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nor crop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全 文 :    倡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06C125)和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06 JK150)资助
收稿日期 :2005唱08唱25   改回日期 :2005唱11唱08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倡
张  雄1 ,3  山  仑2  李增嘉3  王立祥4  柴  岩4
(1畅 榆林学院   榆林   719000 ;2畅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陵   712100 ;
3畅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泰安   271018 ;4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陵   712100)
摘   要   分不同地区和作物 ,对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 ,表明小杂粮在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粮食
生产中居重要地位 。 山西省小杂粮播种面积最大 ,甘肃省次之 ,宁夏回族自治区播种面积虽不及陕西省 ,但所占粮
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却较高 。在不同小杂粮作物中 ,以马铃薯分布面积最大 ,谷子次之 ,其后依次是荞麦 、绿豆 ,其他
作物则分布相对较少 。 同时对小杂粮分布最为集中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主要小杂粮作物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 ,
将该区分为 3 个区 ,10个亚区 ,评述了各区主要小杂粮生产和分布特点 ,为合理开发小杂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杂粮   生产   分布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nor crop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ZHANG Xiong1 ,3 ,SHAN Lun2 ,L I Zeng唱
Jia3 ,WANG Li唱Xiang4 ,CHAI Yan4 (1畅Yulin College ,Yulin 719000 ,China ;2畅Institute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
Chinese Academ y of Sciences ,Yangling 712100 ,China ;3畅College of Agronomy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 ’ an
271018 ,China ;4畅College of Agronomy , Nor thwest Sci唱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
China) ,CJEA ,2007 ,15(3) :80 ~ 85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minor crop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crop
species and regions of the study area . I t is shown that minor crops play a very impor 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on the
dry唱lands of the Loess Plateau .Cultivated area of minor crop plants is largest in Shanxi Province ,closely followed by Gan唱
su .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as a lower minor crop plan ting area than Shaanxi ,but its ratio to crop plan ting area
is higher in Ningxia than Shaanxi .Among the different crops ,cultivated area of potato is the biggest ,then millet ,buck唱
wheat and mung bean in that o rder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minor crops in the dry唱lands of the Loess Plateau is divided
