二)
≅ ≅ ≅目日刀 口
≅ 升万力洲
日叨: 口 日名公翻 巴 :么困 ≅ 刀左四 公砚 么口 ≅ ≅ 扭口
曰≅ 左四 ≅ 刀了乙口忆刃扭口 ≅ 舀口 口 旧吐砚国 ≅ 口 刀瓜
≅ ≅ ≅ ≅ ≅ ≅ ≅ 口≅ ≅≅ ≅ ≅ ≅ ≅ ≅ ≅ ≅ ≅ ≅ ≅ ≅ ≅
公左四口 ≅ 贫因公 口吃生纽 口砚比口 ≅ 目 刀曰 口山刀团
砚迈皿≅ ≅ 叹四困 砚口Κ 困 曰口团 目叹功困 亿叹口翻
∋ 一 ∋ 一 ‘刁 ‘习 〔二 〔一比 ∃ , 〔 二止)
匕口艺口口 ≅ 反扛刀口 理左日刀口 ≅ 巨砚皿曰
≅ ≅ ≅≅ ≅ ≅ ≅ ≅ ≅ ≅ ≅ ≅ ≅ ≅ ≅ ≅
目目】口口 口团叹日 田咬召口 忆二己口
口刀:刀 口刀 石团 只Σ卫口 皿坦功门
&)
Υ 〔 一 , ς 二几万 口「
∃ / . − , +
, 〔一# 了」 〔 功 2

丁! 二几) Ι二几二∃ 〔 # Ω 「二二」 〔二二# ) Ι 7 助刀公 7吸年/ 石双已口 砚五 石纽
〔丁二Ξ 2 二二 Ω ! 几二 ∃ 〔二二〕 〔乙丁8 〔二了∃
Δ ∃ 3 ∃ ∃ ∃ / ∃ . ∃ − ∃ , ∃ + ∃ ∋ ∃ ∃ Δ / 3 / ∃
3∃/.3−呼+
∃一 ∃ , # 四川灌县居群 45 ) 6 > ∃ +一 / ∃ # 江西九江居群 45 # 6
∃一 ∃ , # 5 Γ5 < )9 Ε :Γ Β Γ 2 Ρ < 9 Β Σ 认Β , Τ :; ?< 9 Β 45 ) 6 7 − , + , , Δ , ∃/ , ∃. 7 Ψ Β ∀ = Σ > ∃ , / , . , , , ∋ , ∃ 3 , ∃ ∃ , ∃− , ∃ , 7 Ψ Β Η + Σ >
∃ +一 / ∃ # 5Π Ο < )9 Ε :ΓΒ Γ 2 Ξ:< 8认雌 , Ξ:9雌石 45 # 6 7 ∃ + , ∃ ∋ 7 Ψ Β Η =Σ > ∃ Η / ∃ 7 Ψ Β ∀ + 二
图 / 杨子毛蕊洛县和九江居群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模式图
ϑ:Α 7 / Κ ?; Λ ΜΝΓ Α Ι 9 Ν Ο 9 ΕΕ ; Ι Β= Γ 2 5Π Θ ∃, 3 / , 叮; = 2Ι Γ Ν ΙΓ Ε Γ 2 1 7 五亡加Ψ成艺 :Β 卯Ο < )9 Ε :Γ 朋 Γ 2 Ρ < 9 Β Σ :9 Β 9 ΒΧ Ξ:< 8:9 Β Α
在四川灌县 1 7 # :); Ι:7 2Γ ):“, 居群内 ∃3 个个体中 4图 . 6 , 除了酶带有强弱之分外 , 酶谱
特征基本一致 。 由此可见居群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基本是稳定的 , 虽有微小变异 ,但
这种变异在居群中的变异频率及遗传学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图 .
ϑ:Α 7 .
