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valuation Method of Ratooning Ability of Mid-season Hybrid Rice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全 文 :Vol131 , No14
pp1 506 - 510  Apr1 , 2005作  物  学  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第 31 卷 第 4 期2005 年 4 月  506~510 页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徐富贤 郑家奎 Ξ  朱永川 熊 洪 王贵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四川泸州 646000)
摘  要 : 2002 - 2003 年分别以 25 个和 18 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 ,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
可操作性强的 5 个性状 ,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 ,提出了根据头季稻 (前期)“分蘖力”、(中期) 齐穗期“单位颖花
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 (后期)头季稻收后第 5 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 个性状 ,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 4 级 ,其准
确率达 86105 %~93102 % ,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 ,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 : S511
Evaluation Method of Ratooning Ability of Mid2season Hybrid Rice
XU Fu2Xian , ZHENGJia2Kui 3 , ZHU Yong2Chuan , XIONG Hong , WANG Gui2Xiong
(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Luzhou 646000 , Sichuan ,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43 hybrid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3 replications in 2002 - 200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of main crop and ratooning yield were studied by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tooning ability of mid2season hybrid rice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grades based on‘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early stage) ,‘ratio of stem dry weight to number of grains per plant at full heading’(middle stage)
and‘ratio of stems of ratooning bud to total stems at the 5th day after harvest’(latter stage) for main crop , and the accuracy
percentage prediction was 86105 % - 93102 %1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ay for selecting cultivar
with good ratooning ability1
Key words : Hybrid mid2season rice ; Ratooning ability ; Evaluation method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米质优、省种、
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
优点 ,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
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
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
入的有效措施之一[1 ] 。目前 ,四川省的双季稻已基
本被中稻2再生稻所取代 ,湖南、湖北、浙江等双季稻
老区 ,也有将双季稻改为中稻2再生稻的趋势[2 ] 。因
此 ,搞好强再生力品种的选育 ,对我国南方稻区发展
高产、优质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先期对再生稻的研究表明 ,杂交稻组合的
再生力强弱取决于头季稻光合物质满足主作高产需
求后剩余量的多少[3 ,4 ] ,而该光合产物剩余量的多少
又与主作冠层特征和穗部性状密切相关[2 ,5 ,6 ] 。但这
些都是定性研究 ,其定量方面的研究极少[1 ] 。因此 ,
迄今尚缺乏选育强再生力杂交中稻品种系统的遗传
理论和方法 ,以致育种工作者对选育强再生力品种
没有主观能动性和预见性 ;现生产上对再生稻高产
品种的选用 ,均是从已育成的头季稻高产品种或组
合中进行筛选鉴定[1 ] 。尽管国内外对再生稻高产栽
培的生理基础已进行了较多研究 ,但还没有形成一
个有共识的鉴定指标[3 ,4 ,6~9 ] 。因此 ,2002 - 2003 年
在先期探明头季稻齐穗后的冠层结构、穗部性状等
与再生力关系的基础上[2 ] ,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
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几个可操作性强的 ,进行
