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全 文 :#综述#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陈思宇 o李信民 o刘陕西
k西安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血液病研究室 o陕西 西安 ztssytl
≈摘要  目的 }介绍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 ∀方法 }从临床应用 !作用机理 !分子
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概况 ∀结果 }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显著疗效 o其作
用机理主要与促进恶性血液病细胞部分分化和r或诱导其凋亡有关 o也可能与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0的直接细胞
毒作用有关 o其分子机制涉及到凋亡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变 o线粒体内膜通透性改变 o疾病特异性融合蛋白的降解
等方面 ∀结论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o深入研究其机制意义重大 ∀
≈关键词  氧化砷 ~雄黄 ~恶性血液病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xx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sls{2swxw2sw
含砷类中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 o
三氧化二砷系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o5本草纲
目6记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 o而砒霜之毒尤剧 ∀0近
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k„°l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o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进展≈t  ∀另一含砷中药雄黄也被用来治
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  l !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k  ⁄≥l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o也获
得可喜的成就 ∀现将其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
及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1 氧化砷k砒霜 o• «¬·¨ „µ¶¨±¬¦o„¶u’vl
111 临床应用
t{yx年 ¬¶¶¤∏¨µ用亚砷酸钾k氧化砷的碱溶液l
治疗慢性白血病 ∀t|vt年 ƒ²µ®±¨ µ用其来治疗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 o|rts有反应 ∀本世纪 zs年代起 o韩
太云据民间验方制成癌灵一号k内含砒石和轻粉 o其
中每毫升溶液中含 „¶u’v¯ °ª和氯化亚汞 s1st °ªl
治疗白血病和其它肿瘤 ∀t|{w年张亭栋等报道运
用癌灵一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t例 o完全缓解
k≤ • luu例 o其中以 „°效果最为显著 o用法 }诱导
缓解时 o每次 { ∗ ts °¯ 加入 ts h Š≥ ts ∗ us °¯ 内静
脉注射 o每日 u次 ~维持缓解期 ou ∗ w °¯ 肌注 o每日
u次 o疗程 t ∗ u个月≈u  ∀t||u年孙鸿德等用癌灵一
≈收稿日期  t|||2ts2u|
≈基金项目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k||#ssul
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 „°vu 例 out 例达 ≤ • o占
yx1y h ow例部分缓解k°• l o占 tu1x h ou{1u h已存
活 ts ¤以上 o其中 |1w h已存活 tx ¤以上≈v  ∀t||y
年张鹏等将癌灵一号简化为 „¶u’v 注射液 o每日 ts
°¯ 静滴 o治疗 „°ou{ §为一疗程 o初治者 vs 例 o
