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Vascular Plants Distributed in Qiangtang Plateau and Upper Area of Yarlungzangbo River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全 文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李摇 晖1, 文雪梅1, 于顺利2
(1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联合实验室, 西藏 拉萨摇 850001;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摇 100093)
摘要: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是植物学研究相对薄弱的地区。 通过对该区域进行植被调查、 植物
种质资源采集, 共收集到 31 科 90 属 148 种 (变种) 植物标本及其种质资源, 其中以菊科、 禾本科、 莎草
科、 豆科等植物为主。 分析结果表明: 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 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 种
的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与中亚分布及变型占有绝对优势, 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特有种的大量形成及
与中亚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 对调查区域一些植被类型进行了描述, 对冰川棘豆、 镰荚棘豆、 青海刺参等
8 种植物的资源与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价, 最后提出了合理保护与利用植被与植物资源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羌塘高原; 雅鲁藏布江上游; 资源调查; 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948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3)03-327-08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Vascular Plants Distributed in Qiangtang Plateau and
Upper Area of Yarlungzangbo River
LI Hui1, WEN Xue鄄Mei1, YU Shun鄄Li2
(1 United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in Highly Altitudinal and Cold Area, Tibet Plateau Institute of Biology鄄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hasa 85000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plant resources of Qiangtang Plateau and upper area of Yarlungzangbo River were rela鄄
tively scant until now. We investigated their vegetation, collected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n evaluated
their resource amou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men and germplasm collected include 148 species belonging to
90 genera and 31 families, in which Compositae, Graminae, Cyperaceae and Leguminosae were dominant. Most of
flora elements of families ar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and flora elements of those genus showed temperate characteris鄄
tics. Endemic species and Central Asian distribution and their varieties are in absolute dormancy and these reflected
lots of emerged endemic species because of the Qinghai鄄Xizang Plateau uplift, and indicate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entral Asian distribution flora. The vegetation traits was described ther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ty were valuated
on local special economic plants such as Oxytropis glacialis, Oxytropis falcate, Morina kokonorica and so on. At
last, the authors give some related suggestion about conserving and reasonably making use of those plant resource.
Key words: Qiangtang Plateau; Upper area of Yarlungzangbo River; Resource investigation; Resource evaluation
