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289·
·专论与综述·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作洲,徐艳琴,王 瑛,黄宏文+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系统调研国内外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淫羊藿研究现状,对其资源分布和
药用种类、淫羊藿植物化学成分变异与药理研究、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
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淫羊藿植物研究的薄弱环节,指出在医药领域进一步加强淫羊藿化学成分与药理研
究的同时,应在植物学领域重视并深入开展生物学、生理生态学和遗传学的整合研究。提出了“道地”药材形成机制
的居群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基础研究应是今后药用淫羊藿植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淫羊藿属;资源分布;生理生态学;道地药材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2—0289—07
Statusandprospectofresearchonmedicinalpl ntsofEpimediumL-
LIZuo—zhou,XUYan-qin,WANGYing,HUANGHong—wen
(WuhanBotanyGarden/WuhanInstituteofBotan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Keywords:EpimediumL.;resourcesdistribution;ecophysiology;genuinemedicinalmaterial
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EpimediumL.)多年生草本
植物。淫羊藿作为滋补类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悠久的中药之
一[“。淫羊藿不仅可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而且还有抗
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等功效,为最具开发潜力的中
药之一,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z],也是国际上多
年来重点研究的药用植物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淫羊藿植
物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评价
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研
究、人工骗化与GAP栽培才刚起步。特别是在“道地”性形成
机制方面尚未涉及。本文就国内外淫羊藿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目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进一
步重点研究的方向,并展望淫羊藿属植物研究的前景。为如
何开展我国淫羊藿“道地”药材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研究的
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淫羊藿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药用种类
1.1淫羊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淫羊藿属建立于1694
年,并在1700年用拉丁文Epimedium定义,Morren和De—
caisne于1834年进行首次系统分类整理确认为6种,一个
世纪之后,Stearn在专论中只提到21种和部分园艺杂种[3],
近几十年的研究使该属植物分类群急剧增加,全世界现已知
淫羊藿属植物约有50种,我国约有40种[4]。应俊生[53通过
对淫羊藿属花瓣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提出:淫羊藿属植
物属典型的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广泛而间断地分布于东起
日本西至北非阿尔及利亚之间的窄长地带(25。~48。N,5。~
143。E),各个种均为狭域分布,没有广布种。除了地中海和西
亚地区分布约4种(高山淫羊藿E.alpinumL.、E.pu—
bigerum(DC.)Morren&Decaisne、羽状淫羊藿E.pinna—
turnFisch.、E.perralderianumCosso ),日本分布约5种
(E.diphyllumLodd.、长距淫羊藿E.grandij?orumMorr.、
朝鲜淫羊藿E.koanumNakai、E.$etosumG.Koidzumi、E.
sempervirensNakai),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印巴交界的克什米
尔地区各分布1种(E.macrosepalumStearn、E.datumMor—
ren&Decaisne)#b,主要分布于我国[5]。在我国分布的40个
种中,除朝鲜淫羊藿为日本、朝鲜北部和我国的长白山地区
分布外,其他均为我国特有种,约占该属全部种数的80%,
我国是该属的地理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4’5]。
淫羊藿属植物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
湖北、陕西、湖南、甘肃及东北各省区,其他南方各省区也有
少量分布,其垂直分布范围较宽,在海拔2003700m均可
见淫羊藿属植物。相对而言,淫羊藿E.brevicorunMaxim.、
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和三支九叶草E.sagitta—
turn(Sieb.etZucc.)Maxim.分布略广泛,其他多数物种仅
分布于一两个省份。淫羊藿和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
Franch.的垂直分布幅度最宽,分别为海拔650~5300m和
270~2400m,而川西淫羊藿E.elongatumKomarov分布的
收稿日期:2004—06—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14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SCX2一SW一104)
作者简介:李作洲(1967一),男,湖北五蜂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植物保育遗传研究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E—mail:Lizz@rose.whiob.ae.cn
*通讯作者Tel:(027)87510232E—mail:hongwen@public.wh.hb.cn
万方数据
·290·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
海拔最高为2600~3700ITI[3“]。就物种丰富度而言,四川分
布物种最多,达23种;其次为湖北和贵州,分别约为16种和
13种;其他省份淫羊藿属物种的分布均在7种以下[4]。川I、
鄂、黔是我国淫羊藿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也可能是现
代淫羊藿物种起源或分化中心。一些学者认为淫羊藿属及其
近缘属的现代间断性地理分布格局是经蚁布(myrmeco—
ehorous)缓慢传播加之地质和气候长期变迁隔离而形成的,
是物种进化过程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长期相互作用的最
终产物[3“]。
1.2药用淫羊藿属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我国分布的40种淫
羊藿属植物中,已作为药用的达10多种,较常用的主要有8
种[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简称药典)仅收录了5种。
在参阅多位学者对药用淫羊藿植物分布与资源储量相关研
究的基础上n“],结合检索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中国科
学院华南植物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的标
本资料,将药用淫羊藿的种类与具体分布归纳如下。
1.2.1已收入药典的淫羊藿物种及其分布
I.淫羊藿: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山西南部、甘肃南部
和东部、河南西部以及青海、四川I、宁夏等省,北达山西临汾
县,南至四川I若尔盖县、甘肃康县和陕西宁陕县一带,西止青
海民和县和甘肃夏河县,东到山西陵川县和河南登丰市,生长
于海拔650~2100m的灌丛和林下等较背光潮湿之地[1]。
Ⅱ.柔毛淫羊藿: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北部至中
西部、湖北西北部、甘肃南部。北以陕西太白山为界,南达四
川峨眉山,西到四川宝兴县,东至湖北武当山,生长于海拔
3002000m的灌丛、林下及山坡沟谷阴湿处[1]。另外,标本
资料还记载了广东省韶关市有分布。
噩.巫山淫羊藿E.zvushanenseT.S.Ying:间断地集中
分布于川东、渝北、陕南区域和贵州东南部;湖北西部和广西
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主要生长于海拔750~1300m的山坡
灌草丛中[1]。
N.箭叶淫羊藿(3L称三枝九叶草[4]):是分布最广的一
个种,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
广东、贵州等省市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200~1300nl的疏
林、灌丛中和水沟边[1一]。该种种内变异较大,而且叶的形态
与粗毛淫羊藿非常相似,难以鉴别。郭宝林等[11调查发现贵
州、四川、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往往将粗毛淫羊藿误认为箭
叶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是分类学上较难处理的一个种,不同
的学者对该种的分类学处理有着不同的意见[4汀]。先后有宽
序变种E.sagittatumv r.pyramidale(Franch.)Stearn、光
叶变种E.sagittaturavar.glabratumJ.S.Ying、毡毛变种E.
sagittatumvar.coactum(H.R.LingetW.M.Yan)B.LGuo
etHsiao分布于黔东南、黔东北以及湖北恩施和湖南黔阳,
被不同的学者归并到其他种或提升为种,增加贵州淫羊藿
E.sagittatumv r.guizhouenseS.Z.HeetB.L.Guo和剑河
淫羊藿E.myrianthums eavar.jianheenseS.Z.HeetB.
