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JTCVM
2009年第 1期
资 料
形 ,长 3-6cm,宽 1-3 cm,顶端的一片通常较大 ,具三出脉 ,
两面无毛全缘。花白色或带粉红色 , 极香 , 具长梗。 由多花
组成圆锥状聚散花序 ,生于小枝顶端。花萼 5齿 ,紫红色 , 花
冠高脚蝶状 ,管细长 , 顶端 5裂 ,雄蕊 2,生于花冠内。浆果双
生 ,或有时仅一个发育 , 黑色 ,近圆形。
3.2.2 野素馨显微结构 野素馨叶横切结构 , 通过显微镜
可观察到表皮层(长带状)、栅栏组织(圆点散状)、海绵组织
(型似海绵状)、维管束(无数管状相连)。见图 2。
图 1 鸡血藤显微结构 10×40/0.65
图 2 野素馨显微结构 10×40/0.65
3.3 金银花
3.3.1 金银花形态 金银花属于金银花系忍冬科忍冬属植
物。多年生藤本 , 茎细中空 , 叶对生 ,少数枝三叶轮生 , 多数
二叶对生。呈卵形至长卵形 ,长 3-8 cm,宽 1-3 cm, 尖端钝
或急尖乃至渐尖 ,基部圆形乃至近心形 , 全缘 。初夏开花 ,每
叶腋内生两朵花 ,初开为白色 , 后变黄色 ,故名 “金银花”。 花
萼 5裂 ,无毛或有疏毛 , 花冠长 3-4 cm, 外面有疏柔毛和疏
腺毛 ,呈三唇形 , 上唇 4裂 ,下唇不裂 , 雄蕊 5, 子房无毛。
3.3.2 金银花显微结构 金银花茎横切显微结构 , 观察到
表皮层(最外层)、皮层(粗糙状)、韧皮部(无数细小椭圆
状)、射线(近靠韧皮部椭圆状较大)、导管(型似管状较大中
空)等。见图 3。
图 3 金银花显微结构 10×40/0.65
3.4 鸡血藤 、野素馨 、金银花结构之差异
通过显微镜观察 ,可以看出鸡血藤与金银花结构之间的
差异。鸡血藤茎横切面由周皮 、厚角组织 、皮层薄壁组织 、初
生韧皮部等构成;金银花茎横切面由表皮层 、皮层 、韧皮部 、
射线 、导管等构成;野素馨叶横切面由表皮层 、栅栏组织 、海
绵组织 、维管束等构成。在鸡血藤没有观察到射线和导管 ,
而金银花中没有观察到皮层薄壁组织。
甘肃堇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区系调查
苏 雪 ,孙 坤 ,杨永利 ,王庆瑞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09)01-0075-04
堇菜属(Viola)全世界约有 500余种 , 广布于温带 、热带
及亚热带 ,但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我国应用堇菜
属植物治疗疾病已有悠久历史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
收稿日期:2008-09-16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苏 雪(1974-),女 ,讲师 ,主要从事植物系统进化与生态
学教学与研究。
病方》始载有 “堇”、“堇叶”、“堇葵”的名称与主治 , 历代诸医
家广为应用 ,习称紫花地丁。 1977年版及 1990年版的《中国
药典》 、《中药志》等都记载了其药性及功效, 以其为主药的制
剂及组方在临床应用上的报道也很多 ,如《中草药学》载“紫消
膏”、1977年版《江苏药材标准》载 “紫花地丁软膏”、“复方紫
花地丁注射液”等。研究发现 , 堇菜属植物含有黄酮类 、三萜
类 、挥发油等一些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成分 ,该属多数种类具
