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铁刀木粉蝶初步观察



全 文 :铁刀木粉蝶初步观察
省林科所 陈泽藩
铁刀木粉蝶 (C a t op si l f a P o m o丁, a ) 属
鳞翅 目粉蝶科 , 是铁刀木 、 腊肠树和雄黄豆
等决明属树木的食叶大害虫 。 近年来 , 海南
岛和我省大陆的铁刀木林都普遍 遭 受 此 虫
严重为害 . 广东省林科所的铁刀木年年发生
此虫为害 , 如 19 81 年营造的幼林 , 有虫株率
达 1 0 肠 , 随机调查 175 株树 , 结果嫩叶被吃
光 , 主梢也被吃去 , 造成多顶芽现象的就有
10 5株 , 占60 肠。 海南临高县的铁刀木 也 有
成片林被吃光叶子的现象 , 严重影响林木的
生长 。 1 9 7 8年 以来 , 我们对此虫进行了一些
观察。 现将初步结果简介于后 。
一 、 分布
在我省已采到铁刀木粉蝶标本的地区有
广州 、 惠阳 、揭西 、 潮阳 、 肇庆 、湛江 、廉江 、 遂
溪 、 海南岛的临高 、 屯昌 、 万宁 、 澹县 、 昌江 、
东方 、 崖县 、 陵水和乐东等县 。 我省几乎有
铁刀木或腊肠树分布的地方都有此虫分布 。
国外分布于 日本 、 印度 、斯里兰卡 、 缅甸 、 印度
支那 、 马来半岛 ,菲律宾 、 婆罗洲 、 爪畦 、 新
几内亚 、 澳大利亚北部 、 梭罗门群岛等地。
二 、 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 36 ~ 60 毫米 , 头浅褐色 ,
复眼红褐色 , 触角黑褐色或浅红色 , 胸浅兰
色 , 有长而密的白色绒毛复盖 ; 腹部浅兰色
或黄色 ,有长而密的白色绒毛复盖 。雌雄虫的
翅有明显区别 , 同一性别形态也略有变异 。
雄 : 翅表面靠基部黄色 ,外半部白色 ,前翅的
前缘至外缘有一条狭的黑色带 , 后缘基部具
白色长毛 , 后翅中室基部外前方有灰白色的
半椭园形性标 。雌 : 翅表面 白色至黄色 ,基部
黄色 , 前翅前缘至外缘 , 以及后翅的外缘由
黑色斑点连接成一条显著的黑带 , 顶角黑色
部分最发达 , 前翅中室外横脉上有一黑斑 。
( 卵 〕纺锤形 , 浅白色 , 长 1 . 5 毫米 。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 2 毫米 , 老熟
时体长 40 一 50 毫米 。 头黄绿色 , 有 黑 色 小
瘤 , 体黄绿色 , 气门线黄白色 ; 气门上线黑
色 ; 体节有横皱痕 , 2 一 12 节每条横皱痕上
有 20 个黑色小瘤 , 排列整齐 。 腹面浅白色 。
〔蛹 〕纺锤形 , 浅绿色 , 长 30 毫米 ( 见
图 1 ) .
在铁刀木和腊肠树上还常常有另一种 白
粉蝶 ( C a t o p s i l i a p y r a n t h e ) 为害。 这 二
种虫很相像 , 其最大的区别是 C . p y : a nt he
’ 的翅下面有淡色的细波状纹 , 而 C . p o m o n a
的翅下面没有细波状纹 ( 见图 2 )
铁刀木粉蝶 : 上右雄成虫 , 上左
一『右蛹 , 下左幼虫 ,
C
.
p o n o n a无细波纹
三 、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根据室 内饲养 , 铁刀木粉蝶在广州一年
有十一个世代 ( 详见表 1 ) . 根 据 林 I’jr 观
察 , 林间世代重叠 , 没有明显的世代界限 ,
每月每旬都有四种虫态出现 。 成虫在室内未
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 , 寿命 4 天左右 . 卵期
3 一 5 天 。 幼虫期历时长短各月不同 , 一般
1 3一 2 0夭 。 蛹期 8 一 2 2天 .
成虫羽化后 当天即行交尾 . 成虫飞行迅
速 , 晴天喜欢 飞到各种花上吸取花蜜 , 并飞
舞林间寻找交尾和产卵 。 卵单产 , 竖立在嫩
叶或新梢上 , 以产在嫩叶的背面为最多 。 雨
天成虫躲在叶下或草丛中 , 停止产卵 , 因此
4 一 5 月间若天天阴雨绵绵 , 在树上就找不
到新鲜的卵 , 淫雨过后 的晴夭 ,成虫最活跃 ,
产卵最多 .
幼虫有 5 龄 , 幼虫脱皮后多数把 旧皮食
掉 , 仅留旧头壳 。 各龄头壳大小和体长如表
2
。 初孵幼虫吃卵壳 , 三龄前取食嫩叶和嫩
芽 , 绝对不吃老叶 , 受害叶子上留下很多小
孔或缺刻 , 四龄以上幼 虫取食全叶 , 往往把
新叶和嫩梢吃光 , 五龄幼虫主要取食老叶 ,
是暴食时期 , 大发生时整片林子的叶子被吃
光 , 只剩光秃的枝条 . 饱食的幼虫喜欢在叶
子表面中脉上静伏休息 . 老熟幼虫在叶背化
蛹 .
龄 期 头 宽 …体 长
( 毫米 ) … `毫米 ’
l 0
.
3 3 2 4
.
0
2 ! 0
.
5。 5 . 0 2
{
3 0
.
9 9 e 7
.
5 2
.
5
4 1
.
6 9 1 6
. 。 … 2
5 2
.
8 9 1 2 4
.
5 …
(广州 )
(下转第 2 8页 )
33
\年 19 8 0护 2 3一 :… 5 6一 1 1 12 l上中 一卜` 上中一 F一 上中下上 中一「 {上 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一①① _匕 ,一 l一 `一万 9 1 0i④ 上中下一上 中下l+ 一

