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



全 文 :· 综述与专论 ·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 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5 。) 郑 敏 介 陈鸿珊
摘 要 综述 了近年来对疤疹病毒 、 乙 型肝炎病 毒 、艾 滋病毒 、柯萨奇病毒 和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有
抑制作用或对病毒感染细胞有保护作用 的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状况 。
关键词 中草药 有效成分 抚病毒 ‘
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 随着化
学药物使用的深人 , 人们发现 由此引起 的问
题也 日益严重 , 主要是毒副反应大 、易产生耐
药性 , 而且有效药物很少 , 抗病毒的种类也有
限 。 天然 药物具 有无污染 、低毒副反应等优
点 , 中草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 中筛选
有效成分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究的热点 。
国内中草药抗病毒研究主要针对疙疹病
毒 、 乙型肝炎病毒 、艾 滋病毒 、柯 萨奇病毒 、流
行性出血热病毒及呼吸道病毒 , 笔者拟逐一
分述 。
i 疙疹病毒 (H er p es v ir u s es )
1
.
1 1 型单纯疤疹病毒 (H S V 一 1)
大黄 : 性味苦寒 , 有泻下攻积 、泻火解毒 、
活血祛痪之功效 。 大黄醇提液在细胞培养上
有明显抗病毒作用 , H S V 一 1 的有效抑制浓度
为 1 0 0 拌g / m L , 并对 H S V 一 1 的感染有预防作
用 , 对病毒颗粒也有直接杀伤作用 。 此外 , 大
黄醇提液的细胞毒性极低 , 2 0 0 0 0 拌g / m L 时
仍无细胞毒性 , 甚至有助于细胞生长 〔‘〕。大黄
醇提 液在 4 种 培养 细胞 (H ela 、H e p l 、P R K 、
B H K 2 1) 上均有 明显抗病 毒作用 , 对水痘 一带
状疙疹 病毒 (V Z V ) 的有效 抑 制浓度 为 1 0
拜g / m L , 对风疹病毒 (R V )G o s 一 1 0 株和 JR 一 2 3
株 的有 效抑 制浓 度分别 为 10 0 0 和 5 0 0 0
拼g / m L , 并有预防和直接杀伤病毒的作用 。大
黄醇提液中的有效抗病毒成分属蕙醒类 〔幻 。
黄蔑 : 具有补气升 阳作用 , 为补气要药 ,
有增强吞 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淋 巴细胞
转化及抑菌 、抗 H S V 一 1 作用 。 黄蔑 A 6 组分
与无 环鸟昔 (A C V )合用 , 疗效 明显优于单药
治 疗 组 , 并 可 减 少 A C V 副 作 用 , 增 强 疗
效 〔3〕。
八 角莲 : 别名鬼臼 , 具有清热解毒 、祛痰
散 结 作 用 。 通 过 观 察 5 种 含 鬼 臼 毒 素
(p o d o p h y llo t o x in )的八角莲 : 八角莲 、秋鳞八
角莲 、川八角莲 、桃儿七和南方山荷叶根茎的
M e O H 及 CH ZC I: 提取 物抗 H S V 一 1 的作用 ,
结果显示 , 水溶性提取物中除川八角莲外 , 其
余各种对 H S V 一 1 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而脂
溶性提取物除八角莲外 , 均 因本身毒性太大
而未显示抑制作用〔们 。
芍药 : 用 于养血敛 阴 、养阴平肝及柔肝 。
芍药提取物 CY 对 H S V 一 1 感 染所致 的皮肤
病损 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 用药后次 日即可见
效 , s m g / m L 组作用强度与 阳性对照药病毒
哇 (v ir az ol e )十分相近 , 用药 4 h 便可基本痊
愈 ; 10 m g / m L 组和 2 . s m g / m L 组分别于用
药后 6 d 或 7 d 痊愈〔5〕。
大豆总昔 : 对 H S V 一1 、柯萨奇 B 3 病毒复
制有明显抑 制作 用 , 同时表现出对病毒感染
细胞 有很强的保 护作 用 , 对疤疹 型 口唇炎和
口 腔 溃 疡 效 果 显 著 , 有 效 率 达 8 . 8 %和
76
.
