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瓦松属(Orostachys)的药用资源



全 文 :2003年11月第10卷第1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1·

·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瓦松属(Orostachys)的药用资源△
郑 艳 徐珞珊*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早在公元7世纪,《新修本草》就有瓦松的相关描述。据
《中国植物志》记载,全球景天科(Crassulaceae)的瓦松属
(Orostachys)植物共计13种,中国有10种;该属的模式种为
钝叶瓦松(O.malacophyllus Fisch)。瓦松具有一定的毒性,
临床上常用于抗菌消炎、治疗肿瘤等,其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
认识[1~7]。自 1808年 Fisch命名该属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
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药理等方面,并从
CAM(景天酸代谢)和解剖结构角度解释了瓦松为何能在高温、
干旱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良好 [8、 9]。近年的研究表
明,Orostachys japonicus 对H202诱导的 GT1-小鼠视丘下
神经细胞系具有保护效应[10]。迄今为止,未见有关该属植物
药用资源的系统报道。作为瓦松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系统
报道该属植物的药用资源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传统的东方草
药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1 中国产瓦松属的药用资源
1.1 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Berger
又称流苏瓦松(《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瓦花(《秦
岭植物志》)、瓦塔或狗指甲(《全国中草药汇编》)。2年生
肉质草本。植株圆柱形至狭金字塔形,2年生花茎高约 10~
20cm;1年生莲座丛的叶短,叶线形,互生且有刺,先端增大的
白色软骨质附属物具流苏状牙齿。总状花序,紧密,或下部分
枝,可呈宽20cm的金字塔形;苞片线状渐尖;花梗长达1cm;
萼片5,长圆形,长1~3mm;花瓣5,红色,披针状椭圆形,基部
1mm合生;雄蕊 10,花药紫色;鳞片5,近方形;蓇葖果5,长
5mm,喙细,长1mm;种子卵形、细小、多数。花期8~9月,果
期9~10月。产区为:湖北、安徽、江苏、浙江、青海、宁
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
黑龙江等。生于海拔 1 600m以下,但在甘肃、青海等地区则
可生长至海拔3 500m以下的山坡石上或屋瓦上。瓦松全草含
槲皮素、山柰酚、草酸、异丙叉景天庚酮糖酐等成分。瓦松
提取物对肝癌、胃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成分;对心血管
系统有作用。全草入药,气微味酸,具止血、活血、敛疮之功
效。现代研究表明,瓦松具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瓦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课题(№.2003KJ
151,2000JQW104)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松栓的临床使用便是很好的证明。
1.2 钝叶瓦松 Orostachys malacophyllus (Pall.) Fisch
2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不具刺。花序紧密,总状,
有时穗状;蓇葖果5;种子卵状长圆形;花期7月,果期8~9
月。产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生于
海拔 1 200~1 800m的岩石缝中。全草入药,具止血、止痢、
敛疮之功效。
1.3 黄花瓦松 Orostachys spinosus (L.) C.A.Mey
2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具半圆形、白色、软骨质
附属物,其中央具软骨质的刺;花序狭长、顶生、穗状或总状;
花药黄色;蓇葖果5;种子长圆状卵形;花期7月,果期9月。
产于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区;生于海拔 600~2 900m的山坡干石缝中。全草入药,具活
血止痛、利湿消肿、敛疮之功效。
1.4 狼爪瓦松 Orostachys cartilagineus A.Bor.
2年生或多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中央有白色软骨
质刺;总状花序圆柱形;花白色;蓇葖果5;种子线状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产于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
省区;生于低山山坡上。全草入药,具止血、止痢、敛疮之功
效,用于泻痢、便血、痔疮出血、崩漏、痈肿疮毒等。
1.5 塔花瓦松 Orostachys chanetii (Lévl.) Berger
多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具刺尖,两侧各有 1~2齿;
植株狭金字塔形;小花序伞房状,全花序圆锥状;花白色,花药
深紫色;蓇葖果5;种子狭长圆形;花期9月,果期10月。产
于四川、甘肃、河北等省区;生于海拔400~1 700m的山坡石
上或屋顶上。全草入药,具止血、活血、敛疮之功效。
1.6 晚红瓦松 Orostachys erubescens (Maxim.) Ohwi
多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有不为软骨质的刺尖;花
序总状;花白色,花药暗紫色;蓇葖果5;花期8~9月,果期
9~10月。产于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区;生于低山石上或
溪沟旁。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之功效。
1.7 小苞瓦松 Orostachys thyrsiflorus Fisch
2年生肉质草本。莲座叶先端渐变为软骨质附属物,急尖,
中央有短尖头;花序总状;花白色或浅粉红色,花药紫色;蓇
葖果5;种子卵形、细小;花期7~8月。产于西藏、新疆、
甘肃等省区。全草入药,具止血止痢、敛疮之功效。
2 资源的利用现状、开发及保护 (下转第59页)
2003年11月第10卷第1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59·

