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pa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Poria cocos protoplast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773·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梁清乐,王秋颖+,曾念开,王怀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摘 要:目的 研究茯苓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
生质体产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产生
不同影响。结论Z,。.。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72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5mol/L的甘露醇为佳。
Z。。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56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mol/L的甘露醇为佳。Z-”和Z-o—s原生
质体均以甘露醇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mol/L。在该条件下Z。z原生质体再生率为7.5X10~,
Zl0_3为1.3×10~。
关键词:茯苓;原生质体;形成;再生
中图分类号: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5—0773—03
SeparationandregenerationofPoriaCOCOSprotoplast
LIANGQing—le,WANGQiu—ying,ZENGNian—kai,WANGHuai—kai
(InstituteofMedicinalPl nt,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andPekingUnionMedicalCo lege,
Beijing10009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conditionsofseparationandregenerationofPoriaCOC05protoplast.
MethodsSeparationandregenerationofP.COCOSprotoplastunderdifferentagesofhyphae,enzymecon—
sistency,andenzymolysictimeandstabillizer.ResultsTheresultshowedthatheyieldoftheproto—
plastwasdifferentunderdifferentagesofhyphae,enzymeconcentration,enzymolysictime,andstabil z—
er.ConclusionForstrainZ10一2,itsoptimalageofhyphae,enzymeconcentration,andstabilizeris72h,
3%,and0.5mol/Lmannitol,respectively.Thes rainZl0-3is56h,3%,and0.6mol/Lmannit01.The
frequencyofregenerationof hetWOstrainssthebestand7.5X10-3(strainZlo-2)and1.3×10—2(strain
Z10-2)separatelywhenthestabilizeris0.6mol/I。mannit01.
Keywords:PoriaCOCOS(Sehw.)Wolf;protoplast;separation;regeneration
1972年荷兰的DeVries和Wessels,用从Tri—
chodemaviride中制备的裂解酶分离了裂褶菌的原
生质体,随后又分离了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原生质体。
1980年以后,由于商品脱壁酶的出现,开始有大量
的关于从真菌中分离原生质体的报道[1’2]。食、药用
菌原生质体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和广泛应用,现在已是食、药用菌生理、生化、遗传等
基础理论研究和菌种改良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有效工
具‘引。
传统中药茯苓PoriaCOCOS(Schw.)Wolf,几千
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人体保健。目前茯苓有
效成分茯苓多糖的研究较为深入,也有较多的茯苓
新疗效、新用途的报道。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化
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而茯苓的遗传育种研究
甚少,本实验对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
收稿日期:2005—09—21
*通讯作者王秋颖
了初步探索。
1 材料
1.1菌种:Z。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真菌室提供,z。∽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
1.2培养基
1.2.1 斜面培养基:麦麸5%(水煮0.5h,滤过,
取滤汁),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
0.15%,VB0.001%,琼脂1.5%,pH值自然。
1.2.2发酵培养基:麦麸5%(水煮0.5h,滤过,
取滤汁),葡萄糖20A,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
0.15%,VB0.001%,pH值自然。
1.2.3再生培养基:马铃薯10%(水煮0.5h,滤
过,取滤汁),酵母粉0.3%,蛋白胨0.5%,葡萄糖
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硫酸铵
0.1%,VB0.001%,琼脂条1.5%(煮溶)。
万方数据
·774· 中草芮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
1.2.4高渗再生培养基:再生培养基中加入0.5
mol/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
1.3试剂:0.1mol/LTris一0.1mol/LEDTA,0.1
