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Tianmacuzhi Granules in Brain

天麻促智颗粒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全 文 :天麻促智颗粒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曹春雨t o杜贵友t o左萍萍u o刘显峰v o王文韬v o赵 雍t o王秀荣t o崔海峰t
kt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u q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研究所 o北京 tssssx ~
v q河南宛西制药厂 o河南 西峡 wzwxxsl
≈摘要  目的 }探讨天麻促智颗粒k×  ≤l的脑保护机制 o为其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提供药理学依据 ∀
方法 }利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再灌手术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o观察不同剂量的 ×  ≤ 对脑内神经递
质受体k‘2甲基2⁄2天冬氨酸受体即 ‘ ⁄„ 受体 !胆碱能  受体l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kŠ°¬l活性的影响 ∀结
果 }×  ≤ 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脑损伤引起的大脑皮层 !海马两部位 ‘ ⁄„ 受体活性 ~增强两部位的  受体活
性 ~还可增加皮层 !海马和肝脏中 Š°¬的活性 ∀结论 }×  ≤ 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活性 !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以及增加抗过氧化酶活性有关 ∀
≈关键词  天麻促智颗粒 ~脑缺血 ~‘2甲基2⁄2天冬氨酸受体 ~胆碱能  受体
≈中图分类号  • u{x qx ~• zw| qt n y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sw2suyy2sw
天麻促智颗粒k×  ≤l是由天麻钩藤饮化裁而
成的颗粒剂 ∀天麻钩藤饮于 xs年代由胡光慈收载
于5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6中 o为平肝降逆之剂 o主
治高血压头痛 !眩晕和失眠 ∀研究表明 o×  ≤ 可降
低肝郁型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浆粘度 !全血粘度和还
原粘度 ~改善脑缺血再灌小鼠学习记忆功能≈t  ∀临
床观察表明 ×  ≤ 可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学习记
忆能力 o并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u  ∀为进一步
研究 ×  ≤ 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o本文观察
了该方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损伤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
鼠模型脑内 ‘ ⁄„ 受体 ! 受体以及抗过氧化酶
Š°¬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动物分组及处理 实验动物选用昆明系小鼠 o
⎯ o体重kvu ? vlªo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中心提
供 ∀将动物分为 y组 }对照与模型组 o每天给予蒸馏
水 s qt °¯ #tsªp t o×  ≤ 小 !中 !大剂量组 o每天分别
灌胃 s qux os qx ot qs ª#®ªp t o阳性药k都可喜l组每天
灌胃 s qstx ª#®ªp t o连续给药两周后进行造模手术 o
对照组施行假手术k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即缝合 o不
进行结扎与再灌l ∀术后 uw «处死 o取大脑皮层和
