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芒雀麦引种观察比较试验初报



全 文 :2008. 12
现代畜牧兽医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
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由于其
根系发达,再生力强,也是草原生态改良的优
选植物,在国内已广泛种植。引种无芒雀麦进
行观察试验,为选择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无
芒雀麦品种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干旱区的齐齐
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省畜牧研究所试验基地内,北
纬 47°15′,东经 23°40′,属风沙黑钙土,无霜期
130 d,年降雨量 450 mm,年平均气温 3 ℃,年
积温 2 722 ℃,最低气温-39.5 ℃。
2 材料与方法
2. 1 材料 试验材料是从波兰引进的无芒雀麦
和产自内蒙古的无芒雀麦,由中科院草原研究
所提供。
2. 2 方法 于 2006 年 5 月 24 日播种,采用人
工开沟、条播,坐水播种,行距 45 cm,小区规
格 1.8 m×5 m,3次重复,播种量为 26.25 kg/hm2。
施肥磷酸二铵 112.5 kg/ hm2,覆土,镇压,进行
除杂草。
观测项目:物候期、株高、越冬率、分蘖
数、鲜干草产量、第 2年种子产量等。
3 结果与分析
3. 1 物候期 2006 年 5 月 24 日播种,6 月 3
日出苗,由于降雨量充足,气温高,无芒雀麦
生长速度快,长势繁茂,于 8 月 21~23 日进入
抽穗期,播种当年种子不能成熟。9 月 25 日进
入枯黄期。在抽穗期测得株高为 46.8~59.1 cm
(见表 1)。
2007 年全部返青,且都能正常结籽,但是
2007 年降雨量极少,全年呈干旱状态,抑制了
牧草的生长发育,对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
大影响。5月 28日测得株高(见表 2),引自波兰
的品种的平均株高高于引自内蒙古的品种。
3. 2 分枝 无芒雀麦在产生侧枝的同时,根茎
开始分枝 1~2个,属根茎型。
3. 3 密度 抽穗前进行密度测定,结果表明,
2006年两种无芒雀麦的密度无显著差异(见表 1)。
2007年的密度(见表 2),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无
芒雀麦(内蒙古)刈割比未刈割高 9.37%,而波兰
无芒雀麦刈割比未刈割的低 37%。观察中发现
刈割行第 2 年出现断带死亡的现象,说明刈割
对波兰的无芒雀麦密度影响较大。
3. 4 产量的测定
3. 4. 1 鲜草产量 2006 年的鲜草产量波兰的
无芒雀麦 15 150 kg/hm2,内蒙古的无芒雀麦
8 960 kg/hm2(见表 1)。
2007 年内蒙古的无芒雀麦和波兰的无芒雀
麦刈割较未刈割分别下降 13.4%和 147.87%(详
见表 3)。
3. 4. 2 干草产量 2006年两种无芒雀麦干草产
量波兰的无芒雀麦 4 281.39 kg/hm2,内蒙古的无
芒雀麦 2 322.43 kg/hm2。
表 2 2007年物候期无芒雀麦生产性能
注:处理1是2006年刈割过,处理2是2006年未刈割过。
返青期
4月 15日
4月 15日
4月 15日
4月 15日
处理
1
2
1
2
品 种
无芒雀麦
(内蒙古)
无芒雀麦
(波兰)
株高(cm)
12.68
12.48
14.25
19.62
开花期
6月 18日
6月 18日
6月 18日
6月 18日
抽穗期
6月 2日
6月 2日
6月 2日
6月 2日
密度(株/m2)
901.55
817.11
542.89
743.7
成熟期
7月 26日
7月 26日
分蘖
根部分蘖多
根部分蘖少
根部分蘖少
根部分蘖多
茎叶比
1︰0.98
1︰0.61
[收稿日期]2008-10-24
无芒雀麦引种观察比较试验初报
尤海洋,罗新义,柴凤久,刘泽东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中图分类号 S816.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692( 2008) 10- 0010- 02
表 1 2006年物候期无芒雀麦生产性能
品种
无芒雀麦
(内蒙古)
无芒雀麦
(波兰)
播种期
5月 24日
5.月 24日
出苗期
6月 3日
6月 3日
抽穗期
8月 23日
8月 21日
收获期 株高(cm)
46.8
59.1
枯黄期
9月 25日
9月 25日
密度(株/m2)
430
422
茎叶比
1︰1.43
1︰0.91
鲜草产量(kg/hm2)
8 960
15 150
干燥率(%)
25.92
28.26
干草产量(kg/hm2)
2 322.432
4 281.390
分枝类型
根茎
根茎
表 3 2007年无芒雀麦干草产量
品种
无芒雀麦
(内蒙古)
无芒雀麦
(波兰)
处理
1
2
1
2
一茬
6 220.00
7 570.00
3 460.00
9 700.00
二茬
3 330.00
3 260.00
2 560.00
5 220.00
合计
9 550.00
10 830.00
