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宋川守 , 等 国外 医学 一中医 中药分册 , 1 987 , 9 ( 3) : 32
5 包 一 , 新疆 中医药 , 1 9 9 3 , ( 2 ) : 5 2
6 彭平健 . 中国中药 杂志 , 1 9 9 2 , 1 7 ( 6 ) : 3 7 0
7 徐云 玉 , 等 . 河南 医学 院学报 , 1 964 , ( 8 ) : 1
8 梅海燕摘译 . 国外 医学 一中医 中药分册 , 1 998 , 2。 ( 1 ) : 4
9 孙庆伟 , 等 中草药 , 1 9 8 6 , 1 7 ( 2 ) : 4 3
10 孙庆伟 ,等 . 江西 医药 , 1 9 9 2 , 2 7 ( 4 ) : 2 0 7
11 姚秀娟 ,等 . 西北药学 杂志 , 1 9 9 4 , 9 ( l ) : 2 7
12 刘庆增 .等 . 中药药理 与临床 , 19 8 , 4( 2) : 50
13 Y m a h a r a T
, e t a l
.
J E t h no P h
a r m a e o l
, 1 9 8 5
,
13
: 2 1 7
14 张竹心 ,等 . 中草药 , 1 9 8 8 , 1 9 ( 9 ) : 2 3
15 钱东升 ,等 . 中国中西 医结合 杂志 , 19 9 2 , 1 2 ( 2 ) : 9 5
16 笠原义正 ,等 . 生药学杂志 ( 日 ) , 1 9 8 3 , 3 7 ( l ) : 7 3
17 张明发 . 中医药研究 , 1 9 9 2 , ( l ) : 4 1
18 谢怀明 , 陕西新医药 , 19 8 4 , 13 ( 5 ) : 5 3
1 9 钱永龄 ,等 . 沪州 医学 院学报 , 1 97 9 . ( 3 ) : 1
2 0 张明发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9 1 , 16 ( 3 ) : 1 7 0
21 何丽娅 , 等 . 实用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 96 , 9( 3) : 15
2 2 王 桥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19 9 7 , 3 2 ( 6 ) : 3 4 3
2 3 周广涵 , 等 . 陕西 中医 , 1 9 94 , 1 5 ( 8 ) : 3 8 0
2 4 魏衡生 , 等 . 中国 民族民间医 药杂志 , 19 95 , ( 3) : 37
2 5 吴 皓 . 等 . 中药材 , 19 9 8 , 2 1 ( 3 ) : 1 3 7
2 6 张建新 , 等 . 河北 医 药 . 1 9 9 3 , 1 5 ` 6 ) : 3 7 4
2 7 C l e m e n t
,
K N
, 以 a l . P l a n t a M d e , 19 9 0 , 5 6 〔4 ) : 3 7 4
2 8 李兆龙 . 中国药学 杂志 , 1 9 9 0 , 1 5 ( 4 ) : 2 3 1
( 1 9 9 8
一
0 6
一
2 6 收稿 )
从茶中提取药用咖啡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大学茶 叶系生 化室 (合肥 2 3 0 0 2 6) 黄继抄 宋
摘 要 阐述 了近年来从茶 中提取药用咖啡 因方法 的研究 进展 ,包括升华法 、 溶剂法 、 吸附法和超
临界 C O : 气提法 。
关键词 茶 咖啡 因 提取方法
咖啡因亦称咖啡碱 ,属生物碱类物质 , 化 华罐 内的真空度 为 50 . “ k P a , 处理 Z h , 挥
学名为 1 , 3 , 3一三 甲基 一 2 , 6一氧 嚷吟 , 分 子式 发物经导管进人冷凝罐冷水冷却 ,保持 30 ℃
为 : C 8 H 10 0 2N 4 , 溶点 2 35 ℃一 2 3 8 ` C 时大量升 一 60 `C ,从冷凝罐的底部取出固体冷凝物 (粗
华 。 咖啡因味苦 、 无臭 , 易溶于乙 醚 、 氯仿 、 二 咖啡因 ) ,加少量水溶解 , 漂去焦油 ,经结晶纯
氯甲烷 , 能溶于乙醇 、 丙酮 、 醋酸 乙酷 ,难溶于 化后可得纯咖啡 碱 , 10 k g 茶叶下脚料 可制
乙醚和苯 ,是重要的 医 药原料 。 茶叶 中约含 得 1 8 0 9 咖啡因 ,得率 1 . 8 % 。 陈友仁等设计
2% ~ 4% 的咖啡因 , 是医用咖啡 因的重要来 了新的咖啡因提取装置 , 升华罐与冷凝罐直
源 , 因此 ,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技术的研究一 接连接 ,升华罐底部用远红外加热炉加热 , 冷
直倍受重视 , 咖啡因提取方法的研究 已取得 却分离罐由分离罐体 、 收集网 、 环形集水槽 、
显著进展 。 水冷却夹套进出水管 、 烟道和搅拌驱轴组成 。
1 升华法 该装置不仅可 以完成从茶中提取咖啡因的加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升华法制取天然咖啡 热升华 ,而且能直接将升华物冷却 ,分离出咖
