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蜘蛛香SFE-CO2萃取物与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的GC-MS对比分析



全 文 :蜘蛛香 ≥ƒ∞ 2 ≤’u萃取物与水蒸气蒸馏所得
挥发油的 Š≤2  ≥对比分析
王海来 t o万 新 t o闫兴丽 t3 o石晋丽 o赵 仁 u o刘 勇 o肖培根
ktq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o北京 tsstsu~
uq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o云南 昆明 yxstttl
≈收稿日期   ussz2sw2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kvsxzuwyvl
≈通讯作者   3 闫兴丽 oר¯}kstslywu{yw|{o∞2°¤¬¯}¬¬±ª¯¬¼¤±v
ƒ tuyq¦²°
蜘蛛香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 ςαλεριανα
ϕαταµ ανσι ²± ¶¨kςαλεριανα ωαλλιχηιι ⁄≤l的干燥根状
茎及根 o曾收载于 5中国药典 6kt|zz年版 l≈t  o具有
镇静安神 !理气止痛 !消炎止泻 !祛风除湿等功效 o是
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常用草药 ∀其挥发油是镇静 !
抗肿瘤 !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 ≈u  o传统提取
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v2x  o但该法存在提取时间长 !
成分易破坏等缺点 ∀现在应用广泛的超临界 ≤’u萃
取 k≥ƒ∞2≤’u l工艺 ≈y 提取挥发油具有温度低 o产率
高等优点 o而目前尚未见用于提取蜘蛛香挥发油的
报道 ∀作者应用该法制备蜘蛛香挥发油 o通过气相
色谱 2质谱联用技术 kŠ≤ 2 ≥l分析成分并与传统工
艺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o为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
蜘蛛香提供依据 ∀
1 仪器与试药
超临界萃取仪 k北京化工集团 l~Š≤ ≥ p ± °xss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k日本岛津 l~挥发油提取
器 ~无水乙醇 k分析纯 l~≤’u k北京市北氧特种气体
研究所有限公司 l∀药材蜘蛛香购于云南省大理市
永平县漕涧乡 o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石晋丽
副教授鉴定 ∀
2 方法
2q1 ≥ƒ∞2≤’u萃取
称取蜘蛛香粉末 t uss ªkws目 lo干燥 o装入萃
取器中 ~水浴使萃取器温度达到 vy1y ε ~通入 ≤’u o
置换掉系统空气打开压缩机 o调节背压阀使萃取器
内压力达到 ux  °¤~调节萃取器出口阀 o使 ≤’u流
量达到 ux ®ª# «pt ~使解析压力达到 w1u  °¤o解析