9 %
。 其作用机理与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
,
A d中e s “ : Z h e n g M in , In s t it u t e o fM e d ie in a l B io t e e hn o lo g y ·Chin e s e A e ad e m y o fM ed ie a l Se ie n e e s , Be ijin g郑 敏 男 , 毕业 于南 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 , 获学 士学位 。 现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药 生物技术研究所助研 , 攻读 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微生物药 学专 业硕士学位 。 从事微生物及 海洋生物天然活性 产物数据库 (MPM s) 开发 、抗生 素产生菌 的育种 一与生物合成工作 。
.
6 3 2
.
用密切相关 〔6〕。
甘草甜素衍生物 : 甘草酸单胺 (M A G )不
但具有直接灭活病毒作用 , 而且能抑制细胞
内 H SV 一1 增殖 。 甘草多糖 (G P s )对 H S V 一1 、
V Z V
、 腺病 毒 l 型 (A d e n o v ir u s 一 2 )和 牛痘病
毒 (V V )均有明显抑制作用‘7〕。
1
.
2 1 型单纯疙疹病毒 (H S V 一 2)
石榴皮 : 水煎剂有明显抑制 H S V 一2 感染
作用 , 不仅能抑制 H S V 一 2 在细胞 内增殖 , 更
显示了较强 的直接灭 活和阻止 H S V 一 2 吸附
细胞作用 。研究提示 , 石榴皮中的骤质能够多
环节产生抗 H S V 一 2 作用 , 特别是预防作用方
面效果明显 , 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软质
的抗病毒作用与其化学结构密不可 分 , 而与
其收敛性无明显相关效应 〔的 。
板蓝根和喜树果 :将 H SV 一2 和 肾综合征
出血热 病毒 (H F R S V )分 别 吸附于 V e r o 一E 6
细胞和 B G M 细胞 , 并 加人不 同浓度 的板蓝
根针剂和喜树果煎剂 , 培养后前者用 间接免
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 , 反应 阴性 ;后者置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病变 , 发现细胞生长正常 。撤药
后继续培养并按原法检测 , 结果均为阴性 。说
明两种药物都有杀病毒而非抑制作用 〔9〕。
忙果 昔 (m a n g ife r in ) : 是 从札果 树 叶 中
提取 的一种 四经基毗酮碳糖昔 , 采用空斑减
数试 验 与产量 减 数试 验 表 明 , 札果 昔抑 制
5 0 %空斑形成的 E C 。。为 1 1 1 . 7 拌g / m L , E C 。。
和 EC 。。分 别 为 3 3 、 8 0 拌g / m L , 治 疗 指 数
(IC
S。
/ E C
S。
)为 8 . 1 。 药物加人和去除试验结
果显示札果昔抗 H S V 一2 作用的机制可能是
抑制病毒在细胞 内复制的晚期 〔‘。〕。
1
.
3 人巨 细胞病毒 (H CM V )
大蒜 : H CM V 是 引起智力迟钝和其它先
天性发育缺陷的重要原 因 。 临床上用大蒜制
剂防治 H CM V 感染取得 了明显效果 。 已证
实大蒜 中存在多 种抗 H CM V 有 效成分 , 其
中包括大蒜新素 (d ia llyl t r is u lfid e )和 a jo e n e
类似物〔“〕。
2 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
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的中药 包括 : 茵
陈、柴胡 、虎杖 、大黄 、黄琴 、龙胆草 、板蓝根或
《中草药 》1 9 9 8 年第 2 9 卷第 9 期
大青叶 、蒲公英 、连翘 、郁金 、丹参 、五味子 、黄
蔑等 。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初步验证 , 具清热
利湿 、凉血解毒 、活血化痕 的中药对 H B V 和
H B s A g 可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临床上也观
察 到 , 应 用 健 脾 补 肾 药 物 可 使 H B sA g 、
H B e A g

