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pteridoflora in Southwest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8(2):230— 236 2008年 3月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张建新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系,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十分丰富,区系有 46科 99属 396种(含变种及变型)组成。优势科是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等;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 、卷柏属、毛蕨属等。区系地理成
分复杂 ,具有亚热带性质 ,但兼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区系起源古老 ,不乏古老 的科 、属及孑遗种;区
系具有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该区系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西南、华南 、日本、华中、
台湾、华北、西北、西藏和东北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浙西南
中图分类号:Q949.36,Q9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8)02—0230—07
Study 0n the pteridoflora in Southwest
0f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Jian-Xin
(Department of Gardening,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ege,Lishui,323000,China)
Abstract:The pteridoflora in Southwest Zh@ang Province are composed of 396 species(including all kinds of varie-
ties),99 genera,46 families.The representative families are Dryopteridaceae,Polypodiaceae,Athyriaceaea and The—
lypteridaceae.The main genera are Dryopteris,Arachniodes,Asplenium,Selaginella and Cyclosorus.The flora ele—
ments from varieties of geographical types are complicated.This pteridoflora is not only subtropical in nature,but
with some temperate elements.This pteridoflora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many of whose families,
genera and relic species are ancient ones.This pteridoflora is rich in species which are endemic to Southwest China.
This area is closer to its a~acent area,the sequence of pteridophytas floristic relation between Southwest Zhejiang and
adjacent regions can be So uthwest China,South China,Japan,Central China,Taiwan,North China,Northwest China,
Tibet,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Pteridophyte;flora;Southwest Zhejiang
浙西南是浙江省的主要林区,山地面积占80
以上,境内有龙泉凤阳山一庆元百山祖、乌岩岭、九
龙山、古田山四个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
富。浙西南山区是浙江蕨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
区,研究浙西南蕨类植物的区系,可为进一步研究浙
江植物区系的起源、演化、更好地开发、利用浙西南
蕨类植物提供相关资料。
1 自然概况
浙西南山区位于 118。21 ~120。17 E,27。25 ~
29。30 N,包括开化、松阳、遂昌、丽水、龙泉、景宁、
庆元、泰顺等县市。以中山广布、峡谷众多和狭长的
山间盆地为其特色。整个地势自西南向西北倾斜。
属武夷山系,自西向东延伸,仙霞岭、洞宫山、括仓山
均盘踞在本区,海拔 i000 m以上的山峰星罗棋布。
最高峰为龙泉的黄茅尖,海拔 1 92I m,为浙江省第
一 高峰。地质构造属华夏古陆台闽浙组成部分,基
底由变质岩组成为主,盖层广泛分布酸性火山岩,如
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等,其次为片岩、片麻岩及石
灰岩。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 l6.3~18.1℃,最热(7月)平均气温 26.2
收稿日期 :2006—07—14 修回日期:2007—09—12
作者简介:张建新(1965一),男,浙江金华人,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教学与研究,(E—mail)lsz]x258@126.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张建新: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23l
