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n Fert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ei‘ai64S and Technology for It‘s Safely Applying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全 文 :第 29 卷 第 1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9, N o. 1
2003 年 1 月  87~ 92 页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pp. 87~ 92  Jan. , 2003
培矮 64S 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Ξ
邹江石1 姚克敏2 邓芳萍3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2 南京气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3浙江省杭州市气象局,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 本文用培矮 64S 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 地 1991~ 1998 年共 552 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 项花粉可
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4S 具有
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
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论了培矮 64S 的安全使用技术。
关键词 培矮 64S; 育性转换光温指标; 日长互补作用; 安全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032   文献标识码: A
Ana lys is on Fertil ity Character ist ics of Pe i′a i64S and Technology for It′s Safely
Apply ing
ZOU J iang2Sh i1 YAO Ke2M in2 D EN G Fang2P ing3
(1 J iang su A cad emy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 N anj ing 210014; 2D ep artm en t of A pp lica tion M eteorology , N IM , N anj ing 210044; 3M eteorology
B u reau of H ang z hou, H ang z hou 310015, Ch ina)
Abstract O n the bassis of the self2fert ility and po llen fert ility of Pei′a i64S in N an jing, W uhan, Gu iyang
and Sanya from 1991 to 1998 under d ifferen t tem pera tu re and daylength, the fert ility t ran sit ion index and
it′s change ru le w as ana lyzed. It w as p rovided tha t the Pei′a i64S has low er fert ility t ran sit ion tem pera tu re
index and obviou s sho rt2leng th com pen sa t ion effect. A cco rd ing to the resu lts w ith tem pera tu re and
daylength character of ch ina and som e occu rred p rob lem s of tw o2line hyb rid rice, the techno logy fo r safely
app lying w ere d iscu ssed.
Key words Pei′a i64S; Pho to2therm o index s fo r fert ility t ran sit ion; D aylength com pen sa t ion; T echno logy
fo r safely app lying
  统计表明, 在我国已经育成推广的 29 个籼型
两系杂交组合中, 有 15 个组合是以培矮 64S 为母
本选育成功的[ 1 ]。足见, 培矮 64S 是我国目前两系
杂交稻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在
培矮 64S 的广泛应用中, 由于我国辽阔稻区的光、
温生态条件差异十分显著, 加之对培矮 64S 育性转
换指标的生态规律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 其种子
生产有时会发生诸如遇盛夏低温造成部分育性恢
复; 部分在短日季节繁殖的种子其杂种后代会出现
部分母本可育株等问题。研究培矮 64S 育性变化规
律, 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 提高培矮 64S 的使用安
全性, 不仅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而且可以进一步完
善两系法杂交稻选育的技术路线, 提高我国两系法
杂交稻生产的整体水平。
本文根据作者对培矮 64S 育性的长期观测资
料, 用南京、三亚、武汉、贵阳等 4 地 1991~ 1998
年共 552 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 项花粉可育