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等功效 ,可用于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扁
75
DOI :10.13823/j.cnki.j tcvm.2009.01.003
JTCVM
2009年第 1期
资 料
桃体炎 、乳腺炎 、支气管炎等症的治疗。药理研究发现该属植
物不仅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杀作用 ,而且具有强的抗 HIV-1
病毒活性 ,因而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资源。
我国约有堇菜属植物 111种 ,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 。虽
然甘肃堇菜属植物分布较广 , 资源丰富 , 但迄今未见有关该
属药用植物种类 、数量 、分布等详实 、系统的研究报道。 为
此 ,笔者等对甘肃分布的堇菜属药用植物进行了大量野外考
察 、标本采集及分类鉴定的工作 , 旨在为甘肃堇菜属药用植
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甘肃堇菜属药用植物
甘肃堇菜属药用植物共 25种 1个变种 , 它们分别隶属
于 2亚属 10组 ,分种检索情况见表 1。
1.1 堇菜亚属
1.1.1 堇菜组 球果堇菜(毛果堇菜)V.colinaBess.为全
省广布种 ,生于林缘 、疏林下 、灌丛 、山坡 、沟谷及路旁较阴湿
处。全草民间供药用 ,具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等功效。用于
治疗痈疽疮毒 、肺痈 、跌打损伤 、刀伤出血等症。
1.1.2 鸟嘴柱头组 ⑴庐山堇菜 V.stewardianaW.Beck.,
分布于康县 、文县等地 。多生于海拔 600-1 500 m的山坡草
地 、路边 、杂木林下 、山沟溪边或岩缝中。全草入药 , 具清热
解毒 、凉血消肿等功效 , 用于治疗咽喉痛 、黄疸痄腮 、疔疮痈
肿等症。 ⑵紫花堇菜 V.grypocerasA.Gray,分布于文县 、康
县等暖温带地区。 生于林下 、林缘及山坡草地。 全草入药 ,
具清热解毒 、凉血 、止血 、化瘀等功效 ,用于治疗脓性炎症 、乳
腺炎 、疮痈 、疖痈 、咽喉红肿 、刀伤出血等症。 ⑶鸡腿堇菜 V.
acuminataLedeb.,分布于天水 、陇南 、陇东的大部分地区。生
于杂木林下 、林缘 、灌丛 、山坡草地或溪谷湿地等处。全草入
药 ,具清热解毒 、排脓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疮
疖 、跌打损伤等症。
1.1.3 合生托叶组 ⑴长萼堇菜 V.inconspicuaBlume, 分
布于天水 、徽县 、成县 、康县 、文县。生于林缘 、山坡草地 、田
边及溪旁等处。全草入药 ,具清热解毒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用
于治疗急性结膜炎 、咽炎 、疖痈 、疔疮等症。 ⑵戟叶堇菜 V.
betonicifoliaJ.E.Smith,分布于康县 、文县等地。生于山坡草
地 、水沟旁 、林缘 、灌丛及田边湿地。全草入药 ,具清热解毒 、
祛瘀消肿等功效 , 用于治疗肠痈 、淋浊 、疔疮肿毒 、刀伤出血
等症。 ⑶白花地丁 V.patriniDC.exGing, 分布于康县 、文
县等地。生于草地 、灌丛及林缘。全草入药 , 具除风火 、散瘀
血 、消肿解毒 、通经等功效 , 用于治疗疮毒红肿 、疔疮 、淋浊 、
咽肿痛 、肠痈 、黄疸等症。 ⑷紫花地丁 V.philippicaCav.(V.
