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 按加工方法分类 [ 5]
4. 1 排血茸: 基本保持原色 ,有光泽 ,色调柔和一
致 ,仅基部有血管痕迹 ,锯口洁白 ,手感较轻 ,以手按
之有弹性 ,饮片圆形或破碎薄片 ,胶质透明无胶质
化 ,外皮薄呈浅棕色或灰黄色 ,气微腥 ,味微咸。
4. 2 带血茸:外观色乌 ,茸基部皮肤有明显血管迹 ,
饮片形状同上 ,外皮较硬 ,皮色灰暗黄 ,饮片多呈黑
色或血色 ,茸的尖部首层白如蜡 ,油润如脂 ,气味腥
浓 ,味微咸。
5 按饮片炮制方法分类
5. 1 鹿茸片:外观为圆形薄片 ,无茸毛 ,半透明 ,微
显光泽 ,质坚脆 ,气微腥 ,味微咸 ,鹿茸片有血片 (蜡
片 )、粉片和老角片之说 ,角尖部鹿茸片为血片 ,中上
部为粉片 ,下部习称老角片。
花鹿茸血片表面浅棕色或黄白色 ,外皮无骨质 ,
红棕色或棕色 ,质坚韧 ;粉片和老角片较厚 ,表面粉
白色或浅棕色 ,中间有蜂窝状细孔 ,外皮无骨质或略
具骨质 ,周边粗糙 ,红棕色或棕色。
马鹿茸片的表面和周边呈灰黑色 ,中央米黄色。
血片外皮较厚无骨质 ,质坚韧。粉片和老角片较厚 ,
有细蜂窝状小孔 ,外皮较厚 ,无骨质或略具骨质。
5. 2 鹿茸粉:为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 ,气微腥、味微
咸。
目前鹿茸的伪品较多 ,以上所介绍的常用鹿茸
外观鉴别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多 ,但仍不完善 ,
需认真辨别和采用其它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 ,以防
鹿茸伪品进入药品市场 ,造成不良后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 1995年版一部 .
1995: 284
2 陈代贤 .药学通报 , 1986, 21( 3): 138
3 张子祥 .中草药 , 1991, 22( 2): 56
4 张贵君主编 .常用中药鉴定大全 .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3: 12, 769
5 王求淦 .中国中药杂志 , 1993, 18( 3): 137
( 1999-05-10收稿 )
全蝎真伪品鉴别
甘肃省中医院 (兰州 730050) 陈耀章
全蝎又名蝎子、全虫。来源于钳蝎科动物东亚钳
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具有息风镇
痉、通络解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常用于小儿惊风、抽
搐惊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淋巴结核、面神经麻
痹、脑血管惊挛、风湿顽痹、疮疡肿毒 ,破伤风症等。
为临床常用中药 ,随着药材用量增加 ,药材价格上
涨 ,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 ,为牟取暴利 ,掺假制假 ,
使全蝎质量鱼目混珠 ,伪品充斥市场 ,而用石灰、石
膏、泥土或淀粉制做的假全蝎已有报道 ,并引起人们
的注意 ,而且加工品易于鉴别 ,由此造假者改变制假
方法 ;在全蝎体内注入石膏浆、石灰浆、淀粉或泥土
浆等后干燥而得 ,使全蝎重量增加 ,外观性状几乎与
正品没有差别 ,极易与正品全蝎混淆 ,现将真伪品全
蝎鉴别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供药检、经营、使用部门
参考。
1 性状鉴别
1. 1 全蝎:头胸及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 ,完整体
长约 6 cm。 头胸部呈绿褐色 ,前面有一对短小的钳
肢及一对较长的钳状螯夹 ,背面有梯形背甲 ,腹面有
足 4对 ,均 7节 ,末端有 2钩。
前腹部由 7节组成 ,绿褐色 ;后腹部 6节棕黄
色 ,多连接。
前腹部略具韧性 ,折断后内有空隙及黑色或棕
黄色物质 ,质柔软。 完整全蝎质轻 ,体柔略具弹性。
1. 2 假全蝎:头胸及前腹部呈扁圆柱形。胸部钳肢
及钳状螯夹、腹面 4对足大多与体分离 ,完整者少
见。 前后腹部多断离。前腹部无韧性 ,难折断 ,断面
严实 ,内有灰色、白色或土黄色物质 ,质坚硬。 质重 ,
体坚硬 ,无弹性。
2 理化鉴别
2. 1 取全蝎折断前腹部 ,取出内容物 ,置盛热水烧
杯中搅拌 ,不溶 ,水澄清 ;假全蝎取腹内物质置盛热
水烧杯中有气泡生成 ,搅拌水变混浊。
2. 2 取完整全蝎置水杯中浮于水面 ;假全蝎沉于水
底。
2. 3 取全蝎腹内物质 ,置火上易燃 ,发出爆鸣声 ,并
有毛发烧焦臭味生成 ;假全蝎腹内物质不燃烧 ,如燃
烧也无爆鸣声及焦臭味生成。
全蝎用于防病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临床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假全蝎的出现给治病造成极
大困难 ,为了病人的安危 ,药学工作者应积极努力 ,
认真总结经验 ,防止低劣伪品药材进入药房。目前全
·635·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8期
蝎掺假比较严重 ,掺假方法主要是给体内注入各种
杂质 ,而通过上述性状、理化鉴别方法可得到迅速准
确的鉴别。
( 1999-09-23收稿 )