度资料, 结合各地的气象资料, 分别讨论了温度和
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规律, 并用光温分
级法和育性量化模型两种方法定量确定了培矮 64S
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集。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特征并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Ξ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计划生物领域两系杂交稻研究项目资助 (Z16201201)
作者简介: 邹江石 (19382) , 男,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Received on (收稿日期) : 2001211227, A ccep ted on (接受日期) : 2002202220

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
论了培矮 64S 的安全使用技术。
1 资料
供本文分析的生物学资料见表 1。供平行分析
的气象资料为 4 个气象台站各年同期逐日平均气温
和理论可照时数。表 1 的资料表明, 供本文分析的
资料具有年代长、样本多、地域广、生态条件宽的
特点, 而且各点的育性观测标准完全一致。
表 1  供分析的育性和生态条件资料
Table 1  The data of fertil ity and meteorology
站点
Station
纬度
L atitude
海拔
A ltitude
自交套袋结实率
Pocketted self2fert ility
资料年限
Year of data
样本数
Samp le
花粉可育度
F low er pow der fert ility
资料年限
Year of data
样本数
Samp le
试验期间的生态条件
Eco logical condit ion
温度 (℃)
T emperature
日长 (h)
D aylength
南京
N anjing 32°00′ 8. 9
1992, 1993
1995, 1998 177 1998 33 16. 4~ 28. 6 14. 20~ 11. 00
武汉W uhan 30°38′ 23. 3 1991, 1997, 1998 100 1997, 1998 74 17. 3~ 31. 8 14. 07~ 11. 10
贵阳 Guiyang 26°35′ 1071. 2 1997, 1998 35 1997, 1998 35 18. 8~ 23. 8 13. 77~ 11. 20
三亚 Sanya 18°38′ 13. 9 1995~ 1998 240 1995~ 1998 239 21. 3~ 29. 7 10. 99~ 13. 18
2 温度和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
2. 1 温度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
为分析温度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 将培
矮 64S 温度敏感期间 (穗前 10~ 20 天) 的平均温度
分为< 19. 0℃, 19. 1~ 20. 0℃, 20. 1~ 21. 0℃,
21. 1~ 22. 0℃, 22. 1~ 23. 0℃, 23. 1~ 24. 0℃,
24. 1~ 25. 0℃, 25. 1~ 26. 0℃, 26. 1~ 27. 0℃,
27. 1~ 28. 0℃, 29. 1~ 30. 0℃和> 30℃等 12 个级
别, 求算培矮 64S 在各温度级别下的平均自交结实
率和平均花粉可育度。结果见图 1 (图中除< 19. 0℃
和> 30. 0℃外, 各温度级别均取中值表示)。
图 1 培矮 64S 在不同温度级别下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
F ig. 1 Self2fert ility and po llen fert ility of Pei′ai64S
under differen t temperature levels
  图 1 表明,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
度均与育性敏感期的平均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当温
度≤ 19. 0℃或 > 27. 0℃时, 自交结实率均≤
0. 05%。花粉可育度均≤10%。当温度在 20. 1℃~
24. 0℃范围内,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 7% , 花
粉可育度在> 35%。温度在 24. 1~ 27. 0℃时,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为 0. 86%~ 4. 68% , 花粉可育度
为 10%~ 20%。由此初步判断, 在大田条件下, 培
矮 64S 的不育的临界高温应为 27. 0℃; 生理不育温
度为≤19. 0℃; 20. 1~ 26. 9℃为可育温度范围 (即
光敏温度范围) , 其中又以 21. 1~ 23. 9℃为培矮
64S 的适宜可育温度范围。
2. 2 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
在分析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影响时, 同
样将光长敏感期间 (抽穗前 15~ 30 天)的平均日长,
划分为≤ 11. 0h, 11. 1~ 11. 3h, 11. 4~ 11. 6h,
11. 7~ 11. 9h, 12. 0~ 12. 2h, 12. 3~ 12. 5h, 12. 6~
12. 8h, 12. 9~ 13. 1 h, 13. 2~ 13. 4 h, 13. 5~ 13.
