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蒲公英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全 文 :用 ‹°≤测定保和丸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o
不但可同时控制山楂和连翘的质量 o具有较好的代表
性 o同时也可以反映制备工艺上的差异性 o为测定保
和丸的其他剂型 k大蜜丸 !水丸 l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
含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典 ≈≥ 1一部 1ussx}xvz1
≈u  聂 舢 o万 辉 1‹°≤法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含量 ≈ 1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oussuotukwl}vv1
≈v  王 兵 o蒋朝晖 1齐墩果酸的研究 ≈ 1中国药学杂志 ot||uouz
kzl}v|v1
≈w  张东方 o黄 炜 o黄济群 o等 1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 !侵袭
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 1肿瘤防治研究 oussvovskvl}t{s1
≈x  李开泉 o陈 武 o熊筱娟 o等 1乌索酸的化学 !药理及临床应用进
展 ≈ 1中成药 oussuouwk|l}zs|1
≈y  樊明文 o边 专 o王 茜 1熊果酸的医学用途 }中国 osttv{vvy1w
≈° oussu2sz2ts1
≈z  丁 晴 o徐德然 o王峥涛 1‹°≤法测定六味地黄丸及六味地黄
胶囊中齐墩果酸 !熊果酸的含量 ≈ 1中国中药杂志 oussuouz
k{l}x{z1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稿日期   ussx2tu2us
≈通讯作者   3 夏新华 o ר¯} kszvtlxv{txtto∞2°¤¬¯} ¬¬¤¬¬±2
«∏¤sstƒ tyv1¦²°
蒲公英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夏新华 3 o谭红胜
k湖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o湖南 长沙 wtssswl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Ταραξαχυµ µ ονγολιχυµ
‹¤±§1 2 ¤½½1!碱地蒲公英 Τ1σινιχυµ Ž¬·¤ª1或同属数
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o是中医临床常用清热解毒中药之
一 o其所含咖啡酸为其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有效成
分 ≈t  ∀为降低蒲公英提取物制剂服用量 o方便患者用
药 o并尽可能在制备中减少其有效成分损失 o作者在
前期蒲公英水提工艺优选的基础上 ≈u  o应用絮凝澄清
技术对蒲公英水提液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 o并与传
统醇沉法进行了比较 ∀
1 仪器与试药
• ¤·¨µ¶高效液相色谱仪 o• ¤·¨µ¶uw{z型紫外检
测器 o…µ¨ ½¨工作站 ~˜∂ p uyx型分光光度仪 k日本岛
津 l~{ss型离心沉淀器 k长沙市科伟仪器厂 l~⁄ƒtst
p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k巩义市英峪予华仪
器厂 l∀咖啡酸对照品 k供含量测定用 o批号 {{x2
usstsuo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l~壳聚糖
k批号 swsuuto由厦门蓝自然贸易有限公司 l~蒲公英
药材购自湖南省药材公司 o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生药鉴
定教研室周日宝教授鉴定 ∀
2 方法与结果
211 样品溶液的测定
21111 透光率的测定 取样品溶液适量 o以蒸馏水
为空白 o于 wxs ±°处测定透光率 o即得 ∀
21112 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v  色谱条件 °µ²§¬ª¼
≤t{色谱柱 kw1y °° ≅ uxs °°ox Λ°l~甲醇 2s1xh冰
醋酸 ku{Βzul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vuv ±°~流速 t1s
°# °¬±pt ~柱温 ws ε ∀理论板数以咖啡酸峰计算
不低于 x sss∀
对照品溶液制备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在
五氧化二磷中干燥 w{ «的咖啡酸对照品适量 o加甲
醇制成每 t °含 vs1s Λª的对照品储备液 ∀分别精
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 uowoyo{ots °于 ts °量瓶
中 o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o摇匀 ∀分别精密吸取各质量
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ts ˏo注入液相色谱仪 o测定其峰
面积积分值 ∀以峰面积积分值 Ψ对进样量 Ξk±ªl进
行线性回归 o回归方程为 Ψ € x1tz ≅ tsv Ξ n t1s| ≅
tsw , ρ€s1||| wo表明咖啡酸在 ys ∗ vss ±ª具有良好