因的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 , 并 申请 了专 啡 因结晶 , 提取时间短 , 产量高 ,纯度好 。该装
利 〔1一 7〕 。 叶春园等把茶叶末投人 备有搅拌器 置提高 了咖啡因的提取率 , 避免了污染 。 R a -
的升华罐中 , 用 U 形加热管 中的电热丝把机 m as w a m y 采用静电沉淀法 回收粗咖啡 因 , 经
油加热到 ( 1 3 0士 1 0) ℃ , 用油泵把热油打人升 浓缩 、 结晶纯化得纯咖啡因 。 毛小源对结晶箱
华罐的夹层中 ,搅拌 , 用真 空泵抽气 ,保 持升 进行了改进 。
` _
dA d
r e s s
_
:
Hus
n g J i z h en
,
eD p
a r t m e n t o f T e a S e i e n e e s
,
A n h u i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 i t y , H e fe i
黄继珍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化教研室 主任 , 副教授 。 从事 茶叶至物化学 、 食品化 学 、 茶的 综合刹 用 及汉加 丁等 专 、 l卜古向研究多年 ,发表论文多篇 ,其中《脆咖啡碱速溶茶的研究 》论文被安徽省评定为 1 9 9 1~ 1 9 9 3 年度优秀学术论文 。 对以茶 、银杏 、葛根等植物为原料 , 从 中分离提 取茶多酚 、 咖啡碱 、 茶色素 、 茶籽皂 素 、 茶多 搪 、 银杏黄酮 、 葛根黄酮等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有独特见解及方法 , 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天然 药品的开发与研究也有独到之处 。
《中草药 》 1 99 9 年第 5 0 卷第 6 期 · 4 7 3 ·
Z 溶剂法
中外学者对溶剂法提取咖啡因进行了大
量研究 , 并提出改进方法 。 B o e h o r is h v i l i 在茶
液中先加醋酸铅和 N a ZH P 0 4 ,对茶叶汁进行
去杂质纯化 , 纯化后的茶汁中再加人 1%量 、
浓 度 为 2%的 K M n o ; 及 浓 度 为 3 0% 的
N a O H 进一步纯化 , 这样可提高咖啡因的提
取率 〔8〕 。 M i t e h e l l 在茶浸提液中加人 N a ZC O 3
除茶多酚等杂质 , 然后用二氯 甲烷萃取咖啡
碱 〔” 。 仓公敖等研究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的方法 ,并 申请 了专利 , 提 取率为 1 . 01 写一
1
.
6 8 % 〔 l0j
。 石天齐也 申请 了咖啡因制备方法
的专利 ,方法是 : 茶叶与水混合 (为 1 , 6) 煎
煮 2 0一 6 0 m i n 后 ,用滤布过滤 , 滤液 中加人
1 0% ~ 3 0 %的金 属 盐 溶 液 , 如 : A g C 12 、 H g -
C 1
2 、
P b ( C H
3
C O O )
: 、
Z n ( C H
3
C O O )
: 等 , 1 0 ~
20 m in 后送入压滤机 中压滤 ,滤液中再加人
5% ~ 3 0 %的 碱 性 溶 液 , 可 以 是 K O H 、
N a O H
、
C a ( O H )
: 等 , 进一步除杂 , 除杂后 的
液体 ,经用结晶法或氯仿萃取法最后都可获
纯咖啡因 〔` ” 。
成锦遥等 申请了咖啡碱生产专利 〔川 , 方
法是 : 将茶叶放人浸提塔 中加水蒸煮 Z h , 通
过沉淀池沉淀过滤 、 离心分离出提取液 ,进人
清液池 ,蒸 发浓 缩至 4 0 %一 60 % , 并按 3 : 1
~ 6
: 1 的比例加人氯仿或二氯 甲烷 , 混合均
匀后送人萃取塔 中萃取 , 萃取液在 o一 4℃下
静置 30 一 60 m in , 然后蒸馏 、 回收溶剂 , 罐中
粗 咖啡 因取 出后 置镇 10 0℃下恒 温 60 一 70
m in
, 最 后放 人 升华 罐 中升华 , 即得纯 咖 啡
因 。 T et s u o 用水 一氯仿混合物直接浸泡绿茶
末 ,有机相 中的咖啡因直接用结晶法获取咖
啡因 , 2 9 茶的产量为 4 0 . 7 m g 〔` 3 〕 。
李沿 飞等 采用 6 m ol 盐 酸调节 茶 汁至
p H 值为 2 , 煮沸 3 h , 离 心过滤 , 浓缩 至 1/ 2
体积 ,再加入 1 0% N a O H , 调节 p H 至 1 2 , 用
抓仿分 2 次提取 , 合并有机相 , 用 l m ol / L 盐
酸 洗涤 , 弃去水相 ,蒸 干有机相 ( 回收抓仿 ) ,
固形物置 1 0 0℃ 一 1 0 5℃烘箱 中烘干 即得粗
咖啡碱 。 粗咖啡碱 用 10 倍 水溶液 , 过滤 、 蒸
.
