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木贼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的成分相似。 而挥发油的主成分二十一烷、十九烯、
十九烷等的药理作用 ,及植物挥发油有效成分部位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广东植物 [M ].第 2卷 .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 [M ] .北京: 航
空工业出版社 , 1996.
[3 ] 冉选德 .中华药海 [M ] .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 , 1993.
[4 ]  Bucbau er G, Ji rovet z L, Kaul V K. Volati les of Cestrum noc-
turnum L [ J ]. J Es sent Oi l Res, 1995, 7( 1): 5-9.
[ 5 ]  Ahmad V U, Baqai F T, Ahmad R A dios gerin tet ras accharide
f rom Cestrum nocturnum [ J ]. Z Naturforsch B Ch em Sci ,
1995, 50( 7): 1104-1110.
[ 6] 陈志行 ,邬俊华 ,王仁萍 . 夜来香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 2001, 32( 6): 498-499.
木贼化学成分研究
张承忠 1 ,赵 磊 2 ,李 冲 1 ,刘 英 3
( 1. 兰州医学院 药学系 ,甘肃 兰州  730000;  2. 甘肃省定西地区药品检验所 ,甘肃 定西  743000;  3.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 药剂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木贼 Hippochaete hiemale ( L. ) Bo rh er为木贼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疏风散热、解肌、退翳之功效 ,
用于治疗目生云翳 ,血痢 ,脱肛 ,疟疾等 [1 ]。本实验对
木贼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了 4
个成分 ,其中 3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X-型显微熔点仪 (未校正 ) , V G ZAB-HS质谱
仪 , Bruker AM-400核磁共振仪 ( TM S内标 )。薄层
色谱用硅胶 G,柱色谱硅胶 ( 100~ 200目 )均为青岛
海洋化工厂产品 ,柱色谱聚酰胺 (解放军 83305部队
701厂 ) ,聚酰胺薄膜 (浙江黄岩生化材料厂 ) ,
N KA-9大孔吸附树脂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 )。木贼
H .hiemale ( L. ) Bo rher采自甘肃省武都县。
2 提取和分离
木贼全草 8 kg,乙醇回流提取 3次 ,减压回收乙
醇得流浸膏 ,石油醚萃取。剩余部分热水溶解 ,硅藻土
过滤澄清 ,经大孔吸附树脂富集 , 70%乙醇洗脱 ,减压
回收乙醇 ,得浸膏 26 g。过聚酰胺柱 ,乙酸乙酯-甲醇
( 12∶ 1~ 3∶ 1)梯度洗脱 ,得 3部分。3部分过聚酰胺
柱层析 ,分别用乙酸乙酯 -甲醇 ( 5∶ 1) ,乙酸乙酯 -甲
醇 -水 ( 4∶ 1∶ 0. 1)洗脱 , 25%乙醇洗脱 ,得化合物Ⅰ
( 28 mg ) ,Ⅱ ( 50 mg ) ,Ⅲ ( 36 mg ) ,Ⅳ ( 40 mg)。化合
物Ⅰ ~ Ⅳ盐酸-镁粉、 Molish反应均为阳性。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 : 黄色结晶 , mp 235℃~ 237℃
( MeOH)。 FAB-M S m /z: 471 [M+ Na ]+ , 455 [M+
Li ]+ 。 1HNM R( DM SO-d6 ) δ: 5. 50( 1H, d, J= 7. 2
Hz, H-1″) , 6. 65 ( 1H, brs, H-6) , 6. 98 ( 1H, brs, H-
8 ) , 7. 14( 2H, d, J= 8. 0 Hz, H-3′, 5′) , 8. 26( 2H, d,
J= 8. 0 Hz, H-2′, 6′) ; 13 CNMRδ: 147. 6( C-2) , 137. 0
( C-3) , 176. 5( C-4) , 161. 0( C-5) , 99. 2( C-6) , 163. 1
( C-7 ) , 94. 6 ( C-8 ) , 156. 2 ( C-9) , 105. 3 ( C-10) ,
122. 2( C-1′) , 130. 1( C-2′) , 115. 6( C-3′) , 160. 0( C-