L.Guo为其新变种【4.7]。
V.朝鲜淫羊藿:该种药用质量最好,价格最高,为我
国、朝鲜和日本所共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的吉林省东
部和辽宁省东部,北至黑龙江省的宁安县,南达辽宁凤城市,
西到辽宁的抚顺市和本溪市,东止于吉林珲春县,生长于海
拔200~900nl的林下和灌从间口]。另外,据记载该种在安徽
和浙江也有少量分布H]。
1.2.2其他药用淫羊藿物种与分布:除以上药典收录的5种药
用淫羊藿植物外,较常用的还有3~4种,其中除了长距淫羊藿主
要分布在日本外(我国山东可能有分布[2]),还有以下几种。
粗毛淫羊藿:主要分布于贵州全省、重庆、四JII中部和南
部、云南东北部、湖北西部和广西北部,生长于海拔290~
2100ITI的灌丛、林下和水沟边,在许多产地将其与箭叶淫羊
藿相混称[1]。该种虽未收录入药典,但是药用成分含量高,药
材产量大,已成为贵州和四川I两省药市的主流药材之一,有
多位学者建议将其收入药典[8]。
湖南淫羊藿E.hunanense(Hand.-Mazz.)Hand.一
Mazz.:分布于湖南武冈县和新宁县、广西全州市以及黔东
南和黔南,生长于海拔400~850m的灌木丛中[1“]。
黔岭淫羊藿E.1eptorrhizumStearn:主要分布于贵州东
部和南部,鄂西、湘西、渝东南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350~
2100121的灌丛或林下Ⅱ]。虽然该种总黄酮含量较高,但活性
黄酮类成分极低,有学者建议将其从药用种类中剔除[8]。
其他用作药用的淫羊藿物种,因分布狭窄,蕴藏量不大
或者为新近发表或提升的物种,还未成为主流药用种类,如
分布于四川和云南部分县市的膜叶淫羊藿E.mem—
branaceumK.Meyer、主要分布于黔东南和湘鄂西与桂北的
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S earn、四JIl宝兴县等部分县
市的宝兴淫羊藿E.davidiiFranch.、四川西部的川西淫羊
藿、分布于贵州的水城淫羊藿E.shuichengenseS.ZHe和黔
北淫羊藿E.baieali—guizhouenseS.Z.H tY.K.Yang
等‘1,“。
郭宝林等[11根据淫羊藿药材储量和主流药材种类,将我
国淫羊藿产区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四大
产区。东北产区仅产朝鲜淫羊藿,其质量最好,价格也最贵。
西北、华北产区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的南部,主流产
品为淫羊藿,兼有少量的柔毛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西南产
区主要为四川和贵州省,是全国最大的淫羊藿产区,同时也
是药材品种最混乱的产区,主流药材为粗毛淫羊藿、柔毛淫
羊藿和巫山淫羊藿。华东华南区主流药材单一,为箭叶淫羊
藿。箭叶淫羊藿种内差异较大,使用时需要慎重。
2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质量评价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是国内外研究
的重点,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论文达几百篇,已有学者对其
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行了详尽的综述[2]。新近的一些研
究开始采用HPLC技术对淫羊藿属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和质
量评价聃””。
2.1化学成分:对该属植物的化学研究始于1935年,日本
学者赤井左一郎对朝鲜淫羊藿和长距淫羊藿进行了研究。至
今,国内外学者已对该属植物进行较详细的化学成分研究,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291·
分离得到各类成分约130个,以黄酮为主,其他还有酚苷类、
多糖、色酮类等。近5年发现的化合物仍以黄酮为主,共49
个[2]。一般认为具有8一异戊烯基的黄酮及其苷类是淫羊藿对
心血管及免疫促进活性的主要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其
中淫羊藿苷(ieariin,ICA)为特征成分,具有增加雌二醇的含
量,并刺激肾上腺酮的分泌,改善性功能;降低感染病毒肝细
胞的谷丙转氨酶(ALT)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dehydro—
genase)的释放水平,具有抗肝毒素等免疫功效以及抗肿瘤
作用等o]。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一般可以作为评
价淫羊藿质量的标准。其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HPLC
法,并开始进行淫羊藿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以便用于淫
羊藿质量评价鉴定In,]z3。活性成分的纯化方法也在不断改
进[1“。目前化学成分研究最多、最全的为朝鲜淫羊藿,其次
为箭叶淫羊藿[23。主要药用淫羊藿物种的化学成分见表1。
在进一步加强药用淫羊藿种类研究的同时,一些研究开始转
向其他尚未药用的淫羊藿物种[1“。
表1 主要药用淫羊藿物种中已知化合物成分
Table1 Knownco stituentsisolatedfrommainspeciesofEpimediumL.
