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paration of nanosuspension-based gel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s and its in vitro transderm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0·
• 药剂与工艺 •
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沈成英 1, 2,申宝德 2,徐平华 2,李晓荣 1, 2,闵红燕 2,韩 晋 2*,袁海龙 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北京 100039
摘 要:目的 研制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灵芝三萜纳
米混悬剂(GT-NS),然后进一步制成凝胶剂。以 24 h 体外累积释放率和 24 h 后皮肤中的滞留量为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
GT-NS-gel 的处方;比较优化后的 GT-NS-gel 和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及滞留量。结果 以最优处方:
5 mg/g 卡波姆 940、30 mg/g GT、47.2 mg/g 卵磷脂制得的 GT-NS-gel 在 24 h 时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6.28±2.16)%,24 h
皮肤滞留量为(472.89±8.74)μg/cm2,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GT-NS-gel 24 h 药物累积渗透量
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和(475.89±10.74)μg/cm2,明显高于 GT-gel 的(14.79±3.45)和(101.32±7.02)μg/cm2
(P<0.05)。结论 将灵芝三萜制成纳米混悬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凝胶剂;体外释放;经皮渗透;滞留量;效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4)19 - 2770 - 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9.008
Preparation of nanosuspension-based gel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s
and its in vitro transderm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SHEN Cheng-ying1, 2, SHEN Bao-de2, XU Ping-hua2, LI Xiao-rong1, 2, MIN Hong-yan2, HAN Jin2,
YUAN Hai-long2
1. College of P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
2. 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nanosuspension-based gel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s (GT-NS-gel) and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GT-NS was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gel. The formulation of GT-NS-gel wa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ith cumulative release of drug from the GT-NS-gel
within 24 h, and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skin after applying GT-NS-gel for 24 h was used as indexes. In vitro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and skin deposition of GT-NS-gel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T-gel. Results The GT-NS-gel prepared by
optimal formulation (5 mg/g Carbomer 940, 30 mg/g GT, and 47.2 mg/g lecithin) could release in vitro at 24 h to (56.28 ± 2.16)%, and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skin after applying GT-NS-gel for 24 h was (472.89 ± 8.74) μg/cm2. There was a little deviati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value and the measured value. It showed that this model had a good prediction. The amounts of GT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skin and in the skin after applying GT-NS-gel for 24 h were (50.73 ± 4.97) and (475.89 ± 10.74) μg/cm2,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T-gel (P < 0.05). Conclusion The GT-NS-gel has the ability to increase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skin,
which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local skin.
Key words: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s; nanosuspension; gel; in vitro dissolution; transdermal permeation; skin deposi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收稿日期:2014-05-21
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014ZX09J14106-01A);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2176)
作者简介:沈成英(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研究。E-mail: shenchengying0728@163.com
*通信作者 韩 晋,硕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Tel: (010)66933225 E-mail: hanjin302emba@163.com
袁海龙,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Tel: (010)66933367 E-mail: yhlpharm@126.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1·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或紫芝 Gano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 的干燥子实体。灵芝在我国已有
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滋补强
壮、延年益寿等功效[1]。灵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灵芝三萜(GT)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主要包括灵芝酸、赤芝酸、灵芝醇、灵芝内酯等[2-4]。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GT 具有保肝、抗肿瘤、镇痛、
抗氧化、抑制组胺释放等作用[5]。本课题组在前期
研究中发现 GT 类化合物具有抗冻伤作用[6]。该类
化合物有较高的脂溶性,理论上较易通过亲脂性的
生物膜,但其溶解度小和溶出速率慢导致透皮吸收
差,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纳米混悬凝胶(NS-gel)是基于纳米混悬体系
的分子凝胶[7],即向纳米混悬溶液中加入凝胶剂形
成透明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纳米混悬凝胶不但具
有凝胶剂的生物相容性好、黏附性好、局部给药后
易吸收,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等优点[8],而且具
有纳米混悬剂的优势,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可润
湿性、饱和溶解度及溶解速度[9]。
本实验为提高 GT 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将其制成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
在本研究中,以卡波姆 940 为主要载体,卵磷脂为
促渗透剂,制备 GT-NS-gel,采用 Box-Behnken 设
计-效应面法优化 GT-NS-gel 处方,并将优化的处方
与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在透皮吸收与皮肤滞
留方面进行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UV—8453 型紫外分光光度仪,美国安捷伦;
透皮扩散池,北京金科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GYB40—10S 高压均质机,上海华东高压均质机厂;
JHBE—20A 高速探头超声仪,河南金鼐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Winner801 纳米激光粒度仪,济南微纳颗
粒仪器股份有限公司;Design-Expert 8.0.5 试验设计
软件,卡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灵芝子实体,由北京协和药厂提供(产地:浙
江临安药材生产基地;批号 20130301),经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袁海龙研究员鉴定为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的干燥子
实体;GT(自制,以灵芝酸 A 为对照品,经紫外
分光光度计测定质量分数为 78%);灵芝酸 A 对照
品(质量分数大于 98%,天津一方科技公司,批号
101110);聚山梨酯 80(Sigma公司,批号 20131211)、
Poloxamer F68(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 20120212);卡波姆 940(广州博峰化学有限公
司,批号 20130902);三乙醇胺(天津市永大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批号 20130401);大豆卵磷脂(上
海太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20140201);高氯酸(北
京世纪拓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 20130401);
丙二醇、香草醛、冰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分别
为 20130325、20090508、20130618);Na2S(西陇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20111124)。
雄性 SD 大鼠,体质量(200±20)g,SPF 级,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
号 2012-(军)2012-0004。
2 方法与结果
2.1 GT-NS 的制备
称取 GT 原料药 3 g、聚山梨酯 80 0.6 g、
Poloxamer F68 0.3 g,加入 100 mL 蒸馏水,充分搅
拌混匀,13 300 r/min高速探头超声5次,每次1 min,
在 120 MPa 条件下高压乳匀 20 圈,得质量浓度为
30 mg/mL 的 GT-NS。
2.2 GT-NS 的表征
2.2.1 粒径的测定 取适量GT-NS,加蒸馏水稀释。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量 GT-NS 的粒径,重复 3 次。结
果见图 1,结果表明 GT-NS 平均粒径为(283±7)
nm(n=3),多分散度指数(PDI)为 0.124±0.015
(n=3)。