6 020.00
14 922.00
一茬
41.0
39.3
40.7
39.3
二茬
47.3
48.6
56.3
42.4
一茬
2 550.20
2 952.30
1 407.18
3 815.01
二茬
1 575.09
1 584.36
1 441.28
2 213.28
合计
4 125.29
4 536.66
2 848.46
6 028.29
一茬
6.20
6.20
6.20
6.20
株高(cm)
65.33
65.98
62.27
73.90
鲜草产量 (kg) 风干重(%) 干草产量 (kg) 收获时间
二茬
10月 9日
10月 9日
10月 9日
10月 9日
株高(cm)
24.13
19.78
20.85
27.47
试验研究
10
现代畜牧兽医
2008. 12
建平县某鹿场舍饲梅花鹿 48头。2007年
10月中旬,该场增添精饲料后,有 3 头营养
良好的幼龄鹿发生急性死亡。经诊断本病为
肠毒血症,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
制了该病的发展。
1 临床症状
死前见有离群,食欲降低,转圈,继之
倒地抽搐的症状,并且迅速死亡。
2 剖检变化
肾脏充血,实质松软,稍压即碎;肝脏
稍肿大;胆囊肿大;真胃黏膜、小肠黏膜有
大量出血点,肠内容物呈暗红色。
3 实验室检查
3. 1 涂片镜检 取心血、肾脏、肝脏、肠黏
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血、肾、肝均未
检到细菌,肠涂片见有多量一致的、两端钝
圆、粗大、呈单在或双链状的革兰氏阳性菌
体。
3. 2 分离培养 取心血、肾、肝、肠黏膜刮
取物,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37 ℃
厌氧条件下,24 h 后观察心血、肾、肝均未
见生长,肠黏膜刮取物见有生长。挑取可疑
菌落进一步在葡萄糖血清琼脂平板上分离培
养,37 ℃厌氧条件下培养 24 h 后,可见圆
形、边缘呈锯齿状、灰白色半透明的大菌落,
并且表面有放射状条纹。菌落涂片检查,见
有中端或偏端芽孢杆菌、游离芽孢和繁殖型
大杆菌,革兰氏阳性。
3. 3 毒素检查 取肠内容物,3 000 r/min 离
心 5 min,吸取上清液 4 ml,耳静脉接种家
兔,家兔于 8 min后发病死亡。
4 防治措施
4. 1 加强饲养管理,更换饲料时要注意逐渐
改变饲料成份的比例。搞好环境卫生,对鹿
舍和用具彻底消毒,对病死鹿及污染物进行
无害化处理。
4. 2 对全群鹿进行紧急接种,注射羊三联四
防疫苗,每只皮下注射 1 ml。对畜群精神沉
郁的鹿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0.2 ml/(kg·
w),每天 2次,连用 3 d;对所有鹿只饲料中
拌喂磺胺脒预防,10 g/只,连用 3 d。
5 讨论
5. 1 该场由于舍饲喂养,鹿缺乏运动,同时
又突然改变饲料成分,增加了蛋白质和淀粉
比例,鹿肠道内环境改变,使本菌大量繁殖
并产生外毒素,加之气候变化,动物抵抗力
下降,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
5. 2 预防本病有效办法是在易发病季节对动
物注射羊三联四防疫苗。
梅花鹿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杨金明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建平 122400)
中图分类号 S858. 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 9692( 2008) 12- 0011- 01
[收稿日期]2008-11-05
2007年供试的波兰无芒雀麦比内蒙古的无芒
雀麦在未刈割的相同条件下高 24.74%(详见表 3)。
3. 4. 3 种子产量 2007年 7月 26日种子成熟,进
行收获,种子产量波兰的无芒雀麦 270.37 kg/hm2,
内蒙古的无芒雀麦 259.26 kg/hm2。千粒重波兰
无芒雀麦 4.7 g,高于内蒙古无芒雀麦 3.05 g。
4 小结
4. 1 通过两年的引种观察试验表明,两种无芒
雀麦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能够正常越冬,第二
年牧草都能正常返青、抽穗、开花、结实。
4. 2 从产量、株高等方面看,波兰的无芒雀麦
好于内蒙古的无芒雀麦,刈割后表现的再生性
看,内蒙古的无芒雀麦好于波兰的无芒雀麦。
两种无芒雀麦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黑
龙江省种植利用。
4. 3 无芒雀麦为根茎型丛生性多年生牧草,适
应性强,分蘖力强,可 1 年种植,多年受益。
由于其根系发达, 可作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首选牧草品种之一。建议继续探索有效的播种
方法和技术,如拌种、施肥、灌溉、补播等配
套技术,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使其发
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验研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