的线性关系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 精密量取样品溶液适
量 o用 s1wx Λ°微孔薄膜滤过 o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
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 o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o测定峰面积 o以标准曲线法计
算样品溶液中咖啡酸的含量 o并根据药材含量计算转
移率 ∀
212 蒲公英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条件的考察
#uvy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Œ¶¶∏¨ t|
’¦·²¥¨ µoussy
21211 蒲公英水提液的制备 ≈u  称取蒲公英药材适
量 o加水浸泡 t1x «o提取 u次 o加水量分别为 tu倍 o
ts倍 o提取时间分别为 t1xot1s «o收集提取液 o备用 ∀
21212 壳聚糖溶液的配制 取壳聚糖适量 o加 th冰
醋酸溶液配成 th的溶液 o备用 k使用前临时配制 l∀
21213 药液浓度对絮凝澄清效果的影响 取等量蒲
公英水提液 w份 o分别真空浓缩至生药量 kªl与药液
体积 k°l之比为 tΒuotΒxotΒ{otΒtso置于集热式恒
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 ys ε 保温 o搅拌 ktxs µ#
°¬±pt lts °¬±o加入壳聚糖溶液 k按药液中生药量计 o
每克生药加入 t1y °lo边加边搅拌 o加完后继续搅
拌 ts °¬±o取出放冷 o静置 tu «o观察溶液的澄清度与
沉淀物形状 o结果见表 t∀
表 t 药液含量对澄清效果影响
水提液浓缩程度 溶液澄清度 沉淀物形状
tΒu p 片状
tΒx n 片状
tΒ{ 6 絮状
tΒts 6 絮状注
注 }/ 20表示溶液混浊 ~/ n 0表溶液变清 ~/ 6 0表示溶液透亮
由表 t可见 o采用壳聚糖絮凝澄清时 o药液浓缩
程度在 tΒ{或 tΒts时为佳 ∀考虑 tΒts的药液体积
相对较大 o大生产时可能带来操作不便 o故确定药液
浓缩程度为 tΒ{∀
21214 壳聚糖溶液用量的考察 取缩程浓度为 tΒ{
的蒲公英水提浓缩液 ux °o共 z份 o分别加入不同
量的壳聚糖溶液 o其他操作同上 o取静置后的药液抽
滤 o滤液定容至 xs °∀精密量取滤液与絮凝前药液
适量 o按上述方法测定咖啡酸转移率 !药液透光率及
浸膏得率 o结果见表 u∀
表 u 壳聚糖溶液用量考察
考察指标
用量 tl
s ts us vs ws xs ys
透光率 rh tz1s y|1w {v1z {w1y {t1{ {t1u {t1v
咖啡酸保留率 rh yv1yw x{1t{ x|1v| ys1vs x{1z| xu1zv xy1vy
浸膏得率 rh vv1vs uv1z{ uv1vu t{1{x t{1|| t|1st t|1sx
溶液澄清度 p n 6 7 6 n n
沉淀物形状 片状 絮状 颗粒状 颗粒状 片状
注 }tl壳聚糖溶液用量按蒲公英水提浓缩液体积的百分数计算
由表 u可知 o壳聚糖用量为 vsh时 o药液透光
率最大 o药液最澄清 o且浸膏得率最小 ~其用量在
tsh ∗ wsh时 o咖啡酸保留率变化不大 ∀另外 o溶液
澄清度与透光率高时 o咖啡酸保留率亦较高 o故从检
测快速简便的角度考虑 o以下实验主要以药液透光
率 !溶液澄清度作为评价指标 ∀
21215 搅拌速度的考察 取缩程浓度为 tΒ{的蒲
公英水提浓缩液 ux °共 w份 o以不同的速度搅拌 o
加入占药液体积 vsh 的壳聚糖溶液 o其他操作同
上 ∀精密量取滤液适量 o测定药液透光率 ∀结果表
明 o搅拌速度为 txs ∗ uss µ# °¬±pt时 o澄清效果良
好 o见表 v∀
21216 温度的考察 取缩程浓度为 tΒ{的蒲公英
水提浓缩液 ux °共 w份 o分别加热至 xsoysozso
{s ε 保温 o搅拌 ts °¬±ktxs µ# °¬±pt lo以下操作同
上 ∀结果表明 o以 ys ε 时絮凝澄清效果为佳 o见表
v∀
21217 ³‹的考察 取缩程浓度为 tΒ{的蒲公英水
提浓缩液 k³‹ x1slux °o共 w份 o分别用氨试液调
节药液的 ³‹为 x1soy1soz1so{1so加热至 ys ε 保
温 o以下操作同上 ∀结果表明 o药液 ³‹为 x1s ∗ y1s
时可获得良好的絮凝澄清效果 o见表 v∀
表 v 搅拌速度 !絮凝温度与絮凝 ³‹考察
考察因素 透光率 rh 药液澄清度 沉淀物形状
搅拌速度 rµ# °¬±pt tss z{1| n 片状
txs z|1y 6 颗粒状
uss z|1u 6 颗粒状
uxs zz1x n 片状
絮凝温度 rε xs z{1x n 片状
ys z|1y 6 颗粒状
zs z{1y n 片状
{s zz1x n 片状
絮凝 ³‹ x1s z{1| 6 颗粒状
y1s {s1u 7 颗粒状
z1s zx1t n 片状
{1s yz1x 2 絮状
213 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的比较 根据上述
试验选定的絮凝条件 o取缩程浓度为 tΒ{的蒲公英
水提浓缩液 ux °o调节药液 ³‹ y1so加热至 ys ε
保温 o搅拌 ts °¬±ktxs µ# °¬±pt lo加入占药液体积
vsh的壳聚糖溶液 o加完后继续搅拌 ts °¬±o取出放
冷 o静置 tu «o抽滤 o定容至 xs °∀另取缩程浓度
为 tΒt的蒲公英水提浓缩液 ux °o在搅拌下加入
|xh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 zsh o静置 uw «o抽滤 o定
容至 xs °∀取絮凝澄清滤液与醇沉滤液适量 o分
别测定咖啡酸含量 k同时测定絮凝与醇沉前药液含
量 o以计算保留率 l!药液透光率与浸膏得率 o结果
见表 w∀
#vvy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Œ¶¶∏¨ t|
’¦·²¥¨ µoussy
