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综述与专论 ·
瑶医用药品种调查报告△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南宁 戴 斌 带 丘翠嫦 李剑东 周丽娜 陈少锋
摘 要 简述瑶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 , 通过对广西金秀 、恭城等县瑶医用药品种的实地调查研
究 , 初步查清了品种来源 、命名原则 、应用特点及资源状况 。
关键词 瑶族医药 民族生物学 药物资源 传统医药
瑶族为我国古老 民族之一 , 是驰名中外
的山地民族 。 “南岭无山不有瑶” , 在频繁迁移
的游耕生活中 , 瑶族人民积累了与疾病作斗
争的丰富经验 , 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
统医药文化 , 为本民族的生存 、繁衍发挥了重
大作用 , 迄今仍为瑶 乡群众及各族人 民防病
治病和康复保健有效手段之一 , 成为祖国传
统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瑶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
瑶族医药源远流长 , 具有显著的民族性 、
传统性与区域性 , 其形成与发展与本 民族的
生产 、生活实践 、生态环境及族系密切相关 。
瑶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南方 省区 多个县
境内 , 有 万余人 , 其中广西瑶族人口 占全
国瑶族总人 口 以上 设有金秀 、恭城等
个瑶族自治县 , 其余分布在湘 、粤
、云 、贵 、赣 等省 。
瑶族居住地区多处于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季
风湿润气候区 、山地庞大 , 植被繁茂 , 孕育着
丰富而多样性动植物资源 。据史籍记载 , 早在
宋元时期 , 瑶族先民就掌握 了名贵香料 一灵 香 草 勿 ‘ “ 一 的 栽
培 、加工技术及出售 宋 · 周 去非 《岭外代
答 》 , 至今仍为瑶医用于去邪除瘴 、产后康复
及避孕节育的重要药物之一 。 在清代就出现
一批“入山采药 、沿寨行医”李宗 · 《黔记》卷
三 、 “负药入城 、医治颇效 ” 曲油县 志》卷
二 的瑶医队伍〔, 一 〕。 至今 , 在广西金秀 、荔蒲
等县仍有数百名瑶医 多为盘瑶 在全国各地
城镇设摊售药行医 。
据 年调查 , 仅金秀县在不到 万瑶
族人 口 中就有瑶医 人 , 其中有 人办
领 了个体行 医执照 , 除在县 内开办 了 个瑶
医门诊部及 个瑶医个体诊所外 , 其余瑶医
均在县外售药行医 〔‘, 〕。 广西 民族 医药研究所
一设立 了瑶医研究室 , 门诊部设有瑶医诊室 , 在
南宁市设有瑶医门诊部 。 瑶族医药 已由瑶寨
走向城镇挂牌开诊 。 有关瑶族医药发掘整理
研究的论著日渐增多 , 一些确有疗效的瑶医
验方开始得到临床验证 。 瑶族医药 已由原始
的经验医学的积累与流传 , 通过专职瑶医长
期的医疗实践并与各民族 医药 , 特别是在与
中医药的交流中 ,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 逐步
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瑶族医药学〔〕 。
瑶药品种
瑶药调查 为了查清瑶医用药品种的真
实性 , 为瑶药标准化 、科学化及其开发利用提
供依据 , 我们对广西金秀 、恭城 、南宁等地的
条 , , 戴 斌 男 , 瑶族 , !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先后在新疆防疫站 、药检所及 广西民族 医药研究所从 事中药 、 民族药研究分析工作 。 年获主任药师职称 , 现任 民族药生药研究室主任 。 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余篇 。 承担 “新疆箕本质量研究”项目获 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三等奖 , “澄清中药材混乱品种砂仁等六个品种研究 ”获 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近年来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瑶药的品种 凋查及生药学研究 ” 已结题 , 发表调研论文 余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
