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一 & ∋ (
) ∗ + , − . / ∗0 1 “2 . − 3 ∗ 4. − 56 . / 7 68 6 . ,9 2
鄂西南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
王万贤 傅运生 杨 毅 程 炯 李晓宇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 武汉 # & 。。∋ (∃
提 要 后河 自然保护 区共有维管植物 # ∋ 种 ∀含 !( 个变种和亚种 ∃ , 隶属 ! ∋: 属 ∋ ; 科 。
其中藏类 、拟蔽类 # 种 (: 属 (; 科 <裸子植物 : 种 − 属 ∋ 科 <被子植物 &! 种 ! ( 属
科 。 在科 、属 、种不同水平上对后河自然保护 区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 。 结
果显示 了该区系的丰富性 , 复杂性 , 古老 、孑遗 、原始性 , 温带成分的集中性 , 古特珍稀危植物
群落繁荣的特殊性等特点 。 因此有理由认为后河植物区 系对湖北乃 至华中植物 区 系具有典
型的代表性 , 是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 、分化和扩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关键词 植物 区系特点 , 维管束植物 , 后河自然保护 区 , 鄂西南
鄂西南后 河 自然保 护 区位 于湖南 、湖 北交界 的五 峰县 境 内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面积约 ( ; · ∋ ?≅ Α , 属武陵山系 , 杨子准地台 、鄂 湘黔台褶带 ,
通常被称为鄂西南山地 。 海拔 ; & ∋ Β 一 & # ≅ , 群 山环抱 , 峰峦叠障 , 地形复杂 。 地质为
水成岩 , 尤以石灰岩分布广泛 , 间有板页岩和板页沙岩 。 土壤 以黄棕壤为主 。 年平均气温
& Β , Χ , 极端温度为 &! Β Χ和一 Β Δ Χ <年平均降水量约 #∋ ; ≅ ≅ ” 。 具有中亚热带中山
地带的典型植被类型 。 自 : 年以来 , 我们先后多次对该区进行 了全面调查 , 编写了该地
区的植物名录 ,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 , 结果如下 。
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特点
根据调查 、鉴定 , 后河 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 # ∋ 种 ∀其 中包括 !( 个变种和亚
种 ∃ , 隶属 !∋ : 属 ∋ ; 科 , 其 中藤类 、拟藏类 # 种 (: 属 (; 科 <裸子植物 : 种 属 ∋ 科 <
被子植物 &! 种 !( 属 科 。 后河 自然保护 区及相关地 区的国产维管束植物科 、属 、
种的分布密度 比较 见表 。
表 显示 , 国产维管束植物在后河 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密度接近于被公认为我 国植物
区系成分 丰富 的神农架和壶瓶山两个 自然保护 区的分布密度〔‘一 & 〕 , 所存在的微小差异完
收稿 日 % ∋一 ∀∃! ( : , 修 Ε/ 日 % ∋ ; ( ;
湖北 省林业 厅资助项 Ε/ 。
∃ 气象 资料根据 五峰县气象站 ∀海拔 ∀∃ :
。 第 一作者 % 男 , #: 岁 , 副教授 ∀硕士 ∃ 。
Φ − / ∃一, ∋一 ; 年度统
&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巧 卷
全可从环境容量获得解释 , 即后河的区域面积仅占神农架的 ; Β ∋ Γ , 占壶瓶 山的 ! Γ 。 显
然 , 后河 自然保护区如同神农架等区域一样 , 在湖北 、华 中区乃至全国植物 区系中占有不
可忽视的地位 〔‘〕 。
表 中国维管束植物在后河及其相关地区分布密度比较 ∀科 , 属 , 种∃
Η . Ι /6 Η 2 6 6 ∗ ≅ ϑ . , 58 ∗ − ∗ 0 “Κ ” ∗ 0 Λ . 8 6 + /. , ϑ /. − 48 5− Χ 2 5− . 5−
Μ ∗ + 2 6 . − Ν ∗ 4 26 , . , 6 . 8 ∀0. ≅ 5/56 8 , Δ 6 − 6 , . , 8 ϑ 6 6 56 8 ∃
地区
Ο , 6 . 8
Κ 值 ‘ Π . /+ 6 ∗ 0 Κ
蔽类和拟旅类Θ6 , − 8 . − Ν Θ 6 , − . //56 8 裸子植物Ρ Σ ≅ − ∗ 8 ϑ 6 , ≅ 8 被子植物Ο − Δ 5∗ 8 ϑ 6 , ≅ 8
!∀了几」#∃%&∋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后河 1 2 3 4 5
神农架 / −飞5 6 6 2 6 7 89:
壶瓶山 1 3 ; 96 7 < =‘: 6
湖北 1 3 5 9
华 >护区 ? 5 6 ≅ : ! 5 4 96 : ≅ 5 7 92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0
未统计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ΑΑΑ& ( , ∗ , & ( + )凸曰日0&,∋
日#?
分布密度 Β Χ 统计区植物数 Δ 巾国植物数 〔Β Ε Φ 5 6 < 9 Γ Η Χ Ι 3 ϑ 5 ≅ < 2 Κ 4 5 Λ ≅: 9< 95 Λ : ≅ 5 : < Δ Ι 、9 6 9 5 ≅ , 96 5 !、96 : 〕。
+ 大科的分布特点
属 、种众多的科表现其区系上的繁荣和生态上的活力 。 因此 , 进行大科的统计分析是
探讨该区系特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 后河 自然保护区所拥有的 − )& 科维管束植物 , 根据其含
种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 / 个级别 Ε见表 + Η 。
表 + 后河植物区系大科 Ε Μ +& 种 Η 的统计分析〔科 Ε属 , 种 Η〕
Ν : !5 + Ν 4 5 !: ≅ 7 5 Κ: ϑ 9!95 < 2 Κ Ο : < 5 3 !: ≅ ; !: 6 < Ε Μ + & < ; 5 5 95 < Η 96 1 2 3 4 5
〔Κ: ϑ 9 !95 < Ε 7 5 6 5 ≅ : , < ; 5 5 95 < Η〕
分类群
Ν : Π 2 6
单种科Ε含 − 种 Η
Ι 3 6 ! ( 2 Κ
ϑ 2 6 2 Γ Θ !ΡΚ: 6 !9!95 <
寡种科 中等科 较大科Ε 含 +一 − & 种 Η Ε含 − − Σ +& 种 Η Ε含 + − Σ / & 种 Η
