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两个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全 文 :第 28卷 第 1期
 2010 年 3 月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Ag ricultur al Unive rsity
    Vol.28 No.1
M ar.2010
  收稿日期:2009- 12- 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052); 四川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08ZQ026-036);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01130500)。
责任作者:周永红(E-mail:zhouyh@sicau.edu.cn)
两个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张海琴 , 凡 星 , 付 敏 ,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 小麦研究所 , 四川 都江堰 , 611830)
摘要:通过人工远缘杂交 , 成功获得老芒麦(E lymus sibiricus L., 2n=4x=28)与大鹅观草(Roegneria grandis
Keng , 2n=4x=28)及鹅观草(R.kamoji Ohwi , 2n=6x=42)与Wawaw ai披碱草(E.wawawaiensis J.R.Carlson &
Barkw or th , 2n=4x=28)属间杂种 F1 植株。分析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显示:E.sibiricus × R.grandis染
色体配对构型为 17.90Ⅰ +4.90Ⅱ+0.10Ⅲ;R.kamoj i × E.wawawaiensis的构型为 11.02Ⅰ +11.96Ⅱ+0.02Ⅲ 。
结果表明:老芒麦与大鹅观草存在一个染色体组的部分同源关系(St), 鹅观草与 Waw awai披碱草具有 2 对同源的
染色体组(St和 H)。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细胞学报道一致 ,支持大鹅观草具有 StY 染色体组。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
具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 ,应为两个独立的属。
关键词:鹅观草;披碱草;属间杂交;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
中图分类号:S543+.2;S5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10)01-0005-05
Meiotic Analysis of Two Intergeneric Hybrids between
Roegneria and Elymus(Poaceae:Triticeae)
ZHANG Hai-qin , F AN Xing , F U Min , ZHOU Yong-hong
(T riticeae Research Institute , Sichuan Ag ricultur al Unive rsity , Dujiangyan 611830 , Sichuan , China)
Abstract:Tw o arti ficial hybrids , E lymus sibiricus ×Roegneria g randis and R.kamoj i ×E .
wawawaiensis , were obtained successfully through intergeneric crosses.The meio tic conf igura-
tions of the tw o hybrids w ere 17.90Ⅰ +4.90Ⅱ+0.10Ⅲ in E.sibiricus×R.grand is and 11.02Ⅰ
+11.96Ⅱ+0.02Ⅲ in R.kamoj i×E.wawawaiensis , respect 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 .
grand is shared one set of modified S t genome w ith E.sibiricus , while R .kamoj i contained tw o ge-
nomes(S tH), which w ere homolo gous to those of E .wawawaiensis.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agree w ith previous cytogenetic data , which proves that R.grandis contains the S tY
genomes.Species in Roegneria and Elymus possess different genome const itut ion , indicating that
Roegneria and E lymus are tw o valid g enera in Triticeae.
Key words:Roegneria;Elymus;intergeneric hybridizat ion;meio tic pairing;genome
  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是小麦族(Tri t-
iceae Dumor t.)中最大的属 ,全世界约有 130余种 ,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寒地带[ 1] 。我国约有 70 余
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 、西南和华北地区 ,模式种为高
加索鹅观草 R.caucasica C.Koch[ 2] 。它们为多年
生植物 ,许多种类是优良的牧草 ,饲用价值较高 ,有
些物种还具有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特性[ 3] 。细胞学研
究表明观草属物种大多为四倍体(2n=28),其基本
染色体组为 StY ,但也有一些物种为六倍体(2n=
42),染色体组为 StYH 或 StStY[ 4] 。目前 ,关于鹅
观草属作为一个独立的属 ,还是归并于披碱草属 ,仍
存在争议。中国学者普遍接纳鹅观草属[ 2 , 5 , 6] ,但欧
洲和美洲的许多学者及《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将鹅
观草属作为披碱草属处理[ 4 , 7 , 8]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第 28卷
披碱草属(E lymus L.)是小麦族中一个重要的
多年生属。根据 Dew ey[ 4]和 Löve[ 7] 的分类处理 ,广
义披碱草属是小麦族中最大的一个属 ,全世界约
150多个种。它们几乎分布于全球温带和暖温带地
区 ,包括欧亚大陆 、南美洲 、北美洲以及大洋洲 ,非洲
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在中国 ,采用狭义披碱草属 ,大
约有 12种 ,主要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和青藏高寒地
区 , 含有 StH 染色体组 , 模式种为 E.sibiricus
L.[ 5] 。
染色体组分析法 ,即通过种间或属间杂交 ,分析
杂种 F 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来判断两亲本
间的染色体组关系及探讨物种的染色体组组成情
况 ,在小麦族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建立了一个以染
色体组为分类依据的新分类系统[ 4 , 6 , 7] 。前人已对
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进行了大量种间和属间杂交 ,
其中 ,种间杂交的数量远大于属间杂交[ 9-11] 。本试
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新报道老芒麦(E.sibiri-
cus , 2n=4x=28)与大鹅观草(R.grandis Keng , 2n
=4x=28)及鹅观草(R.kamoj i Ohw i , 2n=6x =
42)与 Wawaw ai 披碱草(E.wawawaiensis J.R.