H B V

D N A 聚合 酶下 降 或转 阴 , 可
能是直接作用于 H B V , 也可能通过增强免疫
功能而抑制 H B V 。
叶下珠 :尸勺Zla n th u : u ri n a ri a L . 的醇提
取物 在体外有 较强的灭 活 H B V 抗原 作用 。
初步体外活性试验表 明 , 越分离纯化 , 其活性
越低 , 提示 叶下珠灭活 H B V 抗原 可能是多
种 成 分 的 协 同 作 用山 , 。 苦 味 叶 下 珠 P.
a m ar
u , 的水及醇提物分别在体外 与 H Bs A g 、
H Be A g 阳性 血清在不 同浓度 、温度 、时间作
用后 ,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E L Is A 法 )检测
H B s A g

H Be A g 滴度改变 , 计算抑制率 , 结果
分别 为 47 . 62 %和 49 . 09 % 。该药水提物可抑
制 H B V 一D N A 转染 的 2 . 2巧 细胞 , 在培养液
中 对 H B s A g 、 H B e A g 的 抑 制 率 分 别 为
6 4
·
5 8 %和 3 9 . 2 7 % 〔‘3〕。
用 E L ISA 法对 2 5 0 种 中草药水提物进
行抗 H B eA g 的实验 研究 , 共筛选 出 7 种有
效药 物 , 以试验的药 效指数排 列 , 依 次为丹
参 、 皂 荚 、 黄 连 、 寻 骨 风 、 杜 仲 、 葬 芦 和 藕
节 〔‘4〕。
华 蟾 素 (e in o b u fo t a lin ) : 是 由中华 大蟾
蛛 阴干的全皮为原料 提取 的水溶性制剂 , 有
扶正固本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 对细胞免
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显著调 节作 用 , 通过免疫
调整能达到抑制 H B V 复制的目的〔‘5〕 。
茜草 : 从 R u bia c o rd i宁o lia L . 中分离出 3
个 蔡 并 氢 酿 化 合 物 , 其 中 fu r o m o llu g in 和
m o llu g in 对人 肝 瘤 细胞 H e p 3 B 的 H B s A g
产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IC S。为 2 . 0 拜g / m L ,
但对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却很小 〔‘的 。
猪荃多糖 : 是从 猪等的菌核 中提取的一
种葡聚糖 , 对豚鼠及熊 、猴产生乙型肝炎表面
抗体 (H B sA b )具有较显著促进作用 , 表现为
H B s A b 出现 时 间 提 前 和平 均 滴 度 明显增
加 〔‘7〕。

6 3 3
-
香菇多糖 : 是从香菇子实体 中分离 出的
多糖 , 其作 用机制 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 、激活 N K 细胞 、促进活化巨 噬细胞 、增强
抗体依赖性 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 用 、诱生干
扰 素等 方 面 , 从而 达 到治 疗 慢性 肝炎 的 目
的〔1 7〕。
冬虫夏草 : 能增强单核 一巨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 , 主要是 T 细胞功能改善以及 N K 细胞
活性和巨 噬细胞 功能的提 高 , 有利于保护肝
细胞 , 促进肝功能改善和恢复 〔‘7〕。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
五味子 : 从 中分离到一种三菇类化合物
n ig r a n o ie a e id
, 显 示 出抗 H IV 逆 转 录酶 和
D N A 聚合酶活性 〔18j 。
番荔枝 : 从其果实 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二
菇类化 合物 a n n o s q u a m o sin B , 能显著抑 制
H
。 淋巴 细胞 中的 H IV 复制 , EC S。为 0 . 8 拌g /
m L
, 治疗系数 > 5 〔‘, 〕。
珠子 草 : H IV 的复制 依赖 于病毒 R N A
与源于病毒或细胞产生的蛋 白质之间的很多
相互作用 。 其中之一就是 H IV 表达调节蛋白
(H IV

