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论文#
我国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魏胜利t o王文全u o王 海u
kt q东北林业大学 o黑龙江 哈尔滨 txssws ~
u q北京中医药大学 o北京 tsstsul
≈摘要 目的 }明确我国中西部地区野生甘草与人工种植甘草的资源现状 o提出适合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方法 }采用访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各地区野生甘草资源均遭到了不同
程度的破坏 o导致资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o其中 o常年连续采挖是导致多数地区甘草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 ~很
多地区都在发展人工种植甘草 o但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上的差异 o不同地区的人工甘草在产量和质量上存在明显差
异 ∀结论 }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o本文提出了以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质人工甘草栽
培技术体系研究为主题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
≈关键词 甘草 ~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u{u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v2susu2sx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t ou o以根和根
茎入药 o是一种重要的大宗药材 ∀同时 o甘草还是我
国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z o{ 多年以
来 o商品甘草主要依靠野生资源提供 ∀近年来 o随着
甘草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 o国内外甘草需求量逐年
猛增 o我国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o有的地方甚
至面临枯竭 o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了保护我国的
甘草资源和三北地区生态环境 o国务院于 usss年 y
月发布了5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 !制止滥挖甘草
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6 o明令制止对甘草的掠夺
性采挖≈| ∀因此 o在详实而准确的掌握甘草资源状
况的基础上 o拟定出科学而合理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o
对于保护甘草资源 o保护生态环境 o发扬国药造福人
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o我们于 usst年 {月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野生甘草资源和人工甘草资源
状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 o调查范围涉及内
蒙古 !宁夏 !甘肃 !陕西 w省区 ux个旗县 ∀
1 调查方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o采用访问
≈收稿日期 ussu2s|2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kvstzttwtl
≈作者通讯 ר¯ }kstslywzttt||2ysw{ ƒ¤¬}kstslywzutuwu
∞2°¤¬¯}º¶¯zw uyv q±¨ ·
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o具体的实施过程如
下 ∀
1 q1 访问调查
在现地调查前进行 o主要是向当地药材公司 !农
业局等相关事业单位 o以及当地的群众了解当地甘
草资源分布情况 !大致数量 !保护与利用状况 o以及
近年来甘草资源的消长状况 ∀
1 q2 现地调查
根据访问调查的结果 o参照有关的生态调查方
法 o有针对性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地进
行现地测定 ∀调查项目包括 }野生甘草的地理分布 !
群落状况及资源储量 ~人工甘草的分布 !生长状况 !
资源储量 !栽培措施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 野生资源现状
2 q1 分布及群落状况
2 q1 q1 地理分布 我国的甘草主要分布在/三北0
地区 o在传统的商品交易中 o习惯上将我国甘草按产
地划分为东甘草 !西甘草和新疆甘草 ∀中西部地区
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西甘草产区 o享誉中外的梁外草 !
河川草 !王爷地草 !三边甘草 !西镇草等都分布在该
区≈v ow ∀通过实地调查 o现今中西部各省区的甘草
分布情况如下 }
内蒙古 }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 !杭锦
旗 !鄂托克前旗 !乌审旗 o巴彦淖尔盟的磴口 !临河以