4 7 4
.
发 、 重结晶 、 烘干 。 烘干后的咖啡因中通人 1/
5 重量 的氧化镁 、 咖啡因 , 氧化镁混合物置真
空 箱 中升 华 , 温度 控 制 在 16 0℃ ~ 2 0 0℃之
间 , 收集升华物即可得纯度为 9 %的天然咖
啡因 〔`们 。 葛宜掌等 ` , 5 ,将茶末放人浸提罐中 ,
加入 4一 6 倍茶 叶重量 的含水酒精 ( 乙醇 一水
= 4
: 6 )
, 加热浸提 3 0一 4 5 m i n , 过滤 , 滤渣
再用 2~ 4 倍含水酒精浸提 30 m in , 合并滤
液 ,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 1 5/ ~ 1 7/ ,冷却 , 待
植物胶 、 叶绿素 、 多酚 、 植物蛋白及其他脂溶
性杂质沉淀完全 ,上清液中再加入茶叶重量
2 5% ~ 3 0%的生 、 熟石灰混合物 ( 生石灰 一熟
石灰一 2 : 3) 作为剩余杂质的掩蔽体 , 搅拌均
匀后干燥脱水成粉状 。 将粉状物投人升华罐
内 , 在常压或减压下 升华 , 即可得 天然咖啡
因 , 该法可提取 出茶叶中 75 % ~ 8 5%的咖啡
因 , 其纯度可达 9 9 . 9% 〔4 〕 。
3 吸附法
硅藻土 、 活性炭等均可吸附咖啡碱 , 日本
学者用 2 0 m L 乌龙茶汁通过填充有 3 0 9 硅
藻土 的吸附柱 , 然后用 15 0 m L 二氯 甲烷洗
脱 , 可将柱中 9 9 . 8%的咖啡因洗脱 。 活性炭
常被用作咖啡碱的捕集剂使用 , 在使用 C O Z
气提法脱除植物中的咖啡因时 , 常被用作吸
附 C O : 中咖啡因的吸附剂 〔`幻 。 从活性炭中回
收咖啡因的方法 已申请了专利 , 是用 70 %的
醋酸洗脱 ,洗脱温度不低于 1 0 0 C 〔` 7〕 。
4 超临界 CO : 气提法
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是 近 20 年发展起
来的分离方法 , 它具有对有机物溶解度大 、 传
质速率高 , 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 。 用 CO : 作
为超临界溶剂安全 、 方便 。国内外已有用超临
界 C O : 流体分 离提取茶叶 中的咖啡 因的报
道 (18 一 2j , 该 法 通 常 使 用 的 压 力 为 1 2 ~ 2
M P a
, 温度 4 0℃ ~ 8 0℃ , C O : 中可 以 加或不
加夹带剂 , 常用的夹带剂为乙醇 。该法 目前生
产成本较高 , 尚难为生产厂家接受 , 不过 , 该
法可通过综合提取多种成分 降低成本 。 对于
茶叶来说 ,可 同时获得茶多酚和咖啡因二种
药用原料 。
参 考 文 献
1 叶春园 , 等 . CN , 1 0 39 70 4 A , 1 9 98
2 F e n g s h i x i n g C N
, 1 0 5 6 6 9 2
,
1 9 9 1
3 R a m a w a m y S R
.
U S
,
5
,
2 6 0
, 4 3 7
,
1 9 9 3
4 陈友仁 . C N , 1 0 6 7 8 94 A , 1 9 9 3
5 桑茂才 . C N , 2 1 3 6 2 44 y , 1 99 3
if Y e C Y
.
C N
,
0 8 0
,
2 9 0
,
1 9 9 3
7 毛小源 . C N , 2 1 6 9 9 7 9 , 1 9 94
8 B o e h o r i s h r i l i E D
, e t a l
.
S o o b s h e h A k a d N a u k G r u z
S S R
,
1 9 68
, 5 1 ( 1 )
: 1 2 1
9 M i t e h e l l R H
, e t a l
.
