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年 7月 第 20卷 第 7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l. 2012, 20(7): 813−81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24B05)和北京市农业局农田景观课题资助
宇振荣(1961—), 男 , 博士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与土地持续利用。E-mail: yuzhr@cau.edu.cn
收稿日期: 2012-03-12 接受日期: 2012-04-25
DOI: 10.3724/SP.J.1011.2012.00813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宇振荣 张 茜 肖 禾 刘文平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摘 要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
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 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
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 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 从生态景
观角度, 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未来农业/农
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
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 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 包括: (1)拓宽和提升
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 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
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 (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
的管护制度建设; (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
景观管护的认识, 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 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
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关键词 环境管护 生态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景观 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2)07-0813-06
Countermeasures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stewardship
in agricultural/rural area of China
YU Zhen-Rong, ZHANG Qian, XIAO He, LIU Wen-P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Integrated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environments management is critical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restorations are also key element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for agro-tourism, rur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vival activit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review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is paper discusse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restorations and enhancement in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s. The identified problems in China included weak cognitive and research of
multi-function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nvironments. Also improvements were needed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landscapes and finding integrative strategies. Furthermo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stewardships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paper suggest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rur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s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Such countermeasures included: (1) promoting and enhancing agricultural/rural multi-functions
such as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of agro-landscapes, agro-landscap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enforced management of disaster
adaptability and soil-water safety,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and development of agro-tourism; (2) strengthening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3) improving cooperation of different sector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engineering techniques for farmers. Farmer subsidy policies for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s needed in-depth
studies before adop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Eco-agriculture, Rural eco-environment, Rural landscape, Agro-tourism
(Received Mar. 12, 2012; accepted Apr. 25, 2012)
81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所谓农业 /农村生态景观管护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stewardship)是指社会各个组成成员为提
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优美的乡村景观, 对农村生
态环境、生态系统和景观开展的保护、修复、重建、
提升和维护等日常行为活动,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
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1]。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
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最高层次的名
词为环境管护。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 又可进一
步分为农村环境管护、土地环境管护、生态系统管
护等[1−2]。进入21世纪以来, 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
展的同时, 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无序索取严
重超出了其承载能力, 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态环
境建设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诸如乡村生态功
能退化、水环境污染、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问题[3−5]。
同时, 在农业集约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由
于缺乏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导致地域乡土景观
