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low-carbon agriculture: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 -- 国外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年 6月 第 20卷 第 6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n. 2012, 20(6): 674−680


* 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项目(2010009020)资助
** 通讯作者: 杨振山(1979—), 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可持续发展。
刘星辰(1980—), 女,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 xcliu@igsnrr.ac.cn
收稿日期: 2012-02-25 接受日期: 2012-03-30
DOI: 10.3724/SP.J.1011.2012.00674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
—— 国外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
刘星辰 杨振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 要 改革开放 30 年后, 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高耗能、高排放、高产出生产方式的转变, 虽然取得了
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长等重大成就, 但这种农业模式给自然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自然生
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面临增长的瓶颈。总结和分析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具体包括: 通过具体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对肥料和废料的管理和使用, 规范农业生产环节; 实施能源
税, 鼓励新能源应用; 加强技术研究, 保护以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农业补贴, 通过经济手段达到促
进政策的有效性; 鼓励公众和私营部门参与低碳农业实践; 在农业生产中, 通过碳评估对农业能源消耗和污
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对有机食品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等。阐述了目前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性工具, 及其
主要目的和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 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从政策创新上为实现农业
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低碳农业 政策 发达国家 经验
中图分类号: S-0; X2; K93/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2)06-0674-07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low-carbon agriculture: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IU Xing-Chen, YANG Zhen-Sha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 30 years after the economic refor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has featured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and high productivity agriculture in the country. Although modern agri-
culture has greatly improved food production in China, it has also exerted huge pressure 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herefore aimed to explore ways to develop low-carbon agricultur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low inputs, and low pollution. Low-carbon agriculture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especially facing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purpose to enhanc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To this end, policies measures have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his paper therefore drew on documented literature to review and analyze policy related
issues to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was tre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n ac-
cordance with prescribed policy goals, monitor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through optimized fertilizer and waste use, im-
plementing energy tax as an incentive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y, encoura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to protect and rehabilitate the environment, subsidizing agriculture as financial measures to facilitate
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s, exploring the means of carbon evaluation in agricultur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waste discharge,
and monitoring green/organic food production. These measures were further generalized as policy tools including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dustrial standards of agriculture, carbon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ubsidy measures, car-
bon trading, and certificated agricultural zoning plan. These tools were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to make relevant laws and,