mol/LTris一0.1mol/LEDTA配制的0.2%巯基
乙醇;稳渗剂KCl、NaCl、甘露醇、蔗糖;50mmol/L
CaCl2的30%聚乙二醇(PEG6000)(北京欣经科试
剂公司);溶壁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蜗牛酶
(北京欣经科试剂公司)。
2方法
2.1原生质体的制备
2.1.1酶液制备:用灭菌的0.5mol/L渗透压稳
定剂配制,酶溶解后5000r/min离心10min,去掉
沉淀杂质,上清液用0.22tim微孔滤膜滤过除菌,
4℃冰箱中保存备用。
2.1.2 菌种培养:将菌株Z。。小Z。。.。从试管斜面挑
取数小块,分别接种于150mL麦麸液体培养基中,
28LC下摇床培养7d,然后滤过收集菌丝,用无菌
水冲洗后,用研钵磨,取Z。∽、Z。。一。各10mL分别再
接人150mL新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8℃,做以
下处理。
2.1.3菌龄试验:分别取培养24、32、40、48、56、
72、96h的Z,㈣、Z。㈦菌丝,铜网滤过收集菌丝,用无
菌水将菌丝冲洗干净一o.1mol/LTris一0.1mol/L
EDTA冲洗一0.2%巯基乙醇处理30min,温度为
28℃,振荡一铜网收集菌丝,用0.5mol/L甘露醇
冲洗一将收集的菌丝在1500r/min下离心
10min一称取0.25g菌丝体加上1mol30/酶液,
28℃振荡酶解2.0h一铜网滤过一滤液离心500
r/min,5min2次,去掉菌丝段一3500r/min下离
心10min,得到沉淀即为原生质体一将沉淀用稳渗
剂洗涤离心2次,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2.1.4酶浓度试验:所用蜗牛酶、溶壁酶的酶浓度
分别为1%、2%、3%、4%,取培养56h的Z。∽,72h
的Z。∽的菌丝进行处理,操作步骤同2.1.3,然后用
血球计数板计数。
2.1.5酶解时间试验:所用蜗牛酶、溶壁酶的酶浓
度为3%,取培养56h的Z。∽,72h的Z。呲的菌丝
进行处理,酶解时间为1.5、2、2.5、3h,操作步骤同
2.1.3,血球计数板计数。
2.1.6 稳渗剂试验:采用0.4、0.5、0.6mol/L
KCl,0.4、0.5、0.6mol/L蔗糖和0.4、0.5、0.6
mol/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取培养56h的Z。∽,72
h的Z协:的菌丝,酶液浓度为3%,操作步骤同
2.1.3,血球计数板计数。
2.2原生质体再生
2.2.1不同稳渗剂的试验:分别采用0.5mol/L
KCl,0.5mol/LNaCl,0.5mol/L蔗糖,0.5mol/
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加入到完全培养基中,取制备
好的原生质体0.1mL涂皿,使每皿原生质体数目
达到104个/mL,28℃下培养,观察平皿中的再生
菌落数,计算再生率。
原生质体再生率一再生菌落数/原生质体总数
2.2.2不同浓度的稳渗剂试验:分别用0.4、0.6、
0.8mol/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加入到完全培养基
中,每皿原生质体数目达到104个/mL,28℃下培
养,观察平皿中的再生菌落数,计算再生率。
3结果与讨论
3.1原生质体制备
3.1.1菌龄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从表1可
以看出,Z。∽菌丝酶解的最适菌龄为72h,Z。∽茵丝
酶解的最适菌龄为56h,且Z。∽菌丝在56h时,原
生质体个体较大,适于融合,为最适菌龄。Z,∞。在培
养96h后,得到的原生质体虽然较多,但个体较老,
不适于融合。因此,在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菌龄对
原生质体的影响很明显。菌龄过小或者过大都将影
响原生质体的形成,一般以对数生长期的幼嫩菌丝
酶解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好,但不同菌种由于其生
理生化及生长速度不同,适宜分离原生质体的菌龄
亦不同。
表1菌龄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
Table1 Effectofvariousagesonprotoplastyield
3.1.2酶浓度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从表2
中可以看出,Z。㈣菌和Z。∽菌株采用3%的蜗牛酶
和溶壁酶混合酶液酶解菌丝时,其原生质体产量最
高,实验证明,茯苓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在一定
浓度的酶液中进行,但酶液浓度并非与原生质体产
率成正比关系,相反,如果酶液浓度过高,还会造成
原生质体变形,但酶液浓度过低酶解效果亦不理想。
表2酶液浓度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
Table2 Effectofvariousenzymeconcentrations
onproloplastyield
万方数据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775·
3.1.3酶解时间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试验
结果见表3,Z,。.:菌株采用3%酶液酶解2.0h后,
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Z。。.。菌采用3%酶液酶解
2.5h,其原生质体产率最高。实验表明原生质体产
率与酶解时间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成正相关,有些菌
类如果延长酶解时间,原生质体产率会显著降低,这
可能是因为脱壁太彻底或杂酶对原生质体长时间的
损伤降低了原生质体的活性和再生。
表3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
Table3 Effectofzymolytictimeonprotoplastyield
原生质体产量/(×105·mL-1)菌株——
1.5h 2.0h 2.5h 3.0h
3.1.4不同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脱
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是很脆弱的,需要特定的等
渗溶液来悬浮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分离、再生及融
合过程中都离不开渗透压稳定剂的保护。稳渗剂的
种类和浓度对原生质体的分离有着较大影响,本实
验选用不同浓度的KCI、蔗糖、甘露醇稳渗剂对茯苓
进行酶解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对于Z,㈣,0.5
mol/L甘露醇作稳渗剂时所得原生质体数量最多,