摇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是指冈底
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至与新疆接壤的昆仑
山以南和里孜以西的雅鲁藏布江源头及其各支流
的广大区域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2013, 35 (3): 327 ~ 334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DOI: 10. 7677 / ynzwyj201313033
* 基金项目: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 (2007FY110100)
收稿日期: 2013-03-21, 2013-04-15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李摇 晖 (1966-)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西藏植物学考察研究。 E鄄mail: tpiblh@ 21cn. com
察队, 1984, 1988), 包括西藏阿里地区大部、
日喀则地区西部及那曲地区的中、 西部, 面积约
7. 43伊107 hm2, 平均海拔 4 500 ~ 5 000 m (西藏
自治区林业勘察研究所, 1993; 尹嘉珉, 2005)。
该区域大部分地处高寒或干旱地区, 年均温约
-8 ~ 6. 6 益, 最暖月平均气温 12 ~ 5. 5 益, 最冷
月平均气温-10 ~ -22 益, ≧ 0 益积温为 1 000 ~
1 500 益, 年降水量 20 ~ 300 mm, 年平均蒸发量
高达 2 000 ~ 2 340 mm, 平均相对湿度仅 34% ~
47% 。 区域内河流主要有狮泉河、 象泉河及雅鲁
藏布江上游段。 雅鲁藏布江上游段全长 268 km,
河谷形态呈高原宽谷类型, 水面落差 1 190 m, 区
间集水面积占全流域总面积的 11%, 除此之外羌
塘高原还拥有众多的内陆湖, 总数达 497 个。 区
域内植被稀疏、 植物种类不多, 根据区域自然分
异特点又被分为南羌塘高原草原区、 北羌塘高原
荒漠草原区、 藏西北高原荒漠区、 藏西南亚高山
荒漠草原区以及雅鲁藏布江上游高山草原区。 主
要植被有针茅 (Stipa spp. ) 草原、 蒿属 (Artemi鄄
sia spp. ) 草原、 青藏苔草 (Carex moocroftii) 草
原、 固沙草 (Orinus thoroldii) 草原、 垫状驼绒藜
(Ceratoides compacta) 荒漠化草原、 变色锦鸡儿
(Caragana versicolor) 灌丛、 柳 ( Salix) 灌丛、
小嵩草 (Kobresia pygmaea) 草甸、 高山岩屑坡稀
疏植物群聚等类型, 而在一些湖滨、 山坡坡麓地
带则见有一些蓼 (Polygonum)、 碱茅 (Puccinellia
spp. )、 赖草 (Leymus secalinus)、 委陵菜 (Poten鄄
tilla)、 沙棘 (Hippophae)、 三角草 (Trikeraia)、
嵩草属植物等组成的群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4, 1988)。 在这些极端生境
下生长的植物, 经过适应性进化, 具有丰富的抗
逆 (如耐盐、 耐寒、 耐旱等) 基因资源, 一些种
类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但是, 由于环
境恶劣, 该区域的很多地方为植物采集的空白区,
而种质资源的调查及收集更为薄弱。 在科技部基
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资助下, 对羌塘高原及雅
鲁藏布江上游地区及毗邻的阿里地区西南部等区
域进行了植被及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种质资源的采
集, 并在随后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 具体考
察路线及工作点见图 1。
图 1摇 2008-2010 年度考察路线示意图
Fig. 1摇 Collection localities from 2008 to 2010
823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1摇 材料与方法
1. 1摇 野外调查、 采集
在考察区域, 进行了植被与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采
集。 在植被学方面, 根据群落的优势种及环境特征确定
了所属植被类型, 并对主要伴生植物进行了记录。 在植
物种质资源调查方面, 采集了植物凭证标本、 植物种子
及 DNA材料, 记录了植物分布的经纬度、 海拔、 发现植
株数、 取样面积、 生长习性、 结实率、 影响因子等; 其
中, 种子采集单元按 1 份种子、 1 份 DNA、 5 份标本进
行采集, DNA采集单元按 2 份 DNA材料、 6 份标本进行
采集。 与此同时, 还相对应地拍摄了关于环境、 群落、
植株、 花部特征、 果实的照片。 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
以两者直线距离相距不低于 40 km 标准进行采集, 确保
所采集材料属于不同的居群。
以上采集的植物标本、 DNA材料、 种子已保存于中
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
1. 2摇 标本鉴定
根据 《西藏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 对所采标本进
行鉴定。
1. 3摇 资料收集与分析
将所鉴定植物进行统计、 区系分析, 查阅它们的经
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8;
倪志诚等, 1990;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91; 肖正春和张广伦, 1992; 齐迎春等, 2001; 樊泽峰
