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



全 文 :第 39卷 第 1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39No.1
2011年 1月 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 Jan.2011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149)。
第一作者简介:秦小艳 ,女 , 1982年 11月生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
院 ,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闫双喜 ,男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0年 6月 19日。
责任编辑:任 俐。
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 1)
秦小艳 闫双喜 位凤宇
(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 , 450002)
  摘 要 对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特有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
究。结果表明:卫矛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滇 、川 、黔 、桂 、粤 、鄂 、湘一带;特有性中心在琼 、桂 、滇 、藏 、台 、川等地;相
似性系数较大的是地理上相近 、环境异质性较小的地区;垂直分布中心为 500 ~ 2 000m,水平分布中心为东经 90°~
120°和北纬 20°~ 35°。
关键词 卫矛科;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系数;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分类号 Q948.2;Q949.754.7
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PlantsofCelastraceaeinChina/QinXiaoyan, YanShuangxi, WeiFengyu(SchoolofForestry, 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
2011, 39(1).-120 ~ 123
Speciesrichness, speciesendemicindex, similaritycoeficient, andverticalandhorizontaldistributionofplantsof
thefamilyCelastraceaearestudiedsystematicaly.ResultsshowthatplantsofCelastraceaearemainlydistributedinYun-nan, Sichuan, Guizhou, Guangxi, Guangdong, HubeiandHunanProvinces.However, theirendemiccentersareusually
inHainan, Guangxi, Yunnan, Xizang, TaiwanandSichuan.ThesimilaritycoeficientofplantsofCelastraceaeismostly
afectedbygeographiclocalityandenvironmentalheterogeneity.Theverticaldistributioncenteroccursatelevationsranging
from500-1 500 metersabovesealevel, andthehorizontalcenterislocatedat90-120 degreeseastlongitudeand20-
35degreesnorthlatitude.Keywords Celastraceae;Speciesrichness;Endemicindex;Similaritycoeficients;Verticaldistribution;Horizontal
distribution
  卫矛科是被子植物中一个热带科 , 在地球上出现于中生
代的白垩纪 , 也是一个较古老的科 , 全世界卫矛科植物大约
97属 1 194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也有一些种类位于
温带地区 [ 1] 。我国卫矛科植物有 12属 [ 2] , 文中根据有关资
料合并归类后统计 190种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卫矛科植物具有药用 、工业 、观赏和生态等多方面价值。因
此 ,研究卫矛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对卫矛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植物志 》(1999)和各省区植
