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藤枣现状研究∗
侯昭强ꎬ 周 丹ꎬ 侯淑娜ꎬ 马晨晨ꎬ 代 俊ꎬ 肖之强ꎬ 杜 凡∗∗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ꎬ 昆明 650224)
摘要: 藤枣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是我国 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极小种群物种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与标本记录、 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ꎬ 重点对藤枣的地理分布、 群落及种群状况等现状进行研
究ꎮ 结果显示: (1) 中国藤枣自 1910年首次采到标本以来ꎬ 至今共统计到 19个分布点ꎻ (2) 藤枣间断分
布于云南南部、 东南部、 西南部及广西那坡等热带雨林地区ꎮ 由于其生境破坏严重ꎬ 原记录中有 9个分布
点消失ꎬ 现存比较可靠分布点仅 10个ꎻ (3) 藤枣数量极少ꎬ 目前调查可靠数量仅约 40 株ꎬ 且未见幼苗ꎬ
表明天然更新困难ꎮ 基于调查结果ꎬ 讨论其濒危原因ꎬ 为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ꎮ
关键词: 藤枣ꎻ 分布ꎻ 群落ꎻ 种群ꎻ 保护
中图分类号: Q 9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5)05-640-07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in China
HOU Zhao ̄qiangꎬ ZHOU Danꎬ HOU Shu ̄naꎬ MA Chen ̄chenꎬ DAI Junꎬ XIAO Zhi ̄qiangꎬ DU Fan∗∗
(Forestry Collegeꎬ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ꎬ Kunming 650224ꎬ China)
Abstract: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is a grade protected wild plantꎬ also known as one of the tiny population.
Through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cordsꎬ access specimen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surveyꎬ A survey on geo ̄
graphical distribution、 community and population status of it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a
counter of 19 distribution points of E macrocarpaꎬ since 1910ꎬ the first time it was found in Chinaꎻ (2) E. macro ̄
carpa is dis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regions of the southꎬ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of Yunnan
and Napo in Guangxi. Due to its habitat were severely damagedꎬ 9 of the original record distribution points were dis ̄
appearedꎬ the number of existing distribution points which was reliable reduce to 10ꎻ (3) According to the reliable
surveyꎬ the number of it just is about 40 strainsꎬ and we did not see its seedlings. it show that its natural regenera ̄
tion is difficul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ꎬ discuss its endangered reasonsꎬ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 ̄
sis to protect them effectively.
Key words: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ꎻ Distributionꎻ Communityꎻ Populationꎻ Protection
藤枣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为防己科藤枣
属多年生木质藤本ꎬ 数量极少ꎬ 被列为国家 I 级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 (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ꎬ 1999)ꎬ
IUCN “极危种 (CR)”(汪松和谢焱ꎬ 2004)ꎮ 2012
年ꎬ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 «全国极
