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美国康奈尔大学资助项目“菱角生物防治”资助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41219 改回日期 :20050517
菱角萤叶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郑福山 杜予州 卢艳阳 强承魁
(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扬州 225009)
丁建清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武汉 430074)
摘 要 运用 2种回归方法和 9个聚集度指标对菱角萤叶甲(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各虫态的空间格局进
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基本呈聚集分布 ,低密度趋向均匀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此外 ,
利用空间分布型参数估计个体群的大小 ( L )和平均密度 ( 珔x)的关系为 L = 177117 + 15701 珔x ;应用
珔x = kc(P - 1/ kc0 - 1)模型探讨了无虫株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 ,表明实际生产中可应用此模型仿测田间种群密度 。同
时运用 λ参数对聚集原因进行了分析 ,发现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菱角植株的生长状况是影响种群聚集的两个主要
原因 。
关键词 菱角萤叶甲 菱角 聚集度 空间格局 聚集原因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ater chestnut beetle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ZHENG FuShan ,DU YuZhou ,
LU YanYang ,QIANG ChengKui (Institute of Applied Entomology , Yangzhou University , Yangzhou 225009 ,Chi
na) ,DING JianQing (Wuhan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CJEA ,2006 ,
14(4) :171 ~ 175
Abstract Two regression models and nine indices of aggregation [ K 、C 、CA 、I 、Iδ 、M 、M / 珔x 、L 、L /(1 + 珔x)]
were used to tes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opulation of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in the water chestnut
fiel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long to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nd incline to an even distri
bution at a low density . The beetles occur in the loose colonies .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individual
group ( L )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 x) is L = 177117 + 15701 珔x . The testing result of using the model , 珔x =
kc(P - 1/ kc0 - 1) ,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e of insectfree plants and average intensity shows that this
model is practical to estimate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insects in fields . The reason for the aggregation has been analyzed
with Blackiths λ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ir aggregation seems to be due to both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population of
beetles and the growth of water chestnut .
Key words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Water chestnut ,Aggregation ,Space distribution ,Reasons for aggregation
(Received Dec .19 ,2004 ; revised May 17 ,2005)
在中国 、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菱角萤叶甲(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是水生蔬菜菱角上的重要害虫 。
该虫主要以成虫和高龄幼虫取食菱角叶片 ,严重时可吃光全部叶片 ,使整个菱塘呈焦枯状 ,造成菱角严重减
产甚至绝收 。但菱角在美国和加拿大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性杂草 ,阻塞河道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已在局部地
区造成严重危害[1] 。 控制菱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产地 ———中国寻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而菱角萤叶甲