Ι 3 ϑ ( 2 Κ Ι 3 6 9 ( 2 Κ Ι 3 6 ! ( 2 Κ
2 !97 2 Γ ; 95 Κ: ϑ 9!95 < 96 5 !3 Φ 96 7 Κ: ϑ 9!95 < 96 5 !3 Φ 96 7
Κ: ϑ 9!95 < − −一 + & < ; 5 5 95 < + −一 / & < ; 5 5 95 <
大科Ε含 / & 种以上 Η
Ι 3 ϑ (
Κ: ϑ 9!95 <
2 Κ
: 2 Ο 5
/ & < Θ 5 5 !5 <
藏类和拟藏类
Τ5 ≅ 6 < : 6 Φ Κ5 ≅6 : !!95 < − & Ε − & , − & Η − & Ε − . , ∗ − Η
裸子植物
Υ Γ6 飞6 2 < ; 5 ≅ 6 !< ! Ε − , − Η / Ε − & , − 0 Η
被 子
植物
双 子叶
ς〕95 ( + , Ε + ,
, + , Η ) + Ε − ∗ + , ∗ & − Η + − Ε ∋ , , 艺. ) Η − ∗ Ε − − & , ∗ , ∋ Η + Ε ) , , − 0 − 0 Η
Ω 6 7 92
Λ Θ5 ≅ ϑ <
单子 时Ξ # ΠΨ + Ε + ( + Η , Ε 0 , − 0 Η + Ε / , + 0 Η ∗ Ε ∗ ∋ , ∋ , Η − Ε / & , 0 ∋ Η
多数
! : ! ∗ 0 Ε ∗ 0
, ∗ 0 Η . − Ε − ) 0 , ∗ ) , Η + ∗ Ε ∋ ∋ , ∗ −∗ Η − ) Ε −, ∋ , , , ∗ Η ∗ Ε − − , , + / & Η
占后河总数的 百分数
Θ 5 ≅5 5 6 2 Κ 2 : ! + ∗ ( − Ε ) ( 0 , + ( ) Η /& ( ) Ε + ∋ ( / , + / ( . Η − , ( , Ε − 0 ( / , + + ( + Η − & ( & Ε +) ( ∗ , ∗ − ( , Η − ( ∋ Ε + & ( − , − 0 ( 0 Η
Π 9 3 6 ! 5 ≅ 96 1 2 3 !! 5
表 + 显示该区系 / & 种以上的大科有 ∗ 科 − − , 属 +叨 种 , 即菊科 ? 2 ϑ ; 2< 9 :5 Ε ,− 属 Δ
− & + 种 , 下同 Η 、 禾本科 Υ ≅ : 6 ! 9 ≅ ! 5 : 5 Ε / − Δ 0 ∋ Η和蔷薇科 Ζ 2 < : ? 5 : 5 Ε − ∋ Δ ) 0 Η [ + −一 / & 种的较大科
有 − ) 科 − , ∋ 属 , , ∗ 种 , 即百合科 > 9!9: 5 5 : 5 Ε − . Δ , / Η 、樟科 Π一 : 3 ≅ : Ρ 5 : 5 Ε . Δ ∗ ) Η 、 忍冬科 ? : ; ≅ 9 ∴
Κ2 !9 : 5 5 : 5 Ε / Δ ∗ ) Η 、 毛莫科 Ζ : 6 3 孕? 3 !: 5 5 : 5 Ε −& Δ ∗ ) Η 、 茜草科 Ζ 3 9: 。5 : 5 Ε − , Δ + . Η 、伞形科 % ≅ 、
5 !!9Κ5 ≅ : 5 Ε − − Δ + ) Η 、 唇形科 ς ] : 9: : 5 Ε − ) Δ + ) Η 、尊麻科 % ≅ 9 5 : 5 5 : 5 Ε . Δ + / Η 、 兰科 # ≅ 5 4 9Φ Α ς? 5 : 5
Ε − / Δ + / Η 、 壳 斗 科 Τ: 7 : 5 5 : 5 Ε , Δ + , Η 、 寥 科 Θ2 !Γ 7 2 ≅, : 5 5 : 5 Ε / Δ + , Η 、 蝶形 花 科 Θ: !Η 9!9 2 6 : 5 5 : 5
第 # 期 王 万贤等 %鄂西南后河自然保护 区植物 区系研 究
∀ ( # Τ ( # ∃ 、 卫矛 科 Χ 6 /. 、4 , . 6 6 . 6 ∀& Τ ( # ∃ 、莎草科 Χ Σ ϑ 6 , . 6 6 . 6 ∀ ∋ Τ ( # ∃ 、小孽科 3 6 , Ι 6 , 5Ν . 6 6 . 6
∀∋ Τ ( ∃和 鼠李科 7 2 . ≅ − . 9 6 . 6 ∀# Τ ( ∃ 。 这些 ( ; 种以上的大科和较大科共有 科 ( ∋ 属
∋ : ∋ 种 , 仅占该 区总科数 的 Β 环 , 却 占总属 、种数的 #∋ Β # Γ和 # Β Γ , 表明这些科在该
区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它们中属于世界性分布的有菊科 、禾本科 、蔷薇科 、百合科 、唇
形科 、寥科 、蝶形花科 、莎草科和 鼠李科 <主产热带区的有卫矛科等 <主产热带 一亚热带的有
樟科 、茜草科 、尊麻科 、壳斗科 <主产温带的有忍冬科 、毛蓑科 、伞形科 、小孽科等 <主产全热
带至温带的有兰科等 。 在世界性分布和其他类型的大科中 , 也有不少是主产温带地 区的
科 , 从而使温带大科在后河植物 区系组成上 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 表 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
带性质 , 体现了后河归属于世界泛北极 区的固有特征 。热带 、亚热带成分的存在 , 反映了该
区本来就存在有第三纪古热带的历史背景 <各类成分并存的实事说明了区系的混杂和过
渡性质 。 在 (; 种以上的 科中 , 美黄花序类有 ( 科 , 分别排在第 位和第 & 位 <离生心
皮类 科 , 排在第 位 , 在被子植物 中 , 它们被认为是 比较原始的科 。
& 属的分布型特点
“属 ”在植物分类学上被认为是一个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易于
区别的等级 , 在区系特征的分析上具有特别 的意义 。 根据对 已知的后河 自然保护区约 ! #;
属种子植物的比较分析 , 可将其划分为 # 个地理分布区类型 ∀中国有 ! 型〔勺 。 其中世界
分布属 ∀ 型 ∃共 #! 属 , 通常在区系统计分析时除去不计 <热带分布属 ∀( 一 型 ∃共 属
∀占总属 数的 Β Γ ∃ , 温带属 ∀: = # 型 ∃共 ( 属 ∀占总属数的 ∋; Γ ∃ , 中国特有 ∀! 型 ∃
共 (& 属 ∀占总属数的 # Β Γ 。 后者大部分系温带一亚热带落叶木本属 。 综上所述 , 后河 自然
保护区属植物区系虽含有丰富的热带成分 , 但总的性质仍以温带属占优势 。各分布型分析
如表 & 所示 。
表 & 后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
Η . Ι /6 & Η 26 Ν / 8 4 , 5Ι + 45∗ − 一 4Σ ϑ 6 ∗ 0 Δ 6 − 6 , . ∗ 0 8 6 6 Ν ϑ/. − 4 8 5− Μ ∗ + 2 6 , 6 Δ 5∗ −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Υ∃58 4 , /Ι + 4一∗ − 4Σ ϑ6 8
后河属数
∀ ∃
全 国属数
∀( ∃
占后河总属数的Γ 占全国同型属数的 Γ∀& ∃ ∀# ∃
一 # # (
& ∋ : Β !
( Β ( Β
# Β ! ( #
& Β # Β !