~ 29.3℃,极端最高温 41.5℃ ,最冷 (1月)平均气
温 4.2~6.9℃,极端最低气温一11.2℃ ;年均相对
湿度在 75 ~8O 之间,一年中有两个低湿期,7月
(或 8月)和 l2月 (或 1月);无霜期 226~260 d;年
降水量 1 379~2 014 mm,7~8月雨量 235~383
mm;年 日照时数 l 774~l 988 h。地带性土壤为红
壤 ,广布于海拔 600~800 m 以下的山地 ,一般土层
中至厚层,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偏低,土体粘重,普
遍缺磷,肥力中等;黄壤分布于 600~800 m 以上山
地,间有黄棕壤分布,此两类为垂直地带性土壤,由
于植被较好,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明显高于红壤。本
区水系有瓯江 、钱塘江 、闽江 、福安江 、飞云江、椒江
等6条水系。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和针阔混交林。
2 研究方法
自2000年起对衢州开化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温州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丽水遂昌九龙山保护
区、大西坑山区,龙泉的凤阳山保护区,缙云的大洋
山保护区,庆元的百山祖保护区、五岭坑山区,松阳
的箬寮岘保护区,莲都区的白云山、大山峰森林公园
及青田、景宁、云和等主要山地进行了长期的标本采
集和研究,同时参考《浙江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编辑
委员会,1993)等有关文献资料,对浙西南蕨类植物
区系的组成、分布类型进行分析。
3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据野外调查和统计,同时参考《浙江植物志》(浙
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3),本地区共有蕨类植物
46科 99属 374种和 2O变种及 2变型。
3。1科的统计分析
浙西南共有蕨类植物 46科,占浙江 49科 的
93.9 。含 2属以上的科有 15个,如:水龙骨科
(PoI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
(TheIypteridaceae)、膜蕨 科 (Hymenophyllaceae)
等。其余 3l科都为单属科。
含 lO种以上的大科有 lO个:鳞毛蕨科(Dryopte—
ridaceae)(6/90,属/种数,下同 )、水龙骨科(12/47)、
蹄盖蕨科(12/39)、金星蕨科(10/41)、铁角蕨科(As—
pleniaceae)(1/18)、膜蕨科(5/17)、卷柏科(Selaginel—
laceae)(1/15)、凤尾蕨科(Pteridaceae)(1/13)、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2/lO)、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
ae)(1/10),这十个大科共含 5l属 300种,分别占浙
西南蕨类植物总属、种数的 51.5 和 75.8 ,是这一
蕨类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成分。
含2~9种的科有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1/
9)、中 国 蕨 科 (Sinopteridaceae)(4/6)、里 白科
(Gleicheniaceae)(2/4)等 2O科 ,其它 l6科含 l属 1种。
在浙西南蕨类植物的 46科中,既有在系统位置
上认为原始的科,如石杉科(Huperziaceae)、卷柏科、
水韭科(Isoetaceae)、木贼科(Equisetaceae)、膜蕨科、观
音座莲科(Angiopteridaceae)等;也有在系统位置上被
认为较进化的科,如水龙骨科、苹科(Marsileaceae)、槐
叶苹科(Salviniaceae)、满江红科 (Azolaceae)等 ;还有
一 些处于两者之间的科,如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蹄盖蕨科等。这显示出本区
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古老,同时也表明该区蕨类植物
区系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
3.2属的统计分析
浙西南共有蕨类植物 99属,占浙江省 116属的
85.3 。含 lO种以上的大属有 1O个,即鳞毛蕨属
(Dryopteris)(53,种数,下同)、复叶耳蕨属(Arach—
niodes)(19)、铁角蕨属(Asplenium)(18)、卷柏属(Sel—
agineUa)(15)、毛蕨属 (Cyclosorus)(15)、蹄盖蕨属
(Athyrium)(13)、凤尾蕨 属(Pteris)(13)、瓦韦属
(Lepisorus)(11)、凤丫蕨属(Coniogramme)(1O)、短肠
蕨属(Allantodia)(10)。含 6~9种的属共有 7个,如
瘤足蕨属(Plagiogyria)(9)、耳蕨属(Polystichum)(9)
鳞盖蕨属(Microlepia)(7)、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
is)(7)、菇蕨属(Mecodium)(6)、膜蕨属(Hymenophyl—
lure)(6)、线蕨属(Colysis)(6)。含 2~5种的属有 41
个,如紫萁属(Osmunda)(5)、书带蕨属(Vitaria)(5)、
狗脊属(Woodwardia)(5)、剑蕨属(Loxogramme)(4)、
石松属(Lycopodium)(3)等,其它 4l属含 1种。
从科、属的统计分析看,浙西南蕨类植物区系的
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分别占本区科、属总数的 67.