yedoensisMakino),为广布种 , 分布于全省各地。生于田间 、
荒地 、山坡草丛 、林缘或灌丛等处。全草入药 , 具清热解毒 、
凉血消肿 、散瘀功效 , 用于治疗目赤 、咽喉痛 、结膜炎 、黄疸性
肝炎 、疔疮痈肿等症 , 还可治疗乳腺炎 、淋巴结核。 ⑸早开
堇菜 V.prionanthaBunge, 广布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草地 、沟
边 、宅旁等向阳处 , 也可见于灌丛及林缘。全草入药 , 可清热
解毒 、除脓消炎 ,捣烂外敷能排脓 、消炎 、生肌可用于治疗痈
疖 、丹毒 、乳腺炎 、目赤肿痛 、咽炎 、黄疸型肝炎 、肠炎 、毒蛇咬
伤等症。 ⑹深山堇菜 V.selkirkiPurshexGold,分布于我省
南部舟曲 、迭部等处。生于林下腐殖层较厚的土壤上 、溪谷 、
沟旁阴湿处。全草入药 ,具清热解毒 、消暑消肿等功效 ,用于
治疗无名肿毒 、暑热等症。
1.1.4 裂叶堇菜组 ⑴裂叶堇菜 V.dissectaLedeb, 该种在
全省境内均可见。生于山坡草地 、杂木林缘 、灌丛下及田边 、
路旁等地。全草入药 ,具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等功效 , 用于治
疗痈疮疔毒 、无名肿毒 、淋浊等症。 ⑵ 南山堇菜 V.chaero-
phyloides(Regel)W.Beck, 分布于渭源 、漳县 、天水 、华亭 、
平凉等地。全草入药 ,具发散风热 、止咳等功效 , 用于治疗风
热咳嗽等症。
1.1.5 阔鞘堇菜组 ⑴辽宁堇菜 V.rossiHemsl.exForbes
etHemsl,分布于天水地区。生于林下 、林缘 、灌丛及山坡草
地。全草入药 , 具清热解毒 、止血等功能 , 用于治疗疮疔肿
毒 ,外伤出血等症。⑵荁(穆平堇菜)V.moupinensisFranch,
分布于文县等暖温带地区。生于山坡草地 、林缘 、林下等处。
全草 、根茎入药 , 具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等功效 , 用于治疗乳
痈 、无名肿毒 、咳血 、刀伤等症。
1.1.6 匍匐堇菜组 柔毛堇菜 V.principisH.deBoiss, 分
布于文县等暖温带地区。生于阴湿草地 、林下等处。全草入
药 ,具清热解毒 、祛瘀生新等功效 ,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无名
肿毒等症。
1.1.7 蔓茎堇菜组 ⑴七星莲(蔓茎堇菜)V.difusaGing.
var.difusa分由于漳县 、康县等地。生于山坡湿草地 、山坡
路旁湿地及田边等处。 ⑵ 短须蔓茎堇菜(变种)var.bre-
vibarbataC.J.Wang, 分布于康县 、文县等地。生于山坡湿草
地 ,林缘湿地等处。全草入药 , 具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 、清肺
止咳等效 , 用于治疗疮毒疖痈 、风热咳嗽 、肺脓疡 、跌打损伤
及毒蛇咬伤等症。
1.1.8 双缘柱头堇菜组 堇菜 V.verecundaA.Gray, 产于
天水 、迭部等地。 生于灌丛 、杂木林林缘 、疏林下及山坡草
地 、路旁等处。全草入药 , 具清热解毒 、散瘀 、止咳等功效 , 用
于治疗节疮 、无名肿毒 、肺热咳嗽 、结膜炎 、上呼吸道感染 、刀
伤出血等症。
此外 ,民间也常将本亚属奇异堇菜 V.mirabilisL.、西藏
堇菜(藏东堇菜)V.kunawarensisRoyle、鳞茎堇菜V.bulbosa
Maxim、斑叶堇菜 V.variegataFisch.exLink、细距堇菜 V.
tenuicornisW.Beck作紫花地丁用。奇异堇菜仅分布于天水
地区 ,西藏堇菜与鳞茎堇菜分布于海拔 2 000 m以上的高山
及亚高山地带的草坡 、林下 、灌丛间 , 斑叶堇菜和细距堇菜广
泛分布于甘肃南部各地。
1.2 二裂花柱堇菜亚属
⑴双花堇菜 V.bifloraL.分布于嘉峪关 、肃南 、山丹 、天
祝 、永登 、榆中 、康乐 、临潭 、夏河 、合作 、碌曲 、舟曲 、卓尼 、文
县等地。生于海拔 1 800 m以上的山坡阴湿草地 、林缘及灌
丛下。全草民间药用 , 能治跌打损伤。 ⑵ 圆叶小堇菜 V.