了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 ,试图提出一种科学
实用的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以期为再生稻
的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Ξ基金项目 : 四川省青年基金 (03ZQ0262070)和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徐富贤 (1965 - ) ,男 ,四川泸县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3 通讯作者 :郑家奎。Tel : 083022514110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4201205 , Accepted (接受日期) :20042052291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
基点的冬水田进行。稻田土质均匀 ,中上等肥力。
2002 年、2003 年分别以 25 个和 18 个杂交中籼
迟熟组合 (表 1) 为材料 ,3 月 10 日播种 ,415 叶左右
移栽本田 ,按 2616 cm ×1617 cm 规格 ,每穴栽双株。
本田施纯 N 150 kgΠhm2 ,其中底肥 70 % ,追肥 30 % ,
磷钾肥按N∶P∶K= 1∶015∶015 的量作底肥 ,再生稻不
施促芽肥 (以避免因促芽肥的施用而影响组合间再
生稻产量的本质差异) [4 ] ,其他栽培管理同大面积的
中稻2再生稻生产。各组合小区面积 6167 m2 ,3 次重
复 ,随机区组排列。按前文方法[2 ] 分别考查头季稻
最高苗期的单株分蘖数 ,齐穗期单穗颖花数、单位颖
花的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绿叶干物重占有量 ,头季
稻收割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 (出鞘率 = 有再生芽
出鞘的母茎数Π考查母茎总数 ×100 %) 及再生稻小
区实产。
结果分析首先在对各考查项目进行变异系数计
算和方差分析基础上 ,分别建立单株分蘖数、齐穗期
单穗颖花数、单位颖花的茎鞘干物重占有量、绿叶干
物重占有量、头季稻收割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与
再生稻实产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试验组合间再
生稻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档次并结合目前再生
稻生产上高产田的实际产量水平进行产量分级。最
后将各级别再生稻产量值代入前述获得的头季稻性
状与再生稻实产的回归方程 ,预测出相应的再生力
鉴定指标值并通过预测准确率的计算进行验证[10 ] 。
2  结果与分析
211  头季稻性状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再生力是指利用主作收后萌发的再生芽生长成
穗的能力 ,通常其相关的测试指标有再生芽萌发率、
活芽率、再生稻产量及其穗粒结构。以往多用再生
稻产量作为衡量再生力强度的标准[1 ,2 ] ,但这种方法
不适应水稻育种中需要早期鉴定的实际 ,则需建立
一种通过头季稻性状反映再生力的新方法。由于再
生稻产量是测试再生力最直接的指标 ,因此首先应
分析头季稻性状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表 1 供试杂交组合名称与生育期
Table 1 Hybridized combination and its growing date for experiment
2002 2003
组合
Hybridized
combination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组合
Hybridized
combination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组合
Hybridized
combination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组合
Hybridized
combination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组合
Hybridized
combination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D62AΠ926 152 宜香 AΠH103Yixiang AΠ103 153 4226AΠ527 153 冈优 602Gangyou 602 153 冈优 1577Gangyou 1577 156
川香优 2 号
Chuanxiangyou 2 153
K香 90Π047
K xiang 90AΠ047 154 中九 AΠR17Zhongjiou AΠR17 157 Ⅱ优 4176Ⅱyou 4176 154 冈优 725Gangyou 725 151
Ⅱ232AΠ40732 152 K香 90AΠ527K xiang 90Π527 155 K22AΠ3183 155 Ⅱ优 7 号Ⅱyou 7 157 Ⅱ232AΠ2041 158
Ⅱ优 602
Ⅱyou 602 152
金 23AΠ926
Jin 23AΠ926 156 K香 90AΠ451K xiang 90AΠ451 154 D 优 602D you 602 154 Ⅱ优多 57Ⅱyouduo 57 156
川 29AΠH103 155 12AΠH82 154 D62AΠ加 2D62AΠjia 2 155 D 优 162D you 162 150 冈优 151Gangyou 151 155
科优多 1
Keyouduo 1 154 K17AΠ4176 153 中九 AΠ加 2Z2JΠjia 2 154 金优 725Jinyou 725 156 汕优 63Shanyou 63 155
4228AΠ527 153 K888AΠ527 152 1122AΠ527 153 K18AΠ725 151 冈优 22Gangyou 22 156
D62AΠR17 152 汕优 63Shanyou 63 153 泸 91AΠ加 2Lu 91AΠjia2 154 D62AΠR102 157 D 优 527D you 527 155
Ⅱ优 7 号
Ⅱyou 7 155
Ⅱ优 602
Ⅱyou 602 156
Ⅱ优 725
Ⅱyou 725 157
  从试验结果表 2 看出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齐