4 和 41.4 ,表明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结构简单,分化
程度不高。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自
第三纪以来基本保持温暖湿润的气候,受第四纪冰川
影响较小,使一些古老的蕨类植物得以保存,如古生
代的石松属(Lycopodium)、卷柏属(SelagineUa),中
生代前期的紫萁属(Osmunda)、芒萁属(Dicranopter—
s),侏罗纪的海金沙属(Lygodium),白垩纪的鳞毛蕨
属、耳蕨属(Polystichum),水韭属(Isoetes)都是古老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2 广 西 植 物 28卷
孑遗属。这些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区蕨类
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4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分布类型分析
4.1科的分布类型分析
浙西南 46科蕨类植物中,世界分布的有 15个,
如:石松科(Lycopodiaceae)、卷柏科、蕨科(Pteridi—
acea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铁角蕨科、鳞毛
蕨科、水龙骨科等。泛热带分布有2O个,如:水韭科
(Isoetaceae)、松叶蕨科(Psilotaceae)、膜蕨科、凤尾
蕨科、金星蕨科、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等。热
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的有瘤足蕨科(Plagio—
gyriaceae)和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热带亚洲
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的有观音座莲科(Angiopteri—
daeeae)、槲蕨科(Drynariaceae)和实蕨科(Bolbitid—
aceae)。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肿足蕨科(Hy-
podematiaceae)。热 带亚 洲分 布 的有稀 子蕨 科
(Monachosoraceae)、柄盖蕨科(Peranemaceae)和骨
碎补科(Davaliaceae)。北温带分布的有阴地蕨科
(Botrychiaceae)和球子蕨科(Onocleaceae)。本区没
有中国特有科分布(表 1)。
4.2属的分布类型分析
根据吴征镒(1991)及臧得奎(1998)关于植物分
布区类型的分类方法,将浙西南蕨类植物 99属划分
为 l3个分布区类型(表 1)。在 99属中,热带属有
62个,占72.9 (不包括世界分布,下同),温带属有
2O个,占23.5 ,中国特有分布 3个,占3.5 。世
界分 布的属有 l4个,如:卷柏属、瓶 尔小草属
(Ophioglossum)、铁线蕨属(Adiantum)、耳蕨属、蒴
属(Marsilea)等;泛热带分布的属有 27个,如:水韭
属(Lsoetes)、里 白属 (Diplopterygium)、海金沙属
(Lygodium)、鳞始蕨属(Lindsaea)、毛蕨属、复叶耳
蕨属、肾蕨属(Nephrolepis)等;热带亚洲和热带美
洲间断分布的有肋毛蕨属(Ctenitis)、舌蕨属(Ela-
phoglossum)、金 毛 狗 属 (Cibotium)、双 盖 蕨 属
(Diplazium)和实蕨属(Bolbitis);旧世界分布的有
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芒萁属(Dicranopter—
i5)、鳞盖 蕨属 (Microlepia)、假脉 蕨属 (Crepi—
domanes)、团扇蕨属(Gonocormus)、角蕨属(Corn-
opteris)和线蕨属(Colysis);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分布的有槲蕨属(Drynaria);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分布的有金粉蕨属(Onychium)、碎米蕨属(Chei—
losoria)、茯蕨属(Leptogramma)、阴石蕨属(Hu-
mata)、盾蕨属 (Neolepisorus)和肿足蕨属 (Hy—
podematium);热带亚洲分布的属有 l6个,如:藤石
松属 (Lycopodiastrum)、安蕨属 (Anisocampium)、
红线蕨属(Diacalpe)、星蕨属(Microsorium)等;北
温带分布的属有 7个,如阴地蕨属(Scepteridium)、
紫萁属、卵果蕨属(Phegopteris)、荚果蕨属(Mat—
teuccia)等;东亚和北美 间断分布的有蛾眉蕨属
(Lunathyrium);旧世界分 布的介蕨属(Dryoathy-
rium);温带亚洲分布的贯众属(Cyrtomium);东亚
分布的属有 lO个,如:钩毛蕨属(Cyclogramma)、凸
轴蕨属(Metathelypteris)、瓦韦属 (Lepisorus)、三
相蕨属(Ataxipteris)等;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骨牌
蕨属(Lepidogrammitis)、鳞果星蕨属(Lepidomi—
crosorium)和鞭叶蕨属(Cyrtomidictyum)。
4.3种的分布类型分析
由表 l可知,浙西南的 374种和2O变种及 2变
型可划分为 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东
