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Moss Flora of Anhui Province, China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全 文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
吴明开1 , 5 , 曹 同2 , 张小平1 ,3 , 4
??
(1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安徽 芜湖 241000 ; 2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上海 20023;
3 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 芜湖 241000 ; 4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
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 安徽 芜湖 241000; 5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 , 贵州 贵阳 550006 )
摘要 :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 2000 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 , 经过研究鉴定 , 并收集
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 , 对照现有文献 , 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 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 8 亚
种和 32 变种 ) , 其中新记录 95 种 (包括 3 变种 1 亚种 ) ; 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 , 含 9 属 52 种 , 占
总种数的 9 .6 % , 青藓属是第一大属 , 包括有 29 种 , 占总种数 5 .3% ; 科内种数 (≥19 种 ) 优势科有 10
个 , 属内种数 (≥6 种) 的优势属有 22 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 , 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 28 .6%、北温带
成分占 23 .0%、热带亚洲成分占 17 .8% , 温带亚洲成分为 10.6 % , 中国特有成分占到 10 .4 % , 这 5 种区系
成分都超过 10% , 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关键词 : 安徽省 ; 藓类植物 ; 区系 ; 物种丰富度
中图分类号 : Q 9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8) 06 - 645 - 10
Study on Moss Flora of Anhui Province , China
WU Ming-Kai
1 , 5
, CAO Tong
2
, ZHANG Xiao-Ping
1 , 3 , 4 **
( 1 Collegeof Life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 China; 2 Collegeof Life & Environment Scienc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 China; 3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Wuhu 241000 , China; 4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tic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afety in Anhui , Wuhu 241000 , China; 5 Instituteof Chinese Medic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6 , China)
Abstract : Anhui Province, located in themiddl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 covers an area of 139 600 km2 .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ater courses traversing the province .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vailable and identificationof over 2000 collections of bryophytesmade by theauthors fromtheprovince in 2006 and 2007 ,
wefound that there are 545 species ( including 8 subspecies and 32 varieties) belonging to 164 genera and 46 families .
Among them, 95 species, 3 varieties and1 subspecies are new toAnhui Province . An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andfloristic
elements of Anhui Provincemossesindicates that 143 species (28 .6% of thetotal) belongto theEast Asian Elements, 115
species (23 .0% of thetotal ) the 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89 (17 .8% of the total ) the Tropical Asian Elements, 53
species (10.60% of thetotal ) theTemperate Asian Elements and 52 (10 .4% of the total ) Chinese Endemic Elements .
East AsianElementsarethemost important ones . To all appearances, themossfloraof Anhui Province is provided withob-
vious temperate characters, and ther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subtropical and temperate zone .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Moss; Flora; SpeciesAbundance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8 , 30 (6) : 645~654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DOI : 10 .3724?SP. J . 1143 .2008.08030
?
?? ?通讯作者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 pinghengxu@ sina. com. cn
收稿日期 : 2008 - 03 - 04 , 2008 - 07 - 31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吴明开 (1970 - ) 男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植物生态学与分类学 , 药用植物资源学。E-mail : bywmk1999@ 163 . com ?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 20060370001 ) ;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 KJ 2007A092) ;
上海市教委科研重点项目 (062219)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50430501) ; 安徽省科技厅项目“黄山风景区生物