enacting and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standards that encourag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financial mechanisms, ad-
justing agricultural subsidy measures, planning agricultural zones that facilitated regional cooperation, improving certification sys-
第 6期 刘星辰等: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 675


tems of food, encouraging 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s, and coordinating various policies and departments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By analyzing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roles of various policy tools, this paper improved policy capac-
ity building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that facilitat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from high-input
and high-pollution sector to low-carbon sector.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 Policy measure, Developed countries, Experience
(Received Feb. 25, 2012; accepted Mar. 30, 2012)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农业发展逐步
从传统的低能耗、低污染精耕细作生产, 过渡到机
械化、动力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施用农家
肥、轮种、套种等传统技术基本上被化肥、农药等
所取代。20 世纪 90 年代后, 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
大力普及。虽然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已高投入和高产
出为特点, 有利于开垦农田、连片种植、扩大耕地
面积, 促进农业丰收, 但是化肥、农药、除草剂和
农业机械等设施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板结、硬
化、肥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问题。
另外, 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致使温室气体排放过
大, 自然植被、森林、湿地、草原以及生物多样性
减少、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自
然灾害频发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 我
国农业生产需要思考传统农业中低能耗、低污染精
耕细作生产方式中的有益元素, 促使农业向着低碳
化转型。
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的现代农业。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为活动排放
的 CO2、CH4、N2O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其中农业的
温室气体排放占了相当的比例, 并且这个比例还在
不断上升。IPCC[1]第 4 次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源温室
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 13.5%。因此, 农业的低
能耗、低排放可以简单理解为“低碳化”, 从“源”和
“尾”上采取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手段, 进行新型农业
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探索。低碳农业从整体来说
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才进入社
会和公众的视野, 很多内容仍处于探索阶段。和其
他产业相比, 政府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政策决策进行深入研究, 总结和比较
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政策经验, 加强我国低碳农业发
展决策的科学化, 为实现农业发展低碳化服务。
1 低碳农业的含义及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
要求
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一种
探索, 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它强调资源的
低消耗和低投入、污染物低排放和高效的农业经营
方式。低碳农业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和高产出
的理论内涵, 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
耗。并与此同时保障生态安全, 采取多种措施将生
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
低碳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 3 个重要方面: 一是生
态环境保护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农业发
展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
灾害防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从量到质发生了根本的转
变, 对绿色、无公害食品要求越来越高, 农业原生产
的环境质量成为食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是高
新技术的介入促使农业增长朝着低耗能、高产出的
方向前进。因此, 低碳农业是与前期我国大力倡导
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
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等一脉相承, 既有延续, 也有
交叉点 [2], 其区别在于将农业生产实践更好地和社
会经济系统融合起来, 突出了价值判断, 即农业生
产的核心是低碳, 这样才既能满足了农业自身生产
的需要, 同时也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
低碳农业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从“源”即农业投入环节,
和“尾”即农业排放环节对农业生产的整体过程进行
了标度性的要求, 从而从完整的链条或系统角度来
整体提升农业生产和产品的品质, 从而使农业系统
更加合理化。也正因如此, 需要加强有关低碳农业
的政策性研究, 加强对农业投入和排放环节的引导
和规范。
长久以来, 我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高投入、高
增长为特点。虽然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 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但农药、化肥的使用为
农业环境污染留下了隐患。20 世纪初, 农业生产开
始推广农业机械化 , 在提高农业耕作水平的同时 ,
也使农业成为一个高耗能的产业部门。直至 20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随着科技发展, 高科技农业引起了