卷嗦毛蓖灌县居群 4 Ο ‘6内
过叙化物酶酶谱模式图
Κ )) ; 砂Ν Γ Α Ι 9 Ν Ο 9 Ε Ε; Ι Β= Γ 2 5Π Θ
:= Γ Λ ΜΝ ; = 2Ι Γ Ν ΙΓ Γ Ε Γ 2 1 7 , ∃人甲 :8 汉:< , :Β
Ο Γ Ο < )9 Ε :Γ Β 45‘6 Γ 2 Ρ < 9 Β Σ 达Β
∃ , 1 7 ΕΙ 8Α 。 ” < = , Θ9 ): , Ζ < 0:Β9 Β 45 , 6 > / 7 1 7 Ε万即 争王< = , [ < Β Ν 访 Α ,Ζ < Β Β 9 Β 45 , 。 6 > . 7 1 7 , :); Ι诱记: < = , Ρ < 9 Β Σ :9 Β , Τ :≅ ? < 9 Β 45 ‘6 > − 7
1 7 , :); Ι :8Φ):‘= , Ρ < :Μ9昭 , Ρ < :Λ ?Γ < 45 ∋ 6 > , 7 1 7 ,∃∃己 Ι子址‘< = , ∃ ∃∴
< 59 Β = ?< : , Ρ < :Λ? Γ < 45。6 > + 7 1 7 = :; 八记Χ :Λ’ , Ρ < 9 Β Σ :9 Β 7 Τ :≅ ? < 9 Β
4 5 , 6 > ∋ 7 1 7 五云加之以介 , Ρ < )Μ9 Β Α , Ρ < :Λ? Γ < 4 5 . 6 > Η ∃ 3 7 1 7
而‘加似八, ! :< Ο 9 Β =?< : , Ρ < 肠?Γ < 4∴Β ‘ 6
图 − 棱味毛蓖 、卷嗦毛食和杨子毛蓖不同
居群的过氟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模式图
ϑ:Α 7 − Κ ? ; 多ΜΝΓ Α Ι9 Ν Ο 9 Ε Ε; Ι Β = Γ 2 5Π Θ := Γ Λ ΜΝ; = 2Ι Γ Ν ΙΓ Ε Γ 2 1 ·才石 Α胡 < = , 1 7 五距戊肠之:<= 9 <Χ 1 洁纪石时己“ :Β Χ :2; Ι ; ΒΕ ΟΓ Ο < )9 Ε :ΓΒ=
/ 7 ∃ 7 . 根酶谱的居群特征
从图 − 可以看出 , 17 ΕΙ: Α 洲<= 的大理居群和 昆明居群酶谱特征基本相似 , 但每条酶带
的迁移率及染色深浅却有些细微差异 。 昆明居群和大理居群在其第 /一 + 条酶带上 , 迁移
率出现偏移 4图 − # ∃ , / 6 , 且大理居群的第 − 和第 , 条酶带染色较深 4图 − # ∃ 6 , 而昆明居群
却是第 / 和第 . 条酶带染色较深 。
1 7 川‘犷以Φ):’< , 贵州的贵阳和六盘水 / 个居群酶谱特征大致相似 , 但和四川灌县居群
比较 , 差异稍大 , 第 / Η , 条酶带上 , 其迁移率有明显偏差 4图 − # .一 , 6 。
在 1 7 # :≅ ΦΓ )Χ : : 四川灌县 、贵州贵阳 、六盘水 、江西九江等 , 个居群中4图 / , 图 − 6 , 发现
六盘水有 ∃ 个株形特别矮小的 + Σ 居群 , 其酶谱只有 , 条带 4图 − # 6 。 在江西九江居群中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个个体均出现  条 7 0一; ≅ !  的新带 ∀图 : ∃  <∋ :  # 。
从 & 个种的居群间调查结果中可以说明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时或多或少的表
现 出居群特征 。
: ≅  ≅ % 种级水平根的酶谱特征
在供试的 ( 个种中 , 共有  条酶带 ∀图 ! # , 可分为从3 、? & 个区 。 Τ 区迁移率范围为
