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冠菊属一新组



全 文 :毛冠菊属一新组!
高天刚!,陈艺林,吴征镒!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
摘要:建立了毛冠菊属的一个新组———单头组,并提出详尽的证据。
关键词:毛冠菊属;新组;单头组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0+1 .
(2&1*&3+(/#:!3(#4#/#)
/*0 12345/346!,789: ;25<24,=> ?@A465;2!
(! !#$%#& ’#()%))* +, -+).#/,01%#*(* 23.4*$/ +, 53%*#3*(,BC4D246 #$%%&,7@243;
’#()%))* +, -+).#/,01%#*(* 23.4*$/ +, 53%*#3*(,EA2F246 !%%%’(,7@243)
!53(4/,(:* 4AG HAIJ2K4,LK4KIAM@3N3 1. /. /3K AJ ;. <. 7@A4 KO J@A 6A4CH 6.##+&7+))%( 2H AHJ3P5
N2H@AQ. RAJ32NAQ AS2QA4IA OKT 2J 2H MTAHA4JAQ.
6#) $&473:6.##+&7+))%(;:AG HAIJ2K4;LK4KIAM@3N3
我们在 7KDMKH2J3A :AGHNAJJAT 上发表了一个毛冠菊属的新系统摘要(/3K U 7@A4,%%(),是我们在综
合了已知的所有性状资料基础上的新判断,代表了我们对该属系统发育的最新认识。其中包含了一个新
组———单头组(HAIJ . LK4KIAM@3N3)。在本文中,我们详述建立该新组的理由,并给予相应的分类学处理。
系统学除了要描述生物多样性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释生物多样性。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发现
进化枝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中,发现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毛冠菊(6.##+&7+))%( 8.9%4.
(7. =24VN .);. <. 7@A4)与该属的其他种类(毛冠菊组 WAIJ . :344K6NKJJ2H,共 -种)在许多重要性状上
有明显差异,可能代表了该属的一个独特的分枝。
形态上,青海毛冠菊头状花序单生,为亚灌木,而该属其他种类头状花序排成聚伞状,为多年生草本。
生态上,青海毛冠菊分布于青藏高原腹地,高山灌丛草甸,而该属其他种类则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地区,湿润的寒温性针叶林。
随后我们进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在基于 X1W序列构建的该属的系统发育树上,青海毛冠菊和
该属的其他种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分枝上,它们代表了该属的两个进化枝(<2C等,%%()。所以这两枝的
分化是相当明显的。
尽管青海毛冠菊与该属的其他种类在上述性状上明显不同,但在孢粉学、细胞学、和形态学等性状
上还是比较一致。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 4 Y !-条,核型都是 *型,差异很小(高天刚,%%!)。尤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89():!-’ Z !’%
!,(/ :&(/’+,/ ;<’’/’+,/
! 收稿日期:%%( + !% + (,%%( + !! +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高天刚(!’,( +)男,山东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其是在它们的头状花序的舌状花和管状花之间还有一层丝状雌性花,这一性状在属内稳定,在菊科植物
内也罕见,成为统一该属的一个关键性状。所以不宜将这个新组提升为更高的等级。
建立了这一新组之后,我们就可以基于上述性状资料粗略勾划出该属分化历史的轮廓:毛冠菊属自
其共同祖先起源后,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沿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分化。以青海毛冠菊为代表的分枝(单
头组 !#$ % &’(’#)*+,+)只有一个种,分布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山灌丛中,其分布区域狭小,仅限于青
海的称多、治多和曲麻莱三个县,而且只生长在通天河两岸的半阴坡或阴坡灌丛中,表现出许多适应于
这种干冷气候的特征,其系统位置孤立,可能是一个孑遗类群,代表了毛冠菊属自其祖先起源后独立发
展的一个谱系分枝;另一个分枝(毛冠菊组 !#$ % -+((’.,’$$/0)则向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扩散,适应于湿润
的寒温性针叶林,这一枝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化明显,包含了毛冠菊属中的大部分种类。
分类处理:
单头组 新组
!#$ % !#$%&’()( 1% 2% 2+’ $ 3% 4% 5*(,0#$ % (’6%
!78897$/#’0+;#+)/$7,+ 0’,/$+9/+% : 0)#/0%
1;)70:! < #$%&#(5% =/(>, %)3% 4% 5*(%
亚灌木;头状花序单生。仅 :种,分布于青海省南部。
青海毛冠菊 (植物分类学报)
*(##+),,-. /(0-1((5% =/(>, %)3% 4% 5*( /( ?@ A7,, % !(B):CDB% :EFC% !% =% 4/7 /( G, % H/(.I
*+/ % !:C:J K C::,8 % #:: K D% :EEL%
’()(*%+ #$%&,- 5% =/(>, % /( M#$+ N’9$ % O$9’)% $!:C% :FED% 1;):5*/(+,H/(.*+/,O’$+(/( 0< (%
((< 6%)%
!#))+./+00%- 1%).2#%()-%- 4/(. $ 3% 4% 5*( /( M#$ % O*;$’$+P% !/(/#+ $(:):::C K ::Q,:EF:% 1;):
H/(.*+/,5*/(R7,(+9 $* 3+(.$S T/69,!% =% 4/7 BDB:(*’,’$;),OU!)%
亚灌木。有发达的木质化横走根状茎。株高 Q V BJ #W,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 C V :: #W,宽 JB总苞片 B V D层,线状披针形,背面有腺毛和白色绵毛。舌状花黄色,舌片线形,长 :D V :Q WW,宽 B<:
V D状。花期 X V F月。
分布:青海,生高山灌丛或草甸中,海拔 D XJJ V C BJJ W。
%&’()*&(青海):1/Y$ Y’9+,/0,3+(.$S,-% &% O9@+,0>/ :CQ(OU);5*/(R7(称多),Z% [% 2’7(苟
新京)FD K BDJ(N-=O);H7W+9,,(曲麻莱),!% =% 4/7 +(R T% G% N7+(.(刘尚武和黄荣福)JJE:B
(N-=O);\*/R’(治多),4% N% \*’7(周立华)XF(N-=O)%
〔参 考 文 献〕
高天刚,BJJ: % 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2+’ 12,5*( 34% BJJD % M (@ 0;0$W ’8 $* #,+00/8/#+$/’( ’8 !#))+./+00%- &+P/W%(0% , %)(5’W)’0/$+:M0$9+)[[]% 3+45
!(6-/,+#:DC
4/7 [H,2+’ 12,5*( \], (0 #/,BJJB% &’,#7,+9 )*;,’.(; +(R Y/’.’.9+)*; ’8 $* H/(.*+/I1/Y$ O,+$+7 (RW/# !#))+./+00%-
(M0$9+#+)[[]% 7+/ 829/+.()9 :$+/,,!:DJX—DBQ
JE: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BL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