in to 3 major唱 and 10 sub唱areas ,and the main minor crop production and distribu 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divi唱
sions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policy and scientific bases for rational ut ilization of minor crop resources .
Key words   Loess Plateau ,Minor crops ,Production ,Dist ribu tion
(Received Aug .25 ,2005 ;revised Nov . 8 ,2005)
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 、地域性强 、种植规模较小 、有特种用途的多种小宗粮豆作物 ,主要包括荞麦 、糜
子 、谷子 、马铃薯 、大麦 、燕麦 、籽粒苋 、薏苡及绿豆 、小豆 、豌豆 、蚕豆 、黑豆 、豇豆等食用豆类作物[1 ~ 4] ,主要
分布于我国华北 、西北等地的半湿润偏旱和半干旱地区 ,是这些地区传统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 ,具
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小杂粮耐旱耐瘠 ,适应性强 ,籽实营养
丰富 ,医食同源且耐贮藏 ,自古以来一直在黄土高原旱作农区作物生产中居主体地位[5] 。 本文系统研究了
黄土高原小杂粮的生产态势和地域分异 ,指出小杂粮在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农业生产中的战略重要性 ,为发
挥黄土高原小杂粮的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1   各相关省区小杂粮分布与生产情况
由表 1 可知 ,在黄土高原各省区中 ,以山西省小杂粮播种面积最大 ,达 76畅12 万 hm2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23畅49 % ;甘肃省次之 ,分别为 64畅25 万 hm2 和 22畅41 % ;宁夏回族自治区播种面积虽不及陕西省 ,但所占的
比重(19畅98 % )却高于陕西省 13畅16 % 。 不同作物中 ,马铃薯分布较多 ,其中甘肃省分布最多 ,占全省粮食播
种面积的 13畅95 % ,宁夏回族自治区次之 ,为 12畅08 % ,山西省和陕西省分别为 9畅27 % 和 7畅68 % ,远高于全国
第 15卷第 3 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5   No .3
2 0 0 7 年 5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唱Agriculture May ,  2007
水平的 3畅94 % ;谷子以山西省所占比重较大 ,达 8畅83 % ,陕西省次之 ,为 2畅66 % ,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分别为 1畅80 % 和 1畅85 % ,也高于全国 1畅19 % 的水平 ;荞麦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为 5畅12 % ,甘
肃省和山西省相近 ,分别为 2畅34 % 和 2畅45 % ,陕西省较低 ,为 0畅17 % ,低于全国水平 0畅4 % ;绿豆则以山西省
和陕西省分布较多 ,分别占 2畅02 % 和 1畅35 % ,远高于全国 0畅64 % 的水平 ,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布较
少 。 总体而言 ,黄土高原各省区秋杂作物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 ,大麦 、蚕豆等夏杂作物则略低于全国水平 。
在不同小杂粮作物中 ,马铃薯分布面积最大 ,谷子次之 ,其后依次是荞麦 、绿豆 ,其他作物分布较少 。
表 1   黄土高原陕 、甘 、宁 、晋 4 省(区)主要小杂粮作物及其所占比例 倡
Tab .1   T he minor crops plant ing areas and proportion in Shaanxi ,Gansu ,Ning xia ,Shanxi Provinces (Aut onomous region) o f the Loess Plat eau
省   区
P ro vince
and region
粮食播种
面积 /万 h m2
Plant ing area
of c rops
    主要小杂粮播种面积/万h m2 Plant ing area o f main minor c rops
谷子
M illet
马铃薯
Pot ato
荞麦
Buckwheat
大麦
Barley
燕麦
Oa ts
绿豆
Mung bean
红小豆
Red bean
蚕豆
Broad bean
总计
T ot al
陕西 395畅96 10畅53 30畅39 0畅673 1畅78 1畅10 5畅34 1畅20 1畅07 52畅08
甘肃 286畅65 5畅17 39畅99 6畅72 3畅11 3畅93 0畅092 - 5畅24 64畅25
宁夏 82畅01 1畅52 9畅90 4畅20 0畅28 - 0畅024 0畅074 0畅39 16畅39