;≅ ; 一 ;≅   , 有 Τ / ∀; · ; # 和 Τ Κ ∀; · % #: 条带 。 在 个种中均有 Τ , 带 , 其出现频率最高 , 但
染色较浅 。 只有 7 ≅ Δ 50Ρ 瓦9 + , 显得十分独特 , 没有 Τ / 这条酶带 ∀图 ! ∃ < # 。 Τ Κ 只出现在多倍
体 中 ∀图 ! ∃ !一 (# , 似乎是一条 多倍体标志带 。 3 区迁移率范围为 ; ≅  ∋ 。≅ : , 有 3 Γ
∀; ≅ : ; # 、3 ∃ ∀; ≅ : ! # 、 3 。∀; ≅ : < #和 3 % ∀; ≅ : ( #% 条酶带 。 ? 区迁移率范围为 ; ≅ :  ∋ ; ≅ ! ; , 有 ? Γ
∀; ≅ &  # 、 ? ∃ ∀; ≅ & : # 、 ? & ∀; ≅ & & # 、 ? Π ∀; ≅ & < # 、 ? Ε ∀; ≅ & # 、 ? < ∀; ≅ &  # 、 ? ∃ ∀; ≅ %  # 、 ? 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条酶带 。 ? Π 出现的频率较高 , 在 ! 个种中出现 。
仁乙丫∃ 」 Σ ∃ 几二二】 Θ 二二飞 亿团五功
4 ∃’二二〕 口口比口 日皿口口
≅ ≅ ≅ ≅ 〔立立曰
Τ 
Τ :
一 ∋ ∋ Υ 一一
 ≅ 7 ≅ =.ϑ ∗ , 砚56 + 9 ∀: , 王ς Κ Ω # , Ξ + . − Ω 5. − , Ε 582 + . − ∀ϑ // # Π
: ≅ 7 , 4, 5卯 , 王+ 9∀Κ − ς ΚΩ # , Ψ + − Χ 5− Ι , Ζ + − − . − ∀ϑ 一。# Π
& ≅ 7 ≅ 92 + 56 2 8 , ∃ Ι 8 , ∃ ! ! ∀: , ∃ ς Κ Ω # , Γ 5+ Η . − 92 + 5 , Ξ + 5= 2 ∗ + ∀ϑ /= # Π
% ≅ 7 ≅ 、5介, /0∗ /5+ ∃ ∀Κ − ς : 二# , Ξ + . − Ω 5. − , Ε 582 + . − ∀ϑ < # Π
! ≅ 7 ≅ 6 . − ,∗ , :‘, ∃ ! ! ∀: , ∃ ς % 了# , Ξ + 5[. − Ι , Ξ + 5= 2 ∗ + ∀ϑ  & # Π
< ≅ 7 ≅ Δ 50Ρ 沁9+ ∃ ∀: , ∃ ∋ %Ω # , Ψ + − Χ 5− Ι , Ζ + − − . − ∀ϑ / 。# Π
≅ 7 ≅ ∴. Ι 5− . 4 + 9 ∀: , : ς 9 Ω # ≅ Θ 5+ Η . − 9// + 5 , Ξ + 5= 2 ∗ + ∀ϑ 飞! # Π
( ≅ 7 ≅ 958 Β∗/ Δ 55 ∀: , 之ς < 工# , Ξ + . − Ω 5. − , Ε 582 + . − ∀ϑ / #
∋ ∋ ∋ ]∃ ∃Ρ 巨二二弓应兰习 曰舀三习 0 口困口困 口团刀口 ≅ ≅ ≅ ≅
Θ ∃ 丫 ∃ ∃ ) ⊥石三鱼】
≅ ≅ ≅ ≅ ≅
≅ ≅ ≅ ≅ ≅ ≅ ≅
≅ ≅ ≅ ≅ ≅ ≅
轰轰召∋ 〔鱼三三弓 ≅ ≅ ≅ ≅
?二二二∃Ρ 一 )& % ! < (
图 ! 禺毛蓖复合体及其近缘种 ( 个种的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模式图
_5Ι ≅ ! Α 28 = [Χ ∗ Ι , . Χ Η . 4 4 8 , − 9 ∗ 0 ϑΜ > 59 ∗ = [ Χ 8 9
0, ∗ Χ , ∗ ∗ 4 ∗ 0 ( 9 Η 8 8 58 9 5− 7 ≅ 6 . , 王4∗ , Κ58 , :! ! > ? ≅
8 ∗ Χ Η /8 Ω . − Δ 549 . //58 Δ 9 Η 8 8 58 9 0, ∗ Χ ? /55− .
