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cultivation method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ng and growth dynamics of Angelica sinensis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257·
布滑移相似和过程相似等计算方法,在全国2000多
个地方范围内,筛选出736个地方不同程度的适合
栽种黄芩,并划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4
个等级,并定量表达适宜程度和次序,进行了可视化
的表达等。经与传统的实地调查和试种方法比较和
验证等分析,说明“系统”计算的黄芩适生地分析结
果和等级划分基本是正确的。同时表明研究选择的
黄芩初始条件也是基本准确。
3.2“系统”是从生态环境分析,抓住主要矛盾,黄
芩水热相似距大小,有效地反映了黄芩对环境的要
求和环境条件的吻合程度。从“系统”结果与普查结
果的一致性和优越性分析,走出传统区划的4个误
区,结果的有序性等分析,证明了“系统”分析结果的
科学性、先进性、预见性、有序性和具体指导性。“生
物适生地分析系统”能对黄芩进行适生地分析,并得
出科学、可靠的结果,对其他中药材甚至其他生物
(动、植物)同样可以进行适生地分析,具有通用性和
一般性[8~10]。
3.3在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进行适宜的黄
芩引种、驯化及栽培时,还要考虑社会条件、交通条
件、市场条件等因素,特别要考虑其质量即含成分的
量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黄芩栽培生产。
References:
[1]ChenSL,XiaoXH,WangY.Thenumericalregionalization
ofthemedicinalpl ntinChina[J].ResDevMarket(资源开
发与市场),1994,10(1):8-10.
[23ChenSL,XiaoXH,ChenSY,eta1.Numericalstudieson
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offritillariaunibracteatacommu—
nityrJ].JSouthwestChinaNormalUniv:NatSci(西南师
[33
[4]
[5]
[63
[7]
[8]
[9]
[i03
[11]
[12]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2(4):416—420.
XiaoXH.ChenSL。ChenSY.Astudyontheproduction
layoutofendemicandsuperior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n
Siehuan[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2):70—72.
ChenXH,ChenSL,ChenSY.Thestudyontheclimatic
ecologicaladequacyofWutouandFuzifromSichuan[J].Res
DevMarket(资源开发与市场),1990,6(3):151—153.
ChenSL,XiaoPG.IntroductiontotheSustainableUtiliza—
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Resources(中药资源可持续
利用导论)[M].Beijing:China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Press,2006.
WeiJH,ChenSL,WeiSQ.Analysisontheadaptivearea
ofBupleurumchinenSeDC.anditsquant澎cational】ygeo—
graphicaldivision[J].wordSciTech:ModerTraditChin
MedMaterMed(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
(6):125—129.
ChineseTraditionalHerbCompany.ResourceofMedi inal
PlantinChina(中国中药资源)[M].Beijing:Science
Press.1995.
WeiSQ.AnalysisOnBio—climaticM t hingbetweenChina
andOtherCountryintheWorld(中国与世界生物气候相似研
究)[M].Beijing:ChinaOceanPress,1994.
WeiSQ.ProgressandApplicationofResearchOnBio—cli
maticMatchingResearchandApplicationonGeomagnetism
AtmosphereandSpace(地磁大气空间研究及应用)[M].
Beijing:GeographPublis ingHouse,1996.
BiologyAdaptationandRiskAnalysisSy tem[生物适生地及
风险分析系统(ARI。G)][s].2000SRl266.
“uJM,WeiSQ.Introductionofforeigncolorcottoninthe
adaptationareaofChina——oneoftheapplications udiesofbio——
logyadaptationarea alysisy tem[J].ChinJEco—Agric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27—30.
ChineseTraditionalHerbCompany.ChineseAcademyof
SurveyingandMapping.TheAtlasofChineseMedicinal
PlantResourceRegion(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M].Beijing:
SciencePr ss,1995.