4′) , 115. 8( C-5′) , 130. 0( C-6′) , 100. 8( C-1″) , 73. 9
( C-2″) , 78. 0( C-3″) , 70. 3 ( C-4″) , 77. 3( C-5″) , 61. 0
( C-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山柰酚 -7-O-β-D-葡萄
糖苷一致 [2 ]。
化合物 Ⅱ : 黄色结晶 , mp 178 ℃~ 180 ℃
( M eOH)。 FAB-M S m /z: 487 [M+ Na ]+ , 471[M+
Li ]
+ , 302(苷元 ) ; 1HNMR( DM SO-d6 ) ,δ: 5. 45( 1H,
d, J= 7. 2 Hz, H-1″) , 6. 21( 1H, brs, H-6) , 6. 41( 1H,
brs, H-8) , 6. 84( 1H, d, J= 8. 4 Hz, H-5′) , 7. 56( 1H,
d, J= 8. 4 Hz, H-6′) , 7. 58 ( 1H, brs, H-2′) ; 13
CNMRδ: 156. 3 ( C-2) , 133. 4 ( C-3) , 177. 4 ( C-4) ,
161. 2( C-5) , 98. 8( C-6) , 164. 2( C-7) , 94. 6( C-8) ,
156. 6( C-9) , 104. 2( C-10) , 121. 4( C-1′) , 115. 3( C-
2′) , 144. 9( C-3′) , 148. 5( C-4′) , 116. 4( C-5′) , 121. 8
( C-6′) , 101. 1( C-1″) , 74. 1( C-2″) , 77. 6( C-3″) , 70. 0
( C-4″) , 76. 6( C-5″) , 61. 1( C-6″)。 以上数据与文献
报道 的 槲皮 素 -3-O-β -D-吡 喃 葡 萄糖 苷 数 据
一致 [3, 4 ]。
化合物 Ⅲ : 黄色晶体 , mp 211 ℃~ 214 ℃
( MeOH); FAB-M S m /z: 779 [M+ Na ]
+
, 763 [M+
Li ]
+
;
1
HNM R( DM SO-d6 ) δ: 1. 14 ( 3H, d, J= 5. 9
Hz, CH3 ) , 4. 70( 1H, brs, H-1 ) , 5. 31( 1H, d, J= 7. 2
Hz, H-1″″) , 5. 51 ( 1H, d, J= 7. 4 Hz, H-1″) , 6. 50
·97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1期
收稿日期: 2001-08-06
(1H, brs, H-6) , 6. 72( 1H, brs, H-8) , 6. 96( 2H, d,
J= 8. 8 Hz, H-3′, 5′) , 8. 12( 2H, d, J= 8. 8 Hz, H-2′,
6′) , 13 CNM Rδ: 157. 6( C-2) , 133. 2( C-3) , 177. 1( C-
4) , 162. 7( C-5) , 99. 8( C-6) , 162. 9( C-7) , 94. 3( C-
8) , 156. 4( C-9) , 106. 3( C-10) , 118. 4( C-1′) , 131. 1
( C-2′) , 116. 6 ( C-3′) , 164. 1( C-4′) , 116. 2( C-5′) ,
131. 1( C-6′) , 3-Glc102. 7( C-1″) , 74. 5( C-2″) , 77. 5
( C-3″) , 70. 9 ( C-4″) , 76. 8 ( C-5″) , 67. 0 ( C-6″) ,
Rha101. 2 ( C-1 ) , 69. 9 ( C-2 ) , 70. 0 ( C-3 ) , 72. 3
( C-4 ) , 68. 5( C-5 ) , 17. 6( C-6 ) , 7-Glc100. 2 ( C-
1″″) , 73. 5( C-2″″) , 76. 8( C-3″″) , 70. 6( C-4″″) , 76. 0
( C-5″) , 61. 0( C-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山柰
酚 -3-芸香糖-7-葡萄糖苷数据一致 [ 2]。
化合物Ⅳ : 黄色结晶 , mp 202℃~ 205℃ ,
FAB-M S m /z: 633 [M + Na ]
+
, 617 [ M+ Li ]
+
,
1
HNM R( DM SO-d6 ) ,δ: 5. 04( 1H, d, J= 7. 4 Hz, H-
1 ) , 5. 44( 1H, d, J= 7. 3 Hz, H-1″) , 6. 36( 1H, brs,
H-6) , 6. 72( 1H, brs, H-8) , 6. 77( 2H, d, J= 8. 4 Hz,
H-3′, 5′) , 8. 02 ( 2H, d, J= 8. 4 Hz, H-2′, 6′)。
13
CNMRδ: 157. 1( C-2) , 133. 2( C-3) , 177. 0 ( C-4) ,