图 1 GT-NS 的粒径分布图
Fig.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T-NS

2.2.2 扫描电镜(SEM)观察 取 GT 原料药和
GT-NS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后,然后滴加至锡箔纸上,
常温条件下放置,待溶剂挥干后,于扫描电镜
(SEM)下观察其形态并拍摄照片。结果见图 2。由
图 2 可见,GT 原料药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块状,
粒子大小在 5~50 μm;GT-NS 粒子大小较均匀。
2.3 GT-NS-gel 的制备
取 20 mL GT-NS 混悬液 2 份,分别加蒸馏水稀
10 50 100 500 1 000 5 000
粒径 / n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2·

图 2 GT 原料药 (A) 和 GT-NS (B) 扫描电镜图
Fig. 2 SEM images of raw GT (A) and GT-NS (B)

释至 30 mL 和 60 mL,得质量浓度分别为 20、10
mg/mL 的 GT-NS 混悬液。各取纳米混悬液 20 mL,
加入溶胀 24 h 的卡波姆 940(5~10 mg/g)、卵磷脂
(0~80 mg/g)、丙二醇 50 mg/g 混匀后,边搅拌边
加入 20%三乙醇胺适量,调 pH 值至 5.5~6.5,加
适量蒸馏水至 20 g,即得不同载药量的 GT-NS-gel。
2.4 GT-gel 的制备
GT-gel 的处方与 GT-NS-gel 优化后处方相同,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处方量的 GT 分散在蒸馏水
中,加入溶胀 24 h 的卡波姆 940、卵磷脂及丙二醇
混匀后,边搅拌边加入 20%三乙醇胺适量,调 pH
值至 5.5~6.5,加水使其载药量与优化后的 GT-NS-
gel 相同,即得 GT-gel。
2.5 UV 法测定灵芝三萜[10]
精密称取灵芝酸 A 对照品 10.4 mg 置于 50 mL
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定容,摇匀,即
得 0.208 mg/mL 灵芝酸 A 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灵
芝酸 A 对照品溶液 0.1、0.2、0.3、0.4、0.5、0.6、
0.7、0.8 mL,分别置 10 mL 具塞试管中(同时吸取
无水乙醇 0.8 mL 作为空白对照),置沸水浴中挥干
溶剂,再依次分别加入新配制的 5%香草醛-冰醋酸
溶液 0.5 mL、高氯酸 0.8 mL,密塞,置 60 ℃水浴
中加热 15 min,取出,置冰水浴中冷却 5 min,然
后分别加冰醋酸 5 mL,摇匀,以无水乙醇作为空白
对照,在 543 nm 处测定吸光度(A)值,以灵芝酸
A 质量(μg)为横坐标(X),A 值为纵坐标(Y),
得到回归方程为 Y=0.007 1 X-0.070 1,r=0.999 2,
结果表明灵芝酸 A 在 20.8~166.4 μg 呈现良好的线
性关系。
2.6 体外释放实验
采用 Franz 扩散池研究 GT-NS-gel 的体外释放
情况。取单层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 7 000)放
置在供给池和接收池之间,用夹子将两者夹紧固定,
接收池中加入新配的含 20%乙醇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6.8),使透析袋内表面完全浸润在其中,保证
无气泡,扩散面积为 1.77 cm2,接收池总体积为 22.5
mL。设定温度(32.0±0.5)℃,转速 500 r/min。
供给池上方加入 0.5 g GT-NS-gel 后,开始计时。在
给药 24 h 后取样 1 mL,8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以空白接收液为对照,按照“2.5”项下
方法测定并计算释放率。
2.7 体外皮肤滞留实验
取 SD 大鼠,乙醚麻醉后用 10%的 Na2S 溶液脱
去腹部毛,断颈处死后立即剪下腹部皮肤,除去皮
下组织、血管及脂肪,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皮
肤固定在扩散池上,角质层朝上,用含 20%乙醇的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作为接收液[11],转速为
100 r/min,扩散面积为 1.77 cm2,接收池总体积为