穗期单穗颖花数、单位颖花的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
绿叶干物重占有量、头季稻收割后第 5 日再生芽出
鞘率以及再生稻实产共 6 个性状的组合间差异均达
极显著水平 ,再生稻实产分别与前 5 个性状间呈极
显著相关关系 ,其回归分析结果列于表 3 ,5 个回归
方程的决定系数高达 01540 2~01844 4 ,表明应用这
些回归方程进行再生稻不同产量水平下头季稻相应
性状表达值的预测是可行的。
705 第 4 期 徐富贤等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表 2 2002 - 2003 年头季稻性状与再生稻产量表现
Table 2 Performances of characters of main crop and ratooning yield in 2002 - 2003
年 度
Year
项 目
Item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
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
(No1Πplant)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RSDWSFH(mgΠgrain)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RLDWSFH(mgΠgrain) 着粒数Number of grainsper panicle(grainΠpanicle)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RSRBTS5DAH( %) 产量Grain yield(kgΠhm2)
最小值 Min 4117 10118 6103 134125 9120 749160
最大值 Max 6196 18183 7143 206111 84176 3 553120
2002 平均 Mean 6145 13158 6132 163134 32103 1 743134
CV ( %) 18138 23129 10131 21116 62197 38110
F 9164 3 3 8171 3 3 5140 3 3 13125 3 3 28103 3 3 16177 3 3
最小值 Min 3199 8182 4103 166108 11176 86617
最大值 Max 7152 15104 6136 240122 73122 2 956150
2003 平均 Mean 5147 12149 5127 201156 33178 1 765178
CV ( %) 20191 15178 14155 12157 51187 30179
F 7115 3 3 4187 3 3 3194 3 3 5160 3 3 4112 3 3 10135 3 3
最小值 Min 3199 8182 4103 134125 9120 749160
2 年合计 最大值 Max 7152 18183 7143 240122 84176 3 553120
Total for 平均 Mean 6104 12182 5188 182113 32150 1 752173
two year CV ( %) 20186 25139 14180 14151 59126 34179
F 5148 3 3 4196 3 3 3185 3 3 4199 3 3 11157 3 3 10186 3 3
  Notes : RSDWSFH = ratio of stem dry weight to No1 of grains per plant at full heading ; RLDWSFH = Ratio of leaf dry weight to No1 of grains per plant at full
heading ; RSRBTS5DAH = ratio of stems of ratooning bud to total stems at the 5th day after harvest13 3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binations( P < 0101) 1The same below1
212  再生稻产量及头季稻相应性状表达值的分级
21211  再生稻产量的分级   由于利用头季稻相
关性状进行再生力的分级是以再生稻产量作为参照
标准的 ,因此首先应对再生稻产量进行分级。再生
稻产量的分级是按目前大面积的实际生产水平 ,及
杂交中稻再生力现状 ,确定其下限、组距和上限。
下限的确定 :由于大面积生产统计再生稻产量
时 ,若再生稻产量 ≤750 kgΠhm2 则不作再生稻有收
面积统计 ,加之本研究所有参试组合都按要求未施
促芽肥 ,因此各组合的再生稻产量水平应比施促芽
肥的低 20 %~30 %[1 ,4 ] ,若按 25 %计算 ,则下限产量 =
750 kgΠhm2 ×(1 - 25 %) = 563 kgΠhm2 。
组距的确定 :同一组合在栽培措施相同情况下 ,
再生稻产量年度间和田块间变异较大[4 ] ,根据笔者
多年的实践 ,产量变异一般为 300~600 kgΠhm2 ,如本
研究两年都使用的 Ⅱ优 7 号、Ⅱ优 602 和汕优 63 三
个杂交组合 ,年度间再生稻产量变异为 27715~
61814 kgΠhm2 ,而组距应比相同组合年度间再生稻产
量变异大。因此 ,将组距定为相同组合年度间再生
稻产量变异值的 2 倍 ,即 1 200 kgΠhm2 。
上限的确定 :南方稻区再生稻大面积生产高产
田块产量一般为 3 750~4 500 kgΠhm2[1 ] ,考虑到本
研究未施再生稻促芽肥 ,因此各组合的再生稻产量
水平应比施促芽肥的低 20 %~30 %[1 ,4 ] ,其上限产
量若按大面积高产水平降低 25 %计算 ,则上限产量
应在 2 81215~3 375 kgΠhm2 之间。
综合考虑到上述因素 ,以再生稻产量为标准 ,则
可将杂交中稻组合的再生力分为 4 个级别 ,即 1 级 ,
特强 ( ≥2 964 kgΠhm2 ) ; 2 级 , 强 ( 1 764 ~ 2 963
kgΠhm2) ; 3 级 ,中 ( 564~1 763 kgΠhm2 ) 和 4 级 ,弱
( ≤563 kgΠhm2 ) 。
21212  头季稻再生力相关性状的分级   将以上
各级的再生稻产量指标分别代入表 3 所示两年合计
的头季稻性状 ( x)与再生稻产量 ( y) 的各回归方程 ,
预测出头季稻反映再生力的 5 个性状值列于表 4 ,
以作为头季稻不同生育时段杂交中稻组合再生力初
步的分级标准。但这些指标是否可行 ,尚需进一步
验证。
213  主作再生力相关性状分级的准确度验证
根据主作再生力相关性状的初步分级标准 (表
4) ,将本研究的 43 个参试组合的再生力分级情况列
于表 5。从表 5 看出 ,头季稻 5 个再生力分级性状的
准确率有较大差异。其中 ,按“分蘖力”、齐穗期“单