rockianaW.Beck,分布于肃南 、天祝 、宕昌等高海拔地区。生
于海拔 2 500-4 300 m的高山 、亚高山地带的草坡 、林下 、灌
76
JTCVM
2009年第 1期
资 料
表 1 甘肃堇菜属药用植物分种表
1(6)花柱顶端二裂 ,花黄色 , 萼片附属物不明显
2(5)距极短 , 微超出萼片附属物
3(4)叶肾形 , 基部深心形 双花堇菜 V.biflora
4(3)叶近圆形 , 基部浅心形或心形 圆叶小堇菜 V.rockiana
5(2)距较长 , 约 3-4 mm 纤茎堇菜 V.tenuissima
6(1)花柱顶端非二裂;花不为黄色 , 萼片附属物通常明显
7(12)植株具明显匍匐茎
8(9)匍匐茎纤细而长 ,其上叶较小 , 无簇生叶;叶基心形 , 叶柄无翼 柔毛堇菜 V.principis
9(8)匍匐茎较粗壮 ,顶端常具簇生叶 , 叶基部截形或楔形 ,明显下延于叶柄
10(11)侧瓣无须毛 蔓茎堇菜 V.diffusavar.diffusa
11(10)侧瓣里面近基部密被须毛 长须蔓茎堇菜 V.difusavar.brevibarbata
12(7)植株不具匍匐茎
13(14)果圆球形 , 密被毛 ,紫色 , 果梗向地面弯曲 球果堇菜 V.colina
14(13)果卵球形或矩圆状球形 , 通常无毛 ,果梗直立
15(24)植株具直立地上茎
16(21)托叶具长流苏或齿裂
17(18)叶基部截形或楔形 , 明显下延使叶片成菱形 庐山堇菜 V.stewardiana
18(17)叶卵形 , 基部心形或浅心形
19(20)花大 , 长约 2cm,距长约 6 mm,侧瓣无须毛 , 柱头无乳头状毛 紫花堇菜 V.grypoceras
20(19)花较小 , 长约 1.5 cm,距长 2-4 mm,侧瓣有须毛 , 柱头具乳头状毛 鸡腿堇菜 V.acuminata
21(16)托叶通常全缘或有浅齿
22(23)花大 , 紫色 ,柱头钩状 奇异堇菜 V.mirabilis
23(22)花小 , 白色 ,柱头不呈钩状 堇菜 V.verecunda
24(15)植株无地上茎
25(28)叶片分裂
26(27)花紫色 , 萼片附属物短 ,叶裂片狭 , 线状 裂叶堇菜 V.dissect
27(26)花白色 , 萼片附属物长 ,叶裂片较宽 , 卵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 南山堇菜 V.chaerophyloides
28(25)叶不分裂
29(32)根状茎粗大而长 , 托叶与叶柄分离
30(31)花较大 , 紫色或淡紫色 ,距长约 3-4mm 辽宁堇菜 V.rossii
31(30)花较小 , 白色或淡紫色 ,距长约 1 mm 荁 V.moupinensis
32(29)根状茎不发达 , 托叶与叶柄合生
33(34)根状茎末端有鳞茎 , 植株有地下匍匐枝 鳞茎堇菜 V.bulbosa
34(33)不具上述特征
35(50)花紫色 , 堇色或淡紫色(稀白色)
36(37)叶片边缘近全缘 , 基部楔形 ,柱头钩状 西藏堇菜 V.kunawarensis
37(36)叶片边缘具齿 , 柱头不呈钩状 ,顶端两侧及后方具缘边
38(41)叶狭而长 , 戟形或条形
39(40)叶戟形 , 花淡紫色或白色 ,距长约 3-4mm 戟叶堇菜 V.betoniciflora
40(39)叶不为戟形 , 花紫堇色 ,距生长约 4-7mm 紫花地丁 V.philippica
41(38)叶通常较宽 , 三角形至卵圆形
42(43)叶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 长萼堇菜 V.inconspicua
43(42)叶为其它形状
44(45)叶面沿叶脉具明显白斑 , 背面深紫红色 斑叶堇菜 V.variegata
45(44)叶面不具白斑 , 叶背面绿色
46(49)叶通常卵形 , 广卵形或卵圆形 ,基部通常心形
47(48)叶基浅心形 , 顶端较钝 细距堇菜 V.tenuicornis
48(47)叶基深心形 , 顶端尖锐 深山堇菜 V.selkirkii
49(46)叶狭卵形 , 基部截形 早开堇菜 V.prionantha
50(35)花白色或近白色 白花地丁 V.patrini
