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芦荟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全 文 :#经验交流#
芦荟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陈 敏 o邵爱娟 o吴志刚 o林淑芳 o李晓明 o戴如琴
k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常用的主
要有 v 种即库拉索芦荟 Αλοε . ϖερα q!木立芦荟
Α . αρβορεσχενσ ¬¯¯ √¤µq ναταλενσισ …¨ µª¨µq!斑纹芦
荟 Α . ϖερα q√¤µqχηινενσισk‹¤ºl …¨ µª¨µ∀有人对
芦荟叶肉组织糖进行了分析≈t ou  o并对 v 个品种的
芦荟苷含量进行了测定≈w  ∀但未查阅到有关 v个品
种间 !叶各部分多糖含量的比较 o以及 t §内不同采
收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本文对此作出报道 o对
于合理选择生药材料及生产栽培中确定采集时间提
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材料 芦荟为本所温室种植的 v年生植株 o取
全株中下部相邻的叶片 o由下往上取全叶 ∀采集时
间第 t次为 ts }ss o第 u 次为 tw }ss o第 v 次为 tz }
ss ∀v个品种的芦荟均由本所谢宗万研究员鉴定 ∀
1 q2 多糖含量的测定
1 q2 q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 ˜ ∂2vsss o乙醇 !
酚 !硫酸均为分析纯 ∀
1 q2 q2 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干燥至恒重的葡聚糖
k日本产l作标准品 o精密称定 o加水溶解并定容配成
葡聚糖溶液ks qt °ª# °p tl o分别精密吸取s qt o
s qu os qv os qw os qx °o连续进行 v次 o采用苯酚2硫
酸法≈x  o在波长 w|s ±° 处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液的
吸收度 ∀
1 q2 q3 样品制备 称取新鲜芦荟全叶或叶皮或叶
肉组织 o粉碎 o加 ts倍水煮提 o过滤 o重复 v次 o合并
滤液 o浓缩至小体积 o醇沉 o离心 o烤干 o得多糖样品 ∀
的多糖样品 o加水溶解 !定容 o按标准曲线制备中的
方法测定并以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多糖含量 ∀
1 q2 q4 样品多糖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一定量
≈收稿日期  usst2tu2t|
≈通讯作者  电话 }tvyzts{yuws ∞2°¤¬¯}¤±ª¬¬½«¨ ± ƒ ¼¤«²²q
¦²q®µ
2 实验结果
2 q1 标准曲线 由葡聚糖标准曲线测定结果的数
据计算可知 o葡聚糖的线性范围 ts ∗ xs Λª回归方
程为 Ψ € p s .ssuw Ξ n s .stzt , ρ€ s q|||| ∀
2 q2 不同芦荟品种的多糖含量 中国芦荟多糖含
量为 | .vz h o得率 t qsx h o木立芦荟多糖含量为
ts qu{ h o得率t qvx h o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为
tx q{v h o得率 t qsx h ∀
2 q3 同一品种叶不同部位多糖含量 库拉索芦荟
叶肉组织多糖含量为 tw .zv h o叶皮为 ut qx h ∀
2 q4 不同取样时间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 tsΒss
多糖含量为 tx q{v h o得率 t qss h otwΒss多糖含
量为 ut qxw h o得率 s q|s h otzΒss 多糖含量为
ut qtv h o得率 s q{v h ∀
3 小结
从实验结果看 v种芦荟的多糖含量美国芦荟稍
高于中国芦荟和日本芦荟 o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品
种的选择 o还要根据多糖或芦荟苷药效功能的不同 !
含量高低的不同及用途的不同 o选择所需有效成分
高的品种 ∀在获取芦荟多糖时 o人们常去叶皮而只
取叶肉组织 o经实验比较可知 o叶皮不仅含有多糖而
且含量较高 o取样时应采用全叶 o这样可在保证多糖
全数提取而不浪费的情况下 o又可使提取工艺简易 !
操作方便 ∀在取样时间上 o下午所取样品的多糖含
量高于上午 o这可能是由于光照后叶片进行光合作
用 o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物质积累所致 o建议在午后
u }ss左右收割芦荟为宜 ∀
≈参考文献 
≈t  陈 丹 q包国荣 o陈卫琳 o等 q斑级芦荟与为拉索芦荟原胶中多
糖含量研究 q中国中药杂志 ot||y outkyl }vx| q
≈u  高文远 o肖培根 q芦荟叶肉组织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q中国
中药杂志 ot||z ouuktsl }x|s q
≈v  陈 丹 o包国荣 o曾云瑾 o等 q闽产三种的成分分析 q福建中医
学院学报 ot||y oykwl }vy q
≈责任编辑 王康正 
#sw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㸻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