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全 文 : 收稿日期:2009-10-0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0612)资助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臧敏(1961-),男,江西婺源人,副教授,从事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研究。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臧 敏,李永飞,邱筱兰,齐丽萍
(上饶师范学院 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摘 要:江西省三清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 21 属 30 种,占江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 56.76%、38.46%,占中
国兰科植物属种的 12.28%、2.41%。区内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区系成
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与各山地的相似性以及属种分布型比较显示,三清山与 5 山地在属级水平上相
似性系数高,兰科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从属分布区类型看,三清山、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北温带分布
为主,井冈山和武夷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为主;在种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较低,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东
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按生态型划分,地生兰为主,附生兰为辅,三清山和黄山只有两生态类型,武夷山、
天目山、井冈山和庐山生态类型齐全。最后,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进行归纳
统计。
关键词:兰科植物;区系;比较分析;三清山;江西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4
中图分类号:S682.31; Q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10)01-0057-06

Analysis on the Orchidaceae Flora of the Sanqingshan Mt. in Jiangxi Province
ZANG Min, LI Yong-fei, QIU Xiao-lan, QI Li-ping
(College of History,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334001,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Sanqingshan Mt. locates in the east of Huaiyu Range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situates between 28°52´~28°57´N latitude and 118°00´~118°06´E longitude. There are abundant
resources of Orchidaceae including 30 species of 21 genera in Sanqingshan, which account for
genera 56.76% and species 38.46% of Orchidaceae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12.28% and 2.41% in
China respectively. The Orchidaceae flora owns the features that the main life form is ground-living
orchid, the main areal types is temperate class, and floristic elements scatter and lack endemic
species. The comparison of Orchidaceae flora generic Areal types and comparability among
Huangshan Mt., Wuyishan Mt., Tianmushan Mt., Jinggangshan Mt., Lushan Mt. and Sanqingshan
Mt.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generic comparability coefficient is higher
than species, and the contact of flora among 6 Mt. is tight; North temperate is primary generic areal
type in Lushan, Tianmushan, Huangshan and Sanqingshan; Tropical Asia to Tropical Oceania is
primary generic areal type in Jinggangshan and Wuyishan; East Asia and Endemic to China is
primary species areal type in 6 Mt.. According to the ecotypes, Terrestrial orchid is primary and
Epiphytic orchid secondary. There are only two ecotypes in Sanqingshan and Huangshan, but all
