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披碱草属三种牧草的适应性评价
施建军 ,王柳英 ,马玉寿 ,董全民 ,王彦龙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西宁 ,810016)
摘 要:对引入达日县和玛沁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三种披碱草属牧草的生长情况 ,分别进行了 4 年和 3 年的观
测。结果表明 ,这些牧草的越冬率均接近 100%,抗寒性很强 , 适应性随栽培年限延长而提高。总的生长发育规律是
生长前期地上植物增加速度较快 ,到抽穗期达到最大值 ,后逐渐下降。生育期随栽培年限延长而缩短 , 随海拔增高而
延长。三种牧草第 2年单位面积平均干草产量约 1 100g m2 ,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单位面积平均种子产量约330g
m2 。是“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植被的优良草种。
关键词:披碱草;“黑土型”退化草地;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950(2006)01-0004-03
Evaluation of adaptability of 3 Elymus forages in artificial vegetation of
“Black-soil-Type” degraded grassland
SHI Jian-jun et al
(Qinghai Academy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condition of 3 species of Elymus introduced into “Black-soil-Type” degraded grassland of Maqing
and Dari country was observed for 3 and 4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wintering rate of these three forages were
all about 100 percent , the resistance to cold were very well and adaptability increased with prolonging of cultivated time.The
total growth rythm was that the growth speed of aboveground plant was quickly increased in preceeding period and reched the
peak in the heading period and then it decreased slowly.Growing period was shorted with the prologing of cultivated time and
longed with increased elevation.The average hay yield of per unit area was about 1100g m2 , the average seed yield of per unit
area of Elymus nutans and Elymus sibiricus were about 330g m2 in the second year.which suggested that these species were the
excellent forages species for establishing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Black-soil-Type” degraded grassland.
Key words:Elymus ;“Black-soil-Type”degraded grassland;Adaptation
牧草的引种选育是建植优良人工草地基础而关键
的一环。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设起步晚 ,面积
小 ,类型少 ,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广泛引进和选
育适宜我省高寒牧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丰富我省高
寒牧区牧草品种资源 ,为建植优质 、高产人工草地提供
可靠的保证〔1, 2〕 。三江源区近年来草地退化十分严重 ,
“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在治理中 ,使“黑土型”退化草
地逆演替成原来的高寒草甸 ,其途径之一是补种嵩草 ,
但旱中生型的嵩草在水热条件较差的次生裸地黑土滩
上难以定植 ,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而以多年生禾
草建植的人工草地 ,由于草种较少 ,持续性较差 ,多年生
牧草选育引种工作已势在必行。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宜
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质禾本科牧草 ,为在“黑土型”退化草
地上建植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打好基础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达日县试验地位于县城以南 1km