#us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及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其中比较
连续成片的甘草 o主要分布于杭锦旗的浩绕柴达木
苏木 !巴音乌素苏木 !独贵塔拉镇 o以及鄂托克前旗
的上海庙牧场 !三段地乡和乌审旗的巴图湾一带 ∀
宁夏 }主要分布于惠农 !平罗 !盐池 !灵武和同心
县 ∀其中比较连续成片的甘草主要分布于盐池县的
高沙窝 !苏步井 o灵武的马家滩 o以及同心县的红寺
堡和韦州一带 ∀
陕西 }主要分布于安塞 !志丹 !吴旗以及三边地
区k定边 !安边和靖边l和榆林地区 ∀其中 o比较连续
成片的甘草主要分布于三边地区 ∀
甘肃 }主要分布于环县 !庆阳 !合水 !西峰 !华池
以及西部的河西走廊一线 ∀本次调查由于时间关
系 o未对河西走廊地区进行调查 o其它所调查地区的
甘草均为零散分布 o未见有连续分布的甘草群落 ∀
2 q1 q2 群落状况 为了进一步查明各地甘草群落
状况 o参照生态学标准地调查方法 o在各调查点甘草
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块 o随机选取 x个样方 o分别对甘
草群落的密度 !盖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 o此外 o还结
合访问调查和现地情况 o对群落的人为干扰状况和
连续分布范围进行了详细调查记载 ∀下面仅就与甘
草资源状况紧密相关的几项指标作一比较分析 o见
表 t ∀可以看出 o密度盖度大且连续分布面积较大
的甘草群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杭锦旗 !鄂托克前
旗以及宁夏的盐池和灵武 ∀结合人为干扰状况不难
发现 o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近年来采取了围栏管护
等封禁措施的原因 ∀而宁夏同心及甘肃黄土高原地
区甘草密度异常稀少 o特别是宁夏同心 o昔日还是甘
草密集的商品草主产区≈x o而这次调查摆在我们面
前的却是被挖的满目疮痍的沙地 o难觅一处连续成
片的甘草 o这都是常年连续采挖的结果 ∀
表 t 我国中西部地区甘草群落状况
调查地点 株高r¦° 密度r株#°p u 盖度r h 连续范围r«°u 人为干扰状况
内蒙古 杭锦旗 xu q| v| q| yv qv vss ∗ w sss 封禁 x年
鄂前旗 vx qw tu qy xz qs x ∗ ts sss 封禁 x年
乌审旗 wy q{ ts qs vu qz t ∗ tss 封禁 {年
磴口 y{ q{ w qx us qt s qx ∗ us 毁草开田
宁夏 盐池 vx qu ut qy ws qs ts ∗ uss 封禁 v年
灵武 wv qw u| qy xx qs us ∗ w sss 封禁 x年
同心 ux qw z qu tu qs t ∗ tus 常年采挖
甘肃 环县 vw q{ s qt s qwt v sss 严重采挖
庆阳 w{ qw s qv s qxv u xss 严重采挖
华池 wy qs s qt s qx{ u uss 严重采挖
陕西 吴旗 vz qw s qvv s qut u wss 严重采挖
定边 vw qw uy qs vs qu v xss 严重采挖
2 q2 资源储量与质量
西甘草一直以储量丰富 o质量上呈而闻名于世 ∀
但本次调查的所见所闻却令人担心 ∀据我们在庆阳
县药材公司访查 o在甘肃庆阳地区 ot|{y ∗ t|{{年 o
药材公司每年可收购甘草 x sss sss ®ªot||t ∗
t||u年降到 v sss sss ®ªot||x ∗ t||y年能勉强收
购 tss sss ∗ uss sss ®ªo而到 t|||年收购 ts sss
®ª都已非常困难 ∀在 t|{s ∗ t||s年所收购的甘草
中 o甲级甘草占 vs h以上 o而如今只占 x h o可见该
地区的甘草储量在连年锐减 o质量在急剧下降 ∀为
了更为准确的计算中西部地区的甘草储量和质量状
况 o我们在各甘草分布区内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段 o
采用挖掘样方法测定了单位面积甘草的储量和商品
规格 o样方的规格为 t ° ≅ t ° o深度为 t qv ° ∀结
合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估算了各主要分布区的甘草
现存面积 o结果见表 u ∀等级草比例是参照国家有
关西甘草的商品规格≈y o计算每个样方中 v等条草
以上的甘草干重占样方全部甘草干重的百分比得到
的 ∀从表 u可以看出 o单位面积储量以杭锦旗最高 o
为 s qv|s ®ª#°p u o陕西定边 !宁夏灵武次之 o分别为
s qvzs 和 s qu|x ®ª#°p u o而宁夏同心和甘肃各县相
对较小 o其中甘肃环县最小才仅为 s qsu{ ®ª# °p u ∀
以等级草比例作为甘草质量的衡量指标 o对各产量
样方进行分等级统计的结果显示 o甘草质量以内蒙
#vs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古乌审旗 !杭锦旗和鄂前旗为高 o分别为 {s q| h o
xu qu h和 v| qy h ∀而宁夏同心 !甘肃和陕西各地现
对较低 o其中又以宁夏同心最低 o仅为 v qx h ∀结合
各地人为干扰状况可以看出 o这也是人为干扰的直
接结果 ∀说明实行围栏管护等封禁措施是保护甘草
资源的有效措施 o而连续多年的掠夺性采挖是导致
甘草资源减少 o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但宁夏盐池
县虽然已经封禁 v年 o单位面积储量和甘草质量仍
相对较低 o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甘草在封禁前
曾遭受过多年严重采挖的缘故 o这也说明甘草资源
的破坏效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特点 o一旦资源遭到