甲⎯Τ84‘⎯斗⎯α8人>Γ≅Γ了β上?9/89二
肠氏。岛阮?9/∗
?/伪眺衡6/
( 个供试种中 , 每个种都有独特的酶谱特点 , 没有  个种和别的种酶谱完全一致 , 而
且在 ( 个种中未发现  条共有带 。 这充分说明毛莫属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种级水平
有高度的分化 , 酶谱呈现多样性 , 这种现象在其它酶系中也被发现〔的 。
根据 ( 个种酶谱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 , 作出聚类图 ∀图 <#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个种分
成三大群 ∃  : ∀ 2 ∃& Ι) 4ϑ ∃ ∃ 和 : ∀ ; / < ∃ 1 / 0∗ 2 ? ! 尺 ∀ =人∗ ∃ 7 人& 1 < & 1 2 ∃ # 、尺 ∀ 。/ 1 0 ) 1 ∃ & 1 2 ∃# 、尺 ∀ # ∃4& ∋ ∃ Κ
2 ∋Κ Κ Λ& &2 0) Μ & 2& 一Κ 一一Κ 一一Κ
Χ ∀ : ∀ ≅/ Ν) , # ∃& ∗ 2 ? ∀ : ∀ 0 ∋∃ < ) ” ∗ 2 ? Γ ∀ : ∀ 2Ο ∗ ∃7 Ο & , # < & , # = Χ= ?
3 , : ∀ # ∃4& ∋ ∃() 4∃。 , ? = ∀ : ∀ 7 / , 0。# ∃& , = Χ, ? Α ∀ : ∀ ϑ ∃肠碑2 ∗ # ?
Φ ∀ : ∀ ; / < ∃ , 王/ ∋∗ 2 ?  ∀ : ∀ 2% & Ι ) 4ϑ ∃ ∃
图 Α  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土酶酶谱聚类图
Π∃< ∀ Α Β & 1 ϑ ∋ ) < ∋ / 5 Ι / 2 & ϑ ) 1 Ν +. Β % Θ5 ) < ∋ / 5 2
) (  2 Ρ & & ∃& 2 ∃ 1 : ∀ 7 / %才∋。” ∃& 矛己2八 Β 8 ∀ & ) 5 Ρ 4& − / 1 ϑ
∃0 2 / 44∃& ϑ 2 Ρ & & ∃& 2 (∋ ) 5 8Ο ∃1 / Χ后扇万而而而万万⋯而笼万了石万。 : ‘
第  期 徐玲玲等 ∃ 禺毛莫复合体及其近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0∗ /5 + ∃ 和 7 ≅ Δ 50Ρ 公9 + ∃ Π 9 : ∀ 0∋ ∃<) 1 ∗ # 和 : ∀ Σ/Ν )1 ∃7∗ # 。 这表明酶谱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种间形态上的关系 。
∀ 关于 : ∀ & / 1 0) 1 ∃ & 1 2 ∃2 + 3− .的亲本问题
: ∀ # ∃ 4& 犷∃ ‘() 4∃∗ # + 二 .一直被作为 : ∀ # / 1 0) 1 ∃ & 1 2 ∃# Β 8 ∀ +3− .的异名处理 〔, 〕。 两者形态 、染
色体 〔Γ〕、抱粉 〔= 〕、同工酶带谱均有差异 , 故将两者分开作为 个种 〔Γ , 〕 。 这种分类处理是合
理的 。 Τ Υ / ϑ / 认为 尺 ∀ 。/ 1 0) , ∃ & 1 2 ∃ # + 3− .是由 尺 ∀ # ∃4& ∋ ∃() 4∃ ∗ # + ,− . − 尺 , # 人∃ 1 & 1 2∃ # + ,− .杂交加倍
而来〔Ε , 。 根据作者对上述三者抱粉 电镜观察及核型分析结果表 明〔, · =〕 , : ∀ 2∃4 & 犷 ∃了石4∃∗2 + ,−.