山西 324畅08 28畅61 30畅03 7畅94 0畅034 1畅88 6畅55 1畅08 - 76畅12
合计 1088畅69 45畅83 110畅32 19畅53 5畅20 6畅91 12畅01 2畅36 6畅69 208畅84
全国 11180畅39 137畅99 440畅11 44畅43 84畅23 41畅57 71畅41 22畅61 111畅80 954畅10
省区
P ro vince
and region
粮食播种
面积 /万 h m2
Plant ing area
of c rops
主要小杂粮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 %
Percent o f planting area of main minor crops to t ot al crops plant ing area
谷子
M illet
马铃薯
Pot ato
荞麦
Buckwheat
大麦
Barley
燕麦
Oa ts
绿豆
Mung bean
红小豆
Red bean
蚕豆
Broad bean
总计
T ot al
陕西 395畅96 2畅66 7畅68 0畅17 0畅45 0畅28 1畅35 0畅30 0畅27 13畅16
甘肃 286畅65 1畅80 13畅95 2畅34 1畅09 1畅37 0畅03 - 1畅83 22畅41
宁夏 82畅01 1畅85 12畅08 5畅12 0畅34 - 0畅03 0畅09 0畅47 19畅98
山西 324畅08 8畅83 9畅27 2畅45 0畅01 0畅58 2畅02 0畅33 - 23畅49
合计 1088畅69 4畅21 10畅13 1畅79 0畅48 0畅63 1畅10 0畅22 0畅61 19畅17
全国 11180畅39 1畅19 3畅94 0畅40 0畅75 0畅37 0畅64 0畅20 1畅00 8畅53
    倡 根据 1998 ~ 2000 年 枟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枠有关资料整理 。
黄土高原自然生态环境严酷 ,生产条件也较差 ,加之小杂粮良种缺乏 ,栽培粗放 ,目前小杂粮生产水平
普遍较低 ,许多地方产量只有 300 ~ 1500kg/hm2 。 以山西省为例 ,1990 ~ 1996 年小杂粮种植面积占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的14畅72 % ~ 17畅95 % ,而产量仅占6畅35 % ~ 8畅84 % ,小杂粮单位面积产量仅相当于其他作物平
均产量的 41畅77 % ~ 49畅25 % 。 小杂粮的平
均生产水平与大面积试验示范水平比较 ,荞
麦相差 1畅5t/hm2 ,燕麦相差 2畅4t/hm2 ,绿
豆相差 1畅65t/hm2 ,小豆相差 1t/hm2 ,豌豆 、
蚕豆相差 1畅0 ~ 1畅2t/hm2[1] 。 另据作者研
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小杂粮作物
降水生产潜力的开发度仅为 9畅78 % ~
19畅07 % ,平均 17畅19 % ,目前尚有 82畅81 %
的生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表 2) 。 可见 ,
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的开发前景仍十分
巨大 。 研究所展示的各种小杂粮作物的
降水生产潜力值远远高出其大田现实产
量 ,预示着开发降水生产潜力的可能性 ,
表 2   陕北黄土丘陵区主要小杂粮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开发程度 倡
Tab .2   The rainfall productive poten tial development degree of
main minor crops in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Region of Nor th Shaanxi
作   物
Crops
 
降水生产潜力/kg·hm - 2
Rainfall productive
potential
现实生产力/kg·hm - 2
Productivity
 
潜力开发度/ %
Potential develop唱
ed degree
马铃薯 9461畅61 1719畅6 18畅17
糜子 3982畅40 759畅4 19畅07
黑豆 3621畅25 501畅8 13畅86
绿豆 3306畅94 342畅8 10畅37
荞麦 2332畅27 228畅0 9畅78
平均 4047畅75 695畅7 17畅19
    倡 降水生产潜力为公式概算值 ;现实产量为延安 、榆林 1996 ~ 2000 年统计年鉴
相关县区各作物产量资料的加权平均值 。
在生态条件严酷的旱作农田 ,小杂粮作物并不是“低产作物” ,其现实的低产性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 。
2   主要小杂粮作物分布和生产特点
马铃薯 。 黄土高原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两西”(定西 、西海固地区) 、陕北和长城沿线的黄土丘陵及盖沙
第 3期 张   雄等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81 
丘陵地带 ,一般占粮田面积的 10 % ~ 30 % 。 旱地产量为 15 t/hm2 左右[6] ,是当地群众喜爱的粮菜兼用作物 。