R E V )与 R E V 响应 结构 (R R E )的结
合 。从珠子草 尸勺l an th u : ni ru ri L . 干燥叶片
中提取到一个新化合物 n ir ur is ide , 能特异性
地抑制 R E V 蛋 白与 R R E 一R N A 的结合 , IC 5 0
为 3 · 3 o m o zzL 〔2。〕。
羊 开 口 : 几夕七la s to m a n orm a le D . D o n 系
野 牡丹属植 物 , 全 株具有 消炎止 痛 、收敛 止
血 、解毒等功效 。从中分离的 Y 一 1 、Y 一A 、Y 一A -
1

Y

9 和 Y 一 n 部分 对逆转录酶的 IC S。分别
为 0 . 1 拼g / m L一 0 . 5 拜g / m L , 对 D N A 聚合酶
a 的 IC S。为 O · 5 拌g / m L一 2 . 5 拌g / m L 〔, ‘〕 。
土 贝 母 : 从 B o lbo st em m a Pa n ic u la tu m
(M a x im
.
)F r a n q u e t 中分出三菇皂昔土贝母
昔 (t u b e im o sid e ) , 既抑制 H IV 核心蛋白 p 2 4
的 产 生 , 也 抑 制 细 胞 病 变 , E C S。分 别 为
2 4
·
1 %和 2 2 . 9 % 〔, , 〕。
桑 : A肠犷u , al ba L . 有 泻肺平 喘 , 利 水 消
肿功效 , 从 中分 离到 6 个组分 , 发现 其 中的
m o r u sin

k u w a n o n 和 m o r u sin 一4 一g lu e o s e 具
.
6 3 4
·
有一定的抗 H IV 活性〔2 3〕。
小巢 胺 (b e r b a m in e ) : 由于 H IV 危 险性
极大 , 因此常用一般的逆转录病毒如 S R V 一1
代替 H IV 进行药物筛选 。 小梁胺是小聚属植
物中的一种双节基异喳琳类生物碱 , 实验表
明 , 当浓 度为 2 0 拜g / m L 时 , 对 S R V 一1 的抑
制率为 4 4 . 78 % , 病毒产量下降 65 % 〔24j 。
兴安 升 麻 : 已m l’c ij 云ga da hu ri ca (T ur -
cz
.
) M a x im 用 于发表 透疹 、清热解毒 、提升
中气 。 以猴艾滋病病毒 (SI V )作为 H IV 体外
模型观 察 了兴安 升麻皂昔 C d 一 S 在 H ut 一 7 8 -
SI V 体外培养系统对 SI V 的抑制作用 ’, 并与
A Z T 的作用进行 了 比较 , 结果发现 2 0 0 拌g /
m L C d