温度达到 uy1{ ε ~维持体系在此状态 u «o打开分离
器取出产品称重 ~萃取完毕后关闭压缩机 !钢瓶 o放
空 ≤’u o取出黄褐色流浸膏萃取物 o计算收得率为
{1{xh ∀
2q2 水蒸气蒸馏提取
称取蜘蛛香粉末 tss ªkws目 lo置 t sss °的
圆底烧瓶中 o加水 zss °o用水蒸气蒸馏提取 ∀蒸
馏 y «o馏出液加入 ‘¤≤ 至¯饱和 o按馏出液与乙醚比
为 tΒt的量用乙醚萃取馏出液 o乙醚层为淡黄色 o静
置 uw «得挥发油 o计算收得率为 s1{uh ∀
2q3 Š≤ 2 ≥分析条件
2q3q1 色谱条件 石英毛细管柱 ‹°ks1u Λ° ≅
s1vu °° ≅ x1vs °lo进样口温度 uxs ε o传输线温
度 uxs ε o载气 ‹ o¨流速 t ˏ# °¬±pt o分流比 tsΒ
t∀程序升温 }柱温 ys ε o保持 u °¬±o以 { ε #
°¬±pt的速度升至 tss ε o再以 { ε # °¬±pt的速度
升至 uss ε o保持 us °¬±∀
2q3q2 质谱条件 ∞Œ离子源 zs ∂¨ o质量范围 µ / ζ
xs ∗ yxso检索 ‘¬¶·谱库 ∀
3 结果
各取 ≥ƒ∞2≤’u萃取物及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适量 o用正己烷稀释 tss倍 ∀经 Š≤ 2 ≥分析 o得到
≥ƒ∞2≤’u萃取挥发油总离子图 k图 tl和水蒸气蒸馏
法提取挥发油总离子图 k图 ulo经计算机检索 ‘¬¶·
数据库并查阅文献及标准图谱 o对二者的化学成分
进行了鉴定及相对百分含量的测定 o并按结构进行
分类 o见表 t∀
从 ≥ƒ∞2≤’u萃取挥发油中鉴定出 zw种化合物
k占总产物 |y1swh lo相对含量在 th以上的有 uv
种 k占总产物 {u1twh l∀其中倍半萜类 ww种
kxy1zyh l!烷烃类 ts种 kt|1uyh l!酸类 x种
kts1x{h l!单萜类 y种 ku1uvh l和其他类 |种
kz1uth l∀含量最大的 x种成分依次为 tots2二氢
#zy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表 t ≥ƒ∞2≤’u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²q 结构类型 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rh
≥ƒ∞2≤’u法 水蒸气蒸馏法
t 倍半萜类 朱栾烷类 tots2二氢奴卡酮 tots2§¬«¼§µ²±²²·®¤·²±¨ |1zy s1yw
u ΒoΧ2奴卡酮 ΒoΧ2±²²·®®¤·²±¨ s1xu p
v Α2维替酮 Α2√¨ ·¬√²±¨ s1tt s1su
w 香木兰烷类 tou2二去氢香木兰 tou2§¬§¨«¼§µ²¤µ²°¤¥¨ ±§µ¤±¨ z1yy t1tu
x zΒ2羟基 2wΑoyΒotsΑk‹l2香木兰 2tkxl2烯 s1ts s1sx
zΒ2«¼§µ²¬¼2wΑoyΒotsΑk‹l2¤µ²°¤§¨ ±§µ2tkxl ±¨¨
y k p l2匙叶桉油烯醇 k p l2¶³¤·«∏¯ ±¨²¯ s1tv s1ws
z 喇叭查醇 ¯¨§²¯ t1sv s1vt
{ tkxl2v2香木兰二烯 tkxl2v2¤µ²°¤§¨±§µ¤§¬¨±¨ s1ux s1sy
| tΒ2羟基别木兰烯 tΒ2«¼§µ²¬¼¤¯ ²¯ ¤µ²°¤§¨ ±§µ¨±¨ s1tt s1s{