表2 毒性反应指标按WHO分级比较[例(%)]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毒 性
阿胶组 对照组 阿胶组 对照组 阿胶组 对照组 阿胶组 对照组
白细胞减少 2( 9.5) 3(14.2) 1( 4.7) 2( 9.5) 0 1(4.7) 0 0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4.7) 2(9.5) 1( 4.7) 3(14.2) 0 0 0 0
贫血 2( 9.5) 4(19.0) 1( 4.7) 3(14.2) 0 1(4.7) 0 0
血小板减少 2( 9.5) 5(23.8) 2( 9.5) 3(14.2) 0 2(9.5) 0 1(4.7)
恶心 4(19.0) 3(14.2) 3(14.2) 4(19.0) 0 0 0 0
呕吐 2( 9.5) 2( 9.5) 1( 4.7) 1( 4.7) 0 0 0 0
腹泻 0 0 1( 4.7) 1( 4.7) 0 0 0 0
黏膜炎 2( 9.5) 3(14.2) 1( 4.7) 1( 4.7) 0 0 0 0
感染 0 1( 4.7) 0 0 0 0 0 0
皮疹 2( 9.5) 1( 4.7) 0 0 0 0 0 0
发热 2( 9.5) 1( 4.7) 0 0 0 0 0 0
肝功能损害 1( 4.7) 1( 4.7) 0 0 0 0 0 0
肾功能损害 1( 4.7) 1( 4.7) 0 0 0 0 0 0
注:两组比较,P>0.05
而阿胶价廉,临床表现具有很好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值得广泛
运用于临床。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海.阿胶补血作用机理初探.山东中医杂志,1992, 11(3):35
2 张孝英.阿胶 888超级口服液的药理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
18(3):201
3 俞亚琴.补髓生血冲剂对正常小鼠造血干细胞和粒细胞的影响.河北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2):181
(收稿日期:2003-04-17)
(上接第41页)
根据我们在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以及综合参考文献资料,
可以得出:中国产瓦松属的药用植物共有7种,瓦松资源在野
外整体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目前,国内在实际应用方面主要停
留在民间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现代的、系统的研究;已有山东
省瓦松栓研制开发“星火计划”的报道,尚未见其它公开的研
究报道[6、7]。随着人们对“药物开发的大部分机会存在于那
些未曾开发利用的物种之间”达成共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手段对瓦松属植物进行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应是值得人们去
试验的有意义的系统工作。
切实可行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措施是合理地开发与利
用天然药物的前提与保证。在艰苦的野外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弄清资源的具体分布,并辅之以正确而规范的栽培管理手段,
保护环境并使之与药用植物的生境相适应,无疑又是保证药
用植物的数量与质量的理想方法之一。在对瓦松属的药用价
值还知之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生态适宜性研究的基础
上[11],规范发展瓦松植物的生产,为深度挖掘瓦松的潜在药
用价值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傅书遐,傅坤俊.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0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2~198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3).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757
4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64
5 程剑华.抗癌植物及其验方.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9
6 蔡玉英,张 伟,韦兴光,等.瓦松栓抗炎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1999,10(11):802
7 蔡玉英,韦兴光,张 伟,等.瓦松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中草
药,2000,31(5):370
8 林宏辉,杜林芳,李旭峰,等.瓦松的CAM活性与NAD-苹果酸酶的关系.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2(6):743
9 郑 艳.瓦松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植物研究,2003,22(2):164
10 Yoon Y,Kim KS, Hong SG.Protective effects of Orostachys
japonicus A.Berger (Crassulaceae) on H202-induced apoptosis in
GT-1 mouse hypothalamic neuronal cell line. J Ethnopharmacol,
2000,69(1):73
11 钟国跃.中草药资源系统研究方法探讨.中药材,2002,25(6):393

本文部分标本由西北植物研究所的傅坤俊研究员鉴定,
在此表示衷心的敬意与谢意;对江苏植物标本馆等单位提供
的大力支持谨致谢忱!
(收稿日期:200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