和 : ∀ 认 ∃ 1 & 1 2 ∃# + ,− .的花粉均是外壁覆盖层平坦 , 萌发孔为散 沟 ?而 : ∀ 。/ 1 0) 1 ∃ & 1 2 ∃# + 3− .花
粉外壁覆盖层波状 , 萌发孔散沟 。 覆盖层从平坦到波状是一个质的飞跃 。 个平坦覆盖层
的亲本不可能产生 Χ个明显波状覆盖层的 : ∀ ‘/ 10 )1 ∃&1 24’# + 3− . ?核型分析结果也有类似情
况 。 故作者认为 : ∀ 。Ο4 1& 12 ∃# + ,− .不一定参加 了多倍体的形成 , 而可能是另 Χ个波状覆盖
层 , 含“短 5 一型 ”染色体组的 ,− 〔Γ〕参与了多倍体的形成 。
比较 : ∀ # ∃4& ∋ ∃() 4∃ ∗ # + ,− .和 : ∀ 。/ 1 0 ) 1 ∃ & 1 2 ∃ # + 3− .两者酶谱特征 +图 = # 3 , = . , : ∀ # / 1 0 ) 1 ∃ & 1 Κ
2∃ # + 3− .基本上 包含 了 : ∀ # ∃4& ∋ ∃() 4∃∗ # + ,− . 的酶谱 , 并在其酶谱中出现 了后 者未有的新带
6 # , 另外在 8 区 8 3 和 8 。着色很深 。 说明参与 : ∀ 。/ 10 )1 ∃&1 2∃ # +3 − .形成的亲本 , 除了 : ∀ # ∃ Κ
4& ∋4’() 4’∗ # + ,−. 这个亲本外 , 还应有一亲本 ,该亲本同工酶酶谱应该到少有 6 4 、6 # 、8 ? 和 8 Α
3 条酶带 ?其抱粉外壁为波状覆盖层 ?含 “短 5 一型 ”染色体组 。
∀ Γ 贵州六盘水 双 ∀ ;/ < ∃ 1 / 0 ∗ 2 + 2− .的起源
在 国产毛莫组 中 , : ∀ ; / < ∃ 1 / 0∗ # + 2 − . 在形态上和 : ∀ ϑ ∃(≅ 袄2 ∗ 2 + 3− . 、 : ∀ 2 ∃ & Ι ) 4ϑ ∃ ∃ + Α − .最
为相似 , 它们均是单花与叶对生 , 花柱较长 , 卷曲 , 基部较宽 。 刘亮 〔Φ〕认为 : ∀ ;/ <∃ 1/ 0 ∗2 是
: ∀ # ∃ & Ι ) 4ϑ ∃ ∃ 的株形矮小变异类型 , 王文采教授认为〔〕: ∀ ϑ ∃(≅ 瓦2 ∗ # 和 : ∀ # ∃ & Ι ) 4ϑ ∃ ∃ 为一对姊
妹群 。
贵 州六 盘水 的 : ∀ ;/ < 动/0 ∗ # 为 Χ 个 野 生 的五倍居 群即 。 : ∀ ;/ <∃ 1/ 0 ∗2 += − . 和 :∀
24’&Ι )4 ϑ∃ ∃ + Α− .核型基本染色体组相似 , 但表现出更高的杂合性 。: ∀ ϑ ∃(≅ 衣2 ∗ # 为 四倍体 , 核型
组 成与前两 者有所 不 同〔3 , 。 根据形 态和 核型特征 , 推测 : ∀ ;/ < ∃1/ 0∗2 + 2− . 可能是 :∀
2 ∃ & Ι ) 4ϑ ∃ ∃ + Α− . 又 : ∀ ϑ ∃(≅ 沁2∗ , + 3− .杂交而来 。
抱粉形态学的观察表明〔=. , : ∀ 2∃ &Ι )4 成∃ + Α− .花粉外壁为波状的覆盖层 , 萌发孔散沟 ?
: ∀ ϑ ∃(4 之2∗2 +3− .花粉外壁虽是波状覆盖层 , 但萌发孔却是散孔 ?而 : ∀ ;/ <4’1/ 0∗2 += −. 花粉
外壁也是波状覆盖层 , 萌发孔既有散沟 , 又有散孔类型 , 同时具备前两者的特征 , 表现出花
粉杂合性 , 与上述推测相 吻合 。
比较 尺 ∀ # ∃ &乙) 4ϑ ∃ ∃ + Α− . 、尺 ∀ ; / < ∃1 / 0∗ # + 2 − .和 : ∀ ϑ ∃(4 ‘2 ∗ 2 + 3− .三者的酶谱 +图 = # Α一  .特
点 , 不难发现 : ∀ 2 ∃ & Ι ) 4ϑ ∃ ∃ + Α − .和 : ∀ ; / < ∃ 1 / 0 ∗ 2 + 2− .酶谱十分相似 , : ∀ ; / < ∃ 1 / 0∗ # + 2− . 6 # 和
8 ? 条酶带发生变异 , 6 # 带着色很深 , 8 ? 带迁移率稍大 。这 条酶带的变异正好和 : ∀ ϑ 洋
(∗ # ∗ # + 3− .的酶带相对应 ,故有理 由认为这种变异是来自 : ∀ ϑ 4’∀(≅ 飞碑2 ∗ , + 3− . 。
从形态 、染色体 、抱粉 、同工酶等四方面来的证据 , 都不约而 同证实这一点 : ∀ ;/ <∃ 、 Κ
0∗ # + 2− .可能是由 : ∀ ϑ ∃勺(≅ 云2 ∗ # + 3− . − : ∀ , ∃ & Ι) 4ϑ ∃ ∃ + Α− .杂交而来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巧 卷
参 考 文 献
Α. Χ +, . χ ≅ 7. ”配以+ 9 6. ”枷=8− 9八 Ι ,∗ + Η 5− ). Η. − ≅ ) ≅ 石触汉知£,   ( , :‘∃ & % ∋ % ;
廖亮 , 徐玲玲 , 杨涤清 ≅ 江西 ! 种毛食属植物核型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 ( &
廖亮 ≅ 徐玲玲 ≅ 陈哗等 ≅ 禺毛莫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核型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 一 : &
廖亮 , 徐玲玲 , 方亮 ≅ 三种毛直的核型研究 ≅ 云南植物研究 ,  < ≅ (∀ &# ∃ & & 一 & &!