22.5 mL,32 ℃水浴循环。取 0.5 g GT-NS-gel 紧密
贴敷在鼠皮上。24 h 后将皮肤从扩散池上取下,用
棉签擦去残留制剂,用蒸馏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
剪下有效吸收皮肤面积,置于 5 mL 离心管中,用
一定量的乙醇浸泡探头超声破碎,8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以空白接收液为对照,按照“2.5”
项下方法测定并计算皮肤滞留量。
2.8 效应面法优化 GT-NS-gel 处方
2.8.1 实验设计与结果 在预试验及文献研究结果
的基础上[12-13],以卡波姆 940 的质量浓度(A)、载
药量(B)和卵磷脂的质量浓度(C)为考察因素,
以 24 h GT-NS-gel 体外累积释放率(Y1,最大值为
优)和 24 h 皮肤滞留量(Y2,最大值为优)为指标,
采用 3因素 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GT-NS-
gel 处方。实验安排及结果见表 1。
2.8.2 指标回归方程的拟合 基于 Box-Behnken 实
验设计的内容和结果见表 2。采用 Design-Expert
8.0.5 软件对表 2 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以 Y1和 Y2为
指标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得到的二次多元回归方
程分别为 Y1=48.8-5.49 A+4.11 B-8.42 C+1.81
AB+0.22 AC-0.96 BC+3.44 A2-0.83 B2-2.99
C2(R2=0.983 5,校正 R2=0.962 4,P<0.000 1);
Y2=405.67-32.31 A+54.19 B+176.22 C+8.37
AB-3.61 AC+24.24 BC-57.55 A2+7.86 B2-70.96
C2(R2=0.983 5,校正 R2=0.962 4,P<0.000 1)。
2.8.3 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个拟合方程的相
关系数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对 GT-NS-gel
处方进行分析与预测。由表 2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
验得到,模型 Y1 中卡波姆 940 的一次项、二次项,
卵磷脂质量浓度的一次项、二次项,药物浓度一次
A B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3·
表 1 Box-Behnken 试验安排及结果
Table 1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and results of 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试验号 A / (mg·g−1) B / (mg·g−1) C / (mg·g−1) Y1 / % Y2 / (μg·cm−2)
1 5.0 (−1) 10.0 (−1) 40.0 (0) 55.21 340.89
2 10.0 (1) 10.0 (−1) 40.0 (0) 38.46 232.34
3 5.0 (−1) 30.0 (1) 40.0 (0) 60.72 462.91
4 10.0 (1) 30.0 (1) 40.0 (0) 51.22 387.82
5 5.0 (−1) 20.0 (0) 0 (−1) 62.19 103.98
6 10.0 (1) 20.0 (0) 0 (−1) 52.93 73.77
7 5.0 (−1) 20.0 (0) 80.0 (1) 45.11 487.78
8 10.0 (1) 20.0 (0) 80.0 (1) 36.73 443.14
9 7.5 (0) 10.0 (−1) 0 (−1) 48.87 163.66
10 7.5 (0) 30.0 (1) 0 (−1) 58.12 193.21
11 7.5 (0) 10.0 (−1) 80.0 (1) 33.76 443.47
12 7.5 (0) 30.0 (1) 80.0 (1) 39.15 163.66
13 7.5 (0) 20.0 (0) 40.0 (0) 49.32 193.21
14 7.5 (0) 20.0 (0) 40.0 (0) 48.14 443.67
15 7.5 (0) 20.0 (0) 40.0 (0) 49.22 405.01
16 7.5 (0) 20.0 (0) 40.0 (0) 46.98 369.81
17 7.5 (0) 20.0 (0) 40.0 (0) 50.32 416.67