≤ • 率 zv1v h o有效率 |s h ~复发及难治 wu例 o≤ •
率 xv1v h o有效率 yw1u h ≈w  ∀哈尔滨小组总结了
t|zv ∗ t||{年以 „¶u’v 注射液为主共治疗初治者
„°tuwz例 o≤ • 率为 zy1w h o°• 率为 tu1t h ox ¤
生存率达 w|1{ h ~治疗复发性 „°tsw 例 o≤ • 率
xw1| h o≤ • n °• 为 yz1z h ≈x  ∀
上海血液研究所用氧化砷治疗 tx例全反式维
甲酸k„× • „l诱导 ≤ • 后复发的 „°患者 otw例取
得 ≤ • ≈y  ∀t||{年又总结了 vy 例 „°复发者 o经
„¶u’v治疗后 vu例达 ≤ • o占 {{1| h ∀ ≥²¬ª±¨ ·等亦
报道用 „¶u’v处理 tu例复发 „°os1sy ∗ s1u °ª#
®ªp t#§p t otu ∗ v| §后 tt例获 ≤ • ≈z  ∀西苑医院自
|s年代以来治疗 „°yu例 o亦取得良好疗效 }t|例
初发者中 t{例达 ≤ • o占 |w1z h ~tu例复发者中 |
例达 ≤ • o占 zx1s h ~vt例缓解期 „°经 „¶u’v 巩
固治疗后现绝大多数获持续缓解≈{  ∀t||| 年山西
医大血液内科将 zx例 „°患者分为 „¶u’v 与 „2
× • „治疗两组 o≤ • 率分别为 {y1w h及 {w1u h k Ё
s1sxl o两组缓解期及无病生存期亦无显著差异 o且
„¶u’v副作用小 o均为可逆性≈|  ∀usss年汤孝优等
报道口服 „¶u’v 治疗 „°o每日服用 ts °ª或 z1x
#wx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
°ªo连用 ys §后 ≤ • 率分别为 zz1{ h和 yu1x h o毒
副反应不明显≈ts  ∀
112 作用机理
11211 直接细胞毒作用 砒霜为传统有毒中药 o辛
热有大毒 o系原浆毒物质≈tt  ∀实验研究表明 o砷化
合物能与组织k蛋白质l中的巯基k2≥‹l结合 o使含巯
基酶失去活性 o因而抑制了白血病细胞过多地增殖 ∀
此外 o砷通过干扰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抑制肿瘤细胞
增殖甚或致其死亡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癌灵一号注
射液能抑制和杀伤 Št期进入 ≥期的细胞 ∀徐敬肃
等曾体外检测癌灵一号的抗癌活性 o证实该药对白
血病细胞胞膜的破坏 o⁄‘„ o• ‘„ 的合成以及克隆
增殖能力的丧失 o均有较强的作用 ∀提示 „¶u’v 对
白血病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o确系以毒攻毒的
效果≈tu  ∀
哈医大一院发现癌灵一号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之间有选择性 o即使长期用药对骨髓造血功能亦无
抑制 o反而刺激造血功能≈v  ∀另有学者认为 o砷剂是
否对正常细胞有毒性作用取决于其剂量 o如 „¶u’v
治疗 „°有效血浓度及体外研究其对肿瘤细胞作
用的浓度均在 s1t ∗ u1s Λ°²¯#pt o实验表明 „¶u’v
在此浓度下对造血干细胞影响甚小≈y  ∀
11212 促进部分分化 临床实践发现在 „¶u’v 治
疗过程中 o大多数患者出现白细胞上升 o同时分类中
早幼粒细胞比例逐渐减少 o中晚幼粒细胞逐渐增
加≈w  o这些变化与 „× • „ 诱导的分化颇为相似 o表
明常规剂量 „¶u’v 会诱导 „°细胞成熟分化 ∀细
胞表面的分化抗原 ≤⁄tt¥和 ≤⁄vv的表达分别上升和
下降 o虽然这些分化相关抗原的变化与 „× • „ 诱导
的终末分化一致 o但其调变程度明显低于后者≈z  ∀
11213 诱导凋亡 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o
是细胞的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 ∀哈医大发
现 o大多数 „¶u’v 治疗有效病例的骨髓细胞发生细
胞凋亡时形态学改变 o结合体外研究 o提出 „¶u’v对
„°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o并可能通过/原浆毒0作
用同时诱导细胞凋亡 o大剂量时有抑制细胞增殖作
用 o这种作用的依次出现与治疗的积累量有关≈tv  ∀
上海血液研究所发现 „¶u’v 对 „°细胞株 ‘…w 细
胞有剂量依赖性双重效应≈tw otx  }高浓度ks1x ∗ u1s
Λ°²¯#p tl„¶u’v 诱导细胞凋亡 ~低浓度ks1t ∗ s1x
Λ°²¯#ptl„¶u’v 长时间作用kts ∗ tw §l诱导细胞
部分分化 ∀这一发现也在体外培养的原代 „°细
胞以及通过荧光原位杂交kƒŒ≥‹l和 ×§× 标记反应
在体内受药物作用后的 „°细胞得到证实 ∀
亦发现 „¶u’v可诱导 ≤  细胞株 Žxyu细胞 !多
发性骨髓瘤k   l细胞株kŽ v o‘’°2tl o‹ ׏∂2t
