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axonomic Revision on Some Species of Parnassia (Parnassiaceae) from China

中国梅花草属( 梅花草科) 一些种类的订正



全 文 :中国梅花草属 (梅花草科 ) 一些种类的订正?
吴 丁1 , 2 , 卢金梅2 , 王 红2
??
(1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云南 昆明 650204 )
摘要 : 在标本研究和野外观察的基础上 , 对中国分布的梅花草属 ( Parnassia) 的一些种类进行了修订 , 将
披针瓣梅花草 ( P . lanceolata)、窄瓣梅花草 ( P . angustipetala) 与德格梅花草 ( P . degeensis) 归并入云南梅
花草 ( P . yunnanensis) ; 将贵州梅花草 ( P . petimenginii ) 归并入峨眉梅花草 ( P . faberi ) ; 将矮小梅花草
( P . humillis ) 归并入三脉梅花草 ( P . trinervis) ; 将青海梅花草 ( P . qinghaiensis) 归并入高山梅花草 ( P . ca-
cuminum) ; 将康定梅花草 ( P . kangdingensis) 归并入类三脉梅花草 ( P . pusilla)。
关键词 : 梅花草属 ; 新异名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Q 9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8) 06 - 657 - 05
Taxonomic Revision on Some Species of Parnassia
(Parnassiaceae) from China
WU Ding1 , 2 , LU J in-Mei2 , WANG Hong2 * *
( 1 J ingdezhen College, J ingdezhen 333000 ,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Kunming Institute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 China)
Abstract : The taxonomy of some species of Parnassia L . (Parnassiaceae) fromChina is revised onthe basis of herbarium
materials and field observation of populations . These species are reduced to synonymies, i. e ., Parnassia lanceolata Ku,
P . angustipetala Ku and P . degeensis Ku are reduced to new synonymies of P . yunnanensis Franch .; P . petimengenii
Lévl . and P . humilisKu, are reduced to synonymy of P . faberi Oliv and P . trinervis Drude respectively; P . qinghaiensis
J . T . Pan, and P . kangdingensisKu are reduced to synonymy of P . cacuminumHand . -Mazz . , and P . pusilla Wall .,
respectively .
Key words: Parnassia; New synonymies; China
梅花草属 ( Parnassia L .) 为北温带高山分
布类群 , 包括亚洲和北美有 50~70 种 (Philips,
1982; Hultg?rd, 1987; Simmons, 2004) , 中国分布
约 60 种 (Ku, 1987 , 1995 )。目前 , 我国的梅花
草属分类学研究还不够深入 , 主要集中在腊叶标
本和文献上 , 而且该属植物的植株较矮小、花期
短 , 在野外考察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 使得该属
许多种类只有模式标本。作者自 2002 年起进行
中国梅花草属的分类学研究。本文在查阅标本、
考证模式以及野外观察的基础上 , 对国产梅花草
属部分种类进行了分类修订。
1 云南梅花草
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et, Journ . Bot .
(Morot) 10 : 266 . 1896; T . C . Ku in Fl . Reip .
Pop . Sin . 35 ( 1) : 16 . 1995 . TYPE : China . Yun-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8 , 30 (6) : 657~661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DOI : 10 .3724?SP. J . 1143 .2008.07327
?
?? ?通讯作者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 wanghong@ mail .kib. ac. cn
收稿日期 : 2008 - 01 - 10 , 2008 - 06 - 13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吴丁 ( 1983 - ) 男 , 博士 ,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70144 ) 和 973 项目 (2007CB411603)
nan, Hokin, Delavay 710 ( holoype, K !) ; Sichuan,
nearly Tatchienlu, Pratt 542 (syntype, BM !) . ———
P . lanceolata Ku, Bull . Bot . Res . Harbin, 7 ( 1 ) :
34 . 1987, syn . nov . TYPE : China . Sichuan, Muli ,
T . T . Yü 7429A ( holotype, PE; isotype,
KUN !) . ——— P . angustipetala Ku, Bull . Bot . Res .