表 2 二次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
Table 2 Significance of coefficients in second order
regression equation
P 值 P 值
因素
Y1 Y2
因素
Y1 Y2
A <0.000 1 0.021 2 BC 0.261 7 0.160 8
B 0.000 2 0.001 6 A2 0.002 9 0.006 5
C <0.000 1 <0.000 1 B2 0.317 5 0.617 8
AB 0.055 6 0.605 1 C2 0.006 0 0.002 2
AC 0.788 8 0.822 1

项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项不显著。模
型 Y2 中卡波姆 940 的一次项、二次项,药物浓度一
次项,卵磷脂质量浓度一次项、二次项都达到显著
水平(P<0.05),其他项不显著。删除对指标无显
著性影响的项,得到二项式方程如下:Y1=48.8-5.49
A+4.11 B-8.42 C+3.44 A2-2.99 C2(R2=0.983 5,
校正 R2=0.962 4,P<0.000 1);Y2=405.67-32.31
A+54.19 B+176.22 C-57.55 A2-70.96 C2(R2=
0.983 5,校正 R2=0.962 4,P<0.000 1)。
2.8.4 效应面分析 选择对各指标有显著影响的 2
个因素,另一因素设为中心点值,采用Design-Expert
8.0.5 软件绘制相应的曲面图,见图 3。
图 3-A~C 表明,卡波姆 940 的质量浓度、载
药量和卵磷脂的质量浓度都是影响 24 h GT-NS-gel
体外累积释放率的主要因素(A,P<0.000 1;B,
P=0.000 2;C,P<0.000 1)。体外累积释放率与卡
波姆 940 的质量浓度和卵磷脂的质量浓度成负相
关,与载药量成正相关。图 3-D 表明,卡波姆 940
对 24 h 皮肤滞留量的影响随其用量而变化(A,P=
0.021 2)。卡波姆 940 在用量小的范围内(5~7.5
mg/g),药物的滞留量变化不大,在用量大的范围
(7.5~10 mg/g),用量增加,皮肤滞留量略有下降,
在 0.75 mg/g 时滞留量最大。图 3-E 表明,皮肤滞留
量随着载药量的增大而增加(B,P=0.000 2)。图
3-F 表明,磷脂的用量对 24 h 皮肤滞留量具有极显
著影响(C,P<0.000 1),其用量越大,滞留量越大。
2.8.5 优选处方的预测与验证 采用Design-Expert
8.0.5 实验设计软件,按 Y1 最大值,Y2 最大值设定
目标,得到的优选处方条件为 A=5 mg/g,B=30
mg/g,C=47.2 mg/g。依据该处方制备了 3 批 GT-
NS-gel,测定各响应指标。模型对各指标的预测值
Y1、Y2 分别为 57.37%和 468.39 μg/cm2。实际测量值
分别(56.28±2.16)%和(472.89±8.74)μg/cm2
(n=3)。结果显示实际测量值与模型预测值接近,
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性良好。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4·