风貌严重受损, 出现“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
破坏了村落、农田、道路、水系、树林等景观要素
之间的生态景观功能联系[6]。针对这些问题, 《全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农业基
础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休
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等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密切
相关的战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把搞好生态建
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改善人居环境列
为重要任务。可见, 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生态景观
管护是当前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管
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解决农业/农村生态景观问
题的关键管理策略。
欧美等国家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便将环境管护
理念引入乡村和环境敏感区域管理之中, 建立了以
农户为主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制度[7]。在实践
上, 国内虽然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
列入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国内农村生态环境
管护主要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 其次是重视退化土
地综合治理、资源高效利用、防治环境污染等[8−9],
从制度建设和管护内容上与国外相比都存在一定差
距。2011 年 9 月, 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
再次强调“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 加强质量管理和
生态管护”的重要性, 土地生态管护的相关内容和方
法因此备受关注。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功能的发挥需
要土地及其各种景观要素的综合作用, 需要将土地
提升到景观层次, 构建不同地域特征的生态景观和
环境管护体系。同时, 面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城乡
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发展需求, 农业/农村发展和
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哪些理念和工程技术措施, 也
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业/农村生
态环境管护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讨论了我国农
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生态景
观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对策。
1 国外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
农业 /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和农业政策的大方向
息息相关, 农业政策中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决
定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欧美发达国家农业/
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也经历了若干阶段, 逐步
形成了重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景观保护
和建设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国外相关政策演变过程
的研究, 有助于认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
护的现状和规范未来发展趋势的政策制定方向。
1.1 欧盟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政策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政策。从 1962 年实施至
今, CAP经历了 3个阶段的改革, 特别是 2000年《农
村发展条例》, 实现了从农业生产支持到农业环境
控制, 再到乡村综合发展和生态景观建设支持的转
变, 开始重视乡村发展的多功能性, 加强乡村生态
环境保护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
乡村景观保护和提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10]。2005
年欧盟又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乡村发展计划(2007—
2013), 主要包括 4 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1)提高农业
林业的竞争力, 包括职业和年轻农民培训、信息化
和推广咨询、现代化农业控股、提高林地的经济价
值、提高农林业产品的价值、合作开发新产品、农
林牧基础设施、恢复农业生产潜力、注重食品安全,
培育生产者团队; (2)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
包括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景
观保护和提升、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农林业发展、
传统农场的维护和管理、动物福利等; (3)提高乡村经
济多样化和生活质量, 包括促进农民非农活动的多
样化、鼓励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乡村人居环境改
造等; (4)为支持以上 3 方面实施而专门规定的管理
制度, 可理解为一个地方行动小组实施自下而上的
地方发展战略。
欧盟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景观管护制度上, 构
建了以农户为主体的补贴政策, 最早建立了农业环
境措施制度(agri-environmental measures), 随后发展
为环境管护制度(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1,11]。例
如, 英国先后提出 4 个级别的环境管护制度, 入门
管理(entry level stewardship)、有机入门管理(organic
entry level stewardship)、较高水平的管理 (higher
level stewardship), 以及专门针对丘陵地区的入门/
有机管理(upland entry level stewardship)[7]。每个级
第 7期 宇振荣等: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815
别的管理涉及多项技术, 如入门管理包括 50多种生
态景观管护工程技术措施; 高级管护针对生物多样
性保护、乡村景观建设, 制定了 100 多项工程技术,
并且同一工程技术体系下, 针对不同情况还提出了
更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 , 如湿地管理包括湿地修
复、湿地重建、湿地维护等, 再如缓冲带建设根据
不同的周围要素(河流、农田道路、沟渠)提出了 5~6
种缓冲带建设模式和工程技术措施。
总体来看, 欧洲生态环境景观管护各个项目的
可选管理措施涵盖内容广泛, 包含了农田、林地、
草地、历史遗产、线性景观(包括树篱、石墙、边坡、
缓冲带、水道等), 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项目。制定
了每项工程技术的实施标准、资金补贴分值和验收
标准, 农民或是乡村集体可以自由选择计划开展哪
些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措施, 当总体补贴分值达到
一定标准后, 农户可以提交申请, 以图和表的形式
说明在哪些地方实施什么类型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管
护措施、执行时间以及资金补贴总额。参与环境管
护的农户需遵守合同规定, 接受监督检查, 如果出
现违约情况, 将会受到严格的惩罚。
1.2 美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政策
自 20世纪 30年代起, 土壤侵蚀、水土保持、耕
地保护一直是美国农业政策的重点。1985年美国国会
修改了“农业法”, 并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案》, 正式启
动土地保护项目(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针对
高度侵蚀区域实行休耕制度。项目实施以来, 目标逐
步扩展到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控
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景观建设和休闲旅游[12]。
1994 年土壤保护服务局改名为自然资源保护服务局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ervice, NRCS), 开
始重点关注农村环境的改善。美国农业部农场管理局