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 (2011-2015
年)»中ꎬ 藤枣被列为极小种群物种ꎮ
藤枣属为单种属ꎮ 1910年发现时ꎬ 由于其雄花
密集被置于防己科密花藤属 (Pycnarrhena) (Dielsꎬ
1910)ꎮ 直到 1975 年ꎬ Forman 根据藤枣花丝联
合及叶的解剖特征和密花藤属植物的气孔分布不
同ꎬ 将其从密花藤属分离一个新的属ꎬ 即藤枣属
(Formanꎬ 1975)ꎮ 同时ꎬ Cutler (1975) 对藤枣属
(Eleutharrhena) 和密花藤属 (Pycnarrhena) 的叶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2015ꎬ 37 (5): 640~646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DOI: 10.7677 / ynzwyj201515025
∗
∗∗
基金项目: 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ꎬ 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林护发(2012)87号)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ꎻ E ̄mail: kmdufan@163 com
收稿日期: 2015-02-07ꎬ 2015-05-14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侯昭强 (1987-) 男ꎬ 在读研究生ꎬ 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ꎮ E ̄mail: zhaoqiang0718@163 com
表皮进行了对比研究ꎬ 结果支持 Forman 将藤枣
从密花藤属分出成立一个新属的观点ꎮ
藤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于云南热带地区ꎬ 模
式标本产于滇南普洱 (原思茅)ꎮ 由于热带雨林
不断缩小ꎬ 藤枣赖以生存的生境遭到破坏ꎬ 种群
数量越来越少ꎬ 处于极度濒危状态ꎮ
目前对藤枣的研究几乎是空白ꎬ 现状不清ꎮ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 文献整理、 标本记录及访问
相关专家等途径ꎬ 对藤枣分布、 群落、 种群等现
状进行整理研究ꎬ 为藤枣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
提供科学依据ꎮ
1 研究方法
1 1 野外调查
自 2000年以来ꎬ 作者在云南各地进行植物资源调查
过程中ꎬ 在藤枣分布的地段进行重点调查ꎬ 设置 30 m ×
30 m的样方ꎮ 调查内容包括生境因子、 藤枣及其群落结
构的乔灌草藤植物种类、 数量、 高度、 盖度、 胸径、 更
新状况等ꎮ
1 2 资料收集
除实地调查外ꎬ 还通过标本查阅、 文献记载和访问
三种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和他人的相关调查信息ꎮ
(1) 标本查阅: 通过 CVH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ht ̄
tp: / / www.cvh. org. cn / )、 NSII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和
Global Plants (http: / / plants.jstor.org / ) 网络查阅ꎬ 以及实
地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和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标
本收藏ꎮ
(2) 文献查阅: 主要查阅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 «滇东南红河地区种子植物»、 «中国喀斯特地区
种子植物 (第一册) (滇东南部分)» 及 «中国植物志»、
«Flora of China»、 «云南植物志» 等ꎮ
(3) 访问: 走访长期在云南南部做植物调查的相关
专家ꎬ 了解藤枣可能的分布区ꎬ 以补充作者调查的不足ꎮ
1 3 地理分布图的绘制
结合野外调查、 标本、 文献和访问所得信息ꎬ 得到
国内藤枣不重复的 19 个分布点ꎬ 用 ArcGIS 软件绘制藤
枣的地理分布图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标本记录情况
截至 1990年的标本记载表明: 藤枣标本收
藏于国内外 6 个标本馆ꎬ 共 11 号ꎮ 其中ꎬ 英国
皇家植物园 (K 邱园) 存 1 号 (为模式标本)ꎬ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HITBC) 存 2 号ꎬ 昆明植
物所 (KUN) 存 7 号ꎬ 华南植物园 ( IBSC) 存 5
号ꎬ 北京植物所 (PE) 存 4号ꎬ 中山大学标本馆
(SYS) 存 1 号 (表 1)ꎮ 1990 年至今ꎬ 除作者采
集到藤枣标本外ꎬ 未见其他人采集到ꎮ
表 1 国内外标本馆 (室) 的藤枣标本
Table 1 The specimens of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in Herbarium at home and abroad
序号
Number
采集人
Gatherer
采集号
Acquisition
采集时间
Acquisition
time
地点 Place
海拔
Altitude
/ m
生境 Habitat 存放地点Location
1 Henry 12810(模式) 1910 Szemaoꎬ S. E ——— ——— K