图 3 各因素对响应值影响的三维效应曲面图
Fig. 3 3D Response surface plot for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2.9 优化 GT-NS-gel 与 GT-gel 的比较
先按照“2.7”项下“将皮肤固定在扩散池
上……,32 ℃水浴循环”操作,然后分别取 0.5 g
GT-NS-gel 和 GT-gel 紧密贴敷在大鼠皮肤上后,在
1、2、3、5、7、9、12、24 h 分别从接收池内取样
5 mL,同时补充等量的接收液。所取样品 8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以空白接收液作为对照,
按照“2.5”项下方法测定并计算累积透过量(Qn)。
Qn 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Qn=(VrCn+∑−
=
1
1
n
i
VsCi) / A
Qn为第 n 次取样时的累积透过量(μg/cm2),Vr代表接收液
的体积(22.5 mL),Cn 为每个取样点质量浓度(μg/mL),
Vs 为取样体积(5 mL),Ci 为第 i 次取样测得的接收液中药
物质量浓度(μg/mL),A 为扩散渗透面积(cm2)
以 Qn 值为纵坐标,时间 t 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
归,所得方程分别为 YGT-NS-gel=2.228 2 t+1.032 1
(R2=0.968 3)及 YGT-gel=0.685 3 t-0.524 8(R2=
0.916 7 ), 其 斜 率 即 为 透 皮 速 率 常 数 Jss
[μg/(cm2·h)]。由方程可知 Jss GT-NS-gel=2.228 2
μg/(cm2·h),Jss GT-gel=0.685 3 μg/(cm2·h),GT-NS-gel
的渗透速率是 GT-gel 的 3 倍多。
皮肤的滞留量按照“2.7”项下方法计算。结果
见图 4。结果表明,24 h 后 GT-NS-gel 和 GT-gel 的
Qn 分别为(50.73±4.97)μg/cm2 和(14.79±3.45)





与 GT-gel 比较:*P<0.05
*P < 0.05 vs GT-gel

图 4 GT-NS-gel 和 GT-gel 的体外透皮吸收 (A)
和皮肤滞留量 (B) ( ± = 3x s n, )
Fig. 4 Amount of GT-NS-gel and GT-gel penetrating
through skin (A) and in skin (B) ( ± = 3x s n, )

μg/cm2,皮肤滞留量分别是(475.89±10.74)μg/cm2
和(101.32±7.02)μg/cm2。可见,优化后的 GT-NS-gel
体外 Qn 和皮肤滞留量分别是 GT-gel 的 3.43 倍和
4.70 倍。
A
70
50
30
0.5
−0.5 −0.5
0.5
B A
Y 1
/
%

A
*
B
*60
45
30
15
0
Q
n /


cm
−2
)
GT-NS-gel
GT-gel
0 5 10 15 20 25
t / h
500
400
300
200
100
0皮




/


cm
−2
)
GT-NS-gel GT-gel
B C
70 70
5050
3030
E FD
600 600600
400 400 400
200 200 200
Y 1
/
%