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项目”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 , 29°22′~34°40′N,
114°53′~119°30′E 之间。东西宽约 450 km, 南
北长约 570 km, 总面积约 139 600 km2 , 与山东、
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河南 6 省相邻。安徽
处于淮阳古陆与江南古陆之间 , 大别山区和皖南
山区的南部成陆最早 , 以这两个地区的古陆为基
础 , 向周围不断扩展 , 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和多次
海陆变迁 , 才发展成现代的地貌景观。安徽省地
形地貌呈现多样性 , 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相
互交织 , 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 全省大
致可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
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等 5 个自然区域。主要山脉
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 最高峰黄山
莲花峰海拔 1 864 m。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
过渡地区 , 气候温暖湿润 , 四季分明。淮河以北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 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
润季风气候 , 气候的地带性变化明显 , 是我国南
方许多植物区系成分的分布区北界 , 也是某些北
方成分的分布区南界 , 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安 徽植 被 协作 组 , 1981; 沈 显 生和 张 小平 ,
1997)。
对安徽苔藓植物的研究开始于黄山地区 , 最
早 1896 年 Mueller C . 在其著作中记录了 Cathari-
nea parvirosula。陈邦杰等 ( 1965 ) 于 20 世纪 50、
60 年代大规模的采集黄山及周边一些地区苔藓
植物标本 , 首次对安徽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研
究 , 并完成了 《黄山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 一
文 , 文中记载苔类植物 71 种和藓类植物 167 种
(包括种下单位 ) 。安徽省共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
公园 50 多处 , 到目前为止只对其中的黄山、清
凉峰、牯牛降及白马尖等 4 处的调查研究作了正
式报道 ( 陈邦杰等 , 1965; 郑维发 , 1993; Redfern
等 , 1996)。由此可看出安徽藓类植物长期以来
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
究 , 本研究对安徽省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
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 旨在阐明安徽省藓类植
物区系的性质和特点 , 为藓类植物在生态恢复和
环境保护与检测等方面提供第一手资料 , 并在植
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上具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材料一部分基于作者 2006 年 3 月至 2007 年
10 月对安徽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天柱山等多个采集地
点进行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 (图 1) , 计有 2000 余号苔藓
标本 , 并实地记录了采集时间、地点、苔藓植物的生长
基质、群落特点、植被类型以及生境条件等方面的数
据 , 标本存放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
AHNU , 并用显微镜鉴定标本到种。另一部分材料是查
阅现有有关安徽藓类植物文献统计出安徽省藓类植物名
录 , 建立了安徽藓类数据库 , 对藓类植物区系进行多样
性分析 (包括优势科属的分析、特有成分的分析等 )
(Van Balgooy, 1971 ; 何祖霞和张力 , 2005)。
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 (S) , 计算安徽省及其相邻的
浙江省、江苏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江西省这
些地区藓类植物的区系丰富度指数 ( Abundance Index) ,
来比较它们的物种丰富程度 (左家哺等 , 1990 ; 张家树
等 , 2003)。
S= ∑
n
j = 1
Xij - X

ij
X′ij
式中 Xij 表示 k 个地区第 i 个地区 n个分类单元中的第 j
个分类单位数据 , X′ij表示 k个地区中 n个分类单位中第
j 个分类单位的数据的平均值。
图 1 安徽省苔藓植物采集地点分布图
Fig . 1 Locations (black dots) of bryophytes collection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64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科、属、种的数目统计分析
根据标本的鉴定与整理 ( 不包括存疑标本 ) ,
以及查阅现有藓类植物文献资料 , 对照中国藓类
植物名录 ( Redfearn等 , 1996 ) , 《中国苔藓志》 1
~4 卷及 6~8 卷 ( 高谦 , 1994 , 1996; 黎兴江 ,
2000 , 2006; 吴鹏程 , 2001; 胡人亮和王幼芳 ,
2005; 吴鹏程和贾渝 , 2005) ; 《云南植物志》 18
及 19 卷 (黎兴江 , 2002 , 2005 ) 等文献资料 , 迄
今为止安徽藓类植物计有 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 8 亚种和 32 变种 ) (表 1) , 分别占中国藓
类总科数的 68 .7% , 总属数的 39 .0% , 总种数
的 21 .8% ; 占世界总科数的 38 .7% , 总属数的
19 .2% , 总种数的 4 .3%。含 10 种以上的科有青
藓科、灰藓科、丛藓科、真藓科、曲尾藓科、蔓
藓科、绢藓科、羽藓科、提灯藓科、金发藓科、
木灵藓科、平藓科、紫萼藓科、锦藓科、凤尾藓
科、棉藓科、珠藓科、薄罗藓科和牛舌藓科等
20 科。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 , 含 9 属
52 种 , 占总种数的 9 .6% , 青藓科是侧蒴藓类
(Pleurocarpous mosses) 中最大的一个科 , 目前我
国计有 11 属 , 除毛青藓属 ( Tomentypnum) 和斜
蒴藓属 ( Camptothecium) 外 , 其余各属在安徽均
有分布 , 青藓属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属 , 包括有 29
种 , 占总种数 5.3% , 占我国青藓属总种数 43 种的
67.4% , 本属植物多分布于温带地区 , 这与本省地
理位置是相符合的 (胡人亮和王幼芳 , 2005)。
在安徽省藓类植物区系中 , 只有 1 属 1 种的
科是卷柏藓科、虎尾藓科、树生藓科、短颈藓
科、隐蒴藓科、虾藓科和黑藓科等 7 科 , 占总科
数的 15 .2% , 占总种数的 1 .3% , 还有白齿藓
科 , 凤尾藓科 , 棉藓科 , 泥炭藓科 , 缩叶藓科 ,
白发藓科 , 硬叶藓科 , 桧藓科 , 高领藓科和万年
藓科 等 10 科在 安徽 只有 1 属 , 占总 科数 的
21 .7% , 占总种数的 20 .2% , 这样只有 1 种和 1
属的科共 17 科 , 占总科数的 37 .0% , 占总属数
的 10 .4% , 占总种数的 21 .5%。在安徽只产 1 种
的属有 70 属 , 占总属数的 42.2% , 占总种数的
12 .7%。这些单种 ( 属 ) 科和单种属的丰富性 ,
不但反映了本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 ,
而且也反映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张家树等 , 2003)。
2 .2 地理分布新记录
安徽藓类植物丰富程度 , 不仅反映在科、
属、种的数目上 , 而且地理分布新记录也非常丰
富 , 本研究共发现安徽新记录 95 种 ( 包括 3 变