ts 异香橙烯环氧化物 ¬¶²¤µ²°¤§¨ ±§µ¨±¨ ³¨²¬¬§¨ p s1ts
tt 丁香烷类 Β2石竹烯 Β2¦¤µ¼²³«¼¯ ¯¨ ±¨ w1s{ s1tx
tu Χ2石竹烯 Χ2¦¤µ¼²³«¼¯ ¯¨ ±¨ u1x| s1wt
tv Α2香脂树醇 Α2°∏¯·¬­∏ª¨±² s1ty s1uy
tw 广藿香烷类 广藿香醇 ³¤·¦«²∏¯¬¤¯¦²«²¯ x1{{ u1su
tx Α2绿叶烯 Α2³¤·¦«²∏¯ ±¨¨ s1tv s1tv
ty 愈创木烷类 ∆2愈创木烯 ∆2ª∏¤¬¨±¨ w1|u t1sy
tz Α2愈创木烯 Α2ª∏¤¬¨±¨ t1s{ p
t{ Β2愈创木烯 Β2ª∏¤¬¨±¨ s1uu p
t| Χ2古芸烯 Χ2ª∏µ­∏±¨ ±¨ p s1xv
us 吉马烷类 k p l长蠕吉码烯 k p l¬¶²¥¬¦¼¦¯²ª¨µ°¤¦µ¨±¤¯ x1yt p
ut 利皮多烯醛 ¯¨³¬§²½¨ ±¤¯ s1uy p
uu 芹子烷类 芹子 2vozkttl2二稀 ¶¨ ¬¯±¤2zkttl2§¬¨±¨ t1ty s1u{
uv k p l2芹子 2vott2二烯 2tw2醛 k p l2¶¨ ¬¯2±¤2vott2§¬¨±2tw2¤¯ t1sv p
uw kxΡozΡotsΣl2氧基桉 2vott2二烯 kxΣozΡotsΡl2u2²¬²¨ ∏§¨¶°¤2vott2§¬¨±¨ t1ss p
ux k n l2芹子 2vott2二烯 2tw2醛 k n l2¶¨ ¬¯2±¤2vott2§¬¨±2tw2¤¯ s1zz p
uy k n l2Β2云木香醇 k n l2Β2¦²¶·²¯ s1v| s1uv
uz k p l2Α2云木香醛 k p l2Α2¦²¶·¤¯ s1vu p
u{ kxΣozΡotsΣl2u2氧基桉 2vott2二烯 kxΣozΡotsΣl2u2²¬²¨ ∏§¨¶°¤2vott2§¬¨±¨ s1uz p
u| Β2石竹烯 2{ Ρo|Ρ2氧化物 Β2¦¤µ¼²³«¼¯ ¯¨ ±¨ 2{Ρo|Ρ2²¬¬§¨ s1uy s1sz
vs z2表 2Α2蛇床烯 z2¨ ³¬2Α2¶¨ ¬¯±¨ ±¨ s1ut s1sz
vt Α2蛇床烯 Α2¶¨ ¬¯±¨ ±¨ s1t| s1tt
vu k p l2Χ2云木香醛 k p l2Χ2¦²¶·¤¯ s1t| p
vv k p l2Β2云木香醛 k p l2Β2¦²¶·¤¯ s1tx p
vw 金合欢烷类 顺式 2yoz2二氢金合欢醇 χισ2yoz2§¬«¼§µ²©¤µ±¨ ¶² s1|w p
vx 乙酸金合欢酯 ©¤µ±¨ ¶¼¯ ¤¦¨·¤·¨ s1ty p
vy 没药烷类 k p l2kΕl2反式香柠檬 2uots2二烯 2tu2醇 s1u| p
k p l2kΕl2·µ¤±¶2¥¨ µª¤°²·2uots2§¬¨±2tu2²¯
vz 檀香烷类 Α2檀香烷 Α2¶¤±·¤¯ ±¨¨ s1uv s1sz
#{y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续表 t
‘²q 结构类型 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rh
≥ƒ∞2≤’u法 水蒸气蒸馏法
v{ 榄烷类 k p l2Β2榄香烯 2tu2醛 k p l2Β2¨ ¯¨ ° ±¨¨ 2tu2¤¯ s1tt p
v| Β2榄香烯 Β2¨ ¯¨° ±¨¨ p s1yt