Harbin, 7 (1 ) : 23 . 1987 , syn . nov . TYPE : China .
Sichuan, Muli , T . T . Yü7429B (holotype, PE; iso-
type, KUN !) . ——— P . degeensis Ku, Bull . Bot .
Res ., Harbin 7 ( 1 ) : 30 . 1987 , syn . nov . TYPE:
China . Sichuan, Dêgê, Y . W . Tsui 4997 ( holotype,
PE !) .
分布 : 中国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生于高
山草甸或湿地 , 海拔 3 300~4 300 m。
China . Yunnan ( 云南 ) : Lijiang ( 丽江 ) , G .
Forrest 6154 (K , E) , Hand . -Mazz . 7023 (K ) , J .
F . Rock 5255 ( E ) , Qinghai-Xizang Exped . ( 青藏
队 ) 14963 (KUN) , D . Wu ( 吴丁 ) 02005 (KUN) ,
D . Wu ( 吴 丁 ) & J . M . Lu ( 卢金 梅 ) 03005
(KUN) ; Eryuan ( 洱源 ) , J inshajiang Exped ( 金沙江
队) 636118 ( PE , KUN ) ; Weixi ( 维西 ) , C . W .
Wang ( 王启无 ) 64660 (PE) 、68611 (PE, KUN) ;
Zhongdian (中甸 ) , ———T . T . Yu (俞德浚 ) 12085
(PE , KUN) , 12254、9080、8758 (KUN) , K . M .
Feng (冯国楣 ) 1802 ( PE, KUN)、1648 (KUN) ;
Deqin ( 德钦 ) , K . M . Feng ( 冯国楣 ) 6209 ( PE,
KUN) , T . T . Yu ( 俞德浚 ) 8758、9080 ( KUN) ,
H . Wang et al . ( 王红等 ) 030、040 ( KUN) , D .
Wu et al . ( 吴丁等 ) 05005 (KUN)。Sichuan ( 四
川 ) : Kangding (康定 ) , C . S . Liu (刘式民 ) 1028、
883 (PE) , D . Wu (吴丁 ) 02016 (KUN)。
根据退化雄蕊顶端形态 , 谷粹芝于 1987 年
引用同号标本 (四川木里 , 俞德浚 7429 ) , 发表
了窄瓣梅花草 ( P . angustipetala) 和披针瓣梅花
草 ( P . lanceolata) 两个新种 , 并以云南梅花草
( P . yunnanensis) 作近缘种比较。 P . angustipetala
与 P . lanceolata 两者在形态上极难区分 , 在原始
描述中 , 前者以“退化雄蕊顶端圆”为主要特征 ,
后者则以“退化雄蕊极浅 3 裂”为主要特征。
Franchet ( 1896 ) 以采 于 云南 丽 江的 标 本
(Dalavay 710 ) 为模式 , 描述了云南梅花草 , 本
种以基生叶片肾形或卵状心形 , 茎生叶近中部或
偏上 , 花瓣倒卵状长圆形 , 退化雄蕊顶端全缘或
具不明显 3 齿为典型特征 , 产于我国西南部的云
南与四川。作者查阅了模式及大量标本发现退化
雄蕊在本种变异较大 , 常在同一份标本或同号标
本可见退化雄蕊全缘与三裂圆形。凹瓣梅花草
( P . mysorensis Heyne) 也存在类似情况 , 分布于
印度南部 Madras 的类群退化雄蕊棒状或 3 裂 ,
曾引起一些分类学家 (如 J . S . Gamble) 的注意。
为此 , 作者到模式产地调查并核对产地标本 , 云
南梅花草退化雄蕊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不表
现为间断 , 即不具有分种的意义 , 所以将 P . -
angustipetala和 P . lanceolata 处理为 P . yunnanensis
的异名。
此外 , 必须提到本种的近缘种德格梅花草
( P . degeensis Ku) , 原描述以退化雄蕊扁平、顶
端呈深波状或 5~7 齿为主要特征 , 并以长爪梅
花草 ( P . farreri W . E . Evans) 作为近缘种比较 ,
其中 P . fareri 花瓣具长爪、基部流苏状 , 而 P . -
degeensis花瓣宽匙形、边全缘 , 二者极易区分。
经查对模式 , P . degeensis 与本种 P . yunnanensis
除了退化雄蕊形态上的描述差异外 , 其它方面则
完全相同 , P . degeensis发表时只列举了 1 份标
本 , 即采于四川德格的崔友文 4997 , 且仅有 1 个
植株 , 所依据的标本信息量少 , 在此暂不处理 ,
留待以后深入研究。
2 峨眉梅花草
Parnassia faberi Oliver, Hooker′s Icon . Pl . 18 :
t . 1778 . 1888 . Type: China . Sichuan, Omei , Rev .