S 可抑制荧 光阳性细胞数 , 抑制率为
2 4
.
0 0 %
,
S IV 产量下 降 2 单 位一 3 单位 , 细
胞病变程度有所缓解 。 与 A Z T 相比 , Cd 一S 对
S IV 的抑制作用仅为轻度 〔翻 。
4 柯萨奇病毒 (C V )
C V 可引起多种疾病 , 如无菌性脑炎 、急
性上 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胸膜痛或肌痛等 ,
而 柯萨奇 B 组 病毒 (C V B )是 引起病 毒性心
肌炎的主要原因 。
黄蔑 : 对 C V B 3 感染大 鼠心肌细胞 钙内
流 量呈 显 著抑 制 作 用 , 同 时细 胞 中 C V B 3 -
R N A 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 提示黄蔑具有钙
拮抗作 用 , 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 的心肌 钙内
流量升高 , 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钙损伤 , 并
对细胞中病毒 R N A 复制有抑制作用〔26J 。 多
序 岩 黄 茂 万召办sa ru m P口勿bo try : H a n d一
M
a z z 经 水 煎 醇 沉 后 在 6 . 2 5 m g / m L 一 2 5
m g / m L 范围内 , 不仅具有直接灭活 C V B 3 作
用 , 而且在细胞被感染后仍具有抑制病毒繁
殖 作 用 , 对 病 毒 感 染 细 胞 有 明 显 保 护 作
用 〔, , 〕。
灵芝 : 系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 , 薄芝是常
见品种 。 薄芝醇提物 具有 明显抑制 C V B 3m
繁殖和保护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脚 。
褐藻糖胶 (fuc oi d a n ) : 由海带 中提取 , 对
脊髓灰质病毒 l 型 、C V B 3 、 C V B I。、腺病毒 l
型 、埃柯 VI 型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能显著
抑 制细 胞 病变 的发 生 , 使组 织 培养得 到保
护〔2 9〕。
对 C V B 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还有乌药 、
木香 、龙牙舞木 、苦参 、高 山红景天 、贯众 、虎
杖等等 。
5 流行性 出血热病 毒 (E H FV , 已归 类为本
扬病毒 )
空 心 莲 子 草 : A lt ern “。 the ra Phi le x e -
成d e s (M a r t . ) G r is eb 对 E H F V 感染小鼠有
保护作用 。治疗后乳 鼠生存率提高 , 组织病理
损 伤减轻 , 病毒抗原量减少 。 E H FV 感染 的
致死性乳 鼠模型的建立使在体 内评价抗 E -
H FV 药物的效应成为可能 〔30j 。
6 结语
从上述研究状况可以看出近几年 中草药
抗病毒研究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
1) 抗 病毒 天然药物来源更加广泛 , 不少
传统中药有了新用途 , 以前多为清热解毒药 ,
现在扩大到具泻下 、祛风湿 、止血 、活血祛癖 、
补虚 、收湿等功效药 。这种现象启示中草药抗
病毒 的有效成分 突破 了传 统药效 的指标 成
分 。此外 , 对以前未作药用的天然产物研究也
大大加强了 。
2)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 的发展 , 一些新
的模型被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病毒中草药 。 例
如 E L IS A 技 术用于抗 H B V 药物 筛选 , S IV
用于抗 H IV 药物筛选等等 。
3) 多数中草药有效成分 的分析仍未取得
突破性进展 , 有效成分的确定 、结构与功效 的
关系 , 有效成分 间相互作用 尚有待深入研究 。
今 考 文 献
1 王志玉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6 ; 2 1 (6 ) : 3 64
2 王 亢 , 等 . 山东 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 6 ; 34 (2 ) : 1 6 6
3 左 丽 , 等 . 中国病毒学 , 19 95 ; 1 0 (2 ) : 1 7 7
4 张 敏 , 等 . 中药材 , 1 9 9 5 , 18 (6 ) : 3 0 6
5 卢长安 . 中草药 , 1 9 9 4 ; 2 5 (12 ) : 6 3 5
6 李静波 , 等 . 中草药 , 1 9 9 4 ; 2 5 (10 ) : 5 2 4
7 李铁 民 , 等 . 中草药 , 1 9 9 4 ; 2 5 (12 ) : 6 5 5
8 张 杰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5 ; 2 0 (9 ) : 5 5 6
9 李闻文 , 等 . 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4 ; 2 9 (4 ) : 3 0 9
1 0 朱雪梅 ,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9 93 ; 1 4 (5 ) : 4 5 2
1 1 孟 胜 , 等 . 中国病毒学 , 19 9 3 ; 8 (2 ) : 1 4 7
1 2 贺浪 冲 , 等 . 西北 药学 杂志 , 19 9 6 ; 11 (l ) : 1 1
1 3 徐大文 , 等 . 天津 医药 , 19 94 , 2 2 (1 2 ) : 7 1 7
1 4 郑 民实 , 等 . 天然产物研究 与开发 , 19 95 ; 7( 1 ) : 10
1 5 刘汝玺 , 等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 9 9 5 ; 1 5( 5) : 3 12
1 6 H o L K
, e t a l
.
J N a t P r o d
,
1 9 9 6 ; 5 9 (3 )
:
3 3 0
1 7 范大超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 9 9 6 ; (1 ) : 4
1 8 Su n H D
, et a l
.
J N a t P r o d
,
1 9 9 6 ; 5 9 (6 )
:
5 2 5
19 W
u Y C
, e t a l
.
J N a t P r o d
,
1 9 9 6 ; 5 9 (6 )
:
6 35
2 0 Q ia n J F
,
et a l
.
J N a t P r o d
,
1 99 6 , 5 9 (2 )
:
1 9 6
2 1 孟正木 , 等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 9 9 5 ; 2 6 (2 ) : 10 3
2 2 于立坚 ,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 9 9 4 ; 1 5 (2 ) : 10 3
23 罗士德 , 等 . 云南植物研究 , 1 9 9 5 ; 17 (l) : 89
2 4 罗祟念 , 等 . 中 国药学杂志 , 1 9 9 5 ; 3 0 (8 ) : 4 92
2 5 林 新 , 等 . 华西药学杂志 , 1 9 9 4 ; 9 (4 ) : 2 2 1
2 6 郭 棋 , 等 . 中国中西医 结合杂志 , 19 95 ; 15 (8) : 4 8 3
2 7 蒋 岩 , 等 . 北京 医学 , 1 9 9 4 ; 1 6 (2 ) : 1 2 4
2 8 蒋 岩 , 等 . 北京 中医 , 1 9 9 4 , (3 ) : 3 1
2 9 李 凡 , 等 . 白求恩 医科大学学报 , 19 9 5 ; 2 1 (3 ) : 2 5 5
3 0 曲春枫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3 ; 1 8 (5 ) : 3 0 4
(1 9 9 7