物志 ,以及卫矛科植物相关期刊文献 [ 1-46] 。在属的分类方
面 ,依据 《中国植物志》(1999)将卫矛科植物分为 12个属。
在种的分类方面 ,卫矛属植物在《中国植物志 》(1999)和各省
区植物志中记载的共有 150多种 , 文中依据资料 [ 3]将其进行
合并或删除 ,最终归为 92种;假卫矛属植物依据文献 [ 4]进
行分类统计。物种分布主要参照各省区植物志 , 同时结合相
关期刊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在分布区处理问题上 ,主
要按中国行政区进行划分 , 并依各省区面积及具体条件适当
权衡 ,将北京 、天津归入河北 , 上海归入江苏 , 重庆归入四川 ,
香港 、澳门归入广东 , 最终把全国分为 28个省。
根据上述文献数据 , 从物种丰富度 、特有性指数 、相似性
系数 、垂直分布 、经度分布和纬度分布等方面研究了中国卫矛
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物种(或属等)的数量称为物种(或属等)的丰富度。物
种丰富度大小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复杂性 、异质性。一个地区
所有物种数目的多少 、种及属的区系特点是反映一个地区生
物地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特有性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植物种类特有程度的概念。
一般来说 , 一地区内植物分布范围越广 , 反映地区特征的特有
类群就越少 ,而特有性就越不明显。为此 , 引进特有性指数
(EndemicIndex, EI)来衡量各省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特有性程
度。设某空间单位有 N个物种 , 其中第 i种在 Ki-1个其他空
间单元也有分布 ,则特有性指数(EI)为:
EI=(N/∑Ni=1 Ki)×10 ,  (0≤EI≤10)。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 EI值越大种类组成的区域性越明
显 , 即特有性越明显 [ 47] 。
相似性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植物区系之间
相似性程度的概念。文中采用 Czehanowski于 1913年提出的
相似性系数计算公式 [ 48]:K=2c/(a+b)(式中 , K为两地植物
组成相似性系数 , K值越大 ,两地的植物种类组成越相似;c为
两地共有的物种数;a, b分别为两地各有的物种数), 对中国
各省区卫矛科植物相似性系数(K)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丰富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种以上分类单位的多少有更大的意义 ,
因为这反映了更大差异的生物分类群可以在某一地区共存。
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地区的生物地理多样性有关。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见表 1。由表 1可看出 , 卫矛
科植物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属的丰富度最高的省区有
滇 、琼 、黔和桂 ,均达 8属;其次为川 ,达 7属;属的丰富度只有
2的省区有豫 、蒙 、新 、冀 、晋 、陕 、和陇;只有 1的省区有宁和
青。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省区是滇 ,达 118种;仅次于滇的川只
有 66种;物种丰富度在 10以下的省区有黑 、宁 、青 、吉 、新 、
蒙。因此 ,卫矛科植物属丰富度中心在滇 、琼 、黔 、桂和川;物
种丰富度中心在滇 、川 、黔 、桂 、粤 、鄂 、湘等地。属丰富度中心
和物种丰富度中心大体一致 , 但也存在差异。
表 1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省份简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属合计 种合计
浙 17 9 1 2 4 29
皖 17 7 1 1 2 5 28
闽 13 10 2 1 2 5 28
赣 4 2 2 1 2 5 11
鲁 8 3 1 3 12
豫 24 6 2 30
蒙 2 1 2 3
鄂 28 11 1 1 2 1 6 44
新 2 1 2 3
湘 22 13 2 2 1 5 40
宁 9 1 9
粤 24 12 5 1 3 2 6 47
藏 16 6 1 2 2 5 27
琼 6 4 1 3 3 1 1 1 8 20
桂 20 8 7 4 5 1 1 2 8 48
川 45 12 1 3 2 1 2 7 66
冀 9 3 2 12
黔 32 9 4 2 2 1 1 1 8 52
晋 9 2 2 11
滇 56 18 14 20 6 2 1 1 8 118
辽 9 2 1 3 12
陕 17 7 2 24
吉 4 2 1 3 7
陇 22 7 2 29
黑 7 1 1 3 9
青 7 1 7