种 1 亚种 ) , 详细情况见表 2。
2 .3 优势科、属的统计分析
在安徽藓类植物中 , 以科内种数 (≥19 种 )
多少为依据排列 (表 3) , 种数最多的 10 个科它们
表 1 安徽藓类植物的科、属、种数目
Table 1 Mosses in Anhui Province
科名
Family name

Genera

Species
科名
Family name

Genera

Species
科名
Family name

Genera

Species
青藓科 Brachytheciaceae 9 ?52 &珠藓科 Bartramiaceae 2 312 e硬叶藓科 Stereophyllaceae 1 I3 h
灰藓科 Hypnaceae 14 ?49 &薄罗藓科 Leskeaceae 7 39 R垂枝藓科 Rhytidiaceae 2 I3 h
丛藓科 Pottiaceae 14 ?42 &牛舌藓科 Anomodontaceae 4 312 e牛毛藓科 Ditrichaceae 2 I3 h
真藓科 Bryaceae 5 ?38 &泥炭藓科 Sphagnaceae 1 38 R桧藓科 Rhizogoniaceae 1 I2 h
曲尾藓科 Dicranaceae 8 ?35 &缩叶藓科 Ptychomitriaceae 1 36 R塔藓科 Hylocomiaceae 2 I2 h
蔓藓科 Meteoriaceae 14 ?31 &白发藓科 Leucobryaceae 1 38 R油藓科 Hookeriaceae 2 I2 h
绢藓科 Entodontaceae 5 ?24 &葫芦藓科 Funariaceae 2 37 R高领藓科 Glyphomitriaceae 1 I2 h
羽藓科 Thuidiaceae 6 ?22 &柳叶藓科 Amblystegiaceae 5 37 R万年藓科 Climaciaceae 1 I2 h
提灯藓科 Mniaceae 5 ?22 &蕨藓科 Pterobryaceae 3 35 R卷柏藓科 Racopilaceae 1 I1 h
金发藓科 Polytrichaceae 4 ?19 &白齿藓科 Leucodontaceae 1 35 R虎尾藓科 Hedwigiaceae 1 I1 h
木灵藓科 Orthotrichaceae 5 ?16 &船叶藓科 Lembophyllaceae 3 34 R树生藓科 Erpodiaceae 1 I1 h
平藓科 Neckeraceae 4 ?15 &孔雀藓科 Hypopterygiaceae 2 34 R短颈藓科 Diphysciaceae 1 I1 h
紫萼藓科 Grimmiaceae 3 ?15 &碎米藓科 Fabroniaceae 3 34 R隐蒴藓科 Cryphaeaceae 1 I1 h
锦藓科 Sematophyllaceae 7 ?13 &扭叶藓科 Trachypodaceae 2 34 R虾藓科 Bryoxiphiaceae 1 I1 h
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1 ?14 &鳞藓科 Theliaceae 2 33 R黑藓科 Andreaeaceae 1 I1 h
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1 ?12 &
7466 期 吴明开等 :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表 2 安徽藓类植物中的新记录种
Table 2 Species of mosses new to Anhui Province
种名 Species name 采集地与生境 Collection site and habitat
瓦氏毛扭藓 Aerobryidiumwallichii (Brid .) Towns 黄山慈光阁至半山寺 , 树干生
芒叶灰气藓 Aerobryopsis aristifolia X . J . L , S . H . Wu et . D . C . Zhang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石壁生
狭叶仙鹤藓 Atrichum angustatum (Brid .) B . S . G . 黄山翡翠谷山坡 , 土生
薄壁仙鹤藓 A ?. subserratum ( Hook .) Mitt . 黄山桃花峰沟涧 , 石生
黑扭口藓 Barbula nigrescensMitt . 黄山光明顶路边 , 碎石块表面生
毛叶珠藓 Bartramia subpellucida Mitt . 安徽齐云山山坡路边 , 石生
多枝短月藓 Brachymeniumleptophyllum (C . Muell .) Jaeg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丛生短月藓 B ?. pendulumMeut . 黄山焦村镇政府水沟石墙 , 石生
密枝青藓 Brachythecium amnicola C . Muell . 安徽清凉峰珠川村田间 , 石面薄土生
多枝青藓 B ?. fasciculirameumC . Muell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小路旁山坡 , 岩壁生
石地青藓 B ?. glareosum ( Spruc .) B . S . G . 黄山北海至松谷庵路边枯枝 , 腐木生
同枝青藓 B ?. homocladumC . Muell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褶叶青藓 B ?. salebrosum ( Web . et Mohr .) B . S . G . 黄山鳌鱼洞路边 , 大石头表面生
弯叶小锦藓 Brotherella falcate ( Doz . et Molk .) Fleisch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山坡丛林下 , 腐木生
短尖燕尾藓 Bryhnia hultenii Bartr . 黄山剪刀峰山坡丛林下沟涧 , 石壁生
高山真藓 Bryum alpinumHuds . ex With . 黄山鳌鱼洞附近 , 石壁生
毛状真藓 B ?. apiculatum Schwaegr . 黄山光明顶山坡 , 岩面生
卵蒴真藓 B ?. blindii B . S . G . 黄山鳌鱼洞附近 , 岩壁生
喀什真藓 B ?. kashmirense Broth . 黄山步仙桥至钓桥庵路边 , 石生
拟大叶真藓 B ?. salakense Card . 黄山步仙桥至钓桥庵路边 , 石生
高山曲柄藓 Campylopus alpigena Broth . 安徽清凉峰竹林下 , 石生
黄曲柄藓 C ?. aureus Bosch et Lac . 黄山慈光阁 , 石生
尾尖曲柄藓 C ?. caudatus (C . Muell .) Mont . 清凉峰山坡空旷地 , 大片岩面上薄土生
丛毛曲柄藓 C ?. comosus ( Schwaegr .) Bosch et Lac . 清凉峰路边 , 阴湿腐殖土生
纤枝曲柄藓 C ?. gracilis (Mitt .) Jaeg . 黄山剪刀峰 , 腐殖土生
疏网曲柄藓 C ?. laxitextus Lac . 黄山北海至松谷庵沟涧 , 阴湿石壁生
鞭枝曲柄藓 C ?. longigemmatus Gao 宁国板桥山坡 , 沙土生
拟脆枝曲柄藓 C U. subfragilis Ren . et Card . 黄山剪刀峰 , 腐殖土生
大麻羽藓 Claopodiumassurgens (Sull . et Lesq .) Card . 黄山黄帝源山坡 , 石生
齿叶梳藓 Ctenidium serratifolium ( Card .) Broth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多疣细羽藓 Cyrtohypnumpygmaeum ( Schimp .) Buck et Crum 黄山老管委会处路边 , 土生
福建小曲尾 Dicranella fukienensis Broth . 黄山白鹅岭至光明顶山坡 , 树基生
小曲尾藓 D ?. grevilleana ( Brid .) Schimp . 黄山排云亭路边 , 石生
细叶小曲尾藓 D Y. micro-divaricata ( C . Muell .) Par . 黄山温泉附近山坡 , 石壁生
阿萨姆曲尾藓 DicranumassamicumDix . 黄山慈光阁山坡 , 石壁生
绒叶曲尾藓 D ?. fulvum Hook . 黄山北海至松谷庵路边 , 阴湿岩壁生
硬叶对齿藓 Didymodon rigidulus Hedw . 黄山温泉附近 , 石生
灰土对齿藓 D ?. tophacea ( Brid .) Lisa 黄山白鹅岭山坡石阶侧面 , 石生
牛毛藓 Ditrichumheteromallum ( Hedw .) Britt . 九华山九华街松树林 , 沙土生
淡叶偏蒴藓 Ectropothecium dealbatum ( Reinw . et Hornsch .) Jaeg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山坡林下 , 石生
密叶绢藓 Entodon compressus ( Hedw .) C . Muell . 黄山黄帝源山坡 , 石生
狭叶拟绢藓 Entodontopsis wrightii (Mitt .) Buck et Ireland 黄山云谷寺附近山坡小路 , 石生