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头季稻收后第 5 日的
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 个性状分级的准确率高达
86105 %~93102 % ,可分别作为头季稻“前期”、“中
期”和收后鉴定再生力的科学指标。而按头季稻的
齐穗期“叶粒比”和“着粒数”2 个性状分级的准确率
较低 ,进一步证实决定再生力的满足头季稻高产后
剩余的光合物质主要储藏于茎鞘中 ,“叶粒比”和“着
粒数”对再生力的影响主要是间接作用[2 ] 。因此 ,头
季稻的“叶粒比”和“着粒数”不宜作为再生力的鉴定
指标。
805     作   物   学   报 第 31 卷  

表 3 2002 - 2003 年头季稻性状( x)与再生稻产量( y)的回归分析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characters of main crop( x) and ratooning yield( y) in 2002 - 2003
年度
Year x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r R
2 n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 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 y = - 1 26312 + 465186 x 01832 0 3 3 01692 3 25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 RSDWSFH y = - 2 41819 + 269189 x 01918 6 3 3 01843 8 25
2002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 RLDWSFH y = - 3 28613 + 795158 x 01782 2 3 3 01611 8 25
着粒数 No1 of grains per panicle y = 7 62112 - 34196 x - 01880 5 3 3 01775 3 25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 RSRBTS5DAH y = 514162 + 28187 x 01937 6 3 3 01879 1 25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 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 y = - 438128 + 403131 x 01848 4 3 3 01719 8 18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 RSDWSFH y = - 977165 + 219161 x 01796 2 3 3 01634 0 18
2003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 RLDWSFH y = - 1 21718 + 566150 x 01799 7 3 3 01639 5 18
着粒数 No1 of grains per panicle y = 4 86414 - 151373 x - 01783 0 3 3 01613 1 18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 RSRBTS5DAH y = 439152 + 27142 x 01883 7 3 3 01780 9 18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 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 y = - 478145 + 369141 x 01760 8 3 3 01578 8 43
2 年合计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 RSDWSFH y = - 1 33311 + 230163 x 01808 3 3 3 01653 3 43
Total for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 RLDWSFH y = - 2 27012 + 661182 x 01775 3 3 3 01601 1 43
two years 着粒数 No1 of grains per panicle y = 6 53417 - 27121 x - 01735 0 3 3 01540 2 43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 RSRBTS5DAH y = 481192 + 291634 x 01918 9 3 3 01844 4 43
表 4 不同再生力级别的头季稻相关性状值
Table 4 Correlation values of characters of main crop for different ratooning yield
再生力级别
Grade of
ratooning
ability
产量水平
Yield level
(kgΠhm2)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Tillering abilityat top tillering(No1Πplant)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RSDWSFH(mgΠgrain)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RLDWSFH(mgΠgrain) 着粒数No1 of grainsper panicle(grainΠpanicle)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RSRBTS5DAH( %)
1 ≥2 964 ≥913 ≥1816 ≥719 ≤13112 ≥8318
2 1 764 - 2 963 611 - 912 1314 - 1815 611 - 718 13111 - 17513 4313 - 8317
3 564 - 1763 218 - 610 812 - 1313 413 - 610 17514 - 21914 218 - 4312
4 ≤563 ≤217 ≤811 ≤412 ≥21915 ≤217
表 5 43 个参试组合按主作性状对再生力分级的准确率