在黄土高原 ,马铃薯有春播和夏播两种 ,以前者为主 。 近年来黄土高原马铃薯栽培面积约 110 万 hm2 。
糜谷 。 糜谷抗旱耐瘠 ,适应性强 ,且营养价值高 ,耐贮藏 ,黄土高原各地均有种植 ,特别在旱地农业中颇
受重视 。 此外 ,糜谷秸秆提供了优质饲草 ,对发展黄土高原畜牧业有积极作用 。 黄土高原糜子集中分布在
长城沿线风沙区及其以北 ,西海固 、陕北北部到晋西北地区 ,包括河套地区 ,一般占粮田面积 10 % ~ 20 % 。
以阴坡和塔梁旱地为主 ,有单种或与豆科作物混种等方式 ,一般多为春播 ,品种以中 、晚熟类为主 ,也有夏播
的早熟品种 ,多为麦后复播 。 一般产量为 750 ~ 900kg/hm2 ,也有 1500 ~ 3750kg/hm2 的典型地块[5 ,7] ,目前
黄土高原糜子种植面积近 30 万 hm2 。 黄土高原谷子分布较糜子偏南 ,主要在山西太行山区 、晋西 、陕北及
“两西”地区 ,一般占粮田面积 10 % ~ 30 % ,以旱坡地种植为主 ,梯田坎地和水浇地也有分布 。 黄土高原谷子
一般以春播(一年 1 熟区)为主 ,也有夏播(二年 3 熟或一年 1 熟区) 。 一般产量为 800 ~ 2250kg/hm2 ,也有
3000 ~ 4500kg/hm2 的典型 ,较糜子生产潜力高[5 ,8] 。 近年来全区谷子种植面积约 45 万 hm2 。
荞麦 。 荞麦适应性广 、耐瘠 、生长发育快 ,出苗 25d后就开始开花结实 ,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作物布
局中有特殊的地位 ,特别在遭受旱 、涝 、雹等自然灾害影响 ,秧苗枯死或主栽作物失收后 ,补种荞麦则最经济
最理想 ,是重要的备荒救灾作物 。 我国栽培的荞麦有两种 ,即甜荞和苦荞 ,黄土高原以甜荞为主 ,常年播种
面积约 20 万 hm2 左右 ,主要分布在宁南 、晋北和长城沿线风沙丘陵区[9 ,10] 。 由于其备荒救灾特性 ,因此种
植面积波动较大 ,呈现愈是重灾之年 ,栽培面积愈大 ,而早春雨水较多年份 ,则栽培面积较小的特点 。
绿豆 。 绿豆抗旱耐瘠 ,是黄土高原良好的前茬作物 ,且用途广泛 ,粮 、菜 、药 、饲兼用 ,既是调节饮食的佳
品 ,又是食品工业和酿酒工业的重要原料 。 在陕北 、晋西北和长城沿线集中分布 ,以梯田和山坡旱地种植为
主 ,一般产量 750 ~ 1050kg/hm2 ,高者达 1500kg/hm2 以上[11 ,12] 。 近年来全区绿豆种植面积 15 万 hm2 。
燕麦 。 燕麦为抗旱 、抗寒作物 ,根系发达 ,吸水吸肥力强 ,在瘠薄的山旱地上也有一定收成 。 燕麦营养
价值高 ,被内蒙古誉为“三宝”之一 。 燕麦在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晋西北 、雁北地区和内蒙古河套东部等地 ,
“两西”丘陵山地也有部分种植 ,在晋西北等集中产区 ,燕麦种植占粮田面积 10 % ~ 30 % ,近年随着燕麦医用
价值(糖尿病 、冠心病治疗的保健食品等)的开发 ,其种植面积还有扩大势头 。 一般产量 1500kg/hm2 左右 ,
高者可达 2250 ~ 3000kg/hm2 [13 ,14] ,有秋播和夏播两种种植方式 。
豌豆和扁豆 。 豌豆和扁豆都属夏杂作物 ,生育期短 ,需水量少 ,收获早 。 根系有固 N 根瘤菌 ,是小麦等
作物倒茬恢复地力的良好前作 。 据定西 、渭北等地调查 ,豌 、扁豆茬的小麦较重茬小麦增产 20 % ~ 30 % 。
豌 、扁豆在黄土高原两熟地区大面积种植 ,在作物轮作和当地居民食物构成中居重要地位 。 豌豆主要分布
在黄土高原年降水量 400mm 等值线以南 ,单种或与小麦混种 ;扁豆则集中分布在甘肃定西等地 ,单种为主 。
3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分区评述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 62 万 km2 ,包括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内蒙古和河南 、青海 7 省(区)
的 306 个县(旗 、市 、区) ,位于太行山以西 ,日月山以东 ,秦岭以北 ,阴山以南 。 区内水土流失面积 43畅40 万
km2 ,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丘陵沟壑区 、高原沟壑区)27畅68 万 km2 ,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 该区处于山西
省吕梁山以西 ,兰州以东 ,长城以南 ,关中平原以北的区域 ,范围涉及陕西 、甘肃 、宁夏 、山西 、内蒙古 5 省(区)
的 106 个县(市 、旗) 。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生态环境 ,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成为小杂粮群体较多 、分布最为集中
的区域 ,本研究着重就该区小杂粮生产进行分区评述 。 为了便于研究 ,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15] ,根据有关省
(区)的农业区划结果 ,按照区内地貌类型和资源条件 ,以县为单位 ,将全区分为 3 个区 ,10 个亚区 ,各区主要
小杂粮播种面积及所占比例见表 3 。
Ⅰ 畅 黄土台塬区
黄土台塬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南部 ,其东南与汾渭灌区接壤 ,北部与丘陵区交错分布 ,西部以