1 1

2 4 收稿)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原名《新药与临床 ) 欢迎订阅
《中国新 药与临床杂 志》原名《新药与临床》, 由中国药学会和上 海市医药管理局 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主办 , 为全 国性期
刊 , 报道国 内外新药 , 着重报道 国产新药的临床研究 、合并 用药 、合理用药和不 良反应等 。双月 刊 , 每单月 19 日出版 , 64 页 , 大
1 6 开 , 彩色 、胶印 。 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欢迎在 n 月份向当地邮局订阅 。 本 刊邮发代号 : 4一3 47 , 国外发行 : 中国国际图书贸
易 总公司 (北 京 3 9 信箱 ) , 国外代号 : BM 4 2 9 7 。 编 辑部地址 : 上海市 愚园路 5 32 弄 50 号 。 邮 政编码 : 2 0 0 0 4 0 。 电话 : 0 2 1 -
6 2 5 2 5 6 9 0
。 传真 : 0 2 1 一6 2 5 2 5 6 90 。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湖南 中医学 院学报 》系由湖南中医学院举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中医药学术 刊物 。属 国家科委统计源期刊 。辟 有基础研
究 、方药研究 、学术探讨 、 临床报道 、针灸经络 、学术争鸣 、老中医经验 、 中医护理 、文献综述 、新技术新方法 、自学辅导等栏 目。
季刊 , 大 16 开 版本 。 每 季末月下旬出版 , 国内定价每册 3 . 5 元 , 全年定价 14 元 , 读者可到 当地邮局订阅 , 如错过 邮局订
阅时间 , 亦可向本 刊编辑部邮购 。 本刊国 内发行邮发代号 : 42 一 6 4 ;国外总发行 : 中国国际 图书 贸易总公司 (北京 3 9 信箱 ) ,
发行代号 Q 60 6 2 。 本 刊编辑部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韶 山中路 n g 号 , 邮政编码 4 1 0 0 0 7
《中草药 》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9 期 6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