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天敌昆虫 。因此 ,本研究于 2002 ~ 2003 年对菱角萤叶甲的生物学 、种群生态学等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 ,旨在为菱角萤叶甲的国外天敌引种和国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和聚集度测定 。在菱角生长季节 ,选定扬州郊区的一个菱塘(30m × 30m)进行系统调查 ,每次
第 14卷第 4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4 No .4
2 0 0 6年 1 0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Oct ., 2006
随机调查 50 株 ,记录每株上的卵 、幼虫 、蛹和成虫的数量 。采用扩散系数 C = s2/ 珔x 、平均拥挤度 M = 珔x +
( s2/ 珔x - 1) 、聚块性指标 M / 珔x 、聚集指数 I = s2/ 珔x - 1 、负二项分布 K = 珔x2/( s2 - 珔x) 、指数 CA = ( s2 -
珔x)/ 珔x2 、扩散指标 Iδ = n ∑ni = 1 xi( xi - 1)/ N( N - 1) 、M - 珔x回归法 M = α + β 珔x和幂法则 S2 = a珔xb 进行
空间分布型测定 。
田间个体群平均大小测定 。当种群属于负二项分布时 ,用 L 指数表示其个体群的平均大小 ,L = 1 +
珔x + 珔x/ k = M + 1 。同时用 L /(1 + 珔x)表示扩散型 ,即 L /(1 + 珔x) = 1 为随机分布 ,L /(1 + 珔x) > 1 为聚
集分布 。
聚集因素分析 。应用 Blackkith(1961)的种群聚集均数( λ)检验菱角萤叶甲的聚集原因 。 λ = 珔x2 K r ,其中
r 为自由度等于 2 K 时的 x205值 。当 λ < 2时 ,个体的聚集可能因某些环境因子所致 ;λ ≥ 2时 ,个体聚集是由
于昆虫的聚集行为所引起 ,或因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的差异性因素共同引起[2 ~ 5] 。
2 结果与分析
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 。菱角萤叶甲卵 、幼虫 、蛹和成虫的主要统计量和聚集指标值见表 1 ~ 表 4 。 由表
1可知 ,I 、K 、CA 指标均大于 0 ,C 、Iδ 、M / 珔x 、L /(1 + 珔x)均大于 1 ,说明菱角萤叶甲卵在菱塘为聚集分布 。
表 2的 8月 2日 、8 月 11日 、8月 24日 、9月 1日 、9月 21日和 9月 29 日 ,表 3的 7月 26日 、8月 11日 、8月
24日 、9月 1日和 9 月 29 日 ,表 4 的 8 月 2 日 、9 月 14 日和 9 月 29 日的 I 、K 、CA 指标均小于 0 ,C 、Iδ 、
M / 珔x 、L /(1 + 珔x)均小于 1 ,说明该时间的菱角萤叶甲幼虫 、蛹和成虫在菱塘为均匀分布 ;其他各时间的
I 、K 、CA 指标均大于 0 ,C 、Iδ 、M / 珔x 、L /(1 + 珔x)均大于 1 ,说明这些时间菱角萤叶甲幼虫 、蛹和成虫在菱
塘均为聚集分布 。造成不同时间菱角萤叶甲幼虫 、蛹和成虫在菱塘分布型各异的原因主要是种群密度 ,在
低密度下 ,幼虫 、蛹和成虫为均匀分布 ,当密度升高时 ,则呈现聚集分布 。
表 1 菱角萤叶甲卵聚集指标
Tab .1 Aggregative indices of the eggs of G .birmanica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调查株数
Num .
of inv .
聚集度指标 Aggregative indices
珔x S 2 M I M / 珔x C A C K L L /( 珔x + 1) Iδ λ
0601 50 2664 37746 3981 1317 149 049 1417 202 4081 148 1021 042
0608 50 870 18450 2891 2021 332 232 2121 043 2991 308 103 046
0615 50 1660 36082 3734 2074 225 125 2174 080 3834 218 303 076
0622 50 8858 657041 16176 7318 183 083 7418 121 16276 182 551 240
0628 50 12880 1299286 22868 9988 178 078 10088 129 22968 177 929 364
0706 50 1687 2660 1744 058 103 003 158 2922 1844 103 1531 396
0713 50 4317 155945 7829 3513 181 081 3613 123 7929 180 157 490
0719 50 2773 112544 6731 3958 243 143 4058 070 6831 238 445 546
0726 50 2044 88441 6271 4227 307 207 4327 048 6371 297 556 1055
0802 50 167 4195 2584 2417 1550 1450 2517 007 2684 1006 223 -
0811 50 800 30890 4561 3761 570 470 3861 021 4661 518 176 930
0817 50 2627 56627 4683 2056 178 078 2156 128 4783 175 176 1988
0824 50 100 1021 1021 921 1021 921 1021 011 1121 560 328 2242
0901 50 1078 42038 4879 3802 453 353 3902 028 4979 423 179 1644
0908 50 8203 404479 13034 4831 159 059 4931 170 13134 158 469 3229
0914 50 1200 55966 5764 4564 480 380 4664 026 5864 451 238 6672
0921 50 527 13393 2970 2443 564 464 2543 022 3070 490 181 6596
0929 50 093 81 865 771 927 827 871 012 965 499 148 9777
172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卷
表 2 菱角萤叶甲幼虫聚集指标
Tab .2 Aggregative indices of the larva of G .birmanica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调查株数
Num .
of inv .