`七 一
第 ④① +
代 +
一别一 _ _ _ _ _ ① +第 { +
捉 ;矍…
一卜 }…一
于之 } ①
一宫一 一卜+
七 {分…一
①④
月一 +
第 ④
+ 十
千匕
第 ④④
声又 + +代
第 ④ }
九 十 +

第 … ①④十 + +代

十代 ①①
+
风袭击 , 秧苗摇摆碰击 , 造成机械报伤 , 更
`加 上了植物体的消耗 , 收支失调 . 使秧苗生
活力 、 抗逆性大为降低 , 不适应这种恶劣环
境的秧苗便会逐渐死亡 , 造成烂秧 。
2
. 农田林网防寒效果显著 , 在这次冷期
测定 ; 林网内的气温比林网外高。 . 2 、 · 。 . 5 ℃ ,
但林网内的地表温度和地温却比林 网外有较
大的提高 , 如冷期的第一天平均地表温度高
2
.
6 ℃ ; 第二天高 2 . 2 ℃ , 以后逐旧减弱 。 各
层地温情况与地表温度基本一致 。 在林带高
10 米范围内 , 可以降低风速 40 一 50 肠 , 有效
的抗御冷强风的袭击 , 而且 由于林网内风速
受到减弱而 引起其它各项气象因素的变化 ,
有利于防寒保温 . 可见林网有效 的 起 了 防
风 、 抗寒作用 .
为秧苗提供庇护 , 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态
环境 , 而减轻冻害 , 提高秧苗素质 。 据各调
查点综合 ; 在林带高度 1一 10 米范围内比林
点网减轻烂秧 39 . 4 % ; 秧苗素质 也 有 所 提
高 。 平均苗高生长增加 1 9 . 1肠 , 平均株重增
加 5 9肠 。 防寒效果显著。
3
. 防风效应与防寒效应成正相关关系 ,
在林网内弱风 区 , 防寒效果特别显著 。 因此 出
现 了离林带越近防护效果越好 , 离林带越远
防护效果越差的现象 。 如在 l 一 1 01 {树高范
围内平均烂秧率只有 18 4肠 ; 而 15 、 20 H 处
则增至 5 2 . 2 帕和 63 肠 , 20 H 以后防寒作用甚
徽 。 在 1一 10 H 处秋苗株高 、 株重比 15 H和
20 H 处 , 分别增高 37 肠 , 增重 83 肠。 可见在
1一 10 H 范围内防寒效果是显著的 。
4
. 在林 网内的秋苗 , 由于秧令不同 , 防
护效果也有差异 . 如在冷期秧苗已有 2 叶令
以上其防护效应比处于芽期或一 叶 令提 高
7 肠左右 。 这可能与秧苗本身各个发育期的
抗寒能力有关 。
5
. 从两次研究材料来看 , 营造早稻秧田
防护林是有一定生产意义的 。 在珠江三角洲
地区 , 选用水竹 、 撑篙竹等丛生竹作秧 田防
护林树种 比较理想 。 因为竹子植下 4 一 5 年
便可起防护作用 , 以后每年都可进行间伐 ,
取得经济利益 。 竹林带具有上中下层密度均
匀 , 防护效果好 , 竹冠窄胁地小 . 在林带植
2 一 3 行丛生竹可形成紧密或疏 透 结 构 林
带 . 而且通过采伐利用 , 可 以调 整 林 带 密
度 , 使林带结构更趋合理 。 以保护早初秧苗
和早播作物为主的防护林 , 以小网格密林带
为好 。 一般南 、 北向带距可采用 10 H 树高 ,
东 、 西向带距采用 15 H树高距离为好 .
参此附记 : 本文 由陈表都 、 陶安宏执笔 。
加调查人员 : 陈表都 、 陶安宏 、 郭浩然 。
项工作受到新会县 、 斗门县林业 局 大 力 支
持 , 在此表示致谢 .
( 上接第 3 页 )
四 、 防治方法
1
. 在室 内用 98 肠敌百虫的 l 。。。倍水液喷
杀幼虫 , 六小时后幼虫 10 。 肠死亡 . 用同样
浓度喷树上幼虫 , 效果达 98 肠以上 .
2
.保护天敌 . 在广州地区已发现的夭敌
有飨螂 、 海南蜷 、 蜘蛛 、 小鸟 . 特别是小鸟
作用很大 , 在小鸟经常出现的树木标本园 ,
无论在铁刀木 、 雄黄豆或腊肠树上 , 虽然可
以见到很多虫卵和初孵幼虫 , 但能发育到老
熟幼虫的为数不多 , 很少见到树叶被吃光的
现象 .
注 : 承蒙张镜清同志帮助查阅有关日文
文献 , 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