ecotypes appear in Wuyishan, Tianmushan, Jinggangshan and Lushan. Base on China Species Red
List, all endangered plants in 6 Mt. are concluded at last.
Key words: Orchidaceae; flora; comparative analysis; Sanqingshan Mt.; Jiangxi Province

兰科是植物界第二大科,有 700 属 2 万多种。我国有 171 属 1 247 种[1],是中国植物界第四大科,
占中国被子植物(3 100 属 3 万余种[2])的 5.52%、4.16%,占世界兰科植物的 24.43%、6.24%。我国是

2010,39(1):57-62.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39 卷

﹒58﹒
世界兰科植物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深受国人喜
爱。随着经济的发展,兰花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因此,在过度采集、大肆贩卖的背景下,野生种群
正受到严重威胁。2003 年,为了保护兰科植物,我国所有兰科植物都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
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是江西省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清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4A 级国家
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兰科植物是重要保护对象之一,对三清山进行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和研究,对保护生态、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三清山自然环境概况
三清山地处赣东北 28º52´~28º57´N、118º00´~118º06´E,面积 229.5 km2,最高的玉京峰海拔 1 819.9
m,位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怀玉山脉东端,是江西信江河发源地。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 18.2 ℃,最
热月均温 21.1 ℃,最冷月均温-0.6 ℃,年降水量 1 857.7 mm,月均降水量 6 月最高,达 330.6 mm,
最低 11 月,仅 50.5 mm,相对湿度 82%,平均日照 1 937.3 h,≥10 ℃年积温 3 400~4 500 ℃,全年无
霜期 187 d,土壤类型多样,有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等[3]。
水热条件组合较好,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茂密,森林类型多样,中亚热带植被和物种保存较好。
2 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4]统计,三清山兰科植物有 21 属 30 种,分别占江西省兰科植物总数[5]
(37 属 78 种)的 56.76%和 38.46%,占中国兰科植物总数的 12.28%和 2.41%,表明三清山兰科植物资
源具有较高的丰富度(表 1)。
表 1 三清山兰科植物组成
属名 三清山 种数
江西
种数
占江西
总种数(%)
中国
种数
占中国
总种数(%)
世界
种数
占世界
总种数(%)
石斛属 Dendrobium 1 5 20.0 60 1.7 1 500 0.1
头蕊兰属 Cephalanthera 2 2 100.0 6 33.3 14 14.3
独蒜兰属 Pleione 1 1 100.0 8 12.5 10 10.0
带唇兰属 Tainia 1 1 100.0 7 14.3 25 4.0
沼兰属 Malaxis 1 1 100.0 21 4.8 300 0.3
杜鹃兰属 Cremastra 1 1 100.0 2 50.0 3 33.3
兰属 Cymbidium 5 8 62.5 40 12.5 60 8.3
白岌属 Bletilla 1 3 33.3 4 25.0 6 16.7
舌唇兰属 Platanthera 1 4 25.0 40 2.5 200 0.5
斑叶兰属 Goodyera 1 4 25.0 30 3.3 100 1.0
无柱兰属 Amitostigma 1 2 50.0 20 5.0 23 4.4
虾脊兰属 Calanthe 3 5 60.0 50 6.0 250 1.2
羊耳蒜属 Liparis 2 7 28.6 50 4.0 250 0.8
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 2 3 66.7 84 2.4 2000 0.1
玉凤兰属 Habenaria 1 5 20.0 90 1.1 600 0.2
厚唇兰属 Epigeneium 1 1 100.0 8 12.5 35 2.9
独花兰属 Changnienia 1 1 100.0 1 100.0 1 100.0
绶草属 Spiranthes 1 1 100.0 2 50.0 50 2.0
鹤顶兰属 Phajus 1 2 50.0 10 10.0 50 2.0
蜻蜓兰属 Tulotis 1 1 100.0 4 25.0 5 20.0
兜被兰 Neottianthe 1 1 100.0 12 8.3 12 8.3

2.1 资源型以药用兰为主
根据资源利用的主要价值划分(兰花大多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种类统计有重叠),观赏兰有 15 种,
占三清山总种数的 50%,如单叶厚唇兰 Epigeneium fargesii、反瓣虾脊兰 Calanthe reflexa、金兰
Cephalanthera falcata、银兰C. erecta、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带唇兰Tainia dunnii、小沼兰Malaxis
microtatantha、春兰 Cymbidium goeringii、建兰 C. ensifolium、蕙兰 C. faberi、台兰 C. floribundum var.