广泛的注意, 但仍主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的产量和
新品种的培育, 农业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被
大大低估。近年来, 我国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
染量的 1/3~1/2。全国水体污染有 43%来源于农业面
源污染。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测算, 全国灌溉水利
用系数仅为 0.46, 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
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
直接利用。另外农药年使用量约 130万 t, 只有约 1/3
能被作物利用, 其中高毒农药占 70%, 有 60%~70%
67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残留在土壤中; 而耕地单位面积的化肥平均施用量
为 434.3 kg·hm−2, 是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 1.93 倍,
利用率仅为 40%, 我国化肥流失率高达 60%~
70%[3−4]。 另一方面, 农业碳排量居高不下, 给低碳
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在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和自然利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
低碳农业, 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
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
益的农业经济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
择。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
动计划”, 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加
强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 , 防治农业环境污染 ,
引导农民采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发展无公害
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5]。2007年, 我
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
济。2009年确立了到 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
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随后, 《中华
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循环经济法》等法规相继出台, 为农业发展低碳化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众多问
题 , 比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匮乏 , 化肥使用不当 ,
使用结构不合理以及使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而且
每年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仍呈增加态势, 不仅增加
了农业投入成本, 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2]。另外,
农业生产体系也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模式, 减
少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由于政府的政策
在农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所以本文希望
通过国际上发达国家低碳农业有关政策的梳理, 对
如何发展我国低碳农业提供建议和思考。
2 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低碳排放政策
2.1 实施重点
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可以追溯到国际上几个重
要公约。1992年,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制定,
使人们普遍关注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并逐渐聚焦于大气中 CO2
浓度的变化, 并将其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
素。2003 年, 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出经
济发展只能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 或经济活
动的“碳足迹”接近或等于零[6]。随后这一概念被世界
各国广泛采用, 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巨大
挑战。低碳经济模式逐渐被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
模式, 提到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日程上来。它试
图以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
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 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
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 目的是高效利用能源,
开发清洁能源和实现绿色 GDP, 注重能源和减排技
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管理制度创新。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排
放温室气体, 尤其以 CH4和 N2O 为重。同时农业也
是巨大的碳汇系统,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会形成复
杂的碳循环和排放过程。发展低碳农业的现实目标
之一就是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全球变暖并减缓温室
气体排放。有别于其他农业模式, 低碳农业是在气
候变化背景下强调低碳减排, 因此低碳农业的实施
重点是: (1)资源节约。强调农业生产内部的循环利用
和再利用, 减少农业对外部资源的投入使用, 尤其
是减少农业对石化能源的依赖, 从而减少对能源的
消耗。(2)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科技进步减少农
业生产中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运用清洁和
环保等理念加强农业生产的控制, 利用风能、太阳
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对农业利用能源时
所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3)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
模式。低碳农业的发展是以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
不降低农民收入为前提的, 同时意味着农产品向着
绿色、有机的转变, 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低
