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ONTANEOUS SPHEROPLAST FUSION IN A BLUE-GREEN ALGA ANABAENA CYLINDRICA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自发融合的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一!∀# ∃ % & !一 &
∋ ( ) ∗+ , − (. / ) 0 , + 1 ( 2, + 34 , − 5 6 76 , ∗4 0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自发融合的研究 ‘
陈贤均’ ‘ 郭厚良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 & 。。 8∃
9 :; < = > < ? ; ≅ 9 9: Α ? 5 ; : Β > 9= Χ ≅ 9Δ; < Δ< >
1 Β 2∋? 一Ε 5 ? ? < > Β Ε > > < > 1 > ? < > Φ ΓΒ Δ< Η 5 ΔΦ >
Φ 0 6 + Ι 3, + 3) +
∀∀、ϑ 88‘剖 衫 人汤 ! ϑ ‘, , ‘丫 、 、、’
Ε ) ( Α ( ) −3, + Κ
, 厂了, 了3Λ 6八32Μ / ) 0 , + # & ϑ ϑ 8 ∃
关键词 柱胞鱼腥藻 , 原生质球 , 融合
Ν 6 Μ Ο ( ∗ Π 7 > + , Θ , 6 , , , 卿8 , , Π ∗ 36 , , 9 Ρ 06 ∗ ( Ρ −, 7 2 7 , Χ ) 7 3( +
早在   Σ 年 , 细菌就实现 ∗原生质体融合杂交 〔, 〕 。 同样是原核生物 , 蓝藻原生质球融合及细胞杂交
至今没有任何报道 。 究其原因 , 首先是由于蓝藻原生质球再生技术长期不过关 。近年来 , 蓝藻原生质球再
生虽有若干报道 〔, 一 # 〕 , 但再生技术还不够成熟 Τ 另一方面 , 很早就通过电镜检查发现 , 采用溶菌酶处理形
成的蓝藻原生质球还保留了较多细胞壁 〔! ’“〕 , 因此 , 人们对蓝藻原生质球能否融合持怀疑态度 。 由干 卜述
原因 , 有关蓝藻细胞杂交的工作还完 全没有开展 。 经 ϑ 余年的努力 , 我们逐步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 终于
首先在蓝藻的一个代表种一一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 鱼腥藻实现了频率高 、重复性好的原生质球再生 〔,  。 为
了进一步开展细咆杂交 , 我们进行 一Υ’原生质球融合试验 。 结果证明 ,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可以不经特殊
诱导自发融合 。
 材料与方法
 ·  材杆
本试验所用柱胞负腥藻 ∀> 二Θ、。 4Μ −, ,山 3, ∃引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材料的培养及原
生质球的制备参 见文献〔ς〕。
 Ω 8 方法
川 原生质球融合观察 % 原生质球制备处理结束后 ,  !ϑ 。 % Ξ Ψ 3+ 离心 & Ψ 3+ , 弃去含酶溶液 , 加 入不
含酶的原生质球制备液 , 置于显微镜 卜检查 , 观察原生质球融合过程 , 并直接统计融合率 。
收稿 日 %    Σ    & , 修 回日 % −洲 ∀∃− 8  。 第 一作者 % 男 , & ! 岁 , 副教授 。
国家白然科学 基金资助课题 。
“ 现工作单位 % 湖北咸宁医学院 。

第 # 期 陈贤均等 %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自发融合的研究