苏 6 3 1 3 10
台 10 4 1 3 1 1 6 20
  注:A.卫矛属 , B.南蛇藤属 , C.假卫矛属 , D.美登木属 , E.沟瓣属 , F.永瓣藤属,
G.膝柄木属 , H.巧茶属 , I.十齿花属 , J.雷公藤属 , K.盾柱属, L.核子木属。
2.2 特有性指数
各分类单元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理因素 , 而这些
单元的特有性指数则突出了植物的分布范围。特有性 , 就是
植物组成地区的特色。特有性的形成一方面由于气候 、地理
的原因造成区域性的环境特性 , 从而造就了特殊适应的生物
群;另一方面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造成了一些生物区域分布于
一些地区。各省区卫矛科植物特有性指数 EI见表 2。
根据表 2中数据 ,卫矛科各属植物分布中 , 属范围内物种
特有性指数举例分析如下:EI=10的省(属)有藏(假卫矛
属)、皖和赣(永瓣藤属)、桂(膝柄木属)、琼(巧茶属和盾柱
属)、台(核子木属)。表明上述地区分布的对应属内物种为
该地区所特有。如 ,藏地区分布的假卫矛属植物在其他地区
没有分布;EI<1的省(属)有浙 、皖 、闽 、赣 、鲁 、豫 、蒙 、鄂 、新 、
湘 、宁 、冀 、晋 、辽 、陕 、吉 、陇 、黑 、青和苏(卫矛属), 浙 、皖 、赣 、
鲁 、豫 、蒙 、新 、冀 、晋 、辽 、陕 、吉 、陇 、黑和苏(南蛇藤属), 浙 、
皖 、闽 、赣 、鲁 、鄂 、湘 、粤 、琼 、桂 、川 、黔 、滇 、苏和台(雷公藤
属), 表明上述地区分布的对应属内物种的区域性分布很不
明显 ,即上述属种为广布种 。
表 2 卫矛科各属的特有性指数
省份简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全科
浙 0.85 0.97 1.00 0.87 0.31
皖 0.86 0.82 1.00 10.00 0.87 1.13
闽 0.79 1.16 1.25 2.50 0.87 0.55
赣 0.91 0.56 1.25 10.00 0.87 1.13
鲁 0.65 0.70 0.91 0.19
豫 0.91 0.76 0.14
蒙 0.80 0.53 0.11
鄂 0.94 1.07 2.50 2.50 0.87 2.00 0.82
新 0.65 3.33 0.33
湘 0.92 1.09 1.25 0.87 2.00 0.51
宁 0.82 0.07
粤 1.13 1.09 2.00 2.50 4.29 0.87 0.99
藏 1.36 1.88 10.00 5.00 3.33 1.80
琼 1.07 1.38 2.50 4.29 6.00 10.00 0.83 10.00 3.01
桂 1.03 1.13 2.41 8.00 5.00 10.00 2.50 0.87 2.58
川 1.27 1.11 2.50 3.75 5.00 0.83 3.33 1.48
冀 0.76 0.70 0.12
黔 1.11 1.00 1.67 3.33 4.00 2.50 0.83 2.00 1.37
晋 0.85 0.56 0.12
滇 1.94 1.53 4.12 6.67 6.00 3.33 0.83 2.00 2.20
辽 0.84 0.77 3.33 0.41
陕 0.96 0.80 0.15
吉 0.83 0.77 3.33 0.41
陇 0.89 0.80 0.14
黑 0.71 0.53 3.33 0.38
青 0.83 0.07
苏 0.62 0.61 0.91 0.18
台 1.59 1.54 1.00 5.00 0.91 10.00 1.67
  注:A.卫矛属 , B.南蛇藤属 , C.假卫矛属 , D.美登木属 , E.沟瓣属 , F.永瓣藤属 , G.膝柄木属 , H.巧茶
属 , I.十齿花属 , J.雷公藤属 , K.盾柱属 , L.核子木属。
卫矛科植物全科分布中 , 物种特有性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琼(EI=3.01), 表明琼地区卫矛科植物分布区域性最为明
显 , 琼成为中国卫矛科植物特有性分布中心;其次是桂 、滇 、藏
和台;再次是川和黔;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特有
性分布略为明显;中部地区特有性分布不明显;青海和宁夏二
地区卫矛科植物特有性分布最不明显。
2.3 相似性系数
相似性系数反映二地区物种组成的相似程度。它从一定
程度上也能反映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二地区分布的物种种
类愈相近 ,此两地的相似性系数也就越大。各省区卫矛科植
物的相似性系数见表 3。表 3是将全国 28个省区中每 2个省
份相互比较计算 ,求得共计 378对省区卫矛科植物组成相似
性系数。其中 ,卫矛科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 K=1.000的省区
对不存在 , 即没有任何 2个省种类完全相同;0.900≤K<
1.000的省区不存;0.800≤K<0.900的省区有皖与浙 、陇与
陕 2对 , 占全部省区对数(378对)的 0.5%, 即该 2对省区分
布的卫矛科植物种类相似度很高;0.700≤K<0.800的省区
有 10对 ,占 2.6%;0.600≤K<0.700的省区有 11对 , 占 2.