碳要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附加值。(4)技术、
制度、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创新。我国目前农
业经营方式正在面临着由农户向合作社、由农户向
企业的转变时期, 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不断融入到农
村和农业生产实践当中, 给农业经营方式带来了巨
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 需要政府一系列的政策
规范、协调和引导。
2.2 实施途径
发展低碳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各国根据
本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适合本国的低碳农业发展
政策(表 1)。
2.2.1 建立低碳减排的具体目标
很多国家将低碳农业发展转变为具体的指标。
这一指标通常通过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目
标。如 2009年 7月, 英国公布了《低碳转型发展规
划》白皮书, 规划到 2020 年, 农业和废弃物方面的
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08 年的水平上减少 6%[7]。美
国 2009年通过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法案《美国清洁
能源与安全法》, 规定到 2020 年 CO2 的排放量比
2005 年降低 17%。并设置了排放抵消量, 规定排放
抵消量从开始的每年 20 亿 t 逐步降低到 8 亿 t。其
中在初始的 20亿 t中, 有 10亿 t是来自国内的农业
和林业项目, 另外 10亿 t来自国外。2008 年由美国
东北部和中大西洋各州组成的地区间温室气体动议
第 6期 刘星辰等: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 677


表 1 主要发达国家与低碳农业有关的发展政策概览
Table 1 Policies about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ies
国家 County 主要涉及低碳农业发展政策 Policies on low-carbon agriculture
美国 United States

1985 年《农场法》和《食品安全法》, 1997—2003年碳封存计划, 2006年先进能源计划, 2007年《低碳经济法》、《美国清
洁能源与安全法》和《农业林业低碳经济应用》
英国 Great Britain


1999年《可再生能源义务令》, 2003年和 2007年《能源白皮书》, 2007年《气候变化法》草案, 2007年《农业林业低碳经
济应用》, 2009年《低碳转型发展规划》
德国 Germany 2000年《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修订); 2009年 CO2捕捉和封存的法案, 支持工业作物开发
意大利 Italy 1999年绿色认证, 2005年白色认证, 2007年能源效率行动计划, 2015年工业法案
法国 France

2000年《预防气候变化全国行动计划》, 2001年《全国能源节能规范标准》; 2008年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草案, 提出
了具体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 2009年《新环保法草案》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8《减少碳计划绿皮书》
日本 Japan


2004年《面向 2050的日本低碳社会》, 2005年《环境调和型农业生产活动规范》, 2008年《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9
年《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食
品回收法》, 2009年《PCR规划草案注册及 PCR认证规则》
韩国 Korea

1999年《亲环境农业培育法》, 2004 年《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性对策》; 2008年绿色增长战略, 拟定《气候
变化基本对策法》, 提出《国家能源基本规划》(2008—2030), 提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划与措施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开始投入
运行并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7−8]。各州也从农作物
管理、农业市场和牲畜管理上确定减排目标, 减轻
对环境的影响[7−8]。与此同时, 美国研究制定碳封存
计划, 以便于能源的永续利用[7−9]。日本在 2008 年
通过了《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法国在 2008 年
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草案中, 依靠发展生态农业来减
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计划在 2013年将生态农业比
重提高到 6%, 到 2020年达到 20%[2]。
2.2.2 加强对肥料和废料的管理和使用, 规范农业
生产环节
减少和规范化肥使用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另一
重要举措。如英国加强对牲畜和其粪便的管理[7−8]。
德国则在部分地区执行严格的欧盟标准, 规定一些
企业不能在土地上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9]。
美国提倡用生物学方法控制病虫害; 重视生物固碳
技术和有机肥施用, 限制化肥使用量[10]; 并从 1910
年开始明确限制杀虫剂的使用量[11]。
法国注意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
出台了《农业手册》对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操作都
有具体的规定 , 使农业生产按照标准与规范进行 ,
对农药、兽药、肥料、种子等的存放与使用有严格
的标准, 必须按照指导进行[12]。法国要求 30种可能
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农药产品全部退出市场[2]。
日本秉承可持续发展思想, 2005 年农林水产省
制定了《环境调和型农业生产活动规范》, 将环境
影响因素纳入农业生产规范, 从农作物生产和家畜
饲养两个方面规范生产技术规程, 实现农业生产最
低限度的环境影响[13]。同时推广运用水田旱地轮作,
耕畜协同 , 高收益园艺 , 食品评价与分析技术 , 疾
病防治技术, 资源循环开发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降低农业污染[14]。
2.2.3 实施能源税, 鼓励新能源应用
鉴于石化能源排放的CO2约占美国新增CO2气体
的 80%, 美国通过实施能源税, 鼓励新能源应用[15−16]。
其实在很多国家都已实施对碳排放量征税, 如德国
的生态税以及日本的环境税。但是目前碳排放征税已
经产生多大的影响仍然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17−18]。
2.2.4 加强技术研究, 保护以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
采用新技术, 比如英国厌氧技术的开发, 将废
料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减少需要填埋的垃圾, 对垃
圾废气进行综合利用[8]。德国特别注意外部物质对
农田的污染, 从而减少对农田内外群落造成的不良
后果, 注意天然生物品种特别开始生态方面有价值
的保护,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9]。另外德国推广
“工业作物”种植业, 用某种农作物来替代化工和矿
物原料, 比如用油菜籽做为化工原料, 提炼植物柴
油。为了加强这项创新, 德国政府每年拨款 40亿欧
元用于“工业作物”的研究和开发, 成立了生物原料
和生物能源中心, 负责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19]。