蓝藻原生质球不经明显的诱导处理而发生频率比较高的融合 , 这 一试验结果出乎意料 。 推测这种现
象的发生与蓝藻特殊的细胞结构有关 , 即细胞壁和 原生质膜紧密连结 , 即使在高渗溶液中也不发生质壁
分离〔Κ ∋ 。 蓝藻细胞壁 和原生质膜在结构 卜的这种连续性 , 给原生 质球的制备和培养再生带来了很大困
难 , 但这一点成为细胞融合的有利因素 。 即壁降解引起原生质膜受损害 , 可能在原生质球表面形成 一种
创伤面 , 使原生质球容易互相粘连和 融合 。
在本试验里 , 原生质球 自发融合是指没有 : ? Ε 和电激这样的诱导因子 。 实际 Ζ [ , 必须经离心使原生
质球 互相挤压方能发生融合 , 如不作离心处理 , 原生质球很难互相融合 。 悬浮中的原生质球如进行 :? Ε
和电激处理 , 融合率可大大提高 。 但只需离心处理便使原生质球融合 , 这为细胞融合操作带来了很大的
方便 。
参 考 文 献
Χ ( Π ( ∗ Ν , > −.( −Π 3  Ω Χ) 7 3( + ( . Ρ ∗ ( 2 ( Ρ −, 7 27 ( . 1 , 4 ∴ −−) 7 Ψ 6圳 2, ∗ 3) + ∴ , : 矛一( 6 < , 2− > 4 , Π 9 6 3 ≅ 9 > Ω  Σ , & % 8  # 一 8  ! ϑ
−Ζ , + ., −( + 3 −Ζ , Ε ∗ 3., + 2 3+ 3 5 , : 6 2 ∗ 39 > 尸∗ 。 8 Ω : ∗ 6 Π ) 6 2 3( ,, , + Π % 6 Κ 6 + 6 ∗ , 2 3( + 。. 9 Ρ 0 6 ∗ ( Ρ −, 7 2 9 ∗∗ ( + 、 2−飞6 4 Μ, + ( Θ轰6 2 6 ∗ 3) −, Τ
9: 3 ∗ ) −3, , , :−, 2 ‘, , 7% 7 , Χ ? 五里占 ] % 6 ∗ ( Θ3 ( −( 月夕 厅2 ,   ς  , !  %  # 一  # Σ
洪艺玲 Ω 丝状 蓝藻原 生质球的释放及再生研究 Ω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8 % Σ ς一 Σ 
孔繁翔 , 黎尚豪 Ω 蓝藻球形体的分离 、培养及再 生 Ω 水 生生物学报 ,     , ! %   一  8Σ
∋6 + 7 6 + = ? , 9 36 ⊥ ( −, ] Ω = 0 6 6 ..6 6 2 ( . −Μ7 ( ∴ Μ Ψ 6 ( + 6 6 −− Ο , −− + 3( ∗ ∗∃ 0 ( −( Κ Μ 3+ Θ −) 6 一 Κ ∗ 6 6 + , −Κ , 6 ∀汐−3Π ∗ ( 7 :6 , 一Ψ ) 刀 % 7 Ρ Ω Υ
Ε 尸, 决解∴‘剐Θ∴刀 − ,    , Σ ς %  _ &
 3+ Π 7 6 Μ ∋ Ν , ⎯ , + 6 6 1 Η , Ν 6 6 26 ∗ ∋ ! ∗ 2 , − Ω 9 Ρ 0 6 ∗ ( Ρ −, 7 2 .( ∗ + −, 2 3( + , + Π , 7 7 ( 6 3, 2 6 Π ) −2 ∗ , 7 2 ∗ ) 6 ∀) ∗ 6 60 , α−Κ 6 7 3+ , 7 Μ −卜
6 −飞∗ ( + ( ) 7 Φ ) −2 ) ∗ 6 ( . > , , ,卿72 3Τ , % 3Π ) −, , % 、 ∗ ∗ 6 , 2 ( Π Ο 32 0 −Μ 7 ( ∴ Μ + −6 Ω ∋ : −Μ 6 ‘, − ,    , % Σ !一 
郭厚 良 Ω 丝状固氮蓝藻柱 胞负腥藻原尘质球 的培养再生 Ω 植物学报 ,   Σ , &ς % Σ& 一 Σ #ϑ
郭厚 良 Ω 青霉素 溶菌酶法分离 蓝藻原生质球 Ω 植物学报 , ”。 , &8 % & ϑ 一 & &
黄有馨 , 刘志礼 Ω 固氮蓝藻Ω 北京 % 农业 出版社 ,   ς, Ω ! Σ一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