海马 o左侧皮层和海马进行受体活性测定 o右侧
≈收稿日期  usss2sx2ts
≈基金项目  国家科委新药基金项目 k|y|stsxztl
皮层和海马进行 Š°¬活性测定 ~另取肝脏测定 Š°¬
活性 ∀
1 q2 动物模型的制备≈v  动物禁食 tu «后 o腹腔
注射 x h 乌拉坦溶液 t qux ª#®ªp t体重进行麻醉 ∀
将麻醉后的小鼠背位固定 o作颈部正中切口 o分离两
侧颈总 „k注意伴行神经的分离l o用小 „夹夹闭 o同
时开始计时 ~us °¬±后松开 „ 夹 o恢复脑血供 us
°¬±之后再进行夹闭2再灌各 us °¬±~第 v次夹闭 us
°¬±后 o松开 „夹恢复血供 o缝合颈部皮肤并消毒后
放回笼中 ∀术中及术后注意保暖 o术后及时供应饮
食并注意观察 ∀
1 q3 ‘ ⁄„受体与胆碱能  受体活性的测定 将
新鲜鼠脑分离出皮层 !海马 o采用 ≠²±¨ §¤≈w 的方法
进行匀浆 !离心洗膜等提取突触粗膜 ∀采用放射性
配基受体结合的方法测定其 ‘ ⁄„ 受体和胆碱能
 受体的结合数 ∀其中 ‘ ⁄„ 受体结合数测定过
程为 }取 xs °°²¯ #pt ³‹z qz 的 ×µ¬¶2醋酸缓冲液
k即 × „…l稀释的突触膜液 uss Λ¯ k调整蛋白浓度为
tss ∗ uss Λªl o总结合管加 × „… tss Λ¯ ~非特异性结
合管则加入 s qv °°²¯#p t的非标记  Ž{st tss Λ¯ o
各管中再加入 ts Λ¯ 的v ‹2  Ž{stks qtx Λ≤¬l o于 vs
ε 水浴中孵育 vs °¬±o然后加入预冷的 × „… x °¯ o
抽滤在纤维素膜上 o之后再用预冷的 × „…约 us °¯
洗涤 o将滤膜置于闪烁杯中 o加 u °¯ 无水乙醇和 x
°¯ 甲苯闪烁液 o室温放置 uw «后用液闪仪测定其放
#|yu#
第 uy卷第 w期
usst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w
„³µqousst
射活性 ∀胆碱能  受体结合数测定程序基本同上 o
使用的缓冲液为 xs °°²¯#pt磷酸盐缓冲液k°…≥ o
³‹z qwl o加入的放射性配基为v ‹2± ‘…ks qtx Λ≤¬l o
其竞争性抑制剂为阿托品溶液ks qv °°²¯#p tl o孵
育条件为 us ε ys °¬±∀受体特异性结合以总结合
量减去非特异性结合量求得 ∀
1 q4 Š°¬活性测定 按照文献≈x 的方法测定皮
层 !海马 !肝脏线粒体和胞液中的 Š°¬活性 ∀
1 q5 蛋白定量 参照 ²ºµ¼法≈y 对上述试验中的
样品进行蛋白含量的测定 ∀
1 q6 数据处理 数据均以 ξ ? σ表示 o组间用单因
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o有差异则进一步用 ≥⁄
法进行其余各组和模型组之间的统计检验 ∀另外 o
各组织线粒体和胞液 Š°¬活性之间用 τ检验进行
比较 ∀
2 结果
2 q1 ‘ ⁄„ 受体活性变化及 ×  ≤ 的影响 结果
见表 t ∀
表 t ×  ≤ 对双侧颈总 „结扎2再灌小鼠皮层 !
海马 ‘ ⁄„2• 受体结合数的影响
组 别
剂量r
ª#®ªp t
例数
‘ ⁄„2• 结合数 r ©°²¯#°ªp t
皮层 海马
对照组 { {tx ? |zvl vwt ? x|
模型组 z twvw ? vxt vwu ? tsu
×  ≤ s qux | ttzy ? xvs uzz ? tuz
s qxs y tsx{ ? usytl vzv ? tuw
t qss y yx{ ? tzu{ vl uzt ? |u
都可喜组 s qstx y |zz ? uwv ul usz ? zv
注 }ξ ? σ 与模型组比较 t) Π s .sx u) Π s .st v) Π
s .sst k下同l
各组的海马组织 ‘ ⁄„ 受体结合数经单因素
方差分析 o无显著性差异 o表明造模手术及药物对海
马的 ‘ ⁄„受体活性无影响 ∀在皮层组织 o模型组
受体结合数比对照组显著增高k Π s qsstl o表明反
复脑缺血再灌手术可造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增强的
动物模型 ~各个剂量的 ×  ≤ 和阳性药都能使 ‘2
⁄„受体结合数下降 o但小剂量 ×  ≤ 所造成的降低
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o中剂量和大剂量 ×  ≤
以及阳性药均能明显降低反复脑缺血再灌小鼠皮层
‘ ⁄„受体结合数k Π均小于s qsx os qst或s qsstl ∀
2 q2 胆碱能  受体活性变化及 ×  ≤ 的影响 结
果见表 u ∀
表 u ×  ≤ 对双侧颈总 „结扎2再灌小鼠皮层 !