美国支持太阳能水泵研究, 用于灌溉, 并支持利用
风能和沼气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20]。美国政府通过
立法鼓励新能源在农村和农业中的使用。奥巴马政
府的主要施政纲领之一就是将生物燃料扩展到整个
清洁能源领域, 并将新能源战略提升到“向清洁能源
经济转型”的国家战略高度。美国 2010 财年的能源
预算就达 264 亿美元, 主要用于大规模扩大使用再
生性能源, 同时不断完善能源传输基础设施[10]。
另外, 世界各国都加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的综合治理。1985 年美国通过《农场法》和《食品
安全法》, 奠定了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基础[21]。1992
67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年日本环境型农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通过植树造
林存进碳 ; 减少能源使用量 , 减少能源消耗 , 特别
是热机从使用石化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 减少农
业活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加强养殖业家禽牲畜粪
便的管理和利用, 防治森林火灾等。日本出台了《促
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
《固体废弃物管理和清洁法》、《食品回收法》和《绿
色采购》等[2,13]。
2.2.5 完善财政补贴制度
农业补贴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策更加有效、
顺畅的执行效果。欧盟将对农业补贴与环保标准的
贯彻情况挂钩 , 对减少肥料和植物保护剂的使用 ,
及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生产技术也给予一定的补
贴。英国对农民在自己农场附近的树林、河沟的保
护有一定的补偿费, 如果农场在改变土地用途过程
中 , 不施用氮肥 , 政府则每公顷补贴 450~550 英
镑。在氮污染敏感地区, 如果农户每公顷氮肥施用
量小于 150 kg, 补贴 65 英镑。德国对生态农业活动
有具体的补偿措施[22]。美国将农业的支持与环境保
护捆绑, 逐步将农业补贴转化为农业污染补贴。定
期对野生资源、森林、土壤、水质、空气进行检验
和测试, 达标的将给与补贴[23−24]。1999 年韩国开始
对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农户进行直接支付补偿。
2004 年韩国颁布《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与农产品安
全性对策》,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种直接支付的项
目力度; 将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与食品安全联系起
来, 构筑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制度框架[14]。另外, 农
业补贴还被用来支持农业组织发展。法国规定各种
为农业服务的合作社创办时, 政府给予占投资 25%
左右的投资津贴[25]。
2.2.6 制定农业区划
美国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气候特点, 划分种
植区域, 安排农业生产, 节省灌溉资源和耗能。法国
制定了国家农业发展规划, 规划中对未来农业发展
进行了战略定位, 致力于发展多功能农业, 合理均
衡利用土地资源, 防治经济不协调, 保护和开发生
态农业价值[2]。
2.2.7 鼓励公众和私营部门参与低碳农业实践
提高公众意识, 鼓励公私部门参与低碳农业实
践活动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如英国鼓励私有资
金投资造林[8]。德国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组织合作来保障低碳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26]。 荷兰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就通过
民间和市场共同力量来处理农村问题[27]。 法国为加
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对农业经营单位的相关活动
给予一定的资助或补贴[28]。
2.2.8 碳交易
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承认在一个碳限制世界, 排
放 CO2 及其他温室气体须付出代价, 因此会产生金
融问题。为此, 美国设立农业土壤管理碳汇度量标
准, 农业部负责该标准的出台、申报以及注册系统
的建立。农业部长担任标准委员会主席, 该委员会
成员来自能源、内务、商业、交通和环保部门的负
责人。2003年美国政府允许农民通过拍卖自己的聚
碳指标来取得效益 , 并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CCX)拍卖出售。2008年
10 月, 日本正式试行国内排放交易制度。目前, 国
际上主要的碳交易市场有: (1)京都市场, 包括清洁
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JI)下的配额市场和项
目市场; (2)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 允许清洁
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JI)项目下的碳信用额
进入市场; (3)澳大利亚的澳洲国家信托(NSW)[28]。
2007 年美国环保协会和杜克大学联合发布了名为
“杜克标准”的《农业林业低碳经济应用》文件, 这是
全球第一个关于农业碳排放交易的核定标准和操作
手册[29]。
2.2.9 碳评估
在农业生产中, 可通过碳评估对农业能源消耗
和污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日本由经济产业省
和环境省共同管理碳足迹和碳中和的工作。相关的法
规性文件包括《日本 TSQ0010 产品碳足迹评估与标
签通则》, 规定了相应的计算法规, 以及如何分配和
舍弃, 以明确碳标签使用的基本方法。2009年 6月颁
布的《PCR 规划草案注册及 PCR 认证规则》规定了
PCR 制定的工作流程采取“先注册再认证后发布”的
方式进行, 同时规定对象产品的分类原则参考日本
标准产业分类中的收录信息; 日本成立了 PCR 管理
委员会负责相关碳足迹标准和产品分类原则的制定
工作。2009 年 8 月生效的《日本碳足迹标识制度》
补充了 TSQ0010 中关于碳标签的详细信息。随后颁
布的《碳足迹计算结果及标示方法相关验证规则》规
定了 PCR管理委员会的验证流程和工作方法[30]。
2.2.10 认证制度
日本将有机农业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途径,
因此对有机食品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日本关于有
机农产品的法律与标准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和实施 ,
认证管理程序基本分为双层申请、双向调查、双审
认定、发证监管等 4个环节[13]。 韩国 1997 年采取
有机农产品标志和质量认证制度 , 1999 年制定了
《亲环境农业培育法》, 2002 年对环保型农产品实
施义务认证制, 按照农药、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残留
量等对农产品实行分类严格的认证[31]。
第 6期 刘星辰等: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 679


3 国外低碳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利用
一系列政策工具, 积极引导低碳农业的发展。这些
政策工具包括政府管制、行业标准、碳排标准、环
保和能源保护法律(条例)、政府补贴、碳排放交易、
认证制度和农业规划等(表 2)。这些工具的应用对我