Table 5 Accuracy percentage of predicting ratooning yield for 43 experimental hybrids by characters of main crop
性 状
Character
再生力级别
Grade of
ratooning
ability
预测组合数
No1 of
predicted
hybrid
各级实测组合数
Hybrid numbers of different grades tested
准确率
Accuracy percentage ( %)
1 2 3
分级
Grade
加权平均
Mean
最高苗期单株分蘖力
Tillering ability at top tillering
1 2 2 0 0 100
2 20 1 16 3 80 86105
3 21 0 2 19 90148
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占有量
RSDWSFH
1 2 2 0 0 100
2 22 2 18 2 81182 88137
3 19 0 1 18 94174
齐穗期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
RLDWSFH
2 22 2 14 6 63164
3 20 0 5 15 7510 67144
4 1 0 0 1 0
着粒数
No1 of grains per panicle 2 21 2 14 5 661673 16 0 4 12 7510 601474 6 0 0 6 0
头季收后第 5 日再生芽出鞘率
RSRBTS5DAH
1 2 2 0 0 100
2 18 1 17 0 94144 93102
3 23 0 2 21 9113
  就 43 个参试组合再生力状况来看 ,特强组合极
少 ,仅有 D62AΠ926 和 Ⅱ优 7 号 2 个组合 ,占 4165 % ,
绝大多数组合 (41 个) 的再生力属于强和中等 ,占
95135 % ,没有弱再生力组合。且与“分蘖力”、“单位
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头季稻收后第 5 日的稻
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 个性状分级的结果基本一
致 ,说明用这 3 个性状对再生力的分级是可行的。
3  讨论
关于“再生力”与“再生稻产量”两个概念的联系
和区别 ,“再生力”是指头季稻收割后的再生芽生长
成穗能力 ,它包括一系列测试指标。“再生稻产量”
则是再生力一系列测试指标中的一个具体指标 ,通
常都用“再生稻产量”作为衡量再生力强弱的直接依
905 第 4 期 徐富贤等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据[1 ,2 ] 。反映“再生力”的其他指标如再生芽的“萌发
率”、“活芽率”因测试时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极少。Hhillers 等[6 ] 、Vergara 等[9 ] 、Ichii 等[11 ] 认
为头季稻茎秆厚可作为选择再生力的可行标准。而
Garcia 等却对前者观点持否定意见 ,认为把茎秆厚
作为选择再生力标准的可操作性极差[12 ] 。笔者先
期的研究表明 ,头季稻品种的库源结构与着粒数可
作为选择再生力的重要指标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和实用性[2 ] 。但以上均为定性研究 ,没有形成一个
系统的再生力鉴定体系。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
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
操作性强的 5 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
究 ,首次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分蘖力”、齐穗期“单位
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头季稻收后第 5 日的稻
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 个性状 ,将杂交中稻再生力
分为 4 级 (表 4) ,分别作为头季稻“前期”、“中期”和
收后鉴定再生力的科学指标。其中 ,头季稻收后第
5 日的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 = 有再生芽出鞘的母
茎数Π考查母茎总数 ×100 %”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测
试再生力的新测试指标 ,该指标不仅测试工作简便
易行 ,而且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程度极高。
在本试验所在的四川盆地东南生态条件下 ,采
用头季稻之性状的“定量指标”,预测再生力或再生
稻产量 ,其准确度高达 86105 %~93102 % ,表明具有
较大的可行性。但在我国南方稻区的其他再生稻
区 ,尚需进行其可行性的验证或参照本文的研究方
法重新开展头季稻之性状的“定量指标”的分级研
究。本试验结果表明 ,小穗型组合的再生力 > 大穗
型组合的再生力 ,与笔者先期研究结果一致[2 ] ,这并
非意味着要降低主作的产量 (小穗)而促进提高再生
力。究其原因 ,从我国南方稻区各省市和国家审定
的杂交中稻高产组合 (品种) 来看 ,80 %以上为中小
穗型组合 ,少数是大穗型组合 ,但这些组合的产量水
平实际上属同一档次。中小穗型组合虽然着粒数较
少 ,但分蘖力强 ,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较高 ,靠增穗高
产 ;大穗型组合虽然着粒数较多 ,但分蘖力较弱 ,有
效穗数和结实率较低 ,靠大穗高产。
关于本研究形成的再生力鉴定指标的应用。以
往生产上再生稻品种的选用 ,都是从已育成的头季
稻高产品种或组合中通过收再生稻实产进行筛选鉴
定 ,其存在的问题 ,一是需要进行田间试验 ,既费时
又耗资 ,二是因人力、财力所限 ,不可能对所有品种
都进行鉴定。因此 ,怎样用简便的方法早期判断一
个品种的再生力十分重要。利用本研究形成的再生
力鉴定指标 (表 4) ,将每个杂交中稻组合按大面积
高产栽培技术种植 15 m2 左右 ,“分蘖力”与“出鞘
率”考查 30 穴 ,“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考查
6 穴 (详见文前研究方法) ,即可鉴定出杂交中稻组
合的再生力水平。该方法与传统的通过再生稻实产
直接鉴定的方法相比 ,一是提高了再生力鉴定的工
作效率 ,并能根据科研工作安排 ,分别在头季稻的前