转染的细胞k„׏l !…2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Ž’≤ww和
¼‹z细胞发生凋亡≈ty  ∀t °°²¯#pt „¶u’v 可减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细胞的存
活 ~轻度抑制 ‹2ys !淋巴瘤细胞株 • ¤­¬和 ⁄¤∏§¬细
胞的增殖 o引起其 Št阻滞 ~可抑制 ‘…w o‘’°2t !淋
巴瘤细胞株 ‘’2v和髓系细胞株 ‘Ž2t的增殖存
活≈tz  ∀
11214 不依赖维甲酸信号途径 临床应用氧化砷
治疗 „× • „难治或复发病例有显效 o说明维甲酸与
„¶u’v 无交叉耐药 o体外研究发现 t1s Λ°²¯1p t
„¶u’v可诱导维甲酸耐药的细胞株  •2u 细胞凋
亡≈t{  o提示 „¶u’v以一种不依赖于维甲酸调节途径
的方式发挥作用 ∀
113 分子机制
11311 °  2• „ • Α可能是 „¶u’v 的靶之一 „°
的一个重要细胞遗传学特点是染色体 ·ktx ~tzl
k u´u ~´ utl易位 o该易位导致 °  基因和维甲酸受
体 Αk• „ • Αl基因融合 o表达 °  2• „ •Α融合蛋白 ∀
新近的转基因小鼠已证实该蛋白是 „°发病的主
要分子基础 ∀也有人报道 °  2• „ •Α融合蛋白可
能为抑制细胞凋亡的癌蛋白 ∀
研究发现 o„¶u’v 对  •2u o‘…w 细胞作用时 o
°  2• „ •Α融合蛋白降解早于细胞凋亡≈tx ot{  os1t
Λ°²¯ # pt的 „¶u’v 即足以降解 °  2• „ •Α 蛋
白≈tx  ∀朱军等也证实 „¶u’v 降解 °  2• „ •Α中的
°  组分 ∀经氧化砷治疗的患者骨髓细胞的
°  r°  2• „ • Α显著减少 o多数获 ≤ • 者其 °  2
• „ •Α °• ‘„ 转阴≈z  o氧化砷治疗无效者经 • ×2
°≤ • 检测多无 °  2• „ • Α≈y  o提示 °  2• „ •Α可
能做为一个靶分子参与效应 o„¶u’v 可能通过降解
°  2• „ • Α融合蛋白而诱导细胞凋亡 ∀
11312 凋亡相关基因和r或蛋白的调变 细胞凋亡
是一种主动的受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杀过程 ∀许多人
体基因 o如 °xv o¦2°¼¦o¥¦¯2u 及其相关基因 ¥¦¯2¬o
¥¤¬o¥¤¥和 ¥¤ª2t等参与凋亡的调控 ∀其中 ¥¦¯2u基
因尤为重要 o被看作是细胞凋亡调控的最后共同通
路之一 ∀
#xx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
已发现 ‘…w 细胞中 ¥¦¯2u o¥¤¬o¥¦¯2¬¯ 及 °xv o¦2
°¼¦基因大量表达 ∀ „¶u’v 能有效降低 ‘…w o‘’°2
t o‘Ž2t o¼‹z 细胞中 ¥¦¯2u 基因的表达 o无论从
°• ‘„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都具有下调作用 o而对
其它几种凋亡相关基因k包括 °xv o¦2°¼¦o¥¤¬和 ¥¦¯2
¬¯ l的 °• ‘„ 水平无影响≈tx oty  ∀ „¶u’v 明显下调
¥¦¯2u基因 o其结果是 ¥¦¯2ur¥¤¬比值减少 o这可能是
„¶u’v诱导 ‘…w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k≤¤¶³¤¶¨¶l是细胞凋亡过
程中的重要激酶 ∀有实验发现砷诱导 …2细胞白血病
细胞株 Ž’≤ww和 ¼‹z 细胞凋亡与 ≤¤¶³¤¶¨¶活化
有关≈ty  ∀在 t1s Λ°²¯#pt „¶u’v 诱导 ‘…w 细胞凋
亡时 o≤°°vuk≤¤¶³¤¶¨¶vl被激活和降解多聚 „⁄°核
糖多聚酶k°„ • °l o同时 …¦¯2u下调≈tx  ~在 u1s Λ°²¯#
pt„¶u’v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时 o同样可见
≤°°vu酶切激活 !°„ • ° 降解 ∀ ≤¤¶³¤¶¨¶酶抑制剂
2∂ „⁄1©°®可阻断 „¶u’v诱导的细胞凋亡≈t|  ∀
11313 巯基基团可能是氧化砷的感受器k¶¨±¶²µl
较多资料表明 o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转变k° µ¨° 2¨
¤¥¬¯¬·¼ ·µ¤±¶¬·¬²±o°× l !转运孔开放 !跨膜电位
k ϖΩ°l下降是细胞凋亡发生的关键和不可逆性环
节 ∀氧化砷可消耗线粒体的巯基 o诱导活性氧类
kµ¨¤¦·¬√¨²¬¼ª¨ ± ¶³¨¦¬¨¶o• ’≥l产生 o降低 ‘„⁄k°l‹
水平 o增加 °× 孔的通透 o释放细胞色素 ≤ 及凋亡诱
导因子 o使维持线粒体功能所必需的跨膜电位 ϖΩ°
减低 o随后引起级链式的凋亡反应≈us  ∀另外 o„¶u’v
通过与细胞内游离巯基结合 o进而改变细胞内信号
传导 o选择性激活 ≤¤¶³¤¶¨¶酶 o导致细胞凋亡≈t|  ∀