海马  受体结合数的影响
组别
剂量r
ª#®ªp t
例数
 受体结合数 r ³°²¯#°ªp t
皮层 海马
对照组 { ts qzu ? t quu tl v qsu ? s qz|
模型组 z { qzx ? t qvx v qw{ ? s q|t
×  ≤ s qux | tt qzu ? t quy vl w qsy ? s qtztl
s qxs y tx quv ? t quv vl w qvs ? s qxv tl
t qss y t{ q{w ? t qzs vl w qxz ? s qxwul
都可喜组 s qstx y tw qzv ? u qyu vl w qwx ? s qw| ul
在皮层组织 o模型组受体结合数比对照组显著
降低k Π s qsxl ~各个剂量 ×  ≤ 和阳性药都能使反
复脑缺血再灌小鼠皮层  受体结合数升高k均 Π
s qsstl o并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中 !大剂量的 ×  ≤
作用优于阳性药 ∀模型组海马组织的  受体结合
数与对照组比较不降反升 o但未见有显著性意义 ~与
模型组比较 o×  ≤ 各剂量和阳性药均可升高海马 
受体结合数 o并存在较好的量效关系 o且大剂量的
×  ≤ 作用优于阳性药 ∀
2 q3 Š°¬活性变化及 ×  ≤ 的影响 见表 v ∀
表 v ×  ≤ 对双侧颈总 „结扎2再灌小鼠皮层 !海马 !肝脏 Š°¬活性的影响
组别
剂量
ª#®ªp t
例数

Š°¬活性zl
皮层胞液 皮层线粒体 海马胞液 海马线粒体 肝脏胞液 肝脏线粒体
对照组 { wv qs ? ut qx {s qx ? uy q{xl wz qy ? t| qu w{ q{ ? tw qs tl vu q{ ? y qs xz qx ? vv qz wl
模型组 z yv qs ? wy qs yx qv ? wy qz xu q{ ? ty qz {v qu ? ty qy xl vv qv ? u qt {u q| ? x| q| wl
×  ≤ s qux | zy qv ? t| qs tvw qy ? u| qs v oyl ys q| ? us qw xu qx ? uw qu tl vv qx ? y qxy z| qw ? ut q{ yl
s qxs y {t qy ? u| q{ t{u q| ? yu qz v oxl yx q{ ? wt qs ttz qu ? vx qtwl v{ qu ? y qzx ttv qy ? yz qu wl
t qss y tsu q| ? tu qxul t|s qw ? uy qv v oyl tt{ qu ? yt qx vl tws qx ? xt qw v oyl vz qw ? y qv txu qv ? xs qy t oxl
都可喜组 s qstx y xu qt ? u| qv tt{ q{ ? uu q{ u oyl tyz q{ ? ut q| vl z| qz ? tx qz yl vt qt ? u qt |u q| ? wy qx wl
注 }ξ ? σ 同组内线粒体和胞液比较 w) Π s .sx x) Π s .st y) Π s qsst zl酶活力单位规定为每毫克蛋白质每分钟扣除非酶反应 o
使 Š≥‹ 浓度降低 t Λ°²¯#p t为 t个酶活力单位
#szu#
第 uy卷第 w期
usst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w
„³µqousst
与模型组比较 o在皮层组织 o造模手术可使线粒
体中酶活性降低 o但与对照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
×  ≤与阳性药均可显著升高 Š°¬活性k×  ≤ v个
剂量和阳性药组线粒体 Š°¬活性与模型比较 oΠ均
小于 s qst或 s qsstl ~胞液中 Š°¬变化不明显 o仅在
×  ≤ 大剂量时酶活性才有明显升高k Π s qstl ∀海
马 }造模手术可使胞液和线粒体中 Š°¬活性升高 o
但只有在线粒体中的变化具有统计显著性k Π 
s qsxl o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海马为缺血缺氧敏感
区 o在缺血再灌术后激发一系列保护机制 o导致 Š°¬
活性增加 o在药效学实验中 o更应注重药物对酶活性
的影响 ~大剂量的 ×  ≤ 可使胞液和线粒体中 Š°¬