(Farm Security Agency)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农业部
自然资源保护服务局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部商品信
贷公司 (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提供资金支
持。各州县成立了田间技术咨询处(field office)负责提
供技术指导。目前大约有 8 000名技术人员参与自然
资源保护项目。美国提出的自然和农业保护工程技术
标准, 包括 60多个项目, 内容非常广泛和详实。
美国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管护政策的特点在于
全美都遵循了一套环境管护制度[13], 而每个州、每
个地区都针对自身的地理环境条件在上级工程措施
的基础上为当地量身订做了更为详细的措施。
2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存在的主要
问题
进入 21世纪后, 我国先后开展推进了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化和无
害化技术、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土地整治、农村工
业污染控制、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重大战略, 并
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样, 在以上几个方面也开展了
相关重大和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 研发了一系列
技术, 取得了一批研究和示范成果, 在改善农业/农
村生态环境方面, 发挥了有效的科技支撑作用。但
是对比国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和管护,
我国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
提高
尽管我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在
理论上对农业/农村多功能性的研究较多, 提出了生
产、生态、生活和文化等多功能性, 但在实践上与
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 (1)在生态
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研究和实践中, 重点强调生产模
式和循环体系、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技术, 甚少考
虑农业/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地域特征的乡村
景观保护、恢复农田生态服务功能、乡土历史遗产
保护等非商品性功能; (2)在实践方面对生态景观规
划设计不够, 导致地域生态安全格局、生态联系和
乡土景观风貌严重受损; (3)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
展还是集中于生产性土地单元, 很少考虑非生产性
自然和半自然生境以及农业景观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4)在农业 /农村可持续评价指标中 , 生物多样性保
护、生态景观指标缺失。
2.2 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提升
尽管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新农村建设、生态农
业和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并有较详细的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但任何规划都需要通过工程技术落地, 由
于规划设计人员缺乏生态景观化设计理念, 再加上
生态景观设计导则和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缺失, 致
使一些工程建设“有生态之名, 无生态之实”, 如: (1)
新农村建设偏重于硬质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农林生
态植被建设结构单一、树种单一, 乡村林网生态景
观服务功能较低; (2)田间道路、沟渠甚少考虑生态景
观化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对面源污染控制作
用; (3)对农田周围边界地、田埂缺乏有效的管理, 乱
堆、乱放随处可见, 视觉污染严重。
2.3 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
我国在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建设, 开
展从源头控制污染的过程中, 重视生产系统生物生
产关系重建、生产模式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对景
观层次上物质、能量和物种流动考虑不够; 在新农
村建设过程中, 先后从饮水、房屋、垃圾处理等方
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但对乡村生态景观特
81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征和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重视不够。存在的主要问
题有: (1)由于受部门条块分割限制, 总体上还没有
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涵盖水利、土地整治、生态环
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景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
护等系统全面的工程技术体系和标准, 难以适应未
来以农户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管护制度实施; (2)还没
有形成工程标准、技术规程、施工记录和维护、验
收的全过程生态景观化质量控制体系, 难以实现项
目实施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全程控制; (3)大部分工
程技术都是针对新建的工程技术标准, 实际上相当
多的工程技术应该是对已有的基础设施的修复和
提升。
2.4 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和景观建设主体
是政府, 很多项目如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治、河
道整治的实施, 都是以政府为主体来实施工程招标,
大多数情况下由外来者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 (1)一个自上而下甚少由农户这样的
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项目可能在短期内具备高效
率优势, 但从长期看由于缺乏对当地生物、生态和
乡土知识的研究以及后期管护, 不利于生态环境整
治工程技术措施的后续效果和维护; (2)农村生态环
境和景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 以政府为主导的“运动
式和项目式”的生态环境建设方式重视建设, 对后期
管护重视不够; (3)各类项目缺乏整合, 缺乏整体推
进机制, 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 严重影响了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管护质量。
3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
3.1 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
提高农林业竞争力和乡村经济多样性以及促进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我国农业 /农村可持续
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解决农村资源的有限性与人
类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是完成该任务的关键所
在。而农业多功能发展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方法。
农业/农村多功能性除了表现为商品生产(食物和工
业原料生产等商品生产)以及由此发展的食品安全
等功能外, 还具有非商品功能, 包括景观价值、生物
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功能、文化遗产、教育等多
种功能等[3]。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农业/农村可持续
发展研究和实践, 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亟需
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实践。
3.1.1 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
应从土地单元(生产性土地)尺度提升到农业景
观镶嵌体尺度, 充分秉承和遵循生态系统管护的理
论和方法, 开展能够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
景观的建设、修复和维护等措施。不仅要搞好生产
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优化, 通过合理的物种循环和能
量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还应重
视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山水林田路形成的景观格局以