物种
已分离的淫羊藿化合物成分
黄酮糖苷类 黄酮类 淫羊藿次苷类 甾醇类
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
巫山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
朝鲜淫羊蓑
粗毛淫羊藿
湖南淫羊藿
长距淫羊藿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ii,iearisosides
A、C,宝藿苷Vl,朝藿定B,hexandra—
sideE,2-O—rhamanosyliearisideI,
wushanicariin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Ⅱ,宝藿苷Vl,
epimedosideC,柔藿苷,Hyperosid
淫羊藿苷I、I,iearisosideA,宝藿苷
Vl,epimedosideA,rouhuoside,
wushanicariin,yperosid
淫羊藿苷,宝藿苷Ⅵ,朝藿定A、B,
epimdo—koreanosideI,箭藿苷A~
C,sagittatinA、B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I,icarisosides
A、C、F,宝藿苷I、Vi,朝藿苷A~
E,korepimedosidesA~C,朝藿定
A、B,epimedosidesA、C,箭藿苷A、
B,acuminatin,2-0一rhamanosy—li—
carisideⅡ,hyperosid,astragalin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I,icarisosides
A~C,宝藿苷1K~Vl,epimedoside
A,epimdo—koreanosidesI、I,acu—
minatoside,acuminatin,eubuoside,
2-O-rhamanosyliearisideI.hyper—
osid,kaempferin,kaempferitrin,
quereitrin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Ⅱ,宝藿苷Ⅵ,
朝藿定B,quercitrin
淫羊藿苷,淫羊藿苷I、I,icarisosides
A~F,epimedosidesA~E
苜蓿素、panhydroicaritin、brevicomin
淫羊藿素
淫羊藿A~E、quercetin、luteolin、api—
genin,chrysoeriol,kaempferol,api—
genindimethylether、5-hydroxy一6,
7-dimethoxy一2’,4’一methylenedioxy—
flavone、6-demethoxy一7一methylcapil—
larisin、6-demethoxy一4一methyl一8一iso—
pentenylapilansin、6-demethoxy一7-
isopentenylcapillarisin
淫羊藿素、苜蓿素、panhydroicaritin、
noranhydroica itin、5,7-dihydroxy一
2一(phydroxyphenoxy)一6一prenylchr—
omone、epimedokoreaninA~D、
quercetin、ginkgetin、bilobetin、isog—
inkgetin
淫羊藿素、苜蓿素
苜蓿素、luteolin
淫羊藿素、p_anhydroicaritin、nor一}an—
hydroicaritin
icarisideA1、B9、
D3、E6、E7、H1
daucosterol、p
sitoster01
icar sideA1、A7,sa—daucosterol、
lidrosode,epime—campesterol
doicarisosideA D—glueoside、
psitosterol、
campesterol
icarisideA1~A6、
B1~B7、B10、C1
~C4,D1、D2、E1
~E3、F1、F2,
Icrireinol,aean~
thosideB,roseo.
side,salidrosode,
thalietoside
2.2药理及临床应用:淫羊藿及其中成药制品的药理研究
或I|缶床应用广受国内外重视,相关研究论文很多,而且还将
是现在和今后的研究热点[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
对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能力、促进
代谢功能、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等均表现出生理活性。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它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是一种很有潜力
的抗癌药物。其中活性特征成分淫羊藿苷(icarisideI、Ⅱ)具
有调节性激素、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舒张血管,抗肝毒素、
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而补肾壮阳、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而防
止缺氧/再氧化造成的对内皮细胞间隙连接传导的伤害等药
理作用;淫羊藿素(icaritin)能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宝藿苷
(baohuoside)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淫羊藿多聚
糖(EPS)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和抗氧化功效;其他淫
羊藿黄酮糖苷(caohuosideB、hyperoside、epimedo—koreanin
C、sagittattoside、luteolin等)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淫羊藿临床
多应用于治疗阳痿、肾阳虚型男子性功能下降、外阴白斑、神
万方数据
·292·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
经衰弱、冠心病、低血压综合症、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气管炎、
白细胞减少症、脊髓灰质炎以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
存质量等。利用淫羊藿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功能
各异,如抗骨增生丸、汇仁肾宝、淫羊藿黄芪口服液、仙骨参
芪口服液、抗骨增生口服液、冠心康片、心痛宁胶囊、补肾强
身胶囊、补肾壮骨胶囊、助孕胶囊、更年平颗粒、安心颗粒、骨
疏康颗粒、补血养颜合剂、补肾膏等。
2.3质量评价研究:受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
产地、不同种类、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其淫羊藿总黄酮和淫
羊藿苷的含量均有较大变化。
2.3.1种间及产地间差异:近十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淫羊藿
效用在种间或产地间的差异给予了关注,并开展了系列种间
或产地间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
究[8“⋯。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或不同物种的总黄酮含量以及有
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药用淫羊藿植物种类中,由于不
同研究者所用样品来源不同,出现时高时低,缺乏可比性。相
比而言,一般朝鲜淫羊藿总黄酮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
毡毛淫羊藿,应俊生将其作为柔毛淫羊藿的异名并入柔毛淫
羊藿,曾作为箭叶淫羊藿的变种[7]、天平山淫羊藿(原箭叶淫
羊藿的宽序变种)、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偏斜淫羊藿E.
truncatumH.R.Liang、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等,
黔岭淫羊藿最低。同种的不同产地药材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特
别是箭叶淫羊藿产地间差异很大,若将其原宽序变种和毡毛
变种不计算在内,则产于湖北的箭叶淫羊藿总黄酮含量与淫
羊藿苷含量最高(7.067%和1.343%),安徽金寨最低
(o.673%和0.065%)[93;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则以四川乐
山为最高(4.40%,未测定其淫羊藿苷含量),淫羊藿苷含量以
四川灌县为最高(2.61%)。淫羊藿则以陕西宝鸡的淫羊藿苷
含量为最高(1.84%)。朝鲜淫羊藿则以吉林敦化江源的总黄
酮含量最高(14.517%),而吉林通化金厂的淫羊藿苷含量最
高(6.006%)[1⋯。淫羊藿种类闯与产地间的差异形成了淫羊