9%;0.500≤K<0.600的省区有 30对 , 占 7.9%;0.400≤K<
0.500的省区有 45对 ,占 11.9%;0.300≤K<0.400的省区有
69对 , 占 18.3%;0.200≤K<0.300的省区有 58对,占 15.3%;
0.100≤K<0.200的省区有 75对 , 占 19.8%;0 省区有 55对 ,占 14.6%;K=0的省区有新与闽 、青与闽 、新与
蒙 、藏与蒙 、琼与蒙 、青与蒙 、台与蒙 、琼与新 、陕与新 、吉与新 、
台与新 、琼与宁 、台与宁 、辽与藏 、苏与藏 、冀与琼 、晋与琼 、吉
与琼 、黑与琼 、青与琼 、台与晋 、台与吉 、台与青等 23对 , 占 6.
121第 1期                秦小艳等: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
1%, 即该 23对省区卫矛科植物无共有物种分布。
表 3 各省(区)卫矛科植物的相似性系数
省份简称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蒙 鄂 新 湘 宁 粤 藏 琼 桂 川 冀 黔 晋 滇 辽 陕 吉 陇 黑 青 苏 台

皖 0.842
闽 0.772 0.643
赣 0.400 0.462 0.308
鲁 0.537 0.550 0.350 0.348
豫 0.508 0.552 0.345 0.146 0.524
蒙 0.125 0.129 0.065 0.143 0.267 0.121
鄂 0.548 0.583 0.472 0.255 0.357 0.730 0.085
新 0.063 0.065 0 0.143 0.133 0.121 0 0.085
湘 0.725 0.676 0.618 0.353 0.423 0.543 0.047 0.667 0.047
宁 0.105 0.162 0.054 0.100 0.286 0.410 0.333 0.302 0.333 0.122
粤 0.605 0.560 0.720 0.276 0.305 0.338 0.080 0.440 0.040 0.575 0.071
藏 0.071 0.073 0.145 0.053 0.051 0.281 0 0.282 0.133 0.179 0.167 0.135
琼 0.204 0.167 0.417 0.129 0.063 0.080 0 0.156 0 0.200 0 0.418 0.085
桂 0.442 0.395 0.474 0.271 0.233 0.256 0.039 0.370 0.039 0.523 0.035 0.589 0.240 0.265
川 0.379 0.404 0.319 0.156 0.256 0.563 0.058 0.655 0.058 0.566 0.213 0.354 0.301 0.116 0.386
冀 0.341 0.350 0.200 0.261 0.583 0.571 0.267 0.357 0.267 0.231 0.476 0.203 0.103 0 0.133 0.256
黔 0.469 0.450 0.475 0.254 0.219 0.463 0.036 0.625 0.036 0.674 0.164 0.485 0.304 0.194 0.560 0.678 0.188
晋 0.200 0.308 0.103 0.273 0.435 0.488 0.429 0.327 0.286 0.196 0.700 0.138 0.211 0 0.068 0.234 0.609 0.159
滇 0.218 0.192 0.247 0.078 0.062 0.243 0.017 0.370 0.033 0.329 0.079 0.303 0.303 0.145 0.373 0.522 0.092 0.494 0.093
辽 0.341 0.350 0.150 0.174 0.583 0.429 0.267 0.250 0.133 0.231 0.286 0.169 0 0.063 0.133 0.205 0.583 0.125 0.348 0.031
陕 0.340 0.385 0.308 0.114 0.389 0.741 0.222 0.588 0 0.406 0.424 0.254 0.314 0.091 0.167 0.489 0.389 0.395 0.457 0.225 0.278
吉 0.167 0.114 0.057 0.111 0.316 0.270 0.400 0.157 0 0.128 0.375 0.074 0.059 0 0.036 0.137 0.421 0.102 0.333 0.032 0.526 0.323
陇 0.448 0.456 0.386 0.150 0.439 0.780 0.188 0.658 0.125 0.493 0.421 0.342 0.357 0.122 0.260 0.568 0.439 0.469 0.500 0.272 0.341 0.868 0.222
黑 0.263 0.324 0.162 0.200 0.476 0.359 0.333 0.264 0.167 0.163 0.333 0.179 0.056 0 0.140 0.187 0.571 0.131 0.400 0.047 0.762 0.303 0.500 0.368
青 0.056 0.114 0 0.111 0.211 0.324 0 0.235 0.400 0.128 0.750 0.037 0.176 0 0.036 0.192 0.316 0.102 0.556 0.064 0.316 0.323 0.286 0.389 0.375
苏 0.513 0.526 0.421 0.381 0.727 0.450 0.308 0.370 0.154 0.320 0.211 0.351 0 0.067 0.207 0.211 0.545 0.226 0.381 0.063 0.455 0.353 0.235 0.410 0.421 0.118