J C h
e m E d u e
,
1 9 7 4
, 5 1 ( l )
: 6 9
10 仓公敖 . C N , 1 0 5 14 8 l A , 1 98 9
1 1 石天齐 . C N , 1 0 5 14 8 1A , 1 98 9
l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l
2 2
成锦遥 . C N , 10 6 7 8 9 4 A , 1 99 3
T e t s u o o
·
K a g a k u t o K y o i k u
,
1 9 9 4
, 4 2 ( 5 )
:
3 6 7
李沿飞 , 等 . C N , l o 8 2 3 3 2 A , 1 9 9 4
葛宜幸 , 等 . C N , l o 9 7 7 5 7 A , 1 9 9 5
大须博 文 , 等 · N i p p o n N o g e ik a g a k u K a i s h i , 19 90 , 6 4
( l )
:
3 5
K a z z S a u l N o r m a n
.
E P
, 0 , 0 76
,
6 2 0 A 2
,
19 8 2
V i t z h u m O
, e t a l
.
G e r P Z
,
1 2 7
,
6 4 2
V i t z h u m O
, e t a l
.
B P I
, 3 3 3 , 3 6 2
柯昌强 , 等 . 中国茶 叶 , 1 9 9 6 , ( 2 ) : 3 6
冯耀声 . 科技通报 , 1 9 9 4 , 1 0 ( 1 ) : 3 3
冯耀声 , 等 . 浙江化工 , 19 95 , 2 6 (4 ) : 10
( 1 9 9 9
一
0 1
一
0 4 收稿 )
粉防己碱制剂研究进展
华西 医科大学药学 院 (成都 6 10 0 4 1) 李凤前 ’ 陆 彬
摘 要 综述 了粉 防己碱的 口 服片剂 、 注 射剂 、 气雾剂 、 软胶 囊剂及其脂 质体 、微球等新 型给药系
统的研究进 展和概 况 , 比较 了各种剂型 的优劣 , 为该药新 剂型 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给药系统 制剂
粉防己碱 ( t et ar n击 in e , T et ) 是从 粉 防 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理想药物 。
己 s t eP 入a n i a t e t ar n己r a 5 . M o o r e 的干燥块 2 注射剂
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节基异喳琳生物碱 。 研究 T et 作 为生物碱 , 可与稀盐酸成盐而 具
表明 T et 具有消炎 、 镇痛 、 降血糖 、 抗肿瘤 、 抗 有 良好的水溶性 。将 T et 溶入适量稀盐酸 , 以
矽肺 、 降血压 、 抗心率失 常等 广泛 的药理作 0 . 1%的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 , 。 . 03 %的乙二
用 〔 1〕 。 近年来出现了 T et 的 口 服片剂 、 注射 胺 四醋酸二钠为金属离子络合剂 , 加人适量
剂 、 气雾剂 、 软胶囊剂等普通 剂型 。 为 了使 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可制成 T et 的注射剂 〔 2〕 。
T et 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 采用药剂学 的手 T et 制成 注射 剂可快 速产生药理作 用 ,
段将其 制成 脂质体 、 微球等 新 型 给药 系统 但必须考虑其安全性 。 小 鼠尾静脉注射 T et
(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
,
D D S ) 的研究也不 断 的 L D S。为 ( 3 7 · 5士 3 . 6 ) n 、g / k g , 若按人和动
出现 , 现综述如下 : 物体表面积折算等效剂量 比率来计算 , 临床
1 口服片剂 应 用 T et 静脉 注射 降压 的剂量为每 次 18 0
T et 已由浙江金华制药厂提取 、 纯化 ,并 m g (体重 50 k g ) , 对家兔 降压的有效剂量约
制成了糖衣片 〔幻 ,作为抗风湿 、 抗矽肺及抗肺 为 10 m g k/ g , 与 引起 中毒 的剂 量 ( 15 m g /
癌增效药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 近期 临床研 k g )之 间的范 围较 窄 , 有效剂量 约为 中毒剂
究 〔3〕表明 , 口服 T et 片剂 2 0 0 m g , 每天 3 次 , 量的 “ % 〔们 。 这提示临床应用 T et 静脉注射
短期内可 降低肺动脉高压 , 改善肺动脉血气 给药 , 应注意控制其剂量范围 。家兔对 T et 的
及右心室功能 , 同时对心率和正常体动脉压 耐受性可能较低 , T et 静 脉给药的安全性值
无明显影响 , 且副作用极小 ,提示 T et 可望成 得再评价 , 应考虑将其进行剂型改造以 降低
`
dA少e s s : L i F e n g q i a n , C o lle g e o f p h a r m a e y , W e s t c h in a U n i v e r s i t v o f M e d ie a l cS ie n e e s , C h e n g d u李凤前 男 , 19 9 2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 1 9 9 5 年于华西医科大学攻读 药剂学硕士学位 .导 师为药剂学 专家陆彬教授 , 1 99 7 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导 师陆彬 教授 ,研究方向 :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
《中草药 》 1 9 9 9 年第 3 0 卷第 6 期 . 4 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