亚分布,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
4.3.1非特有种分析 浙西南蕨类植物中,非特有分
布类型共有 231种。热带分布的有 38种,占总种数
的9.7 (不包括世界分布,下同);温带分布的有 5
种,占总种数的 1.3%;东亚分布的有 183种,占总种
数的46.8 ,在东亚分布中,以中国一 日本分布成分
最多,有 136种,占该类型的 74.3 ,如尾叶稀子蕨
(Monachosorrum flagelare)、龙 泉 凤 尾蕨 (Pteris
laurisilvicola)、角蕨(Cornopteris decurrenti—alata)、林
下凸轴蕨 (Metathelypteris hatori)、狭叶金星蕨
(Parathelypteris angustifrons)、闽浙铁角蕨(Asple-
niumwilfordi)、奇数鳞毛蕨(Dryopteris sieboldi)、
台湾鳞毛蕨(Dryopteris fo~osana)、华南舌蕨(E2n—
phoglosum yoshinagae)、槲蕨(Drynaria fortunei)等;
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的有 13种,占该类型的7.1 ;
如波纹路蕨(Mecodium crispatum)、顶果膜蕨(Hym—
enophylum khasyanum)、旱蕨(Pellaea nitidula)、印
度铁角蕨(Asplenium yoshinagae var.indicum)、无盖
鳞毛蕨(Dryopteris scoti)、节枝蕨(Arthromeris leh—
manni)、中华剑蕨(Loxogramme chinensis)等;喜马拉
雅一 日本分布的有 34种,占该类型的l8.6%,如笔直
石松(Lycopodium obscurur1)、伏地卷柏(Selaginela
nipponica)、瓶蕨 (Trichomanes auriculata)、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var.nSr2)05C1)、长江蹄盖蕨(Athyrium
iseanum)、剑叶铁角蕨(Asplenium ensiforme)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张建新: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233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2.泛热带分布 Pantropic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Trop.Asia& Trop.Amer.disjuncted
4.旧世界热带分布 Old World Tropics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Tropical Asia& Trop.Australasia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Trop、Asia& Trop.Africa
7.热带亚洲分布 Trop.Asia
8、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te
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E.Asia& N、Amer、disjuncted
1O、旧世界温带分布 Old World Temp.
11、温带亚洲分布 Temp、Asia
12.东亚分布 E.Asia
13.中国特有分布 Endemic to China
合 计 Total
|
64.5
6.5
0
9.7
3.2
9.7
6.5
0
0
0
0
0
1OO
|
31.8
5.9
8.2
1.2
7.1
18.8
8.2
1.2
1.2
1.2
11.8
3.5
1OO
O.8
O.8
0、3
1.O
O.3
6.6
O.8
0
0
0.5
46.8
42.2
1OO
4.3.2特有种分析 浙西南蕨类植物中,中国特有
种 165种,占 42.2 。由于种类较多,分布亚型的
划分就显得很必要,根据吴征镒先生(1979)对中国
植物区系的分区,浙江所在华东地区的南、西、北三
面分别与华南、华中、华北地区相联系,通过这些地
区再与其它地区发生联系,故将浙西南蕨类植物中
国特有分布类型划分为 8个亚型(丁炳扬等,2000)。
浙江特有分布亚型有 39种,占特有种总数的
23.6 。如:尾尖凤丫蕨(Coniogramme caudifor一
is)、天童复叶耳蕨(Arachniodes tiendongensis)、
倒向鳞毛蕨(Dryopteris retroso—paleacea)、古田山
鳞毛蕨 (Dryopteris gutishanensis)、椭 圆瓦 韦等 。
其中本地种的有 24种,如尾叶膜蕨(Hymenophyl—
lum caudifrons)、百山祖蹄盖蕨(Athyrium bais—
hanzuense)、九 龙 山 毛 蕨 (Cyclosorus jiulungs—
hanensis)、凤阳山铁角蕨 (Asplenium nyangs—
hanense)、庆元复叶耳蕨(Arachniodes gradata)、开
化鳞毛蕨(Dryopteris kaihuaensis)等。华东地区特
有分布亚型的有 32种,占 19.4 。如:华东卷柏
(Selaginella orientali—chinensis)、闽浙圣蕨(Dic—
tyocline mingchegensis)、东南铁角蕨(Asplenium
oldhami)、高大毛蕨(Cyclosorus excelsior)、宜兴复
叶耳 蕨 (Arachniodes ishingensis)、林 氏鳞 毛蕨
(Dryopteris lingii)、黄 山 鳞 毛 蕨 (Dryopteris
彻^gs^ P”s s)、长柄线蕨(Colysis lioui)等。