台 0.320 0.204 0.449 0.125 0.182 0.182 0 0.303 0 0.485 0 0.353 0.083 0.293 0.174 0.092 0.061 0.137 0 0.086 0.121 0.044 0 0.120 0.067 0 0.194
2.4 垂直分布
由于时间 、空间的异质性 , 群落生产力 , 生态气候特点等
众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不同种的植物所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
通过对卫矛科植物海拔高度分布的分析 , 可以发现其分布特
点 ,亦有助于对其生态特点进行了解 , 最终帮助开发 、利用其
资源。根据收集的卫矛科植物各物种的垂直分布数据 , 分析
卫矛科植物在中国的垂直分布状况 , 结果见表 4。
表 4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垂直分布
海拔(H)/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所占比例 /%
  0 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  注:A.卫矛属 , B.南蛇藤属 , C.假卫矛属 , D.美登木属 , E.沟瓣属 , F.永瓣藤属 , G.膝柄
木属 , H.巧茶属 , I.十齿花属 , J.雷公藤属 , K.盾柱属 , L.核子木属;若某一物种的垂直分布
海拨为 800 ~ 1 200m,则在 500 ~ 1 000 m中记为 1种 ,在 1 000 ~ 1 500m中再记为 1种。
中国卫矛科植物在海拔 0 ~ 5 000 m均有分布 ,垂直分布
比较广泛。其中 , 分布在海拔 500 ~ 1 000m的物种数量最多 ,
达 119种 , 占中国卫矛科植物总种数(本文统计为 190种)的
62.6%, 分布种数超过总种数一半的海拔还有 1 000 ~ 1 500m
和 1 500 ~ 2 000m。因此 ,海拔 500 ~ 2 000m是中国卫矛科植
物的垂直分布中心。
2.5 水平分布
受经度 、纬度 、地形 、土壤因子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分布
呈一定的规律性。对卫矛科进行经度水平分布 、纬度水平分
布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分布规律和生态特性。表 5和表 6为中
国卫矛科植物的经度水平分布和纬度水平分布。
表 5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经度水平分布
经度(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所占比例 /%
73≤E≤80 17 6 1 2 0 0 0 0 2 0 0 0 28 14.7
80 90 100 110 120   注:A.卫矛属 , B.南蛇藤属 , C.假卫矛属 , D.美登木属 , E.沟瓣属 , F.永瓣藤属 , G.膝柄
木属 , H.巧茶属 , I.十齿花属 , J.雷公藤属 , K.盾柱属 , L.核子木属;若某一物种的水平分布
经度为东经 98°~ 103°,则在 90°~ 100°中记为 1种 ,在 100°~ 110°中再记为 1种。
表 6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纬度水平分布
纬度(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所占比例 /%
18≤N≤20 6 4 1 3 3 0 0 1 0 1 1 0 20 10.5
20 25 30 35 40 45 50   注:A.卫矛属 , B.南蛇藤属 , C.假卫矛属 , D.美登木属 , E.沟瓣属 , F.永瓣藤属 , G.膝柄
木属 , H.巧茶属 , I.十齿花属 , J.雷公藤属 , K.盾柱属 , L.核子木属;若某一物种的水平分布
纬度为 19°~ 22°,则在 18°~ 20°中记为 1种 ,在 20°~ 25°中再记为 1种。
中国卫矛科植物在东经 73°~ 136°均有分布 , 经度分布
范围比较广。其中 ,分布在东经 100°~ 110°的物种数量最多 ,
达 171种 , 占中国卫矛科植物总种数的 90.0%, 分布种数超
122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9卷
过总种数一半的经度还有东经 90°~ 100°和 110°~ 120°。因
此 ,东经 90°~ 120°是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经度分布中心。
中国卫矛科植物在北纬 18°~ 54°均有分布 , 纬度分布范
围比较广。其中 , 分布在北纬 25°~ 30°的物种数量最多 , 达
178种 , 占中国卫矛科植物总种数的 93.7%;分布种数超过总
种数一半的纬度还有北纬 20°~ 25°和北纬 30°~ 35°。 因此 ,
北纬 20°~ 35°是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纬度分布中心。
3 结论与讨论
中国卫矛科植物种属丰富 ,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物种