车前子与其伪品荆芥子的鉴别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厂 ( 300193) 吕明远 刘雪平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和平车前 P . depressa Willd. 的干燥成熟种子 ,具有
清热利尿 ,渗湿通淋 ,明目祛痰之功 ,我们目前在河北
安国市场上发现有以荆芥子混充车前子出售。尽管为
数不多 ,但我们认为会给车前子的品种来源造成混
乱。荆芥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ohizonepeta tenuifo-
l ia Briq. 的干燥果实 ,一般与穗一同入药用。荆芥具
有解表散风、利咽、透疹之功。 据文献报道 [1 ]曹炳章
《增订伪药条辩》称: “车前子……河北孟河出者 ,为小
车前 ,即荆芥子也 ,不入药用 ,宜注意之。”可见历史上
即有荆芥子充车前子入药之用 ,但对二者鉴别特征 ,
特别是经验鉴别的方法未见报道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采用“水试法”、“火试法”对二者进行了鉴别 ,方法简
单易行 ,可以推广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安全。同
时我们对二者的显微特征 ,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特征
进行了对比 ,现一并报道如下 ,供参考。
1 性状特征
1. 1 外观特征
车前子: 本品呈椭圆形 ,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
长圆形 ,略扁 ,长约 2 mm ,宽约 1 mm ,表面黄棕色
至黑褐色 ,有细皱纹 ,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质
硬 ,指压不碎 ,气微味淡。
荆芥子: 本品呈卵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 ,一面中
间有鼓起的棱 ,另一面光滑略鼓 ,长约 1. 5 mm ,宽
约 0. 8 mm,表面黄棕色或褐色 ,光滑无皱纹 ,一端
较尖 ,有白色种脐 ,略凹 ;质松脆 ,易碎 ,嚼之有薄荷
香气 ,味淡。
1. 2 火试特征
车前子: 将锅加热 ,投入适量车前子 ,遇热车前
子产生焦香气 ,无辛凉气味。
荆芥子: 将锅加热 ,投入适量荆芥子 ,初遇热荆
芥子散发出一股辛凉气味 ,继而产生焦香气。这里辛
凉气味很明显 ,但稍纵即逝 ,所以鉴别要特别注意。
1. 3 水试特征
车前子:水浸后粘滑 ,用手捻松散 ,不抱团 ,并且
粘手。
荆芥子:水浸后粘滑 ,用手捻之抱团不松散。
1. 4 水、火共试特征 (煎煮试验 )
车前子: 初放入水中时沉于水底 ,煮沸 5 min
后 ,仍在水底。 搅拌后成为一团不分散。
荆芥子: 初放入水中时悬浮于水面 ,煮沸 5 min
后 ,也在水底 ,但搅拌后散于水底不成团。
2 显微特征
车前子:粉末深黄棕色 ,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
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 ,细胞壁粘液质化 ,种皮内表皮
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 ,壁薄 ,微波状常作镶嵌状排
列 ,内胚乳细胞壁甚厚 ,充满细小糊粉粒。
荆芥子: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 ,壁粘液化 ,
胞腔含棕色物 ,内果皮石细胞较薄 ,淡棕色 ,垂周壁
深波状弯曲 ,密具纹孔。
3 理化鉴别
1 )取样品 0. 1 g ,加水 3 mL,振摇 ,放置 30
min,滤过 ,滤液中加稀盐酸 3 mL,煮沸 1 min,放
冷 ,加氢氧化钠调至中性 ,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1
mL,置水浴中加热 ,车前子生成红色沉淀 ,而荆芥子
则生成白色沉淀。
2)薄层色谱鉴别:取样品粉末 0. 1 g ,加乙醇 3
mL浸泡 48 h,多次振摇 ,取上清液点于硅胶 G板
上 ,以水饱和正丁醇-冰乙酸-水 ( 9∶ 2∶ 1) 上层液
为展开剂 ,饱和 20 min后展开 ,展距 10 cm ,喷以浓
硫酸 -乙酸 ( 1∶ 1) 试液 ,吹热风至显色 ,置紫外光
( 365 nm )灯下观察 ,车前子在 Rf 0. 88处于自然光
下显一棕色斑点 ,于紫外灯下斑点呈现深紫色。荆芥
子在相应位置上无斑点显示 [2 ]。
参 考 文 献
1 谢宗万 . 中药材品种论述 .中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348
2 张 洁 ,荆复礼 . 中药材 , 1994, 17( 2): 20
( 1999-04-28收稿 )
·63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8期
吕明远 199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 ,大学本科 ,主管药师。现就职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 ,负责制剂生产和饮片鉴别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