处的县打贮草站内 ,东经 99°31′, 北纬 33°45′,海拔
3 967.5m ,年均温 -1.2℃,最冷月 1 月的平均气温为
-12.9℃,最热月 7月的平均气温为 9.1℃, ≥5℃的积
温714.9℃,生长季为 4个月左右 ,无绝对无霜期。年
平均降水量为 569mm ,多集中在 5 ~ 9月份 ,雨热同季 ,
有利于牧草生长〔3〕。土壤为高山草甸土 ,群落植被以
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rtserina)为建群种 。
玛沁县试验地位于大武镇以西 2kg 处的果洛州乳
品厂 , 北纬:34°27.859′, 东经:100°12.727′, 海拔:
3 756m ,年均温-3.9℃,最冷月 1 月的平均气温为
-12.6℃,最热月 7月的平均气温为 9.7℃,牧草生长
季为 156 天 , 无绝对无霜期〔4〕 。年平均降水量为
513.2mm。土壤为高山草甸土。以嵩草属(Kobresai)植
物为建群种的草地植被严重退化后已被鹅绒萎陵菜 、
甘肃马先嵩(Pedicularis kansuensis)、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乌头
(Aconitum sp)等代替。是典型的“黑土型”退化草地。
1.2 材料 供试的 3个牧草品种名称 、来源与播种情
况(见表 1)。
1.3 试验地准备与播种方法 耕翻后清除杂草整地
耙平。小区面积为 6m2(2m×3m), 条播 ,每小区播 7
行 ,行距 30cm ,区间距 50cm ,磷酸二铵以 112.5kg hm2
作底肥(见表 1)。1997年 5月 24日播种 ,2002年 6月
17日播种 ,三次重复 。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江河源区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2001BA606A-04)子专题“优良牧草筛选与人工草地种植 、管理技术与示范”与青海省“九五”攻关项目:“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96-N-112)部分内容。收稿日期:2005-08-03
4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 36 卷第 1 期(总第 181 期)
表 1 牧草名称与来源
牧草名称 拉 丁 名 来源 播种量(kg hm
2)
理论 实际
多叶老芒麦 Elymus sibiricus sibiricus 省牧科院 30.00 37.04
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省牧科院 30.00 50.00
短芒老芒麦 Elymus.sibiricus 省牧科院 30.00 37.50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牧草越冬返青率:分别在2002—2003年 4月进
行定点观测 , 测定牧草成活株数和死亡株数 ,重复 3
次 ,确定牧草越冬反青率 。
1.4.2 牧草生长情况及生育期:从牧草返青后 ,每 3d
观测一次生育期 ,并在每个生育期每小区随机测量 20
株植物株高 ,以平均数作为小区植被高度。
1.4.3 产草量测定:种植当年在 9月 25日测定 ,每小
区1m 样条 3条齐地面剪下 ,剔除杂草后在 65℃下烘
24h称重 ,折算单位面积干草产量 。第 2年 、第 3年在
8月中旬牧草开花期测定 ,每小区取半区3m2 留茬5cm
割下 ,剔除杂草后称重 ,取 500g在 65℃下烘 24h称重 ,
折算单位面积干草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与反青 从越冬情况来看(表 2), 在海拔
3 750 ~ 4 000m垂穗披碱草的越冬率均接近 100%,抗
寒性很强 。披碱草属 3个品种均能适应本区高寒气
候。从次年越冬后 ,3种牧草的返青时间在 4月中旬 ,
越冬返青率逐年升高 ,适应性随栽培年限延长而提高。
这主要是牧草的根系越来越发达 ,适应能力增强在高
寒地区生长发育良好〔2〕 。1998 —1999年返青比 2003—
2004年提前 ,可能与播期有关 ,达日县 1997年 5月 24
日播种 ,玛沁县 2002年 6 月 17日播种。垂穗披碱草
在相近区域碌曲〔5〕 、阿坝〔6〕和天祝〔7〕的返青时间也在 4
月10 ~ 20日之间。两个试验区同年限的返青时间和
越冬率一致。
表 2 牧草越冬率与高度
牧草名称 时间(年)
出苗 返青
(日 月)
越冬率
(%)
牧草高度
(cm)
高度测定时间
(日 月)
多叶老芒麦
1997
1998
1999
2000
11 06
16 04
16 04
13 04
98
99
100
23.0
112.0
109.0
81.0
23 09
25 09
22 08
24 08
垂穗披碱草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11 06
16 04
15 04
13 04
02 07
19 04
16 04
98
99
100
99
99
21.3
113.7
110.4
83.0
17.0
98.6
90.0
23 09
25 09
22 08
24 08
23 09
25 09
22 08
短芒老芒麦
2002
2003
2004
02 07
19 04
16 04
99
99
17.4
100.9
88.0
23 09
17 08
27 08
2.2 牧草生长情况 当年以营养生长为主 ,牧草高度
17.0 ~ 21.3cm 之间。第 2年披碱草属牧草平均高度
可达 1m 以上 ,第 3 年也在 90cm(表 2)。6 月中旬 ~ 7
月中旬 ,即牧草拔节 ~孕穗期间 ,地上部分的生长率和
植物量增加最高 。从分蘖期到成熟期 ,牧草在生长前