Ca rlson &Barkw or th , 2n=4x =28)两个属间杂种
F1 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情况 ,进一步充实或证实
小麦族细胞学资料 ,为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和利
用小麦族种质资源进行麦类作物育种积累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的来源及染色体组情况见表 1。PI 编
号材料由美国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N 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 , Pullman , Washing ton , USA)
友情提供;其他材料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
所有材料栽培在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多年生种
质圃 ,凭证标本藏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植物
标本室(SA UTI)。
1.2 研究方法
1.2.1 属间杂交
分别以老芒麦和鹅观草为母本 , 大鹅观草与
Wawaw ai披碱草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对母本小
花人工去雄 ,套以玻璃纸袋 ,当柱头张开后 ,授以父
本新鲜花粉 ,套袋隔离 。成熟时收获杂交种 ,统计杂
交结实率。第二年播种期(9月)将杂种种子在培养
皿中 25 ℃恒温发芽 ,后移栽于盆中。
1.2.2 染色体配对分析
取杂种及亲本减数分裂盛期的幼穗 ,用卡诺氏
Ⅱ(95%乙醇∶氯仿∶冰醋酸 =6∶3∶1 , vol/vol)
固定 ,24 h后转入 75%酒精 ,贮藏于 4 ℃冰箱中备
用 。醋酸洋红染色 ,压片观察并统计至少 50个以上
亲本及杂种 F1 的花粉母细胞(pol len mo ther cel l ,
PMC)减数分裂中期 Ⅰ染色体配对行为 ,计算其染
色体构型 。C-值(平均染色体臂配对频率 , the mean
pairing f requency)按 A lonso 等[ 12]方法计算。当 C-
值>0.50时 ,来自两亲本配对的染色体同源;若 C-
值<0.50 ,则认为亲本的染色体不同源[ 13] 。C-值越
高 ,染色体同源性越高 ,反之 ,C-值越低 ,染色体同源
性越低 。体细胞数目观察按 Lu 等[ 14] 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属间杂种的获得
属间杂种未采用幼胚拯救技术 ,直接通过人工
远缘杂交技术获得。两个杂交组合 , E.sibiricus ×
R.grandis和 R .kamoj i × E.wawawaiensis分别
得到 3和 4粒发育良好的杂种种子 ,并得到 2 和 4
株生长旺盛且能正常抽穗的植株(表 2)。所有杂种
植株均不育 ,自交不结实。
2.2 亲本和杂种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行为
亲本和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
体配对构型列于表 3。亲本的减数分裂正常 ,染色
体配对以环状二价体为主 ,四倍体物种形成 14个二
价体 , R.kamoji大多形成 21个环状二价体 ,有频率
极低的单价体(0.28/细胞)出现 。
表 1 供试材料
Table 1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种名
Species
编号
Accession No. 2n 基因组Genome 来源Origin
Roegneria grandis Keng ZY 3158 28 StY 陕西临潼 Lintong , Shanxi
Roegneria kamoj i Ohwi ZY 1007 42 StYH 四川都江堰 Dujiangyan , Sichuan
E lymus sibiricus L. Y 2906 28 StH 甘肃合作 Hezuo , Gansu
E lymus wawawaiensis J.R.Ca rlson & Barkw or th PI 516188 28 StH 美国俄勒冈州 Oregon , USA
6