表 w 絮凝澄清与醇沉的比较 h
工艺 咖啡酸保留率 透光率 浸膏得率
絮凝 x|1y {t1t uw1w
醇沉 xv1v zu1s uu1v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影响絮凝澄清工艺的多种因素进行考
察 o初步确定了壳聚糖用于蒲公英水提液絮凝澄清
的工艺条件 o即药液缩程浓度为 tΒ{k生药量 Β药液
体积 loth壳聚糖溶液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 vsh o
搅拌速度约为 txs ∗ uss µ# °¬±pt o絮凝温度为 ys
ε o药液 ³‹为 y1s∀另外 o药液浓度 !壳聚糖溶液加
入量 !及药液 ³‹对蒲公英水提液絮凝澄清的效果
影响较大 o提示实际生产操作中应注意严格控制相
应的工艺条件 ∀
与传统的醇沉工艺进行对比 o采用壳聚糖絮凝
澄清工艺对蒲公英水提液进行精制 o效果较为满意 ∀
不但药液的澄清度高 o而且有效成分的保留率亦高 ∀
另外 o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相对于醇沉工艺 o具有操
作简便 !生产安全 !周期短 o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
蒲公英水提液经光谱扫描 o表明在波长 wss ±°
以上区域的吸收值较小 o且吸收曲线较为平坦 ∀由
于在此波长区域 o某个波长药液吸收值或透光率的
大小难以反映药液中所含化学成分浓度的高低 o但
却可以反映药液的澄清或混浊程度 k药液中存在的
微粒可部分阻挡光线透过而影响药液的透光率 lo
故本实验在此波长区域选择了 wxs ±°作为药液透
光率的测定波长 o以便通过透光率的测定对絮凝澄
清的效果作出定量的分析 ∀
≈参考文献  
≈t  季宇彬 1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  1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 ot||x}|t1
≈u  谭红胜 o夏新华 o楚生辉 1正交试验法优选蒲公英水提工艺
≈ 1中药材 ousswouzkvl}utt1
≈v  中国药典 ≈≥ 1一部 1usss}u{|1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稿日期   ussx2tu2us
≈通讯作者   3 栾立标 oר¯}ksuxl{xvv||wsotv|xt|vx{vwo∞2
°¤¬¯} ∏¯¤± ¬¯¥¬¤²ƒ tuy1¦²°
‹°≤分离测定四逆汤中 v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 y种水解产物
孙婷婷 o栾立标 3
k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院 药剂教研室 o江苏 南京 utsss|l
四逆汤为中医的经典名方 o由附子 k制 l!干姜及
炙甘草 k蜜炙 l组成 o具有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的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强心 o抗休克 o增加冠脉
血流量的作用 ≈t  ∀该方的君药为附子 o其主要成分为
乌头类生物碱 k包括乌头碱 !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lo
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 o毒性极大 ∀酯类生物
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 o在水中加热
易水解 o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 o进一步反应产生
乌头原碱 o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 o但仍有药理活
性 ≈u  ∀因此 o能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检测出该药中
的各种活性成分是十分重要的 o对确保临床用药的安
全性有效性以及四逆汤这一经典药方的新剂型研发
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的方法能严格检出该
药中 |种不同的生物碱的含量 o尤其是首次提出分别
测量乌头类生物碱的 y种不同水解产物的方法 o为进
一步严格控制该药的质量提供依据 ∀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 ≤ p ts„×高效液相色谱仪 o‘p usss色
谱工作站 o „ª¬¯¨ ±·ttss≤ 2⁄„⁄2 ≥⁄o„∞uws型电
子天平 k瑞士  ∞×׏∞• 公司 lo ³‹≥ p ux数显 ³‹
计 o„ƒ p t型电热干燥箱 oƒ± p |zv型旋转薄膜蒸
发仪 o≥‹ p ⁄k} l型循环水式真空泵 ∀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
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k批号分别为 sz||2|wsvosz|{2
|wsvottszus2usswtsl~附子 k制 l!干姜 !甘草 k蜜
炙 l由南京大华中药店提供 o由本校中药学院副教
授张勉鉴定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去离子水 ~其他试
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法与结果
#wvy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Œ¶¶∏¨ t|
’¦·²¥¨ µo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