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骨碎补的真伪优劣鉴别



全 文 :骨碎补的真伪优劣鉴别
毛菊敏1, 李丽香2X
( 1. 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 313200; 2. 浙江省松阳县中医医院,浙江 松阳 323400)
  骨碎补始载于唐《草本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2000年版仅收载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 orlunei ( Kunze) J. Sm ith。而据本草书籍记载,古
人入药的骨碎补不仅一种,各地民间广泛用于补肾
强骨、续伤止痛等疾病,而水龙骨科有 8 个属,槲蕨
属有 20余种外,其余多为单种的属。我国有 3属,约
15种,药材品种复杂多样,又缺乏科学质量标准,故
历来伪劣混杂现象极为严重。周荣汉教授曾从全国
23个产区收集样品 65件,植物标本 236份, 发现全
国有 3科 6属 12种植物均作为“骨碎补”药用, 其中
以槲蕨为主要品种。某些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可作
为习用品来看待,如浙江省等地收载同科属植物中
华槲蕨 D . bar oni i ( Christ ) Diels。其他混淆品还有
各种近缘植物, 如同科属的团叶槲蕨 D . bonii
Chr ist (广西)、栎叶槲蕨 D . querif olia ( L . ) J.
Smith(海南岛)、石莲姜槲蕨 D . p rop inqua ( Wall. )
J. Sm ith (四 川、广 西)、海州骨碎 补 Daval lia
mar iesii Moore(山东)、大叶骨碎补D . orientalis、光
叶槲蕨 D . p rop ingua、川滇槲蕨 D . delavay i Christ
及栎叶槲蕨 D . guercif olia ( L . ) J. Smith 等; 伪品
有同科不同属植物崖姜蕨 P seudodrynaria coronans
( Wall. ex M etl . ) Ching、光亮密网蕨 Phymatod es
lucida ( Roxb. ) Ching (广西)、圆盖阴石蕨 H umata
ty ermanni Moore 和鳞叶 小膜盖蕨 A raiostegia
p er dur ans ( Christ ) Cop. 等。笔者就其最常见的伪
劣情况进行分析。
1 真伪鉴别
1. 1 正品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 . f or tunei
( Kunze) J. SM . 的干燥根茎。
1. 1. 1 性状特征: 呈扁平长条形, 有分枝, 长 5~15
cm ,宽 1~2 cm,厚 0. 2~0. 5 cm。表面密被深棕色
至暗棕色的小鳞片, 小鳞片二型, 一为披针形的鳞
毛,另一为鱼鳞状鳞片,均柔软如毛。两侧及上面具
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体轻,质脆, 折断面红棕色,
有 17~25个维管束排列成环。味淡,微涩。
1. 1. 2 显微特征: 横切面表皮为 1列小型细胞,鳞
片着生处的表皮凹入,鳞片柄着生于凹入的底部, 鳞
片的基部呈盾形。薄壁细胞壁波状弯曲。维管束周
韧型, 17~25个散列成环状。粉末特征:鳞片碎片黄
棕色或红棕色。体部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平直
或稍弯曲,有的含红棕色块状物,边缘有 2个细胞并
生的毛状物,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常分离,有的毛状
物内充满黄棕色油状物; 柄部碎片深红棕色, 细胞形
状不规则,壁稍厚。皮层细胞黄绿色或黄棕色。呈类
方形、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连珠状,非木化
或微木化,纹孔明显;近表皮的细胞较小,呈类圆形,
壁稍厚,亮黄色,微弯曲, 孔沟稀疏,内含类圆形树脂
物;近内皮层的细胞壁厚,孔沟明显,似石细胞状。内
皮层细胞表面观呈长方形,壁细波状弯曲。纤维(叶
基)多成束,橙黄色或红棕色, 呈梭形,末端渐尖, 壁
厚,孔沟大多不明显,胞腔内含黄棕色油状物。
1. 1. 3 理化鉴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
版收载有 TLC 法,以柚皮苷作为对照品进行鉴别;
还有报道采用紫外光谱法鉴别。
1. 2 习用品: 为同科属植物中华槲蕨 D . barcni i
( christ ) Diels 的干燥根茎。与正品主要区别: 性状
上较平直而细长, 长 5~17 cm ,宽 0. 6~1 cm, 表面
淡棕色,鳞片仅一型,披针状, 黄棕色,有的易脱落,
质较硬,断面黄色;横切面显微特征为鳞片着生处的
表面不凹入,鳞片基部呈心形,薄壁细胞壁不呈波状
弯曲。粉末显微特征为鳞片碎片淡棕色。体部细胞
呈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边缘有 2~4
个细胞并生的毛状物, 多弯曲、卷曲或呈钩状, 末端
尖锐或钝圆;柄部碎片黄棕色,细胞扁平,呈筒状排
列, 侧面观多为 2 列, 高 7~17( - 3) Lm,内含油状
物。皮层细胞近无色或淡棕色。呈多角形或圆多角
形, 纹孔细小; 近表皮的细胞壁黄色, 有的细胞含红
棕色团块或淡棕色。呈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纹孔细
小;近表皮的细胞壁黄色,有的细胞含红棕色团块及
颗粒状物。内皮层细胞黄色。纤维(叶基)多成束, 黄
色或黄棕色。细长形或长梭形,末端渐尖或倾斜, 壁
厚孔沟明显,壁较厚者有裂纹,孔沟不明显,常含有
·106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 rug s 第 35 卷第 9 期 2004年 9月
X 收稿日期: 2003-12-11