E . Faber 10 ( isotype, NY?K !) . ——— P . pet-
itmenginii H . Léveillé, Repert . Spec . Nov . Regni
Veg . 8 : 285 . 1910 , syn . nov . Type: China . Gui-
chou, Kuy-yang, E . Bodiner 2497 ( holotype, E !) .
分布 : 中国四川、云南和贵州。生于石山林
下阴湿处或路边岩石上等 , 海拔 1 100~1 500 m。
China . Sichuan ( 四川 ) : Mt . Omei ( 峨眉山 ) ,
E . Faber 1778 ( K ) ; E . Faber, s. n . (K ) ; E . H .
Wilson 3607 ( K、MB) ; E . H . Wilson 4896 (MB) ;
E . H . Wilson 4896 , (K ) ; J . Esquiroo 56 ( K ) ; E .
H . Wilson 4896 ( BM) ; E . H . Wilson 3607 ( BM) ;
L . C . Chou (周承裂 ) 4739 (E) ; W . P . Fang ( 方
文培 ) 3169 ( E、PE) , 6154、12608、23497 ( PE) ;
85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D . H . Du ( 杜大华 ) 528 (PE) ; K . J . Guan (关克
俭 ) 697、1848、1275、1511 ( PE ) ; G . H . Yang
(杨光辉 ) 56228 ( PE ) ; J . H . Xiong ( 熊济华 )
31868 (PE) ; W . J . Zheng ( 郑万钧 ) 6706 (PE) ;
D . Wu ( 吴丁 ) 02017 ( KUN) ; C . Y . Wu et al .
(吴征镒等 ) 04 , 6435 ( KUN) ; D . D . Tao ( 陶德
定 ) 11523 ( KUN ) ; F . Wang ( 汪 发 缵 ) 23497
(KUN ) ; W . R . He ( 贺 文 ? ) 581 ( KUN )。
Guizhou (贵州 ) : Bijie ( 毕节 ) , P . H . Yu ( 禹平
华) 643 ( PE) 。Yunnan (云南 ) : Yiliang (彝良 ) ,
NE Yannan Exped ( 滇东北队 ) 794 ( PE ) ; D . Wu
(吴丁 ) 03013 (KUN)。
贵阳梅花草 ( P . petitmenginii ) 由 Léveillé于
1910 年所描述 , 其模式为 E . Bodiner 于 1898 年
采于贵阳附近 ( Bodiner, 2497 ) 的标本。在形态
描述上 , 贵阳梅花草与峨眉梅花草 ( P . faberi
Oliv .)、龙场梅花草 ( P . esquirolii Lévl .) 相似 ,
如基生叶 10~20 枚 , 呈莲座状 , 这是该属其它
种类所不具有的显著特征。Evans ( 1920) 又对它
们进行了比较研究 , 并重新描述了 P . esquirolii ,
退化雄蕊为窄舌状 , 顶端不裂。作者经过查阅大
量 标 本 及 模 式 后 , 认 为 P . petitmenginii 与
P . faberi 为同种 , 其退化雄蕊特征相同 , 即顶端
2 裂似唇状 , 所例举的标本产地也相同 , 即地理
分布一致 , 故将 P . petitmenginii 作为 P . faberi 的
异名处理。
3 三脉梅花草
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Linnaea 39: 322 .