第 1 期 张海琴(等):两个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表 2 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交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Roegneria and Elymus
杂交组合
Combina tions
授粉小花数
No.of emasculated flore ts
结实率 Seed set
No. %
发芽率 Seed germina ted
No. %
E.sibiricus × R.grand is 32 3 9.4 2 66.7
R.kamoj i × E.wawawaiensis 25 4 16.0 4 100  
表 3 亲本和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
Table 3 Meiotic associations at metaphase Ⅰ in PMCs of the parental species and the F1 hybrids
亲本和杂种
Pa rents and
hybrids
2n
观察细胞数
No.of cells
observed
染色体构型 Chromosome associations


总计
To tal
环状
Ring
棒状
Rod

交叉值
Chiasmata/cell
C-值
c-value
大鹅观草
Roegneria grandis
28 50 - 14.00(14) 13.43(11 ~ 14) 0.57(0~ 3) - 27.43(25~ 28) 0.98
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 i
42 50 0.28(0 ~ 2) 20.86(20~ 21) 20.40(19 ~ 21) 0.46(0~ 2) - 41.24(39~ 42) 0.98
老芒麦
E lymus sibiricus 28 50 - 14.00(14) 13.43(12 ~ 14) 0.57(0~ 2) - 27.43(26~ 28) 0.98
Wawaw ai披碱草
E lymus wawawaiensis 28 50 - 14.00(14) 13.64(13 ~ 14) 0.36(0~ 1) - 27.64(27~ 28) 0.99
老芒麦×大鹅观草
E.sibiricus × R.grand is 28 83 17.90(0 ~ 24) 4.90(2~ 8) 0.94(0 ~ 5) 4.01(0~ 6) 0.10(0 ~ 1) 6.08(2 ~ 12) 0.22
鹅观草×Wawaw ai披碱草
R.kamoj i × E.wawawaiensis 35 50 11.02(9 ~ 23) 11.96(6~ 13) 10.06(1 ~ 10) 1.99(2~ 8) 0.02(0 ~ 1) 15.43(10~ 23) 0.55
  杂种 E.sibiricus × R.grandis 体细胞数为
28。在减数分裂中期 Ⅰ ,平均形成 17.90个单价体 ,
4.90个二价体和 0.10个三价体。每细胞平均交叉
频率为 6.08 , C-值为 0.22(图)。在观察的 83 个
PMCs中 ,形成 5个二价体的细胞最多 ,占 36.15%
(图 1 , A);其次为出现 4 个和 6 个二价体 ,分别占
28.92%和 21.69%(图 1 ,B , C)。57.83%的 PMCs
在减数分裂中期 Ⅰ形成 5 ~ 6个二价体 , 10.00%的
细胞出现了三价体(图 1 , D)。杂种 R.kamoj i ×
E.wawawaiensis体细胞数为 2n =35。观察 50 个
杂种 PMCs减数分裂中期 Ⅰ染色体配对行为显示 ,
染色体配对频率较高 ,平均每细胞形成 11.96个二
价体 ,其变化范围为 6 ~ 13;11.02个单价体 ,变化范
围为 9 ~ 23;0.02个三价体 ,变化范围为 0 ~ 1(图 1 ,
E , F)。平均每细胞交叉数为 15.43 ,C-值为 0.55。
在减数分裂后期 Ⅰ和后期 Ⅱ ,两个杂交组合均
出现不规则减数分裂现象 ,如出现落后染色体 ,染色
体桥 ,多极分裂及微核等 。
3 讨 论
3.1 大鹅观草染色体组分析
Zhang 等[ 10] 通过分析一系列种间和属间杂种
染色体配对结果显示 , 大鹅观草含有鹅观草属的
StY染色体组 。但于海清[ 15] 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
显示 ,大鹅观草可能具有两组部分同源的 S t染色体
组 。若大鹅观草含有两组 St染色体组 ,则其与披碱
草属物种(含 S tH 染色体组)杂交 ,应出现较高频率
的三价体 ,如 Lu 等[ 11] 报道的同源三倍体杂种 R.