破坏 o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o以
上质量评价只是建立在外观商品指标的基础上的 o
对于甘草更为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 ) ) ) 有效成分含
量 o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比较 ∀
表 u 不同地区甘草储量质量状况
调查地点 单位面积储量r®ª#°p u 等级草比例r h 大致分布面积r«°u 人为干扰状况
内蒙古 杭锦旗 s qv|s xu qu tzv sss 封禁 x年
鄂前旗 s qt{x v| qy u{v sss 封禁 x年
乌审旗 s qtux {s q| v xss 封禁 {年
磴口 s qsxv t{ qw vs sss 毁草开田
宁夏 盐池 s qszx t| qt uy sss 封禁 v年
灵武 s qu|x vv qx { sss 封禁 x年
同心 s qsvx v qx w sss 常年采挖
甘肃 环县 s qsu{ t{ qv v sss 严重采挖
庆阳 s qswu us qx u xss 严重采挖
华池 s qsv{ t{ qu u uss 严重采挖
陕西 吴旗 s qswx t| qw u wss 严重采挖
定边 s qvzs uz qz v xss 严重采挖
合计 xwt tss
2 q3 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2 q3 q1 保护现状 尽管国家已经发布了禁止滥挖
甘草的有关通知 o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o滥挖甘
草的局面仍然没有完全遏制住 ∀在很多地区仍然能
见到盗挖的现象 o有的地区甚至能见到明目张胆大
肆采挖的场面 o甘草资源破坏严重 ∀导致甘草资源
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o结合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 o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2 q3 q1 q1 过度采挖 由于地方政府对群众宣传教育
不够 o使人们存在资源无主 !资源无限 !破坏无罪的
错误观念 ∀再加上法规不健全和草原管理不到位 o
使甘草遭受连年采挖 o造成资源越采越少 o日益匮
乏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一些地方经济贫困的地区 o
由于没有更好的经济来源 o当地群众只好靠采挖甘
草卖钱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
2 q3 q1 q2 过度放牧 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轮牧 o或草
场载畜量过大 o造成甘草更新困难 o日趋退化 ∀
2 q3 q1 q3 自然灾害 由于连年干旱少雨 o流沙移动
覆盖草场 o使甘草生长缓慢 o更新困难 o渐趋退化 ∀
2 q3 q1 q4 毁草开田 由于人口增加或外来移民的毁
草开荒 o使大面积有甘草分布的草场遭受破坏 o甘草
日趋绝灭 ∀
2 q3 q1 q5 市场混乱 甘草市场放开后 o许多外地私
人商贩涌入内地 o竞相抬价收购甘草 o致使甘草市场
失控 o群众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o疯狂采挖甘草 o使
甘草遭受毁灭性灾难 ∀
2 q3 q2 利用现状 目前 o各地甘草仍以出售原料
草为主 o在宁夏盐池 !甘肃的庆阳等地也曾进行过切
片 !提取甘草浸膏等进一步的深加工 ∀但多都由于
设备和工艺落后 o效益不佳而停产 ∀
3 人工种植甘草发展现状
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甘草需求量逐日猛
增 o使人工种植甘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早
在 ys年代就开始了甘草野生变家栽的尝试 o{s年
代开始了生产性的试验≈v ∀本次调查发现 o在中西
部地区 o不少地方发展或推广过甘草的人工种植 ∀
但不同地区甘草种植产业存在显著的差异 ∀具体情
况如下 ∀
3 q1 资源的分布
目前 o在内蒙古 !宁夏 !甘肃和陕西均有人工甘
#ws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草分布 ∀内蒙古主要集中于伊盟的杭锦旗 !乌审旗
和巴盟的磴口 ∀其中以杭锦旗的吉日格朗图一带的
甘草种植技术较为成熟 o这里几乎每家都种植甘草 o
种甘草几乎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项种植产业 ~宁夏
主要集中在平罗和红寺堡 o现在正处在试种阶段 ~甘
肃主要分布于庆阳 !华池等地 ~陕西集中于吴旗及三
边地区 ∀但陕西和甘肃的人工甘草是 us世纪 |s年
代初以扶贫项目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o由于管理不到
位 o多数已荒废 ∀
3 q2 产量与质量
本次我们所调查的人工甘草 o从栽培方式上可
大致分为移栽甘草和直播甘草两种 ∀栽培年限 v ∗
{年不等 ∀下面仅就各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如下
报道k表 vl ∀不同地区人工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存在
明显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上存在差异
的结果 ∀在精细管理条件下生长 v年的人工甘草 o
在外观质量上按照国家商品甘草质量标准≈z o平均
可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o且每公顷鲜草产量能达 |ss