& , ( Β :
Β ∋ Β (
( # Β & # ; Β #
Β & ∋ Β &
Β & ( ( Β ;
Β全 ( Β
; ς
∀∃ ( ; Β
: Β 尘 & ; Β #
# Β : ,
; ∀∃
月侈 曰Ω万Υ自凸月任ΒΞ门了才#))/4办⊥匕6刀八日叹%血卜目一诊]啥),(−月∋匀内匕队]0:?曰反口−,口,‘(飞内卜曰_−−−⎯α∃勺廿−−∋句_了β匕χ书门≅]⊥⊥盆上王八自(件口曰, −∋−−几舀⎯乙月八8α_α二
−
− ( ? 2 < Π!飞2 ; 2 !9 : 6
+ ( Θ: 6 ≅ 2 Θ95
∗ ( Ν ≅ 2 ; ( Ω < 9: : 6 Φ Ν ≅ 2 ; ( Ω Π!9 5 ≅ ( Φ 9< 83 6 5 5 Φ
, ( Ε Η !Φ δ 2 ≅ !Φ Ν ≅2 Θ95
/ ( Ν ≅2 ; ( Ω < 9: 2 Ν ≅2 ; ( Ω 3 < ≅ : !: < 9:
) ( − ’ ≅2 ; ( Ω < 9: 2 Ν ≅ 2 ; ( Ω Κ≅ 95 :
0 ( Ν ≅2 ; ( Ω < 9: Ε ς ≅!Φ 2 一Ξ : !: Γ < 9: Η
. ( Ι 2 ≅ !! !’ 5 6 ! ; 5 ≅ : 5
∋ ( ε ( Ω < 9: 2 Ι ( Ω 6 ! 5 ≅ ( Φ 9< 33 Π!5 Ρ Φ
! ΕΗ ( Ε Η !Φ δ 2 ≅ !Φ ! 、5 !!!; (
− 上( ’ς ’5 6 !; ( Ω < 9云>
!艺( Ξ Ρ Φ 9 5 ≅ ≅ : Π Ψ 5 : , δ ( Ω < 9: 2 Ε二( Ω / 9:
− ∗ ( ? ( Ω Λ ϑ
−, ( ε ( Ω Λ 以
−/ , ε ς 9 Φ Ρ 6 Α 9Ρ & ? =, 9 , 9 及
合 9卜 ’ ς’2 : ! / , & ∗ − −)
Ι 2 5 、 Α Ε − Η Ι 3 6 ! 5 ≅ < 〔ΗΚ 7 2 !9 3 ≅ : −− + 1 2 3 !, 5 此 −& −− [!ΨΡ ≅ < 2 Κ 7 5 !!5 ≅ : ς 6
? φ− − Ε γ Η
Ε + Η Ι 3 6 ! 2 ≅ 、 2 Κ 7 七 ≅, 5 ≅ : 96 ? 4 96 : [ Ε ∗ Η Ι 3 6 ! 5 ≅ < 2 Κ 7 5 6 5 ≅ : Δ Ν 2 : ! 6 3 6 !
1 2 以 !, 。 ≅ 。拼9。工− Ε γ Η [ Ε − Η Ι 3 6 ! 5 ≅ < 2 Κ 7 5 6 2 ≅ : Δ Ι 3 6 9 5 ≅ < 2 Κ !、。 < : 6 Α 5 Φ 9< ≅ 9 3 92 6 一 Γ ; 5 7 5 6 5 ≅ : Α Α ,
武 双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 Β 世界分布属的统计分析
该分布型在后河 自然保护区有 (∋ 科 #∋ 属 ( ;∋ 种 。 其中含 # 属 以上的有 & 科 。 即菊
科有 ∋ 属 % 飞蓬属 > ,5 Δ 6 ,∗ , , ∀( 种 , 下同∃ , 牛膝菊属 Ρ . /5− 8 ∗ Δ . ∀ ∃ 、 千里光属 Ψ 6 − 6 9 5∗ ∀: ∃ 、 鼠
曲草属 Ρ、Ζ2 ./ 5+ ≅ ∀! ∃ 、鬼针草属 技Ν6 −8 ∀ ∃ 、苍耳属 [ .− 42爪 ≅ ∀ ∃ <莎草科有 # 属 % 苔草
属 Χ . , 6二 ∀( # ∃ 、莎草属 〔&沪6 , + 8 ∀# ∃ 、蕉草属 Ψ 9 5,Ζ + 8 ∀ ∃ 、革莽属 > /6 ∗ 9 2 . , 58 ∀ /∃ <禾本科有 #
属 % 剪股颖属 八 Δ ,∗ 8,58 ∀# ∃ 、 马唐属 刀 5Δ 54. , 5. ∀& ∃ 、 黍属 ϑ . − 59 + ≅ ∀/ ∃ 、芦苇属 ϑ 2 ,. Δ ≅ 546 8
∀∴ ∃ 。 含 & 属的有 ( 科 。 即毛莫科 % 银莲花属 Ο − 6 ≅ ∗ − 。 ∀& ∃ 、铁线莲属 Χ /6 ≅ . 45% ∀ ; ∃ 、毛食属
7 . , % + , , 6 + ]+ 、 ∀ ∃ <唇形 科 % 鼠尾草属 Ψ . /Λ 5. ∀! ∃ 、 香科属 了’6 + 9 , 5 %‘≅ ∀ ∃ 、黄答属 Ψ 9 + 46 //. , 5.
∀( ∃ 。 含 ( 属的有寥科 、十字花科 、报春花科 、蝶形花科 、伞形科 、茄科等 。 其余均为 属的
科 。分布于该区的这些属 , 绝大多数为草本类型 , 含有木本植物的属只有铁线莲属 、悬钩子
属 尺+占+ % 、槐属 Ψςϑ 2 ∗ , . 、 鼠李属 7 2 . ≅ + − 8 等 。
& Β ( 热带分布属的统计分析
各类热带属在该区共有 属 。 其中泛热带分布属有 ∋ 属 ∀ & 种 ∃ , 占该区热带属
的 & Β ( Γ , 占该区总属数的 & Β ∋ Γ , 仅次于北温带了占国产同型属 的 : Β ; Γ 。 它们中有薄
柱草属 ⊥ 6, 46 ,. ∀∃ 为热带亚洲 、大洋洲和南美 ∀墨西哥 ∃间断分布 < 有糯米团属 Ρ ∗− ∗8 46 Δ 敌
∀ ∃ 、蔗茅属 > ,5 。−4 2 +8 ∀∃ 和籁竹属 召. ≅ Ι+8 .∀ ∃ , 这 & 属为热带亚洲 、非洲和南美 间断分
布 。 此外 , 有些 为常绿乔木 、灌木或藤本 , 如厚皮香属 补,/8 4,∗ 6 ≅ 5. 、红淡属 Χ/ 6Σ 6,. 、紫金
牛属 Ο ,Ν 58/ . 、木防已属 Χ ∗9 ∗ +/ +8 等 <但多数为落 叶类或草本 。 如乌柏属 Ψ .Ζ /’+ ≅ 、尊麻属
3 ∗6 2 ≅ 6, 5. 、秋海棠属 3 6Δ ∗− 5. 、凤仙花属 Η ≅Ζ .4 56− 、等 。 以上属的特征以及一些热带性强
的属 , 如 Λ 6 , − ∗ , Α5. 、尸. % 85_ Α∗ ,. 、刀6 , , 5、 、 对+ 9 + − . 、尺 . − _ 5. 等在境 内未 见分布 , 表 明该区所处
位置是热带分布属的北部山区 。
热带亚洲和热 带美洲 间断分布型在该区有 属 , 涉及 ∋ 科 (∋ 种 , 占该区总属数的
( Β ( Γ , 占国产 同型属数的 ( Β # Γ 。 表 明两地 自南古大陆分离后的联系甚少 , 仅仅共有起
源古老的成分 , 而且其 中绝大多数为木本属 。 如木姜子属 Ξ/ 48 6. ∀ ; ∃ 、楠木属 ϑ 2 ∗6 Ι。∀# ∃ 、
泡 花树属 八了£]5∗ 8 ≅ . ∀( ∃ 、 山柳属 Χ ]6 ,人,. ∀/ ∃ 、雀梅藤属 Ψ . Δ 6 , 一 6 45. ∀( ∃ 、苦木属 Υ〕59 , . 8 ≅ . ∀/∃
和拎木属 > + ,Σ .∀ (∃ 等 , 为该区森林植被林下或灌丛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
旧世界热带分布有 ( 属 #∋ 种 , 涉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数的 # Β ! Γ , 占国产同型属的
& Β ! Γ 。 在这些属 中有青牛胆属 了认 ∗8 Ζ∗, .∀ (∃ 和 山珊瑚属 Ρ ./ 6∗ /. ∀ ∃ , 此 ( 属为热带亚