elytrigioides ×Pseudoroegneria spicata(St1St2St)平
均每细胞形成 2.86 个三价体 ,最高的达 6 个三价
体/细胞 。但本实验中 ,杂种 E.sibiricus(2n=28 ,
StH 染色体组)×R.grand is的染色体配对构型为
17.90Ⅰ +4.90 Ⅱ +0.10 Ⅲ ,平均每细胞仅形成
0.10个三价体 ,在观察的 83 个 PMCs 中 ,仅 8 个
(10.00%)细胞形成了三价体 ,变幅为 0 ~ 1。Zhang
等[ 1 0] 报道的相似组合 R.grandis ×E.caninus(2n
=28 , StH 染色体组)染色体构型为 15.93Ⅰ+5.84
Ⅱ+0.13 Ⅲ ,三价体出现的频率也较低。此两组杂
交组合出现三价体的频率远低于 Lu等[ 11] 报道的同
源三倍体杂种 ,表明大鹅观草具有两组部分同源的
St染色体组的可能性不大。
Zhang 等[ 10] 报道杂种 R.cl iaris var.japonensis
(2n=28 , S tY 染色体组)×R.grand is平均每细
胞形成 13.27个二价体 ,染色体配对程度很高 ,表明
7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第 28卷
图 1 E.sibiricus × R.grandis和R.kamoji × E.wawawaiensis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
Figure 1 Meiotic pairing at MI in hybrids of E.sibiricus × R.grandis and R.kamoj i × E.wawawaiensis
A ~ D:E.sibiricus × R.grandis , A.18Ⅰ +5Ⅱ;B.20Ⅰ +4Ⅱ;C.16Ⅰ +6Ⅱ;D.15Ⅰ +5Ⅱ+1Ⅲ(箭头所
示).E , F:R.kamoj i × E.wawawaiensis , E.11Ⅰ +12Ⅱ;F.19Ⅰ +8Ⅱ.Bar represents 10μm.
大鹅观草含有鹅观草属的 S tY 染色体组。因此 ,从
细胞遗传学水平支持了大鹅观草含 StY染色体组 。
然而 ,染色体组分析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染
色体配对抑制因子影响染色体配对 ,对染色体同源
关系的推论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等 ,都影响我们对
物种染色体组成的推断 。从形态上看 ,大鹅观草外
稃先端具短芒 , 与阿拉善鹅观草(R .alashanica
Keng),大丛鹅观草(R.magnicaesp ies D.F.Cui)及
昌都鹅观草(R .elytrigioides Yen et J.L.Yang)一
起 ,属于鹅观草属无芒类群 ,但它们的染色体组组成
却存在差异。昌都鹅观草具有两组部分同源的 S t
染色体组 , St1 St2 ,将其归于拟鹅观草属中[ 1 1] ;阿拉
善鹅观草和大丛鹅观草含有一组 St染色体组 ,另一
组染色体组成未知[ 16 , 17] ;大鹅观草含 StY 染色体
组[ 10] 。关于这 4个鹅观草属无芒类群物种的生物
系统学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关系
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是小麦族中最重要的两个
多年生属 ,它们大多是我国优良的牧草或用于改良
普通栽培小麦的优良种质 ,其研究一直受到全球学
者的关注[ 1 , 4 , 6 , 9] 。尽管通过近百年的广泛研究 ,其
属间关系和系统学地位尚存在很大的争议 ,争议的
焦点是将其合为一个属还是独立成属[ 1 , 4 , 7] 。从形
态上看 ,披碱草属每一穗轴节上一般着生 2 或 3 个
小穗 ,而鹅观草属的每个穗轴节上仅着生 1个小穗;
从地理分布上看 ,披碱草属主要分布于南半球 ,而鹅
观草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从遗传物质组成看 ,披碱
草属含有 S tH , StHH , StStH 染色体组 ,而鹅观草
属具有 S tY , StYH , StStY 染色体组 。由于地理条
件等因素限制 ,以前的研究多限于属内种间杂交 ,如
北美学者着重于研究披碱草属物种 ,而我国学者对
鹅观草属的研究较多[ 9 , 13] ,对属间杂交 ,尤其是不同
地理分布的之间的杂种报道较少 。
本研究中 ,我们进行了分布于我国的鹅观草
(R .kamoj i)与来自北美洲的Wawaw ai披碱草属间
杂交 ,并对其杂种 F 1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
了分析 。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程度较高 ,平均
形成 11.96个二价体 ,表明杂种中有两组染色体存
在同源关系 ,即来自北美的披碱草所含的 StH 染色
体组与鹅观草(R.kamoj i)所含的 S tH 染色体组具
有较高的同源性。Sakamo to[ 18] 报道鹅观草与披碱
草属间杂种 E.sibiricus × Agropy ron tsukushiense
(=R.kamoj i)减数分裂构型为 16.38Ⅰ +8.93 Ⅱ+
0.25Ⅲ+0.01Ⅳ ,其形成二价体的数目略低于本实
验结果 ,表明不同来源的 StH 染色体组之间发生了
一定程度的分化。E.sibiricus主要分布于亚洲 ,而
E.wawawaiensis则来自美国 Wawaw ai湖 ,两者的
地理分布差异可能导致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分化 。关
8
第 1 期 张海琴(等):两个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于小麦族 StH 染色体组的分化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
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 1]  Baum B R , Yen C , Yang J L.Roegneria:i t s generic limit s
and jus tif ication for it s recog ni tion [ J] .Canadian J ourna l o f
B otany , 1991 , 69:282-294.
