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冬凌草组织培养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的研究



全 文 :《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要求是按干燥品计算不少于
02%和30%。而有文献报道[5],河北安国地产丹
参药材和河北行唐的丹参药材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
分别为004%和005%,而丹酚酸 B为289%和
374%。本实验的材料,无论是毛状根还是原药材,
其丹参酮ⅡA的含量都达不到药典要求。而水溶性
的丹酚酸B的含量相对较高,而且,毛状根中比药
材的含量还要高,可作为丹参水溶性制剂的原料,以
扩大药用资源。
为保证实验的可控性,本实验对培养基的量和接
种毛状根的量都有控制,尽量将误差减少到最低。在
实际生产中,有报道可以用一些气升试反应器[2],增
长倍数远远高于实验室培养。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在
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毛状根,收获时应选择6周比较
合适,此时毛状根的增长倍数大,而有效成分相对来
说也比较高。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丹参毛状根的
生产、药理、药效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为
系统的研究丹参毛状根的性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荫麟,宋经元,吕桂兰,等.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建立和丹参酮
的产生[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269.
[2] 邱德有,宋经元,马小军,等.丹参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
养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4,2(5):702.
[3] 黄炼栋,胡之璧,刘 涤.丹参毛状根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
的产生简报[J].植物生理学报,1997,33(4):260.
[4] 中国药典[S].一部.2005:52.
[5] 金樟照,祝 明,张文婷,等.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
性成分指纹图谱测定及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2004,35
(10):1176.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70228
[基金 项 目]  国 家 “十 五”、“十 一 五”科 技 项 目
(2004BA721A25,2006BAI06A153)
[通讯作者] 董诚明,Tel:(0371)65680041,Email:dcm371
@hactcm.edu.cn
冬凌草组织培养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的研究
苏秀红,董诚明,王伟丽,冯卫生
(河南中医学院 中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冬凌草Rabdosiarubescens(Henmsl.)Hara为唇
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植物。许多学者对冬凌草化学
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主
要抗癌、抗菌活性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
素、冬凌草乙素)和多酚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并对其
作了较深入的研究[13]。萜类物质积累与分布不仅
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而且与植株的生长发育存
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迷迭香酸作为冬凌草水溶性部
分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止痛
的功效[3]。对彩色紫苏 ColeusblumeiBenth.和洋苏
草SalviaoficinalisL.等一些植物的研究表明培养细
胞中迷迭香酸含量远远超过原植物,因此,利用生物
技术生产迷迭香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注[4]。有关冬凌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虽然已有相关
报道[5,6],但对其培养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及其
积累规律的报道甚少。为此本实验在对冬凌草组织
培养过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冬凌草培养物
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积累
规律,为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冬凌草次生代谢
产物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亦为其
大规模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冬凌草叶片2006年8月中旬采集于河南中医
学院药用植物种植园内,经董诚明教授鉴定为 R
rubescens。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对照品均为河南中