®ª以上 ∀而在粗放管理条件下 o生长 {年的人工甘
草 o在外观质量上最多只能达三级草水平 o由于保苗
率低产量也只能到 t xss ∗ v sss ®ª∀这说明 o精耕
细作在甘草种植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造成一些地区
种植甘草管理粗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o一是存
在甘草是抗性强的植物 o不需要精细管理也能很好
生长的错误观念 ∀二是当地仍以采挖销售野生甘草
为主 o人工甘草销路不畅 o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
表 v 人工甘草测定结果
调查地点 栽培年限 管理状况 栽培方式
株高
r¦°
地径
r¦°
芦头径
r¦°
根长
r¦°
鲜草产量
r®ª#«°p u
内蒙古杭锦旗 v 精细管理 移栽 ttz s qwx t qwx vx | xyt
宁夏红寺堡 v 精细管理 移栽 {x s qxu t qyx yx tt |{{
甘肃庆阳 { 粗放管理 直播 vz s quu s qy{ wz u sst
陕西吴旗 x 粗放管理 直播 xs s qvu s q{x wu u vwx
注 }精细管理 }指保证正常水肥供应 o和完备的除草 !除虫等措施 ∀粗放管理 }指播种后 o不作任何管理
3 q3 存在的问题
目前 o尽管人工种植甘草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 o但随着人们对甘草制品质量的要
求不断提高 o在人工甘草的生产实践中 o仍然有许多
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结合我们查阅的资料和访问
调查结果 o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
3 q3 q1 成分含量问题 目前多数地区人工甘草均销
路不畅 o野生甘草仍然备受青睐 o这主要是由于人工
甘草在有效成分k主要是甘草酸l含量与野生甘草相
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o因此 o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人工甘
草的有效成分含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
3 q3 q2 农残超标问题 目前 o甘草种植技术体系还
不够规范 o大量化肥和农药在甘草生产的广泛使用 o
往往造成所产的甘草农残超标 o影响甘草的质量 ∀
3 q3 q3 重茬死苗问题 在调查中有群众反映 o甘草
重茬种植往往发生死苗和生长不良等现象 ∀此问题
有待专门进行研究加以解决 ∀
4 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甘草是一种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重
要植物资源 o我国中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
甘草产区 o而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o这些地区的野生资
源储量正在连年锐减 o有的地区甚至面临灭绝的可
能 ∀因此 o保护甘草资源 o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已成为这些地区急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上述调查
结果 o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进行 ∀
4 q1 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
4 q1 q1 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保护甘草意识在先 o各
区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o加强甘草在防风固沙
等生态作用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o使农民能够认识
到保护甘草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深远性 ∀同时 o
还应该加强草原法以及国家有关甘草管理政策方面
的宣传工作 o在农民心中真正树立起资源有限 !资源
有主 !破坏有罪的观念 ∀
4 q1 q2 严明法纪加强执法力度 在现有草原法的基
础上 o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o制定与本地
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条例 o对于破坏严重的地区 o可
建立专门的草原执法队 o重点开展/禁挖 !禁牧 !禁贩
运0为主题的三禁工作 o实行以法治草 !治药 o加强对
破坏甘草者的打击力度 o使甘草得到切实的保护 ∀
#xs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4 q1 q3 实施合理的封育措施 在甘草的集中分布
区 o可以将甘草管护权划归到户或联户 o建立一套合
理的管理 !保护 !利用和建设的责任制 o使管护者在
对甘草资源实施管护养的同时 o享有对甘草实施适
当放牧和采收出售种子的权利 o实行谁管护 !谁负
责 !谁受益 ∀大力调动农牧民管护养的积极性 o彻底
扭转以往竞相掠夺采挖的不良局面 ∀
4 q1 q4 整顿甘草收购市场 甘草收购市场混乱 o采
挖失控是导致甘草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主要原因之