[ 2]  耿以礼 , 陈守良.国产鹅观草属 Roegneria C.Koch之订正
[ J] .南京大学学报(生物学), 1963 , 1:1-92.
[ 3]  Wan Y F , Yen C , Yang J L.T he diversity of head-scab re-
si stance in t ri ti ceae and thei r relat ion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 J] .E uphyt ica , 1997 , 97:277-281.
[ 4]  Dewey D R.Th e genome system of classif ication as a guide to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w ith the perennial T riti ceae [ C] //
Gu staf son J P(ed.).Gene Man ip ulation in P lant I mprove-
ment.New York:Plenum Press , 1984:209-279.
[ 5]  郭本兆.中国植物志第 9卷 3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7-104.
[ 6]  Yen C , Yang J L , Yen Y.Hitoshi Kihara , skell Lö ve and
the modern genet ic concep t of the genera in the t ribe Tri ticeae
(Poaceae)[ J] .A cta Ph ytotaxonom ic S in ica , 2005 , 43:82-
93.
[ 7]  Lö ve A.Conspectu s of the Trit iceae [ J] .Fedd es Reper t ,
1984 , 95:425-521.
[ 8]  陈守良 , 朱光华.中国植物志(英文版)22[ M] .北京:科学出
版社 , 2006:391.
[ 9]  卢宝荣 , S alom on B.种间杂种染色体配对所揭示的披碱草属
植物 S tY基因组分化及其进化意义[ J] .生物多样性 , 2004 ,
12:213-226.
[ 10]  Zhan g X Q , Yang J L , Yen C.Th e genome const itut ion of
Roegner ia g rand is (Poaceae , T ri ticeae)[ J] .P lant S ystem-
at ics and E volut ion , 1998 , 209:67-73.
[ 11]  Lu B R.M eiot ic analysi s of the intergeneric hybrids between
P seudoroegner ia an d tet raploid E ly mus [ J] .Ca thaya , 1994 ,
6:1-14.
[ 12]  Alonso L G , Kimber G.Th e analy sis of m eiosi s in hybrids.
Ⅱ.Triploid hyb rid s [ J] .Canadian Journa l o f Genet ics an d
Cy tolog y , 1981 , 23:221-234.
[ 13]  Wang R R-C.Genome relationships in th e perennial T riti ceae
based on diploid hybrids and beyond [ J] .Hered itas, 1992 ,
116:133-136.
[ 14]  Lu B R , von Bothmer R.Intergeneric hyb ridiz at ion between
Hord eum and A siat ic Elymus [ J] .Hered itas , 1990 , 112:
109-116.
[ 15]  于海清.拟鹅观草属四倍体物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D] .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2007.
[ 16]  张新全 , 颜 济 , 杨俊良 , 等.纤毛鹅观草同阿拉善鹅观草 、
大丛鹅观草间杂种细胞学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0 , 22
(2):155-160.
[ 17]  Zh ang H Q , Zh ou Y H , Zheng Y L , et al.Morph ological
an d cy tological studies on h ybrid f rom Roegneria g rand is ×
R.a lashanica(Poaceae:Trit iceae)[ J] .Guihaia , 2002 , 22
(4):352-356.
[ 18]  Sakamoto S.Cy togenet ical studies on arti ficial hybrids am ong
E lymus sibir icus , E.dahuricus and Ag ropy ron tsukushiense
in the t ribe Trit iceae , G ramineae [ J] .Journal o f P lant Re-
search , 1982 , 95(4):375-383.
(本文审稿:唐宗祥;责任编辑:巩艳红;英文编辑:李清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