洲 、 非洲 和大 洋洲 间断 分布 < 其 他属 的成 员 可延 伸 到温带分布区分 布的有 八 角枫 属
八/. ] , “≅ ∀# ∃ 、海桐花属 ϑ 54 4∗ 8Ζ∗ , + ≅ ∀# ∃ 、合欢属 Ο /Ι 5] 5. ∀( ∃ 、野桐属 ⎯ . //∗ 4+ 8 ∀( ∃ 、榭寄生
属 Λ 58 9 + ≅ ∀/ ∃ 、楼梯草属 石/. 4 ∗ 8 46 − ] . ∀∋ ∃ 、乌敛葛属 Χ . Σ ,. 45. ∀( ∃ 、 天门冬 属 Ο 8Ζ . , . Δ + 8 ∀ ∃
等 , 虽然它 们成为该区森林上层的分子不多 , 但在境 内比较常 见 , 常组成次生林 、灌丛 、林
下层和草丛 。
热 带亚洲至热带大洋 洲分布 型在该 区有 属 ( 种 , 涉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数的
& · # Γ , 占国产同型属的 Β # Γ 。 其中有梁王茶属 ⊥ 64 2 ∗Ζ 。。二 ∀ ∃ , 属于中国∀西南 ∃亚热
带和新西兰间断分布 。该属在大洋洲 ∀特别是新西兰 ∃有 种 , 为其现代分布中心 < 中国有
( 种 , 均 为我国特有种 < 异叶梁王茶 ⊥ Β Ν . ]∃5 Ν/ 5 在后河 自然保护 区也有 , 明显地呈现出现
代地理间断分布特征 , 显示了地史上两地曾有过一定的联系 。 其他属多为单种属 , 表明了
第 # 期 王万 贤等 %鄂西南后河 自然保护区植物 区系研 究
该分布型向北温带延伸的性质 。
热带亚 洲 至热 带非 洲分布型 在该区有 ∋ 属 (∋ 种 , 涉 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 数 的
& Β ( Γ , 占国产同型属的 ; Β ∋ Γ 。 其 中黄瑞木属 Ο Ν/’ − . − Ν ,. ∀∃ 和紫云菜属 Ψ4 ,∗ Ι5 /.− 426 %
∀∃ 为热带亚洲和东 非间断分布 , 显示 了亚 洲和非洲古植物 区系的联系 < 赤鹏 属 Η 2. Ν5’ α
. − 42 . ∀ ∃和芒属 ⎯ 58 9 . − 42 % ( ! ∀& ∃这 ( 属种类较多 , 其他则多为单种属 。
热带亚洲分布型有 &: 属 :; 种 , 涉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数的 Β Γ , 占国产同型属的
Β ; Γ 。 其 中许多属的成分为延伸分布到亚热带而成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成分 。 如
黄肉楠属 八9 4 5− 口) . Ζ人− 6 、祯楠属 人了口 6 2 5/+ 8 、 新木姜 子属 ⊥ 6 ∗ /5486 . 、 山茶属 Χ . ≅ 6//5. 、拷属
9. 84 。 , ,∗Ζ % /8 、石栋属 Ξ5 42 ∗9 ∗ ,Ζ +8 、交让木属 Κ .Ζ 2− 5Ζ勺//+ ≅ 等 , 可能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
区系的直接后裔或残遗成分 , 如南五味子属 β . Ν8 +, . 等 <有些属 如 山胡椒属 石 − Ν6 ,. 、新
木姜子属 、交让木属等为该区的常见成分 <有些如木荷属 Ψ9 25 ≅ . 、水丝梨属 勿9 ∗Ζ 85 在海
拔较低地段上成为群落的优势种 , 显示了该植物 区系的热带性质 , 并可推知该区系渊源于
第三纪东南亚古热带 。 低海拔山谷 中的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是古热带雨林的衍生物 。
& Β & 温带分布属的统计分析
该区分布的各类温带属共 &; ; 属 ! 种 , 涉及到 #: 科 , 占该区总属数的 ∋; Β ∋ Γ , 占
国产同型属的 ( Β ( Γ 。 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有 (; 属 & # 种 , 涉及 #! 科 。 无论占该区总属
数的百分 比 ∀(# Β Γ ∃ , 还是总种数的百分 比 ∀! & Β & Γ ∃ , 都是最高 的 < 同时 占华中区同型属
的 ! 肠 , 中国同型属的 #; Β ; Γ , 属各分布型属数之首 , 显示该区系是北温带植物区系集中
分布区域之一 。 其中包括北极一高 山 ( 属 , 即山箭菜属 > +4 ,6 ≅ . 和红景天属 7 2∗ Ν5 ∗/ . <全
温带 ( 属 < 欧 亚和 南美 温带间断分 布有 ( 属 , 即火绒草属 Ξ 6∗ −4 ∗Ζ ∗ Ν/ + ≅ 和 看麦 娘属
Ο Α∗Ζ 69 +, +ΞΔ <地中海 、东亚 、新西兰和墨西哥及智利间断分布 属 , 即马桑属 Χ ∗, 5., /. 。 特别
是木 本属 较为 丰富 , 包括 了许多北 温带分布典型的乔 、灌木属 、裸 子植物 有松属 Ζ/ , , +8
∀( ∃ 、紫杉属 2 ∴ + 8 ∀( ∃ 、柏属 Χ +Ζ ,6 88 + . ∀ ∃ 、刺柏属 ) + − 5Ζ6 , + 8 ∀/∃和 圆柏属 Ψ . Ι 5− . ∀ ∃ <被
子 植物有 小孽属 召 6动6 , 5、 ∀: ∃ 、马桑属 、榆属 χ ]≅ + 8 ∀( ∃ 、桑 属 人了。 , + 8 ∀# ∃ 、胡 桃属 ) + Δ /. , , 8
∀( ∃ 、栗属 Χ. 8 4. , , 6 . ∀( ∃ 、水青冈属 Θ . Δ + 8 ∀ ∃ 、栋属 δ + 6 ,9 + 8 ∀# ∃ 、桦木属 3 6 4 + /. ∀! ∃ 、鹅耳杨
属 Χ. ,Ζ 5, , + 8 ∀ ∃ 、 杨属 Υ, ςΖ + /+ 8 ∀ & ∃ 、 柳属 Ψ . /5二 ∀ ; ∃ 、 七 叶树属 Ο 6 8 9 + /+ 8 ∀ ∃ 、 白蜡 树属
户’,. 二]− + 、∀& ∃ 、 花 揪 属 Ψ ∗ ,Ι + % ∀& ∃ 、 锻 树 属 ,Υ ’5]5. ∀: ∃ 、 胡 颓 子 属 > /. 6 . Δ , , + 8 ∀ ∃ 、 忍冬 属
Ξ ∗ − 5〔、6,. ∀ ! ∃ 、荚蓬属 Λ 5Ι + , , , + ≅ ∀ # ∃ 、拘子属 Χ ∗ 4 ∗ , , 6 . % 4‘, ∀ ∃ 、蔷薇 属 7 ∗ 8. ∀& ∃ 、绣线菊属
ΨΖ 5, . 6 . ∀∋ ∃ 、海棠属 人0口 ]+ 8 ∀/∃ 、杜鹃花属 7 2 ∗ Ν ∗ Ν 6 , ,Ν ,∗ − ∀ ∃ 、株木属 Χ ∗ , − + 8 ∀# ∃ 、接骨木属
Ψ . ≅ Ι + ‘。 ∀( ∃ 、械树属 Ο 96 ,∀ & ∃ , 它们中许多是构成该区森林植被的核 心成分 <草本更丰
邑 。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型有 #! 属 娜 种 , 涉及 & : 科 , 占该区总属 数的 Β 写 , 占国产
同型分布属的 &: Β ! Γ , 仅次于北温带分布型的百分 比 。 在这些属中 , 以单种 出现的有 (!