pumilum、毛葶玉凤花 Habenaria ciliolaris、溪头卷瓣兰 Bulbophyllum omerandrum 和黄花鹤顶兰 Phajus
flavus 等;药用兰有 24 种,占总种数的 80%,如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杜鹃兰 Cremastra
第 1 期 臧敏,等: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59﹒
appendiculata、斑叶兰 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白芨 Bletilla striata、绶草 Spiranthes sinensis、小花
蜻蜓兰 Tulotis ussuriensis、大唇羊耳蒜 Liparis dunnii、细葶无柱兰 Amitostigma gracile、广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小舌唇兰 Platanthera minor、独花兰 Changnienia amoena 和二叶兜被兰
Neottianthe cucullata 等。说明三清山兰科植物主要以药用兰为主,而且拥有位居“中华九大仙草”之
首的铁皮石斛。
2.2 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
按生态类型划分,三清山有附生兰和地生兰两种类型。附生兰有石斛属 Dendrobium、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独蒜兰属 Pleione、羊耳蒜属 Liparis 和厚唇兰属 Epigeneium 等 5 属,含 6 种,分别占三
清山兰科植物属种总数的 23.81%、20%;地生兰有头蕊兰属 Cephalanthera、带唇兰属 Tainia、沼兰属
Malaxis、虾脊兰属 Calanthe、无柱兰属 Amitostigma、鹤顶兰属 Phajus、杜鹃兰属 Cremastra、绶草属
Spiranthes、舌唇兰属 Platanthera、斑叶兰属 Goodyera、兰属 Cymbidium、蜻蜓兰属 Tulotis、独花兰属
Changnienia、玉凤花属 Habenaria、白芨属 Bletilla 和兜被兰属 Neottianthe 等 16 属(兰属具有地生和
附生两重性,根据三清山该属种性质,放入地生兰类统计),含 24 种,分别占三清山兰科植物属种总
数的 76.19%、80%。从地理成分看,10 个温带属均为地生兰,而 8 个热带属中,有 5 个附生兰属,占
热带属总数的 62.5%,说明三清山主要适宜于地生兰的生存和发展,是典型的亚热带生态环境。
2.3 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
据吴征镒[14]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种参照属划分),三清山兰科植物属划分为 9 个分布区
类型,种划分为 5 个分布区类型(表 2)。世界分布有沼兰属和羊耳蒜属;中国特有分布独花兰属;温
带分布 10 属,占三清山总属数(世界分布属除外,下同)的 52.63%,其中北温带分布 4 属,占温带
分布总属数的 40%,东亚分布 3 属,占 30%,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有蜻蜒兰属和头蕊兰属,旧世界温
带分布 1 属。热带分布 8 属,占三清山总属数的 42.11%,其中泛热带分布 2 属,占热带分布总属数的
25%,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 4 属,占 50%,热带亚洲分布有厚唇兰和独蒜兰 2 属。从属分析看,
三清山兰科植物地理成分较复杂,区系联系较广泛,但以北温带和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最突出,
东亚分布也占有较大比例。
表 2 三清山与邻近山地兰科植物分布区类型比较
三清山 黄 山 武夷山 天目山 井冈山 庐 山 分布区类型 属 种 属 种 属 种 属 种 属 种 属 种
世界分布 2 0 1 0 2 0 1 0 2 0 1 0
泛热带分布 2 0 2 0 2 0 1 0 1 0 2 0
旧世界热带分布 0 0 0 0 2 0 0 0 2 0 0 0
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 4 2 2 1 9 3 4 1 8 2 4 2
热带亚洲分布 2 2 2 1 7 6 2 4 4 4 2 3
北温带分布 4 0 5 0 5 1 5 0 4 1 5 0
东亚-北美分布 2 0 2 0 2 0 2 0 1 0 3 0
旧世界温带分布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东亚分布 3 12 2 14 4 22 4 21 3 14 3 22
中国特有分布 1 12 0 6 0 35 2 7 1 17 1 7
三清山没有世界分布种;中国特有分布 13 种,占三清山总种数的 43.33%;温带分布型有旧世界
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两个类型,共 13 种,其中东亚分布 12 种,占 40%。热带分布有热带亚洲分布和