巯基保护剂 ⁄× × !乙酰半胱氨酸能有效抑制氧化砷
对 „°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 o同时也能抑制氧化砷
诱导的 °  2• „ •Α的降解 o而 Š≥‹ 合成抑制剂二
巯基硫氨k…≥’l则显著加强这些效应≈t|  ∀
11314 与其它蛋白酶的活性有关 研究表明 }
„¶u’v诱导 Žxyu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
胞内某些蛋白尤其 …≤ • r„…蛋白的酪氨酸蛋白激
酶k°× Žl活性 o减少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以及下调
„Žu蛋白的表达 o从而阻断 …≤ • r„…抗凋亡信号
的传导 o诱导 Žxyu细胞凋亡 ~同时也可能通过影响
• ¥蛋白磷酸化干扰细胞周期 Štr≥期的转换 o延长
细胞周期时间而抑制 Žxyu细胞生长≈ut  ∀
2 雄黄k„¶≥ o• ¤¨¯ª¤µl
雄黄系硫化物类矿物 o味辛苦 !温 o有毒 o有燥
湿 !祛风 !杀虫 !解毒功能 o主要成分为 „¶w≥w 和
„¶u≥u ∀近年来国内学者渐将其用于治疗血液病 o取
得可喜进展 ∀
211 临床应用
21111 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应用 本世纪 ys 年代
起 o国内有人应用含雄黄复方制剂k牛黄解毒片 !六
神丸 !抗白丹 !慢粒片等l治疗白血病 o有效率达
{s h左右 ∀西苑医院自 ys年代开始使用青黄散治
疗慢粒k≤  l o青黛与雄黄比例有 |Βt o{Βu ozΒv v
种k雄黄比例越大 o作用越强l制成胶囊或片剂 o每日
y ∗ tuªo分 v次饭后服 o维持剂量为每日 v ∗ yª∀zs
年代总结 ≤  ux 例 o≤ • t{ 例kzu h l o°• z 例
ku{ h l o总缓解率 tss h ≈uu  ∀此后又总结 {y例 o总
缓解率 {{1w h ≈t  ∀{s年代进一步观察了青黄散对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o治疗 y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 o剂量与治疗 ≤  同 o其中 u例 „°及 t例急性
单核细胞白血病获 ≤ • ≈uv  ∀
t||x年初 o黄世林等以复方青黛片k主要成分
为雄黄 !青黛l治疗 „°ys例 o≤ • 率高达 |{1v h ∀
其后又总结了 t{ 例 „°o≤ • 率达 tss h ≈uw  ∀随
后 o白月辉 !黄世林等证实雄黄是复方青黛片治疗
„°取得高缓解率的重要成分≈ux  ∀杨新中等应用
复方白血宁 t号k由雄黄 !黄芪 !当归 !苦参等药组
成l治疗恶性血液病 o亦取得较好疗效≈uy  ∀
21112 单味雄黄 临床实践表明 o雄黄对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k  t ou ow ox oy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k  ⁄≥l均有一定疗效 ∀t|z{年 o蚌
埠医学院内科血液组报道 o用单味雄黄治疗慢粒
k≤  l z例 o≤ • w例 o°• u例 o未见重要脏器明显
毒性反应≈uz  ∀ t||{ 年 o高学熙等用市售雄黄治疗
 ⁄≥ o发现对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k• ∞„…l
型效果明显优于难治性贫血k• „l型 o认为雄黄对恶
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疗效较好≈u{  ~又以雄黄治疗 „°
|例 oz例达 ≤ • ∀t||{年底 o陆道培等总结用雄黄
或纯化雄黄治疗 „°yy例 o均获完全缓解 oŽ¤³¯¤±
 ¬¨¨µ统计 u ¤和 v ¤生存概率为 tss h o纯化雄黄较
原产雄黄毒副反应明显减少 o认为单用雄黄治疗  v
白血病对初治 !耐药 !复发和维持缓解都有确切疗
效≈u|  ∀
212 机理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 }青黄散对 ytx o≥t{s细胞的
#yx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
⁄‘„ o• ‘„ 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o且药物与
细胞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o提示青黄散治疗 ≤  的可
能机制之一是抑制 ⁄‘„ o• ‘„ 的合成 ∀在治疗中
无 t例发生骨髓抑制 ∀西苑医院研究发现青黄散对
正常造血细胞无明显不良影响 o而马利兰则呈明显
的抑制作用 o提示青黄散对白血病细胞可能有选择
性抑制作用 ∀
西苑医院对 ≤  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骨髓细胞