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其次为
四川 、贵州及两广 , 并以云南为中心 , 向西北 、东北基本呈现递
减的趋势;内蒙古和新疆分布最少。云南能成为中国卫矛科
植物种 、属丰富度分布中心 , 这与云南地区气候类型丰富多
样 、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有关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云南地区
的生物地理多样性。
中国卫矛科植物特有性分布以海南为中心 , 集中分布于
广西 、云南 、西藏 、台湾一带 , 这和卫矛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
有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云南作为最大的物种
丰富度省区 ,却不是最大的特有性分布区。这可能是由于分
布在云南的物种多是广布种所造成的。其次 , 海南 、台湾和西
藏 3地区的 EI值相对于物种丰富度显得十分突出 , 对于海南
和台湾 ,可能是由于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的地理隔离 ,阻碍了
卫矛科植物的有效传播 ,减少了与外界的基因交流 ,从而造成
了特有性的增加;对于西藏 , 可能是由于地形复杂(横断山
脉), 环境异质性较大而形成特有性较大的特点。因此 , 地理
隔离和环境异质性对 EI值的贡献较大。
相似性系数 K值较低的省区对主要有 3种类型。 一是 ,
二地区地理位置相距遥远造成环境异质性大 , 如青与闽 、吉与
桂;二是 , 其中一地区地理环境不适宜卫矛科植物生存 , 本身
物种丰富度极低 ,如新 、蒙和其他地区组成的省区对;三是 ,其
中一地区物种丰富度不高但特有性较高 ,如琼 、台 、藏和其他
地区组成的省区对。相似性较高的多是地理位置上的临近省
区。因此 ,地理位置相隔愈远 , 环境异质性愈大 , 则特有性越
明显 ,相似性越不明显。特有性和相似性是二个相对的概念 ,
特有性愈明显 ,相似性愈不明显 ,反之亦然。
全国卫矛科植物垂直分布中心为海拔 500 ~ 2 000m;水
平分布中心为东经 90°~ 120°和北纬 20°~ 35°。
参 考 文 献
[ 1]  WuZhengyi, RavenPH, HongDeyuan.FloraofChina(Vol.11)
[ M] .Beijing:SciencePres, 2008:439.
[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45卷第 3
分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1-188.
[ 3]  JinshuangMa.ARevisionofEuonymus(Celastraceae)[ J] .Thais-
ziaJournalofBotany, 2001, 11(1 /2):1-264.
[ 4]  林秦文.假卫矛属(卫矛科)的分类修订 [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 2009.
[ 5]  刘天慰 ,岳建英 ,凌元洁.山西植物志:第 3卷 [ M] .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82-98.
[ 6]  陈汉斌 ,郑亦津 ,李法曾.山东植物志:下卷 [ M] .青岛:青岛出
版社 , 1997:583-592.
[ 7]  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河北植物志:第 2卷 [ M] .石家庄:河
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74-81.
[ 8]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植物志:第 2卷 [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412-437.
[ 9]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册 [ M] .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82:439-444.
[ 10]  上海科学院.上海植物志:上卷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 , 1999:380-384.
[ 11]  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江西植物志 [ 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
社 , 1960:226-231.
[ 12]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 3卷 [ M] .2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9:461-467.
[ 13]  马德滋,刘惠兰.宁夏植物志:第 1卷 [ M] .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 , 1986:436-443.
[ 14]  孔宪武.兰州植物通志 [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1962:435-
438.