瑶 医所用药物的品种 、资源情况进行了为期
年的系统调查研究 , 收集瑶药样品 余
件 多为饮片及单方验方千余条 。 在当地瑶
医带领下 , 次深入金秀大瑶山 、恭城海洋山
等瑶寨采集原植物标本 号 , 取得对应
药材标本近 件 , 拍摄植物生境彩照 。
余幅 约 。种 ,对恭城 、荔浦端午节传统药
市的鲜药品种进行了调查 , 收集样 品 余
件 。 在调查 中 , 填写《瑶药调查登记卡 。
余张 , 获得了一批第一手瑶药实物资料 。
瑶药品种鉴定及分类 采用植物形态分
类学及生药鉴定学知识 , 查阅有关文献 , 对所
获得 的瑶药标本 、样品全部进行了鉴定 , 并按
哈钦松系统进行分类分析 。 号植物标
本来源于 种 ,隶属于 科 属 其中
有 号待鉴定 , 瑶药材样品 含对应药材标
本 ! 件来源于 种 , 其 中植物药
种隶属于 科 属 其中 件待鉴定 。
动物药 种 ,隶属于 科 属 。矿物及其它
类各 种 。
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查阅有关瑶医药文
献 〔, , 〕进行统计分析 , 广西瑶医用药品种 已达
! 种 , 其 中植物药 种 隶属 于
科 属 , 动物药 种 隶属 科 属 ,
矿物药 种 , 其它类 种 。 植物药中 , 有藻菌 、
苔鲜 植物 种 科 属 , 蔗类植物 种
科 属 , 裸子植物 种 科 属 , 双
子叶植物 种 科 属 , 单子叶植
物 种 科 属 , 约 占广西药用植物
种类的 〔〕。
瑶医常用药物 品种 瑶 医用药品种达千
余种 。 实际每个瑶医 门诊部 、诊所 、药摊 常
掌握使用的品种一般在 一 。种 ,各族系
瑶医所用品种及名称并非完全一致 。 我们根
据实地调查登记 个瑶 医机构所用的瑶药
并取样鉴定和瑶医效方中常出现的品种 , 编
写了《瑶医常用药材名录》, 载药 味 , 其中
植物药 味 隶属 科 属 种 ,
动物药 味 隶属 科 属 种 , 矿物
药及其它类 味 。植物药中有真菌 种 , 蔗类
《中草药》 年第 卷第 期
种 隶属 种 属 , 裸子植物 种 隶
属 科 属 , 双子叶植物 种 隶属 科
属 , 单子 叶植物 种 隶 属 科
属 。每味药物项下有中文名 、拉丁学名 、瑶文
名 附汉字注音 、别名 、效用 、采集号或原植
物生态彩照 , 其 中载有瑶医老班药 “五虎 、九
牛 、十八钻 、七十二风 ” 。
瑶药的命名特点
根据不同药用部位瑶语命名 盘瑶语称
草为 “咪 ” , 木 树 为 “亮 ” , 藤 为 “美 ” , 果为
“表 , , 花为“绑 ” , 块根 薯 为 “台”等 。
据瑶 医 “老班药 ”按其功用 、生境 、生态
命名 有 “五虎 ” 、 “九牛 ” 、 “十八钻 ” 、 “七十二
风 ”之称 。 如 “大接骨风 ”
, “九层风 ” 加 、 ,
“刺手风 ” 等 。
根据植物形态命名 如 “红帽顶 红背山
麻杆 , “鸡穿裤 ” 仙鹤草 等 。
根据药材性状命名 如 “抨托藤 ” 两广
称猴桃 、红丝线 茜草根 等 。
根据药物功效命名 如 “十全大补 ” 假
木通 、拾板救 鸡骨香 等 。
瑶药的应用特点
瑶药的分类 瑶药种类繁多 , 瑶医根据
药物性能结合临床实践 , 将其分为“打药 ”和
“风药 ”两大类 , 其中又有“温热药 ” 、 “寒凉药 ”
之分 。 “打药 ”用于跌打损伤 、风湿骨痛及无名
肿毒等 , 起散察消肿 七痛作用 , 如 “虎 ”类及部
分 “钻 ”类等药物 “风药 ”用于痞病 、肝胆及消
化道疾病 、妇科 、神经科及小儿疮积等 , 有清
热解毒 、祛风湿 、活血补血 、健脾胃 、益肝 肾作
用 , 如“牛 ”类 、 “风 ”类及部分 “钻 ”类等药物 。
医药结合 瑶 医历来是 自己诊病 , 亲自
采药加工配方发药 。多为新鲜药材加工 , 陈旧
隔年的药材 除沉衫 、棺杜仲外 一般不用 , 认
为隔年陈放的药材易生霉虫蛀 , 药性有损失 。
对有毒药物 则要加工炮制 。 如野芋
沪丫入 , 用 于感 冒高热 不退 , 则需用盐
炒黄去毒后才能煎服 。 在瑶寨山村瑶医用药
多为鲜草入药 , 认为药性好 疗效显著 , 捣汁
·
冲服或煎水服或捣烂外敷 , 每有奇效 。瑶医诊