作了动态超微结构观察 o发现白血病细胞发生核溶
解 !固缩 !破碎及混合性变性坏死 ∀白月辉等已证实
雄黄对 ‘…w o‹2ys细胞有促进凋亡的作用≈ux  ∀张
晨发现雄黄能诱导 Žxyu细胞凋亡 o其线粒体膜 „°’
u1z蛋白明显表达 ~也能诱导多药耐药细胞 Žxyur
„⁄ 细胞凋亡 o在 w{ «后 °2ª³的表达下调 ∀进一
步研究发现 o低剂量雄黄作用于 ‘…w 细胞的早期主
要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 o未见明显分化现象 o并且没
有伴随 ¥¦¯2u的下调 o而不同于高剂量时所表现的 ≥
期和 Šu 期细胞的分布减少和消失≈vs  o因而不同剂
量的雄黄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性地清除 „°
细胞 o而其中的机制十分复杂 o尚待进一步深入研
究 ∀
3 不良反应
含砷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
用 o其表现主要有 }治疗初期有消化系统反应 o少数
患者用药可出现皮疹 !头面及下肢浮肿 o甚至出现
胸 !腹水及肾功能异常 o肝功能偶有改变≈y oz ou|  o个
别尚有致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告 ∀可从小剂量开始
应用 o或行对症处理 o不需停药 o个别反应剧烈者则
须停药及时治疗 ∀长期用药可致慢性砷中毒 o也应
引起重视 ∀
4 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 o含砷类中药在血液病治疗上显示了
很大的药用价值 o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o令人鼓
舞 ∀众所周知 o氧化砷和雄黄都是传统的有毒中药 o
历代医家对此应用慎之又慎 o近年来 o我国学者将其
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 o并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
分子水平上对其机制进行研究 o引起了国内外研究
砷剂的热潮 o这对于发展祖国医学 o促进中药的现代
化 !国际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已发现 o含砷
类中药不仅可治疗血液病 o还对肝癌 !胃癌 !食管癌 !
神经母细胞瘤等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有明显作用 o对
此国际肿瘤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且 o另外一
种砷剂有机砷美拉胂醇k°¨¯¤µ¶²³µ²¯l治疗白血病也
很有效 o已渐引起人们注意 ∀对砷剂治疗肿瘤机制
的研究 o发现其不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o而且抑制其
增殖 o但含砷类中药的肿瘤细胞反应谱与临床相应
的治疗谱 o以及含砷类中药诱导细胞凋亡信号传导
途径 !抑制增殖的靶分子仍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凋亡很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策
略 o而含砷类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则为运用凋亡机
制治疗肿瘤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基础 o
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 o是非常有意义的 o也必将对促
进中药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
≈参考文献 
≈t  张亭栋 o陈国强 o周霭祥 o等 q含砷中药治疗白血病研究 q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 ot||{ ot{ktsl }x{t q
≈u  张亭栋 o李元善 q癌灵一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
实验研究 q中西医结合杂志 ot|{w owktl }t| q
≈v  孙鸿德 o马 玲 o胡起晨 o等 q癌灵一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vu例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u otukvl }
tzs q
≈w  张 鹏 o王树叶 o胡龙虎 o等 q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 zu例急