廖亮 , 徐玲玲 ≅ 国产毛食组植物袍粉形态学研究 ≅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 : <
Ψ ∗ 9 + Ι 8 Ψ , Α . Χ + , . χ ≅ Γ9 ∗ = [ Χ 56 ∴. , 5. 4 5∗ − ∗ 0 Ι /+ 4. Χ. 4 8 Δ 82 [Δ , ∗ Ι 8 −. 9 8 5− 428 7 . − + − 8 臼/. 8 8 . 8 ≅ Τ 64. ϑ 2少∗ 4口 , Ξ8 汉知4 ,
 ( < , & ∀% < # ∃  < ∋  
刘亮 ≅ 毛食属 ≅ 中国植物志∀第 :( 卷#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 : ! 一 & &
王文采 ≅ 中国毛食属修订 , 植物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Μδ. Δ. Ο ≅ ϑ∗ /[ Η 2 /8 4 58 . //∗ Η Η /[Η /∗ 5Δ ∗ , 5Ι 5− ∗ 0 7 . , + 二6 以+9 6. 月 4∗ ”俪! ! ∀% Ω # 0, ∗ Χ 尺≅ , “云找而£5公 ∀Κ Ω # Ω 7 ≅ 6五5− 朋! !
∀: , # ≅ ϑΓ Ε[ 叮 ⊥ ∴ ∗ /,  ( % , %( ∃ (  ∋ ; :
Τ ΕΑ Σ > Ζ Μ Φ ϑ⊥ 7 Μ ε Γ> Τ Ε⊥ ΓΕ Μ Κ Ζχ ⊥ Ε Μ _
7 Τ Φ Σ Φ ? Σ Θ Σ Ε ? Τ Φ Α 口Φ Γ⊥ Φ Ε ΓΕ > ? ≅ ?Μ χ ϑ Θ ⊥ ε
Τ Φ > ΓΑ Ε Τ Θ Θ Γ⊥ > Ε ϑ⊥ ? Γ⊥ Ε
ε + Θ5− Ι /5− Ι Θ 5. ∗ Θ 5. − Ι Θ 5+ _. − Ι Ε + − Ξ 8 − /∗ +
∀Γ− 成 54+ 48 ∗0 3 5∗ /。舒 ≅ )5 +Ρ 5. 二Ι 了,8. 6 2 8八 , ∀几址之亡Ι8
)5+ Ρ访−Ι & & : ; ; ; #
∀丁石£468. 8 7 89. , 82 Γ − ‘4 54“份 , Ε 56 2如− Τ Ι , 56 + /4 + ,. /Σ 二5二“54[ > + Ρ5.叱[ . − <   ( & ; #
Τ 加4, . 6 4 Α 2 8 Η 8 , ∗ Ω 5Δ . 9 8 59 ∗ = [Χ 8 9 ∗ 0 ! : 5− Δ 5∴ 5Δ + . /9 ∗ 0 ( 9 Η 8 8 58 9 5− 7 . − + − 6 + /+ 9 6 . − Υ
勿儿58 − 9 ’9 > ? ≅ 8 ∗ Χ Η /8 Ω . − Δ 54 9 . //58 Δ 9ϑ8 8 58 9 0, ∗ Χ  ! α 5/Δ Η ∗ Η + /. 4 5∗ − 9 5− ? 2 5− . α 8 , 8 9 4+ Υ
Δ 58 Δ Β [ Χ 8 . − 9 ∗ 0 Η ∗ /[ . , 8[ /. Χ 5Δ 8 8 /8 8 4, ∗ ϑ2 ∗ , 8 9 59 ≅ Α 2 8 8 9 9 8 − 4 5. / , 8 9 + /49 . − Δ ’ Η ∗ 5− 49 . , 8 . 9