2 蔡希陶 55336 1934 红河州屏边县 1350 in ravine KUN、 IBSC
3 王启无 74849 1936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佛海 1300 woods KUN、 IBSC、 PE
4 王启无 79778 1936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班角箐 840 mixed forest KUN、 IBSC、 PE
5 王启无 86316 1940 文山州麻栗坡县黄金印 1100 密林 KUN、 PE
6 冯国楣 11942 1947 文山州西畴县法斗 1400~1500 in open thickets on rock KUN、 IBSC
7 毛品一 2382 1953 红河州屏边县瑶山区白岩乡白岩至油马纪途中 1300 山谷密林中ꎬ 潮湿 KUN、 IBSC、 PE
8 蔡希陶 11072 1959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百 650 沟谷林ꎬ 小河边 KUN
9 毕学良 33828 1980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 900 沟谷 HITBC
10 朱华 Ch 918 1986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 ——— 小环境: 石山坡 SYS
11 陶国达ꎬ李锡文 39591 1989 普洱市孟连县勐马乡 1000 林内 HITBC
注: “———” 表示标本中未记录该项信息ꎻ K为英国皇家植物园 (邱园)ꎬ KUN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ꎬ HITBC 为中国
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ꎬ IBSC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ꎬ PE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ꎬ SYS为中山大学标本馆
Note: “———” means did not record the informationꎻ K for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ꎻ KUN for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ꎬ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Herbariumꎻ HITBC for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ꎬ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Herbariumꎻ IBSC as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ꎬ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ꎻ PE for Institute of Botanyꎬ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ꎻ SYS for Sun Yat ̄
sen University Herbarium
1465期 侯昭强等: 中国藤枣现状研究
馆藏标本记录信息表明:
(1) 藤枣模式标本#12810 采自 Yunnan Sze ̄
maoꎬ S. E (云南思茅 (现普洱市) 东南部)ꎬ 现
存 Royal Botanic Gardensꎬ Kew (K)ꎻ 标本最早采
集时间为 1910 年ꎬ 迄今 100 余年ꎻ 距现在最近
的采集时间是 1989年ꎮ
(2) 藤枣分布于云南南部、 东南部ꎮ 其中
滇南的西双版纳州有 5个分布点ꎬ 普洱市 (原思
茅市) 有 2个分布点ꎻ 滇东南的红河州有 2 个分
布点ꎬ 文山州有 2个分布点ꎮ 藤枣分布涉及滇南
和滇东南的 4个州 (市) 8 个县ꎬ 以滇南分布点
最多ꎮ
(3) 藤枣分布海拔 650 ~ 1 500 mꎬ 生境为湿
润的密林、 沟谷或石坡山等ꎮ
2 2 文献记载情况
(1) «云南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所ꎬ 1979)、 «Flora of China» (Wu 等ꎬ 2010) 和
«中国植物志» (刘玉壶ꎬ 1996) 等文献记载ꎬ 藤
枣分布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ꎬ 海拔 800 (840) ~
1 500 m的原始密林中ꎬ 偶见于疏林、 山地雨林
及低山沟谷季节雨林边缘ꎬ 为罕见种ꎮ 印度阿萨
姆地区也有分布ꎮ
(2) 1998至 2003 年ꎬ 历时 5 年ꎬ 云南省展
开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ꎮ 2005 年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出版的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ꎬ 仅记载藤枣分布于普洱市、 景洪市等
区域ꎬ 面积约 750 hm2 (李玉媛ꎬ 2005)ꎮ
(3) 郑永利和邓云飞 (2003) 发表文献记录
那坡县采集到藤枣标本ꎮ
(4) 昆明植物研究所税玉民等自 1996 年以
来长期在滇东南进行植物资源调查ꎬ 然而没有采
集到藤枣标本ꎬ 其在 2003 年出版的 «滇东南红
河地区种子植物» (税玉民等ꎬ 2003) 中ꎬ 仅引
证毛品一 (P I Mao) 于 1953 年采集于屏边的标