六盘山 、陇山为界 ,土地类型以台塬为主 。 该区地面宽阔平整 ,土壤侵蚀轻微 ,土层深厚 ,水热较丰 ,生长期
较长 ,对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盛产小麦 、玉米 ,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小杂粮在本区的分布较
黄土丘陵区 、风沙丘陵区少 ,主要为马铃薯 、谷子 、糜子 。
本区以农为主 ,应以提高农田生产力为中心 ,广开有机肥源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作物单产 。 发挥区域
热量资源优势 ,倡导立体种植和多熟种植 ,适当调整和增加小杂粮等经济效益较高作物的种植面积 ,不断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稳定商品粮生产的同时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 按照台塬分布状况 、
82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
作物种植结构 ,本区可分为 3 个亚区 。
Ⅰ — 1 陇东台塬夏豆秋杂薯谷区
该区位于陇东盆地 ,包括董志塬 、旱胜源等 26 个台塬 ,行政区为除华池县 、环县 、庄浪县 、静宁县外的平
凉 、庆阳 2 个地区 ,共 11 县(市) ,是甘肃省粮食产区 ,水热条件略逊于临近的陕西渭北旱源 ,粮食种植面积接
近“麦秋平” ,夏粮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 55畅5 % ,秋粮占 44畅5 % ,秋粮中小杂粮主要是糜子 ,其次为马铃薯 、谷子 。
Ⅰ — 2 渭北台塬夏豆秋杂糜谷薯区
该区位于陕西省境内渭河北岸旱源 ,包括长武塬 、彬县塬 、洛川塬等台塬 。 行政区为咸阳市北部 7 县 、宝
鸡市北部 3 县 、铜川市 3 县(市) 、渭南市北部 3 县(市)及延安市南部 5 县 ,共 21 县(市) 。 粮食种植以夏粮为
主 ,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近 2/3 ,秋粮只占 1/3 ,夏粮以小麦为主 ,豌 、扁豆 、蔓小豆等夏杂粮也有一定分
布 ,多为间作套种 。 秋粮中小杂粮主要以糜子 、谷子 、马铃薯为主 。
Ⅰ — 3 晋南残塬秋杂薯谷区
该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 ,包括隰县塬 、蒲县塬等台塬 ,行政区为临汾地区西部 6 县 。 秋粮占粮食播种总
面积的 52畅43 % ,略高于夏粮 。 夏粮以小麦为主 ,秋粮以玉米为主 ,本亚区是山西省小麦 、玉米的重要产区 ,
小杂粮中栽培面积较大的为谷子和马铃薯 。
Ⅱ 畅 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由东北向西南从中斜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土地类型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 ,水土流失和
干旱并存 ,形成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本区小杂粮群体分布多而全 ,是黄土高原杂豆 、马铃薯主产
区 ,还大面积种植有地方特产粮食燕麦 ,同时夏杂粮种植面积也较大 。 黄土丘陵区由于地形破碎 ,形成多种
多样的土地类型 ,微域气候明显 ,不仅小杂粮群体大 ,且多为名优特产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 。
本区应坚持农林牧综合发展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退耕陡坡地种树种草 ;坚持不懈地抓基本农田建设 ,
增加农田投入与管理 ,实施“以肥调水” ,走少种高产的道路 ;进行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发挥小杂粮资
源优势 ,扶持区域优势产业 ,实现有限耕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 按照土壤侵蚀强度和小杂粮作物
种植差异 ,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将本区分为 5 个亚区 。
Ⅱ — 1 陇海铁路沿线夏杂秋杂薯谷糜区
该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陇海铁路沿线 ,行政区包括除张家川外的天水市 5 县(市) 、定西地区陇海铁路沿线
4 县 、兰州市 2 县(市) 、临夏洲 1 县及陕西省的宝鸡市与宝鸡县 ,共计 14 县(市) 。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占
粮食播种总面积的 47畅4 % 。 秋作物中小杂粮以马铃薯为主 ,其次为谷子 、糜子 ,间作套种为主 ,临夏丘陵旱
地的蚕豆 、燕麦相对集中 。
Ⅱ — 2 宁南丘陵夏豆秋杂薯糜谷荞区
该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和甘肃省中部 ,行政区包括除海原外的宁夏固原地区 5 县 ,甘肃平凉地区