及与水土和生物等生态过程的恢复和重建, 提高农
业 /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以及生态景观价
值。具体对策包括: (1)通过构建马赛克样的、具有多
孔和透水性的农村景观基质, 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
和多样性; (2)通过线状廊道规划设计实现景观生态
网络化, 提高景观功能连通性, 减小景观破碎化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通过保护和设计小片林地、树
篱、缓冲带、树丛等, 改善生物栖息地质量, 控制水
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4)在农业园区建设中, 应加强
景观的多功能性规划设计, 如能源的节约和生产、
食物供应、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的再利用、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和提升、乡村景观风貌提升等; (5)在继续
实施和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的
基础上, 大力开展现有农村林木覆盖度的提升、生
态恢复和荒坡绿化, 推进以群落为单元、以生态网
络为连接的多林种、多物种、多形式、多层次的绿
色基础设施建设。
3.1.2 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
应从加强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 恢复
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质量、保护天敌
以及控制害虫、增加作物授粉机会等)。一方面通过
增加农业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缓冲带建设、蜜源
植物种植、冬季留茬、鸟类越冬场所建设等, 提高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14]; 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景观规
划设计, 提高天敌数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5−16]。
具体来说, 景观层次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
括: (1)在大中尺度上(市县), 应重点建立生物生境保
护区、构建生态网络; (2)在中尺度上(县域、乡镇), 重
点提升自然和半自然生境比例和质量、功能的连接
性; (3)在小尺度上(村级或农田), 重点提升自然和半
自然生境质量、多样性及景观美学价值, 通过将微
生物、昆虫、大型动物、植物(乔、灌、草)和其他作
物建立起恰当关系, 改善作物养分供应, 实现对有
害生物的控制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重塑农田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15]。
3.1.3 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 提高水土安全
目前,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畜牧业废弃物、
农业化肥和农药大量投入等导致了土壤和水环境污
染严重。因而, 应从防治水环境污染等水土安全方
面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对策包括: (1)
在“源头”控制的基础上, 优化“田、水、路、林、村”
的景观格局, 从过程上控制面源污染, 加强沟路林
第 7期 宇振荣等: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817
渠生态景观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开展缓冲带建设、
半自然生境保护和重建、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田块
作物生产和覆盖轮作、土地休耕等集成化生态景观
化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 (2)按照水系的自然形态加
强水系和河道整治, 根据河道等级充分应用乔灌草
结合的植被缓冲带和水体污染防治的生态工程技术;
(3)加强坑塘湿地生态修复能力, 提高水系的连通性,
降低水体污染程度, 营造优良生境斑块和优美的亲
水景观; (4)重视田埂、沟渠路林边界、地角、田边管
护和植被缓冲带建设, 减少从农田进入水体的富营
养物质; (5)针对面源污染、农村废弃物分散的特点,
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管护制度, 从农民生
产和生活日常行为着手提高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除此之外 , 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土安全问题 ,
如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 也应是农业/农村生态景
观管护关注的重要方面。主要目标和要求包括: (1)
分析确定地域水土安全问题、发生原因、风险, 评
价区域生态过程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关系, 确定
防治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 构建应
对洪涝灾害的绿色基础设施; (2)尊重水系的自然特
征, 进一步加强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的联系与
整治 , 保护区域水生环境 , 改善水质 , 维护水系的
历史生态景观特征; (3)控制汇水区、洪水区、湿地和
滨水地带的土地利用, 大力开展水系生态护岸建设,
建立缓冲带等环保廊道, 提高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
的排水防涝能力; (4)大力开展土地生态修复、促进地
表水下渗, 构建集湖沼、坑塘、湿地、郊野公园和
生态隔离带为一体的多级泄洪、水量调节控制的防
灾避险的绿色基础设施。
3.1.4 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促进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发展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展, 休闲农业和
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之一, 也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点, 农业/农
村生态景观建设是促进和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的首要任务。乡村的森林、湿地、水系等各类自然
景观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 同时丰富的农业历史文
化遗产也是景观游憩的重要元素。调查研究表明[2],
现代人渴望的乡村旅游决定因素依次为 : 自然景
观、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 清洁的生态环境, 重温乡
村记忆(乡村景观特征), 民风朴实(文化风貌), 有机
健康食品, 适当参与体力劳动(参与性)。因而, 应从
田园景观的自然风景属性、乡土文化内涵以及历史
景观遗产等方面加强和提升农业多功能性。在休闲
农业发展中, 除继续加强多样化食品开发和生产、
增加科技含量外, 还应强化农业/农村、农业园区生
态景观建设, 主要包括: (1)维护自然山水格局, 提
升山体、水系和地形地貌形成的景观特征, 开展沟
路林渠和聚落生态景观化建设, 保护和恢复原生生
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延续地域文化景观特征; (2)挖
掘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和廊道, 提升现有自然
景观文化和美学价值, 强化非机动车绿色通道(自行
车道、步行道)建设, 提高游憩廊道和道路的多功能
性及景观可达性, 构建乡土景观体验网络; (3)将乡
村生态景观建设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
胜区、地质公园等现有自然保护管理体系相结合 ,
形成多样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和乡村休闲绿道; (4)加
强乡村景观特征提升 , 运用丰富多彩的乡土植物 ,
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组成, 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
被景观, 提升乡村风貌的景观多样性。
3.2 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
应从行为主体的日常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
入手, 开展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提升和维护, 进行生
态景观化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农村
生态环境管护应尽可能落实到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
或是最低层次上。就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
制度存在的问题看, 应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不同层次生态管护能力的培育 , 建立“自上而
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护体系; (2)创立跨部