等, 2006; 卢萍等, 2009; 沈灵犀等, 2010; 杜青云等,
2010), 并就其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建议。
2摇 结果与分析
2. 1摇 植物种类
野外采集的植物经鉴定共有 31 科 90 属 148
种 (变种) (表 1), 其中, 菊科 Compositae、 禾
本科 Gramineae、 莎草科 Cyperaceae、 豆科 Legu鄄
minosae、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蔷薇科 Rosaceae、
藜科 Chenopodiaceae等所含种类较多, 占到所采
集植物的 71. 6% ; 在属级水平上, 以委陵菜属、
苔草属 Carex、 嵩草属 Kobresia、 蒿属、 针茅属、
棘豆属 Oxytropis 以及葶苈属 Draba、 狗娃花属
Heteropappus、 藜属 Chenopodium 的种类较多, 约
占总种数的 1 / 3。
2. 2摇 区系成分
根据文献 (吴征镒等, 2003) 标准进行统
计, 上述 31 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
有 23 科, 占 74. 2% , 如蓼科 Polygonaceae、 藜
科、 十字花科等等; 泛热带分布 2 科, 占 6. 5%,
如大戟科 Euphorb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北温带分布与旧世界温带分布有 6科, 占 19. 3%,
如罂粟科 Papaver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杉叶藻科 Hippurdaceae、 百合科 Liliaceae、 柽柳
科 Tamaricaceae 与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除去
世界广布科外, 该区域植物区系更具有温带分
布性质。
按照吴征镒等 (2006) 属的分布区类型划
分标准对 90 个属进行划分, 共有 11 种分布类
型, 显示出区系的复杂性。 其中, 旧世界温带分
布及其变型 9 属, 占 10% ; 温带亚洲分布 7 属,
占 7. 8% ; 世界分布 11 属, 占 12. 2% ; 热带亚
洲和热带非洲分布 1 属, 即角柱花属 Ceratostig鄄
ma, 占 1. 1% ; 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2 属, 即大
戟属 Euphorbia、 三刺草属 Aristida, 占 2. 2% ;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变型 1 属, 即黄华属
Thermopsis, 占 1. 1% ; 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
及变型1属, 即翼首花属 Pterocephalus, 占1. 1%;
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6 属, 占 6. 7% ; 东亚分布及
其变型 6 属, 占 6. 7% ; 中国特有分布 3 属, 占
3. 3% , 即藏豆属 Stracheya、 马尿泡属 Przewal鄄
skia和小果滨藜属 Microgynoecium; 北温带分布
及其变型 (包括北极———高山分布、 南、 北温
带间断分布在内) 43 属, 占 47. 8% , 如针茅属、
蒿属、 嵩草属、 马先蒿属、 虎耳草属、 委陵菜
属、 葶苈属、 虫实属、 披碱草属、 山蓼属、 火绒
草属、 雀麦属等等。 上述结果中的北温带分布及
其变型、 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温带亚洲分
布三者之和达到 59 个属, 温带成分的属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
分析种的分布类型仍套用属的分布类型
(吴征镒等, 2006)。 调查区域收集的上述 148 种
植物, 按照属的标准进行划分, 其中, 明显缺乏
各类热带分布类型以及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及变型
与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 世界分布类型仅
有 1种, 即藜 (Chenopodium album); 除去世界分
布外, 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合计高达 47. 2%, 其中,
西藏特有成分又较多, 如西藏藜 (Chenopodium ti鄄
beticum)、 矮葶苈 (Draba handelii)、 禾叶点地梅
(Androsace graminifolia)、 长花滇紫草 (Onosma
hookeri var. longiflorum) 等等; 东亚分布及变型占
9. 3% , 如滇西北点地梅 (Androsace delavayi)、
923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摇 晖等: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033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133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摇 晖等: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狮牙状风毛菊 ( Saussurea leontodontoides) 等;
各类温带分布类型占 7. 8% , 如菊叶香藜 (Che鄄
nopodium foetidum)、 角果碱蓬 ( Suaeda cornicu鄄
lata) 等; 中亚分布及变型占 35. 7% , 如叉枝蓼
(Polygonum tortuosum)、 高原芥 (Christolea cras鄄
sifolia) 等。 上述分布类型比例较高的是中国特
有分布与中亚分布及变型, 两者合计达 82. 9% ,
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特有种的大量形成及