长叶绢藓 Entodon longifolius ( C . Muell .) J aeg . 黄山老管委会处路边 , 沙土生
树状美喙藓 Eurhynchiumarbuscula Broth . 黄山白鹅岭山坡黄山松林下 , 石生
狭叶美喙藓 E ?. coarctumC . Müll . 清凉峰山坡茶树林下 , 沙土生
宽叶美喙藓 E ?. hians ( Hedw .) Lac . 黄山温泉大桥下石阶 , 石生
扭尖美喙藓 E ?. kirishimense Takaki 黄山黄帝源 , 石生
羽枝美喙藓 E ?. longirameum (C . Muell .) Y . F . Wang et R . L . Hu 黄山汤口至温泉路旁 , 石生
齿叶凤尾藓原变种 Fissidenscrenulatus Mitt . var P. crenulatus 黄山温泉至慈光阁路边 , 石生
粗肋凤尾藓 F ?. laxus Sull . et Lesq . 黄山黄帝源 , 石生
大凤尾藓 F ?. nobilis Griff . 黄山飞来石旁石壁上 , 石生
84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续表 2
种名 Species name 采集地与生境 Collection site and habitat
拟小凤尾藓 F ?. tosaensis Broth . 黄山翡翠谷景区山坡 , 土生
长蒴粗枝藓 Gollania cylindricarpa ( Mitt .) Broth . 齐云山路边岩壁 , 岩壁生
鞭枝多枝藓 Haplohymenium flagelliforme Savicz 黄山人字瀑附近石墙上 , 石生
东亚灰藓 Hypnumfauriei Card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石壁薄土生
卷叶湿地藓 Hyophila involuta ( Hook .) Jaeg . 黄山温泉附近石块表面 , 石生
长喙灰藓 Hypnumfujiyamae (Broth .) Par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长蒴灰藓 H ?. macrogynumBesch . 黄山剪刀峰 , 石生
温带灰藓强弯亚种 H ?. subimponens ssp ?. uophyllum ( C . Muell .) Ando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小路旁山坡 , 岩壁生
直叶灰藓 H ?. vaucheri Lesq . 齐云山山坡路边 , 岩壁生
南亚同叶藓 Isopterygiumbancanum (Lac .) Jaeg . 黄山云谷寺 , 大石头表面生
石生同叶藓 I ?. saxense Williams . 安徽宁国夏林景区沟涧旁山坡 , 石生
绿色白发藓 LeucobryumchlorophyllosumC . Muell . 黄山入胜亭山坡 , 石生
糙叶白发藓 L ?. scaberulumCard . 黄山白鹅岭路边石墙表面 , 石生
卵叶白齿藓 Leucodon esquirolii Thér . 安徽齐云山山坡路边 , 树生
细枝藓 Lindbergia brachyptera ( Mitt .) Kindb . 黄山天都峰路边 , 石生
长帽蓑藓 Macromitriumtosae Besch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石生
毛叶蔓藓 Meteoriumciliaphyllum J . S . Lou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曲背藓 Oncophorus wahlenbergii Brid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偏叶泽藓 Philonotis falcata ( Hook .) Mitt . 黄山天都峰路边 , 石生
密叶泽藓 Philonotis hastata ( Dub .) Wijk et Marg . 黄山仙人翻桌 , 流水石壁生
柔叶泽藓 P ?. mollis ( Doz . et Molk .) Mitt . 马鬃岭林场附近路边 , 岩面薄土生
中华立碗藓 Physcomitriumsinensi-sphaericumC . Muell . 黄山焦村使用过除草剂的水田 , 土生
立碗藓 P _. sphaericum (Ludw .) Fuernr . 黄山翡翠谷山坡 , 土生
具喙匍灯藓 Plagiomniumrhynchophorum ( Hook .) T . Kop . 黄山白鹅岭山坡石阶侧面 , 石生
台湾棉藓直叶变种 PlagiotheciumformosicumBroth . et Yas . var =. restiapex Li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山坡丛林下 , 石生
南亚丝瓜藓 Pohlia gedeana ( Bosch . et Lac .) Gang . 黄山光明顶山坡砂石岩面 , 石生
黄丝瓜藓 P ?. nutans ( Hedw .) Lindb . 黄山排云亭路边 , 石生
细叶拟金发藓 Polytrichastrum longisetum ( Sw . ex Brid .) G . Sm . 黄山海心亭 , 土生
瓦叶假细罗藓 Pseudoleskeella tectorum ( Funck ex Brid .) Kindb . 黄山汤口水杉树上 , 树生
多枝缩叶藓 Ptychomitriumpolyphylloides ( C . Muell .) Par . 黄山白鹅岭山坡 , 大片石块表面生
硬叶砂藓 Racomitriumbarbuloides Card . 安徽清凉峰竹林山路边 , 石生
短尖砂藓 R ?. carinatumCard . 清凉峰山坡空旷地 , 成片大石头上
粗疣连轴藓 Schistidiumstrictum (Turn .) Loeske ex O . Mart . 黄山北海至松谷庵路边 , 石生
羽叶锦藓 Sematophyllumsubpinnatum (Brid .) Britt . 黄山白鹅岭溪涧 , 石生
钝头鳞叶藓 Taxiphyllumsubarcuatum ( Broth .) Iwats . 黄山慈光阁至半山寺路边 , 岩壁生
灰羽藓 Thuidiumpristocalyx (C . Muell .) Jaeg . 黄山猴谷至剪刀峰路边 , 岩面生
泛生墙藓凹叶变种 Tortula muralis var ?. obcordata ( Schimp .) Limpr . 黄山北岸路边 , 沙土生
台湾墙藓 T ?. nankomontana Nog . 黄山焦村镇政府沟涧 , 石壁生
皱叶毛口藓 Trichostomum crispulumBruch in F . A . Muell . 黄山黄帝源 , 石生
芒尖毛口藓 T ?. aristatulum ( Broth .) Hilp . ex Chen 黄山天都峰路边 , 石生
卷叶毛口藓 T ?. involutumBroth . 黄山桃花峰沟涧 , 石生
短柄小石藓 Weissia breviseta (Thér .) Chen 黄山翡翠谷附近山坡 , 沙土生
拟阔叶小石藓 W a. platyphylloides Card . 黄山焦村田间坝上 , 石生
短叶小石藓 W ?. semipallida C . Muell . 黄山北岸茶叶地 , 土生
分别占本省藓类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 21 .7%、
50 .0%和 61 .1% , 可视为本省的优势科。以属内
种数 ( ≥6 种 ) 多少为依据排列 (表 4 ) , 种数最
多的 22 个属它们分别占本省藓类植物属和种总
数的 13 .4%和 46 .1% , 可视为本省优势属。
2 .4 区系成分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 , 藓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一样有其
地理分布的规律 , 而且与该地区的植被及种子植物
的分布区类型密切相关 , 参照吴征镒等的观点 (吴
征镒等 , 1991) , 查阅国内外资料中关于安徽省藓类
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范围 , 并结合安徽省藓类植物
分布的特点 , 将其划分成 11 类 , 结果见表 5。
9466 期 吴明开等 :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表 3 安徽省藓类植物优势科 ( ≥19 种 )
Table 3 The dominant families of mosses in Anhui Province ( ≥19)
序号
No .
科名
Family
属数
Genus
number
占总属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种数
Species
number
占总种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序号
No .