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两个类型,各 2 种,均占三清山总种数的 6.67%。从种分析看,三清山兰
科植物以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占优势,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从三清山的属、种分布型看,缺乏与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有关的分布式样,且以温带性质为主。
温带成分构成了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
2.4 区系成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
三清山 21 属中,含 1 种属 16 个,占三清山总属数的 76.19%,其中独花兰属为单种属;含 2 种属
4 个,占三清山总属数的 19.05%;含 2 种以上 1 属。属种系数(属数/种数)较高(0.7),说明三清山
兰科植物区系以单种属为主,区系成分相当分散。在 21 属 30 种成分中,没有本地特有成分,三清山
分布的中国特有成分仅独花兰 1 属 13 种。
第 39 卷

﹒60﹒
3 三清山与邻近山地区系分析
选择武夷山、黄山、庐山、天目山和井冈山 5 个山地与三清山比较。6 个山地都处在 20º~40ºN 的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地区,山体主要形成中生代“地台活化”期,即主要是燕山运动早期
第二至三阶段形成,因此,在地质历史变迁和生物演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同期性。6 山地相对高差都在
1 460 m 以上,地形复杂多样,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自然环境和区系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6
山地经纬度存在差异,尤其是纬度差异,以致其植物区系组成和丰度也有所不同。
3.1 区系组成的比较分析
根据资料[1,5-12]对各山地及所在省的属、种进行统计(表 3),结果表明,6 山地属种系数(属数/
种数)0.5 以上,属数占本省总属数 51%以上,表明各山地区系成分分散,是本省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
地。从生态类型分析,6 山地都以地生兰型占优势,但三清山和黄山无腐生兰型。黄山地生兰 14 属,
占黄山总属数的 82.35%,附生兰 3 属,占 17.65%。天目山地生兰 16 属(包括兼地生和附生的毛兰属
和兰属),占天目山总属数的 72.73%,附生兰有蜈蚣兰属 Cleisostoma、独蒜兰属和羊耳蒜属,腐生兰
有肉果兰属 Cyrtosia、天麻属 Gastrodia 和象鼻兰属 Nothodoritis;武夷山地生兰 19 属(包括毛兰属和
兰属),占武夷山总属数的 55.88%,附生兰 12 属,占 35.29%,腐生兰有盂兰属 Lecanorchis、宽距兰
属 Yoania 和天麻属;井冈山地生兰 13 属(包括牛齿兰属 Appendicula、兰属和毛兰属),占井冈山总属
数的 50%,附生兰 11 属,占 42.31%,腐生兰有山珊瑚属 Galeola 和天麻属;庐山地生兰 16 属(包括
兰属),占庐山总属数的 72.73%,附生兰 5 属,腐生兰有天麻属。
表 3 三清山与邻近山地兰科植物区系组成比较
比较项目 三清山 黄山 武夷山 天目山 井冈山 庐山①
属数 21(37) 17(27) 34(62) 22(43) 26(37) 22(37)
种数 30(78) 23(43) 68(128) 34(85) 38(78) 35(78)
属种系数 0.7000 0.7391 0.500 0.6471 0.6579 0.6286
共有属 - 14 18 15 14 15
共有种 - 15 21 16 18 18
属相似性系数 - 0.7368 0.6545 0.6977 0.5957 0.7143
种相似性系数 - 0.5660 0.4286 0.5000 0.5373 0.5625
占本省总属数% 56.76 62.96 54.84 51.16 70.27 59.46
占本省总种数% 38.46 53.49 53.13 40.00 47.37 44.87
占中国总属数% 12.28 9.94 19.88 12.87 15.20 12.87
占中国总种数% 2.41 1.84 5.45 2.73 3.05 2.81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所在省的总数,种包括种下等级;①庐山植物名录. 内部资料. 1982。
3.1.1 属级水平分析 根据属内种数的多少,将属划分为 4 级(表 4)。6 山地均以极小属占优势,蜻蜓兰、
绶草、独蒜兰和无柱兰 4 属为 6 山地共有成分,三清山与各山地极小属相似性[13]很小,如黄山为 0.2759、
武夷山 0.2162、天目山 0.2667、井冈山 0.2162、庐山 0.2857,这主要是各山地含 1 种属的差异造成的。
黄山含 1 种的属有无柱兰、头蕊兰、竹叶兰 Arundina、石豆兰、杓兰 Cypripedium 和开唇兰 Anoectochilus
等 14 属,其中三清山没有竹叶兰、杓兰和开唇兰 3 属分布,占黄山总属数的 17.65%;武夷山含 1 种