病 , 一般用 “望 、闻 、问 、触 ” , 很少“切脉 ” , 尤其
注重“审,’ 问症 。通过患者主诉病程症状 , 确
定病症 , 再根据瑶医 “盈亏平衡 ”理论及药物
性能 , 对症下药 。 “盈 ”则消 , 用 “打药 ” “亏 ”则
补 , 用 “风药 ,’ 热症用 “寒凉药 ” 寒症用 “温热
药 ” , 相互配伍 , 以调节机体各脏腑之间 , 机体
与周 围环境之间的“盈亏平衡 ” , 达到祛病健
身的 目的 〔 。〕。
应用形式多样 瑶 医用药除内服外 , 尚
有药物洗 、敷 、炙 、熏 、烫熨 、佩挂及药垫等法 。
其剂型有合剂 水煎剂 、酒剂 、配剂 、膏剂 、散
剂 、擦剂 、滴耳剂及佩挂剂等 。 常以内服法和
外治法 针挑 、打火罐 、火炙 、按摩 、刮痞等 相
结合治疗疑难杂症 ,常收到满意的疗效 。
卫生习俗与食疗保健相结合 瑶族居住
在南岭山区 , 海拔较高 , 气候温差变化大 , 日
照少 , 湿度高 , 易产生风湿病及各种传染病 。
他们对急性传染病除采取隔离治疗外 , 还有
一套群众性的卫生习俗及食疗方法 , 对预 防
和治疗疾病有着积极作用 。 如五月端午节饮
雄黄酒 、吃药把 可防治肠道寄生虫病 无论
冬夏每天必用热水洗澡 , 每年端午节 、重阳节
及交岁日必药浴 特别是产后药浴 , 是瑶族妇
女独特的保健疗法 , 所用药物达 一 余
种 , 如大 、小钻 , 大 、小散骨 风 , 过 山风 , 鸭仔
风 , 九层风 , 紫九牛 , 四方钻等 。通过 “药浴 ”可
改善血液循环 , 加速皮肤代谢 、舒筋活络 , 起
到去恶祛邪健身作用 。 “打油茶 ”是恭城瑶族
群众每日必食 、老幼皆宜的保健饮料 , 所用药
物有干姜 、茶叶、葱蒜等 ,有开 胃健脾 、温中散
寒祛邪除瘴作用 。
瑶药资源利用特点
, 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种类较多 瑶医用
植物药有 余种 , 应用较多的 种以
上 达 科 。有起源古老孑遗植物的种类 , 如
蔗类马尾千斤草 “ , ! 及
属国家一级保护 的植物 “活化石 ”一一 秒锣
, 等 被子植物中有木兰
科 、五味子科 、大血藤科 、金缕梅科等 。
应用地区特有种较 多 如瑶 山金耳 环
。 、 山慈菇 刀盗rioide s 、
瑶 山甜茶 、瑶 山香白芷 、鸭脚木 、秃 叶黄皮树
(熊胆木) 、树参 (阴阳风 )、金缕半枫荷 (半荷
风 )、千年健(一包针)等 。
5
.
3 应用藤本植物多 :有五味子科 (2 属 10
种)、 防己科 (8 属 11 种) 、 萝摩科 (14 属 21
科)、葡萄科 (5 属 15 种) 、茜草科 (20 属 45
种) 、蝶形花科 (2 5 属 5 种 )等 , 约有 24 科
20 0 余种 , 占瑶药种子植物的 20 % 以上 。
5
.
4 中医及其它民族医少用或不用的种类
多 :在瑶医常用的 51 3 种药物中 , 与《中国药
典》(1990 年版 )收载为同一来源的有 94 种
(占瑶药品种 的 16 % ) , 其中有 34 种药用部
位不同 , 功用亦不完全一致 。 如海金砂 , 中医
用饱子 , 瑶医用全草 ;山鸡椒 、樟树 、 巴豆 、金
樱子 、桅子 、苍耳 、阳春砂 、慧该等 , 中医用果
实或种仁 ,瑶 医则用根或全草 ;钩藤除用带钩
茎枝(鹰爪风)外 , 还用根(双钩钻) , 瑶医认为
“鹰爪风 ”镇惊息风效果好 , “双钩钻 ”的降压
作用强 。 月季花 (月月红)、羊掷镯 (毛老虎) 、
凌霄 (白狗肠)等 , 中医用花 , 瑶医除用花外 ,
主要用根 , 功效虽相似 , 但扩大了药用部位 。
6 讨论
6.1 瑶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 , 其医药理论及
用药经验十分丰富 , 且深深扎根于 民间瑶医
之中 ,但缺乏专著记载 。名老瑶医多数年愈古
稀 , 后继乏人 , 极需继续进一步发掘整理及抢
救瑶族医药 , 使其宏扬光大 , 造福人类 。
6
.
2 瑶医用药品种复杂而多样性 , 具有本民
族的鲜明特点 。 由于其族系语言及用药经验
不同 , 又无文字记载 , 因而同名异物和同物异
名情况较为普遍 。随着瑶族医药的发展 ,瑶医
走向城镇挂牌开诊 , 瑶药必然要走向科学化、
标准化及法制化 。 因而制定一药一名的瑶药
标准势在必行 , 否则给瑶药的生产 、经营 、临
床应用 、临床验证 、药政管理 、学术交流等造
成极大困难 , 瑶族医药就难以走出山寨 , 走向
全国 , 走向世界 。
6
.