与巴基斯坦、 阿富汗、 印度西北部等中亚植物区
系的密切联系。
2. 3摇 植被类型
如前所述, 调查区域因自然条件分异, 在不
同地方发育有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这些群落因
建群种的不同被划分为一定的植被类型, 而生物
生态学特性与群落外貌相近的植被类型则组成植
被型。 按此原则, 调查区域的植被型有高寒草
原、 荒漠草原、 小半灌木荒漠、 落叶阔叶灌丛、
草甸、 高山稀疏植被等几类, 下面就一些植被类
型介绍如下:
2. 3. 1摇 高原芥群落摇 在阿里噶尔县昆莎乡一带
见有其分布, 海拔 4 271 m; 狮泉河年均气温
0. 1 益, 年降水量 73 mm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1985)。 高原芥成为群落建群种, 群落总盖度在
30% ~ 35%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有针茅
(Stipa spp. )、 棉毛葶苈 (Draba winterbottomii)、
锦鸡儿、 藜 (Chenopodium) 等。
2. 3. 2摇 变色锦鸡儿群落摇 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上
游和阿里南部, 如普兰、 噶尔、 仲巴等地, 分布
海拔在 4 300 ~ 4 700 m 左右, 气候寒冷、 干旱,
年均气温 0 ~ 3 益, 年降水量 70 ~ 300 mm (西藏
自治区气象局, 1985)。 群落总盖度在 40% ~
6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有针茅 ( Stipa
spp. )、 赖草 (Leymus secalinus)、 早熟禾、 拟蒺
藜黄芪 (Astragalus tribulifolius)、 棘豆等。
2. 3. 3摇 棘豆群落摇 包括冰川棘豆、 镰荚棘豆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 分布于羌塘高原、 阿里及雅鲁
藏布江上游地区, 如昂仁、 仲巴、 改则、 日土等
地, 分布海拔一般在 4 400 m 以上, 气候寒冷、
干旱, 年均气温 0 益左右, 年降水量 190 ~ 300
mm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1985)。 群落总盖度在
35% ~4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还有小叶金
露梅 ( Potentilla parvifolia )、 嵩 草、 凤 毛 菊
(Saussurea )、 香青 ( Anaphalis )、 针茅、 黄芪
(Astragalus)、 无心菜 (Arenaria) 等。
2. 3. 4摇 西藏泡囊草群落摇 该类型野外在阿里玛
旁雍错湖区见有大面积分布, 海拔 4 647 m, 土
壤砂砾性强。 普兰县年均气温 3 益左右, 年降水
量 171 mm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1985)。 在部分
地方, 变色锦鸡儿为群落建群种, 本种成为次优
势种, 伴生植物有阿尔泰狗娃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 固沙草 (Orinus thoroldii)、 针茅、 蒿
(Artemisia) 等。
2. 3. 5摇 青海刺参群落摇 该类型在措勤、 申扎有
分布, 在措勤有数万株规模自然生长。 申扎县年
均气温-0. 4 益左右, 年降水量 300 mm (西藏自
治区气象局, 1985)。 青海刺参成为群落建群种,
群落总盖度在 35% ~ 5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
植物还有黄芪、 委陵菜 ( Potentilla)、 螃蟹甲
(Phlomis younghusbandii)、 针茅、 鹅观草 (Roeg鄄
neria)、 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 等。
2. 3. 6 摇 蒿类群落 摇 它包括藏沙蒿、 冻原白蒿、
日喀则蒿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分布于羌塘高原、
西藏阿里及雅鲁藏布江上游, 如措勤、 噶尔、 仲
巴等地, 分布海拔大致在 4 400 ~ 5 000 m。 群落
总盖度在 25% ~ 4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
还有针茅、 苔草、 腺毛叶老牛筋 (Arenaria capil鄄
laris var. glandulosa)、 披针叶黄华 ( Thermopsis
lanceolata)、 棘豆、 委陵菜 (Potentilla)、 景天、
嵩草等。
2. 3. 7摇 固沙草群落摇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及
羌塘高原, 如日土、 仲巴等地。 分布海拔在 4 300
~4 600 m, 土壤一般具有较厚的沙层。 群落总盖
度在 25% ~ 4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还有
棘豆、 委陵菜 (Potentilla)、 黄芪 (Astragalus)、
景天 (Sedum)、 糙苏 (Phlomis) 等。
2. 3. 8摇 针茅群落摇 它包括紫花针茅、 羽柱针茅、
沙生针茅、 短花针茅、 昆仑针茅等不同的植被类
型, 广泛分布于羌塘高原、 西藏阿里及雅鲁藏布
江上游, 如改则、 日土、 普兰、 噶尔、 申扎、 仲
巴等地, 分布海拔一般在 4 500 m 以上, 气候寒
冷、 干旱, 年均气温-1 ~ 3 益, 年降水量 70 ~
300 mm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1985), 土壤砂砾
性强。 群落总盖度在 20% ~ 40% , 除建群种外,
伴生植物还有蒿、 砂生地蔷薇、 固沙草、 苔草
233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Carex sp. )、 香青、 半卧狗娃花 (Heteropappus