Y 1
/
%

Y 2
/


cm
−2
)
Y 2
/


cm
−2
)
Y 2
/


cm
−2
)
AA
A
B B
B C
C C
C
0.50.5 0.50.5
−0.5−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2775·
3 讨论
卡波姆是一种常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凝胶基质,
当其与皮肤接触时,能够迅速润湿皮肤,增加皮肤
的水合作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其用量直接影响
凝胶的黏度和释药性能[14]。在预实验中,0.5%~1%
的卡波姆 940 形成的凝胶剂外观及黏度均合适。GT
的加入量对其在凝胶中的分散均与程度和体外释放
有影响。卵磷脂能改变角质层结构,促进药物在皮
肤中滞留[12],因此本研究以卵磷脂为促透剂。丙二
醇是常用的保湿剂[13],其常用量为 5%~10%[15],
所以本实验选择卡波姆 940、载药量及卵磷脂用量
为考察因素。药物从制剂中溶出是药物起效的第一
步,GT 治疗冻伤在局部起效,增加药物在皮肤的
滞留量,有利于提高其局部生物利用度,因此,本
实验选择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和皮肤滞留量为考察
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处方具有良好体外
释放和透皮滞留效果。
卡波姆 940 的用量增加,凝胶的黏度增加,阻
碍药物的释放;药物包埋于凝胶内,凝胶内的磷脂
不溶于水,也会阻碍药物释放;而凝胶内载药量增
加使药物浓度梯度增大,可促进药物的释放。因此,
GT 体外累积释放率与卡波姆 940 的质量浓度和卵
磷脂的质量浓度成负相关,与载药量成正相关。24 h
皮肤滞留量随着卡波姆 940 用量的增加先变化不大
之后略有下降,说明一定黏度的卡波姆 940 会阻碍
药物的释放,进而进入皮肤的药量下降;皮肤滞留
量随着载药量的增大而增加,药物用量增加使体外
释放量增加,皮肤滞留量也随之增加;皮肤滞留量
随着磷脂的用量增加而增加,一方面是因为磷脂能
够破坏角质层的结构,使得皮肤的通透性增加,另
一方面磷脂是皮肤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
亲脂性的药物滞留在皮肤层。
在本研究中,GT-NS-gel 24 h 药物累积透过量
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μg/cm2 和
(475.89±10.74)μg/cm2,滞留量是透过量的 9.38
倍。将 GT-NS-gel 与 GT-gel 相比,24 h 体外累积透
过量增加了 2.43 倍,皮肤滞留量增加了 3.70 倍。说
明将药物粒径降至纳米级别,不但提高了药物的饱
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而且增强与皮肤各层的黏附
性,增加了滞留量[7]。将纳米混悬液进一步分散在
凝胶基质中,可以减少纳米粒的聚集而增加稳定性。
同时体系黏度的增加能够增加药物在皮肤表面的保
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经皮渗透和皮肤深层的滞留
作用,将纳米混悬与凝胶剂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加
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
物利用度,以便其发挥抗冻伤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若芸, 于德泉. 灵芝三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药
学学报, 1990, 25(12): 940-953.
[2] 牛君仿, 方 正, 王红庚, 等. 灵芝有效化学成分研究
进展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增刊): 51-54.
[3] 王赛贞, 林冬梅, 林占熺, 等. RP-HPLC 和 UV-VIS 法
测定灵芝不同收获期的多糖肽和灵芝酸 [J]. 药物评价
研究, 2012, 35(3): 190-193.
[4] 董虹玲, 赵娜夏, 商 倩, 等. 赤芝子实体中三萜酸类
成分及其抗人乳腺癌 SKBR3 细胞增殖活性 [J]. 现代
药物与临床, 2013, 28(2): 132-137.
[5] 罗 俊, 林志彬.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J]. 药学学报, 2002, 37(7): 574-578.
[6] 韩 晋, 周 旭, 袁海龙, 等. 复方灵芝乳膏对兔耳轻
度冻伤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9): 689-692.
[7] Venkataraman M, Nagarsenker M. Silver sulfadiazine
nanosystems for burn therapy [J]. AAPS Pharm Sci Tech,
2013, 14(1): 254-264.
[8] 张 宁, 徐艳敏, 仁燕冬, 等. 外用凝胶剂研究进展
[J]. 黑龙江医药, 2010, 23(1): 92-93.
[9] 岳鹏飞, 万 晶, 胡鹏翼, 等. 中药固体化纳米混悬给
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J]. 中草药, 2012, 43(4):
626-629.
[10] 贺俊杰, 陈 彦, 杜 萌, 等. 灵芝多组分微乳一步制
备方法的探索 [J]. 药学学报, 2013, 48(3): 441-446.
[11] Li B, Ge Z Q.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improve skin
permeation and chemical stability of idebenone [J]. AAPS
Pharm Sci Tech, 2012, 13(1): 276-283.
[12] Bentley M V L B, Kedor E R M, Vianna R F,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ecithin and urea on the in vitro permeation
of hydrocortisone acetate through skin from hairless
mouse [J]. Int J Pharm, 1997, 146: 225-262.
[13] 郭红叶, 伊博文, 闫小平, 等. 新型辅料卡波姆在凝胶
剂中应用现状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7):
371-374.
[14] 施海英, 陈 钧, 费超群, 等. 水飞蓟宾缓释凝胶剂的
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J]. 中成药, 2013, 35(3):
491-494.
[15] 郭红叶, 闫小平, 伊博文, 等. 均匀设计法优选祛斑凝
胶剂基质处方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 38(23):
4076-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