藿药材的“道地”性,影响着我国药材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2.3.2部位差异与采收期差异:淫羊藿植物不同药用部位其
总黄酮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邬家林等[171发现根及叶的
淫羊藿苷含量大于茎,茎的含量甚微,建议药典改版时把现有
的“采收地上部分”改为“采收叶片”。王智华等[11]对多种淫羊
藿不同部位总黄酮类成分或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
论是根茎及根>叶>茎,但朝鲜淫羊藿为叶>根茎及根。
淫羊藿植物在不同的采收期其成分含量不一致,箭叶淫
羊藿叶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含量以花期(4月前后)最高
(7.92%、1.78%),随后迅速下降,6、7月为最低(3.65%、
0.34%),8月份又开始回升,至10月份出现第3个峰期
(4.40%、0.95%),但此时期含量远低于花期[1“。其他淫羊藿
物种的研究也反映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1“。可见药用淫羊藿
的采收期最好定于花期。
3淫羊藿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研究
关于淫羊藿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的研究,专
门的论述不多见,目前仅见孙超等E20]报道了粗毛淫羊藿的生
物学特性的观察;董然等[2蛆进行了光照对朝鲜淫羊藿有效成
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梁海锐等对我国淫羊藿属植物叶表特征
进行了研究。不过Stearn对淫羊藿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
态作了一些论述E33,Suzuki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13本淫
羊藿属植物进行了一些研究[2“,可供参考。
3.1 适生生境:淫羊藿属植物属亚热带和温带林地草本植
物,往往为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常生于水青冈、松林、灌林
丛、沟谷等荫蔽度较大的地方,且多见于石灰岩发育的黄壤、
棕壤或腐殖质较厚的岩石缝,也有少量的分布于林缘、路旁、
山坡旱地等地方。自然条件下多生在阴坡或半阴半阳坡,阳
坡少见,为喜荫湿植物。垂直分布适应较宽,在海拔200
3700m均有分布,但大多数物种分布于海拔200~2500
m吣]。
3.2物候期与开花结实习性:淫羊藿植物垂直分布较宽,因
而物候期存在变化,目前其物候期观察报道不多见,孙超
等[202对粗毛淫羊藿的物候期观察表明:海拔1200~1400‘m
的自然条件下粗毛淫羊藿一年萌发2次,春季、夏季各1次。
3月上旬,春季新叶萌发,多带花枝,属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生
殖叶。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新叶萌发盛期。3月中旬为始花
期,4月上旬为盛花期,始果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为盛果
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夏季6~8月进行第
2轮新叶萌发,多为营养叶,极少带有花枝。立秋后,叶片萌
发数较少,生长缓慢。入冬后,地上部分生长相对停止,地下
茎部分形成越冬芽,翌年春天萌发新叶。
淫羊藿的花序为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从现蕾到开花约
15d,开花后3~5d为授粉期,7d后开始座果,约40d后果
实开始成熟。每个花枝中下部花蕾开花结实率较顶部花高。
不同环境下的开花结实率差异较大。沟边、路旁等强光照条
件下结实率在40%以上,最高可达80%;而处于林缘、林下
等弱光条件下开花结实率在10%~30%。早、中期的花,结实
率高,果实饱满,内含种子数多,末期花几乎不能结实。进入5
月后,果实开始成熟,成熟果实向阳一面着色深,果实背裂,
种子极易脱落,需要及时采收口⋯。其近缘属的研究[“”]表明
早春开花,晚春夏初种子成熟的习性可能与其适应生存竞争
压力及其种子蚁播特性相关联,淫羊藿属植物的开花结实习
性反映了相似的繁殖生态学特性。
3.3 繁殖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淫羊藿属于半隐芽
(hemicryptophyte)植物,横走根茎分布于地面下10~30
em[3],可以通过地下根茎无性繁殖,但种子繁殖仍是其主要
的繁殖传播方式。Suzukic223对日本淫羊藿属植物的研究表
明:淫羊藿为可兼性白花授粉的虫媒花,共有2种类型的传
粉者,一类是一些采集花粉的小蜂;另一类主要是吸取花蜜
为食的中等大小或体型更大些的蜂类,前者光顾所有的花
朵,而后者是选择性的光顾。采集花粉型的蜜峰对淫羊藿属
种内的基因流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吸取花蜜型的蜂类通过它
们有选择的授粉则加强了淫羊藿属各种间的分化。这些传粉
者经常拜访同一花序或同一植株不同花序的多个花朵然后
才转移到另一植株上,通常是同株授粉。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293·
淫羊藿属植物的种子具有附属物,早期的学者认为这是
淫羊藿种子靠风传播的一种机制,但是Stearn[33认为这更可
能是蚁布植物的特点,淫羊藿属为蚁播(myrmecochorous)植
物。Berg对其近缘范库弗草属(VancouveriaMorr.8LDec.)
的种子解剖研究发现其种子具有油质体附属物能吸引蚂蚁,
并通过蚂蚁来传播,从而减小种子被动物掠夺的风险。如:蚂
蚁可使种子埋在地下更深处或藏在岩石下,使动物不容易发
现;再者,油质体被蚂蚁挪走,减少了所埋藏的种子被消灭的
几率;蚂蚁减少了植株下种子的数量,可降低对动物的吸引
力;蚂蚁对蚁穴的保护使已经收集到的种子不容易再被动物
掠走。Smith对其同科鲜黄连属(J硝龟rsoniaB.S.Barton)的
繁育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往往蒴果还未开裂,大部分就已
经被啮齿动物掠夺了。大居群种子数量多,更容易吸引啮齿
动物,但蚂蛟数量并不上升,其种子被掠夺的几率也大得多。
形成大居群内主要为无性繁殖,小居群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有
性繁殖的格局。
3.4 种子生理研究:冉懋雄等研究表明,淫羊藿种子从播种
到出苗间隔期长(6,7个月),发芽率为45%左右,实生苗生
长缓慢,采用温汤浸种或赤霉素(GA。)处理与不处理间没有
显著的差异。淫羊藿种子萌发机制还没有深入研究,但同科的
鲜黄连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生理研究[233发现其种子成熟后胚胎
尚未发育完全,具有深度的形态生理休眠的特性,需要经历30
℃左右的高温期、20℃左右的温暖期和5℃低温的层积处理
来打破休眠。赤霉素能替代高温的作用,但不能替代低温层积
处理。淫羊藿植物可能有与之相似的生理生态特性。
3.5其他:另外,董然等口妇对朝鲜淫羊藿的有效黄酮成分的
光照生态生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光照强度对总黄酮及淫羊藿
苷含量的影响较大。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升药用品质。石进
校等[2胡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对淫羊藿的生理代谢有显著影响。
4淫羊t细胞生物学与系统学研究
4.1细胞生物学研究:淫羊藿属和小檗科其他几个属(范库
弗草属、鲜黄连属)一样,染色体基数为6,已经研究过的种几
乎都是二倍体(2,2—12)[2“。不过Takahashi曾报道过淫羊藿
属植物的三倍体无性系植株(3n一18)[2“。但新近发表的一些
分类群尚未进行染色体倍性和核型研究。
4.2系统学研究:淫羊藿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主要
在形态分类方面,梁海锐等对我国淫羊藿属植物叶表特征进
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其分类学意义。2001年应俊生对我国的
淫羊藿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确定我国有淫羊藿植
物约40种“],但对部分分类群的处理上,有学者持不同的意
见[7]。对于淫羊藿属的系统位置与近缘属的关系,国外学者
从分子系统学‘”1以及花序形态性状方面胁3进行了研究,表
明:淫羊藿属与范库弗草属最近缘,其次与裸花草属、山荷叶
属等近缘。国内王艇等[2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探讨了部分小檗科植物的系统学关系,表明在
我国的小檗科植物中,淫羊藿属与八角莲属相对近缘。其属
内系统学方面,应俊生[5]研究了淫羊藿属的花瓣演化;郭宝
林等[30.3此进行过淫羊藿属的化学分类研究;还研究了其花粉
外壁饰纹演化及其分类学意义;我国尚未开展任何淫羊藿属
内分子系统学研究。但在日本,Koga等口9]应用同工酶和黄酮