semiprostratus)、 棘豆、 二裂委陵菜 ( Potentilla
biflurca) 等等。
2. 3. 9摇 青藏苔草群落 摇 该群落分布较为广泛,
在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等地都有分布, 如
申扎、 仲巴等地, 分布海拔多在 4 300 m 以上;
它可局部生长于河滩等湿润生境, 也能在山坡组
成大片群落。 群落总盖度在 20% ~45%, 除建群
种外, 伴生植物还有针茅、 蒿、 火绒草 (Leontop鄄
odium)、 委陵菜、 西藏早熟禾 (Poa tibetica) 等。
2. 4摇 植物资源概况
调查区域的植物种类并不多, 但对当地生态
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可以保持水土、 防
风固沙等。 一些植物可作为牲畜的饲草, 如禾本
科针茅、 赖草、 早熟禾、 三刺草、 鹅观草、 燕
麦、 三毛草、 野青茅、 披碱草、 碱茅、 固沙草、
雀麦, 莎草科的嵩草、 苔草与扁穗草, 菊科的狗
娃花、 风毛菊、 千里光、 火绒草、 蒲公英, 唇形
科的青兰, 蓼科的细叶西伯利亚蓼、 叉枝蓼、 珠
芽蓼, 十字花科的高原芥, 水麦冬科的水麦冬与
海韭菜, 蔷薇科的小叶金露梅、 豆科的变色锦鸡
儿及胡颓子科的西藏沙棘的枝叶等; 甚至菊科的
蒿属植物随着冬季的来临, 其异味消失, 也能成
为绵羊、 山羊的抓膘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8)。 这些植物生长于羌塘
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区域的高寒环境, 对发展
当地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植物具有药用或其它价值, 如独一味、
红景天、 螃蟹甲、 藏波罗花、 西藏扭连钱等等;
其中, 考虑到资源量等因素, 西藏泡囊草、 藏沙
蒿、 冻原白蒿、 青海刺参、 螃蟹甲、 镰荚棘豆、
冰川棘豆、 西藏微孔草 8 种植物具有较好的发展
前途, 希望予以关注。 西藏泡囊草具有麻醉镇
静、 解痉消肿作用, 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
胃肠疼痛、 胆道蛔虫症及胆结石疼痛; 藏沙蒿全
草藏医用于消炎及止内脏出血等病; 冻原白蒿含
有一些精油成分可能具有一定抑菌作用 (沈灵
犀等, 2010); 青海刺参有健胃之效, 螃蟹甲治
感冒咳嗽、 支气管炎疗效很好 (倪志诚等,
1990); 镰荚棘豆不仅可入药而且具有很好的防
紫外辐射作用 (杜青云等, 2010); 冰川棘豆可以
作为潜在的药源植物加以开发利用 (樊泽峰等,
2006); 西藏微孔草对保护人体的健康、 延缓人体
衰老有很大意义 (肖正春和张广伦, 1992)。
这 8 种植物中, 冰川棘豆、 镰荚棘豆、 青海
刺参、 藏沙蒿有一定资源量。 据野外调查, 冰川
棘豆广泛分布于西藏的阿里地区及羌塘高原海拔
4 500 ~ 5 300 m 的砾石山坡、 砾质地上; 对不同
地点种群 (居群) 数量的估计, 多处在 2 000、
3 000 株以上, 种子结实率平均在 40%以上。 镰
荚棘豆生境与冰川棘豆类似, 但数量减少, 在日
土县龙木错一带见一片约有 3 000 株左右的居
群, 种子正常结实率可达 95% 。 根据相关资料,
青海刺参的生境明显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低海拔
的河谷区域, 一种是我们调查海拔较高的山坡砾
石地或高山荒漠化草原; 据在措勤县磁石乡一处
的估计, 其数量应在 50 000 株以上, 种子结实
率在 85%左右。 藏沙蒿主要生于砾质草原, 往
往成为当地群落的建群种或伴生种; 在仲巴布多
乡一处调查, 估计在 20 000 株以上, 种子结实
率 50%左右。 冻原白蒿的情况与藏沙蒿相似。 螃
蟹甲在西藏的分布较广, 但并不成片, 数量也不
多, 尤喜在土层深厚、 沙性重的土壤中生长, 种
子结实率约 80%, 可通过繁殖来提高资源量。 西
藏微孔草产河滩地上, 但数量均不多, 种子结实
率约在 80%左右; 由于其花序极度缩短、 密集,
所以单株种子产量并不低, 如果以所占地面积推
算, 野生状态下亩产已达 100 公斤以上, 因此它
是栽培驯化的良好材料, 值得进一步研究。 西藏
泡囊草主要见于阿里地区的荒漠化草原, 据我们
在普兰县玛旁雍错湖区的调查, 估计在 10 000 株
以上, 种子结实率约 70% 。
2. 5摇 建议
由于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降水稀
少、 土壤瘠薄、 砂砾性强, 加之海拔较高、 风
大、 气候寒冷, 这里的植物生长极为缓慢且生长
期较短, 一旦遭受破坏就不易恢复; 因此, 保护
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实行保护性利用就显得十分
重要。
(1) 在生产、 生活方面, 做到以草定畜,
防止过度放牧, 禁止滥采滥挖;
(2) 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草籽补播, 依地
形与水源进行改造、 新建牧场, 区别处理好放牧
与割草场之间的关系, 实行封育与轮牧相结合;
333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摇 晖等: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3) 在资源利用方面, 一定要注重建立栽
培基地; 同时要尽量使用植物的地上部分、 实行
间采轮采、 开展综合利用等等。
3摇 结论
3. 1摇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种子植
物调查共采集了 31 科 90 属 148 种 (变种) 植物
及其种质资源, 其中以菊科、 禾本科、 莎草科、
豆科、 十字花科、 蔷薇科、 藜科植物为多; 在区
系成分方面, 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 属
的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 种的分布类型以中
国特有与中亚分布及变型占有绝对优势, 反映了
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特有种的大量形成及与巴基