本 (2382 (KUN))ꎬ 用以说明该区藤枣的分布ꎻ
2006年税玉民等出版的另一本专著 «中国喀斯
特地区种子植物 (第一册) (滇东南部分)» (税
玉民和陈文红ꎬ 2006)ꎬ 区域涉及文山州的西畴、
麻栗坡等 8县和红河州的屏边、 河口等 13 县市ꎬ
该专著中未见藤枣的记载ꎮ
上述文献信息显示ꎬ 藤枣分布于云南南部和
东南部及广西与云南交界的那坡县ꎮ 同时ꎬ 大多
文献沿用以前标本的记录ꎬ 在原有滇南和滇东南
等分布区域多年未发现藤枣ꎮ
2 3 访问到的信息
通过访问相关专家了解到ꎬ 20 世纪 90 年代
在云南南部和云南东南部有过以下调查: 1997
年ꎬ 西南林业大学对滇东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科
考时在屏边、 河口等地未发现藤枣ꎻ 2013 年西
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滇南勐腊县易武黑水
梁子一带的国有林中ꎬ 发现 1 株藤枣 (照片号
CS ̄002)ꎻ 2014年莱阳河自然保护区 (普洱) 技
术人员时隔 100 余年ꎬ 在保护区再次发现藤枣ꎬ
数量仅几株ꎬ 未见花果 (照片号 CS ̄2013)ꎮ 2013
年云南省第二次野生植物调查中ꎬ 税玉民等负责
滇东南的调查和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项目组负责
滇南的调查等ꎬ 在原有记录的地方未发现藤枣ꎮ
综合访问信息表明ꎬ 藤枣原有部分分布点已不存
在ꎬ 其他分布区是否残留还有待调查ꎮ
2 4 实地调查
作者 2000年以来的野外调查中ꎬ 发现 6 个
藤枣新的分布点 (表 2)ꎮ
(1) 2008 年 2 月ꎬ 在滇南勐腊县望天树林
区发现 1株 (杜凡等ꎬ YNML ̄10 ̄025)ꎬ 分布于海
拔 750 m的热带雨林ꎬ 未见花果ꎬ 也未见幼苗ꎮ
(2) 2009 年滇西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综合
科学考察ꎬ 仅见到 6株 (杜凡等ꎬ YNZK ̄03 ̄012)ꎬ
分布于海拔 1 035~1 250 m 的山地雨林中ꎬ 未见
花果ꎬ 长势良好ꎮ
(3) 2013 年 5 月滇西南镇康南滚河国家自
然保护区植被调查时发现藤枣 2 株 (杜凡等ꎬ
YNCY ̄05 ̄032)ꎬ 未见花果ꎮ 生境属于山地雨林ꎬ
海拔约 1 155 mꎮ
(4) 2013 年 12 月滇南普洱市江城县南部ꎬ
在 1 hm2范围内发现 16 株 (杜凡、 侯昭强等ꎬ
YNJC ̄12 ̄040)ꎬ 生境为原始沟谷雨林ꎬ 海拔 1 120
~1 150 m (图 1)ꎮ
(5) 2003 年 5 月ꎬ 在滇西盈江县铜壁关自
然保护区发现 5 株 (杜凡、 许先鹏等ꎬ 1112 和
XD1331)ꎬ 分布在那邦和勐来河河谷海拔 300 ~
356 m的季节雨林ꎮ
(6) 2014年 10月ꎬ 在滇西盈江县苏典乡ꎬ 发
现藤枣 3 株 (杜凡、 侯昭强等ꎬ YNYJ ̄2015 ̄038)ꎮ
分布在海拔 1 200 m的山地雨林ꎮ
246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表 2 藤枣实地调查情况
Table 2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调查地点 采集点经纬度 海拔 / m 生境 数量 /株 更新情况 调查时间
勐腊县 —————— 750 山地雨林 1 未见幼苗 2008
镇康县 98°50′54″ Eꎬ 23°54′28″ N 1035~1250 山地雨林 6 未见幼苗 2009
沧源县 99°08′59″ Eꎬ 23°16′55″ N 1155 山地雨林 2 未见幼苗 2013
江城县 101°37′58 2″ Eꎬ 22°22′4 3″ N 1123 沟谷雨林 16 未见幼苗 2013
盈江县 97°34′8 9″ Eꎬ 24°42′25 6″ N 300~356 季节雨林 5 未见幼苗 2003
97°48′35 9″ Eꎬ 25°05′3 1″ N 1200 山地雨林 3 未见幼苗 2014
注: 以上标本存于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
Note: The specimens are stored i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herbarium
图 1 江城的藤枣生境
Fig 1 The habitat of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taken in Jiangcheng
2 5 地理分布
根据标本记录、 文献记载及作者调查发现ꎬ
藤枣分布呈间断性特征 (图 2)ꎮ
从东向西分布点: 那坡—西畴—麻栗坡—屏
边—江城—普洱—景洪—勐腊—勐海—孟连—沧
源—镇康—盈江ꎮ 其中那坡、 西畴、 麻栗坡、 江
城、 勐海、 孟连、 沧源和镇康仅有一处分布点ꎻ
普洱、 屏边、 勐腊、 景洪和盈江有两处分布点ꎮ
国内藤枣分布范围呈 V 型走向ꎬ 经纬度大致为:
最西到 97°34′8 90″E 所在盈江县苏典乡ꎬ 最东
到 105°36′22 39″Eꎬ 最北到 25°05′3 10″Nꎬ 最南
到 21°28′33 00″N 所在勐腊县曼百ꎬ 大多点分布
在北回归线以南ꎬ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ꎮ 藤枣分布
密度大致是从东、 从西向中间区域逐渐增多ꎬ 即
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格局ꎮ
2 6 群落学特征
样地调查表明ꎬ 藤枣生境湿润ꎬ 海拔范围
300~1 250 mꎮ 其植被类型为沟谷雨林、 季节雨
林和山地雨林等ꎮ 群落外貌不整齐ꎬ 终年常绿ꎮ
样方信息: (1) 地点位于镇康县勐堆大黄包
包ꎻ 样地面积为 30 m × 30 mꎻ 调查时间: 2009.