ws 伪愈创木烷类 阿泼路定 ¤³²¯∏§¬± s1ty s1tw
wt 其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¼¯ ³«·«¤¯¤·¨ t1|t s1sx
wu Α2雪松烯 Α2¦¨§µ¨±¨ s1xx s1ts
wv 雪松醇 ¦¨§µ²¯ p s1ty
ww 塞舌尔烯 ¶¨¼¦«¨ ¯¯ ±¨¨ s1ux s1sy
wx 山金车茂林乙酸酯 ¤µ±¬°²¯ ¬¯± ¤¦¨·¤·¨ s1uw p
wy wo{otuotxotx2五甲基 2≈tΡ2ktΡ3 ovΕozΕottΡ3 otuΡ3 l 2二环 2≈|1v1t  s1yy s1ts
十五边形 2voz2二烯 2tu2醇 wo{otuotxotx2³¨ ±·¤° ·¨«¼¯ 2≈t• 2ktΡ3 ovΕozΕo
ttΡ3 otuΡ3 l 2¥¬¦¼¦¯²≈|1v1t ³¨ ±·¤§¨¦¤2voz2§¬¨±2tu2²
wz z2甲基 2Ζ2十四烯 2t2酯 z2° ·¨«¼¯ 2Ζ2·¨·µ¤§¨ ¦¨±2t2²¯ ¤¦¨·¤·¨ s1vy p
w{ 单萜双环单萜 Α2蒎烯 Α2³¬±¨ ±¨ s1yu p
w| Λ2龙脑 Λ2¥²µ±¨ ²¯ s1ty s1sw
xs Λ2樟脑 Λ2¦¤°³«²µ p s1sz
xt 乙酸龙脑酯 ¥²µ±¼¯ ¤¦¨·¤·¨ t1sx s1sx
xu 乙酸桃金娘烯酯 °¼µ·¨±¼¯ ¤¦¨·¤·¨ s1tt s1tu
xv 丁香酚 ∏¨ª¨±² p s1sy
xw |ots2二氢异长叶烯 |ots2§¬«¼§µ²¬¶²¯²±ª¬©²¯ ±¨¨ s1t{ s1sx
xx 二氢乙酸葛缕酯 §¬«¼§µ²¦¤µ√¦¼¯¤¦¨·¤·¨ p s1uv
xy 单环单萜 tow2松油醇 tow2·¨µ³¬±¨ ²¯ p s1su
xz uow2二异丙基 2tot2二甲基环己烷 ¦¼¦¯²«¨ ¬¤±¨ ouow2§¬¬¶²³µ²³¼¯ 2tot2§¬° ·¨«¼¯ s1tt p
x{ 萜品 2w2醇 ·¨µ³¬±¨ ±¨ 2w2²¯ p s1s{
x| gogow2三甲基苯甲醇 ¥¨ ±½¨ ±¨ ° ·¨«¤±²¯ogogow2·µ¬° ·¨«¼¯ p s1sw
ys 百里香甲醚 ·«¼°¼¯ ° ·¨«¼¯ ·¨«¨ µ p s1su
yt Α2乙酸萜品烯酯 Α2·¨µ³¬±¨ ¼¯ ¤¦¨·¤·¨ p s1sx
yu 烷烃类 tou2二甲基多氢萘 ±¤³«·«¤¯ ±¨¨ o §¨¦¤«¼§µ²2tou2§¬° ·¨«¼¯ x1xu s1uy
yv uov2二甲基多氢萘 ±¤³«·«¤¯ ±¨¨ o §¨¦¤«¼§µ²2uov2§¬° ·¨«¼¯ 2uov w1sv s1s{
yw uoy2二甲基多氢萘 ±¤³«·«¤¯ ±¨¨ o §¨¦¤«¼§µ²2uoy2§¬° ·¨«¼¯ v1t| s1sy
yx toy2二甲基多氢萘 ±¤³«·«¤¯ ±¨¨ o §¨¦¤«¼§µ²2toy2§¬° ·¨«¼¯ v1tx s1sy
yy tox2二甲基多氢萘 ±¤³«·«¤¯ ±¨¨ o §¨¦¤«¼§µ²2tox2§¬° ·¨«¼¯ u1yt s1sy
yz u2甲基多氢萘 u2° ·¨«¼¯ 2±¤³«·«¤¯ ±¨¨ s1ts p
y{ tow2二甲基 2u2ku2甲基丙基 l2ktgoueoxgl2环己烷 s1us p
tow2§¬° ·¨«¼¯ 2u2ku2° ·¨«¼¯ ³µ²³¼¯ l2ktgoueoxgl2¦¼¦¯²«¨ ¬¤±¨