的属有阔蕊兰 Peristylus、开唇兰 Anoectochilus、槽舌兰 Holcoglossum、贝母兰 Coelogyne、厚唇兰、竹
叶兰、对叶兰 Listera、全唇兰 Myrmechis、湿唇兰 Hygrochilus、鸢尾兰 Oberonia、盂兰和毛兰等 22 属,
其中三清山无分布的有 12 属,占武夷山总属数的 17.65%;天目山含 1 种的属有肉果兰、蜈蚣兰、象
鼻兰、独花兰、隔距兰 Sarcanthus、山兰 Oreorchis、山珊瑚、白芨和兜被兰等 15 属,其中三清山无分
布的有 6 属,占天目山总属数的 27.27%;井冈山含 1 种的属有杓兰、天麻、带叶兰 Taeniophyllum、白
点兰 Thrixspermum 和牛齿兰等 21 属,其中三清山无分布的有 10 属,占井冈山总属数的 38.46%;庐山
含 1 种的属有天麻、杓兰、白岌、葱叶兰 Microtis、朱兰 Pogonia、全唇兰、石豆兰和杜鹃兰等 14 属,
其中三清山无分布的有 6 属,占庐山总属数的 27.27%。小型属、中型属和大型属与三清山无共有成分。
三清山有分布,黄山没有杜鹃兰、厚唇兰和带唇兰等 7 属分布,占三清山总属数(下同)33.33%;
武夷山没有杜鹃兰、独花兰和白芨 3 属分布,占 14.29%;天目山没有厚唇兰、鹤顶兰和带唇兰等 6 属
分布,占 28.57%;井冈山没有带唇兰、头蕊兰和玉凤花等 6 属分布,占 28.57%;庐山没有带唇兰、厚
唇兰和沼兰等 4 属分布,占 19.05%。
第 1 期 臧敏,等: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61﹒
表 4 六山地兰科植物区系属级分布
级 别 三清山 黄山① 武夷山 天目山② 井冈山 庐山
大型属(含 11~15 种) 0 0 1 0 0 0
中型属(含 6~10 种) 0 0 1 0 1 0
小型属(含 2~5 种) 5 3 10 7 3 8
极小属(含 1 种) 16 14 22 15 22 13
合计 21 17 34 22 26 22
注:①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黄山植物名录(蕨类和种子植物). 油印本, 1974: 1-72.
②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浙江天目山与昌化地区植物名录(种子植物). 油印本, 1975: 1-91.
3.1.2 种级水平分析 6 山地共有春兰、蕙兰、细葶无柱兰、绶草和小花蜻蜒兰 5 种,占三清山总种数
的 16.67%。三清山与各山地相似性系数为:黄山 0.5660、庐山 0.5625、井冈山 0.5373、天目山 0.5000、
武夷山 0.4286。
三清山有分布,黄山没有铁皮石斛、银兰、杜鹃兰、单叶厚唇兰、钩距虾脊兰 Calanthe hamata、
寒兰 Cymbidium hanran、黄花鹤顶兰、小沼兰、毛葶玉凤花、带唇兰和独花兰等 15 种分布,占三清山
总种数 50%;武夷山没有溪头卷瓣兰、反瓣虾脊兰、大唇羊耳蒜、独花兰、铁皮石斛和白芨等 9 种分
布,占三清山总种数 30%;天目山没有铁皮石斛、钩距虾脊兰、独蒜兰、单叶厚唇兰、见血清 Liparis
nervosa、带唇兰和黄花鹤顶兰等 14 种分布,占三清山总种数 46.67%;井冈山没有铁皮石斛、带唇兰、
反瓣虾脊兰、钩距虾脊兰、金兰、银兰、溪头卷瓣兰和毛葶玉凤花等 11 种分布,占三清山总种数 36.67%;
庐山没有铁皮石斛、溪头卷瓣兰、反瓣虾脊兰、小沼兰、单叶厚唇兰和黄花鹤顶兰等 9 种分布,占三
清山总种数 30%。
三清山没有分布,黄山有扇脉杓兰 Cypripedium japonicum、花叶开唇兰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二色虾脊兰 C. striata 和舌唇兰 Platanthera japonica 等 7 种分布,占黄山总种数 30.43%;武夷山有竹叶
兰 Arundina graminifolia、流苏贝母兰 Coelogyne fimbriata、墨兰 Cymbidium sinensis、全唇兰 Myrmechis
chinensis、湿唇兰 Hygrochilus subparshii、盂兰 Lecanorchis japonica、大花对叶兰 Listera grandiflora、
小叶鸢尾兰 Oberonia japonica、筒距舌唇兰 Platanthera tipuloides、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和宽距兰
Yoania japonica 等 47 种分布,占武夷山总种数 69.12%;天目山有象鼻兰 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天
麻 Gastrodia elata、台湾独蒜兰 Pleione formosana、蜈蚣兰 Sarcanthus scolopendrifolius、血红肉果兰
Cyrtosia septentrionalis、高山毛兰 Eria reptans、长唇羊耳蒜 Liparis pauliana、香花羊耳蒜 L. odorata、
无距虾脊兰 Calanthe tsoongiana、绒叶斑叶兰 Goodyera velutina、大花斑叶兰 G. biflora、线叶十字兰
Habenaria linearifolia、裂瓣玉凤花 H. petelotii、尾瓣舌唇兰 Platanthera mandarinorum、舌唇兰和长叶