华东一华中(至西南)分布亚型有 21种,占特有
种总数的 12.7 。如:长羽凤 丫蕨(Coniogramme
longissima)、廉羽凤 丫蕨(Coniogramme falcipin—
na)、湿生蹄盖蕨(Athyrium devolii)、项羽鳞毛蕨
(Dryopteris enneaphylla)、泡鳞肋毛蕨 (Ctenitis
mariformis)、矩圆线蕨(Colysis henryi)、披针骨牌
蕨 (LPp grnmm diversas)、短 柄 鳞 果 星蕨
(Lepidomicrosorium brevipes)、黄瓦韦(Lepisorus
asterlepis)等,其中廉羽凤 丫蕨、矩圆线蕨、泡鳞肋
毛蕨、黄瓦韦等延至四川和云南。
华东一华南(至台湾、云南、四川)分布亚型有 52
种,占特有种总数的 31.5 。如:华南马尾杉(Phleg—
mariurusfordii)、松叶蕨(Psilotum nudum)、尾叶瘤
足蕨(Plagiogyria grandis)、中华里白(Diplopterygi—
um chinense)、罗浮路蕨(Mecodium lofoushanense)、华
南膜蕨(Hymenophylum austro-sinicum)、小叶短肠
蕨(Alantodia metenianaoar.fauriei)、福建毛蕨
(Cyclosorus fukienensis)、小三 叶耳蕨 (Polystichum
hancockii)、华南鳞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光石
韦(Pyrrosia calvata)、拟瓦韦(Lepisorus tosaensis)、叉
叶禾叶蕨(Grammitis cornigera)等。其中华南马尾
杉、松叶蕨、尾叶瘤足蕨、中华里白、拟瓦韦等向西延
至贵州、云南、越南等。
华东一华南一华中分布亚型有 8种,占特有种
总数的 4.9 。即密叶石松 (Lycopodium simu—
lans)、藤石松 (L ∞p0 ns£r“m causarinoides)、扇
叶铁线蕨 (Adiantum flabellulatum)、普通假毛蕨
(PsP“ 0c cz0s0r“s subochthodes)、庐山瓦韦(Lepi—
sorus lewisi)、鳞瓦韦 (L.oligolepidus)、抱石莲
0 0 0 0 0
m
¨ 5 7 1 6 7 1 1 1 3 ∞
加 2 0 3 1 3 2 0 0 0 0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4 广 西 植 物 28卷
(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和盾蕨(Neol—
episorus ovatus)。
华东一华中一西南分布亚型有 9种,占特有种
总数的 5.5 。的有 8种,占特有种总数的 4.9 。
即四川石 杉 (Huperzia sutchueniana)、细 叶卷柏
(Selaginela heterostachys)、栗 柄金粉蕨 (Onychi—
um lucidum)、灰 背 铁 线 蕨 (Adiantum myrioso—
yum)、疏网凤 丫蕨(Coniogramme wilsonii)、华东安
蕨(Anisocampium sheareri)、多翼耳蕨 (Polysti—
chum hecatopteron)、假异鳞毛蕨(Dryopteris)和鳞
果星蕨(Lepidomicrosorium subhastatum)。
华东一华中一华北分布亚型 2种为半岛鳞毛蕨
(Dryopteris peninsulae)和有柄石韦(Pyrrosia pet—
iolosa),占特有种总数的 1,2 。
华东一华北一华中一华南分布亚型2种为扁枝
石松 (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和蔓 出卷 柏
(Selaginella davidii),占特有种总数的 lI 2 。
在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种里,有 8种分布在温带
地区,有 136种只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 163
种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都有分布。因此,加上温带
分布种,温带分布的共有 13种,占总种数的 3.3 ;热
带、亚热带种共有 174种,占总种数的43.9 ;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都有分布的种有 163种,占总种数的
41.2 。蕨类植物的这些分布特点表明:浙西南处于
亚热带地区,但兼有向暖温带过渡的现象。
从属的分布类型中,热带属所 占的比例高达
72.9 ,而温带属所 占比例为 23.5 ,但我们并不
能就此认为本区蕨类植物是热带性质,这是因为:
(1)北温带分布的大属鳞毛蕨属、泛热带分布的大属
卷柏属和复叶耳蕨属、世界性大属卷柏和铁角属在
浙西南山地得到充分发展和大量分布,可以认为本
区的蕨类植物区系,既非典型的热带性质,也不是纯
温带类型;(2)在热带分布属中,没有典型热带分布
的属,多数是热带扩散到亚热带甚至温带分布的属,
如断肠蕨属、复叶耳蕨属、石韦属 (Pyrrosia)、菇蕨
属等;(3)这些热带、亚热带属所含的种数较多,但分
布到本区只有少数种甚至个别种,如禾 叶蕨属
(Grammitis)(150/10/3,世界种数/中国种数/本区
种数,下同)、肋毛蕨属(Ctenitis)(1OO/35/4)、碗蕨
属(Dennstaedtia)(80/8/3)、海金 沙属 (45/lO/1)、
肾蕨属(30/5/1)等;(4)以种的分布类型而论,本区
热带、亚热带种占43.9 9/6,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都
有分布的种占41.2 。所以从属的分布类型看,本
区蕨类植物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但兼有一些