聚集度指标 Aggregative indices
珔x S 2 M I M / 珔x C A C K L L /( 珔x + 1) Iδ λ
0601 50 048 083 120 072 250 150 172 067 220 149 254 028
0608 50 1026 3485 1266 240 123 023 340 428 1366 121 123 947
0615 50 368 1034 549 181 149 049 281 203 649 139 148 310
0622 50 178 569 397 219 223 123 319 081 497 179 222 114
0628 50 154 621 457 303 297 197 403 051 557 219 296 071
0706 50 427 3124 1059 632 248 148 732 068 1159 220 244 247
0713 50 297 1265 623 327 210 110 427 091 723 182 208 199
0719 50 197 652 428 231 218 118 331 085 528 178 216 128
0726 50 044 078 122 078 277 177 178 057 222 154 281 022
0802 50 037 031 021 - 016 057 - 043 084 - 234 121 089 055 -
0811 50 010 009 003 - 007 031 - 069 093 - 145 103 094 0 -
0817 50 030 049 094 064 315 215 164 047 194 150 333 035
0824 50 017 014 003 - 014 017 - 083 086 - 121 103 088 0 -
0901 50 005 005 002 - 003 049 - 051 097 - 195 102 098 0 -
0908 50 970 19187 2848 1878 294 194 1978 052 2948 276 288 456
0914 50 173 289 240 067 139 039 167 259 340 124 138 152
0921 50 010 009 003 - 007 031 - 069 093 - 145 103 094 0 -
0929 50 005 005 002 - 003 049 - 051 097 - 195 102 098 0 -
表 3 菱角萤叶甲蛹聚集指标
Tab .3 Aggregative indices of the pupa of G .birmanica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调查株数
Num .
of inv .
聚集度指标 Aggregative indices
珔x S 2 M I M / 珔x C A C K L L /( 珔x + 1) Iδ λ
0601 50 086 131 138 052 160 060 152 166 238 128 161 070
0608 50 026 060 159 133 610 510 233 020 259 205 641 012
0615 50 018 031 092 074 513 413 174 024 192 163 556 008
0622 50 076 104 113 037 149 049 137 204 213 121 149 064
0628 50 048 279 528 480 1101 1001 580 010 628 425 1123 022
0706 50 013 019 055 041 410 310 141 032 155 137 500 006
0713 50 117 132 130 013 111 011 113 911 230 106 111 112
0719 50 293 958 520 227 177 077 327 129 620 158 176 223
0726 50 012 011 002 - 010 015 - 085 090 - 118 102 091 000 -
0802 50 010 016 072 062 721 621 162 016 172 156 1000 005
0811 50 010 009 003 - 007 031 - 069 093 - 145 103 094 000 -
0817 50 017 021 044 028 266 166 128 060 144 124 300 009
0824 50 010 009 003 - 007 031 - 069 093 - 145 103 094 000 -
0901 50 005 005 002 - 003 049 - 051 097 - 195 102 098 000 -
0908 50 020 023 037 017 186 086 117 116 137 114 200 015
0914 50 047 157 283 236 606 506 336 020 383 261 626 021
0921 50 053 177 286 233 536 436 333 023 386 252 550 024
0929 50 005 005 002 - 003 049 - 051 097 - 195 102 098 000 -
第 4期 郑福山等 :菱角萤叶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173
表 4 菱角萤叶甲成虫聚集指标
Tab .4 Aggregative indices of the adult of G .birmanica
时间(月日)
Date
(monthday)
调查株数
Num .
of inv .
