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猪苓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初步探讨



全 文 :猪苓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初步探讨
王秋颖 o徐锦堂 o郭顺星 o贺秀霞
k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tsss|wl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方法 }以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 !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
以及蜜环菌索为材料 ∀采用硅胶 Š薄层层析和薄层扫描法 ∀激发波长为 vyx ±° o发射波长为 xxs ±° ∀结果 }蜜环
菌侵染猪苓菌核后形成的隔离腔环带 !腔内菌丝以及纯蜜环菌索具有相同的荧光斑点 ∀且对第 x个荧光斑点分别
进行薄层扫描 o腔内菌丝该成分相对含量为 v{ qt| h o腔上环带菌丝为 vv qyu h o而纯猪苓菌丝为 y q|| h ∀结论 }说
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通过隔离腔供猪苓菌生长发育需要 ∀
≈关键词  猪苓 ~蜜环菌 ~薄层扫描 ~菌索
≈中图分类号 ≥xyz ~xv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sls{2swzu2su
猪苓 Πολψπορυσ υ µ βελλατυσk° µ¨¶qlƒµq以菌核入
药 o具有利水功效 ∀同时猪苓又是一种很特殊的药
用真菌 o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当蜜环菌侵入猪苓菌核
时猪苓菌才能生长发育 ∀蜜环菌是以菌索的形式侵
入猪苓菌核的 o当蜜环菌侵入猪苓菌核时 o猪苓菌核
由于自身的免疫作用形成一颜色非常深的立体隔离
腔 o其颜色 !结构与猪苓菌核的外皮相似≈t  ∀蜜环菌
消化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作为营养物质继续向深层
侵入 o同时蜜环菌的代谢产物成为猪苓菌的营养物
质≈u  o为了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o首次对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形成隔离腔后的不同部位进行
了脂溶性成分的薄层层析和薄层扫描 ∀
1 材料和仪器
1 q1 材料 采自山西省古县北平镇猪苓场 o分为未
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和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
核两种 ~蜜环菌为菌棒上的生长的菌索 ~各部分划分
见图 t ∀蜜环菌索k„ • lk ´l o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
苓菌核内菌丝kŠ‹lk µl o猪苓被侵染后隔离腔周围
图 t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模式图
注 }Š‹ o„• o•¬o⁄≤ 同文内
≈收稿日期 t|||2s|2s|
颜色加深的环带k•¬l及少量隔离腔菌丝k ¶l o蜜环
菌侵入后 o猪苓形成的隔离腔k⁄≤l内菌丝k ·l ∀
用手术刀轻轻刮取各个部分 o以备成分提取之
用 ∀
1 q2 仪器 紫外线分析仪 o岛津 ≤≥2|ts型紫外可
见扫描仪 ∀
2 方法
2 q1 猪苓被侵染后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定性分
析 }采用硅胶 Š薄层层析法k上行展开l ∀
取各部分材料 u ªo加入 us °¯ 石油醚 o在 zs ε
下浸提 u «o然后过滤 o残渣用石油醚洗 v次 o合并到
滤液中 o挥发掉石油醚 o沉淀加氯仿 w °¯ 溶解 o定容
至 x °¯ o然后进行点样 o点样量 us Λ¯ o展开剂 }石油
醚2乙醚kxΒul展开至离前沿 t ¦°时 o展开结束 o挥
发掉展开剂 o以 t h的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作为显色
剂 o在 tts ε 下烘烤 x ∗ ts °¬±显色 o在 vyx ±°的波
长下观察薄层斑点及其荧光颜色 ∀
2 q2 猪苓被侵染后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定量分
析 }对展开后的第 x个斑点进行薄层扫描 o其激发波
长 vyx ±° o发射波长 xxs ±° ∀
3 结果与讨论
3 q1 定性分析 }在紫外灯下观察到 o´ o¶ o· v部
分在此条件下均有 y个迁移率相同的荧光斑点出
现 o而 µk纯猪苓菌核l只有 x个与上述各部分迁移
率相同的荧光斑点出现k图 ul ∀其中一个荧光斑点
为原点样点 ∀ ¶部分是隔离腔外颜色加深的环 o无
蜜环菌菌索侵入 o只是菌丝颜色加深 o且比纯猪苓菌
核多出一个荧光斑点 o这表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通
#uz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
过隔离腔渗入腔周围的猪苓菌丝中 ∀各荧光斑点的
颜色依次为紫红 !蓝 !紫 !淡紫 !黄 !黄绿色 ∀
图 u 蜜环菌侵染后不同部位薄层层析图谱
t1 蜜环菌索的脂溶性成分 u1 未被蜜环菌索侵染的
猪苓菌核内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v1 蜜环菌索侵染的猪苓菌核形成的
隔离腔上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w1 蜜环菌索侵染的
猪苓菌核形成的隔离腔内菌丝的脂溶性成分