类化合物成分对产于日本的7个分类群进行了亲缘关系研
究;Nakai等[323应用RAPD和AFLP分析日本淫羊藿植物的
地理变异和杂种鉴定。
5淫羊藿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淫羊藿药材以采集野生自然资源为主,
随着国内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现存资源状况急剧恶化,
部分地方因过度采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分布狭窄的
分类群可能绝迹[6]。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03年在对湖
北省淫羊藿进行居群遗传学研究的采样过程中,发现部分原
记录有较多分布的地点,已成零星分布,有的甚至难以找到。
但我国在淫羊藿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极其薄弱,
目前仅仅开展一些资源调查“],未涉及保护生物学的遗传多
样性与居群遗传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近2年来已
开始启动该方面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淫羊藿植物自然居群
具有较高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徐艳琴等,未发表数据)。随
着近几年来我国药材GAP规范的开展,贵州、吉林等省开始
了淫羊藿的人工驯化栽培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3“,主要是
进行了一些淫羊藿资源与生境调查、品质分析与筛选、繁殖
材料保存与繁殖技术初步研究、种苗培育管理、采收加工等
规程的制定。
6结语
淫羊藿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在治疗多种人类疑难疾病方
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2],
是国际上多年来重点研究的药用植物之一。但其研究发展不
均衡,众多研究集中在淫羊藿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揭示了
淫羊藿的应用潜力,对淫羊藿的开发利用和市场拓展起到了
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该方面的研究仍是现在和将来的研究
重点[15’1“。淫羊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分类研究相比其他方
面而言,其研究比较深入,但其部分分类群处理上存在争议,
其属下分子系统学研究在我国较缺乏,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
往往不明确,很有可能现有部分分类群是自然种问杂种,分
子水平种间关系的研究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淫羊藿植
物的生理生态研究相当薄弱,许多特性只能参考其同科近缘
属的研究,日本淫羊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可算较深入的研
究,而我国生境与日本相差甚远,可能有着与日本不同的情
况,但相关研究相当缺乏,今后应开展我国淫羊藿属植物生
理生态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淫羊藿药材几乎全部来源于野
生资源,各产区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疗效,而
且长期依赖于野生资源使其储量日益减少,部分地区种质资
源已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来,在药用淫羊藿产业化需求的
驱动下,开始了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和GAP规范化种植基地
建设,但许多关键性的研究尚未开展,如:如何选择优质种质
作为人工栽培的种源,在人工栽培中应控制哪些环境因子或
怎样控制环境因子等。
淫羊藿种间和产地间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淫羊藿
化学成分变异广泛,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淫羊藿总黄酮和
万方数据
·294·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
淫羊藿苷的含量均有较大变化E2,9d03。这种变异是解释中国
“道地”药材的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虽然中国道地药材的概
念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晶,但是如
何用现代居群遗传理论和方法从科学的本质上阐明“道地”
药材原理一直是困惑中医药走向世界医药主流根本问题之
一。同时,道地药材在来源上强烈的地域性和生境特异性所
造成药材质量及疗效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产业化的形成和
发展。目前我国“道地”药材产业化进程中如何按照国际规范
所推行的GAP质量控制体系解决我国“道地”药材国际化问
题,在许多基本科学问题上还缺乏研究,以致严重阻碍了我
国药材出口的国际广泛的接受性。居群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
的理论和方法是作物改良和标准化生产重要理论依据,从理
论上看,道地药材的优良品质是基因型与特定环境长期作用
的结果即表型一基因型+环境作用+基因×环境互作,是构
成任何数量性状变异的基础。不同种间及种内居群的地区差
异主要由植株基因型差异和居群遗传结构所决定,而这种基
因型和遗传结构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生态或地理的条件长
期选择作用塑造而成,是产生“道地”的遗传本质。开展淫羊
藿化学成分变异的居群遗传学基础和数量遗传学基础研究,
将为我国“道地”中药植物的保育和优质株系发掘提供理论
依据,为我国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GAP规范探索新理论
和实践的新模式,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总之,在进一步深入淫羊藿活性成分与药理研究的同
时,在植物学领域重视并深入开展淫羊藿资源源头的生物
学、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整合研究,是我国药用淫羊藿
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必经之路,对扭转我国中药材长期以
来在国际市场上质量体系缺乏科学支撑的被动局面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淫羊藿属的大部分物种分布在我国,均为我国
特有种,而且我国气候及环境因子变化幅度较大,特殊环境
可能塑造特殊种质,加强我国淫羊藿植物的全面研究,特别
是资源保育、可持续发展以及优良种质选育与培育的研究,
也有助于世界淫羊藿产业的稳定发展。
References:
[1]GuoBL,XiaoPG.CommentonmainspeciesofHerba
Epimedii[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4):303—307.
[23WuH,LienEJ,LienLL.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in—
vestigationsofEpimediumspecies:asurvery[J].ProgDrug
Res,2003,60:157.
[3]StearnWT.EpimediumandVancouveria(Berberidaceae),a
monograph[J].JLinnSocBot,1938,51:409—535.
[43DeleetisFloraeR ipubicaePopularisSinicaeAgendae
AcademiaeS nieaeEdits.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
(中国植物志)[M].Tomus29.Beijing:SciencePress,
2001.
[5]YingTS.Petalevolutionandistributionpatternsof
EpimediumL.(Berberidaceae)[J].ActaPhytotaxSin(植物
分类学报),2002,40(6):481—489.
[6]SunC,LinCH,ZhongY,eta1.Studiesonprotectionand
utilizationofEpimediuminGuizhouprovince[J].Chin
Pharm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8):576—578.
[7]HeSZ,GuoBL,WangXC.TaxonimicstudyonEpimedi—
umsagittatum(Berberidaceae)[J].GuizhouS i(贵州科学),
2003,21(12):102—106.