属 。 如鹅掌揪属 刀,5 ∗ Ν。价一。, 、擦木属 Ψ ∗ 8. 介98 等本身属于古老而原始的少型属 , 其世界
总、种数均为 ( 种 , 国产 种 , 北美 种 , 呈东亚 、北美对应分布现象 , 展示了东亚 、北美在地
质 史上 的联 系及现代植物 区系起源的亲缘性 < 六道 木属 Ο Ι6/5 ,. ∀# ∃则间断分布于东亚和
墨西哥 。 ! 种以上 的属只有木兰属 ⎯ 。岁,∗/ 5. ∀ ∃ 、 五味子属 Ψ’2/ 8. ,以,. ∀ ∃ 、 石栋属 Ξ5 42 ∗ α
‘。 ,Ζ Υ,8 ∀ ∃ 、 绣球属 场Ν ,. − Δ 二 ∀∋ ∃ 、胡枝子属 Ξ 68 Ζ6 Ν6 ]. ∀∋ ∃ 。 其余则为 (一 & 种 的少种属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其中许多种类是组成该区阔 廿十林的重要成分 。
旧大陆温带分布型在该区有 &∋ 属 : 种 , 隶属 &∋ 科 , 占该区总属数的 Β & Γ , 占国产
同型属数的 ( Β Γ 。 其中有 属 种为地中海 区 、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 。 如木本属有样
属 ] 6 /差∗ Λ . ∀( ∃ 、火棘属 ΖΣ ,. 9 . − 4人. ∀& ∃ 、女贞属 Ξ 5Δ + 8 4, + ≅ ∀ ∃ 、马 甲子属 ϑ . /5+ , + 8 ∀ ∃ < 草本
属有窃衣 属 ,ΥΙ , 5/5. ∀( ∃ 、假繁缕属 了’2 6 /5Δ ∗ − + ≅ ∀/ ∃ 、 鸦葱属 Ψ 9 ∗ , ] ∗ , , 6 , . ∀/ ∃ < 还有葛 首属
Ξ.9 4+ 9. ∀(∃ 和前胡属 ϑ ‘+9 6Ν .− + ≅ ∀# ∃( 属 种为欧亚和南非洲 ∀有时也在大洋洲 ∃间断分
布 。 该区除连翘属 Θ ∗ ,8Σ 42 /. 、女贞属 、 火棘属 、铜钱树属 、棒属 、梨属巧,+ 、∀(∃ 为木本属外 ,
其他均为草本属 , 是该区系重要的草本成分 。
温带亚洲分布型只有 属 种 , 涉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 数的 Β # Γ , 占国产同型属的
∴ / Β Γ 。 它 们是大油芒属 孙∗ Ν 5吵 ; ; , , ∀( ∃ 、 女苑属 了’+ ,9 ] . − 5− ∗ Λ 5. ∀ ∃ 、马兰属 β . /5≅ 6 , 58
∀ ( ∃ 、亚菊属 Ο_ . , , 5. ∀/∃ 、刺儿菜属 Χ 5, 85+ ≅ ∀ ∃ 、翅警蔓属 ϑ /6卿Δ ∗ 6 . /Σ ∴ ∀ ∃ 、大黄属 7 2 6 ≅
∀ ∃ , 均为草本植物 , 也是该区系的重要草本成分 。
中亚分布只有 科 属 种 , 即扁穗茅属扁穗茅 Ξ5 4/ 6Ν ./ 6. ,∗ “≅ ∗8 . , 属于中亚至喜
马拉雅分布区 , 为山地草本植物 。
东亚分布 型有 属 ! 种 , 涉 及 !; 科 , 占该区总属 数的 : Β ! Γ , 占国产同型属 的
&; Β ! Γ 。 东亚植物区系由于具有丰富的特有科 、属和许多古老的孑遗成分而闻名于世 。 丰
富的古老 、孑遗 、原始成分 , 是东亚 ∀中国∃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 。 该区还包括两个变型 , 其
中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有 (# 属 &( 种 , 中国一 日本分布有 & & 属 ∋ 种 。 在这些属中 , 称猴桃
属 Ο 9 45− 5Ν 5. ∀ ∃ 、败酱属 ϑ . 4, 5− 5. ∀! ∃ 、兔耳风属 Ο 5− 8 /5. 6 . ∀! ∃等 ! 属为含 ! 种以上的属外 ,
单种属有 ∋ 属 , 其余 (! 属为 ( = # 种的少种属 。
& Β # 中国特有分布属的统计分析
该区系中属于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 (& 属 (# 种 ∀含 变种 ∃ , 隶属 (& 科 ∀见表 # ∃ , 占该
区总属数的 # Β Γ , 占我国 ( ( # 个特有属的 ; Β & Γ <这些 中国特有分布属均包含在我国 &
个特有中心之一的川东 一鄂西特有 中心内〔‘, ∋ 〕 , 占其 ! 个特有属的 & Β ; Γ 。 除琪桐科有
属 种 变种外 , 其他均呈单科单属单种 。 由此可见 , 中国特有属在该区系成分中占有相
当重要的位置 , 乃至成为湖北植物区系中富于特色而又极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特别是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单型科的特有属 , 如琪桐 、杜仲 、大血藤 , 它们在双子叶植物分类系统中均处
于相对原始或孤立的位置 <原始多心皮类代表有木通科的串果藤 Ψ5 − 口斤“ Υ/9 26 4 5. 、毛 一黄科
的星果草属 Ο 48 二口产Σ,+ ≅ <再联想到一些单种或少种的特有属如胡桃科的青钱柳属 伪9/ ∗ α
9∗ ,Σ . 、 榆科的青檀属 Ζ4 6, ∗9 6/ 4/ % 、械树科的金钱械属 Κ ΥΖ 4 ∗ ,5 ∗− 敌 , 以及金缕梅科的牛鼻栓
属 Θ 口以+ 、。 /. 等 , 这些特有属比较明显地反映了该植物 区系的古老性和残遗性 。
表 # 分布于后河自然保护区的中国特有植物的统计
Η . Ι /6 Κ 58 4 , 5Ι + 4 5∗ − ∗ 0 4ε、6 6 − Ν 6 ≅ 56 ϑ /. − 48 4∗ Χ 2 5− . 5− Μ ∗ + 26
序号 属 名 习性 种数 φ φ φ φ φ φ 分布 Υ∃5 8 4, 5Ι/ /4 5∗−
⊥二 Ρ一 ∀‘, ∀( , 从毖憋 、饥燕忍γ悉∀隽∃ ∀贵∃ ∀兜∃ ∀熟∃ ∀救∃ ∀煞∃ ∀莞∃ ∃γ隽
银杏 Ρ/ 砍 ; 乔木 η η η 一 十 千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 杉木 ‘“。 ,动片_/+ ≅ ’ ] 乔木 斗一 η 十 十 十 η η η η 斗 η η η η 台
第 # 期 王万贤等 % 鄂西南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续表 #
分布 Υ∃ 58 4 , 5Ι + 4 5∗ −序号
⊥ ς Β
属 名
Ρ . − 6 , .