活性显著升高k Π均  s qsstl ~而小剂量和中剂量的
×  ≤只升高线粒体 Š°¬活性k Π均  s qsxl ~阳性
药可升高胞液 Š°¬活性k Π  s qsstl而对线粒体
Š°¬活性无显著影响 ∀肝脏中 Š°¬活性变化无论
在线粒体还是在胞液中都不是太明显 o仅有在大剂
量 ×  ≤时 o线粒体 Š°¬活性才有显著升高k Π 
s qsxl ~此外 o除模型组的皮层和海马外 o各组线粒体
Š°¬活性均显著高于同组胞液 Š°¬活性 o提示线粒
体是 Š°¬活性发挥的主要场所 ∀
3 讨论
老年血管性痴呆发病机理中 o兴奋性氨基酸毒
性≈{ o|  !胆碱能神经功能下降≈ts 以及氧应激≈tt 等有
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以下结论证实 ×  ≤ 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可能就是通过改善上述三方面的
病理生理变化来达到的 }≠ ×  ≤ 中剂量和大剂量均
可抑制反复脑缺血再灌皮层 ‘ ⁄„ 受体结合数的
增高 o提示 ×  ≤ 的脑保护机制与降低 ‘ ⁄„ 受体
活性 o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 
×  ≤各个剂量均可明显提高皮层和海马  受体结
合数 o表明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
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而达到的 ∀ ≈ 经 ×  ≤ 处理的
反复脑缺血再灌小鼠的皮层 !海马和肝脏中 oŠ°¬活
性均有增高 o变化最大的是皮层 o海马次之 o而在肝
脏则未见有明显变化 o这与 Š°¬的分布和作用特点
相符 o表明反复脑缺血再灌导致产生增多的活性氧
大多/就地0在脑组织中被清除 ∀结合本研究室已有
的研究成果≈tu  }×  ≤ 可在体外和体内显著抑制大
鼠脑 °’的生成 ~但对脑组织 ≥’⁄活力未见影响 o
提示 ×  ≤ 清除脑内 °’ 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
Š°¬活性达到 ∀同时 o本实验结果还提示 Š°¬发挥
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 ∀ ×  ≤ 提高皮层和海
马 Š°¬活性 o对降低活性氧水平 o减少脂质过氧化 o
保护生物膜等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t  杜贵友 o赵 雍 o王秀荣 o等 q天麻促智颗粒对/肝郁型血瘀0
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脑缺血再灌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q中
国中药杂志 ot||| ouwktsl }yuy q
≈u  杜贵友 o陈 楷 o周文全 o等 q天麻促智颗粒治疗老年血管性
痴呆临床观察 q中国中药杂志 ot||{ ~uvkttl }y|x q
≈v  左萍萍 o刘 娜 o雒蓬轶 o等 q还少丹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q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z otzkzl }wus q
≈w  ≠²±¨ §¤ ≠ o ’ª¬·¤ Žq ‘¨ ∏µ²¦«¨ °¬¦¤¯ „¶³¨ ¦·¶²©·«¨ ‘2° ·¨«¼¯2 ∆2
¤¶³¤µ·¤·¨ • ¦¨¨³·²µ≤²°³¯ ¬¨q ‘¨ ∏µ²¶¦¬• ¶¨ot||t ots }t q
≈x  夏弈明 q血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Œq
⁄× ‘…直接法 q卫生研究 ot||z otykzl }u| q
≈y  陈 勤 q抗衰老研究实验方法 q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o
t||y qysw q
≈z  阎孝诚 q实用中医脑病学 q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ot||w q