科名
Family
属数
Genus
number
占总属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种数
Species
number
占总种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1 ?青藓科 Brachytheciaceae 9 5 ?. 49 52 9 .56 7 )绢藓科 Entodontaceae 5 >3 O. 05 24 4 .41
2 ?灰藓科 Hypnaceae 14 ?8 .54 49 9 .01 8 )羽藓科 Thuidiaceae 6 >3 O. 66 22 4 .04
3 ?丛藓科 Pottiaceae 14 ?8 .54 42 7 .72 9 )提灯藓科 Mniaceae 5 >3 O. 05 22 4 .04
4 ?真藓科 Bryaceae 5 3 ?. 05 38 6 .99 10 ;金发藓科 Polytrichaceae 4 >2 O. 44 19 3 .49
5 ?曲尾藓科 Dicranaceae 8 4 ?. 88 35 6 .43 合计 10 )82 Q51 a. 24 332 61 .39
6 ?蔓藓科 Meteoriaceae 14 ?8 .54 31 5 .70
表 4 安徽省藓类植物优势属 (≥6 种 )
Table 4 The dominant genera of mosses in Anhui Province
序号
No .
属名
Genus name
种数
Species
number
占总种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序号
No .
属名
Genus name
种数
Species
number
占总种数
的比例
Percentage
( % )
1 ?青藓属 BrachytheciumB . S . G . 29 5 l. 33 13 泥炭藓属 SphagnumL . 8 1 .47
2 ?真藓属 BryumHedw . 22 4 l. 04 14 白发藓属 LeucobryumBrid . 8 1 .47
3 ?绢藓属 Entodon C . Müell . 20 3 l. 68 15 泽藓属 Philonotis Brid . 8 1 .47
4 ?灰藓属 HypnumHedw . 17 3 U. 13 16 蔓藓属 Meteorium (Brid .) Dozy & Molk . 8 1 .47
5 ?曲柄藓属 Campylopus Brid . 17 3 l. 13 17 蓑藓属 MacromitriumBrid . 7 1 .29
6 ?凤尾藓属 Fissidens Hedw . 14 2 l. 57 18 扭口藓属 Barbula Hedw . 7 1 .29
7 ?匍灯藓属 Plagiomnium T . Kop . 12 2 l. 21 19 缩叶藓属 PtychomitriumFuernr . 6 1 .10
8 ?棉藓属 PlagiotheciumB . S . G . 12 2 l. 21 20 曲尾藓属 DicranumHedw . 6 1 .10
9 ?砂藓属 RacomitriumBrid . 10 1 l. 84 21 仙鹤藓属 AtrichumP . Beauv . 6 1 .10
10 ?羽藓属 ThuidiumB . S . G . 9 1 l. 65 22 丝瓜藓属 Pohlia Hedw . 6 1 .10
11 ?美喙藓属 EurhynchiumB . S . G . 9 1 l. 65 合计 22 250 45 .95
12 ?小金发藓 PogonatumP . Beauv . 9 1 l. 65
表 5 安徽省藓类植物区系成分
Table 5 The elements of moss flora in Anhui Province
区系分布区类型 Phytogeographical patterns 种数 Species number 百分率 Percentage ( % )
1 ?. 世界广布成分 Cosmopolitans 45 不计入内
2 ?. 泛热带成分 Pantropical Elements 10 2 ?. 00
3 ?. 热带亚洲成分 Tropical Asian Elements 89 17 $. 80
4 ?. 热带亚洲 - 热带大洋洲成分 Tropical Asian and Trorpical Oceanian Elements 12 2 ?. 40
5 ?. 旧世界热带成分 Palaeotropical Elements 9 q1 ?. 80
6 ?. 新热带成分 New Tropical Elements 7 q1 ?. 40
7 ?. 北温带成分 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115 23 $. 00
8 ?. 温带亚洲成分 Temperate Asian Elements 53 10 $. 60
9 ?. 东亚 - 北美成分 East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Elements 9 q1 ?. 80
10 ?. 东亚成分 East Asian Elements
10 aa . 中国 - 喜马拉雅成分 Sino-Himalayan Elements 9 q1 ?. 80
10 ab . 中国 - 日本成分 Sino-Japanese Elements 123 ?24 $. 60
10 ac . 东亚广布成分 East Asian Elements 11 ?2 ?. 20
11 ?. 中国特有 Chinese Endemic 52 10 $. 40
(1) 世界广布成分 ( Cosmopolitans)
世界广布成分包括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而没
有特殊分布中心的种 , 或虽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
心但遍布世界的种。安徽省有 18 科 29 属 45 种 ,
05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如 : 桧叶白发藓 ( Leucobryum juniperoideum) , 葫
芦藓 ( Funaria hygrometrica ) , 真藓 ( Bryum ar-
genteum) , 细叶真藓 ( Bryum capillare) , 虎尾藓
( Hedwigia ciliata ) , 羊 角 藓 ( Herpetineuron toc-
coae) , 大羽藓 ( Thuidium cymbifolium) , 鳞叶凤
尾 藓 ( Fissidens taxifolius ) , 金 发 藓 原 变 种
( Polytrichum commune var. commune) 和皱叶小石
藓 ( Weissia crispa) 等。
(2) 泛热带成分 (Pantropical Elements)
泛热带分布指广泛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热带的
种类。安徽省有 6 科 7 属 10 种 , 如 : 羽叶锦藓
( Sematophyllum subpinnatum) , 比拉真藓 ( Bryum
billardieri) , 柔叶真藓 ( Bryum cellulare) 和绿丛
本藓 ( Anoectangiumeuchloron) 等。
(3) 热带亚洲成分 (Tropical Asian Elements)
热带亚洲成分指亚洲热带地区 , 即从斯里兰
卡、印度 , 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新几内
亚等地 , 东南可达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屿 , 但不到
澳大利亚大陆 , 偶尔可到达中国亚热带地区或日
本南部的种类。安徽省有 23 科 56 属 89 种 , 如 :
瓦氏毛扭藓 ( Aerobryidium wallichii ) , 鞭枝悬藓
( Barbella flagellifera) , 尖叶对齿藓原变种 ( Didy-
modon constrictus var. constrictus ) , 毛 叶 曲 柄 藓
( Campylopus ericoides) , 柔枝梳藓 ( Ctenidium an-
do) , 短肋雉尾藓 ( Cyathophorella hookeriana) , 平
叶偏蒴藓 ( Ectropotheciumzollingeri) , 尖叶拟绢藓
( Entodontopsis anceps) , 南亚同叶藓 ( Isopterygium
bancanum) , 狭叶白发藓 ( Leucobryum bowringii ) ,
全缘匍灯藓 ( Plagiomnium integrum) , 硬叶拟合
捷藓 ( Pseudosymblepharis subduriuscula) 和东亚拟
鳞叶藓 ( Pseudotaxiphyllumpohliaecarpum) 等。
(4) Q热带亚洲 - 热带大洋洲成分 ( Tropical Asian
and Trorpical Oceanian Elements)