丛。民间以全草入药 ,能清热解毒。
除了短距堇菜组的双花堇菜和圆叶小堇菜外 , 长距堇菜
组的纤茎堇菜 V.tenuissimaChang也常被作圆叶小堇菜用 ,
该种仅在本省天水 、舟曲 、文县有分布 , 生于 2 000 m以上的
山坡草地及林下。
2 小结
2.1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 、蒙古草原及青藏高原的交汇带 ,
地形复杂 ,气候差异显著。所产堇菜属植物种类多 , 资源丰
富 ,共有 34种 1亚种 1变种 , 约占全国总种数的 30%, 对药
用有明确记载的有 25种 1变种。堇菜属药用植物多生于林
缘 、路旁 、草地等较湿润处 ,除河西荒漠区外其它地区均有分
布。堇菜属药用植物广为应用于民间及临床 , 是具很好开发
77
JTCVM
2009年第 1期
资 料
和利用前景的药用植物资源 ,同时堇菜属植物也是重要的早
春观赏和露地美化植物资源。
2.2 堇菜属药用植物在名称的使用方面十分混乱 , 如紫花
地丁的学名应为 V.philippica, 但在不同药物志书中所用学名
不同 ,如《中国药典 》 1990年版中为 V.yedoensisMakino, 《全
国中草药汇编》中为 V.philippicaCav.ssp.mundaW.Beck等;
再如 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匍匐堇所用学名为 V.difusa
Ging, 据《中国植物志》(51卷)匍匐堇菜的学名应为 V.pilosa
Blume, 而 V.difusaGing是蔓茎堇菜的学名。此外 , 堇菜属
多种药用植物混用现象普遍 , 《中药鉴别手册》载紫花地丁来
源于紫花地丁 、犁头草 、长萼堇菜 、白花地丁 、香堇 5种植物 ,
而《四川省中药材标准》 1987年版将长萼堇菜 、戟叶堇菜 、球
果堇菜 、浅圆齿堇菜作紫花地丁 , 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堇菜
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对其确切功效的确定。堇菜属植
物为小草本 ,许多药用种类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 , 可能是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 , 该属植物在柱头形
态 , 叶片形态 , 托叶 、花的颜色 , 距 、萼片附属物等方面表现
了明显差异 ,特别是柱头的形态结构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
周印锁等曾对甘肃产堇菜属部分药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等
进行了研究 ,但叶表皮特征不足以准确区别甘肃堇菜属药
用植物 , 相反 , 依据上述形态特征可以将它们进行可靠的鉴
定。
2.3 在对甘肃堇菜属药用植物的野外实地考察中 , 我们发
现堇菜属部分种类在原有分布地的数量已大为减少 , 甚至
绝迹 , 如西藏堇菜 、荁 、辽宁堇菜 、奇异堇菜 、鸡腿堇菜等。
这与原生境地的改变或遭破坏有极大的关系 , 提示在开发
利用甘肃省丰富堇菜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同时 , 保护工作刻
不容缓。
临 ·床 ·集 ·锦
中药石硫烟合剂治疗山羊蠕形螨
1 发病情况
2006年 12月 ,綦江县篆塘镇漆树村谢秀月养羊 85只 ,
一只 25 kg重的山羊发病 ,精神欠佳 , 食欲减退 ,离群 ,颈 、背
部长有数个脓疱性结节 , 并流出黏性液体 , 疑为疥癣或皮肤
损伤 ,先后用青霉素 、链霉素 、头孢拉啶 、伊维菌素(克虫丁)
等治疗 10余天 , 未见好转。
2 症状
病羊体质中等 ,精神不振 , 反刍减少 ,被毛稍粗乱 ,体温正
常 ,呼吸 、脉搏正常 , 触摸颈部 、背部 、胸腹部有拇指大至核桃
大不等 、凸出于皮肤 、呈圆形或椭圆形硬结节数个 , 结节表面