xx q
≈{   ²±¤ª«¤± ⁄ × o …µ¬§ª¨¶ • o ≤²·°¤± ≤ • q × «¨ ∞¬¦¬·¤·²µ¼
„ °¬±² „¦¬§ • ¦¨¨³·¨µ¶} ׫¨¬µ ≤ ¤¯¶¶¨¶o °«¤µ°¤¦²¯²ª¼ ¤±§ ⁄¬¶2
·¬±¦·°µ²³¨µ·¬¨¶¬± ·«¨ ƒ∏±¦·¬²± ²©·«¨ ≤ ±¨·µ¤¯ ‘¨µ√²∏¶≥¼¶·¨° q
„±± • √¨ °«¤µ°¤¦²¯ ײ¬¬¦²¯ ot|{| ou| }vyx q
≈|  左萍萍 q ‘ ⁄„ 受体的神经生化学研究 q中国药理学通报 o
t||u o{kwl }uwt q
≈ts  …¬¨µ¨µ  o ‹¤µ²∏·∏±¬¤± ∂ o Š¤¥µ¬¨¯ ≥ o ·¨¤¯ q ‘¨ ∏µ²¦«¨ °¬¦¤¯
≤²µµ¨ ¤¯·¨¶²© ⁄¨ ° ±¨·¬¤ ≥ √¨ µ¨¬·¼ ¬± „ ½¯«¨¬° µ¨⁄¬¶¨¤¶¨ } • ¨¯¤·¬√¨
Œ°³²µ·¤±¦¨ ²©·«¨ ≤«²¯¬±¨ µª¬¦⁄¨ ©¬¦¬·¶q ‘¨ ∏µ²¦«¨ ° ot||x oyw
kul }zw| q
≈tt  刘汇波 o邢善田 q淫羊藿对抗 ∆2半乳糖衰老模型的研究 q中
药药理与临床 ot||s oykul }t{ q
≈tu  杜贵友 o叶文华 o吕 烽 q天麻钩藤饮提取液对组织脂质过
氧化作用的影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t||t otyk{l }w|z q
Προτεχτιϖε Μεχηανισµ οφ Τιανµ αχυζηι Γρανυλεσιν Βραιν
≤„’ ≤«∏±2¼∏t o⁄˜ Š∏¬2¼²∏t o ˜’ °¬±ª2³¬±ªu oŒ˜ ÷¬¤±2©¨ ±ªv o
• „‘Š • ±¨2·¤²v o ‹ „’ ≠²±ªt o• „‘Š ÷¬∏2µ²±ªt o≤ ˜Œ ‹¤¬2©¨ ±ªt
kt qŒ±¶·¬·∏·¨ ²© ≤«¬±¨ ¶¨ ¤·¨µ¬¤  §¨¬¦¤o≤«¬±¤ „¦¤§¨ °¼ ²© ×µ¤§¬·¬²±¤¯ ≤«¬±¨ ¶¨  §¨¬¦¬±¨ o
#tzu#
第 uy卷第 w期
usst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w
„³µqousst
…¨ ¬­¬±ª tsszss o≤«¬±¤~
u q ⁄¨ ³¤µ·° ±¨·²© °«¤µ°¤¦²¯²ª¼ oŒ±¶·¬·∏·¨ ²© …¤¶¬¦  §¨¬¦¤¯ ≥¦¬¨±¦¨¶o
≤«¬±¨ ¶¨ „¦¤§¨ °¼ ²©  §¨¬¦¤¯ ≥¦¬¨±¦¨¶¤±§° ®¨¬±ª ˜±¬²±  §¨¬¦¤¯ ≤²¯¯¨ ª¨ o…¨ ¬­¬±ª tssssx o≤«¬±¤~
v q • ¤± ÷¬°«¤µ°¤¦¨∏·¬¦¤¯ ƒ¤¦·²µ¼ o ÷¬¬¬¤ wzwxxs o ‹ ±¨¤±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³µ²√¬§¨ ³«¤µ°¤¦²¯²ª¬¦¤¯ √¨¬§¨ ±¦¨ ©²µ·«¨ ³µ²·¨¦·¬√¨ ©¨©¨ ¦·¶²© ׬¤±°¤¦∏½«¬
Šµ¤±∏¯ ¶¨k×  ≤l ¬± °²∏¶¨ ¥µ¤¬±¬± ¤¬¶¦«¨ °¬¤p µ¨³¨µ©∏¶¬²± °²§¨¯q Μετηοδ : • ¦¨¨³·²µ¥¬±§¬±ª·¨¶·²© ‘ ⁄„
µ¨¦¨³·²µ¤±§  µ¨¦¨³·²µ¬± ¥µ¤¬±o Š°¬ ¤¦·¬√¬·¼ §¨·¨µ°¬±¤·¬²± ¬± ¥µ¤¬± ¤±§ ¬¯√ µ¨ ©¨©¨ ¦·¨§ ¥¼ §¬©©¨ µ¨±·§²¶¨ ²©
×  ≤ º µ¨¨ ³¨µ©²µ° §¨qΡεσυλτ : ×  ≤ ¦²∏¯§µ¨§∏¦¨ ·«¨ ‘ ⁄„ µ¨¦¨³·²µ¤¦·¬√¬·¬¼ o¬±¦µ¨¤¶¨ ·«¨  µ¨¦¨³·²µ¤¦·¬√¬·¼
¤±§ Š°¬¤¦·¬√¬·¼ ²©¦¨µ¨¥µ¤¯ ¦²µ·¨¬ ¤±§«¬³³²¦¤°³∏¶·¬¶¶∏¨¶¶¬ª±¬©¬¦¤±·¯¼ 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 °¬ª«·¤±·¤ª²±¬½¨
¬¶¦«¨ °¬¤2µ¨³¨µ©∏¶¬²± ¬±­∏µ¼ ²© ¥µ¤¬± ¥¼ µ¨§∏¦¬±ª ·«¨ ª¯∏·¤°¤·¨ ±¨ ∏µ²·²¬¬¦¬·¼ ¤±§¬±¦µ¨¤¶¬±ª ·«¨ ©∏±¦·¬²± ²©