3 q2 定量分析 }对第 x个荧光斑点进行薄层扫描可
以看出 }¶部分中该种脂溶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
vv qyu h o而纯猪苓菌核 µ为 y q|| h o这表明隔离腔
外面的环部及少量的隔离腔菌丝该种脂溶性成分的
相对含量远远高于纯猪苓菌核 µ o蜜环菌代谢产物
通过隔离腔渗入腔周围的猪苓菌丝中供其生长的需
要 ∀而对于蜜环菌菌索本身来讲 o该种物质作为一
种代谢产物分泌到菌体外 o因此其自身含量也远远
小于 ¶ o·两部分 o其相对含量为 tz qst h ~而猪苓
菌核被蜜环菌侵染的腔部 · o该种脂溶性成分的相
对含量为 v{ qt| h o表明腔部该种脂溶性成分含量
最高 o可能是蜜环菌菌索大量的代谢产物积聚在腔
部 ∀猪苓菌核正是靠吸收这些代谢产物供自身生长
的需要 ∀
≈参考文献 
≈t  郭顺星 o徐锦堂 1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1
植物学报 ot||u ovwk{l }xzy1
≈u  王秋颖 o徐锦堂 1 蜜环菌发酵液在猪苓菌发酵中的应用 1 中国
药学杂志 ot||v ou{k{l }wyy1
≈责任编辑 王康正 
k上接第 wxz页l
≈tx  ≤«¨ ± Š ± o«∏o≥«¬÷ Š o¨·¤¯ qŒ± √¬·µ²¶·∏§¬¨¶²± ¦¨¯¯∏¯¤µ¤±§
°²¯ ¦¨∏¯¤µ° ¦¨«¤±¬¶°¶²© ¤µ¶¨±¬¦·µ²¬¬§¨ k „¶u’vl¬± ·«¨ ·µ¨¤·2
° ±¨·²© ¤¦∏·¨ ³µ²°¼¨¯²¦¼·¬¦¯¨ ∏®¨ °¬¤}„¶u’v ¬±§∏¦¨¶ ‘…w ¦¨¯¯
¤³²³·²¶¬¶º¬·« §²º±µ¨ª∏¯¤·¬²± ²© …¦¯2u ¬¨³µ¨¶¶¬²± ¤±§ °²§∏¯¤2
·¬²± ²© °  2• „ • Αr°  ³µ²·¨¬±¶q…¯²²§ot||y o{{kvl }tsxu q
≈ty  „®¤² ≠ o¬½²ª∏¦«¬‹ oŽ²­¬°¤≥ o¨·¤¯ q„µ¶¨±¬¦¬±§∏¦¨¶¤³²³·²¶¬¶
¬± …2¦¨¯¯ ¯¨ ∏®¨ °¬¦¦¨¯¯ ¬¯±¨ ¶¬± √¬·µ²}¤¦·¬√¤·¬²± ²© ¦¤¶³¤¶¨¶¤±§
§²º±2µ¨ª∏¯¤·¬²± ²©…¦¯2u ³µ²·¨¬±q…µ ‹¤¨ °¤·²¯ ot||{ otsukwl }
tsxx q
≈tz  «¤±ª • o’«±¬¶«¬Žo≥«¬ª¨ ±² Žo¨·¤¯ q׫¨ ¬±§∏¦·¬²± ²©¤³²³·²2
¶¬¶¤±§ ¦¨¯¯ ¦¼¦¯¨ ¤µµ¨¶·¥¼ ¤µ¶¨±¬¦·µ¬²¬¬§¨ ¬± ¼¯°³«²¬§ ±¨ ²2
³¯¤¶°¶q¨∏®¨ °¬¤ot||{ otuk|l }tv{v q
≈t{  蔡 循 o贾培敏 o石学耕 o等 q氧化砷诱导维甲酸耐药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细胞k  •2ul凋亡的体外研究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
t||{ ot|kzl }vv| q
≈t|  黄晓军 q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的调节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
t||| ouskxl }ux{ q
≈us  蔡 循 o陈国强 o贾培敏 o等 q三氧化二砷诱导血液肿瘤细胞
凋亡的机制研究 q中华医学杂志 ot||| oz|kyl }wxu q
≈ut  肖冬梅 o孙关林 o苏 卉 o等 q„¶u’v 对 Žxyu细胞 …≤ • r„…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t||| ousktul }
yvz q
≈uu  周霭祥 o姚宝森 o郑金福 q青黄散治疗慢粒 ux例近期疗效观
察 q中西医结合杂志 ot|{t otktl }ty q
≈uv  周霭祥 o姚宝森 o王 奎 o等 q急性期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
疗体会 q上海中医药杂志 ot|{y okul }tx q
≈uw  向 阳 o黄世林 o郭爱霞 o等 q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q临床血液学杂志 ousss otvktl }tt q
≈ux  白月辉 o黄世林 q雄黄对 ‘…w 及 ‹2ys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q
中华血液学杂志 ot||{ ot|k|l }wzz q
≈uy  杨新中 o胡俊斌 o林淑芬 o等 q中药复方白血宁 t号治疗白血病
疗效观察 q临床血液学杂志 ot||| otuktl }us q
≈uz  蚌埠医学院内科血液组 q雄黄治疗慢粒的近期疗效观察 q蚌
埠医学院学报 ot|z{ oktl }tt q
≈u{  高学熙 o王信琪 o马建军 q雄黄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tw
例 q临床内科杂志 ot||{ otxkvl }tux q
≈u|  陆道培 o邱镜滢 o陈珊珊 o等 q口服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k„‘2  vlyy例 q中国实验诊断学 ot||{ okyl }vt| q
≈vs  张 晨 o黄世林 o向 阳 o等 q低剂量雄黄诱导 ‘…w 细胞凋亡
的研究 q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ousss oykul }{t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vzw#
第 ux卷第 {期
usss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²∏µ±¤¯ ²© ≤«¬±¨ ¶¨ ¤·¨µ¬¤  §¨¬¦¤
∂ ²¯ qux o‘²q{
㸻qou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