期分蘖数呈递增动态 ,孕穗期分蘖数达最大值 ,孕穗期
后由于该地区有效积温不足 ,经抽穗 、开花 、完熟和越
冬贮备时需消耗营养 ,造成部分分蘖枝死亡 ,总分蘖枝
数减少 ,分蘖枝数呈递减动态。总的生长发育规律是
生长前期地上植物增加速度较快 ,到抽穗期达到最大
值 ,尔后逐渐下降。
表 3 牧草生育期观测结果
牧草名称 时间(年) 分蘖期(日 月) 拔节期(日 月) 孕穗期(日 月) 抽穗期(日 月) 开花期(日 月) 完熟期(日 月)
多叶老芒麦
1997
1998
1999
2000
15 07
15 05
14 05
14 05
30 07
16 06
14 06
14 06
29 8
06 07
29 06
29 06
26 07
20 07
20 07
18 08
15 08
15 08
垂穗披碱草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14 07
12 05
10 05
10 05
28 07
20 05
11 05
30 07
20 06
10 06
10 06
14 08
13 06
26 05
22 08
02 07
26 06
26 06
06 09
27 06
24 06
20 07
20 07
20 07
22 07
20 07
09 08
06 08
06 08
17 08
05 08
18 09
05 09
05 09
19 09
09 09
短芒老芒麦
2002
2003
2004
28 07
20 05
14 05
14 08
13 06
26 05
06 09
27 06
24 06
24 07
20 07
20 08
05 08
20 09
09 09
2.3 物候期 三个牧草从播种到齐苗的时间在 15 ~
20d ,返青—分蘖平均为 30d左右 ,分蘖—拔节 15 ~ 31d
之间 ,拔节—孕穗14 ~ 28d之间 ,孕穗—抽穗 18 ~ 27d之
间 ,抽穗—开花 16 ~ 26d 之间 ,开花—完熟 30 ~ 35d之
间 ,整个生长生育期在 140d 以上。生育期随栽培年限
延长而缩短 ,并在第 3年物候期稳定 ,随海拔增高而延
长〔8 ~ 10〕。通过对比相近区域碌曲 、阿坝和天祝的研究发
现规律是一致的。
2.4 产量 三种牧草相同年限间单位面积干草产量之间
差异不显著。建植当年牧草产量比较低 ,单位面积干草
产量平均 70g m2左右 ,草层主要以叶为主。第2年牧草
产量大幅增加 ,单位面积平均干草产量约1 100g m2 ,垂穗
5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36卷 1期
1 2006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l.36 ,No.1
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单位面积平均种子产量约 330g m2 。
第3年单位面积干草产量759 ~ 1 070g m2之间 ,比第2年
减少约 1 5;单位面积种子产量150g m2以上 ,是第2年种
子产量的 1 2。表明种子产量的高峰在第 2年 ,多叶老芒
麦开花后穗部开始干枯 ,形成空穗 ,种子不能成熟 ,但其
叶量较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高1倍以上。
表 4 牧草产量与种子产量
时间
(年)
多叶老芒麦
干草产量
(g m2)
垂穗披碱草
干草产量
(g m2)
种子产量
(g m2)
短芒老芒麦
干草产量
(g m2)
种子产量
(g m2)
1997 76.8 86.1
1998 1188 1132
1999 1234 1080 333
2000 1050 1070 160
2002 69.9 67.9
2003 911.9 303.6 1156.0 338.1
2004 781.2 152.3 758.7 160.5
3 结论与讨论
披碱草属 3种牧草多叶老芒麦 、垂穗披碱草和短
芒老芒麦 ,在海拔3 750 ~ 4 000m的达日县和玛沁县分
别通过 4年和 3年的适应性栽培 ,当年生长至 9月冻
青生育物候期在拔节期。第 2年起能完成整个生育物
候期 。与 2 900m以上相近高寒区结果相似。3种牧草
当年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 ,生长高度在 20cm 左右 ,产
量低。生长和产量高峰期在第 2 、3年 ,高度达 1m 以
上 ,产草量1 000g m2左右 ,种子产量 150 ~ 330g m2 之
间。表明 3 种牧草抗寒性强 ,越冬率高 , 分蘖能力较
强 ,产草量高 ,生产性能良好 ,是“黑土型”退化草地上
建植人工植被的优良多年生禾本科草种 。
参考文献
〔1〕沈景林 ,苑吉魁.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草业科学 , 1995 , 12(4)∶8—12
〔2〕沈景林 ,张娟华 , 谭刚 ,等.高寒地区优良牧草的筛选及
生产性能研究〔J〕.草业科学 , 2000 , 17(6):18—22
〔3〕果洛州农牧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达日县畜牧业区划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 5—7
〔4〕果洛州农牧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玛沁县畜牧业区划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 5—7
〔5〕陆光平 , 聂斌.垂穗披碱草利用价值评价〔J〕.草业科
学 , 2002 , 19(9):13—15
〔6〕刘世贵 ,曹毅 , 张兆清 ,等.垂穗披碱草高寒草地群落特
性及动态规律〔J〕.草业学报 , 1994 , 3(2):80—83