162. 7( C-5) , 99. 5( C-6) , 162. 7( C-7) , 94. 2( C-8) ,
156. 0( C-9) , 105. 8( C-10) , 118. 2( C-1′) , 131. 0( C-
2′) , 116. 1( C-3′) , 162. 7( C-4′) , 116. 1( C-5′) , 131. 0
( C-6′) , 3-Glc101. 0 ( C-1″) , 74. 3 ( C-2″) , 77. 5 ( C-
3″) , 70. 0 ( C-4″) , 76. 6 ( C-5″) , 60. 9 ( C-6″) , 7-
Glc99. 8( C-1 ) , 73. 2( C-2 ) , 77. 2( C-3 ) , 69. 7( C-
4 ) , 76. 5( C-5 ) , 60. 7( C-6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
道的山柰酚-3, 7-双葡萄糖苷数据一致 [5 ]。
致谢:原植物由本院生药教研室马志风副教授
鉴定 ,核磁共振谱、质谱由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测定。
参考文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华本草 [M ].第 2卷 .上海: 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9.
[2 ] 龚运淮 .天然有机化合物 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 [M ] .昆明:云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3 ] 谢 枕 ,徐丽珍 ,赵保华 ,等 . 细梗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
草药 , 2000, 31( 2): 81-83.
[4 ] 苏艳芳 ,刘建生 ,果德安 ,等 . 金龙胆草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 J].
中草药 , 2001, 32( 6): 496-497.
[5 ] 魏均娴 ,曹树明 ,梁宁珈 ,等 . 荞麦蜂花粉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0, 15( 5): 37.
四川龙胆全草成分研究 (Ⅱ )
南氵睿荣 ,刘向前 ,陆昌洙
(庆熙大学校 药科大学 ,汉城 韩国 )
  四川龙胆 Gent iana sutchenensis Franch. ex.
Hemsl. 系龙胆科龙胆属植物 ,生于山野坡林下及
水湿地带 ,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一年生
草本植物 ,高 2. 58 m;茎直立 ,黄绿色 ;叶稍带肉质 ,
稍尖 ,两面有光泽 ;根部有很多分枝 [ 1, 2]。在临床上广
泛应用于肠炎、肝炎、咽喉炎、痢疾等的治疗 [3 ]。我们
已在前文 [4 ]中对其三萜成分进行了报道 ,本文报道
它的其他成分 ,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 材料和仪器
1. 1 四川龙胆: 1999年 6月采集于中国四川峨眉
山一带 ,由韩国庆熙大学校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
陆昌洙教授 鉴定为四川龙 胆 G. sutchenensis
Franch. ex. Hemsl. , 标本陈列于该校汉药博物
馆。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仪器条件: 水蒸汽蒸馏装置符合大韩药典 ;
GC5890 /M SD HP5973, DB-5 M S ( 30 m× 0. 254
mm , 0. 25μm)柱。柱温 70℃ (维持 1 min)→ 250℃
(维持 6 min) , 10℃ /min。进样口温度 200℃ ,载气
为氦气 ( 1. 0 mL /min) ,扫描范围 40~ 450 amu。
2 方法与结果
2. 1 精油的提取 ;取四川龙胆全草 (阴干 ) 50 g ,依
水蒸汽蒸馏方法 ,蒸馏 4 h ,得蒸馏液 ,然后用乙醚
萃取 ,浓缩乙醚萃取液得淡黄色油状物 ,进行 GC-
M S分析。
2. 2 脂肪酸提取与分离: 2. 2中的皂化部分用稀酸
中和 ,石油醚提取后进行 GC-M S。
2. 3  GC样品处理方法:样品用 500μL乙酸乙酯
加热溶解 ,作为供试品原液。 取上供试品原液 20. 0
·979·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1期
收稿日期: 2002-04-20作者简介:南氵睿荣 ,男 ,韩国庆熙大学校药科大学生药学博士。
*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