12. 13ꎻ 调查人: 杜凡、 杜小浪、 岩香甩、 赵明
旭、 和霞ꎻ GPS 点: N23° 54′ 28″ / E98° 50′ 54″ꎻ
海拔: 1 035 mꎻ 坡向: 北坡ꎻ 坡位: 下ꎻ 坡度:
15°ꎻ 乔木层盖度: 60%ꎻ 灌木层盖度: 30%ꎻ
草本层盖度: 65%ꎮ 植被类型为山地雨林ꎮ
(2) 地点位于江城县南部ꎻ 样地面积为 30 m
× 30 mꎻ 调查时间: 2013 12 01ꎻ 调查人: 杜凡、
侯昭强、 侯淑娜、 王明辉ꎻ GPS: N 22°22′4 3″ /
E 101°37′58 2″ꎻ 海拔: 1 123 mꎻ 坡位: 沟底ꎻ
坡向: 东南ꎻ 坡度: 20°ꎻ 乔木层盖度: 70%ꎻ
灌木层盖度: 30%ꎻ 草本层盖度: 80%ꎮ 植被类
型为沟谷雨林ꎮ
(3) 地点位于南捧河自然保护区ꎻ 样地面积
为 30 m × 30 mꎻ 调查时间: 2014 05 03ꎻ 调查
人: 杜凡、 侯昭强、 侯淑娜、 王萌ꎻ GPS: N:
23°16′55″ / E: 99°08′59″ꎻ 海拔: 1 155 mꎻ 坡向:
东北-西南坡ꎻ 坡位: 中上部ꎻ 坡度: 40°ꎻ 乔木
层盖度: 40%ꎻ 灌木层盖度: 40%ꎻ 草本层盖
度: 30%ꎮ 植被类型为季节雨林ꎮ
(4) 地点位于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ꎻ 样
地面积为 30 m × 30 mꎻ 调查时间: 2003 05 14ꎻ
调查人: 杜凡、 许先鹏等ꎻ GPS: 97°34′8 9″E /
24°42′25 6″Nꎻ 海拔: 300~356 mꎻ 坡向: 南坡ꎻ
坡位: 中部ꎻ 坡度: 30°ꎻ 乔木层盖度: 50%ꎻ
灌木层盖度: 40%ꎻ 草本层盖度: 40%ꎮ 植被类
型为季节雨林ꎮ
3465期 侯昭强等: 中国藤枣现状研究
图 2 藤枣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图
Fig 2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China of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5) 地点位于盈江县苏典乡ꎻ 样地面积为
30 m × 30 mꎻ 调查时间: 2014 10 10ꎻ 调查人:
杜凡、 侯昭强、 周丹、 李恩良ꎻ GPS: 97° 48′
35 9″E / 25°05′3 1″Nꎻ 海拔: 1 200 mꎻ 坡向:
西坡ꎻ 坡位: 中部ꎻ 坡度: 40°ꎻ 乔木层盖度:
60%ꎻ 灌木层盖度: 40%ꎻ 草本层盖度: 40%ꎮ
植被类型为季节雨林ꎮ
综合调查样方记录ꎬ 藤枣生于原始热带雨林
中ꎬ 所在群落层次结构复杂ꎬ 物种十分丰富ꎬ 在
5块 30 m × 30 m样地中共计维管植物 149种ꎮ
乔木层物种丰富ꎬ 在 5块样地中记录乔木树
种 50种ꎮ 乔木层分层明显ꎬ 可分为三层ꎮ 乔木
上层平均高 35 mꎬ 以千果榄仁 (Terminalia myri ̄
ocarpa)、 肉实树 ( Sarcosperma arboreum)、 顶果
树 (Acrocarpus fraxinifolius) 为优势种ꎮ 乔木上层
的其他树种包括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楹树
(Albizia chinensis)、 紫椿 (Toona microcarpa)、 思茅
黄肉楠 ( Actinodaphne henryi )、 董棕 ( Caryota
urens)ꎮ 乔木上层树种中ꎬ 除千果榄仁、 顶果树
为半落叶树种ꎬ 有短暂的换叶期ꎬ 其他为常绿ꎬ
表现出季节雨林的典型特征ꎮ 乔木中层平均高
25 mꎬ 以长柄油丹 (Alseodaphne petiolaris) 为优
势种ꎬ 其它树种包括浆果乌桕 ( Sapium bacca ̄
tum)、 八宝树 (Duabanga grandiflora)、 粗穗石
栎 (Lithocarpus elegans)、 木奶果 (Baccaurea rami ̄
flora)、 长叶白桐树 (Claoxylon longifolium)、 滇
新樟 (Neocinnamomum caudatum)、 光叶桑 (Mo ̄
rus macroura) 等ꎬ 这些树种中落叶树种占有很小
比例ꎬ 仅光叶桑为半落叶树种ꎮ 乔木下层平均高
15 mꎬ 物种组成在乔木层的三个层次中最为丰
富ꎮ 该层以海南蒲桃 (Syzygium hainanense) 为优
势种ꎬ 其他树种包括绒毛番龙眼 (Pometia tomen ̄
tosa)、 鸡嗉子榕 (Ficus semicordata)、 少花琼楠
(Beilschmiedia panciflora)、 竹节树 (Carallia bra ̄
chiata)、 粗糠柴 (Mallotus philippensis)、 普文楠
(Phoebe puwenensis)、 大果榕 (Ficus auriculata)、
中平树 (Macaranga denticulata)、 玉兰叶木姜子
(Litsea dilleniifolia)、 假苹婆 ( Sterculia lanceola ̄
ta)、 微毛牡荆 (Vitex quinata var. puberula)、 野
杧果 (Mangifera indica)、 滇缅七叶树 (Aesculus
assamica) 等ꎮ 这些树种中以常绿树种的种类最多ꎮ
灌木层盖度 30% ~ 50%ꎬ 层高度 1 5 ~ 4 mꎮ
灌木层物种相对草本层较丰富ꎬ 计 41 种ꎬ 其中
灌木 21 种ꎬ 以九节 (Psychotria asiatica)、 毛杜
茎山 (Maesa permollis) 为常见种ꎮ 但各物种的个
体数量较少ꎬ 盖度较低ꎬ 各物种的重要值差异较
小ꎮ 灌木层中还分布有大量的乔木幼树ꎬ 计 20
种ꎬ 以有梗剑叶木姜子 ( Litsea lancifolia var.