1875 . TYPE: China . Xizang, without detailed locality
( holotype, not seen !) . ——— P . humilis Ku, Bull .
Bot . Res ., Harbin 7 ( 1 ) : 27 . 1987 , syn . nov .
TYPE: China . Xizang, Anduo, X . J . Yang 1985
( holotype, PE !) .
分布 : 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
南和尼泊尔。生于山谷潮湿地、沼泽草甸或河
滩 , 海拔 3 100~4 500 m。
China . Xizang (西藏 ) : Lasa (拉萨 ) , F . Lud-
low& G . Sherriff 11129 , 8882 ( E) ; Anduo ( 安多 ) ,
X . J . Yang ( 杨金祥 ) 1985 (PE、KUN、HNWP) ;
Naqu ( 那 曲 ) , D . D . Tao ( 陶 德 定 ) 10855
(HNWP) , P . C . Kuo & W . Y . Wang (郭本兆 , 王
为义 ) 22874 (HNWP) ; Zhongba ( 仲巴 ) , Qinghai-
Xizang Exped . ( 青藏队 ) 6430 ( HNWP) ; Zedang
(泽 当 ) , C . Y . Wu et al . ( 吴 征 镒 等 ) 780
(HNWP) ; Nanmulin ( 南木林 ) , Zangyao Exped . ( 藏
药队 ) 907 ( HNWP) ; Basu ( 八宿 ) , Xizang Exped .
(西藏队 ) 2104 ( HNWP) ; Shuanghu (双湖 ) , J . Y .
Lang ( 郎楷永 ) 9853 ( KUN) 。Qinghai ( 青海 ) :
Gande (甘德 ) , T . N . Ho et al . ( 何廷农等 ) 927
(BM , HNWP) ; Chenduo ( 称多 ) , T . N . Ho et al .
(何廷农等 ) 1768 ( E, BM , HNWP) ; Maqin ( 玛
沁) , T . N . Ho et al . ( 何廷农等 ) 702、399 ( E,
BM, HNWP ) , Maqin Exped . ( 玛 沁 队 ) 366
(HNWP) ; Xinghai ( 兴海 ) , T . N . Ho et al . (何廷
农等 ) 1382 ( E, BM , HNWP) , S . Z . Zhang (张善
曾 ) 631036 (HNWP) ; Qilian (祁连 ) , Tsoong ( 钟补
求 ) 8689 (PE) ; Datong ( 大通 ) , J . M . Liu (刘继
孟) 5976、6227 ( PE) , Z . H . Zhang et al . ( 张志
和等 ) 4777 ( HNWP) ; Gonghe ( 共和 ) , T . N . Ho
et al . (何廷农等 ) 1539 ( BM , HNWP) , J . Q . Liu
(刘健全 ) 1539 (HNWP) , S . X . Wang ( 王生新 )
146 ( HNWP ) , Z . D . Wei ( 魏 振 铎 ) 22120
(HNWP) ; Yuedu ( 乐都 ) , Y . H . Wu ( 吴玉虎 )
3262 (HNWP) ; Hualong (化隆 ) , Y . H . Wu (吴玉
虎 ) 4191 ( HNWP) ; Kuze ( 库泽 ) , L . H . Zhou &
L . N . Sun ( 周立华 , 孙立南 ) 1599 ( HNWP) , S .
W . Liu & D . S . Luo ( 刘尚武 , 罗达尚 ) 1554
(HNWP) ; Mengyuan ( 蒙元 ) , P . C . Kuo & W . Y .