2 县 ,定西地区 、天水市和白银市各 1 县 ,共 10 县 。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46畅5 % 。 本区
是黄土高原夏杂粮的集中产区 ,豌 、扁豆等小杂粮占粮食播种面积 16畅61 % ,居各亚区之首 。 秋粮面积较小 ,
主要有马铃薯 、糜子和谷子 、荞麦等 。
Ⅱ — 3 陕北丘陵秋杂谷糜薯豆区
该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丘陵区的南部 ,行政区包括陕西省延安市 6 县(区)和庆阳地区 2 县 ,共 8 县市 。 粮
食生产以秋粮为主 ,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 68畅7 % ,旱地多种植谷子 、糜子 、马铃薯 、黑豆等 。 在丘陵区各亚区
中 ,本区人均耕地较多 ,如安塞县达 1hm2/人 ,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 。
Ⅱ — 4 黄河峡谷两岸丘陵秋杂谷薯糜豆区
该区位于晋陕接壤的黄河峡谷两岸 ,行政区包括榆林市南部 6 县 ,延安市北部 2 县和山西省吕梁地区 8
县 ,共 16 县 。 粮食生产以秋杂粮为主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86畅3 % ,高于全区各亚区 ,其中小杂粮中谷子占粮
食播种面积的 19畅4 % ,马铃薯占 16畅8 % ,其次为糜子和绿豆 。
Ⅱ — 5 晋西北丘陵夏杂秋杂薯谷燕麦区
该区位于晋西北管涔山 、芦芽山与黄河峡谷之间丘陵地区 ,行政区包括山西省忻州地区西部 6 县 。 粮食
生产主要是秋杂粮 ,占播种总面积的 84畅03 % ,其中小杂粮中马铃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22畅1 % ,燕麦占
17畅0 % (播种面积为 2畅31 万 hm2 ) ,谷子占 9畅61 % 。 夏粮以夏杂粮为主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14畅81 % ,春小
麦仅占 1畅18 % 。 本亚区是黄土高原燕麦集中分布区 ,种植历史悠久 ,已开发出多种保健食品 。
第 3期 张   雄等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83 
Ⅲ 畅 长城沿线风沙丘陵区
长城沿线风沙丘陵区位于黄
土高原北界 ,与毛乌素沙漠相接 ,土
地沙化与水土流失都较严重 。 本区
土地资源较多 ,耕地面积较大 ;日照
丰富 ,辐射值高 ,全年日照时数为
28746畅6h ,较丘陵区多 15畅1 % ,较台
源区多 20畅8 % ;地下水资源丰富 ,
作物生产潜力较大 。 旱地占耕地
80 % 以上 ,由于沙质土壤保水保肥
能力差 ,加之干旱和水土流失的威
胁 ,粮食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
粮食生产以杂粮为主 ,占总播种面
积的 80 % 以上 。 小杂粮中主要种
植糜子 、谷子 、马铃薯 。 此外 ,燕麦 、
荞麦及绿豆等杂豆是本区有特色的
抗旱和间套作物 。
本区历史上为农牧交错地带 ,
为牧农发展区 。 应发挥畜多肥多
的优势 ,改良土壤和加强坎 、滩 、梯
田等基本农田建设 ;试行免耕和水
土保持耕作技术 ,控制沙漠化土地
的扩展 ;适当调整作物结构 ,充分
发挥当地群众多样的间复套种技
术 ,提高旱地作物稳产性 ,逐步高
产 ;有计划地发展绿豆 、荞麦 、燕麦
等小杂粮作物的商品生产 ,实现特
色农业产业化 。 按照资源状况和
作物分布 ,本区可分为 2 个亚区 。
Ⅲ — 1 长城沿线西部秋杂糜谷薯
豆区
该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和
黄河上游地区 ,行政区包括陕西省
榆林市西部 3 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3 县和甘肃省白银市 1 县(市) ,共
8 县(市) 。 本亚区粮食秋重夏轻 ,
夏粮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1/3 强 ,秋
粮占 2/3 弱 。 夏杂粮主要为豌豆 、
大麦 ,秋杂粮则以糜子 、谷子为主 ,
其次为马铃薯 、绿豆 、荞麦 。 本亚
区是商品绿豆 、荞麦生产基地 ,长
年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每年出
口荞麦达 5000t 以上 。
Ⅲ — 2 长城沿线东部秋杂谷糜荞
薯豆区
该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东缘和
8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
黄河干流晋陕峡谷上段 ,行政区包括陕西榆林市北部 3 县(市) 、内蒙古伊克昭盟 3 旗(市)和乌兰察布盟 2
县 ,共 8 县(旗 、市) 。 本亚区粮食生产以秋粮为主 ,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 95畅39 % ,小杂粮中主要有马铃薯 、
糜子 、谷子 、绿豆 ,还有 1畅47 万 hm2 燕麦 ,8700hm2 荞麦 ,是这些作物主要外贸出口基地 ,发展前景广阔 。
4   建   议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产区 ,小杂粮在该区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源优势和生产