3 瑶药资源品种十分丰富 , 但随着人口增
长 ,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如使用除草剂等) ,
地理 环境污染 , 人们对大 自然的过度开发和
滥用 , 使得一些珍贵的动植物种属 日渐减少 ,
有的处于频临灭绝境地 , 如瑶医用 马尾千斤
草 , 生长于原始森林的古树上 , 在清代光绪三
十年 (1904) 就 已收购 , 用 于跌打 、瘫痪 、滋补
及催产 , 现已很难找到 , 且价格昂贵 。 瑶医用
的金耳环 、走马胎 (血风 ) , 走马风 (心叶紫金
牛) 、血党 、独脚金 、龙骨风 、马蹄威及腹棘蛙
(山蚂拐 ) 、斑胡蜂等 , 由于连年采挖捕捉 , 资
源 日渐减少 , 有的是属 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
贵的或古老子遗植物种类 。 必须在大瑶 山建
立瑶药资源保护区 , 并进行引种 、培养试验 。
合理开发利用 , 以保证瑶医的用药需要 。
致谢 :金秀县卫 生局莫云松及瑶医 刘扬
健 、冯春香 、黄金观 、赵成府 、赵春棋 等 ;恭城
县卫生局刘应才 、欧卫 忠及瑶医奉运杏 、赵正
荣 、黄高德等协助调查并提供资料 , 本所黄锦
威 、徐清兰 、张青青参加部分工作 , 陈秀香研
究员协助鉴定部分植物标本 。
参 考 文 献
1 《瑶族简史 》编写组.瑶族简史 .南宁 :广 西人 民出版社 ,
1 9 8 3
.
1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写组.)一‘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
册.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 1 9 84 . 1 72
3 广一酉民族事务委 员会编.瑶族 (画册).北京 :人民卫 生出
版社 , 2 9 9 0 . 1 0
4 刘扬健 , 等.广西第三届 民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南
宁.19 92.68
5 莫莲英 , 等.民族研究 , 1 9 9 1 , ( 6 ) : 4 6
6 戴 斌 , 等.中国民族 民间医药杂志 , 19 9 5 , ( 6) : 3
7 黄燮才 , 等 广西民族药简编.南宁:广西药检所 , 1 9 80 . 1
8 罗金裕 , 等.瑶 医效方选编.南宁:广 西 民 族出版社 ,
1 9 8 7 1 6 0
9 广 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 编.广西中草药资源名录.南
宁 :广 西民族出版社 , 1 9 93 . 1
10 莫莲英 , 等.中国民族民间氏药杂志 , 1 9 6 , (4 ) : 7
( 1 9 9 7
一
0 5
一
0 7 收稿)
p 一环糊精挥发油粉末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
承德中药厂(06 70 0) 刘书堂 带 郑国和 闰亚强
摘 要 综述 民环糊精挥发油粉末化技术 、作用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
关键词 汗环糊精 挥发油 粉末化 包结物 工艺
挥发油亦称精油 , 是植物体中一类可随
水蒸汽蒸馏并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
分的总称 。 挥发油在通常情况下是具有特殊
而浓烈气味的油状液体 , 常温下可以挥散 , 可
溶于浓乙醇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 几乎不溶于
水 ;对空气 、 日光及温度的影响较敏感 , 易于
分解变质〔‘〕 。
芳香性植物中含有的挥发油多具有 一 定
的生物活性 。 例如曹蒲 A co ru : ‘al a m u : 1 .根
茎中所含 的挥发油具有降低血压 , 扩张支气
管和平喘作用 ;细辛 A sa ru m si ebo ld i M iq .
根中的挥发油具有镇咳 、祛痰的作用 ;羲术
Cu rc “m a z ‘d o a ri a ( B e r g . ) . R o s C .挥发油治
疗 早期宫颈癌有一定疗效 ;鱼腥草挥发油有
抗菌消炎作用 ;姜黄挥发油可以利胆;泽兰挥
发油有抗病毒作用等〔2〕 。
中药成药中多含挥发油和挥发性成分 ,
《中国药典 》一九九五年版一部收载的 39 8 个
中成药品种中 , 80 % 以上含有挥发油成分 。有
2仁)个品种采用提取挥发油 , 待制剂进入最后
阶段时喷入和兑入的工艺方法 。 由于挥发油
在常温下可以挥散 , 采用普通制剂方法难以
有效控制 。 如采用热加速法对脑力宝丸挥发
油进行逸散动力学研究 , 结果显示 ,在一定温
. A ddress : L iu Shutang , H e b e i C h e n g d e F a e t o r y o f ‘ r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t e r i a
《中草药 》1 9 9 7 年第 28 卷第 12 期
M ed iea , C h e n g d e
.
7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