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5 浙西南蕨类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
为说明浙西南蕨类植物丰富程度,这里选择了
重庆(李玉泉等 ,2005)、贡嘎山(孔先需等,1996)、武
夷山(何建源,2004)、苍山(李继红等,2002)、庐山、
三清山(臧敏,1998)、卧龙(何飞等,2003)、天目山
(天目山 自然保 护区管理局 ,1992)、云山(邓云飞,
2002)、太行山(杨相甫等,2002)等 lO个山地与其比
较,利用对多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综合比较公式
(左家哺,1990),计算各山地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
从表 2可知 ,在进行 比较的 l1山地 中,浙西南
的蕨类植物区系综合系数比偏北的山地高,且比偏
南的武夷山、苍山、云山还要高,种类十分丰富。这
可能是由于本区处于降雨充沛的东南地带,群峰林
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形成了
适应蕨类植物生长的小气候、小环境造成的。偏北
的重庆比浙西南综合系数高,这是由于重庆地处蕨
类植物最丰富的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类型丰
富,相对温度高,生态环境优越造成。
6 浙西南与有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
的关系
通过参考《浙江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
会,1993)等文献,分析比较浙西南 396种(包括变种
及变型)蕨类植物与中国其它地区及 日本蕨类植物
的关系(表 3),其中本区与西南都有分布的共有 248
种,占种总数的 62.6 ,如四川石杉、渐尖复叶耳蕨
(Arachniodes atenuata)、光 鳞 毛 蕨 (Dryopteris
gymnosora)等;本区与华南都有分布的共有 229
种,占种 总数 的 57.8 ,如华南紫萁 (Osmunda
vachellii)、小叶短肠蕨、华南实蕨(Bolbitis subcor-
data)等;本区与日本都有分布的共有 178种,占种
总数的 45.0 ,如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
ni)、尾叶稀子蕨(Monachosorum flagellare)等;本
区与华 中都 有分布 的共 有 122种,占种总数的
30.8 ,如阴地蕨(Secpteridium ternatum)、假异鳞
毛蕨(Dryopteris immixta)等。由此表明浙西南与
这些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
依次为西南、华南、日本、华中、台湾、华北、西北、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张建新: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235
藏、东北。这是由于西南地区蕨类植物极为丰富,是
我国现代蕨类植物分布的中心,而华南、华中与本区
的森林植被、气候条件比较相似,而蕨类植物是以孢
子繁殖后代,孢子小而轻,易传播,所以本区的蕨类
植物区系与华南、华中地区易发生交流。但华北、西
北、东北、西藏在纬度上与浙西南相差甚远,气候条
件差别太大,因此本区与这 3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
关系较为疏远。虽然浙西南、日本、台湾 3地彼此分
离,但 日本南部、台湾与本区纬度相近、气候条件相
近,且 日本、台湾本与大陆浙江连为一体,新三纪中
新世后分离,又曾几次相连,这使植物区系间的渗透
转播成为可能(郑朝宗,1987)。所以本区与日本、台
表 2 浙西南与 1O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综合系数
Table 2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of pteridophytes flora in Southwest Zh@ang and 10 other mountains
山地名称 L。cality 地理位置 Geography 科 Family 属 Gener sp种
ecies Integra

tiv

e

co

efficients
重庆 Chongqing
浙西南 Southwest Zhejiang
贡嘎山 Gonggashan
武夷山 Wuyishan
苍山 Cangshan
庐山 *Lushan
三清山 Sanqingshan
卧龙 Wolong
天 目山 Tianmushan
云 山 Yunshan
太行山 Taihangshan
107。42 E 30。12 N
119。19 E 28。28 N
102。O5 E 29。40 N
117。39 E 27。45 N
i00。05 E 25。48 N
115。57 E 29。29 N
118。O4 E 28。55 N
103。O8 E 31。15 N
119。24 E 3O。18 N
11O。43 E 26。43 N
112。27 E 35。O5 N
0.8043
0.7974
O.6312
O.4382
一O.1544
— 0.2048
一 O.5367
—0.6286
— 0.8051
— 1.O151
— 2.5547
*根据江西庐山植物园主编《庐LU植物名录》(1992)
表 3 浙西南与我 国其它地区及日本的关 系分析
Table 3 Relation of pteridophytes flora between
Southwest Zhej iang and other regions