优势十分明显 。 必须改变“重大(作物)轻小(作物)”思想 ,树立在黄土高原旱区 ,小杂粮就是“大作物”的观
念 ,将其视为粮食增产的潜力产业和加速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摆在实现区域粮食基
本自给和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地位来抓 。 着眼全国大市场 、大流通和国内竞争国际化 、市场需求优质
化 、多样化特色 ,加快推进小杂粮生产市场化 、科技化 、标准化 、产业化和国际化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
技为依托 ,加工出口为龙头 ;示范引路 ,规模种植 ,系列开发 ;农工贸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基本思路 。
同时 ,加强小杂粮产区的科技宣传力度 ,提高产区农民商品生产意识 ,并在技术 、资金以及产前 、产中 、产后
服务等环节给予帮助和支持 ,为小杂粮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小杂粮贵在其营养丰富 ,医食同源 ,而优良品质的形成除和优良品种有关外 ,更主要的是由于特定的自
然地理环境 ,即特定的气候 、土壤等作物生长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 今后黄土高原小杂粮重点生产和推广
区域依然应放在旱作农田 ,只有在欠缺灌溉条件的旱地 ,才能充分发挥小杂粮抗旱耐瘠 、水分利用效率高 、
生产力稳定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灌溉地则不宜过分提倡 。 因此 ,小杂粮生产必须因
地制宜 ,区域生产 ,不可盲目扩大其种植规模 。 此外 ,小杂粮群体众多 ,由于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和作物生产
优势的差异 ,在黄土高原各区的分布也各有不同 。 在进行小杂粮生产和产业开发规划时 ,必须根据各自区
域的资源优势 ,确立相应的主导作物和主导产业 ,独树一帜 ,各有侧重 ,切忌多而全 。 如陕北可重点发展绿
豆 、荞麦 ,宁南重点发展豌 、扁豆 ,晋南重点发展谷子 ,晋西北重点发展燕麦 ,陇西则应重点发展马铃薯 ,以充
分发挥不同作物的资源优势 ,集中力量 ,尽快促进其生产的发展和产业开发的深化 ,创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品
牌 ,避免因区域间产业趋同而引发的无序竞争 。
参   考   文   献
1   林汝法 ,柴   岩 ,廖   琴 ,等 .中国小杂粮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   张   雄 ,王立祥 ,柴   岩 ,等 .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2) :1595 ~ 1598
3   张   雄 ,王立祥 ,尚爱军 ,等 .入世后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应对 .作物杂志 ,2002 (6) :1 ~ 4
4   柴   岩 ,冯伯利 .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3(5) :57 ~ 61
5   山   仑 ,陈国良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6   魏延安 .陕西百万亩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01 (1) :21 ~ 23
7   柴   岩 .糜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谷子栽培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7
9   林汝法 .中国荞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10 马尚明 ,黄如林 .对发展宁南优质小杂粮产业的思考 .宁夏农林科技 ,2002 (3) :49 ~ 51
11 程须珍 ,曹尔辰 .绿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12 龙静宜 ,林黎奋 ,侯修身 ,等 .食用豆类作物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13 杨海鹏 ,孙泽民 .中国燕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
14 杨克理 .燕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综合开发利用问答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5 上官周平 ,彭珂珊 ,彭   琳 ,等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研究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第 3期 张   雄等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