7h, ≥13. 8h 等 11 个日长级别, 求各日长级别下的
花粉不育度和平均结实率, 结果见图 2 (图中除≤
11. 0h 和≥13. 8h 外, 其余日长级别均取中值表
示)。
分析图 2 可看出,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和花
粉可育度随日长的变化呈基本一致的对数规律。完
全不育的临界日长在 13. 5h 以上。在 12. 2~ 13. 4h
日长范围内,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
都比较低, 其变幅分别为 0. 87%~ 2. 01% 和
2. 91%~ 17. 51%。在日长< 12. 0h 条件下, 培矮
64S 的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呈显著的上升规
律。这表明培矮 64S 的育性同时具有明显的光敏感
特性, 要揭示培矮 64S 育性转换的规律, 必须深入
88                     作  物   学  报                    29 卷

图 2 培矮 64S 在不同日长级别下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
F ig. 2 Self2fert ility and po llen fert ility of Pei′ai64S
under differen t daylength levels
研究日长对温度的补偿效应。
2. 3 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补偿效应分析
为评估日长对培矮 64S 育性变化的补偿效应,
分别计算:
(1) 育性温度敏感期间日长分别为< 12. 0h,
12. 0~ 13. 0h, 和> 13. 0h 时, 培矮 64S 在不同温度
级别下的平均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变化, 结果
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不同日长下自交结实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3。
(2) 育性日长敏感期间温度分别为 21. 0~
24. 0℃、24. 1~ 27. 0℃、和> 27. 0℃时, 培矮 64S
在不同日长级别下的平均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
的变化。结果两者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图 4 是不
同温度下自交结实率随日长的变化图。
  图 3 可以认为是短日 (< 12. 0h) , 中日 (12. 0~
13. 0h) 和长日 (> 13. 0h ) 条件对温度的互作效应。
由图 3 可以看出: 三条自交结实率曲线均呈抛物线
变化, 证明不同日长下温度影响的基本规律一致。
但三条曲线的自交结实率变幅存在明显的差异。其
最大值, 短日为 20. 57% ; 中日为 7. 92% ; 长日仅为
2. 3% , 说明日长对温度的互作影响是明显存在的。
  图 4 可认为是低温 (≤24. 0℃) , 中温 (24. 1~
27. 0℃)和高温 (> 27. 0℃)条件对日长的互作效应。
由图 4 同样可以看出: 套袋自交结实率在中温
(24. 1~ 27. 0℃) 和高温 (> 27. 0℃) 下, 随日长缩短
均呈平缓的对数曲线上升。其中高温下自交结实率
在各级日长下均小于 2. 1% ; 中温下自交结实率只
有在日长短于 11. 5h 时才开始稳定大于 2% , 此后
随日长的缩短可升至 10% 以上; 低温下培矮 64S 的
自交结实率在短日下则明显提高。这从另一个角度
证明日长能够影响培矮 64S 的育性变化以及温光互
补作用的存在。
图 3 不同日长下培矮 64S 自交结实率随温度的变化
F ig. 3 Self2fert ility variat ion along w ith temperature
of Pei′ai64S under differen t daylength
图 4 不同温度下培矮 64S 自交结实率随日长的变化
F ig. 4 Self2fert ility variat ion along w ith daylength
of Pei′ai64S under differen t temperature
表 2  不同日长条件下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 (% )随温度的变化3
Table 2  Self-fertil ity var iation along with temperature of Pe i′a i64S under differen t daylength
日长 (h)
D aylength
温度 (℃) T emperature
> 30. 0
 
29. 1~
30. 0
28. 1~
29. 0
27. 1~
28. 0
26. 1~
27. 0
25. 1~
26. 0
24. 1~
25. 0
23. 1~
24. 0
22. 1~
23. 0
21. 1~
22. 0
20. 1~
21. 0
19. 1~
20. 0
< 19. 0
 
< 12. 0 - - - 1. 4 1. 78 10. 58 11. 55 18. 2 20. 31 20. 57 7. 88 4. 9 0. 05
(16) (25) (12) (20) (32) (15) (18) (6) (7) (6)
12. 0~ 13. 0 - 0 0. 597 0. 346 0. 484 3. 514 0. 81 1. 05 7. 92 3. 23 1. 89 0. 07
(7) (34) (35) (23) (17) (29) (8) (10) (8) (1) (3)
> 13. 0 0. 08 0. 06 0. 13 0. 09 0. 08 0. 28 1. 56 1. 87 2. 3
(41) (54) (43) (22) (18) (18) (8) (15) (1)
  3 括号内的数字为该光温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的样本数, 每样本均为 10 穗的平均值。
  T he num bers in paren thesis are the samp les of self2fert ility under differen t daylength. Each samp le is average of ten ears.