湾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
7 结论
(1)本区共有蕨类植物 46科 99属 396种(含变
种及变型),其科、属、种分别占浙江省蕨类植物 49科
的93.9 9/6,116属的85.3 ,542种的73.1 ,可见本
区蕨类植物的丰富性。同时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
的综合系数在与之进行比较的山地中居第 2位,综
合系数较高,同样说明本区蕨类植物十分丰富。(2)
本区系的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铁角蕨科、膜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碗
蕨科、裸子蕨科,是浙西南蕨类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部分;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卷
柏属、毛蕨属、蹄盖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凤、r蕨
属、短肠蕨属。特别是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在本
区的大西坑、九龙山得到充分发展,迄今为止可认为
是该两属在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分布中心。(3)本区
蕨类植物中有 31个单属科和 41个单种属,分别占
科、属总数的 67.4 、41.4 ,在区系组成上所占比
例很高,说明本区的蕨类植物科属结构简单,分化程
度不高。(4)本区系的蕨类植物中,既有一些原始的
和较原始的科,也有较进化的科,表明该区蕨类植物
区系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在本区还
有一些原始的、孑遗的属、种,如石松属、卷柏属、水
韭属、中华水韭(1soetes sinensis)、松叶蕨(Psilotum
nudum)、福建观音莲座(Angiopteris fokiensis)等,
说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5)本区蕨类植
物区系中,科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
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种的分布以东亚分
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属于东亚分布有 183种,占
种总数的46.8 ,种的地理成分表明浙西南山地是
东亚分布成分中心的一部分。从属、科的分布类型
来看,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是亚热带性质,但具有一些
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6)本区蕨类植物区
9 6 9 6 7 3 9 3 1 7 4 骢 ∞ 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6 广 西 植 物 28卷
系具有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在该蕨类植物区系
中,属于中国特有成分的有 165种,占种总数的 42.
2%,这些特有成分又以华东一华南分布亚型为主,
其中本地特有种有 24种。中国特有属有 3个。(7)
本区与有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
为西南、华南、日本、华中、台湾、华北、西北、西藏、
东北 。
参考文献: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2.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综合考察报告[m3.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84—88
吴征镒.1979.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EJ].云南植物研
究 ,1(1):1—2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3.浙江植物志EM].杭州: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1—337
DingBY(丁炳扬),ChenGR(陈根荣)。ChengQB(程秋波),eta1.
2000.A flofisti~statistics and analyses of seed plants of Fengy-
a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Zhejiang Province(浙江风阳山自然
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J].ActaBot Yun~.1n(云南
植物研究),22(1);27—37
Deng YF(Xg云飞).2002.Preliminary studies of Pteddophytes of
Yunshan Nature Reserve in Hunan Province(湖南省云山自然
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初步研究)[J].J Central South Fore Univ
(中南林学院学报),22(2):58—61
He JY(何建源),Lin JL(林建丽)。Liu CD(刘初钿),et a1.2004.