山兰 Oreorchis fargesii 等 18 种分布,占天目山总种数 52.94%;井冈山有黑节草 Dendrobium candidum、
带叶兰 Taeniophyllum aphyllum、马齿毛兰 Eria szetschuanica、小叶白点兰 Thrixspermum japonicum、毛
萼珊瑚兰 Galeola lindleyana、细叶石仙桃 Pholidota cantonensis、长苞羊耳蒜 Liparis inaperta、小斑叶
兰 Goodyera repens 和麦槲 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等 20 种分布,占井冈山总种数 52.63%;庐山有
扇叶杓兰、细茎石斛 Dendrobium moniliforme、十字兰 Habenaria sagittifera、叉唇角盘兰 Herminium
lanceum、角盘兰 H. monorchis、柄叶羊耳蒜 Liparis petiolata、葱叶兰 Microtis parviflora、日本全唇兰
Myrmechis japonica、密花舌唇兰 Platanthera hologlottis 和朱兰 Pogonia japonica 等 15 种分布,占庐山
总种数 42.86%。
3.2 三清山与五山地的地理成分分析
按吴征镒[14]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种参照属划分),黄山属分布区式样有 8 个类型,其它山地
属分布区式样均为 9 个类型;种分布区式样武夷山有 6 个类型,其它山地均为 5 个类型(表 2)。
6 山地属级共有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和东亚分布 7 类型。井冈山没有旧世界温带分布型,黄山和武夷山没有中国特有
分布型,但武夷山和井冈山有旧世界热带分布型。
三清山属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优势,共 8 属,占三清山总属
数的(世界分布除外,下同)42.11%,东亚分布占有较大比重,有 3 属,占 15.79%;黄山以北温带分
布为优势,有杓兰、绶草、斑叶兰、玉凤花和舌唇兰 5 属,占黄山总属数 29.41%;武夷山以热带亚洲
—热带大洋洲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优势,两分布型有开唇兰、竹叶兰、贝母兰、毛兰、厚唇兰、天
第 39 卷

﹒62﹒
麻、湿唇兰、盂兰、全唇兰、阔蕊兰和石仙桃等 16 属,占武夷山总属数的 50%,北温带分布占有较大
比例,有 5 属,占 15.63%;天目山以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优势,三个
分布型有杓兰、斑叶兰、舌唇兰、山兰、毛兰、蜈蚣兰和杜鹃兰等 13 属,占天目山总属数的 61.90%;
井冈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优势,有开唇兰、天麻、石仙桃、山珊瑚、毛兰和白点兰等 8 属,
占井冈山总属数的 34.78%,热带亚洲分布也不少,有牛齿兰、贝母兰和厚唇兰等 4 属,占 17.39%;庐
山以北温带分布为优势,有杓兰、玉凤花、舌唇兰和斑叶兰 5 属,占庐山总属数的 23.81%,热带亚洲
-热带大洋洲分布占有一定比例,有葱叶兰、兰、天麻和石斛 4 属,占 19.05%。6 山地种级共有热带亚
洲-热带大洋洲、热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 4 分布区类型。除井冈山外,其它山地有旧世界温带分布
型,武夷山和井冈山有北温带分布型。三清山以东亚分布(12 种)和中国特有分布(13 种)为主,分
别占本山总种数 40%、43.33%;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东亚分布型为主,分别占本山总种数 60.87%、
61.76%和 62.86%;武夷山和井冈山以中国特有分布型为主,各占本山总种数 51.47%和 44.74%。
4 珍稀濒危物种
为使兰科资源到得充分有效保护,2003 年我国已将兰科所有野生植物种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005 年江西省将兰科所有野生植物种纳入省一级保护。2004 年我国参照 IUCN
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出版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依据该名录[15],6 山地兰科植物有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几近符合易危(Near
Threatened/Vulnerable,NT/VU)和无危(Least Concern,LC)不同等级。经统计(无危除外),三清山有
23 种,占本山总种数 76.67%,其中 CR 有铁皮石斛、EN 有独花兰,VU10 种,NT/VU 11 种;黄山有
14 种,占本山总种数 60.87%,其中 VU7 种,NT/VU7 种;武夷山有 47 种,占本山总种数 69.12%,其
中 EN 有黄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VU17 种,NT/VU29 种;天目山有 26 种,占本山总种数 76.47%,