热带亚洲 - 热带大洋洲成分指广泛分布于亚
洲热带地区 , 澳大利亚热带和大洋洲岛屿的种
类。安徽省有 6 科 10 属 12 种 , 如 : 丛毛曲柄藓
( Campylopus comosus) , 蔓藓 ( Meteorium miquelia-
num) , 东亚砂藓 ( Racomitrium japonicum) , 硬叶
仰垂藓 ( Sinskea flammea) , 小扭叶藓 ( Trachypus
humilis) , 黄曲柄藓 ( Campylopus schmidii ) 和缺
齿小石藓 ( Weissia eduntula) 等。
(5) 旧世界热带成分 ( Palaeotropical Elements)
旧世界热带成分指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
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 但不到达热带美洲。安徽省
有 7 科 8 属 9 种 , 如 : 南亚火藓 ( Schlotheimia
grevilleana) , 暖地 大叶 藓 ( Rhodobryum gigante-
um) , 拟多枝藓 ( Haplohymeniumpseudo-triste) , 黄
叶 凤 尾 藓 ( Fissidens zippelianus ) , 短 月 藓
( Brachymeniumnepalense) 等。
(6) 新热带成分 (New Tropical Elements)
新热带成分指广泛分布于亚洲、南美洲的热
带地区。安徽省有 6 科 8 属 9 种 , 如近高山真藓
( Bryumparadoxum) , 长柄绢藓 ( Entodon macropo-
dus) 和合捷藓 ( Symblepharis vaginata) 等。
(7) 北温带成分 (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北温带成分指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
洲大陆温带地区的种类 , 仅部分种类向南延伸至
北非。安徽省有 26 科 56 属 115 种 , 如 : 牛舌藓
( Anomodon viticulosus) , 卵叶青藓 ( Brachythecium
rutabulum) , 弯叶青藓 ( Brachythecium reflexum) ,
燕尾藓 ( Bryhnia novae-angliae) , 纤茎真藓 ( Bry-
um leptocaulon) , 弯 叶 大湿 原 藓 ( Calliergonella
lindbergii) , 长叶曲柄藓 ( Campylopus atrovirens) ,
毛尖藓 ( Cirriphyllumpiliferum) , 万年藓 ( Clima-
cium dendroides) , 变 形 小 曲 尾 藓 ( Dicranella
varia) , 曲尾藓 ( Dicranumscoparium) , 厚角绢藓
( Entodon concinnus) , 毛尖紫萼藓 ( Grimmia pilif-
era) , 细叶 小羽 藓 ( 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和白齿藓 ( Leucodon sciuroides) 等。
(8) 温带亚洲成分 ( Temperate Asian Elements)
温带亚洲成分局限于亚洲温带地区 , 它们分
布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从前苏联中亚 ( 或南俄罗
斯 ) 至东西伯利亚和亚洲东北部 , 南部界限至喜
马拉雅山区 , 我国西南、华北至东北 , 朝鲜和日
本北部。也有一些属种分布到亚热带 , 个别属种
到达 亚洲 热 带 , 甚至 到 新 几 内亚 ( 李琳 等 ,
2006)。安徽省有 20 科 32 属 53 种 , 如 : 卵叶泥
炭藓 ( Sphagnumovatum) , 细枝毛灯藓 ( Rhizom-
niumstriatulum) , 侧枝匍灯藓 ( Plagiomniummaxi-
moviczii) , 川滇蔓藓 ( Meteorium buchananii ) , 东
亚万 年 藓 ( Climacium japonicum) , 多 疣 垂 藓
( Chrysocladiumflammeum) , 纤枝曲柄藓 ( Campy-
lopus gracilis) , 急尖耳平藓 ( Calyptothecium hook-
eri ) 和卷叶丛本藓 ( Anoectangiumthomsonii) 等。
1566 期 吴明开等 :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9) R东亚 - 北美成分 ( East Asian and North Ameri-
can Elements)
东亚 - 北美成分是指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
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种类。安徽省有 9 科 9 属
9 种 , 如 : 瘤柄匍灯藓 ( Plagiomnium venustum) ,
凸尖鳞叶藓 ( Taxiphyllum cuspidifolium) , 拟附干
藓 ( Schwetschkeopsis fabronia ) , 仰 尖 拟 垂 枝 藓
( Rhytidiadelphus japonicus) , 弯叶毛锦藓 ( Pylaisi-
adelpha tenuirostris) 和拟东亚孔雀藓 ( Hypopterygi-
umfauriei) 等。
(10) 东亚成分 ( East Asian Elements)
东亚成分是指从东喜马拉雅向东、向北一直
延伸到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或远东地区 , 向南
偶可延伸至菲律宾和中南半岛但不超过越南北部
和喜马拉雅东部 , 分布中心不超过喜马拉雅至日
本的 范 围。安 徽 省 有 143 种 , 占 总 种 数 的
28 .60% , 高出 1?4 , 它们是构成本省区系的主
体 , 在安徽省藓类植物区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 , 安徽省种子植物区系近 1?4 的种分布于东亚
地区 ( 沈显生与张小平 , 1997) , 由此显示出安
徽藓类植物与东亚地区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由于东亚植物区系在我国西部垂直变化大 ,
并且与东部许多种属具有替代现象 , 可进一步划
分为中国 - 喜马拉雅成分 ( Sino-Himalayan Ele-
ments)、中 国 - 日 本 成 分 ( Sino-Japanese Ele-
ments) 和东亚广布成分 ( East Asian Elements) 三
种分布成分。
(10a) ?中国 - 喜马拉雅成分 (Sino-Himalayan Ele-
ments)
安徽省有 9 种 , 隶属于 4 科 6 属 , 如 : 饰边
短月藓 ( Brachymenium longidens) , 赤茎小锦藓
( Brotherella erythrocaulis ) , 喀 什 真 藓 ( Bryum
kashmirense) 和 加 萨泥 炭 藓 ( Sphagnum khasia-
num) 等。
(10b) 中国 - 日本成分 (Sino-Japanese Elements)
安徽省有 28 科 59 属 123 种 , 占总种数的
22 .7% , 显示了安徽省与日本藓类植物区系的极
大相似性。主要种有 : 刀叶树平藓 ( Homalioden-
dron scalpellifolium) , 无疣同蒴藓 ( Homalothecium
laevisetum) , 东亚 毛灰 藓 ( Homomallium connex-
um) , 钙生灰藓 ( Hypnum calcicolum) , 东亚孔雀
藓 ( Hypopterygium japonicum) , 船 叶 假 蔓 藓
( Loeskeobryumcavifolium) , 钝叶蓑藓 ( Macromitri-
um japonicum) , 细 叶 蔓 藓 ( Meteorium papillari-
oides) , 瓦叶藓 ( Miyabea fruticella ) , 新船 叶藓
( Neodolichomitra yunnanensis) , 直叶棉藓短尖变种
( Plagiotheciumeuryphyllumvar. brevirameum) , 硬叶
小金发藓 ( Pogonatumneesii) , 威氏缩叶藓 ( Pty-
chomitriumwilsonii ) , 多枝砂藓 ( Racomitrium lae-
tum) , 光 柄细 喙 藓 ( Rhynchostegiella laeviseta ) ,
淡叶长喙藓 ( Rhynchostegiumpallidifolium) , 陕西
鳞 叶 藓 ( Taxiphyllum giraldii ) , 短 肋 羽 藓