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t||y otzkul }x{ q
≈x  马 军 q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 / 靶向0治疗 q中国肿瘤 o
t||| o{kul }{s q
≈y  ≥«¨ ±  ÷ o≤«¨ ± Š ± o‘¬‹ o¨·¤¯ q˜¶¨ ²©¤µ¶¨±¬¦·µ¬²¬¬§¨ k„¶u’vl
¬± ·«¨ ·µ¨¤·° ±¨·²©¤¦∏·¨ ³µ²°¼¨¯²¦¼·¬¦¯ ∏¨®¨ °¬¤k„°l }µ q≤ ¬¯±2
¬¦¤¯ ©¨©¬¦¤¦¼ ¤±§ ³«¤µ°¤¦²®¬±¨ ·¬¦¶¬± µ¨ ¤¯³¶¨§ ³¤·¬¨±·¶q…¯ ²²§o
t||z o{|k|l }vvxw q
≈z  ≥²¬ª±¨ ·≥ o¤¶¯¤® ° o• ¤±ª  Š o¨·¤¯ q≤²°³¯ ·¨¨ µ¨ °¬¶¶¬²± ¤©·¨µ
·µ¨¤·° ±¨·²©¤¦∏·¨ ³µ²°¼¨¯²¦¼·¬¦¯ ∏¨®¨ °¬¤ º¬·«¤µ¶¨±¬¦·µ¬²¬¬§¨ q‘
∞±ª¯   §¨ot||{ ovv|kt|l }tvwt q
≈{  胡晓梅 o马 玲 o胡乃平 q癌灵一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 yu例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 ot|k{l }wzv q
≈|  张晓晖 o杨林花 o乔振华 q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
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q中华内科杂志 ot||| o
v{kul }ttv q
≈ts  汤孝优 o何子强 o覃春莲 q三氧化二砷两种剂量口服治疗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q临床血液学杂志 ousss otvktl }vw q
≈tt  郭晓庄 q有毒中草药大辞典 q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o
t||u qxxu q
≈tu  郁存仁 q中医肿瘤学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v qtww q
≈tv  张 鹏 o胡龙虎 o周 晋 o等 q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q白血病 ot||y oxkvl }tvt q
≈tw  ≤«¨ ± Š ± o≥«¬ ÷ Š oפ±ª • o¨ ·¤¯ q˜¶¨ ²© ¤µ¶¨±¬¦·µ¬²¬¬§¨
k „¶u’v l¬± ·«¨ ·µ¨¤·° ±¨·²© ¤¦∏·¨ ³µ²°¼¨¯²¦¼·¬¦ ¯¨ ∏®¨ °¬¤
k„°l }Œq„¶u’v ¬¨¨ µ·¶§²¶¨2§¨ ³¨ ±§¨ ±·§∏¤¯ ©¨©¨ ¦·¶²± „°
¦¨¯¯¶o…¯²²§ot||z ~{|k|l }vvwx q
k下转第 wzv页l
#zx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
过隔离腔渗入腔周围的猪苓菌丝中 ∀各荧光斑点的
颜色依次为紫红 !蓝 !紫 !淡紫 !黄 !黄绿色 ∀
图 u 蜜环菌侵染后不同部位薄层层析图谱
t1 蜜环菌索的脂溶性成分 u1 未被蜜环菌索侵染的
猪苓菌核内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v1 蜜环菌索侵染的猪苓菌核形成的
隔离腔上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w1 蜜环菌索侵染的
猪苓菌核形成的隔离腔内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3 q2 定量分析 }对第 x个荧光斑点进行薄层扫描可
以看出 }¶部分中该种脂溶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
vv qyu h o而纯猪苓菌核 µ为 y q|| h o这表明隔离腔
外面的环部及少量的隔离腔菌丝该种脂溶性成分的
相对含量远远高于纯猪苓菌核 µ o蜜环菌代谢产物
通过隔离腔渗入腔周围的猪苓菌丝中供其生长的需
要 ∀而对于蜜环菌菌索本身来讲 o该种物质作为一
种代谢产物分泌到菌体外 o因此其自身含量也远远
小于 ¶ o·两部分 o其相对含量为 tz qst h ~而猪苓
菌核被蜜环菌侵染的腔部 · o该种脂溶性成分的相
对含量为 v{ qt| h o表明腔部该种脂溶性成分含量
最高 o可能是蜜环菌菌索大量的代谢产物积聚在腔
部 ∀猪苓菌核正是靠吸收这些代谢产物供自身生长
的需要 ∀
≈参考文献 