[13]ChineseTraditionalHerbCompany.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alPlant(中国常用中药材)[M].Beijing:Science
Press,1995.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蔺海明1,刘学周1,刘效瑞2,王兴政1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甘肃定西743000)
摘 要: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垄
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
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株高、地上部分和根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白色地膜覆盖。垄作
对麻口病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黑色地膜覆盖有提高早薹率的现象。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平作增加
4 650kg/hm2,增产率达33.4%;覆白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次之,较对照增加3372.2kg/hm2,增产率达24.3%,沟植
和垄作的增产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当归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关键词:当归;地膜;干物质积累
中图分类号:R2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2—0257一05
收稿日期:200604—08
作者简介:蓠海明,男,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从事的研究方向为旱地农业、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旱地农业
生态学》、《旱地农业生态工程理论与实践》、《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技术》等,翻译出版《北美洲旱地农业》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
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Tel:(0931)7631122E—mail:linhm@gsau.edu.CH
万方数据
·258·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
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ndrymatteraccumulating
andgrowthdynamicsofAngelicasinensis
LINHai~min91,LIUXue—zhoul,LIUXiao—rui2,WANGXing—zhen91
(1.Col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DrylandFarming
ResearchandExtensionCenterofDingxi,GansuProvince,Dingxi74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 udyth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ngrowthdynamicsintheaerial
partandrootofAngelicasinensisandDitylenchusdestructor,rateofearlybolting,andyielofA.sinensis
aswell.MethodsC mparedwithconventionalplanting,ridgeplanting,furrowplanting,whiteplastic
mulchoverage,andblackplasticmulchoveragewereusedtOevaluateth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
ondrymatteraccumulatingandgrowthdynamicsofA.sinensis.ResultsTheinfluenceofblackplastic
mulchoveragetO rowthdynamicsofA.sinensisisthebiggest,nextforwhiteplasticmulchoverage.
ThereisthebestinhibitiontOD.destructornderidgeplanting.Blackplasticmulchoveragecanan—
hancetherateofearlybolting.Thetreatmentofblackplasticmulchoveragehasthehighestyield,which
canincreasetheyieldby33.4%(4650kg/hm2)comparedtoconv ntionalplanting;nextforthetreatment
ofwhiteplasticmulchoverage,whichincreasedthyieldby24.3%(3372.2kg/hm2)comparedtOcon—
ventionalpl nting.Buttherew renosignificanteffectsofridgeplantingandfurrowplantingonincreasing
yield.ConclusionThecultivationmethodsfblackplasticmulchoverageshouldbebroughtin owide
useinA.sinensiscultivation.
Keywords: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plasticmu choverage;drymatteraccumulating
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是重要的
常用中药材,当归根含挥发油、水溶性成分及其他有
益元素,性温、味甘、辛,具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
肠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药[1’2],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
用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有栽培当归的
记载。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其医著《本草纲
目》中写道:“当归,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
莳为货。”可见明朝时当归已经广泛种植。当归属植
物在我国有26种5变种1变型,但作为正品药材者
仅一种,即当归,主产甘肃[3]。当归是甘肃重要道地