¦«²¯¬±¨ µª¬¦±¨ µ√¨¤±§ ©¨©¨ ¦·¶²©¤±·¬2³¨µ²¬¬§¬½¤·¬²±¬± ¥µ¤¬±q
[ Κεψ ωορδσ] ׬¤±°¤¦∏½«¬ªµ¤±∏¯ ¶¨~¥µ¤¬±¬±­∏µ¼ ~‘2° ·¨«¼¯2⁄2„¶³¤µ·¤·¨ µ¨¦¨³·²µo¦«²¯¬±¨ µª¬¦ µ¨¦¨³·²µ
≈责任编辑 方文贤 
氧化苦参碱肠内菌代谢及吸收入血活性成分的研究
王明雷t 3 o周秋丽u o王本祥t
kt q长春中医学院 新药研究中心 o吉林 长春 tvssut ~
u q白求恩医科大学 生物工程研究所 o吉林 长春 tvssutl
≈摘要  目的 }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观察人肠内菌对氧化苦参碱的代谢 o并确定吸收入血的代谢物 ∀方法 }通
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定性检测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产物 ∀并通过 ˜ ∂ oŒ• o‘ • 及  ≥等光谱学方法确
定代谢物的结构 ∀结果 }离体实验结果表明 o氧化苦参碱可被人肠内菌代谢成苦参碱 ∀给大鼠按 tss °ª#®ªp t灌胃
氧化苦参碱 v «后 o剪头处死取血 o以 ׏≤ 和 ‹°≤ 检测血清中代谢产物 ∀证明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均能被吸收
入血 ∀结论 }人肠内菌可将氧化苦参碱代谢成苦参碱 o上述两种生物碱均可被吸收入血 ∀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苦参碱 ~肠内菌代谢
≈中图分类号  • u{x qx ~• |y| q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sw2suy|2sv
豆科植物苦参 Σοπηορα φλοϖεσχενσ „¬·q根是著名
中药 o具有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等功效 o被广泛用于
治疗热痢 !便血 !黄疸 !尿闭 !赤白带下 !阴肿阴痒 !湿
疹 !皮肤瘙痒等疾病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是苦参
中两种主要生物碱 o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症 !免疫抑
制 !抗肿瘤等药理作用≈t  o苦参碱则具有抗心律不齐
和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u  ∀上述两种生物碱的药
理作用既有相似之处 o但又有某些差别 ∀谢明智≈v 
≈收稿日期  usss2s|2ut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k|x{stzl
3 现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药学院
等曾报告氧化苦参碱的代谢 o由于从灌胃氧化苦参
碱大鼠的血中检测到苦参碱 o从而推测氧化苦参碱
在胃肠道内可能转化成苦参碱 ∀我们对氧化苦参碱
的代谢做了进一步研究 o观察了人体肠内菌在离体
条件下 o对氧化苦参碱的代谢转化 ∀亦观察了给大
鼠灌胃氧化苦参碱后 o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产物吸
收入血的情况 ∀
1 材料
1 q1 药品及试剂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购于卫生
部药品检定所 o经精制纯化后纯度在 || h ~厌氧培
养液≈w 组成及制备 }取 vz qx °¯ 溶液 „ ks qz{ h
Žu ‹°’wl ovz qx °¯ 溶液 …ks qwz h Ž‹u°’w ot qt{ h
#uzu#
第 uy卷第 w期
usst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w
„³µ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