聚集度指标 Aggregative indices
珔x S 2 M I M / 珔x C A C K L L /( 珔x + 1) Iδ λ
0601 50 240 384 300 060 125 025 160 401 400 118 125 220
0608 50 086 127 133 047 155 055 147 182 233 125 155 071
0615 50 068 132 163 095 239 139 195 072 263 156 241 041
0622 50 212 382 292 080 138 038 180 264 392 126 137 186
0628 50 154 344 277 123 180 080 223 125 377 149 179 116
0706 50 110 230 219 109 199 099 209 101 319 152 199 077
0713 50 050 109 167 117 335 235 217 043 267 178 343 023
0719 50 070 125 149 079 213 113 179 089 249 146 214 047
0726 50 106 291 281 175 265 165 275 061 381 185 265 057
0802 50 013 012 003 - 010 022 - 078 090 - 129 103 091 000 -
0811 50 023 046 121 098 518 418 198 024 221 179 571 011
0817 50 030 042 071 041 238 138 141 073 171 132 250 018
0824 50 010 016 072 062 721 621 162 016 172 156 1000 005
0901 50 020 052 182 162 908 808 262 012 282 235 1000 009
0908 50 133 382 320 186 240 140 286 072 420 180 238 080
0914 50 007 006 003 - 003 048 - 052 097 - 193 103 097 000 -
0921 50 447 1095 592 145 133 033 245 308 692 127 132 400
0929 50 090 085 085 - 005 094 - 006 095 - 1678 185 097 094 220
图 1 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
的回归(卵)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crowding and mean density ( 珔x) (egg)
Iwao的 M ~ 珔x 回归分析 。 根据表中的 M 和 珔x 分别作回归 ,结果
卵为 :M = 1671154 + 157008 珔x( r = 09724 ) ;幼虫 :M = 004963 +
204013 珔x ( r = 09025 ) ;蛹 : M = 058697 + 163180 珔x ( r =
06795 ) ;成虫 :M = 067620 + 118341 珔x( r = 09166 ) 。 由上述各
式可以看出 ,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的 α值均大于 0 ,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
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β值均大于 1说明个体群的分布基本上是聚集的 ;α
> 0 ,β > 1 ,种群为聚集型的一般负二项分布(图 1) 。
Taylor幂法则 。 用 Taylor 式 S2 = a珔xb 拟和原始资料 ,得方差与平均
密度 的 回 归 关 系 ,卵 : S2 = 1101260 珔x131988 或 lg S2 = 104189 +
131988lg 珔x( r = 09169) ;幼虫 :S2 = 248405 珔x142537或 lg S2 = 039516
+ 142537lg 珔x( r = 09841) ;蛹 :S2 = 236990 珔x128168或 lg S2 = 037473
图 2 方差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卵)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nce
and mean density (egg)
1 :s2 = 珔x + 珔x/ Kc ;2 :s2 = a珔xb ;
3 :s2 = 珔x 。
+ 128168lg 珔x ( r = 09550) ;成虫 : S2 = 189675 珔x114263 或 lg S2 =
027801 + 114263lg 珔x( r = 09731) 。 由以上各式可见 ,菱角萤叶甲各
虫态的 a ,b均大于 1 ,说明菱角萤叶甲各虫态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
布 ,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 此外 ,再以 Taylor 式作图与负二项
分布理论曲线 s2 = 珔x + 珔x/ Kc(卵的 K c = 042379 ;幼虫的 Kc = 088899 ;
蛹的 Kc = 049331 ;成虫的 Kc = 133200)以及 Poisson 分布理论曲线
s2 = 珔x进行比较(图 2) 。 由图 2 可见 ,菱角萤叶甲各虫态实际的 s2 珔x 曲
线与负二项分布的理论曲线接近 ,由此认为 ,菱角萤叶甲各虫态均为负二
项分布 。
空间分布型结构检验和个体群大小测定 。从表 1 ~ 4中可见 ,只有卵
的聚块性指标 M / 珔x 均大于 1 ,作 M / 珔x珔x 关系图(图 3)可见 ,其图形
为双曲线( M / 珔x = 24740 + 92738/ 珔x ,r = 08035) ,说明菱角萤叶甲
卵在菱塘以疏松的个体群形式存在 ;个体群分布是聚集的 ,个体群的个体
分布是随机的 。由于菱角萤叶甲卵呈个体群结构 ,在田间呈负二项分布 ,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 。 显然 ,聚集