药材之一,我国目前生产的当归90%产自甘肃省,
长期以来,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是甘肃岷县一带量
多且上乘H],并将岷县、漳县、渭源等地所产当归称
之为“岷归”。近年来,当归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饮料、酒等制造原料口“]。当归的
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是,当归的栽培技术仍停留在传
统的栽培水平上,技术措施不规范,栽培要点不突
出,耕作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特等、一等
当归产出率低,严重制约着当归的高效化生产。笔者
开展该项试验,旨在探索当归高效栽培的最佳方式,
为当归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05年4~10月在甘肃
省漳县殪虎桥乡沙沟台村周庄社进行。当地海拔
2350m,年平均气温5.3。C,≥10C的有效积温
1750℃,降水量600mm,日照时数2000h,无霜期
120d。
试验区土壤为耕种黑麻土,质地中壤,肥力均
匀,前茬为蚕豆。0~20cm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
38.2g/kg,全氮2.375g/kg,全磷0.79g/kg,碱解
氮180.7mg/kg,速效磷17.4mg/kg,速效钾278.9
mg/kg,pH值8.13。播种时施纯氮90kg/hm2、五氧
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45kg/hm2,作为基肥于
栽植前分小区一次性施入土壤,田间管理措施同于
当地大田生产。
供试当归种苗产于漳县殪虎桥乡。选择苗重1g
左右,均匀一致且生长健壮、茎芽完好的种苗。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5
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m×6m,行距30cm,
每小区栽9行,密度1.05×105株/hm2,折合189
株/1b区、21株/行。走道50cm,小区四周筑30cm
高的地埂,以防止小区间串肥。四周保护区宽2m。
各处理分别为:①平作;②垄作(垄高10cm);③沟
植(沟深5cm);④覆白色地膜;⑤覆黑色地膜。
1.3调查取样方法:试验于4月3日播种,10月25
日收获。从6月1日开始直至采挖期,每隔15d同
时测定地上部茎叶、地下部根系生长量各一次。收获
时按小区实际产量计产,并记录麻口病株数。
万方数据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259·
1.4计算公式与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D1对试验
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使用新复极差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方式对当归生长动态的影响
2.1.1栽培方式对当归茎叶生长动态的影响:6月
初到7月中旬是茎的快速生长期。8月份茎的增长
趋势减缓,到9月上旬达到高峰。据9月1日测定覆
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处理的株高为49.07、45.53
cm,分别比对照43.3cm高5.77、2.23cm,而垄作
和沟植处理的株高均低于对照。这主要是因为覆膜
既提高了土壤温度,又保存了土壤水分,同时防止了
雨水对土壤养分的淋溶,为植株的生长创造了优越
的条件,尤其是黑色地膜覆盖对于热量的吸收和保
存要优于白色地膜覆盖,因此黑色地膜覆盖的株高
也高于白色地膜覆盖。9月中旬茎叶开始萎蔫,株高
下降。而此时覆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及垄作处理仍
比对照平作的株高40.00C1T1分别高7.00、4.11、
4.00CIII,表明覆黑色地膜、白色地膜能延缓植株的
衰老进程,进一步分析认为由于覆膜提高了土壤温
度、保存了养分进而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促
进了土壤中肥料的转化率,同时也提高了作物对养
分的吸收率,因而表现出了延缓植株的衰老的作用。
因为黑色地膜覆盖在吸收和保存热量方面比白色地
膜覆盖更有优势,因此其效果更显著,见图1(数据
为每小区10株样本平均值,下同)。从5月初幼叶出
现直至8月中旬,不断地有心叶萌发,叶片数逐渐增
加。7月1日平均为4.70~5.30片,到8月中旬达
到最多平均为5.8~6.6片,各处理无差别。到了9
月份外侧叶片开始枯萎,叶片数有所减少。此过程各
处理叶片数无差别,说明叶片数可能受当归自身基
因控制,4i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见图2。
2.1.2栽培方式对当归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
表明:6月初至8月中旬,当归根干物质积累上升趋
势较缓,I『|i从8月下旬开始,当归根干物质积累进入
了快速增长期。据10月1日测定,根干物质积累表
现为黑色地膜>白色地膜>沟植>垄作>平作(图
3)。进一步分析认为:出于当归根部的生长发育规律
是后期,}长速率加快,而化肥具有速效性,通常促进
了当¨j的前期乍长,却使当归生长后期形成了可利
用养分耗堪,肥力不足的现象,而地膜覆盖尤其是黑
色地膜覆盖保水、保温、保肥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
一问题,/fi利{f_二当归后期根于物质积累;而沟植提高
了对m水的集聚和利用,也促进了当归后期根干物
质积累;垄作则闪增加了光合作用面积,接受了更多
的光照同时其土壤温度也相对较高而增加了干物质
在根部的积累。因此都表现为根干物质积累量高于
对照平作。
日期
图1栽培方式对当归茎生长动态的影响
Fig.1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ngrowth
dynamicsofA.sinensisstem
日期
图2栽培方式对当归叶生长动态的影响
Fig.2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ngrowth
dynamicsofA.sinensisleaf
40

商30

莲20

塞10
万方数据
·260·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
蔷25
壁20
蜓15
举10
霪s
发病普遍率/%处理——
I Ⅱ Ⅲ 平均
平作 6.7 8.87.4 7.6
垄作8.47.8 6.0 7.4
沟植 4.713.16.3 8.0
覆白色地膜5.212.49.5 9.0
覆黑色地膜4.914.9z.7 7.5
病情指数/% 平均早
I Ⅱ Ⅲ 平均薹率/%
2.2.2栽培方式对当归早薹率的影响:通常当归的
生长发育周期第一年为育苗期,第二年为成药期,第
三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有的植株在第二年就提
前抽薹开花,称为早薹[9]。早薹的当归根部不再膨
大,并木质化,产量下降,失去药用价值。试验结果表
明(表1),不同栽培方式对当归早薹率有一定影响。
其中,覆黑色地膜的处理早薹率为14.7%,较对照
升高2.3%。究其原因,可能是覆黑色地膜后土壤温
度增高,加速了当归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