习性 种数∀ ∃ ∀( ∃ 甘 陕 鄂 湘 黔 川 滇 桂 粤 闽 赣 浙 皖 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
咬 ∃
& 水杉 八‘ 4 . 8尸 , + ∗ 5 . 乔木 /
# 囊尾果 χ , ς Ζ如8. 草木
! 串果藤 ! , %吧了卜. , , 9 2 ∗ 4 5. 藤本
∋ 大血藤 Ψ ., Δ 。“ 。Ν 。二“ 藤本
血水草 > ∗ ≅ 6’ ∗ , , 草本 /
: 拐枣 Ζ ∗ /5∗ ,2 Σ 、5、 乔木
牛鼻栓 Θ ∗ , 4 + , % ‘·. , 5. 灌木
; 杜仲 > + % ∗ ≅ − ] < . 乔木 /
青檀 Ζ 4, , ‘,。, /4 5、 乔木
( 伞花木 3 +卿 % ∗卿。‘Ι + 8 乔木
& 钟尊木 3 ∗ 4 8 9 2 , % ‘ 5Ν , ,. 乔木
( # 金钱械 Κ ΥΖ4 君, ∗ , , 5. 乔木 ∴
! 银鹊树 了,. Ζ5 、故 乔木
∋ 青钱柳 ∀汐。] ∗ 9 . , ∃ . 乔木
琪桐 刀口 4∃/ Ν/ . 乔木 η
: 通脱木 了’。 4, . Ζ . , % . ∴ 灌木
( 香 果树 > 舰 。 ,君 , %叻,。卿8 乔木
( ; 石钟 花 尸叮。 ,∀( Ν 。 草本
( 异野 芝麻 Υ/ , 4 ‘, , ∗ /‘, 。, 5 + − 之 草本 /
( ( 动蕊 花 β 5 , % ∗ , ,。加。, % 草本 /
( & 裸茹 ∀<Σ 。 % , , ∗ 42 6 9 . 草本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越南
一η η
η η
η 千
η
η
十η
η
ηη
η
ηη十ηη十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十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十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ηη
η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一卜 η
η η
豫
豫西
华北 、西北 、蒙古
之 、曰
台 、越 、泰北部
豫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州 α
η
η
十 η
缅甸
ηηηηη
η η
η 十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η 越南
⊥ ∗ 4 6 8 % ∀/ ∃ Μ . /∃54 < ∀( ∃ Ψ ϑ 6 6 56 8 − + − 、Ι 6 , < ∀& ∃ Ρ . − 8 + < ∀# ∃Ψ2 . − ∴ 5 < ∀! ∃ Μ + Ι 6 5 < ∀∋ ∃Μ + − . − < ∀ ∃Ρ + 5] 2 ∗ + < ∀: ∃Ψ 56//+ . − <
∀ ∃ι + − − . % < ∀ ; ∃ Ρ + . − Δ ∴ 5 < ∀ ∃ Ρ + . − Δ Ν ∗ − Δ < ∀ ( ∃ Θ + _5. − < ∀ & ∃ )5. − Δ ∴ 5 < ∀ # ∃ Α2 65Ξ. − Δ < ∀ ! ∃ Ο − ε5+ 5 < ∀ ∋ ∃
5. − Δ 8 + < ∀ ∃ ∀∃4/5 6 , /∗ 6 . 4 5∗ −
# 完好保存的珍稀危树种群落的特殊性
后河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大致呈 # 个带 % ∀/∃ 海拔 ; ≅ 以下为常绿 阔叶林
带 < ∀( ∃海拔 ; ; 一 8∗ ∗ ≅ 为常绿 、 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 ∀& ∃ ! ; ; 一 ! ∗ ,− 为落 叶阔叶
林带 < ∀# ∃ !; ≅ 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带 。 从植被的现状 , 不仅可探讨区系的演变历史过
程 , 也可预测未来区系的发展趋势 。 大科的分布无疑是 区系的重要成分 , 但值得引起注意
的是 , 一些不属于大科的优势植物组成的群落在 区系组成中的特殊作用 , 特别是在该区的
核心地杨家河 ∀海拔 ( ; 一 # !; ≅ 间区域 ∃存在一个面积约 & Β ! 2≅ ( , 主要 由古老 、孑
遗 、珍稀树种组成的原始性质的群落 。 该群落 由 & ; 多种维管植物组成 , 其中乔木 ; 余
种 , 灌木和藤本 (; 多种 <古老 、孑遗 、原始等珍稀危植物 ; 多种 ∀见表 ! ∃ 。 我们对面积均
为 & ς ≅ 火 & ς ≅ 的 ! 个样方的调查结果是 % 乔木层平均冠幅 & Β # ≅ Α , 盖度 ∋ Γ , 其中乔一
层平均高 ! Β Α ≅ , 平均胸径 (; 9 ≅ , 主要是连香 树 、天师栗 、红椿 、银鹊 、枫香 、 山羊 角树和
一些落叶壳斗科树种 <乔二层平均高 ∋ ≅ , 平均胸径 ; Χ ≅ , 主要有琪桐 、领春木 、润楠 、械
类 、鹅耳栋和一些常绿壳斗科树种 <灌木层均高 & Β # ≅ , 盖度 (# Γ , 主要有山矾 、荚莲 、十大
功劳 、怜木 、 五加等 <草本层均高 ς , #( ≅ , 盖度 ∋! Γ左右 <地被物盖度一般在 # Γ左右 。 就
整个群落树种结构而言 , 非珍稀危树种株数的百分 比大于 ! ; Γ , 但均高和平均胸径均 比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珍稀树种小 < 其材积百分比也小于 !; Γ , 且 多处于乔二层 , 对群落的作用次于珍稀树种 <
而珍稀树种在上层林中占有重要 比重 , 其盖度 、蓄积均达 !; Γ 以上 。 其中琪桐 、金钱械 、天
师栗 、领春木所占株数 比重大 , 红椿 、银鹊 、连香树 、水青树次之 , 其他树种较少 <从幼树密
度和 比重分析 , 琪桐 、领春木 、天师栗 、红椿等略呈发展趋势 , 金钱械 、银鹊 、连香树 、水青树
等呈稳定状态 , 其他如青檀 、 白辛树 、香果树 、蓖子三尖杉 、华棒等较少 , 不能从数量上确定
其发展趋势 ∀见表 ! ∃ 。
显 然 , 人 们将此群落命名为“稀有珍危树种群落 ”不是没有道理的〔, 〕 。此外 , 该保护
表 ! ! 个样方 ∀& ς ≅ 又 &; ≅ ∃中珍稀危树种统计
Η . Ι /6 Η 26 8 4 . 4584 56 8 ∗ 0 42 6 ϑ , 6 6 5∗ + 8 . − Ν , . , 6 ∴ Σ /∗ ϑ 2 Σ4 . 5−
05Λ 6 8 . ≅ ϑ/5− Δ + − 54 8 ∀& ς ≅ 又 & ς ≅ ∃
种
ΨΖ6 6 56 8
各高类型数
⊥ + ≅ Ι 6 , ∗ 0 Ν 5006 , 6 − 4 2 6 5Δ 2 4 4Σ ϑ 6 8 之‘ 宁η足 护 ’ χ Ξ . / 每公顷株数⊥ + ≅ Ι 6 , Τ 2≅ Α
Μ 5 “ ϕ ς− 5 Α≅ κ Μ 5κ ; − / Μ 5κ ( − /
洪桐 Κ . Λ 5Ν < . 5, , Λ ∗ /+ 9 , . , . (#
金钱械 ΚΥ Ζ4尸, 5叻 5. ! , % 己, % ! 、 ]
领春木 艺吵 46 /6 . 户/, 5 ∗ 8户‘· , 。 , . Α
天师栗 Ο 。、+ /+ 、 % 。 < ! ; , , 5 %
红椿 了’∗ <, , , . 。8Τ 5. 4 . Α
银鹊 了’. Ζ 5< 6 5. ! , , 6 , , 8 % % #
青檀 Ζ ,‘,6 6亡/4 5, , . 4. , 5, ,。。
连香 价,9 5Ν ]Ζ勺//+ 刀 % _. Ζ。, % % 9 + ≅ Α
水青树 升4, . 9 6 , ,4 ,∗ , % 、5 , , 6 , , 8 。
白辛 ϑ 4 6 ,∗ 8枷 , . 二 Ζ8 5/ςΖ 2少//+ % ]
香 果树 > 。 % ≅ ‘ , ,叻, ,卿8 2 ‘, ,即
蓖子三尖杉 ∀ , ‘, 人. ] ∗ , . 二+ 、 ∗ ]5Λ 尸, 5
华棒 ∀、∗卿/+ 、 。人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
( ∋
& : :
&
( #
(
&
Μ 5一 Μ 6 5Δ 2 4 Β
区内 , 还存在有面积
约 Α 2 ≅ Α 的琪 桐纯
林和面 积 约 ; 2≅ (
的水丝梨纯林 ,这些
珍稀危 植物 在全 国
分布已很少 , 而在北
纬 &; “的纬 度 圈 内 ,
如此大 面积 集中分
布形成 群落 的情形
实属罕见 。 最近 , 在
该 区 内 还 发 现 后
河 龙 眼独 活 Ο ,. / .