Wang ( 郭本兆 , 王为义 ) 12094 ( HNWP) ; Anger
(昂尔 ) , Y . C . Yang ( 杨永昌 ) 01326 ( HNWP,
KUN) , Zangyao Exped . ( 藏药队 ) 1303 ( KUN) ;
Delinha (德令哈 ) , Q . Du (杜庆 ) 0271 ( HNWP) ;
Yushu ( 玉树 ) , T . N . Ho et al . (何廷农等 ) 2114、
2365 ( BM , HNWP ) , Zangyao Exped . ( 藏药 队 )
1303 (HNWP)。Gansu ( 甘肃 ) : Minshan (岷山 ) ,
T . P . Wang (王作宾 ) 7552 ( PE) ; Xiahe ( 夏河 ) ,
T . P . Wang (王作宾 ) 5782、5708 (PE ) ; Tianzhu
( 天祝 ) T . N . Ho (何廷农 ) 2249 ( HNWP) ; Yumen
(玉门 ) , Y . F . Huang ( 黄荣福 ) 3378 ( HNWP)。
Sichuan ( 四川 ) : Muli ( 木里 ) , T . T . Yu ( 俞德
浚 ) 7751 (KUN) ; Daocheng (稻城 ) , Qinghai-Xizang
Exped . ( 青 藏队 ) 5573、 6050 ( KUN ) ; Yanyuan
(盐源 ) , Qinghai-Xizang Exped . ( 青藏队 ) 12704、
9566 期 吴 丁等 : 中国梅花草属 (梅花草科 ) 一些种类的订正
14235 (KUN)。Yunnan (云南 ) : Atuntze (德钦 ) ,
T . T . Yu (俞德浚 ) 9264 ( PE) , C . W . Wang ( 王
启无 ) 70193 ( PE) ; Weixi ( 维西 ) , C . W . Wang
(王启无 ) 68447 (PE) ; Zhongdian (中甸 ) , Zhong-
dian Exped . ( 中甸队 ) 1653 ( PE )、2148 ( KUN) ;
T . T . Yu ( 俞德浚 ) 12743 ( PE、KUN) , K . M .
Feng (冯国楣 ) 2277、23323 (KUN)。
Nepal : Manang, R . J . D . McBeath 1529 (E) ;
Ludlow& Sherriff 8496 (E) ; G . H . Cave148 ( E) 。
本种典型特征包括其花萼、花瓣披针形 , 边
全缘 , 有明显 3 条脉; 退化雄蕊 3 浅裂 , 裂片短
棒状 , 先端截形 ; 叶片卵状长圆形 , 基部平截或
下延 ; 茎生叶近基部 , 与基生叶同形 , 但较小等。
谷粹芝 ( 1987 ) 以采自西藏安多的杨金祥
1985 ( PE ) 为模式发表了矮小梅花草 ( P . hu-
milis) , 并与云南梅花草 ( P . yunnanensis Franch .)
进行亲缘比较。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标本及模式
后发现 , P . humilis只不过是变异大的 P . trinervis
而已 , 尤其是比较了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
生物研究所与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标本 ( 杨金祥 ,
1985 , HNWP、KUN) , 发现它们属于同号标本的
不同馆藏 , 退化雄蕊裂片短 , 先端平截、加厚 ,
而非原描述的“退化雄蕊顶端不裂”。而 P . y-
unnanensis则退化雄蕊顶端不裂或有不明显 3 齿 ,
茎生叶近中部或偏上 , 基生叶卵状心形 , 基部心
形 , 极易与 P . humilis区别。因此 , 作者将 P . -
humilis处理为 P . trinervis的异名。
4 高山梅花草
Parnassia cacuminum Handel-Mazzetti , Symb .