结痂 , 呈银灰色 ,重按有痛感 , 未见黏液流出 ,逐一检查其它羊
只 ,无相同症状。
3 治疗
全场彻底消毒 ,病羊隔离治疗。采用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试治:生石灰 150 g(研细末),硫磺 50g(研细末),烟叶 100g。
将烟叶剪碎 ,加水煎 3次 , 合并取汁 1 000 mL,再将煎液微火
浓缩至 500 mL,与另两味药混合拌匀成合剂待用。病羊患
部剪毛 ,用肥皂水刮洗见红色 , 用淡盐水冲洗创伤面并涂搽
5%碘酊 , 后涂搽石硫烟合剂 ,每天换药 1次 , 连搽 3次 , 脓疱
结节消失而痊愈。
4 体会
本病属于非接触性传染 ,用抗生素治疗仅起消炎作用 ,
用伊维菌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应加强后续重复治疗。而采
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 , 方中生石灰性温 , 味苦涩 , 有杀菌收
敛 、止血生肌之功;硫磺性热 ,味酸有毒 , 有杀虫 、除疥疮的作
用 ,外用善治疥癣 、湿疹等皮肤病;烟叶性温 ,味苦辛辣 , 解毒
杀虫 ,煎液外用能治动物疥癣;诸药合用 , 杀虫解毒 、止血生
肌 、收敛消炎 , 故收效甚宏。
(重庆市綦江县畜牧中心 401420 赵应伦 唐中伟)
中西结合治疗猪痢疾
2006年 3月 4日 , 兰坪县金顶镇商坪村杨忠元饲养猪
19头(其中母猪 1头 , 架子猪 9头 ,仔猪 9头), 不分年龄 、性
别在 2-3天内全部发病。表现腹泻 、消瘦 ,肠内容物呈棕红
色 , 寒颤 ,濒死期抽搐。经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7例 , 全
部治愈。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猪精神委顿 , 鼻镜干燥 ,体温高达 40-41 ℃。初期不
论大小猪排出灰色软粪 , 口舌赤红 ,随后腹泻 , 粪中含有黏液
和血丝。后腹泻呈水样 、喷射状 ,有的呈油脂或胶胨样 、气味
腥臭。患猪拱背吊腹 , 饮欲增加 ,迅速虚脱消瘦。步态不稳 ,
濒死期抽搐。病理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结肠 、盲肠), 大
肠壁及肠系膜充血 、水肿 ,部分表现为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 ,
肠内容物中混有血丝和坏死组织碎片。
2 治疗
以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固肠消炎为原则。 中药:痢
止蒿 200g, 地榆 150 g, 仙鹤草 200g, 叶下花 80g, 蒲公英
100g, 板蓝根 100 g, 桉叶 200 g, 黄芩 80 g, 铁扫帚 200 g,
金银花 50 g, 木香 60g, 大蓟 200 g。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熬 ,
去渣待微温再加入百草霜 20 g, 红糖 100 g, 供 17头猪 1次
服用 , 1剂 /天 , 连用 3天。方中蒲公英 、桉叶 、金银花清热
解毒;黄芩清热解表;大蓟 、木香 、铁扫帚收敛止血;痢止蒿 、
白头翁止痢。西药:止血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 , 规格
每只 10 mL, 含量 12.5%), 成年猪每头肌注 15 mL, 架子猪
每头肌注 10mL,仔猪每头肌注 5mL, 1次 /天 ,连用 2天。止
痢消炎用百乐痢剑注射液(氧氟沙星 , 规格每只 10 mL, 含
氧氟沙星 400 mg), 成年猪每头肌注 20 mL, 架子猪每头肌
注 15 mL, 仔猪每头肌注 5 mL, 2次 /天 , 连用 3天。
(云南省兰坪县畜牧局兽医站 671400 张仕洋
何平芝 李庆亮 杨占梅)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