2 ∗ + 2 6 6 − 8 5% 和 后 河
柳 叶 菜 >Ζ 5/∗ Ι 5+ ≅
二6 ,4 59 5//. , 5、 两新
种 〔:一 ‘; 〕 。 其 原 因也
许 是该地成陆的历
史古老 , 即三叠纪印支运动后再未受海浸 < 而且 “江南古陆 ” 、 “黔中 ∀北 ∃冶隆 ”及许多高岭
自古生代起一直如 岛屿状屹立在海面 <更新世冰期对该地影 响较小 , 使该地成 为古老 、 孑
遗 、原始植物的避难所 , 加上区内海拔高差近干米 ∀ ; &∋ Β = & # ≅ ∃ , 周围高 , 中间低 , 群
山环抱 , 峰峦叠障 , 交通不便 , 形成了人迹罕至的特殊区域 , 不仅有利于众多古特珍稀植物
的保存 , 也有利于新特有种的分化 。 特别是珍稀树种群落繁荣的特殊状况 , 虽与历史上的
原始植被很不相同 , 但仍未发生质的变化 < 因此 , 我们认为后河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珍稀
树种群落的存在 , 也许是古植被的孑遗群落 。
! 讨论与小结
∀∃ 区系成分的丰富性 根据现在资料统计出的结果 , 在后河 自然保护区 ( ; ∋ 2 ≅ (
的区域内 , 共有维管束植物 ∋; 科 ! ∋: 属 # ∋ 种 。 面积虽小而内含丰富 , 如同神农架和
壶瓶 山自然保护区一样 , 是湖北省 、华中区 、 乃至中国植物 区系中成分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
∀(∃ 地理分布型的多样性 根据 !# ; 属种子植物分布 区类型的 比较分析 , 该区具有
我国种子植物属 ! 个地理分布区类型中的 # 个 , 并且还有 : 个变型 。 多类型成分共存 ,
第 # 期 王万贤等 % 鄂西南后河 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显示了该区植物区系成分组成上的复杂程度 。
∀&∃ 区系温带成分的主导性 根据分析 , 温带属 和中国特有的落叶木本属共占该区
总属数的 ∋& Β Γ , 热带属只占 & # Β Γ , 明显地偏重于温带性质 , 具有亚热带 向温带过渡的
特点 , 是亚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重要的交汇地区 。其温带属性的形成也许是由于该区海拔
高度和纬度双重影响的结果 。
∀#∃ 区系成分 的古老 、残遗 、原始性 后河自然保护 区现存 的植物种类 中 , 第三纪的
古老植物众多 , 连同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成分以及后来繁衍的种系 , 汇成 了目前后河自然保
护区植物区系景观 。 在藤类植物中 , 有发生在古生代的松叶藏 ϑ 85/ ∗8 4+ ≅ 、石松 场 9 ∗Ζ ∗Ν 5α
+ ≅ 、卷柏 Ψ 6 ]. Δ 5− 6 //. , 中生代的紫箕 ς 8≅ + , ,Ν . 、芒箕 Κ 5二 − ςΖ 46 , 58 , 第三纪的凤尾旅 ϑ 4 6 ,5 8
及海金沙 勿Δ ∗ Ν + ≅ 等 <在裸子植物 中 , 有发生在三叠纪的银杏 、松属 、三尖杉属 、水杉 、红
豆杉属以及第三纪的杉木等 <在被子植物中 , 有许多在 白要纪就 已形成的原始类型 , 如离
心皮类和菜黄花序类 , 前者有木兰科 、八角科 、五味子科 、毛莫科 、芍药科 、小梁科 、木通科 、
大血藤科 、防已科 , 菜黄花序类有金粟兰科 、三 白草科 、杨柳科 、桦木科 、壳斗科 、 榆科 、 桑
科 、 尊麻科 、胡桃科 、杜仲科 、水青树科 、连香树科 、领春木科 , 以及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上
具有承前启后特殊地位的金缕梅类 , 其中牛鼻栓为中国特有 。 充分显示 了区系的古老 、残
遣和原始性 。
∀!∃ 珍稀危植物集中分布的特殊性 该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琪桐 种 <二级保护
植物如光叶琪桐 、水青树 、连香树 、银杏 、杜仲 、香果树 、蓖子三尖杉 、鹅掌揪 、狭叶瓶尔小草
等 种 <三级保护植物如金钱械 、领春木 、青檀 、华棒 、楠木 、厚朴 、银鹊 、 白辛树 、紫茎 、八角
莲 、天麻 、黄连等 ( 种 。 尤其在其核心 区存在有面积约 &∋ 2 ≅ ] 的珍稀危树种原始群落 , 由
& ; ; 余种维管植物 组成 , 其中乔 木树种 ; 余种 , 灌木和木质藤本 (; 多种 < 包含我 国 ;
多种珍稀危树种在 内 , 树体高大 , 分布集中 , 组成群落的上层和乔二层 , 其盖度 、蓄积均 占
!; Γ 以上 。 此外 , 在该区内 , 尚存有面积在 ( 2 ≅ Α 以上的琪桐纯林和近 ; 2 ≅ 艺的水丝梨纯
林 。 在北纬 &; “的纬度圈内 、如此多的珍稀危树种在如此小的面积内集中分布成群落的情
形实属罕见 。
致谢 参加野外调查的还 有后河自然保护 区的索建中 、向明喜 , 华中师范大学硕十研究生张金波等
同志 , 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应俊生 , 马成功 , 张志松 Β 鄂西神农架地区的植被和植物区系 Β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一 !
( 郑 重 Β 神农架维管植物 区系初步研究 Β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一 #&
& 李良千 , 张春芳 , 宋书银等 Β 湘西北壶瓶山 自然保护 区植物区 系Β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一 &;
# 吴征锰 Β 中国利,子植物属 的分布区类型 Β 云 南植物研究 , ( , 增刊 ΥΠ % 一 &
! 祁承经 , 喻勋林 Β 肖育檀等 Β 华中植物 区种 子植物 区系的研究 Β 云南植物研究 , ! , 增刊 λΥ % ! !一 (
∋ 应俊生 , 张志松 Β 中国植物 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α 一特有属的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 % 断 一 ( ∋ :
宋朝枢 Β 自然保护 区 仁作手册 Β 北 京 % 中国林 业出版社 , : : Β # !