期 (分蘖力) 、中期 (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 和
收后 (出鞘率)分期鉴定 ,以分散工作量 ;二是许多水
稻育种科研单位地处非再生稻生态区 ,无法对再生
力进行直接鉴定 ,本鉴定方法为之提供了一种间接
鉴定的科学依据。
References
[1 ] Xiong H(熊洪) ,Ran M2L (冉茂林) ,Xu F2X(徐富贤) 1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s of ratooning rice in south China1 Acta Agronomica
Sinica(作物学报) ,2000 ,26 (3) : 297 - 30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 ] Xu F2X(徐富贤) ,Xiong H(熊洪) ,Zhao G2L (赵甘霖) , Hong S(洪
松) 1 A study on the canopy characters of mid2season hybrid rice in
relation to their ratooning ability1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
2002 ,28 (3) :426 - 43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 Xu F2X(徐富贤) ,Xiong H(熊洪) ,Zhao G2L (赵甘霖) 1 A study on the
death mechanism of the axillary buds before harvest of the hybrid mid
season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 (4) :31 -
3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 Xu F2X(徐富贤) ,Hong S(洪松) ,Xiong H(熊洪) 1 Relation between N
applying for bud development and ratooning ability and its mechanism in
hybrid rice1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1997 ,23 (3) :311 - 3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5 ] LiuY2S(刘永胜) ,Zhou K2D(周开达) ,Luo W2Z(罗文质) 1 Appraision
on ratooning ability of intersubspecies hybrid rice and its relation with
panicle characters of main crop1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0 (3) :408 - 41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 Hhillens Lambers D1 Varietal improvement for rice ratooring : traits ,
procedures , collabxation1 In : Rice Ratooning1 Los Banos , Philippines :
IRRI , 19871 247 - 255
[7 ] Xu F2X(徐富贤) ,Hong S(洪松) 1 Relation between the leaves of main
crop and the apnicle characters of the ratooning rice1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8 (1) :8 - 1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8 ] Liu B2G(刘保国) , Wang G2M (王光明) , Zhang Q2X (张清修) 1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atooning rice a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ates its main crop1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 15 ( 5) : 382 - 385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9 ] Vergara B S , Lopez F S S , Chauhan J S1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of
ratooning rice1 In : Rice Ratooning1 Los Banos , Philippines : IRRI ,
19871 31 - 40
[10 ] Hu B2M(胡秉民) ,Zhang Q2D(张全德) 1 Method of Statistics Analysis
for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农业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1 Hangzhou :
Zhejiang Sci2Technology Press , 1985 , (2) :222 - 240(in Chinese)
[11 ] Ichii M , Y Sumi1 Effect of food reserves on the ratoon growth of rice
plant1 Jpn J Crop Sci , 1983 , 52 (12) :15 - 21
[12 ] Garcia R N1 The effects of growth duration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light
intensity on the ratooning ability in rice1 B S thesis ,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at Los Banos , Philippines , 19811 49
015     作   物   学   报 第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