且原生质体大小均匀,其次为蔗糖,KCl最差;Z。㈦
以0.6mol/L甘露醇作稳渗剂所得原生质体最多,
蔗糖次之,KCl最次。因此,最适合的渗透压稳定剂
条件需要根据不同供试菌株来确定。
3.2原生质体再生
3.2.1不同种类的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
影响:由表5可以看出甘露醇作稳渗剂对茯苓原生
质体的再生效果最佳。其次为蔗糖,而无机盐NaCl、
KCl效果较差。且Z。。。。在NaCl为稳渗剂的条件下
几乎不能再生。
3.2.2不同浓度的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量的
影响:由表6可以看出,同一种稳渗剂不同的浓度其
原生质体再生率也不同,0.6mol/L甘露醇作为稳
渗剂时其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
表4不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
Table4 Effectofvariousstabilizersonp otoplastyield
表5不同种类的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Table5 Effectofvariouskindsof tabilizers
onprotoplastregeneration
表6不同浓度的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Table6 Effectofvariousconcentrationsofstabilizers
onprotoplastregeneration
References:
[1]ChangST,MilesPE.EdibleMushroomsandTheirCultiva—
tionBocaRatonEM].BocaRaton,FL:cRCPress,1989.
1-23ChangST.GeneticsandBreedingofEdibleMushrooms
rM].Yverdon:GordenandBrenchSciencePublishers,
1992.
[33YangXM.InvestigationTechn幻ueofEdibleMushrooms(食
用菌研究法)[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ublishing
House。1998.
RP—HPLC法测定厚朴中厚朴碱
刘明哲,邹玉红,陈晓辉,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珊cinalisetWi s.subsp.biloba(Rehd.etWils.)Ch nget
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M.officinalisRehd.Law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厚朴中主要有效成
收稿日期:2005—07—30
作者简介:刘明哲(1980一),男,满族,河北保定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Tel:(024)23986296E—mail:liumz80@yahoo.com.ca
*通讯作者毕开顺
万方数据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作者: 梁清乐, 王秋颖, 曾念开, 王怀凯, LIANG Qing-le, WANG Qiu-ying, ZENG Nian-
kai, WANG Huai-kai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5)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
1.Chang S T.Miles P E Edible Mushrooms and Their Cultivation Boca Raton 1989
2.Chang S T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Edible Mushrooms 1992
3.Yang X M 食用菌研究法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金卫根.JIN Wei-gen 高大环柄菇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
2. 付杰.王克勤.苏玮.方红.邓芬 茯苓优良栽培菌株选育试验初报[期刊论文]-中国现代中药2007,9(11)
3. 杨凤苓.贾乐.任轩.YANG Feng-ling.JIA Le.REN Xuan 姬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7,17(6)
4. 许梅.胡顺珍.贾乐.XU Mei.HU Shun-zhen.JIA Le 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6,16(6)
5. 陈美元.廖剑华.李洪荣.郭仲杰.卢政辉.蔡丹凤.王泽生.Chen Mei-yuan.Liao Jian-hua.Li Hong-rong.Guo
Zhong-jie.Lu Zheng-hui.Cai Dan-feng.Wang Ze-sheng 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期刊论文]-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
6. 吕龙.郭成金.L(U) Long.GUO Cheng-jin 正交设计法探讨茯苓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
7. 薛平海.宫正.谢鲲鹏.马红.赵慧.曹文伟 灰树花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用菌2004,26(1)
8. 李剑.徐章逸.边银丙.苏纬.王克勤 基于ISSR标记的27个茯苓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会议论文]-2008
9. 王伟霞.李福后.WANG Wei-xia.LI Fu-hou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菌物研究2006,4(4)
10. 许梅 高产多糖大球盖菇菌株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学位论文]2007

引证文献(1条)
1.梁清乐.王秋颖.曾念开.王怀凯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6(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50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