Studie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flora of ferns in Wuyishma
Nature Reserve(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
系的研究)rJ].J Vuj Jan Fore Sci (福建林业科技)。31
(4):40—43
He F(何飞),Wang JX(王金锡),Liu XL(刘兴良),et a1.2003.
Studies on the Pteridophytic flora of Wolong Nature Reserve in
Siehuan Province(四JI卧龙 自然保护 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J].J Sichuan Fore Scie (四川林业科技),24(2):12—16
Kong XX(孔先需),Zhang LB(张丽兵).1996.The features of
the Pteridophytic flora of Mt.Gongga(Minya Gonkar),Sichuan,
China(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J].Acta Bot Yunnan(云
南植物研究),18(2):176—184
Li YQ(李玉泉),He P(何平),Deng HP(邓洪平),et a1.2005.
A prelimnary study on the Pteridophytes flora in Chongqing(重
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I-J].Bull Bot Res(gl物研
究)。25(2):230—235
Li JH(李继红),Dong XD(董晓东),Su HY(苏鸿雁).2002.A
rol of Pteridophytes on Cangshan Mountain(苍 山蕨类植 物植
物名录)[J].J Dali CoU(大理学院学报),1(4):37—43
Wu zY(吴征镒).1991.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I-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Supp.Ⅳ:1—139
Yang XF(杨相甫),Wang TX(王太 霞),Li JY(李景原),et a1.
2002.A study on the Ptefidophytic flora of Mountain Taihang。
Henan Province(河南太行 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I-J].
Guihaia(广西植物),22(1):35—39
Zang DK(臧得奎).1998.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erns flora
inChina(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I-J].ActaBotBore-
al-Occident Sin(西北植物学报),18(3):459—465
Zang M(臧 敏).1998.A roll of Pteridophytes on Sanqingshan
Mountain(~-清山蕨类植物名录)EJ].J Shangrao Teachers
cDU(上饶师专学报),13(3):62—65
Zuo JF(左家哺).1990.A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ra(植物 区系
的数值分析)[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2(2):
179—185
Zheng CZ(郑朝宗).1987.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flora(浙江
植物区系的特点)[J].J Hangzhou Univ(杭州大学学报)。14
(3):348—361
(上接第 225页 Continue from page 225)
类植物调查)[J].J Anhui Normal Univ(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2):90—99
FuDZ(傅 德志),Zuo JF(左 家哺).1995.Quantitive study on
seed plant flora of China HI.Flora index(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定
量化研究Ⅲ.区系指数)t-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
植物学报)。3(4):23—29
Fu ZJ(傅志军),Zhang P(张萍).1999.Studies on the flora of
pteridophytes of Hualong Mountain,Shaanxi Province(陕南化龙
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J Yanan Univ(延安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18(1):52—56
Guo cY(郭传友),Liu DY(刘登义) 2002 Studies on the pteri—
dophyte flora of Qiyun Mountainous Region in Anhui Province
(安徽齐云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Acta Bot Boreal—Occi—
dent Sin(西北植物学报),22(5):1115—1l21
Lu SG(陆树刚),Cheng x(成晓).1995.A 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teridophytes from the Laojun Mountain Nature Re.
serve.SE.Yunnan(滇东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多样
性研究)[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l7(4):415
— 419
Deng YF(X~云飞).2002.Prelimnary studies of the pteridophytes
of Yunshan Nature Reserve in Hunan Province(湖南云山 自然
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J central South Fore
Univ(中南林学院学报),22(2):58—61
Mei XM(梅 笑漫),Zhu SC(朱圣 潮 ),Xu SX(徐双 喜)。et a1.
2005.Studies of the pteridophytes of Fengyangshan Nature Re—
serve in Zhejiang Province(浙江省风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
区系研究)[J] 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5(1):99—105
Ying JS(应俊生),Ma CG(马成功),Zhang ZS(张志松).1979.
Observations of the flora and vegetation of Mt.ShennonNia in
western Hupei,China(鄂 西神农架地 区的植 被和植 物区系)
[J].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学报),17(3):41—5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