y| tov2二甲基 2x2x2环己烷 tov2§¬° ·¨«¼¯ 2x2¬¶²¥∏·¼¯ ¦¼¦¯²«¨ ¬¤±¨ s1tt p
zs 十九烷 ±²±¤§¨¦¤±¨ s1uw p
zt |2己基十七烷 |2«¨ ¬¼¯ 2«¨ ³·¤§¨¦¤±¨ p s1sv
zu 己烷 «¨ ¬¤±¨ s1tt p
zv 酸类 异戊酸 v2° ·¨«¼¯ 2¥∏·¤±²¬¦¤¦¬§ z1|w zs1wv
zw v2甲基 2戊酸 v2° ·¨«¼¯ 2³¨ ±·¤±²¬¦¤¦¬§ s1xt tx1yy
zx 戊酸 ³µ²³¤±¨ §¬²¬¦¤¦¬§ p s1sy
zy ν2十六酸 ν2«¨ ¬¤§¨¦¤±²¬¦¤¦¬§ t1wv s1vt
zz v2癸酸 v2§¨¦¤±²¬¦¤¦¬§ s1tx p
z{ 油酸 ²¯ ¬¨¦¤¦¬§ s1xx p
z| 其他 邻二甲苯 ²2¬¼¯ ±¨¨ s1xv p
{s 对二甲苯 π2¬¼¯ ±¨¨ s1xt p
{t kΣl2uov2二羟基 2丙醛 kΣl2uov2§¬«¼§µ²¬¼2°µ²³¤±¤¯ p s1w|
{u t2乙酰基 2uov2二氢 2x2硝基 2t‹ 2吲哚 t2¤¦¨·¼¯ 2uov2§¬«¼§µ²2x2±¬·µ²2t‹ 2¬±§²¯¨ u1{z p
{v v2甲基 2丁酸 v2甲基 2丁酯 ¥∏·¤±²¬¦¤¦¬§o v2° ·¨«¼¯ 2v2° ·¨«¼¯¥∏·¼¯ ¶¨·¨µ p s1sz
{w kΕl2z2甲基 2z2十七碳烯 kΕl2z2° ·¨«¼¯ 2z2«¨ ³·¤§¨ ¦¨±¨ s1tu p
#|y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续表 t
‘²q 结构类型 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rh
≥ƒ∞2≤’u 水蒸气蒸馏法
{x t2甲基 2t2环十一烯 t2° ·¨«¼¯ 2¦¼¦¯²∏±§¨ ¦¨±¨ t1t| p
{y kΖ, Ζl2uou2二甲基 2vox2癸二烯 kΖ, Ζl2uou2§¬° ·¨«¼¯ 2vox2§¨¦¤§¬¨±¨ t1wx s1sx
{z {2¤¦¨·¼¯ 2z2羟基 2w2甲基香豆 {2¤¦¨·¼¯ 2z2«¼§µ²¬¼2w2° ·¨«¼¯ 2¦²∏°¤µ¬± s1ux s1sw
{{ z2乙酸基 2w2甲基香豆素 z2¤¦¨·²¬¼2w2° ·¨«¼¯ ¦²∏°¤µ¬± s1tu s1su
{| u2甲氧基 2w2乙烯基苯酚 u2° ·¨«²¬¼2w2√¬±¼¯³«¨ ±²¯ p s1sw
|s u2甲基 2w2kuoyoy2三甲基 2t2环己烯基 l2u2丁烯醛 p s1sz
u2¥∏·¨±¤¯ou2° ·¨«¼¯ 2w2kuoyoy2·µ¬° ·¨«¼¯ 2t2¦¼¦¯²«¨ ¬¨ ±2t2¼¯
|t w2甲基 2x2kuox2二甲基苯基 l2呋喃 w2° ·¨«¼¯ 2x2kuox2§¬° ·¨«¼¯ 2³«¨ ±¼¯ l©∏µ¤±²±¨ p s1vv
|u 维生素 ⁄v √¬·¤°¬± ⁄v s1tz p
奴卡酮 k|1zyh l!异戊酸 kz1|wh l!tou2二去氢香
木兰 kz1yyh l!广藿香醇 kx1{{h l和 k p l长蠕吉码
烯 kx1yth l∀
从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中鉴定出 x|种化合
物 k占总产物 |{1vwh lo相对含量在 th以上的有 x
种 k占总产物 |s1u|h l∀其中酸类 w种 k{y1wyh l!