981 期             邹江石等: 培矮 64S 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若将图 3 中各日长组合下自交结实率的试验结
果列于表 2, 可以更直接地看出, 日长对温度影响
存在明显的正向互补效应: 随日长的延长, 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降低。长日下, 温度需降
至 24. 1~ 25. 0℃以下时, 自交结实率才稳定高于
1. 0% ; 而短日下, 即使在 27. 1~ 28. 0℃高温下培
矮 64S 仍有 1. 4% 的平均自交结实率。长日下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温度要比短日下的育性转换温度约
低 3. 0℃左右。
3 培矮 64S 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鉴于温度和日长对培矮 64S 的育性具有明显的
互补效应, 求算定量的育性转换光温组合指标就显
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光温组合分级和育性量化模
型等两种方法予以分析。
3. 1 光温分级法
用光温分级法求算育性指标时, 用长日下 (>
13. 0h) 的自交结实率资料按育性敏感期的平均温
度分级 (间隔 1℃) , 计算各温度级别下的平均自交
结实率, 以平均结实率 1. 0% 为标准, 求出长日下
育性转换的温度指标。然后将育性敏感期平均温度
低于指标温度的自交结实率资料, 按 1h 日长分级
并求出各日长级的平均结实率, 建立自交结实率
(y )依日长 (x )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以方程的
一次项系数 b1 为日长对温度的补偿值 (见表 3)。据
表 3 可确定培矮 64S 在长日 (> 13. 0h) 下的育性转
换指标温度为 23. 5~ 24. 4℃。
表 3  培矮 64S 在长日下各温度级别的平均自交结实率3
Table 3  Average self -fertil ity each temperature level of Pe i′a i64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aylength > 13. 0h
温度 (℃)
T emperature
≥30. 5 29. 5~30. 4
28. 5~
29. 4
27. 5~
28. 4
26. 5~
27. 4
25. 5~
26. 4
24. 5~
25. 4
23. 5~
24. 4
22. 5~
23. 4 < 22. 5
平均结实率
A verage self2fert ility 0. 0 0. 0 0. 129 0. 082 0. 140 0. 244 0. 848 1. 480 4. 26 6. 36
样本数 Samp les 29 42 61 48 26 22 15 23 13 2
  3 每个样本均为 10 穗的平均自交结实率  Each samp le is average self2fert ility of ten ears.
  自交结实率 (y ) 依日长 (x ) 变化的一元线性回
归方程为:
y = 12. 75 - 0. 068x   (r = 0. 75, n = 104)
  表明日长每缩短一小时, 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
率将平均提高 6. 8◊ 。说明低温下短日对培矮 64S
的结实率明显的促进作用。
3. 2 育性量化模型法
育性量化模型是依据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与
育性敏感期的温度、光长分别呈抛物线和对数曲线
关系 (如图 1, 3)为基础提出[ 3, 4 ]。其模型通式如下:
P = P 0
T - T L
T 0 - T L
A T H - T
T H - T 0
B
e
C (D - D 0)
式中, P 为育性敏感期的平均温度为 T , 日长为D
时的自交结实率;
P 0 为实际观测到的培矮 64S 的最大自交结实
率;
T H 为不育临界高温; T L 为可育的临界低温;
T 0 为育性恢复的最适温温度;
D 0 为最适日长; T、D 分别为育性敏感期的平
均温度和平均日长; A , B , C 为待定参数。
利用培矮 64S 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温度敏
感期 (穗前 10~ 20 天)的平均温度和光长敏感期 (穗
前 15~ 30 天)的平均日长拟合培矮 64S 的量化模型
参数如下:
  P 0= 45. 5% ,  D 0= 10. 15h,  T 0= 21. 12℃,
T L = 18. 48℃,  T H = 26. 36℃,  A = 0. 7118,
B = 0. 6756,  C = - 1. 0776,
(R = 0. 514 N = 211)
  以自交结实率≤1% 为不育标准, 0. 1h 为日长
间隔, 可分别计算以 0. 1h 为间隔的培矮 64S 的育