≈t  郭顺星 o徐锦堂 1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1
植物学报 ot||u ovwk{l }xzy1
≈u  王秋颖 o徐锦堂 1 蜜环菌发酵液在猪苓菌发酵中的应用 1 中国
药学杂志 ot||v ou{k{l }wyy1
≈责任编辑 王康正 
k上接第 wxz页l
≈tx  ≤«¨ ± Š ± o«∏o≥«¬÷ Š o¨·¤¯ qŒ± √¬·µ²¶·∏§¬¨¶²± ¦¨¯¯∏¯¤µ¤±§
°²¯ ¦¨∏¯¤µ° ¦¨«¤±¬¶°¶²© ¤µ¶¨±¬¦·µ²¬¬§¨ k „¶u’vl¬± ·«¨ ·µ¨¤·2
° ±¨·²© ¤¦∏·¨ ³µ²°¼¨¯²¦¼·¬¦¯¨ ∏®¨ °¬¤}„¶u’v ¬±§∏¦¨¶ ‘…w ¦¨¯¯
¤³²³·²¶¬¶º¬·« §²º±µ¨ª∏¯¤·¬²± ²© …¦¯2u ¬¨³µ¨¶¶¬²± ¤±§ °²§∏¯¤2
·¬²± ²© °  2• „ • Αr°  ³µ²·¨¬±¶q…¯²²§ot||y o{{kvl }tsxu q
≈ty  „®¤² ≠ o¬½²ª∏¦«¬‹ oŽ²­¬°¤≥ o¨·¤¯ q„µ¶¨±¬¦¬±§∏¦¨¶¤³²³·²¶¬¶
¬± …2¦¨¯¯ ¯¨ ∏®¨ °¬¦¦¨¯¯ ¬¯±¨ ¶¬± √¬·µ²}¤¦·¬√¤·¬²± ²© ¦¤¶³¤¶¨¶¤±§
§²º±2µ¨ª∏¯¤·¬²± ²©…¦¯2u ³µ²·¨¬±q…µ ‹¤¨ °¤·²¯ ot||{ otsukwl }
tsxx q
≈tz  «¤±ª • o’«±¬¶«¬Žo≥«¬ª¨ ±² Žo¨·¤¯ q׫¨ ¬±§∏¦·¬²± ²©¤³²³·²2
¶¬¶¤±§ ¦¨¯¯ ¦¼¦¯¨ ¤µµ¨¶·¥¼ ¤µ¶¨±¬¦·µ¬²¬¬§¨ ¬± ¼¯°³«²¬§ ±¨ ²2
³¯¤¶°¶q¨∏®¨ °¬¤ot||{ otuk|l }tv{v q
≈t{  蔡 循 o贾培敏 o石学耕 o等 q氧化砷诱导维甲酸耐药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细胞k  •2ul凋亡的体外研究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
t||{ ot|kzl }vv| q
≈t|  黄晓军 q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的调节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
t||| ouskxl }ux{ q
≈us  蔡 循 o陈国强 o贾培敏 o等 q三氧化二砷诱导血液肿瘤细胞
凋亡的机制研究 q中华医学杂志 ot||| oz|kyl }wxu q
≈ut  肖冬梅 o孙关林 o苏 卉 o等 q„¶u’v 对 Žxyu细胞 …≤ • r„…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t||| ousktul }
yvz q
≈uu  周霭祥 o姚宝森 o郑金福 q青黄散治疗慢粒 ux例近期疗效观
察 q中西医结合杂志 ot|{t otktl }ty q
≈uv  周霭祥 o姚宝森 o王 奎 o等 q急性期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
疗体会 q上海中医药杂志 ot|{y okul }tx q
≈uw  向 阳 o黄世林 o郭爱霞 o等 q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q临床血液学杂志 ousss otvktl }tt q
≈ux  白月辉 o黄世林 q雄黄对 ‘…w 及 ‹2ys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q
中华血液学杂志 ot||{ ot|k|l }wzz q
≈uy  杨新中 o胡俊斌 o林淑芬 o等 q中药复方白血宁 t号治疗白血病
疗效观察 q临床血液学杂志 ot||| otuktl }us q
≈uz  蚌埠医学院内科血液组 q雄黄治疗慢粒的近期疗效观察 q蚌
埠医学院学报 ot|z{ oktl }tt q
≈u{  高学熙 o王信琪 o马建军 q雄黄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tw
例 q临床内科杂志 ot||{ otxkvl }tux q
≈u|  陆道培 o邱镜滢 o陈珊珊 o等 q口服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k„‘2  vlyy例 q中国实验诊断学 ot||{ okyl }vt| q
≈vs  张 晨 o黄世林 o向 阳 o等 q低剂量雄黄诱导 ‘…w 细胞凋亡
的研究 q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ousss oykul }{t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vz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