倍半萜类 u|种 k|1vh l!单萜类 tu种 ks1{vh l!烷
烃类 y种 ks1xxh l和其他类 {种 kt1ush l∀含量
最大的 x种成分依次为异戊酸 kzs1wvh l!v2甲基戊
酸 ktx1yyh l!广藿香醇 ku1suh l!tou2二去氢香木
兰 kt1tuh l!∆2愈创木烯 kt1syh l∀
4 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 o这两种提取方法对提取的挥
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 ∀
二者提取产物的主要组分为倍半萜类 !烷烃类和酸类
化合物 ∀从总离子图可见 ≥ƒ∞2≤’u产物在全程均检
测出大量物质峰 o主要为倍半萜类和烷烃类 o各成分
含量差异相对较小 o范围为 s1tsh ∗ |1zyh ~水蒸气
蒸馏法产物主要为酸类和倍半萜类 o由总离子图可见
绝大部分为异戊酸 kzs1wvh l和 v2甲基戊酸
ktx1yyh lo而以后其他成分峰则十分微小 o相对含量
差异悬殊 o范围为 s1suh ∗ u1suh ∀ ≥ƒ∞2≤’u萃取得
到 zw个化合物而水蒸气蒸馏得到 x|个化合物 o其中
ws个化合物相同 ∀相同化合物在 u种方法所得的产
物中分别占 zw1x|h与 |x1uwh o主要是一些分子量
小 !易挥发的化合物 ~不同组分在两种方法所得的产
物中分别占 ut1wxh与 v1tsh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
于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o
能将蜘蛛香中所含的各种原始组分有效提取出来 ~而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时 o有些相对分子质量大 !沸点高 !
挥发性小的化合物难于提取出来 o加之温度高 !时间
长 !造成某些化合物的分解破坏 ∀
文献资料显示缬草属挥发油由其成分多样性而
具独特的药理活性 o如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具有镇静
等作用 ≈z  ∀蜘蛛香挥发油药用成分主要为有机萜
类物质 ∀蜘蛛香 ≥ƒ∞2≤’u萃取物中萜烯及其含氧衍
生物含量较高 o说明采用 ≥ƒ∞2≤’u法能将蜘蛛香有
效组分有效提取出来 ∀水蒸气蒸馏法中作为无机溶
剂的水对有机萜类物质的溶解能力有限 ~水蒸气温
度高容易破坏蜘蛛香有效成份中萜类氧化物的化学
结构 o可能导致药理活性降低 ∀
研究结果表明 o采用 ≥ƒ∞2≤’u法萃取蜘蛛香挥
发油 o避免了因水提取过程中湿 !热等引起挥发 !氧
化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带来的有效成分损失 o实现对
蜘蛛香高效提取分离过程 ∀采用水蒸气蒸馏时 o仅
有极少数分子量小 !沸点较低 !极性较大的小分子有
机酸适合该法而提取充分 o绝大部分成分损失严重 ∀
综上所述 o采用 ≥ƒ∞2≤’u萃取蜘蛛香挥发油不
仅耗时少 !产量高 o而且能够充分提取多种活性物
质 o保证了蜘蛛香挥发油的天然组分和利用价值 o可
有效地应用于研究开发和工业提取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典 ≈≥ q一部 qt|zz}yvvq
≈u  陈 磊 o郑清明 q蜘蛛香的研究进展 ≈ q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o
ussuoutktl}{q
≈v  谷 力 q湘鄂渝黔边陲缬草精油成分的 Š≤ 2 ≥测试 ≈ q吉首
大学学报 k自然科学版 loussuouvkul}v{q
≈w  梁光义 o周 欣 q贵州蜘蛛香挥发性成分的 Š≤ 2 ≥研究 ≈ q
中国药学杂志 oussuozktul}x|q
≈x  杨再波 o彭黔荣 o杨 敏 o等 q同时蒸馏萃取 Š≤ 2 ≥法分析蜘蛛
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q中国药学杂志 oussyowtktl}zwq
≈y  古维新 o张忠义 o刘海弘 q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挥发油
提取中的应用 ≈ q中药材 ousstouwk|l}y{{q
≈z  都晓伟 o吴军凯 q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q国外医药 #植物 oussyoutktl}tsq
≈责任编辑 鲍 雷  
#sz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