国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分别于 2003 年 1 月和 2008 年 8 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
环经济促进法》, 这两项法律的实行都带来了很好
的效果。但是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需要制定
和实施针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 尤其是充分考虑
美国《农业林业低碳经济应用》对农业发展所产生
的影响和作用。
3.2 制定行业标准, 鼓励科技进步
政策制定需要适当向发展和使用低碳农业技术
(比如新能源技术, 免耕技术和灌溉技术)倾斜。同时
制定农业分部门行业标准, 细化和规范碳排放。遵
循低碳农业“低耗能”的特点, 应优化农业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零排放”的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
等, 推广生物质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3 完善碳排放金融机制
加强研究制定和完善碳交易制度、碳基金制度
和碳排放税收制度, 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农业生
产中的碳减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协调生产的逐
利性和减少碳排放。尽快制定征税和监管机制, 提
高能源使用效率,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如果我国农业
纳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3.4 调整和完善补贴机制
由于我国农业分散式农户经营的特点, 要加强
对农业和农户的补贴力度 , 积极引导他们向着低
碳、节能的方式发展。同时鼓励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以便于更好地组织低碳型农业生产活动。
3.5 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等农业方式, 保护农业环境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理念, 进
一步发展循环农业和都市农业等, 提倡使用绿色、
无公害的新型肥料, 减少和替代化学肥料和高毒高
残留农药的应用。同时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建
设, 降低农业碳排放量、改善农业土壤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产原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
产量和品质。
3.6 做好低碳农业为发展方向的农业区划, 进行区
域产业协作
在一个区域内, 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流通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链接关系, 协调水源、
能源等要素的减量投入, 采用共同的减排策略, 形
成大农业的上、中、下游各环节的良性循环模式。
另外合理设计项目, 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提供政策
帮助和技术指导。如水田以降低 CH4 排放为主, 旱
地减少 CO2 释放; 对于种植业推广立体农业模式,
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对于养殖业, 要推广循环农业
模式 ,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对于加工业 , 要推广绿
色农业模式, 提高整合集成效率等。
3.7 做好认证制度, 推动民众广泛参与
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选择, 也是一种
社会选择。生活方式和习惯将给未来排放带来相当
的影响, 因此应该鼓励民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消
费方式。
3.8 鼓励政策实施的协调性
低碳农业是涵盖从生产到消费以及农业外部环
境的全过程。因此, 需要各项政策间有机衔接, 共同
促进低碳农业的实施。如财政补贴和环保政策, 碳
基金和环保政策之间的衔接问题等。
4 结语
“低碳型”社会和“低碳发展模式”已经在我国
得到了广泛的认识, 如低碳能源、低碳社会、低碳
战略、低碳城市等, 农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2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农业选择的政策工具
Table 2 Policy tools on develop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of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政策工具 Policy tool 作用与目的 Function and intention
政府管制 Government management 设定温室气体的具体减排目标, 作为政府的主要考核标准
行业标准 Industry standard 规范生产过程, 特别是减少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量
碳排放税 Tax for carbon emission 通过环境税(日本)、生态税(德国)和能源税(美国)鼓励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环保和能源法律(条例)
Laws and byelaw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鼓励新技术利用,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补贴 Subsidy of government 促进环境保护和农业组织的活动
碳排放交易 Carbon trading 通过金融手段控制碳排放
认证制度 Authentication 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消费低碳产品
规(区)划 Regionalization 通过农业区划合理有效的组织农业生产

68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对于实现低碳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低
碳农业方面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期, 国际上各主要发
达国家也积极开始制定和准备针对相应的政策和条
款。由于碳减排是全球性的问题, 鼓励和发展低碳
农业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发展可持续性,
同时农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也有利于国家争取碳排
放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 I[C]//Core
Writing Team.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Geneva, 2007: 104
[2] 高尚宾, 杨殿林, 张贵龙, 等.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相
关政策问题的思考[C]//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 低
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学会, 2010: 8–15
[3] 马晓旭 .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选择[J]. 经济体
制改革, 2011(5): 71–74
[4] 许广月 .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 , 2010(10):
72–78
[5] 张莉侠, 曹黎明.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 基础、挑战与对策[J].