斯坦、 阿富汗、 印度西北部等中亚植物区系的密
切联系。
3. 2摇 调查区域植被型有高寒草原、 荒漠草原、 小
半灌木荒漠、 落叶阔叶灌丛、 草甸、 高山稀疏植
被等几类, 本文对高原芥、 变色锦鸡儿、 棘豆、
西藏泡囊草、 青海刺参、 蒿类、 固沙草、 针茅以
及青藏苔草群落进行了简要介绍, 它们所处环境
气候寒冷、 干旱, 其中包含的植物种类也不多。
3. 3摇 该区域的植物除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外,
还有很多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重点介绍了冰川
棘豆、 镰荚棘豆、 青海刺参、 螃蟹甲、 藏沙蒿、
冻原白蒿、 西藏微孔草、 西藏泡囊草 8 种植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
3. 4摇 由于地处高寒或干旱区域, 保护好羌塘高
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重要;
特别要注意草场、 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在进行开发时要建立栽培基地。
也参摇 考摇 文摇 献页
倪志诚主编, 1990. 西藏经济植物 [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 117—659
吴征镒, 周浙昆, 孙航等, 2006.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
和分化 [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编, 1985. 西藏自治区地面气候资料 (1951-
1980) [M].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出版
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研究所, 1993. 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74
肖正春, 张广伦, 1992. 微孔草-1-亚麻酸的新资源 [ J] . 生物
学杂志, (2): 16—19
尹嘉珉主编, 2005. 西藏自治区地图册 [M]. 北京: 中国地图出
版社, 12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4. 西藏河流与湖泊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6, 14, 11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8. 西藏植被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9, 311—330, 336—337, 39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 1991. 藏药志 [M]. 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 134—139
Du QY (杜青云), Hong JN (洪佳妮), Guo WY (郭文勇) et al.,
2010.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estimation of falcate crazyweed
sunscreen emulsion [J] . Herald of Medicine (医药导报), 29
(2): 229—231
Fan ZF (樊泽峰), Zhao BY (赵宝玉), Fan YY (樊月圆) et al.,
2006.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the poisonous fraction and control
of Tibet Oxytropis glacialis [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草业学
报), 23 (9): 15—18
Lu P (卢萍), Zhao ML (赵萌莉), Han GD (韩国栋), 2009.
Hazards and utilization on toxicity of Oxytropis glabra [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草业学报), 26 (3): 97—101
Qi YC (齐迎春), Hu C (胡诚), Tan YY (谭远友), 2001. Ex鄄
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scterlostasis of Oxytropis glacialis [J] .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
(1): 22—23
Shen LX (沈灵犀), Zhanxi CR (扎西次仁), Geng YP (耿宇鹏)
et al., 2010.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six Ar鄄
temisia species in Tibet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J] .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复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49 (1): 73—80
Wu ZY (吴征镒), Zhou ZK (周浙昆), Li DZ (李德铢) et al.,
2003. The aeal鄄types of the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南植物研究), 25 (3): 245—
257
433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