医学院冯卫生教授所赠,纯度为998%。
2 方法
2.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取冬凌草幼嫩叶片,自来水冲洗,于超净台上用
75%乙醇中消毒30s,之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
·0801·
第33卷第9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9
May,2008
7~8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将叶片切成05
cm2小块。接种于 MS+6BA20mg·L-1+NAA
10mg·L-1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其中
含蔗糖3%,pH58,培养条件为(25±1)℃ ,光照
12h·d-1。
2.2 丛生芽的诱导、生长、生根及快繁培养
将冬凌草愈伤组织切成03cm2的小块,接种到
MS+6BA20mg·L-1(蔗糖3%,pH58)芽诱导培
养基中。之后接种于MS+6BA05mg·L-1+NAA
005mg·L-1(蔗糖3%,pH58)芽生长培养基中。
待丛生芽约2cm高时,接种到 MS+6BA20mg·
L-1+NAA01mg·L-1(蔗糖3%,pH58)培养基上
培养30d后,植株约5~6cm高。培养条件同上。
2.3 组织培养过程中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含量的
测定
2.3.1 取样时期 分别于外植体接种前(培养 0
d)、愈伤组织启动时(培养2~3d)、愈伤组织形成
时(培养7d)、细胞分化初期(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
10d)、芽分化初期(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 12~13
d)、芽分化期(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15d)、丛生芽
(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20d)、再生植株等几个代表
性的时期取样测定冬凌草组培物中冬凌草甲素、迷
迭香酸的含量。
2.3.2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HPLC条件 样品
液的制备:样品置于6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恒
重,用研钵研成粉末,精密称取 025g样品,加 20
mL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合并2次滤
液,水浴蒸干,用甲醇溶解剩余物并定溶于5mL量
瓶中,作为供试样品。
色谱条件:岛津2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A-
20检测器。Sphermage80色谱柱(4mm×250mm)
反相柱。冬凌草甲素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05
mL·min-1。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50∶50),柱温
为25℃,对照品溶液101mg·mL-1。每个样品测
定3次,进样量为10μL。样品中的冬凌草甲素含
量均为3次进样的平均值。迷迭香酸检测波长335
nm,流速为 08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5%
的磷酸水溶液(45∶55),柱温为30℃,对照品溶液
058mg·mL-1。每个样品测定3次,进样量为10
μL。
方法学考察:冬凌草甲素:Y=87614X+
10122,r=09998,线性范围在0152~152μg·
mL-1,精密度 RSD058%,平均回收率为 991%,
RSD04% ;迷迭香酸 Y=144875X+55454,r=
09992,在 03~3μg·mL-1,精密度 RSD为
082%,平均回收率为987%,RSD06%。
3 结果与分析
3.1 冬凌草组织培养过程
冬凌草叶片接种到 MS+6BA20mg·L-1+
NAA10mg·L-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2~3d
后,叶片逐渐皱缩、变厚,并从中部隆起,预示着愈伤
组织诱导启动的开始,约1周后,从叶缘切口长出淡
绿色愈伤组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叶片周围逐
渐形成大量的淡绿色的细胞团,并将外植体覆盖。
挑选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培
养约10d后,可见淡绿色的愈伤组织中间颜色逐渐
变浅而成为较为透明的乳白色,而周围愈伤组织颜
色越来越深。培养12~13d后即可形成肉眼可见
的芽点。随后芽点逐渐增多,20d后愈伤周围形成
大量的丛生芽,将丛生芽转到生长培养基中约2cm
高时,将其转接到快繁及生根培养基中,随着培养时
间的延长,植株下部会形成根,并在其叶腋处萌发出
侧芽,30d后植株约5~6cm高。
3.2 组织培养过程中冬凌草甲素积累动态
冬凌草组织培养过程中冬凌草甲素含量与其细
胞形态分化密切相关(表1)。刚从植株上采集的幼
嫩叶片的冬凌草甲素质量分数为0770%,诱导培
养2~3d后(愈伤组织启动)时,冬凌草甲素质量分
数迅速降低为020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当叶
片切口周围,形成大量愈伤组织时,冬凌草甲素进一
步降低为0020%,将其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
10d后,冬凌草甲素进一步降低为0000%,培养12
~13d后,愈伤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芽点,此时,冬
凌草甲素仍为0000%,随后芽点逐渐增多,此时,
冬凌草甲素上升为0002%,培养20d后,愈伤周围
形成大量的丛生芽,冬凌草甲素迅速上升为