[8]HeSZ,GuoBL.QualityresearchofEpimediumL.in
Guizhou[J].ChinPharmAnal(药物分析杂志),1996,16
(5):291—294.
[9]GuoBL,WangCL,XiaoPG.Determinationofflavonoids
andqualityevaluationofEpimediumsagittatum口].Chin
T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96,27(10):584—586.
[10]DongR,FengYC,QinJM,eta1.Comparativeanalysisof
effectivecompositioncontentofEpimediumkoreanumNakai
indifferentgrowingareasofChangbaimountains[J].Chin
Specw谢EconAnitaPlantRes(特产研究),2003,25(2):
35—38.
[11]WangZH,HuangLJ,HongYK.AnalysisoftheHPLC
fingerprintsofEpimediumrJ].ChinTraditHerbDrugs(中
草药),2002,33(Suppl):49-53.
[12]HuangCY,ZhaoLH,MeiLH,eta1.StudiesontheHPLC
fingerprintsofEpimediumbrevicornumc uderugs口].Chin
JNatMed(中国天然药物),2003,1(3):146—149.
[13]DuQZ,XiaM,ItoY.Purificationoficariinfromthextract
ofEpimediumsegittatumusinghigh——speed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ChromatogrA,2002,962(12):239—
241.
[14]WangJX,FanXW,LnXM,
ofEpimediumplatyetalum口].
2002,44(10):1258—1260.
Pf口Z.Chemicalconstituents
ActaBotSin(植物学报),
[15]GarbatiM,MaddockD.Anti—inflammatorygentinextracts
fromEpimediumgrandiflor,umM r.inhibitsIL一1beta—in—
ducedxpressionofIL一6viainhibitionofIKKactivityand
phosphorylationofp38inculturedhumankeratinocytesI-J].
FasebJ,2002,16(4):A152一A152.
r16]ChenKM,GeBF,MaHP,et1.Ths rumofratsadmin—
isteredflavonoidextractfromEpimediumsagittatumbutnot
thextractitselfenhancesthedevelopmentofratcalvarial
osteoblast—likeceilsnvitro[J].Pharmazie,2004,59(1):
61—64.
[17]WuJL,WuGD.EstimationonheresourcesofEpimedium
inSichuanprovince[J].JChinMedMater(中药材),1993,
16(6):1-14.
[183ZhuCD,ZhuangZP,SunQM.Studiesonqualitative
changesoftotalf avonesandicarrilainEpimediumsagittatum
[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1998,23
(1):21.
[19]KogaS,Shoyama.Y,NishiokaI.StudiesnEpimedium
species:Havonolglycosideanisozymes口].BiochemSyst
Ecol,1991,19(4):315—318.
[20]SunC,HanJY,DongY,eta1.Observationonbiological
charactersofwildEpimediumacuminatum口].ChinTradit
HerbDrugs(中草药),2001,32(Suppl):158—159.
[213DongR,FengYC,LiuLJ,eta1.Influenceoflightintensity
oneffectivechemicalcontentsofEpimediumkoreanumNakai
[J].JJilinAgricUniv(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
413—415.
[22]SuzukiK.BreedingsystemandcrossabilitynJapanese
Epimedium(Berberidaceae)[J].JJtnBot,1984,97:381—
396.
[23]BaskinJM,BaskinCC.Seedgerminationecophysiologyof
Jeffersoniadiphylla,aperennialherbofmesicdeciduousfor—
est[J].AmerJBot,1989,76(7):1073—1080.
[24]ShiJX,YinJL,LiuYD,eta1.Affectingofdroughtstress
inEpimediumsagittatum口].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
药),2002,33(6):554—557.
[25]KoyamaH.NotesonthekaryotypesofEpimedium[J].Acta
PhytotaxonGeobot,1965,21:69—72.
[263TakahashiC,TanakaR.AtriploidofEpimediumsemper-
virensvar.hypoglaucum[J].ChromosomeInfServ,1982,
33:33—34.
[27]KimYD,JansenRK.ChloroplastDNArestrictionsitevari—
ationa dphylogenyoftheBerberidaceae[J].AmerJBot,
1998,85(12):1766—1778.
[28]NickolMG.PhylogenyandinflorescencesofBerberidaceae--
Amorphologicalsurvey[J].PlantSystEvol,1995,9
(Suppl):327-340.
[293WangT,SuYJ,ZhuJM,eta1.RAPDanalysisonsome
speciesofBerberidaceae口].BullBotRes(植物研究),
2001,21(3):428—431.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2期2005年2月·295·
I-303
1-313
E32]
GUOBL.XiaoPG.TheflavonoidsinEpimediumL.and
theirtaxonomicsignificance[J].ActaPhytotaxonSin(植物
分类学报),1999,37(3):228—243.
GUOBL,XiaoPG,HeSZ.Thepollenexineornamentation
01EpimediumandjtstaxonomicsignificanceEJ3.Acta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220—224.
NakaiR.ShoyamaY,ShiraishiS.Geneticcharacterizationof
Epimediumspeciesusing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and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diagnosisEJ].BiolPharmBull,1996,19(1):67—
70.
[333SunC,LinCH,ZouJL,eta/.Preliminarystudonagamo-
genesisofEpimediumwushanenseEJI.ChinTraditHerb
Drugs(中草药),2002,33(Suppl):156—157.