其中 EN 有象鼻兰和独花兰 2 种,VU7 种,NT/VU17 种;井冈山有 34 种,占本山总种数 89.47%,其
中 EN 有独花兰、石斛 Dendrobium nobile、重唇石斛 D. hercoglossum、细茎石斛、小花牛齿兰 Appendicula
micrantha 和冬凤兰 Cymbidium dayanum6 种,VU13 种,NT/VU15 种;庐山有 28 种,占本山总种数 80.0%,
其中 EN 有独花兰和细茎石斛 2 种,VU10 种,NT/VU16 种。
5 结 论
三清山兰科植物 21 属 30 种,分别占江西省兰科植物总数的 56.76%、38.46%;黄山 17 属、23 种,
分别占安徽省总数 62.96%、53.49%;武夷山福建省 34 属、68 种,分别占本省总数 54.84%、53.13%;
天目山 22 属、34 种,分别占浙江省总数 51.16%、40.0%;井冈山 26 属、38 种,分别占江西省总数 70.27%、
47.37%;庐山 22 属、35 种,分别占本省总数 59.46%、44.87%。
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三清山有分布,黄山没有分布 7 属、15 种,分别占三清山总数(下同)33.33%、
50%;武夷山没有分布 3 属、9 种,分别占 14.29%、30%;天目山没有分布 6 属、14 种,分别占 28.57%、
46.67%;井冈山没有分布 6 属、11 种,分别占 28.57%、36.67%和庐山没有分布 4 属、9 种,分别占 19.05%、
30%。三清山没有分布,黄山有分布 3 属、7 种,占黄山总数(下同)17.65%、30.43%;武夷山有 16
属、47 种,占 47.06%、69.12%;天目山有 7 属、18 种,分别占 31.82%、52.94%;井冈山有 11 属、
20 种,分别占 42.31%、52.63%;庐山有 6 属、15 种,分别占 27.27%、42.86%。
6 山地区系成分较复杂,黄山属划分为 8 个分布区类型,其它山地为 9 个分布区类型,武夷山种划
分为 6 个分布区类型,其它山地划分为 5 个分布区类型。属均以北温带或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为
主,种以东亚分布或中国特有分布为主。
6 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都很丰富,纳入 IUCN 保护物种由多到少依次为武夷山、井冈山、庐山、
天目山、三清山和黄山;被保护种占本山相对数由大到小为:井冈山 89.47%、庐山 80.0%、三清山 76.67%、
天目山 76.47%、武夷山 69.12%、黄山 60.87%。
兰科植物绝大多数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深受国人喜爱,由于受人为过度采挖和环境破坏
影响,加之兰科植物是对环境要求极高,而又十分脆弱的类群,野生种群正受到严重威胁。像铁皮石
斛在三清山大概只有 3~4 个分布点,且每个点植株极少,因此,兰科植物除国家和地方两级采用的法
律保护外,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保护监督,另一方面对观赏兰开展人工杂交育种、种子繁殖
及组织培养等研究工作;对药用兰(如铁皮石斛)开展人工栽培、繁殖技术的研究,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
减轻人们对野生兰资源直接利用的压力。(下转第 70 页)
第 39 卷

﹒70﹒
隔海相望,东北有日本,东南有台湾,且日本南端的纬度与浙江北部相近[11],所以浙江省植物区系与
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植物区系有密切的关系。宽距兰属(Yoania)为典型的东亚区系成分,吴征镒[12]在论述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时将榕庵兰(即宽距兰)作为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有共
同起源的例证。宽距兰在百山祖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百山祖的植物区系内容,进一步体现了百山祖植物
区系与台湾植物区系和日本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研究百山祖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毗邻地区植物
区系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特殊的气候和地貌使百山祖成为很多珍稀物种的“避风港”,世界仅存的3棵百山祖冷杉母树在此
分布,以及1999年华南虎在此重新出现就是两个有力证据。如今发现的宽距兰只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少
量分布,目前发现的国内分布点少于10个,且持续衰退[13],资源极少,非常珍贵,被《中国物种红色
名录》列为易危等级,因此,建议将其列为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加以严格保护。兰科植