而导致了早薹率的升高。
2.2.3栽培方式对当归等级的影响:不同等级的当
归其产值有着很大差异,提高特级、一级当归产出率
是增加产值的有效方法之一。由表2可知,特级、一
级当归以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出率最高,分别比对
照高9.8%和6.9%。其次覆白色地膜和沟植的处理
为特级、一级当归的产出率分别比对照高9.2%、
2.4%和2.9%、2.1%。
表2不同栽培方式对当归等级的影响
Table2 Effectsofcultivationmethods
ongradesofA.sinensis
特级:单株鲜根重≥150g;一级:单株鲜根重100~150g
Distinguishedrootextractions:weightoffreshrooofsingle
plant≥150g;first—classrootextractions:weightoffreshrooof
singleplanti00—150g
2。3栽培方式对当归产量影响:经方差分析,处理
间F一5.655>F。。。一3.84,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其产
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最
高,较对照增加4650。0kg/hm2,增产率达33。4%,
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覆白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次
之,较对照增加3372.2kg/hm2,增产率达24.3%,
增产作用达显著水平;沟植和垄作的增产作用不显
著(表3)。
表3栽培方式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Table3 Effectofcultivationmethods
onyieldofA.sinensis
覆黑色地膜
覆白色地膜
沟植
垄作
平作(CK)
34.432.633.2
30,730.432.2
33,024.929.5
27.028.325.2
23.927.523.7
33.40Aa 4 650.0
31.10^B一3 372.2
29.13AB曲c2 277.8
26.83AB
be
1 000.0
25.03B
c 一
大写字母表示各处理之问在0.01水平的差异显著性;小写字母
表示在0.0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
CapitallettershowsP<0.01;smalllettershowsP<0.05US
controlgroup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261·
3讨论
3.1覆膜既提高了土壤温度,又保存了土壤水分,
同时防止了雨水对土壤养分的淋溶,因此对当归的
株高、于物质积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黑色
地膜覆盖将当归地上部分干物质迅速积累期延长了
10d左右,这对于增加植株的光合能力有重要意
义。而垄作和沟植虽然对株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是由于沟植能提高对雨水的集聚和利用,垄作能
接受更多的光照,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同时其土壤温
度也相对较高,因此这两个处理也对当归地上部分
产生了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干物质在根
部的积累。
3.2 当归麻口病是影响当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
要因素,有研究认为是由当归茎线虫引起的r8]i在土
壤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线虫的重要因素,土壤的温、
湿度越高,线虫越活跃。垄作、黑色地膜覆盖、沟植可
能是因为对土壤温湿度及土壤结构产生了影响,抑
制了线虫的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病性,但试验表
明各处理间的麻口病发病普遍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
差异,因此栽培方式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还需做进
一步研究。
3.3试验表明,只要对传统的栽培技术进行改良均
能提高当归产量,尤其是全生育期覆黑色地膜的处
理,由于对地上部和根部当归干物质积累都产生了
有利影响,因此产量最高。据实地观察,用黑色地膜
覆盖的处理膜下行间不长杂草,这不仅对当归高产
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节省了劳力和种植成本,因此,在
当归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References:
[1]ZhouJH,WangYM.ChinesePharmacology(中国药理学)
[M].Shanghai:ShanghaiScientificandTechnicalPub ish—
ers。1986.
[2]YeN,KooMW,LiY,ela1.Angelicasinensismodulates
migrationandproliferationofgastricepithelialcel s[J].Life
Sci,2001,68:961—968.
[3]DelectisFloraeR 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Agendae
AcademiaeSinicaeEdita.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
(中国植物志)[M].Beijing:SciencePress,1992.
[43ZhaoYJ,ChenSB,GaoGY.Studyonthe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ofcultivatedsoilofgenuinecrudeandno—enuine
crudeChineseAngelica[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
中药杂志),2002,27(1):19.
[5]MaRJ,WangX,ChenXL.Advancei researchofAngeli-
casinensis[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2,33
(2):280282.
r6]ChenCY.Traceel mentsinTaiwaneseh althfood,Angeli
cakeiskei,andotherp oducts[J].FoodChem,2004,84:
54549.
[73LuWD.SPSStatisticAnalysisforWindows(SPSSfor
Windows统计分析)[M].Beijing:ElectronicIndustry
Press,2000.
[8]ChaiZX,LiJH,LiYD.Spatialpatternofangelicaroot
andits amplingtechniques口].PlantProtect(植物保护),
2004,30(3):59—61.