皂苷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单 磊,张卫东。,张 川,苏 娟,柳润辉,周 耘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皂苷类成分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许多皂苷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其抗肿瘤机制复杂多样,
因此皂苷作为天然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综述了皂苷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及皂苷目
前在临床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通过对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系统阐述,为皂苷抗肿瘤的进一步药理研究、
构效关系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皂苷;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
中图分类号:R28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2—0295—04
Advancesinresearchonantitumoractivityofsaponinsfromplants
SHANLei,ZHANGWei—dong,ZHANGChuan,SUJuan,LIURun—hui,ZHOUYun
.(SchoolfPharmacy,SecondMilitaryMe 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Keywords:saponins;antitumoractivity;st 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重新引起重视,这是因
为即使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设计新药方面人的头
脑仍然不能与大自然竞争。从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不只对发现
新药有巨大潜力,还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新药提供独特的结构
新颖的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证明,皂苷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
肿瘤作用,而且其抗肿瘤作用的靶点和途径比较广泛。除了
直接杀伤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外,皂苷在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阻遏癌症的启动、延缓癌症的演进、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诱导癌细胞的再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传统临床抗
癌药的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提示了这类化
合物有着很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1皂苷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皂苷(saponins)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仅植物中已
发现的甾体皂苷元就已经有近百种。主要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
百合科的丝兰属和知母属,以及菝葜科、薯蓣科、龙食兰科等;
双予叶植物中也有发现,如豆科、玄参科、茄科等。三萜皂苷在
豆科、五加科、伞形花科、报春花科、葫芦科等植物中比较普遍。
很多重要的中药如人参、三七、绞股蓝、柴胡、黄芪、远志、商陆、
桔梗、知母等所含的皂苷成分得到了系统的研究。
由于皂苷结构较复杂,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难度较大,直
到近20年随着分离技术和结构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对皂苷
的化学、生理活性和应用的研究才有突破性发展。皂苷由皂苷
元(sapogenins)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组成皂苷
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其
他戊糖类。苷元可分为两大类:三萜类和甾体类。三萜又可分
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其中以五环三萜为常见。四环三萜型
皂苷中以达玛烷型(dammaranetype)皂苷研究较多、较深入,
生理活性也值得注重;五环三萜型皂苷中作药用的以齐墩果
烷型(oleanolanetype)皂苷分布最广,研究最多。甾体皂苷中
又分为螺甾醇型(spirostanolsype)皂苷和呋喃甾型
(furostanolstype)皂苷,以螺旋甾型皂苷生理活性较显著。
2皂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2.1对肿瘤的预防作用
2.1.1抗始发剂(抗致突变活性):癌症的始发突变涉及致
癌物的代谢活化、活化致癌物与DNA形成加成物以及DNA
的损伤与修复。该过程非常短,常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发生。
从菊科香丝草Conyzabonariensis(L.)Crong.叶中分
离得到的单萜苷卧蒎稀一7pO一}D一2,6一二乙酰吡喃葡萄糖苷
和a一蒎稀一7pD-争D一二乙酰吡喃葡萄糖苷,在小鼠微核实验
中,给以剂量8mg/kg时,具有强的抗致突变作用。大豆皂苷
收稿日期:2004—05—12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3AA223507),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2DZl9147,01DJl9010)
作者简介:单磊(1981一),男,山东人,硕士,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理研究。
*通讯作者Tel:(021)25070386E—mail:wdzhangy@hotmail.com
万方数据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李作洲, 徐艳琴, 王瑛, 黄宏文, LI Zuo-Zhou, XU Yan-qin, WANG Ying, HUANG
Hong-We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2)
被引用次数: 46次
参考文献(33条)
1.Guo B L;Xiao P G;中国中药杂志 Comment on main species of Herba Epimedii[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04)
2.Wu H;Lien E J;Lien L L 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Epimedium species: a survery
2003
3.Stearn W T Epimedium and Vancouveria (Berberidaceae), a monograph 1938
4.Delectis Florae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Agendae Academiae Sinicae 中国植物志 2001
5.Ying T S Petal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pimedium L.(Berberidaceae)[期刊论文]-植物分
类学报 2002(06)
6.Sun C;Lin C H;Zhong Y Studies 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pimedium in Guizhou province[期刊
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3(08)
7.He S Z;Guo B L;Wang X C;贵州科学 Taxonimic study on Epimedium sagittatum (Berberidaceae) 2003(12)
8.He S Z;Guo B L Quality research of Epimedium L. in Guizhou 1996(05)
9.Guo B L;Wang C L;Xiao P G;中草药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Epimedium
sagittatum 1996(10)
10.Dong R;Feng Y C;Qin J 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ffective composition content of Epimedium
koreanum Nakai in different growing areas of Changbai mountains[期刊论文]-特产研究 2003(02)
11.Wang Z H;Huang L J;Hong Y K;中草药 Analysis of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Epimedium 2002(zk)
12.Huang C Y;Zhao L H;Mei L H Studies on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Epimedium brevicornum crude drugs
[期刊论文]-中国天然药物 2003(03)
13.Du Q Z;Xia M;Ito Y Purification of icariin from the extract of Epimedium segittatum using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外文期刊] 2002(12)
14.Wang J X;Fan X W;Lu X M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pimedium platyetalum[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2002(10)
15.Garbati M;Maddock D Anti-inflammatory agent in extracts from Epimedium grandiflorum Morr.
inhibits IL-1 beta-induced expression of IL-6 via inhibition of IKK activity and phosphorylation of
p38 in cultured human keratinocytes 2002
16.Chen K M;Ge B F;Ma H P The serum of rats administered flavonoid extract from Epimedium sagittatum
but not the extract itself enh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rat calvarial osteoblast-like cells in vitro
[外文期刊] 2004
17.Wu J L;Wu G D Estimation on the resources of Epimedium in Sichuan province 1993(06)
18.Zhu C D;Zhuang Z P;Sun Q M;中国中药杂志 Studies on qualitative changes of total flavones and
icarrinin Epimedium sagittatum 1998(01)
19.Koga S;Shoyama Y;Nishioka I Studies on Epimedium species: Havonol glycoside and isozymes[外文期刊
] 1991(04)
20.Sun C;Han J Y;Dong Y;etal Observati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wild Epimedium acuminatum
2001(zk)
21.Dong R;Feng Y C;Liu L J 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on effective chemical contents of Epimedium
koreanum Nakai[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4)
22.Suzuki K Breeding system and crossability in apanese Epimedium (Berberidaceae) 1984
23.Baskin J M;Baskin C C Seed germination ecophysiology of Jeffersonia diphylla, a perennial herb of
mesic deciduous forest[外文期刊] 1989(07)