pedicellata) 为优势ꎮ 其他有乔木幼树有大叶山楝
(Aphanamixis grandifolia)、 柔毛糙叶树 (Aphana ̄
nthe aspeta var. ubescens)、 柏那参 ( 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思茅豆腐柴 (Clerodendrum henryi)、
446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云南厚壳桂 ( Cryptocarya yunnanensis )、 大参
(Macropanax dispermus)、 火烧花 (Mayodendron
igneum)、 滇楠 (Phoebe nanmu)、 云南臀果木 (Py ̄
geum henryi)、 肉实树 ( Sarcosperma arboreum)、
假苹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海南蒲桃 (Syzygi ̄
um hainanense)、 老虎楝 ( Trichilia connaroides)
等ꎮ 相反ꎬ 大多数进入乔木上层的树种ꎬ 在更新
层都没有幼树ꎬ 尤其是乔木上层的树种在更新层
均没有分布ꎮ
草本层盖度较大ꎬ 为 65% ~ 80%ꎬ 层高度为
0 2~1 5 mꎬ 计 33 种ꎬ 以美丽复叶耳蕨 (Arach ̄
niodes speciosa) 为优势种ꎮ 其他重要值较高的物
种包括野芋 ( Colocasia antiquorum )、 楼梯草
(Elatostema involucratum)、 野芭蕉 (Musa wilso ̄
nii)、 毛蕨 (Cyclosorus interruptus)、 穿鞘花 (Am ̄
ischotolype hispida)、 华南实蕨 (Bolbites subcorda ̄
ta)、 少花蛇根草 (Ophiorrhiza pauciflora)、 宿苞
秋海棠 ( Begonia yuii)、 似薄唇蕨 ( Leptochilus
decurrens)、 匍匐球子草 (Ophiopogon tsaii)、 求
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等ꎮ 草本层物种
的组成有两个突出特点: (1) 优势种及重要值较
大的植物均为喜湿热环境的蕨类植物ꎻ (2) 草本
植物的组成表现出了雨林林下植物大叶的特点ꎬ
除上面提及的蕨类植物外ꎬ 大叶类植物还包括无
毛砂仁、 野芭 (Musa wilsonii)、 柊叶 (Phrynium
capitatum)、 海芋 (Alocasia macrorrhiza)、 滇南魔
芋 (Amorphallus yunnanensis) 等ꎮ 因此ꎬ 草本植
物的种类组成与生态特征都可说明该群落类型具
备热带雨林的特点ꎮ
群落的层间植物较丰富ꎬ 充分表现出热带雨
林的特点ꎮ 样地中记录层间植物 25 种ꎬ 以苦皮
藤 (Celastrus angulatus)、 三叶崖爬藤 (Tetrastig ̄
ma hemsleyanum)、 翅子藤 (Loeseneriella merrilli ̄
ana) 的盖度最大ꎮ 其中ꎬ 以木质藤本最丰富ꎬ
包括藤枣 (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榼藤子
(Entada phaseoloides)、 厚果鸡血藤 ( Millettia
pachycarpa)、 青江藤 (Celastrus hindsii)、 独籽藤
(Celastrus monospermus)、 云南风车子 (Combre ̄
tun yunnanense)、 象鼻藤 (Dalbergia mimosoides)、
巴豆藤 (Craspedolobium schochii)、 买麻藤 (Gne ̄
tum montanum)、 风车藤 (Hiptage benghalensis)
等ꎮ 草质藤本相对较少ꎬ 主要物种有黄花胡椒
(Piper flaviflorum)、 大百部 (Stemona tuberosa)、
桐叶千金藤 (Stephania hernandifolia) 等ꎮ
综上所述ꎬ 藤枣种群生长在热带雨林中ꎬ 其
喜湿热的气候ꎬ 常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林下阴
湿处、 沟谷溪边等原生境ꎮ
3 讨论
3 1 藤枣分布
据 «云南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所ꎬ 1979)、 «中国植物志» (刘玉壶ꎬ 1996) 和
«Flora of China» (Wu等ꎬ 2010) 记载ꎬ 藤枣分布