门、跨行业、跨学科的, 强有力的协调和管理制度
或是机构, 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全过程考核
和控制体系; (3)制定以农户为主体、通过资金补贴的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制度, 让农户成为农村生态
环境的受益者和“守护神”。
3.3 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的研究和示范
我国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理中, 条块分割
严重, 技术集成度低而分散, 缺乏农户和村集体可
以应用且容易获得、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技术体系。
与发达国家农业 /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技术研
究相比, 我国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技术和政策
研究滞后, 亟需针对我国地域特点, 结合《全国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构建长期的
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研发基地, 开展技术研发、技术
集成示范、监测评价方法和技术。加强部门协同机
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 主要内容包括: (1)打破
部门、学科界限, 建立协同和联动机制, 有效整合国
家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实施效果长期性; (2)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战略目标要求, 亟需丰富和
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和管护集成技术体系,
在原有水利、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技术基
础上, 增加生物生境修复、水源涵养、缓冲带建设、
景观提升、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退化生态系统
81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修复、植物景观营造、乡土景观建设等工程技术, 并
构建不同区域特征的生态景观工程技术体系, 推进
“差异化”、“个性化”、“特征化”和“生态景观化”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管护; (3)在农业/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 增加生态景观
分析评价和规划内容, 制定规划设计过程的评价指
标, 完善规划设计导则, 推进过程控制管理; (4)在
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中, 应建立工程技术标准、工
程设计要求和程序、施工记录, 从技术控制和过程
控制来保证工程质量; (5)在工程评价和验收中, 应
增加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质
量、美学、游憩的评价。
4 结论
管护包括了保护、修复、重建、提升和维护等
行为活动。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 又可进一步分
为农村环境管护、土地环境管护、农业/农村生态环
境管护。本文主要探讨农业/农村环境管护中, 如何
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无论从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过程, 还是实际需求看, 都迫切需要将生态景观
建设融入到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
建设工作中。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农业/农村生
态景观建设研究和实践方面严重滞后, 目前亟需提
高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理念的认识, 管护能力
的培育, 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
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
度的研究探索。按照生态性、乡土性、美学性、人
性化原则, 运用生态设计、乡村景观设计、可持续
性景观设计手法, 构建生态景观化的工程体系, 提
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国际上关于生态
系统管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的研究和
实践值得我国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管护学习和
借鉴。
参考文献
[1] Chapin F S III, Carpenter S R, Kofinas G P, et al. Ecosystem
stewardship: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planet[J].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0, 25(4): 241–249
[2] 杜开锐 . 试论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J]. 天津建设科
技, 2002(1): 27–29
[3] 宇振荣, 郑渝, 张晓彤, 等.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理论和方
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91–97
[4] Foley J A, DeFries R, Asner G P, et al.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J]. Science, 2005, 309(5734): 570–574
[5] Nassauer J I, Wascher D M. The globalized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change and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
pean Union[M]//Wescoat J, Johnston D. Political Economies
of Landscape Change. Dordrecht: Springer Press, 2007:
169–194
[6] 郧文聚 , 宇振荣 .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27(4): 1–6
[7] Natural England. Look after your land with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M]. UK: Natural England, 2009
[8] 陈百明 . 土地资源管理要担起生态管护任务 [EB/OL] .
[2011-12-02]. http://www.gtzyb.com/lilunyanjiu/20111202687.
html
[9] 郭旭东 , 谢俊奇 . 中国土地生态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
与发展建议[J]. 中国土地科学 , 2008, 22(1): 4–9
[10] Baldock D, Dwyer J, Vinas J.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and
the CAP[R]. A repor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G Ag-
riculture. Institute for European Environmental Policy,
Brussels. 2002
[11] Chapin F S III. Principles of Ecosystem Stewardship: Re-
silience-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Changing
World[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12] 张玉环 . 美国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项目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 83–91
[13]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veryday choices:
Opportunities for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M]. U. S: En-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5
[14] Altieri M A. The ecological role of biodiversity in agroeco-
system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1999,
74(1/3): 19–31
[15] 骆世明. 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4): 805–809
[16] 贺达汉 . 农业景观与害虫种群控制 [J]. 植物保护 , 2009,
35(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