0043%,当丛生芽经过生长、生根及快繁培养基培
养形成约 5~6cm高植株时,冬凌草甲素上升为
0540%。由此可见冬凌草甲素的合成是受细胞生
长发育的严格调控。
3.3 组织培养过程中迷迭香酸积累动态
新鲜采集的幼嫩叶片外植体,迷迭香酸质量分
数为0810%,诱导培养2~3d后(愈伤组织启动
时),迅速上升为 1350%,当叶片切口周围,形成
·1801·
第33卷第9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9
May,2008
  表1 组培苗再生过程中冬凌草甲素的质量分数 % 
取样时期 冬凌草甲素
叶片外植体接种前 0770
愈伤组织启动时  0200
愈伤组织形成时  0020
细胞分化初期   0000
芽分化初期    0000
芽分化期     00021
丛生芽      0043
再生植株     0540
大量愈伤组织时,迷迭香酸继续上升为2190%,之
后愈伤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0d后,迷迭
香酸却迅速降低为0380%,继续培养2~3d后,愈
伤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芽点时,迷迭香酸又开始上
升为0490%,随后芽点逐渐增多,此时,迷迭香酸
继续上升为1510%,当愈伤周围的不定芽逐渐增
多,形成大量的丛生芽时,迷迭香酸又下降为
1180%,当丛生芽经过生长、生根及快繁培养基培
养形成约 5~6cm高植株时,迷迭香酸降为
0990%(表2)。
表2 组培苗再生过程中迷迭香酸的质量分数 % 
取样时期 迷迭香酸
叶片外植体接种前 0810
愈伤组织启动时  1350
愈伤组织形成时  2190
细胞分化初期   0380
芽分化初期    0490
芽分化期     1510
丛生芽      1180
再生植株     0990
4 讨论
萜类物质生物合成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由于控制
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使这一过程的调控变得较为复
杂,总的来说可分为空间调控和阶段调控[7]。其中
的阶段调控主要是指萜类化合物的产生与植物的发
育过程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
点。如药用植物青蒿中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形成、积
累及分布不仅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而且与植株
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开花)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辣椒中的辣椒素只有在生殖生长的后期才能在果皮
中合成并积累[8]。本研究对冬凌草组织培养过程
中冬凌草甲素含量的变化表明,培养过程中随着细
胞脱分化的进行冬凌草甲素含量逐渐降低,在细胞
分化初期、芽分化初期含量最低为零,随着植物器官
的再生,冬凌草甲素含量逐渐上升,这说明甲素的合
成可能与冬凌草植株内特定的组织或器官有关,而
愈伤组织细胞往往缺少特定组织或器官,使得其次
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的合成不能够进行。而随
着植物组织、器官的逐渐形成,特别是丛生芽及再生
植株形成后,甲素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甲素的合成与
植物的茎、叶器官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再生
植株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低于其野生品,可能是由
于培养过程中,细胞内外条件的改变而导致控制次
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基因差异性表达所致。另外,生
态环境如气候、土壤、地形和生长周期等对药用植物
的有效成分的积累也有较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蔗糖浓度对迷迭香酸的合成有很强的
促进作用[4],而蔗糖在培养基中其作用主要是提供
碳源,由此推测迷迭香酸的积累可能与培养物中碳
源有关。本研究表明叶片培养初期(愈伤诱导启动
时、愈伤形成时),迷迭香酸含量迅速上升,这可能
是叶片外植体吸收培养基中的蔗糖,导致蔗糖进入
细胞的比例迅速上升,从而引起迷迭香酸的大量积
累。但是进入芽分化期后,由于代谢速率加快导致
植物细胞中碳源相对减少,从而使迷迭香酸含量下
降,当芽出现分化后迷迭香酸含量又开始增加,可能
是由于光合作用使细胞中的碳源增加所致,当进入
植株再生过程时由于生长发育进入转型期导致其体
内碳源下降致使迷迭香酸含量降低,但具体原因尚
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实验是作者在对冬凌草组织培养过程系统研
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冬凌草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
芽生长的的最佳培养基),对其培养物中主要次生
代谢产物及其积累规律进行的研究。但近年来有关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研究表
明,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调节培养基的组成,可大大
提高培养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9]。有关这方
面的工作,本实验室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其具体结果
将另文报道。
[参考文献]
[1] 左海军,李 丹,吴 斌,等.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
性[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4):258.