17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卷
度的大小与负二项分布指数 K 值有关 。这样 ,可以用 L 指数表示个体群的平均大小 ,并通过 L 值和 珔x 回
归分析 ,了解个体群平均大小和平均密度的关系 。 根据表 1 中卵的 L 和 珔x 值作回归得到 L = 177117 +
15701 珔x( r = 09724 )(见图 4) 。
图 3 卵的聚块性指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x
of patchiness ( M / 珔x ) and mean
density ( 珔x) of egg
图 4 卵的 L 指数与平均密度的关系
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L
index and mean density ( 珔x) of egg
图 5 无虫株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卵)
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plants without insects and
mean density ( 珔x) (egg)
无虫株率( P0)与平均密度的关系 。 在实际调查工作中 ,为减少人力和时间 ,常利用无虫株率估计种群
密度 。由于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具有公共 K 值的负二项分布 ,因此 ,菱塘内无虫株率必然存在 ,且受 K 值的
影响 。根据 Wilson 和 Gerrard(1971)的模型 珔x = Kc ( P - 1/ K c0 - 1) ,将卵的 Kc = 042379 ,幼虫的 Kc =
088899 ,蛹的 K c = 049331 ,成虫的 Kc = 133200代入上式 ,即可得卵 :珔x = 042379( P - 2359660 - 1) ;幼虫 :珔x
= 088899( P - 1124870 - 1) ;蛹 :珔x = 049331( P - 2027120 - 1) ;成虫 :珔x = 133200( P - 0750750 - 1) 。将菱塘实测的
无虫株率代入上式所求得的平均密度(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图 5)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应用上述
拟合的模型进行田间种群密度估测 。
图 6 聚集均数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卵)
Fig .6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ed
mean and mean density (珔x) (egg)
聚集因素分析 。 由表 1 ~ 4 可知 ,菱角萤叶甲卵的聚集均数 λ 除 3 个
数据外均大于 2 ,说明卵的聚集主要是由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 ;菱角萤
叶甲的幼虫 、蛹和成虫在低密度下呈均匀分布 ,在较高密度时呈聚集分布 ,
这表明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菱角植株的生长状况引起的 。 用 λ值与 珔x 作
回归得下述公式(图 6) ,卵 :λ = - 21148 + 07851 珔x( r = 09967) ;幼虫 :
λ = - 00716 + 07144 珔x ( r = 09237) ;蛹 :λ = - 00562 + 08059 珔x
( r = 09873) ;成虫 :λ = - 01793 + 09266 珔x( r = 09933) 。由图 6 可
知 ,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的 λ值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 当卵 、幼虫 、蛹 、
成虫的 珔x 分别在 524 粒/株 、290 头/株 、255 头/株 、235 头/株以下时 ,
λ值小于 2 ,说明此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植株的生长状况引起的 ;反之则是
由本身的聚集行为所引起 。
3 小结与讨论
在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空间分布型时 ,应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检验 ,以免作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 ,所用资
料最好代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具有明确时间序列 ,这有利于全面了解昆虫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分布格
局 ,以便为抽样技术和其他生态应用提供资料 。
参 考 文 献
1 郑福山 ,杜予州 ,丁建清等 .北美的重要入侵性杂草 ——— 菱角 .杂草科学 ,2004 (1) :49 ~ 52
2 杜予州 ,任顺祥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88 ,7(2) :46 ~ 52
3 I w ao S . A new regress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aggregation patteren of animal populations . Res . Popul . Ecol ., 1968 ,10(1) :1 ~ 20
4 Lloyd M . Mean crowding . J . Anim . Ecol ., 1967 ,36 :1 ~ 30
5 Talor L . R . Aggregation , variance and the mean . Nature , 1961 ,189 :7325
第 4期 郑福山等 :菱角萤叶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