性转换温度指标 (见表 4)。由表 4 可看出, 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温度指标可在 21. 12~ 26. 34℃幅度内
变化。长日下育性转换的温度指标较低, 而短日下
的育性转换的温度指标较高, 日长的互作效应明
显。当日长≥13. 7h 时, 培矮 64S 在 21. 12℃以上
时的自交结实率均≤1% , 可以认为是培矮 64S 的
不育临界光长。比较光温分级法和育性量化模型法
的结果, 在> 13. 0h 的日长下, 光温分级法计算出
培矮 64S 育性转换的温度指标为 23. 5~ 24. 4℃, 而
育性量化模型计算出的温度指标平均为 23. 53℃,
结果基本一致。
09                     作  物   学  报                    29 卷

表 4  培矮 64S 不育 (自交结实率≤1% )的光温组合指标
Table 4  The Photo- thermo combin ing index of Pe i′a i64S with self-fertil ity ≤1%
日长 (h) ö温度 (℃)
D aylengthö
temperature
结实率 (% )
Self2
fert ility
日长 (h) ö温度 (℃)
D aylengthö
temperature
结实率 (% )
Self2
fert ility
日长 (h) ö温度 (℃)
D aylengthö
temperature
结实率 (% )
Self2
fert ility
11. 0ö26. 34 0. 89 12. 1ö26. 23 0. 98 13. 1ö25. 65 1. 00
11. 1ö26. 34 0. 80 12. 2ö26. 21 0. 97 13. 2ö25. 51 1. 00
11. 2ö26. 33 0. 95 12. 3ö26. 18 0. 98 13. 3ö25. 33 1. 00
11. 3ö26. 33 0. 86 12. 4ö26. 15 0. 97 13. 4ö25. 11 1. 00
11. 4ö26. 32 0. 94 12. 5ö26. 11 0. 98 13. 5ö24. 83 1. 00
11. 5ö26. 31 0. 98 12. 6ö26. 06 0. 99 13. 6ö24. 44 1. 00
11. 6ö26. 30 1. 00 12. 7ö26. 01 0. 98 13. 7ö21. 12 0. 99
11. 7ö26. 29 0. 99 12. 8ö25. 94 0. 99 13. 8ö21. 12 0. 89
11. 8ö26. 28 0. 98 12. 9ö25. 86 0. 99 13. 9ö21. 12 0. 80
11. 9ö26. 27 0. 95 13. 0ö25. 77 0. 99 14. 0ö21. 12 0. 72
12. 0ö26. 25 0. 97
  综上, 培矮 64S 的主要育性特征包括: (1) 培
矮 64S 的光敏感温度范围为 18. 5~ 26. 3℃; 不育
临界日长为 13. 7h。 (2) 具有一定光敏特性, 短日
对育性转换温度具有较强的正向互补效应。 (3) 具
体的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范围是: 日长在≥13. 7h 时
为 21. 1℃; 日长在 13. 2~ 13. 6h 时为 25. 5~
24. 4℃; 日长≤13. 1h 时育性转换温度指标可提高
至 26℃或以上。
4 培矮 64S 使用的安全技术
4. 1 选择育性敏感期日长较长的地区制种
培矮 64S 主要在我国的华南双季稻区、华中双
单季稻区和江淮一季稻区应用。表 5 是上述三稻区
8 个代表地区的地理位置、秋季制种的育性敏感时
期及其相应的日长、温度条件和低温风险概率的统
计结果。表 5 表明:
表 5  培矮 64S 在我国南方稻区制种时的日长和温度条件
Table 5  The suitable daylength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 s for seed-production of Pe i′a i64S
熟制区域
P roducing
area
华南双季稻区
H uanan double rice
cropp ing area
三亚
Sanya
广州
Guangzhou
福州
Fuzhou
华中双单季稻区
H uazhong double rice
cropp ing area
长沙
Changsha
杭州
H angzhou
江淮一季稻区
J ianghuai region of single rice
cropp ing area
南京
N anjing
高邮
Gaoyou
徐州
Xuzhou
纬度 L atitude 18°14′ 23°08′ 26°05′ 28°12′ 30°19′ 32°00′ 32°48′ 34°17′
海拔 A ltitude (m ) 3. 9 6. 3 84. 0 7. 2 44. 9 8. 9 6. 5 43. 0
育性敏感期
Fertility
sensitive period
9ö上~ 9ö中旬 8ö下~ 9ö上旬 8ö上~ 8ö中旬
日长 (h)
D aylength