一 ∀对此 o各地应由政府负责 o草原 !医药和工商部
门联合出动 o加强对甘草市场的整顿治理 o改混乱经
营为医药部门独家计划经营 o严厉打击小商小贩的
贩卖活动 ∀
4 q2 加强优质人工甘草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发展甘草的人工种植 o用人工甘草来取代野生
甘草 o是实现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根本有效的措
施 ∀但是 o目前人工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低以及农残
超标等问题 o严重影响着人工甘草取代野生甘草的
进程 ∀因此 o今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人工甘
草研究的支持力度 o从甘草的优良品种选育 !绿色中
药材生产等多个途径入手 o建立一套完善的优质甘
草栽培技术体系 o实现人工甘草早日取代野生甘草 o
使甘草种植成为一种地方特色产业 o这样既振兴了
地方经济 o又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参考文献
≈t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q中国植物志 qwu卷 qu分
册 qt||{ qtyz q
≈u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q中国沙漠植物志 q北京 }科学出
版社 ot|{z quvu q
≈v 傅克治 q甘草野生变家栽 q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o
t||{ q
≈w 王文全 q乌拉尔甘草生态学特性及生态环境对其药材质量影响
的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ousss q
≈x 张永庆 o李天鹏 q宁夏甘草资源研究 q宁夏人民出版社 ot|{{ q
≈y 肖培根 o杨世林 q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k甘草分册l q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ousss q
≈z 张鹏云 o彭泽祥 q西北的甘草 q兰州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
t|ys oktl }xz q
≈{ 安 力 q河西沙区甘草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q甘肃林业科技 o
t||z qt }w{ q
≈| 映 明 q国务院明令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 q经济消息报 o
usss2s{2tz q
Στυδψ ον Λιχοριχε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Τηειρ Συσταιναβλε Υτιλιζατιον
ιν Χεντερ ανδ Ωεστερν Αρεα οφ Χηινα
• ∞ ≥«¨ ±ª2¯¬t o • • ±¨2 ∏´¤±u o • ¤¬u
kt q²µ·«¨ ¤¶·ƒ²µ¨¶·µ¼ ±¬√ µ¨¶¬·¼ o¤µ¥¬± txssws o≤«¬±¤~
u q
¨ ¬¬±ª ±¬√ µ¨¶¬·¼ ²© ≤«¬±¨ ¶¨ §¨¬¦¬±¨ o
¨ ¬¬±ª tsstsu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ª¤·¨ ·«¨ ¤¯·¨¶·º¬¯§¤±§¦∏¯·¬√¤·¨§ ¬¯¦²µ¬¦¨ µ¨¶²∏µ¦¨ ¶·¤·∏¶~¥µ¬±ª©²µº¤µ§·«¨ ¬¯¦²µ¬¦¨ µ¨¶²∏µ¦¨
³µ²·¨¦·¬²± ¤±§¶∏¶·¤¬±¤¥¯¨∏·¬¯¬½¤·¬²± ¦²∏±·¨µ° ¤¨¶∏µ¨¶¬±·«¨ ¦¨±·¨µ¤±§ º ¶¨·¨µ± ¤µ¨¤²© ≤«¬±¤q Μετηοδ : • ¬·«¶·∏§¼ ¥²·«¬±¬±·¨µ√¬¨ º
¶∏µ√ ¼¨ ¤±§©¬¨ §¯¶∏µ√ ¼¨ q Ρεσυλτ : ¯¯ ¶¤°³¯ ¶¨¬±√ ¶¨·¬ª¤·¨§ º µ¨¨ ·«¨ ¶³¨ ¦¬¨¶²© ¯ ¼¦¼µµ«¬½¤∏µ¤¯ ±¨¶¬¶q ∏°¤± ¤¦·¬²±¶¬¶¦²±¦¨µ±¨ § º¬·«
·«¨ ¦²°°∏±¬·¼ ¶·¤·∏¶oµ¨¶¨µ√ ¶¨ ³¨µ∏±¬·¤±§ ∏´¤¯¬·¼ q ∞¬¦¨¶¶¬√¨ ¬¨³¯²¬·¤·¬²± °¤§¨ ·«¨ ¬¯¦²µ¬¦¨ ∏´¤¯¬·¼ ²¯º µ¨¤±§µ¨¶¨µ√ ¶¨ §¨¦µ¨¤¶¨ q
Χονχλυσιον : ∞±©²µ¦¬±ª·«¨ º¬¯§ ¬¯¦²µ¬¦¨ µ¨¶²∏µ¦¨ ³µ²·¨¦·¬²± ¤±§¬°³µ²√¬±ª ¬¯¦²µ¬¦¨ ¦∏¯·¬√¤·¨§·¨¦«±¬´∏¨ ¤µ¨ ¥µ²∏ª«·©²µº¤µ§·² ¤¦·¤¶
·«¨ ¶∏¶·¤¬±¬±ª¦²∏±·¨µ° ¤¨¶∏µ¨¶q
[ Κεψ ωορδσ] ¬¦²µ¬¦¨ ~µ¨¶²∏µ¦¨¶~¶∏¶·¤¬±¬±ª ¬¨³¯²¬·¤·¬²±
≈责任编辑 袁桂京
本刊已加入5中国学术期刊k光盘版l6和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k≤«¬±¤±©²l系统科技期刊群等 o来稿一
经刊用 o本刊即拥有其在上述及所有媒介再次发表的权利 o作者如不同意可作声明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
刊稿酬将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给付 o并赠样刊 t本 o单行页若干份 ∀
#ys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