[9]ZhangGX.ChineseAngelica(当归)[M].Beijing:Agricul—
turalPublishingHouse,1989.
刺革菌科4种药用真菌的ITS区序列分析
曹小迎,蒋继宏+,孙 勇,陈凤美,刘 群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目的 对刺革菌科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孑L菌及鲍姆木层孔菌4种药用真菌rDNAITS片段进
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中外同类真菌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 对这4种药用真菌的rDNAITS区进行了
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X、Mega3.1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rDNAITSl、ITS2和5.8S
rDNA完整序列,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的ITSl序列长度范围为244~324bp,ITS2
序列长度范围为229~274bp。以圆瘤孢多孔菌(DQ200923)为外类群,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得到了包括这4
种药用真菌及GenBank中3个与这4种中3种相应真菌的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
鉴别结果相吻合。结论ITS序列可作为这4种药用真菌分子鉴定的依据。
关键词:刺革菌科;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2.71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2—0261—04
收稿日期:2006—04—11
基金项目: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02AXLl2)
作者简介:曹小迎,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蒋继宏Tel:(0516)83403515Email:jhjiang@xznu.edu.cn
万方数据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作者: 蔺海明, 刘学周, 刘效瑞, 王兴政, LIN Hai-ming, LIU Xue-zhou, LIU Xiao-rui
, WANG Xing-zheng
作者单位: 蔺海明,刘学周,王兴政,LIN Hai-ming,LIU Xue-zhou,WANG Xing-zheng(甘肃农业大学农学
院,甘肃,兰州,730070), 刘效瑞,LIU Xiao-rui(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2)
被引用次数: 6次

参考文献(9条)
1.Zhou J H;Wang Y M 中国药理学 1986
2.Ye Y N;Koo M W;Li Y Angelica sinensis modulates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外文期刊] 2001
3.Delectis Florae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Agenda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中国植物志 1992
4.Zhao Y J;Chen S B;Gao G Y Study on the physicoehemical properties of cultivated soil of genuine
crude and no-enuine crude Chinese Angelica[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2(01)
5.Ma R J;Wang X;Chen X L Advance in research of Angelica sinensis[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2(02)
6.Chen C Y Trace elements in Taiwanese health food,Angeli ca keiskei,and other products[外文期刊]
2004
7.Lu W D 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 2000
8.Chai Z X;Li J H;Li Y D Spatial pattern of angelica root and its sampling techniques[期刊论文]-植物
保护 2004(03)
9.Zhang G X 当归 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马伟明 不同茬口对当归育苗的影响[学位论文]2009
2. 王钊.王西红.赵华.马卫东.吕红梅 地膜西瓜、甘薯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06(5)
3. 邱黛玉.蔺海明.方子森.李应东.QIU Dai-yu.LIN Hai-ming.FANG Zi-sen.LI Ying-dong 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期
早期抽薹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期刊论文]-草业学报2010,19(6)
4. 王吉明 西瓜覆盖黑色地膜好处多[期刊论文]-中国西瓜甜瓜2004(3)
5. 郭郑蔚.包云峰 黑色地膜覆盖西瓜试验[期刊论文]-中国西瓜甜瓜2003(3)
6. 黑色地膜小知识[期刊论文]-蔬菜2003(8)
7. 漆琚涛.许彩荷 当归地膜覆盖穴植移栽生产技术[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1)
8. 牛珂平 地膜大蒜栽培技术[期刊论文]-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5)
9. 吴飞.饶晓娟.简茂.王治国.杨培林 液态地膜与塑料地膜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
技2010(4)
10. 李绍平.杨丽英.董志渊.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LI Shao-ping.YANG Li-ying.DONG Zhi-yuan.LI Lin-yu.
WANG Xin.YANG Bin.YAN Sh-iwu 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

引证文献(6条)
1.邱黛玉.蔺海明.刘学周 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科技 2008(6)
2.萨日娜.王亚丽.朱书强.潘新波.杨应文.孙宇靖 不同生长期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和正丁烯基苯酞含量的动态
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12(11)
3.孙红梅.张本刚.齐耀东.张昭.郭增祥 当归药材资源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4.姚玉璧.马鹏里.张秀云 道地与近道地当归栽培气候生态与土壤环境区划[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
5.孙红梅.张本刚 甘肃地区当归生长动态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0(17)
6.顾志荣.师富贵.金岩 当归麻口病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203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