12. 34~ 12. 17 12. 20~ 12. 43 12. 22~ 12. 48 12. 52~ 12. 81 12. 56~ 12. 88 13. 25~ 13. 53 13. 29~ 13. 56 13. 36~ 13. 67
日长旬变率 (m in)
Ten2day variation
of daylength
10. 6~ 10. 7 13. 7~ 13. 9 15. 7~ 16. 0 16. 5~ 17. 5 18. 1~ 19. 1 16. 8~ 19. 3 17. 4~ 19. 9 18. 4~ 21. 1
温度 (℃)
Temperature
27. 4~ 27. 5 27. 2~ 27. 7 25. 8~ 27. 4 26. 4~ 28. 0 25. 4~ 27. 0 27. 9~ 28. 6 27. 2~ 27. 6 26. 3~ 27. 5
温度旬变率 (℃)
Ten2day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0. 38~ 0. 42 0. 56~ 0. 62 1. 20~ 0. 74 1. 44~ 1. 34 1. 24~ 1. 24 0. 96~ 1. 32 0. 89~ 1. 14 0. 92~ 1. 18
旬内≤24℃5d 的风险%
The failu re
p robability≤24 ℃
5d of ten days
0. 0 0. 0 0. 0 5. 2~ 18. 4 4. 8~ 26. 2 0. 0~ 2. 4 3. 3~ 3. 3 0. 0~ 4. 8
   (1) 由于纬度和育性敏感时期的差异, 华南和
华中稻区秋季制种时日长均偏短, 江淮一季稻区日
长明显延长, 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温度指标在地区
之间要相差 1~ 2℃之多。日长的旬际变率也因江淮
一季稻区较长, 使该地区培矮 64S 的育性转换指标
温度比较稳定。
(2) 就温度而言, 以华南双季稻区育性敏感期
的平均温度最高也最稳定, 旬内≤24℃ 5d 的风险
概率在 1951~ 1992 年的 42 年中均为 0; 华中双、
单季稻区正处于秋季温度变化大的季节, 温度旬变
191 期             邹江石等: 培矮 64S 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率大, 低温的风险概率也高; 江淮一季稻区则因季
节提前使培矮 64S 的制种条件又有改善, 温度旬变
率减小且低温的风险概率明显降低。
因此, 选择江淮一季稻区偏南地区或华中单双
季稻区的丘陵一季稻地区制种, 可以达到培矮 64S
的育性敏感期提前, 育性转换指标温度低, 温度较
高, 遇低温风险概率较小, 制种基本安全之目的。
4. 2 不要选用三亚南繁时 2 月下旬以后抽穗的种
子作为制种亲本
海南三亚是我国唯一能在冬季生长水稻的热带
地区, 也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重要的繁殖基地。表
6 是根据国家 863 计划“新不育系气候适应性鉴定”
的试验资料和 1951~ 1992 年气象资料整理的数据。
表 6 的统计结果表明, 三亚在 3ö上旬时的气温已明
显升高, 由于短日对育性转换温度指标的互补作
用, 培矮 64S 即使在 3ö中、下旬抽穗, 其套袋自交
结实率也比较高。由于不育系杂合基因的存在, 在
高温短日下繁殖的种子必然会导致部分不育系的指
标温度的上升 (即育性漂变)。用这些育性转换指标
不一致的不育系制种时, 就会影响种子纯度。事实
上, 2001 年种植的两优培九就已因此而出现部分
混杂。
表 6  三亚繁殖季节的生态条件和培矮 64S 的自交结实率
Table 6  The temperature and daylength dur ing seed multipl ication per iod at Sanya and the self-fertil ity of Pe i′a i64S
抽穗期
Earing period
1ö中 1ö下 2ö上 2ö中 2ö下 3ö上 3ö中 3ö下 4ö上
1997 温度ö℃ T emperature 24. 3 22. 9 23. 4 25. 6 23. 9 26. 5 25. 4 27. 3 27. 8
日长öh D aylength 11. 10 11. 20 11. 34 11. 49 11. 65 11. 78 12. 33 11. 96 12. 33
自交结实率% Self2fert ility 15. 7 22. 1 14. 1 29. 6 43. 9 9. 7 12. 0 2. 2 1. 6
1998 温度ö℃ T emperature 20. 1 24. 8 22. 3 23. 8 23. 9 25. 1 26. 4 27. 0 27. 4
日长öh D aylength 11. 10 11. 20 11. 34 11. 49 11. 65 11. 78 12. 33 11. 96 12. 33
自交结实率% Self2fert ility 13. 1 3. 5 36. 0 34. 3 27. 2 39. 0 31. 0 3. 4 1. 0
1999 温度ö℃ T emperature 23. 2 21. 0 21. 3 23. 7 22. 5 22. 9 26. 2 25. 6 27. 8
日长öh D aylength 11. 10 11. 20 11. 34 11. 49 11. 65 11. 78 12. 33 11. 96 12. 33