24.Shi J X;Yin J L;Liu Y D;etal Affecting of drought stress in Epimedium sagittatum[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2(06)
25.Koyama H Notes on the karyotypes of Epimedium 1965
26.Takahashi C;Tanaka R A triploid of Epimedium sempervirens var. hypoglaucum 1982
27.Kim Y D;Jansen R K Chloroplast DNA restriction site varia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Berberidaceae
[外文期刊] 1998(12)
28.Nickol M G Phylogeny and inflorescences of BerberidaceaeA morphological survey 1995
29.Wang T;Su Y J;Zhu J M RAPD analysis on some species of Berberidaceae[期刊论文]-植物研究 2001(03)
30.Guo B L;Xiao P G The flavonoids in Epimedium L.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1999(03)
31.Guo B L;Xiao P G;He S Z;云南植物研究 The pollen exine ornamentation of Epimedium and it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1998(02)
32.Nakai R;Shoyama Y;Shiraishi S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Epimedium species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and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diagnosis[外
文期刊] 1996(1)
33.Sun C;Lin C H;Zou J L;etal Preliminary study on agamogenesis of Epimedium wushanense 2002(zk)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静.李建平.张跃文.胡淑平 淫羊藿药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9,18(8)
2. 侯集瑞.盛吉明.王秀全.田义新.武国君 淫羊藿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
3. 叶丽卡.陈济民.YE Li-ca.CHEN Ji-min 淫羊藿的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
4. 徐艳琴.李作洲.张学军.陈建军.周建峰.王瑛.XU Yan-Qin.LI Zuo-Zhou.ZHANG Xue-Jun.CHEN Jian-Jun.ZHOU
Jian-Feng.WANG Ying 三种药用淫羊藿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1)
5. 韩冰.杨峻山.Han Bing.Yang Junshan 淫羊藿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中草药2000,31(11)
6. 孟宁.孔凯.李师翁.MENG Ning.KONG Kai.LI Shi-weng 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5)
7. 裴利宽.黄文华.何天谷.郭宝林.PEI Li-kuan.HUANG Wen-hua.HE Tian-gu.GUO Bao-lin 中药淫羊藿主要资源种
类药材质量的系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
8. 郭宝林.肖培根 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评述[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
9. 吴瑕.李东晓.邓文龙.WU Xia.LI Dong-xiao.DENG Wen-long 淫羊藿对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期
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
10. 郭峰.赵纳 淫羊藿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7,16(24)
引证文献(46条)
1.魏国燕.陈建军.廖思红.王瑛 光照对淫羊藿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期刊论文]-植物科学学报 2012(4)
2.郑民强.邓炜.范冬云.周庭飞 黔产两种淫羊藿抗药物诱导小鼠骨质疏松的药效学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 2011(3)
3.姚慧敏.丁健秋 均匀设计实验法优选朝鲜淫羊藿微波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6)
4.徐艳琴.陈建军.葛菲.刘小丽.王瑛 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0(4)
5.李牡丹.石旭.关萍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2)
6.宋丽娜.陈光.喻长远 四川淫羊藿中两个新的黄酮醇苷[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10)
7.王荣.黎云祥.权秋梅 箭叶淫羊藿花芽分化过程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9(10)
8.高翔.张华峰.卢大炎.王瑛 淫羊藿属植物中黄酮苷含量与叶片形态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2)
9.李牡丹.石旭.关萍 粗毛淫羊藿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扩增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09(8)
10.任磷.戴思兰.王瑛 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6)
11.滕菲.曾耀英.黄秀艳.杨志.姚满林.宋兵.李林 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期刊论文
]-中草药 2008(9)
12.姜天亮.黎云祥.杨子松.韩素菊.陈光登 淫羊藿花蕾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1)
13.王婷.张金超.陈瑶.黄锋.杨梦甦.肖培根 6种淫羊藿黄酮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7(8)
14.陈彦.贾晓斌.蔡垠.丁安伟 温度和受热时间——影响淫羊藿苷含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7)
15.赵艳红.贾晓斌.陈彦.Ming Hu 淫羊藿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10)
16.张华峰.高翔.卢大炎.王瑛 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B、C与淫羊藿苷的含量[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
报 2007(2)
17.张翔.张华峰.牛丽丽.杨晓华.王晓宇.李璐 淫羊藿保健露酒的研制及其功能评价[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5)
18.蒋凌云.刘光明.陈可欣 淫羊藿苷的提取、分离和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1(5)
19.牛晓丽.张曜武.关雅琼 淫羊藿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津化工 2010(5)
20.张华峰.杨晓华 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1)
21.赵艳红.贾晓斌.陈彦.范晨怡.MING Hu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8(3)
22.刘晓鹏.姜宁.刘志彪 淫羊藿叶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3(6)
23.曾丽萍.刘谊兰.王瑛 淫羊蕾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1(2)
24.刘茂南 淫羊藿药用资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09(9)
25.权秋梅.黎云祥 密度制约作用对箭叶淫羊藿有性繁殖时期形态特征的影响[期刊论文]-植物研究 2008(1)
26.张华峰.王瑛.黄宏文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及其在淫羊藿中的研究展望[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6(11)
27.权秋梅.黎云祥 巫山淫羊藿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13(4)
28.钟丽红.赵宇.刘德山 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10)
29.王嫱.李祝.任秀秀 箭叶淫羊藿总黄酮水提法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农业科学 2012(3)
30.周少娟.何雪梅 HPLC法测定益脑片中淫羊藿苷含量[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12)
31.程新萍.朱峰.周可青 淫羊藿总黄酮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
通报 2007(2)
32.权秋梅.黎云祥.吴春梅.曾冉.郭强 淫羊藿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7(10)
33.寿折星.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 淫羊藿总黄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1)
34.张明月.石进校 淫羊藿属植物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35.张华峰.杨晓华.郭玉蓉.王瑛 药用植物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2009(3)
36.程新萍.朱峰.周可青 淫羊藿总黄酮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
通报 2007(2)
37.孔璐.黎云祥.权秋梅.张林 不同群落类型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期刊论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38.吴春梅.黎云祥.张洋.张吉伟 淫羊藿种子产量与生境的关系[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8(2)
39.徐艳琴.李作洲.王瑛.黄宏文 湖北3种药用淫羊藿植物等位酶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期刊论文]-遗传学报
2007(1)
40.吴春梅.黎云祥.权秋梅.曾冉.郭强 淫羊藿果实成熟与生境的关系[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2)
41.田允.蔡晶 补肾中药对大鼠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5)
42.聂勇.黎云祥.权秋梅.马永红.王琼.王荣 不同群落类型中柔毛淫羊藿无性系构件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配置比较
[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5)
43.詹立平.赵鑫.张建军.刘志梅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
44.徐艳琴.李作洲.张学军.陈建军.周建峰.王瑛 三种药用淫羊藿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
究 2008(1)
45.张永刚.韩梅.韩忠明.刘翠晶.杨利民 不同生境朝鲜淫羊藿生长与光合特征[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2(5)
46.张永刚.韩梅.韩忠明.刘翠晶.杨利民 不同生境朝鲜淫羊藿生长与光合特征[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2(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20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