农业经济, 2011(4): 3–5
[6] Chemistry in Britain Group. Governments Energy White
Paper Backs Renewables[M]. London: Chemistry in Britain
Group, 2003
[7] Dagoumas Α S, Barker T S.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 Energy Policy, 2010, 38(6): 3067–3077
[8] Richards K R, Sampson R N, Brown S. Agricultural &
Forestlands: U. S. Carbon Policy Strategies[R]. Pew 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2006
[9] Schneider U A. Agricultural sector analysi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m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nited[D].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2000: 246
[10] McCarl B A, Schneider U A.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in U.
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 Science, 2001, 294(5551):
2481–2482
[11] Farrell A, Sperling D. A low-carbon fuel standard for
California, Part 2: Policy analysis[R]. UC Davis: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2007
[12] Pretty J, Ball A. Agricultural influences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sequestration: A review of evidence and the emerging
trading options[C]//Centre fo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Occasional Paper 2001-03. Essex: University of Essex, 2001
[13] Lee H C, McCarl B A, Gillig D. The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of U. 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agroeconomie, 2005, 53(4): 343–357
[14] DECC. Climate Change Act[R]. The UK: Department for
Energy & Climate Change, 2008
[15] 吴志鹏, 薛永祥. 德国、以色列现代农业考察报告[J]. 中共
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9, 22(1): 48–50
[16] 曲军 , 胡德胜 .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 现代
农业科技, 2009(2): 244–245
[17] 陈秋红, 蔡玉秋. 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启示[J].
农业经济, 2010(1): 12–15
[18] Jomini P, Boulanger P, Zhang X G, et al.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French, EU and global economies[C]//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Paris: The Groupe
Economie Mondiale (GEM) at Sciences, 2009
[19] 金京淑 . 日本推行农业环境政策的措施及启示[J]. 现代日
本经济, 2010(5): 60–64
[20] 王勇 .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J]. 广东农
业科学, 2008(8): 193–198
[21] Schneider U A, McCarl B A. Implications of a carbon-based
energy Tax for U. S. agriculture[J].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2005, 34(2): 265–280
[22] Johansson DJA, Azar C. A scenario based analysis of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food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US[J]. Climatic Change, 2007, 82(3/4): 267–291
[23] Poterba J M. Global warming: A public finance perspective[M].
Cambridge: MIT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1993
[24] Roughgarden T, Schneider S H. Climate change policy:
Quantifying uncertainties for damages and optimal carbon
taxes[J]. Energy Policy, 1999, 27(7): 415–429
[25] Neufeldt H, Schäfer M.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using a regional economic-
ecosystem model[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8, 123(4): 305–316
[26] 刘志扬 . 美国农业环境问题管窥与启示 [J]. 东方论坛 ,
2009(2): 90–94
[27] Cox C. U. S. Agriculture Conservation Policy & Programs:
History, Trends, and Implications[C]//Arha k, Josling T,
Sumner D A, et al. U. S.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2007
Farm Bill. Stanford: Woods Institute for the Environment,
2007: 113–147
[28] 赵凯 , 孙嘉宣 . 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的欧洲模式及其
借鉴[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5): 22–23
[29] 张蕊 , 张术环 . 美国绿色农业政策及其对中国发展低碳农
业的启示[J]. 世界农业, 2011(7): 36–39
[30] 张玉环 . 美国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项目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 83–91
[31] 周芳 , 霍学喜 . 简论发达国家的农业扶持政策及启示 [J].
经济问题, 1999(2):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