[2] 李 钦,冯卫生.冬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研究进展
[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31.
[3] 陈随清,董诚明,郑晓珂,等.冬凌草不同采收期迷迭香酸的含
量变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29.
[4] 黄炼栋,胡之壁,刘 涤.迷迭香酸生产的生物技术研究[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3):104.
·2801·
第33卷第9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9
May,2008
[5] 魏景芳,李冬杰,张进献,等.冬凌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27.
[6] 李冬杰,魏景芳,许 宁,等.植物生长物质对冬凌草愈伤组织
生长及褐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18.
[7] 郝宏蕾,朱旭芬,曾云中.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及调控[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2):224.
[8] 陈大华,叶和春,李国凤,等.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分子
生物学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00,42(6):551.
[9] 刘春朝,王玉春,康学真,等.适于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
光、温和培养方式探讨[J].植物生理学报,1999,25(2):105.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70123
[通讯作者] 徐迎春,Tel:(025)84396370,Email:xuych@
163.com
丹皮中微量元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郭 敏1,陈卫平2,徐迎春1,程家高3,张桂花4
(1.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3.安徽铜陵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安徽 铜陵 244131;4.菏泽市农科所 高新技术研究室,山东 菏泽 274000)
  丹皮来源于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1],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生长
于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的凤丹 P.ostiT.Honget
J.XZhang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中药丹皮中的
最优品种类型,其根皮以“条粗长直、肉厚粉足、木
心细、亮心多、久贮不变色、久煎不发烂”而成为著
名的道地药材,山东、湖南、重庆及安徽亳州等地均
有大面积引种栽培。
近年来随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得到证
实,微量元素也成为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热点,但是多
数研究仅从微量元素的药效方面来分析其对道地药
材质量的影响[2,3],忽略了微量元素与有机成分的
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安徽省
亳州市、山东省菏泽市、湖南省邵阳县、重庆市垫江
县5个产区的同一种质(均为凤丹品种类型)的药
材外观和化学成分的考察,比较其质量差异,揭示
“道地药材”的质优所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药材中22种微量元素
含量进行测定,对各微量元素含量和丹皮各质量指
标作相关性分析,探索微量元素对丹皮药材质量形
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2006年9,10月在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安
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山东省菏泽市小留镇、
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和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5个
产地的四年生凤丹种植基地采集植株样(编号分别
为 ATD,ABD,SHD,CDD,HSD),每地随机采集 5
株,样品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王广东副教授鉴
定,为凤丹品种类型。去掉地上部分,用清水洗净根
系表面泥土,测量主根长度、径粗和木心粗度后,以
蒸馏水、去离子水分别快速淋洗3遍,剥下根皮,60
℃烘干,粉碎,过60目尼龙筛。
1.2 方法
1.2.1 丹皮外观性状的测定 分别测其主根长度、
粗度(离根茎交接至末端的1/3处横切)、木心粗度
(与测粗度的位置对应),韧粗 =(粗度 -木心粗)/
2,韧木比=韧粗/木心粗。
1.2.2 丹皮酚提取及含量测定 参照2005年版
《中国药典》[1],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DIONEX
SUMMITP680A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色谱
柱KromasilC18(46mm×250mm,05μm),流动相
甲醇水(45∶55),柱温28℃,进样量20μL,检测波
长274nm。
1.2.3 多糖提取及含量测定 具体参照文献[4],
苯酚硫酸法测定。
1.2.4 微量元素测定 浓 HNO3HClO4(5∶1)消
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ris
AdvantageICPAES(美国热电公司)测定铝(Al)、砷
(As)、硼(B)、钙(Ca)、镉(Cd)、钴(Co)、铬(Cr)、铜
(Cu)、铁(Fe)、钾(K)、锂(Li)、镁(Mg)、锰(Mn)、
·3801·
第33卷第9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9
Ma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