[ 1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植物志:第 8卷 [ M].广州:广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50-73.
[ 16]  刘家宜.天津植物志 [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371-374.
[ 17]  贺士元 ,刑其华 ,尹祖棠.北京植物志:上册 [ M].北京:北京出
版社 , 1992:537-541.
[ 18]  雷明德.陕西植被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636-669.
[ 19]  吴征益.西藏植物志:第 3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118-
138.
[ 20]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第 2卷 [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9:312-317.
[ 21]  《安徽植物志 》协助组编.安徽植物志:第 3卷 [ M] .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 1990:356-375.
[ 2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 16卷 [ M].北
京:科学出版社 , 2006:215-296.
[ 2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 》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
3卷[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277-294.
[ 24]  《四川植物志 》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第 4卷 [ M] .成都:四
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247-346.
[ 25]  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 2册 [ M] .郑州:河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88:511-528.
[ 26]  祁承经 ,孙希儒 ,林仕榕.湖南植物名录 [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222-228.
[ 27]  裘宝林.浙江植物志:第 4卷 [ M]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3:23-44.
[ 28]  李永康 ,黄威廉 , 王兴国 , 等.贵州植物志:第 2卷 [ 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5:370-471.
[ 29]  李书心.辽宁植物志:上册 [ 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1098-1109.
[ 30]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第 2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5:434-
442.
[ 31]  谢国文 ,孙叶根.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
征 [ J].地理研究 , 1999, 18(2):130-135.
[ 32]  邵宏.中国美登木属的新分类群 [ J] .植物研究 , 2000, 20(2):
125-128.
[ 33]  林秦文 ,张志翔 ,刘全儒.卫矛科沟瓣属一新名称 [ J] .广西植物 , 2009, 29(2):161-162.
[ 34]  顾明哲,诚静容.卫矛属二新种及二种名订正 [ J].植物分类学
报 , 1993, 31(2):176-179.
[ 35]  莫竹承 ,范航清 ,李蕾鲜 ,等.濒危植物膝柄木生存现状及其恢
复对策 [ J] .广西科学院学报 , 2008, 24(2):134-137.
[ 36]  任继文 ,雷颖 , 张国樑.甘肃卫矛科植物小志 [ J].西北林学院
学报 , 1994, 9(1):72-78.
[ 37]  陈谦海.贵州卫矛科植物区系构成与地理分布 [ J] .贵州科学 ,
1992, 10(4):32-37.
[ 38]  林士杰 ,刘原樟 , 徐加顺.卫矛属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概述
[ J].吉林林业科技 , 2009, 38(2):17-19.
[ 39]  陈谦海.贵州卫矛属二新种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99, 21(2):
167-170.
[ 40]  任继文 ,姚德生.甘肃卫矛属一新种 [ J] .植物研究, 1996, 16(4):420-422.
[ 41]  聂敏祥,许建新 , 詹选杯.江西卫矛属一新种 [ J].植物研究 ,
1990, 10(4):25-27.
[ 42]  臧得奎,朱英群 ,王京刚 ,等.山东卫矛属植物的研究 [ J] .武汉
植物学研究, 1997, 15(2):189-191.
[ 43]  闫双喜 ,李永华 ,位凤宇.中国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 J] .武
汉植物学研究 , 2008, 26(4):379-384.
[ 44]  曾宪锋,邱贺媛 ,唐光大 ,等.广东省 3种新记录植物 [ J] .华南
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29(2):69, 73.
[ 45]  黄志森 ,林彦云.福建假卫矛属(卫矛科)一新种:德化假卫矛
[ J].广西植物 , 2008, 28(4):458-459.
[ 46]  税玉民 ,陈文红.滇东南假卫矛属一新种 [ J].云南植物研究 ,
2002, 24(6):707-708.[ 47]  刘茂松 ,洪必恭.中国壳斗科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
系 [ J].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22(1):41-50.
[ 48]  武吉华 ,张绅 ,江源 ,等.植物地理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 2005:25-27.
123第 1期                秦小艳等: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