〔7〕张普金 , 徐长林 , 周爱琴.人工垂穗披碱草草地植物量
动态研究〔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 1995 , 70(3):19—22
〔8〕施建军 , 马玉寿 , 李青云 , 等.高寒牧区禾草引种初报
〔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 2003 , 33(3):12—13
〔9〕施建军.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J〕.青
海畜牧兽医杂志 , 2002 , 32(5):5—7
〔10〕刘迎春 , E.W.林柏克 , 石德军 , 等.果洛地区多年生牧
草引种试验初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 2000 , 30(5):9—10
·经验交流· 浅谈感官检疫猪肉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应成玉 ,柴顺莲 ,王文光 ,藏武红 ,马立琳(青海省互助县兽医卫生检疫站 ,互助 ,810500)
中图分类号:S85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7950(2006)01-0006-01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 ,不论在屠宰场(点)、市场、还是经营 、加工肉品的单位和个人, 猪肉的卫生检疫均以感官
检查 、剖检淋巴结为主, 必要时辅以细菌学 、血清学 、病理学 、理化
等实验室检查法进行综合评定, 下面浅谈一下猪肉检疫的方法和
技术要求。
1 检疫方法
1.1 头部检疫
1.1.1 检查天然孔 、可视黏膜、皮肤和耳朵 ,检查鼻镜 、鼻腔 、口腔、唇和齿 、龈 、舌面 、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疡 、出血点、烂斑 、囊
泡等病变。
1.1.2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 ,看有无充血 、出血、肿胀等 ,咬肌有
无囊泡 ,检验炭疽 、猪囊尾蚴等疫病。
1.2 体表观察 皮肤完整性和颜色 , 注意一 、二类传染病和寄生
虫病的皮肤病变。
1.3 内脏检查 心、肝、脾 、肺和胃 、肠。心:注意有无出血 、纤维素、心肌变性坏死 、囊尾蚴和心瓣膜赘生物等;肺:注意有无结节 、
硬块 、炎灶 、结核 、肺丝虫和甲状腺是否摘除;肝:注意有无结节 、
槟榔肝 、脂变 、黄疸 、大小 、硬度 、寄生虫包囊和结节;胃 、肠:注意表面有无细颈囊尾蚴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无炭疽;脾:注意有无硬
化和脾肿。
1.4 胴体检查
1.4.1 视检 检查放血部位的状态及放血程度的好坏。皮肤 、脂肪、肌肉 、胸腹膜 、关节和脊椎断面有无异常 ,检查肾脏是否出
血、脓肿、肾虫结节和肾上腺是否摘除。
1.4.2 剖检 借助检验器械, 主要剖检颈肌 、肩胛外侧肌、剑状软骨 、肋间肌 、腰肌 、股部内侧肌、臀肌等 ,仔细查验有无囊尾蚴寄
生;剖检颈浅背侧淋巴结 、胸骨前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髂内
淋巴结 ,必要时剖检髂下淋巴结和月国淋巴结;观察是否有消瘦 ,皮肤上有无渗出性针尖大小且不退色的出血点等病变 ,查验颈部有
无打针迹象;羊剖检:皮肤 、脂肪和皮下组织 ,观察是否有出血 、脓疱 、淤血 、肿胀等物理性或化学性致残 、致伤等病变;旋毛虫剖检:
剖检横隔膜肌脚肉样。
1.4.3 触检 以触压感觉判定组织 、器官的弹性 、软硬度 、性质
和尸僵程度;是否有结节 、脓肿 、气肿 、水肿和疹块;肝、脾是否存在硬变病灶等;触压前 、后腿 、腰部 、判定宰前是否存在骨折 , 造成
内部淤血, 观察脂肪和肌肉组织是否变色等。
1.4.4 嗅检 嗅肉尸和内脏的气味是否正常。
2 技术要求
2.1 检疫时必须头 、蹄 、内脏同一号码 , 先检头 、脏器 ,后检肉尸。
2.2 为保证猪肉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 检疫时必须按《四部规
程》的方法在一定部位 ,深浅适度 ,尽量保持肉品的整洁 , 不要乱划和钝刀乱割肉尸 ,造成切口过多或破坏病变 ,肌肉应顺纤维切
开 ,非必要不得横断, 以免形成坠裂口 、多开的创口招致病菌 、污
物的侵入和蝇蛆的附着。
2.3 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每次检查完毕应将手臂洗涤和消毒。
2.4 对来自非疫区的健康生猪, 宰后感官检查符合国家猪肉卫
生标准的 , 沿胴体中线两侧皮肤的 10cm 处 , 加盖滚轮“验讫”印章 ,开具检疫证明 ,准予销售和使用。
对患一般传染病 、轻度寄生虫及变质 、污染等肉尸 、内脏的加
盖“高温”印章 ,责令其高温处理;对患有一 、二类烈性传染病 、寄
生虫病等按 GB16548-1996实施。
2.5 做好每天 、每头 、批 、次检查登记记录 , 对检出的病害肉按照
日期 、货主 、数量、病名、处理方法 、地址和备注等栏目填写好 , 并
详细记录、监督好病肉的善后处理。
2.6 在检疫工作中要文明执法 、廉洁奉公 、说话和气 、讲求方法、
避免争端, 以病变事实为依据 , 坚持原则把好检疫关 ,为保证广大
的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收稿日期:2005-07-20
6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 36 卷第 1 期(总第 18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