黄色颗粒状物,也有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团块。
1. 3 混伪品
1. 3. 1 大骨碎补:为同科不同属植物崖姜蕨的根
茎。广东、福建等地有使用习惯。与正品的区别:性
状上呈扁平扭曲的长条形, 不分枝,表面黑棕色,凹
凸不平,有纵皱纹, 一侧具有突起的圆形叶痕,其周
围常有残存的棕色鳞片; 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切面
显微特征除近边缘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排成环状
外,中部有两个小圈维管束。
1. 3. 2 大叶骨碎补(硬骨碎补、广骨碎补) :为同科
属植物大叶骨碎补的根茎。两广和上海地区有使用
习惯。与正品不同处: 性状上呈扭曲的圆柱状, 直径
约 1 cm ,表面具突起的圆柱形叶基直径约 7 mm ,质
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显微特征为除近边缘外可见
黄白维管束小点 14~20个, 排列成环状, 中央有 2
个大的弯月形维管束。
1. 3. 3 海州骨碎补:为同科属植物海州骨碎补的根
茎。与正品的主要区别:性状上呈扁平长条形, 分枝
多,宽 0. 5~0. 8 cm ,质较硬,断面黄绿色至黄棕色,
维管束小点黄白色, 10~20 个排列成环,中央两个
维管束较大, 呈椭圆形;横切面显微特征即为中央有
两个呈椭圆形较大的维管束。
1. 3. 4 光叶槲蕨: 为同科属植物光叶槲蕨的根茎。
与正品主要区别:性状上呈类圆柱形, 较细, 表面鳞
片鱼鳞状,稍革质, 黑褐色至红棕色,平伏在根茎表
面,质稍硬,也有枯朽状。
1. 3. 5 光亮密网蕨:为同科植物光亮密网蕨的干燥
根茎。与正品主要区别:常有趾状分枝。表面灰棕色,
残存的鳞片浅棕色。质硬,折断面略平坦,灰棕色;断
面可见众多散在的棕色小点,维管束黄色点状, 排列
成环。气微, 味微涩。
1. 3. 6 石莲姜槲蕨(近邻槲蕨,老鹰翅膀) :为同科
属植物近邻槲蕨的根茎。与正品主要区别: 性状上扁
平长条状, 表面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 柔软
如毛,用火燎后残留鳞片呈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表
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 断面红棕色,有黄白色
散在的维管束, 呈圆圈状排列。
2 优劣控制
2. 1 传统经验:以性状判断。应以条粗大、色棕色为
佳。饮片应以片型好、残留鳞毛叶基少者为佳。但笔
者发现,近年来市售骨碎补混较多枯朽者,似采制前
已枯死者,另还有质坚硬者。饮片中有的未切片或片
型不好, 而且残留鳞片叶基多, 这对煎剂服药均不
利,应加强质量控制。
2. 2 定量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皮苷的含
量不得少于 0. 50%。
3 建议完善质量标准
3. 1 增加基源种:据周荣汉研究结果发现中华槲蕨
虽不含柚皮苷, 但总黄酮含量最高( 4. 78%) , 活血及
促进骨损伤愈合作用亦强于其他种植物。从上述指
标看,中华槲蕨优于其他品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
用性质。其他地方习用品也可考虑引用,扩大药用资
源。
3. 2 增加质控项目: 鉴于上述伪劣混杂状况, 建议
药品标准不断完善质控项目, 增加检测项目及指标。
如性状项中可增加鳞片的类型、形状、边缘睫毛等鉴
别, 因为它的分种意义较大;增加横切面显微鉴别,
它的维管束排列与多寡鉴别意义大;增加检查项目,
如杂质不得超过 3%,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也应
控制;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柚皮苷的含量外,同时可设浸出物含量来控制
(有人提出热浸法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 0%)。
3. 3 加强产地加工质控:在产地加工中应注明燎去
鳞片,使药材和饮片更为纯正。产地切片也应符合规
定,饮片炮制也应规范。
《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征订启事
  《中国药学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主办, 我国药学界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
动态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之一。读者为高、中级药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
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 辟有专家笔谈、综述、论著(内容包括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
及检验、药物化学、生物技术)、药物与临床、新药介绍、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管理、学术讨论、科研简报等栏
目。从 2005年起改为半月刊,大 16开, 80页,每本定价为 10元。国内邮发代号: 2-232,国外代号: M 313。编
辑 部地址: 北京东四西大街 42 号(邮编: 100710) ; 电话: ( 010) 65229531; 传真: ( 010) 65597969; E-mail:
zg yx zz@ periodicals. net . cn; zgy xzz@ yahoo . com. cn
·106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 rug s 第 35 卷第 9 期 2004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