( Thuidiumkanedae) 和阔叶小石藓 ( Weissia plani-
folia) 等。
(10c) 东亚广布成分 ( East Asian Elements)
安徽省有 5 科 6 属 11 种 (变种 ) , 如 : 日本
毛扭藓 ( Aerobryidium levieri ) , 仙鹤藓多蒴变种
( Atrichum undulatum var. gracilisetum) , 多褶青藓
( Brachytheciumbuchananii) , 台湾拟金发藓圆齿变
种 ( Polytrichastrum formosum var. densifolium) , 南
亚假悬藓 ( Pseudobarbella levieri ) 等。
(11) 中国特有成分 ( Chinese Endemic)
该成分指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种类 , 以云南
或西南诸省为中心 , 向东北、向东或向西北方向
辐射并逐渐减少 , 而主要分布于秦岭—山东以南
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该成分安徽省有 12 科 26
属 52 种 (变种 ) , 比例高达 10 .4% , 如 : 疣黑藓
( Andreaea mamillosula) , 短叶对齿藓 ( Didymodon
tectorus) , 斜 枝青 藓 ( Brachythecium campylothal-
lum) , 台湾青藓 ( Brachythecium formosanum) , 台
湾曲柄藓 ( Campylopus taiwanensis) , 皱叶麻羽藓
( Claopodiumrugulosifolium) , 福建小曲尾藓 ( Di-
cranella fukienensis) , 陕西曲尾藓 ( Dicranumschen-
sianum) , 中华绢藓 ( Entodon smaragdinus) , 中华
粗枝藓 ( Gollania sinensis) , 台湾多枝藓 ( Haplo-
hymeniumformosanum) , 华东同叶藓 ( Isopterygium
courtoisii) , 中华细枝藓 ( Lindbergia sinensis) , 红
蒴立碗藓 ( Physcomitrium eurystomum) 和小石藓
矮 株 变 种 ( Weissia controversa var. minutissima )
等。
3 结论与讨论
由上述及表 5 可以看出 , 在安徽省藓类区系
中 , 以东亚成分最多 , 占 28 .6% ; 北温带成分
25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
次之 , 占 23 .0% ; 热带亚洲成分占 17 .8% , 温
带亚洲成分占 10 .6% ; 还有中国特有成分占到
10 .4%。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 显
示出安徽藓类植物区系特点是以东亚成分占优 ,
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典型区域。
这种特点的形成有其历史地理原因。中侏罗
纪 , 中国境内有明显的三个气候带 , 其中南方热
带 - 亚热带潮湿气候带 , 大致以长江为界。第三
纪中国主要是温暖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第三纪
晚期气候已有波动和渐变干冷 , 至第四纪 , 气候
特点是气温连续急剧变化 , 周期性下降和升高 ,
即干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变更 , 在更新
期气温变动幅度更大。中国没有直接受到第四纪
大陆冰川的袭击 , 许多地方是第三纪植物群的庇
护所 , 冬季经常有干寒北方冷气团侵入中国东部
季风区 , 使各植物带向南推移约 4℃ , 使安徽藓
类植物热带亚热带成分退减 , 温带成分大量分
布 , 形成现在这种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
特点。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认
为 , 全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连续
统一的陆块 , 称之为泛大陆 (Pangaea) , 可能由
于潮汐力量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 , 自中生代
开始 , 泛大陆相继分割为几块 , 产生离极并且向
西漂移 , 至老第四纪前形成世界今日各大陆大洋
的分布格局。第四纪冰川对于海平面也产生显著
影响 , 由于海平面的升降 , 中国和日本、朝鲜曾
经几度连接 , 植物区系得以交流 , 形成了东亚植
物区系的统一性 , 安徽尤其是以黄山为代表的南
部山区 , 是东亚植物区系关键区域 ( 王荷生 ,
1992) , 这是安徽藓类植物东亚成分占优的主要
原因。
历史地质资料表明 , 日本诸岛在第三纪末才
开始与我国大陆分离 , 还由于第四纪海平面的升
降 , 使它们曾经几度连接 , 植物区系得以交流 ,
两国植物区系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 安徽南部与日
本的九州、四国在纬度上接近 , 其中安徽黄山最
能反应两国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 ( 郑勉 , 1984;
陈邦杰等 , 1965; 王荷生 , 1992 )。安徽藓类植物
的地理成分中的东亚成分占明显优势 , 其中中国
- 日本成分在所有地理成分中占到第一位 , 非常
清楚地显示出安徽藓类植物区系与日本的密切联
系和亲缘关系。
按照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及
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 , 在世界植物分布中 , 东
亚、西伯利亚和北美区系 , 亚洲大陆和菲律宾 ,
中国南海诸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澳大利亚区
系有着许多连续性 , 这也是安徽藓类植物区系成
分与世界各地联系的主要原因。
参照何祖霞和张力 ( 2005 ) 的方法 , 将表 4
中的地理分布类型加以简化 ( 世界广布成分未列
入其中 ) , 合并为热带分布、东亚分布、温带分
布等几个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包括 : 泛热带成
分、热带亚洲成分、热带亚洲 - 热带大洋洲成
分、旧世界热带成分和新热带成分等 , 有 127
种 , 占 25 .45% ; 东亚分布包括中国特有和东亚
成分 , 有 195 种 , 占 39 .08% ; 温带分布包括北
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和东亚 - 北美成分等 ,
有 177 种 , 占 35 .47%。安徽省藓类植物的非热
带成 分 ( 包 括 东 亚 成 分 和 温 带 成 分 等 ,
74 .55% ) , 明显高于热带成分 ( 25 .45% ) , 非热
带成分与热带成分的比值达到 3 , 安徽藓类植物
温带性质很明显 , 但藓类植物热带成分也相对较
多 , 占到了 1?4 以上 , 热带成分明显高于种子植
物在安徽的分布 (沈显生和张小平 , 1997 ) , 进
一步说明了安徽藓类植物区系的特点是以东亚成
分占优 , 温带与热带亚热带成分混合分布 , 是热
带亚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典型区域。藓类植物
比种子植物具更为宽泛的分布 , 这可能主要是因
为没有一种种子植物能够在冰冻以下的温度完成
其全部生活史 , 只能营养生长 , 使得许多喜温暖
的热带和亚热带种子植物不能向较为寒冷的温带
分布 ( 王荷生 , 1992 ) , 而藓类植物由于体型细
小 ,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 有丰富多样的小生境 ,
这些小生境能营造区别大环境的一些气候特点 ,
为藓类植物更为广泛的分布提供了可能。
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安徽藓类中我国特有成分
异常丰富 , 比例高达 10 .40% , 不仅说明安徽省
藓类植物区系具有较高的特有性 , 在中国苔藓植
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同时 , 根据采
集到的标本情况 , 也说明了安徽尤其是以黄山为
代表的皖南山区 , 是东亚藓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主要地区之一 ( 陈邦杰等 , 1965) 。
综上所述 , 安徽省藓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