Sin . 7 ( 2 ) : 433 . 1931 . TYPE: China . Sichuan,
Muli , Handel-Mazzetti 7338 ( isotype, E !) . ———
P . qinghaiensis J . T . Pan in T . N . Ho et al ., No-
von . 6 : 188 . 1996 , syn . nov . TYPE: China . Qing-
hai , Yushu, Yushu Exped . 0578 ( holotype, HNWP;
isotype, PE !) .
分布 : 我国青海东南部和四川西部。生于山
谷潮湿地或沼泽草甸 , 海拔 3 900~4 250 m。
China . Qinghai ( 青 海 ) : Yushu ( 玉 树 ) ,
Yushu Exped . ( 玉树队 ) 0578 ( HNWP) ; Dari ( 达
日 ) , T . N . Ho et al . 1199 ( HNWP)。Sichuan ( 四
川) : Dege ( 德格 ) , sine coll . 7121 ( PE ) ; Luhuo
(炉霍 ) , Q . H . Li ( 李秋痕 ) 06446 ( PE ) ; Jiulong
(九龙 ) , G . Y . Liu (刘国元 ) 4730 (PE) ; Muli ( 木
里) , J . F . Rock 23749 ( PE , K , E, BM ) , J . F .
Rock 14564 ( E) 、16707 ( K ) , F . K . Ward 4089、
4232 ( E ) , T . T . Yu 2795 ( PE ) , 6528、 7795
(KUN, PE) 。
何廷农等 ( 1996 ) 以 1964 年采于青海的标
本为模式发表了青海梅花草 ( P . qinghaiensis) ,
所依 据的 标 本与 玉 树梅 花 草 ( 变 型 ) P . ca-
cuminumf . yushuensis ( 谷粹芝 , 1987 ) 为同一标
本 , 即玉树考察队 0578 ( PE, HNWP) , 按照 《国
际植物命名法规》 中的优先法则 , 玉树梅花草为
合格发表。此外 , 作者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标本
(包括模式 ) , 根据玉树梅花草的原始描述 , 其所
例举的特征 (如植株矮小 , 花瓣、萼片不具明显
紫褐色斑点等 ) 与原变型 f . cacuminum差异甚微
小 , 观察结果往往随材料而变化 , 依此来划分变
型会造成分类乱象。所以 , 我们将 P . qinghaiensis
处理为 P . cacuminum的异名。
5 类三脉梅花草
Parnassia pusilla Wallich ex Arnott, Compan-
ion . Bot . Mag . 2 : 315 . 1837 . 1995 . TYPE : W . Hi-
malaya, Wallich1245 ( holotype, E ; isotype, BM?
K !) . ——— P . kangdingensis Ku, Bull . Bot ., Harbin
7 (1) : 35 . 1987 , syn . nov . TYPE: China . Sichuan,
Kangding, W . P . Fang 10632 ( holotype, PE !) .
分布 : 中国 ( 西藏、云南、四川 ) , 印度东
北部 ( 含锡金 ) , 尼泊尔和不丹。生于高山潮湿
地、沼泽草甸或河滩上 , 海拔 3 000~4 000 m。
China . Xizang ( 西藏 ) : Cuona ( 错那 ) , C . Y .
Wu et al . ( 吴征镒等 ) 808 ( KUN ) ; Chayu ( 察
隅 ) , Qinghai-Xizang Exped . ( 青藏队 ) 10231 (PE) ,
10117、1059、10597 (KUN) , C . W . Wang ( 王启
无 ) 65980 (PE) , Ludlow& Sherriff 2387 ( BM) , F .