自交结实率% Self2fert ility 0. 1 0. 7 2. 7 16. 6 18. 3 9. 4 32. 9 6. 4 0. 0
1951~ 1988 年旬平均温度ö℃
A verage temperature of
ten days in 1951~ 1988
20. 80 21. 40 21. 59 22. 35 22. 69 23. 20 24. 28 25. 08 25. 72
4. 3 在低温-短日条件下繁殖培矮 64S 原原种
袁隆平 (1994)针对不育系育性转换指标的漂变
现象提出了不育系的提纯方法和原种生产程序, 其
原原种的繁殖条件是 14h 和 24℃。这样的繁殖条件
显然仍不能克服培矮 64S 的短日互补效应, 若能在
12. 0~ 12. 2h 和 24℃条件下繁殖原原种, 将能从根
本上保证培矮 64S 育性转换指标的稳定。
References
[ 1 ] Yuan L 2D (袁隆平). Purification and p roduction of foun2
   dation seed of rice PGM S lines. H y 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1994, 6: 1~ 3
[ 2 ] L u X2G (卢兴桂) , Yuan Q 2H (袁潜华) , Xu H 2Sh (徐宏书).
P ractive and p rogram of m iddle experim ents and developm em t
of two2line hybrid rice in Ch ina. H y 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1998, 13: 1~ 3
[ 3 ] Yao K2M (姚克敏) , T ang S2H (唐世豪) , L i J2M (李继明) ,
W ang C2W (王池为). Studies on the fert ility of Pei′ai64S205
in H sinan Island and the decision2m ak ing concern ing related p ractices fo r its seed m ultip lication at Sanya, H ainan A cta A 2g ronom ica S in ica (作物学报) , 1997, 23: 208~ 213[ 4 ] Yao K2M (姚克敏) , Yang Y2X (杨亚新) , Chu C2S (储长树) ,Sun R 2L (孙瑞兰). A p relim inary study of the fert ility changem echanism of the pho toperiod ( temperature period) sensit ivegenic m ale sterile rice (PSGM R ) A cta A g ronom ica S in ica (作物学报) , 1995, 21: 187~ 197[ 5 ] Zou C2S (周承恕) , L iu J2B (刘建宾) , Chang K2M (张克明).Purification of rice T GM S line under the sp ring low tempera2tu re condit ion in H ainan. H y 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1996, 5:32[ 6 ] L uo X2H (罗孝和) , Yuan L 2D (袁隆平). B reeding fo r w idecompatib ility rice line. H y 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2000, 15(S upp lem en t 专辑) : 1~ 3[ 7 ] L u X2G (卢兴桂) , Yuan Q 2H (袁潜华) , Yao K2M (姚克敏) ,L iu M (刘梅). A dap tab ility of pho to2thermo sensit ive genicsterile rice line to clim ate condit ion in Ch ina. Ch inese J ou rna lof R ice S cience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 15: 81~ 87[ 8 ] L u C2G (吕川根) , Zou J2S (邹江石). B reeding and utilizationof two2line in 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L iangyou Peijiu. H y 2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2000, 15 (Supp lem ent 专辑) : 23~ 24
29                     作  物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