物的生长和繁衍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其他植物更为苛刻,它们的地理分布具较
强的规律性[14],因此,对宽距兰采取就地保护较好。
参考文献:
[1] 王景祥. 试论浙江省森林植物区系[J]. 植物分类学报, 1986,24(3): 165-167.
[2] 徐敏,等. 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33(4): 450-457.
[3] 台湾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台湾植物志[M]. 台北: 台湾新纪元出版社, 1978,5: 113.
[4] 苏辚,等. 武夷山新发现的兰科植物——宽距兰[J]. 武夷科学, 1985,5: 241.
[5] 陈恒彬,等.宽距兰属[M]// 林来官. 福建植物志.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6: 600.
[6] 郭汉身. 兰科[M]// 林泉. 浙江植物志(第七卷).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92.
[7] 郑朝宗. 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31.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18: 52.
[9] 吴征镒,等.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J]. 云南植物研究, 2005,27(6): 577-604.
[10] 吴鲁夫 E B.历史植物地理学引论(仲崇信,等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4: 334-337.
[11] 王景祥. 我国浙江与日本和我国台湾森林植物区系的联系[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8,6(2): 122-128.
[12] 吴征镒.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J]. 云南植物研究, 1979,1(1): 1-22.
[13] 汪松,等.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67.
[14] 郎楷永. 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1994,32(4): 328-339.
(上接第 62 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499.
[2] 毕冀还. 有花植物 2009 年目录系统分析[EB/OL]. http://www.ps02.cn/ana09CaFP.htm, 2009-01.
[3] 刘鹏飞. 三清山[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 6-8.
[4] 彭少麟,等. 中国三清山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34-235.
[5] 李敏. 江西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初探[J]. 江西园艺, 2004(6): 94-97.
[6] 胡嘉琪,等. 黄山植物[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1-601.
[7] 何建源. 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4: 1-263.
[8] 丁炳扬,等.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203.
[9] 林英.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考察研究[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0: 1-544.
[10] 杨淑贞,等. 天目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7,14(4): 363-369.
[11] 周敏. 福建省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 1997,24(2): 100-104.
[12]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 安徽植物志(第五卷)[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615.
[13] 张镱锂.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系数[J]. 地理研究, 1998,17(4): 429-433.
[14] 吴征镒.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146-451.
[15] 汪松,等.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