于海拔 800 (840) ~1 500 mꎬ 且在我国仅分布于
滇南和滇东南ꎮ 我们的调查发现ꎬ 藤枣分布下线
到 300 mꎬ 零星分布在海拔 300 ~ 1 250 mꎬ 并在
云南西南部 (盈江、 镇康和沧源) 也有分布ꎮ 相
比记载的海拔ꎬ 更加说明藤枣是热带雨林成分ꎮ
因此ꎬ 藤枣间断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地区、 中国滇
西南 (盈江、 镇康、 沧源)、 中国滇南 (孟连、
勐海、 勐腊、 景洪、 普洱、 江城)、 中国滇东南
(屏边、 麻栗坡、 西畴) 和中国广西西南部的那
坡ꎬ 并以中国云南南部为分布中心ꎬ 分布于纬度
较低的山地雨林或季节雨林密林中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 藤枣原采集标本地点ꎬ 由于
年代久远ꎬ 加之森林资源有不同程度的破坏ꎬ 人
为乱砍滥伐、 盲目开荒、 过度放牧等导致原生境
破碎化ꎬ 不少原有分布地已难觅藤枣踪迹ꎮ 通过
十几年关于藤枣的调查记录及作者的调研发现ꎬ
可以得出最新的藤枣分布点 (图 2): 屏边、 西
畴、 麻栗坡等滇东南和的勐海、 孟连等滇南的藤
枣分布点已不存在ꎻ 普洱莱阳河自然保护区、 那
坡、 勐腊还存有分布点ꎻ 江城、 沧源、 镇康、 盈
江存在新的分布点ꎮ 藤枣原有的滇东南广大区域
分布点消失ꎬ 滇西南存有新的分布点ꎬ 但也只分
布在极狭小的区域ꎮ 因此ꎬ 可以看出藤枣生存分
布现状令人担忧ꎮ
3 2 藤枣种群
据调查发现藤枣的生存依赖于热带雨林ꎬ 对
于群落种类和生境要求严格ꎮ 其喜高温湿热的气
候条件ꎬ 不喜光照ꎬ 常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林
下阴湿处、 沟谷溪边ꎮ 我们推测藤枣可能在郁闭
度适宜的林中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ꎮ 然而ꎬ 由于
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ꎬ 特别是滇南热带雨林破坏
5465期 侯昭强等: 中国藤枣现状研究
严重ꎬ 海拔 1 000 m以下的多数热带雨林变成了
橡胶林ꎻ 海拔 1 000~1 500 m 的山地雨林被开发
为茶园ꎮ 目前藤枣的生境破碎化严重ꎬ 其赖以生
存繁衍的生态环境逐渐丧失ꎮ
目前调查到的藤枣数量为: 2003年 5月铜壁
关保护区发现 5株ꎬ 2008年 3月望天树林区发现
1株ꎬ 2009年镇康发现 6 株ꎬ 2013 年滇南勐腊县
易武黑水梁子一带的国有林中发现 1株ꎬ 2013年
5月沧源县发现 2 株ꎬ 2013 年 12 月江城发现 16
株ꎬ 2014年初莱阳河保护区 (普洱) 管理人员在
保护区再次发现藤枣ꎬ 数量仅几株ꎬ 2014年 10月
盈江苏典发现 3株ꎬ 共计数量约 40株ꎮ 按所调查
样方面积ꎬ 植被盖度、 比例计算ꎬ 藤枣种群密度
极小ꎬ 其株高 0 7~3 mꎬ 未见幼苗ꎬ 种群年龄结
构不合理ꎬ 属衰退型种群ꎮ 一方面ꎬ 可能由于藤
枣的繁殖障碍大ꎬ 开花结实率低ꎻ 另一方面ꎬ 由
于产地乱砍滥伐致使原生植被退化ꎬ 藤枣成年攀
援物几乎殆尽ꎬ 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荫蔽环境无
法得到满足ꎬ 种群更新困难ꎬ 数量较少ꎮ 因此ꎬ
«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 (2011
-2015年)»将藤枣列为极小种群是恰当的ꎮ
研究表明ꎬ 藤枣零星分布海拔 300 ~ 1 500 m
的山地雨林或季节雨林ꎬ 不易被研究者发现ꎬ 其
种群自然更新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ꎮ
3 3 藤枣的保护建议
藤枣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保护野生藤本植
物ꎬ 应加强对藤枣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ꎮ 调查
表明ꎬ 野外发现藤枣属成年植株ꎬ 未见幼苗ꎬ 未
见结实开花ꎮ 因此ꎬ 需采取合理的保护策略ꎬ 藤
枣的种群数量和种群规模才有望得到恢复ꎮ
(1) 藤枣地理分布较狭窄ꎬ 种群数量稀少ꎬ
这与藤枣原始生境破坏有很大关系ꎮ 更合适的措
施是保护藤枣原有生境和群落ꎮ 保存其原有的生
态面貌ꎬ 是解决藤枣保护的首要任务ꎮ 因此ꎬ 对
藤枣资源的保护必须从单一的物种保护转移到物
种栖息地及生态系统的保护ꎮ
(2) 优先就地保护藤枣现有种群ꎬ 重点关注
没有出现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空白地区ꎬ 处理