计有 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 8 亚种和 32 变
3566 期 吴明开等 :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种 ) , 本研究发现新纪录 95 种 ( 包括 3 变种 ) ;
东亚成分、北温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温带亚
洲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这 5 种区系成分是本省最
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 安徽是以东亚成分占优 ,
温带、热带亚热带成分混合分布区 , 是热带亚热
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典型区域 ; 安徽 , 尤其
是以黄山为代表的皖南山区 , 是东亚藓类植物的
起源与演化主要地区之一 , 与日本的藓类植物区
系有着密切联系和亲缘关系。
毋庸讳言 ,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研究需要加强
与完善的地方很多 , 如安徽藓类植物分布区类型
的划分还未分析讨论 , 这些留在下一步研究中予
以解决。
〔参 考 文 献〕
安徽 4植被协作组 , 1981 . 安徽植被 [ M] . 合肥 : 安徽科技出版社 ,
1—28
Chen =PC (陈邦杰 ) ed ., 1963 . Genera Muscorum Sinicorum ( 中国藓
类植物志 ( 上册 ) ) , Ⅰ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Chen =PC (陈邦杰 ) ed ., 1978 . Genera Muscorum Sinicorum ( 中国藓
类植物志 ( 下册 ) ) , Ⅱ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Chen =PC (陈 邦杰 ) , Wu PC ( 吴鹅程 ) , Qiu PX ( 裘佩熹 ) et al. ,
1965 . Studieson the Plants of Mt . Huangshan (黄山植物的研究 )
[M ] . Shanghai :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Gao ?C ( 高谦 ) , 1994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1 [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Gao ?C ( 高谦 ) , 1996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2 [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He Z ,X ( 何祖霞 ) , Zhang L ( 张力 ) , 2005 . Phytogeography of mosses
fromShimentai Nature Reserve, Guangdong [ J ] . Guihaia (广西植
物 ) , 25 (5 ) : 399—405
Hu R 7L ( 胡人 亮 ) , Wang YF ( 王幼 芳 ) , 2005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7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Li L *( 李琳 ) , Zhao JC (赵建成 ) , Bian W (边文 ) , 2006 . Preliminary
study of moss flora in theupper reaches of Luanhe River [ J ] . Acta
Bot Boreali-Occident Sin ( 西北植物学报 ) , 26 (8) : 1671—1676
Li X ?J (黎兴江 ) , 2000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3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Li X ?J (黎兴江 ) , 2006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4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LI X ?J ( 黎兴江 ) ed ., 2002 . Flora Yunnanica, Tomus 18 : ( Bryophyta:
Mucsi)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LI X ?J ( 黎兴江 ) ed ., 2005 . Flora Yunnanica, Tomus 19 : ( Bryophyta:
Mucsi)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Redf ?ern PL , TAN BC , He S, 1996 . A newly updated and annotated
checklist of Chinese mosses [ J ] . Hattori Bot Lab, 79 : 163—357
Shen ?XS (沈显生 ) , Zhang XP (张小平 ) , 1997 . Studied on the diver-
sified spermatophytesof Anhui Province [ J ] . Bull Bot Res (植物研
究 ) , 17 ( 4) : 413—420
Van ?Balgooy MMJ , 1971 . Plant-geography of the Pacific, as based on a
census of Phanerogam genera [ J ] . Blumea Supplement, VI : 1—222
Wang ?HS ( 王荷 生 ) , 1992 . Floristic Geography ( 植 物 区 系 地 理 )
[ M] . Beijing: Science Press
Wu P ?C ( 吴鹏程 ) ed ., 2001 . Flora Bryophytarum Sinicorum, Vol . 6
[M ] . Beijing: Science Press
Wu P ?C (吴鹏程 ) , JiaY ( 贾渝 ) eds ., 2005 . Flora BryophytarumSini-
corum, Vol . 8 [ M] . Beijing: Science Press
Wu Z ?Y (吴征镒 ) , 1991 . 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genera of seed pla-
nts [ J ] . Acta Bot Yunnan ( 云南植物研究 ) , Supp . Ⅳ : 11—
139
Zhan ?g JS ( 张家树 ) , Zhao JC ( 赵建成 ) , Li L ( 李琳 ) , 2003 . Study
on the bryoflora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northern Hebei Prov-
ince, China [ J ] . Bull Bot Res ( 植物研究 ) , 23 (3 ) : 363—374
Zhen ?g M ( 郑勉 ) , 1984 . The flor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China
and Japan [ J ] . Acta Phytotax Sin (植物分类学报 ) , 22 (1 ) : 1—
5
Zhen ?gWF (郑维发 ) , 1993 . Study on bryoflora of Qingliangfeng nature
reserve, Anhui Province [ J ] . J 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徐 州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 1
(11 ) : 42—46
Zuo ?JF (左家哺 ) , 1990 .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ra [ J ] . 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 ) , 12 (2 ) : 179—185
45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