0∗ //∗ α 9 ∃ ∀ # Α 2 8 , 8 ! /54 4 /8 ∴ . , 5. 4 5∗ − ∗ 0 = [Χ ∗ Ι , . Χ ∗ 0 ϑ Μ > 59 ∗ = [Χ 8 α 5425− Η ∗ Η + /. 4 5∗ − ≅
Ε ∗ Χ 8 45Χ 8 9 , 42 8 = [Χ ∗ Ι , . Χ 9 ∗ 0 59 ∗ = [ Χ 8 8 . − 9 2∗ α Η ∗ Η + /. 4 5∗ − 82 . , . 8 4 8 , 59 4 58 Χ ∗ , 8 ∗ , /8 9 9 ≅
Φ ∗ − 8 ∗ 0 = [ Χ ∗ Ι , . Χ 9 ∗ 0 ( 9 Η 8 8 58 9 8 Ω . Χ 5− 8 Δ . , 8 9 .Χ 8 ≅ Γ4 9 8 8Χ 9 42 . 4 = [Χ ∗ Ι , . Χ 9 92 ∗ α 25Ι 2
Δ 5008 , 8 − 4 5. 45∗ − ∗ − 9 Η 8 8 58 9 /8 ∴ 8 /≅ ∀: # Τ 8 8 ∗ , Δ 5− Ι 4∗ Δ . 4. 9 ∗ 0 82 , ∗ Χ ∗ 9 ∗ Χ 8 , Η ∗ //8 − . − Δ ϑΜ >
59 ∗ = [Χ 8 , 54 ! 8 ∗ − Ρ8 8 4 + ,8 Δ 42 . 4 Β8 9 5Δ 8 9 7 ≅ , 5Γ8 ,4’0∗ /5+ ∃ ∀ΚΩ # , 7 ≅ 6 . − 4∗ − 58 − 9Γ’9 ∀%Ω # 9 2∗ + /Δ 2 . ∴ 8
. − ∗ 428 , Η . , 8 − 4 ∀ΚΩ # , Α 28 Η . , 8 − 4 2. 9 “92 ∗ , 4 Χ 一4 [Η 8 φ 8 2, ∗ Χ ∗ 9 ∗ Χ 8 9 8 4 ≅ Γ49 Η ∗ //8 − 2. 9 + − Υ
Δ + /. 4 4 8 8 4 + Χ . − Δ Η . − 4∗ 8 ∗ /Η . 4 8 ≅ Α 2 8 ϑΜ > 59 ∗ = [ Χ 8 = [Χ ∗ Ι , .Χ 5− 54 9 , ∗ ∗ 4 8 ∗ − 4. 5− 9 Τ Π , Τ ∃ ,
? Π . − Δ ? ‘ 0∗ + , Β . − Δ 9 . 4 /8 . 9 4 ≅ ∀& # Α 2 8 8 ∴ 5Δ 8 − 8 8 0, ∗ Χ Χ ∗ , Η 2 ∗ /∗ Ι [ , 8 2 , ∗ Χ ∗ 9 ∗ Χ 8 , Η ∗ //8 −
. − Δ 59 ∗ = [Χ 8 Η , ∗ ∴ 8 42 . 4 7 ≅ ∴ . Ι 5− . 4 + 9 ∀9Ω #0,∗ Χ Ξ + 5= 2 ∗ + Η , ∗ Β . Β /[ ∗ , 5Ι 5− . 4 8 Δ 0, ∗ Χ ,28 2 [ Υ
Β , 5Δ ∗ 0 7 ≅ 9 58Β∗ /Δ 55∀< Ω # ε 7 ≅ Δ 斌0Ρ 公9 + 9 ∀% Ω # ≅
Ψ 论[ α ∗ , Δ 9 7 . − + − 6 + /+ 9 , ϑΜ > 59 ∗ = [Χ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