好这些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关系ꎬ 加大这些自然保
留种群的管理力度ꎮ 对有藤枣分布区需进一步核
实ꎬ 登记、 拍照、 记录等ꎬ 明确责任人ꎮ 在保护
区内ꎬ 挂牌保护若占农民的个人林地ꎬ 要按公益
林标准补偿ꎬ 涉及到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5 株、 南
滚河自然保护区 2 株、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6 株、
莱阳河自然保护区几株和望天树自然保护区 1株ꎬ
需有关单位进一步统计核实ꎻ 在保护区外ꎬ 如藤
枣在江城分布数量较多ꎬ 建议相关县 (市) 林业
局及部门划定藤枣保护区ꎬ 尽可能建立自然保护
小区或自然保护点ꎬ 并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ꎮ
(3) 加强科研ꎬ 鼓励科技人员对藤枣开花传
粉的研究ꎬ 掌握藤枣繁殖过程ꎬ 并人工繁育种群
回归自然的研究ꎬ 最大限度地保护藤枣种质资源ꎮ
(4) 由于藤枣是藤本植物ꎬ 缠绕在其他植物之
上ꎬ 不像其他乔木、 灌木易于发现和辨认ꎬ 加之很
少人了解藤枣相关知识及保护的重要性ꎬ 普通民众
对其几乎没有保护意识ꎮ 需林业部门加强宣传ꎬ 进
一步提高当地民众对藤枣的识别能力和保护意识ꎮ
致谢 税玉民研究员、 陆树刚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相关专家给
予了极大的支持ꎬ 同窗研究生在野外调查ꎬ 标本鉴定的
帮助ꎬ 在此表示感谢ꎮ
〔参 考 文 献〕
国家林业局ꎬ 农业部ꎬ 199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 1
批) [R]
刘玉壶ꎬ 1996. 中国植物志ꎬ 第 35卷 第 1分册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ꎬ 30 (1): 009
李玉媛ꎬ 2005.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M]. 昆明: 云南科
技出版社ꎬ 109: 252—253
税玉民ꎬ 陈文红ꎬ 李增耀等ꎬ 2003. 滇东南红河地区种子植物
[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税玉民ꎬ 陈文红ꎬ 2006. 中国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 (第 1册) (滇
东南部分)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汪松ꎬ谢焱ꎬ 2004.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第 1卷 [M].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ꎬ 1979. 云南植物志 (第 3 卷) [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ꎬ 226
Cutler DFꎬ 1975. Anatomical notes on the leaf of Eleutharrhena and
Pycnarrhena (Menispermaceae) [J] . Kew Bulletinꎬ 30: 41—48
Diels Lꎬ 1910. Menispermaceae [ A ] / / Engler Aꎬ Pflanzenreich
[M]ꎬ Ⅳ. 94. Leipzig: Engelmannꎬ 103ꎬ 115
Forman LLꎬ 1975. The tribe Triclisieae diels in asiaꎬ the pacific and
australia [J] . Kew Bulletinꎬ 30: 99
Wu ZYꎬ Raven PHꎬ Hong DY ed.ꎬ 2010. Flora of China (Vol 7)
[M]. Beijing: Science Pressꎻ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Zheng YL (郑永利)ꎬ DengYF (邓云飞)ꎬ 2003. Some new records
from Guangxi [J] . Guihaia (广西植物)ꎬ 23 (6): 541—542
646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