Kingdon Ward 7956 ( K ) , B . J . Gould 591 ( K )。
Yunnan ( 云南 ) : Zhongdian ( 中甸 ) , G . Forrest
12674 ( PE、KUN ) , Zhongdian Exped ( 中 甸 队 )
1920 ( KUN) , D Wu & J . M . Lu 0328 ( KUN) ;
Gongshan ( 贡山 ) , T . T . Yu ( 俞德浚 ) 19737、
9264 ( KUN) ; Deqin ( 德钦 ) , ACE 763 ( E、K ) ;
Bijiang (碧江 ) , H . T . Tsai (蔡希陶 ) 58219 (PE)。
06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Sichuan ( 四川 ) : Yanyuan ( 盐源 ) , Qinghai-Xizang
Exped . ( 青藏队 ) 12704 (PE)。
India . J . F . Duthie 695、670 (K ) , R . Strchey
& J . E . Winterbottom 2 ( K ) ; Nepal . J . Manners
Simth 13 (K ) , Grey-Wilson et al . 4190 ( K ) , A . D .
Schilling 990 (K ) , Sykes & Williams 6336 ( E ) , F .
Miyamoto 9580206 ( E ) ; Sikkim . Y . H . Caue 30
(K ) , B . N . Starling et al . 499 ( K ) , R . E . Cooper
402、594 ( E) ; Bhutan . Upper Pho Chu, Ludlow &
Sherriff 16728 ( E ) , Thimphu, J . R . I . Wood 7395
( E) , Upper Kuru Chu, Bowes Lyon, S . 13089 ( E) 。
自从 Wallich (1837) 描述此种后 , 常作为喜
马拉雅山区特有种 , 分布于印度 (锡金 )、尼泊
尔与不丹。Handel-Mazzetti 于 1941 年在“中国的
梅花 草”一 文 中 , 类 三 脉 梅花 草 ( P . pusilla
Wall . ex Arn .) 被处理为中国梅花草 ( P . chin-
ensisFranch .) 的异名 , 《中国植物志》 35 卷分种
描述了该种 , 并产我国西藏南部。笔者经过查阅
大量的标本及野外考察 , 发现类三脉梅花草在云
南、四川均有分布 , 并查对模式 , 该种以基生叶
片肾形、花瓣白色全缘、退化雄蕊先端 3 裂、裂
片披针形等为主要特征。
谷粹芝 ( 1987 ) 发 表康定梅花 草 ( P . ka-
ngdingensis) 时 , 只例举了 1 号标本 , 即方文培
于 1951 年采自四川康定的标本 , 而 《中国植物
志》 第 35 卷在系统检索中也主要是依据子房的
位置与类三脉梅花草区分。作者在标本研究的基
础上 , 到模式产地调查并核对产地标本 , 认为子
房位置存在连续性变异 , 所描述的植株大小及其
它形态上的数量差异 , 往往与所处的生境有关 ,
因此将 P . kangdingensis处理为 P . pusilla的异名。
致谢 此文谨献给已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潘锦堂先生。
作者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查看标本时 , 得
到潘锦堂先生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Ho T ?N (何廷农 ) , Bartholomew B , Gilbert GM , 1996 . New taxa from
the A′nyêmaqên shan region of easterm qinghai province, China
[ J ] . Novon, 6 : 185—190
Hulg ??rd UM, 1987 . Parnassia palustris L . in Scandinavia [ J ] . Acta
Univ Upsal Symb Bot Upsal , 28 : 1—128
Ku T ?C (谷 粹芝 ) , 1987 . A revision of the genus Parnassia ( Saxifra-
gaceae) in China [ J ] . Bull Bot Res, Harbin ( 植物研究 ) , 7 (1) :
1—59
Ku T ?C ( 谷粹芝 ) , 1995 . Parnassia [ A ] . In: Flora Reipulica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植物志 ) [M ] . Beijing: Sciece Press, 35 (1 ) : 1—
66
Phil ?lips RB, 1982 . Systematics of Parnassia ( Parnassiaceae) : Generic
overview and revision of North American taxa [ D ] . ( PhD Thesis) ,
Berker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A
Simm ?ons MP, 2004 . Parnassiaceae [ A ] . In: Kubitzki K ed . TheFamili-
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 M ] . Berlin: Springer Verlag,
291—296
1666 期 吴 丁等 : 中国梅花草属 (梅花草科 ) 一些种类的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