吕 0 万贤 , 傅 运生 , 陈建 平等, 中国惚木 属 一新种 Β 武汉植物学 研究 , ! , & ∀& ∃ % ( ∀∃ 一 (;
王万贤 , 傅 5三生 , 陈建 平等 Β 中国柳 叶菜属 一新种 Β 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一
; 塔赫他问伪甘观程译 ∃ Β 比界植物 区系 区划 Β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 Β : 一 : !
&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Θ Ξ ς 7 Ο Ξ Χ Μ Ο 7 Ο Χ Η > 7 ΥΨ Η ΥΧ Ψ ς Θ Η Μ > Μ ς χ Μ >
⊥ Ο Η χ 7 > 7 > Ψ> 7 Π > Υ⊥ Η Μ > Ψς χ Η Μ μ > ΨΗ Μ χ 3 > Υ
μ . , , μ . − ∴ 5. − Θ+ ι + − 8 26 − Δ ι . − Δ ι 5 Χ 2 6 − Δ )5∗ − Δ Ξ 5 [ 5. ∗ Σ +
∀Κ 召ϑ . ,4 。 % 6 , % , ∗0 Ξ 。Τ 尸 Ψ 。% ‘·, , 6 尸 , Μ + Ι6 5 χ , , < Λ 0 , 8 54Σ μ + 2 . − # & ; ; ∋ ( ∃
Ο Ι 8 4, . 6 4 Μ ∗ + 26 ! . − . 4 + , 6 , 6 8 6 , Λ 6 5− Μ + Ι 6 5 Ζ, ∗ Λ 5− 6 6 Β Υ4 ! 8 54 + . 6 Ν & ; ; & , ( ; “一 & ; ; ∋ ‘ ! 即
⊥ Β /. 4 54 + Ν 6 , ; ; ( ‘# ; “一 ; ; & # ‘( ; /> Β /∗ − Δ 54 + Ν 6 5− 4 26 Ψ ∗ + 4 2 1 6 8 4 Μ + Ι 6 5Β Η 26 4 ∗ 4 . / . , 6 .
∗ 0 4 2 6 , 6 8 6 , Λ 6 ! . Ι ∗ + 4 ( ; ∋ 2 ≅ ( Β Θ∗ + , 4 6 6 − 一2 + − Ν , 6 Ν . − Ν 8 5∴ 4 6 6 − Λ . 8 6 + /. , Ζ/. − 4 8 ϑ 6 6 56 8
5− 6 /+ Ν 5− Δ 8 + Ι 8 ϑ 6 6 56 8 . − Ν Λ . , 56 4 56 8 1 6 , 6 0∗ + − Ν 5− 4 2 6 , 6 8 6 , Λ 6 Β Η 26 8 ϑ 6 6 56 8 Ι 6 /∗ − Δ 4 ∗ ! ∋ :
Δ 6 − 6 , . 5− ∋ ; 0. ≅ 5/56 、 5− 6 /+ Ν 5− Δ ( ; 0. ≅ 5/56 8 , ( : Δ 6 − 6 , . . − Ν # 8 ϑ 6 6 56 8 ∗ 0 Ζ4 6 , . Ν ∗ ϑ 2 Σ 4 6 8 < ∋
0. ≅ 5/56 8 , Δ 6 − 6 , . . − Ν : 8 ϑ 6 6 56 8 ∗ 0 Δ Σ≅ − ∗ 8 ϑ 6 , ≅ 8 < & # 0. ≅ 5/56 8 , ! ( Δ 6 − 6 , . . − Ν & !
8 ϑ 6 6 56 8 ∗ 0 . − Δ 5∗ 8 ϑ 6 , − , ! Β Η 2 6 8 4 . 4 58 4 56 8 . − Ν 6 ∗ ≅ ϑ . , . 4 5Λ 6 /Σ 5− 4 6 − 8 5Λ 6 . − . /Σ 8 6 8 . 4 Ν 5006 , 6 − 4
/6 Λ 6 /8 , . 8 0. ≅ 5/5. , Β Δ 6 − 6 , 56 , . − Ν 8 ϑ 6 6 5056 , 1 6 , 6 6 ∗ − Ν + 6 4 6 Ν Β 3 . 8 6 Ν ∗ − 4 2 6 8 4 . 4 58 4 56 8 . − 〔/ . − . /α
Σ 8 6 8 , 4 26 , 6 8 4 ∴/48 8 2∗ 1 4 2. 4 42 6 0/∗ , . / 6 2 . , . 6 4 6 , 58 4 56 8 ∗ 0 4 26 Μ ∗ + 2 6 ⊥ . 4 + , 6 7 6 8 6 , Λ 6 . , 6
, 56 2 5− 0/∗ , . , Ν 5Λ 6 , 8 54 Σ ∗ 0 8 Ζ 6 6 56 8 , . , 6 2 . 56 , , 6 /56 . − Ν Ζ , 5≅ 54 5Λ 6 5− 0/∗ , . , 6 ∗ − 6 6 − 4 , . 4 6 Ν Ν 58 4 , 5α
Ι 、一4 5∗ − ∗ 0 4 6 − 飞Ζ 6 , . 46 6 ∗ ≅ Ζ∗ − 6 − 4 8 5− 0/∗ , . , . − Ν 8Ζ6 6 5. / 6 2 . , . 6 4 6 , 58 456 8 ∗ 0 6 ∗ ≅ ≅ + − 54 Σ ∗ 0 42 6
Δ , 6 . 4 ≅ . _∗ , 54 Σ ∗ 0 . , 6 2 . 56 , ,6 /56 , ϑ , 5≅ 54飞Λ 6 ϑ /. − 4 8 5− . 6 ∗ − 6 6 − 4 ,. 4 6 Ν . , 6 . Β Ο 6 6 ∗ , Ν 5− Δ 4 ∗ 42 6
8 4. 458 4 56 8 . − Ν . − . /Σ 8 6 8 , 426 0/∗ , . 6 ∗ 0 42 6 Μ ∗ + 2 6 ⊥ . 4 + , 6 7 6 8 6 , Λ 6 8 2 ∗ + /Ν Ι 6 6 ∗ − 8 5Ν 6 , 6 Ν . 8 .
4 ΣΖ 56 . / , 6 Ζ, 6 8 6 − 4 . 45Λ 6 5− 4 26 0/∗ , . 6 ∗ 0 Μ + Ι 6 5 Ζ , ∗ Λ 5− 6 6 . − Ν Χ 6 − 4 , . / Χ 2 5− . Β Ο /8 ∗ , 54 ! , 6 . α
8 ∗ − . Ι/6 4 ∗ 6 ∗ − 8 5Ν 6 , 4 2 6 Μ ∗ + 2 6 ⊥ . 4 + , 6 7 6 8 6 , Λ 6 5− 4 26 Ψ ∗ + 4 2 1 6 8 4 Μ + Ι 6 5 . 8 ∗ − 6 ∗ 0 42 6 6 6 − α
46 , 8 1 26 , 6 ⊥ ∗ , 4 2 Η 6 ≅ ϑ 6 , . 46 0/∗ , . ∗ , 5Δ 5− . 4 6 Ν , Ν 5006 , 6 − 45. 4 6 Ν , . − Ν Ν 58 ϑ 6 , 8 6 Ν Β
β 6 Σ 1 ∗ , Ν 8 Χ 2 . , . 6 4 6 , 58 4 56 8 ∗ 0 0/∗ , . , Π . 8 6 + /. , ϑ /. − 4 8 , Η 26 Μ ∗ + 2 6 ⊥ . 4 + , 6 7 6 8 6 , Λ 6 , Η 2 6
Ψ∗ + 4 2 1 6 8 4 Μ 4 /Ι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