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5年 7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9卷第 4期
升麻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并
且一直以来被当做药用植物使用。 升麻属植物中绿
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茎均作为中药升
麻载入 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日本,小
升麻、单穗升麻被《日本药典》所收录。 在北美,黑升
麻(C.racemosa)又称蛇根草,在 1820~1926 年被收
入到《美国药典》。 英国也将黑升麻载入《英国草药
典》,后被引种到德国,推荐来治疗经前综合征,经期
腹痛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 在欧洲本土生长的升
麻只有欧洲升麻(C.europaea)。
升麻在我国是著名的常用中药,地下根茎入药,
它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被
列为“上品”药材。 升麻药物功效为清热解毒、升举
阳气和发表透疹,民间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麻疹
及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升麻属
植物具有抑制核苷运转、抗病毒、抗肿瘤、调节神经
内分泌功能、抗骨质疏松、消炎等多种生理活性 [1]。
《神农本草经》记载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
最近研究发现升麻属植物的有效成分显示出良好的
抗病毒作用,本文对升麻属植物的抗病毒作用进行
综述,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现代药理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已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
得到约 200 个化合物,主要为环阿尔廷烷型三萜皂
苷(如升麻醇、升麻烃)和肉桂酸衍生物(如阿魏酸、
异阿魏酸、咖啡酸)两大类化合物[2-8]。
三萜皂苷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存在
于多种植物中,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作用,如抗牛痘
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日本脑
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单纯疱疹病毒
1型(HSV-1)等[9]。有研究表明,阿魏酸对病毒亦有抑
制作用。 阿魏酸对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
和艾滋病病毒都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其具体作用机
制尚不明确。 Hirabayashi 等将老鼠巨嗜细胞(RAW
264.7)用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发现采用阿魏酸和
异阿魏酸处理时,干扰素 -8 的产生分别下降 43%和
56%,活体实验也发现同样趋势[10]。 阿魏酸对病毒的
抑制机理还可能与它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
关,因为该酶与一些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11]。
2 抗病毒作用
2.1 抗 HBV 病毒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升麻对乙型
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12],但是其具体的有效部位
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特征尚不明确。
黄贵平等[13]以人肝癌细胞 -2.25(HepG2-2.25)细胞株
为模型,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乙肝病毒的脱氧核
糖核酸(HBVDNA)的变化,考察升麻水提液、总酚
酸、总皂苷、升麻苷及阿魏酸 5 个组分对 HBV 转基
因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的影响。 他们研究发现,升麻苷对模型
小鼠血清中的 HBsAg 及 HBeAg 的无明显作用,升
麻总酚酸能明显降低 HepG2-2.25 细胞胞浆核心颗
粒 HBVDNA 水平,从而发现升麻中的总酚酸部位是
其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用活性部位。
2.2 抗 HIV 病毒 有研究报道,升麻族植物的环阿
尔廷烷三萜皂苷成分具有抗 HIV 病毒的作用,它们
能够抑制 HIV 病毒致病过程中的核苷转运 [14]。
Sakurai 等 [15]研究发现从总状升麻中提取出的三萜
皂苷成分,具有明显的抗 H9 淋巴细胞中 HIV 复制
的作用,以其中 actein 化合物的作用最强,其最大效
应浓度(EC50)值为 0.375 μg/mL。 在此基础上,上海
师范大学南士滨硕士毕业论文《黑升麻功效的作用
机理研究》采用分子对接法,分别将黑升麻根茎提取
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与 HIV 逆转录酶、HIV 整合酶
升麻属植物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张丽蓉 1,鄢连和 2
(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2.浙江省丽水市畲族医药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 对升麻属植物抗病毒作用进行综述,为抗病毒新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9 篇。
[关键词] 升麻属植物;有效成分;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2015)04-0384-02
[收稿日期] 2014-07-20
[基金项目]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编号:2011ZA1
15)
[作者简介] 张丽蓉(1986-),女,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及畲药
质量标准研究,电话:18957097787,邮箱:170586981@qq.com。
第 39 卷 第 4 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9,No.4
2015 年 7 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Jul.2015
384
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5.04.068
2015年 7月 第 39卷第 4期
进行对接,以期从分子水平上解释黑升麻根茎提取
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艾滋病的作用机理,为新型
抗艾滋病药物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从升麻根茎中分离出的 24 种三萜化合物能抑
制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对核苷的转运。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侧链(0)上的半缩醛结构、12 位
氧代、B环上的环丙烷环及 C-7(8)双键与活性有关;
其中升麻苷(cimicifuoside)抑制活性最强,4 ng/mL
时可引起 50%被抑制[16]。 林新等[17]研究发现兴安升
麻总皂苷(Cd-S)也能抑制体外植物血凝素(PHA)刺
激的淋巴细胞培养系统对胸腺嘧啶核苷(3H-TdR)
的转运,175.0 μg/mL可明显抑制 3H-TdR的转运,抑
制率达 93.85%。 以猴艾滋病病毒(SIV)作为人艾滋
病病毒(HIV)体外模型,Cd-S 在艾滋病病毒体外模
型(Hut-SIV)体外培养系统对 SIV 具有抑制作用,
200 mg/mL 的抑制率为 24%,使 SIV 数量下降 2~3
个单位。其机理可能是 Cd-S通过抑制细胞膜的核苷
转运,导致 SIV 在宿主细胞内自身 DNA 合成受限,
因而数量下降。
潘力等 [18]研究升麻的抗病毒作用,发现升麻提
取物对嗜杀酵母 T158c/S14a 嗜杀活性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影响 -1 核糖体移码效率导致的
结果。 由此,对我们研究升麻抗病毒作用靶点具有
指导意义。
2.3 抗其他病毒作用 升麻还具有抑制呼吸道病
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作用[19],
临床用于治疗麻疹、水痘、带状疱疹、流感等均有效。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君药为升麻,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
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滇南本草》记载
升麻主治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 这些都说明
升麻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3 展望
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脑炎、肺炎、疱
疹、爱滋病以及近几年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
和禽流感等,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药物,进一
步寻找和开发抗病毒有效成分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
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
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
本文就升麻属植物的抗病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以
期能发掘出更多活性高、药效好的制剂,使我国的植
物资源能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陈迪华,陈雪松. 升麻属植物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2):55-58.
[2] Sakurai N,Nagai,M.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original plants of
Cimicifugae Rhizoma in C hinese medicine[J]. Yakugaku Zasshi,
1996,116(11):850-865.
[3] 华会明,李铣,裴月湖,等. Cycloartane三萜化合物的波谱特征[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3):65-69.
[4] 赵晓宏,陈迪华,斯建勇,等. 升麻中新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35-138.
[5] 潘瑞乐,陈迪华,斯建勇,等. 升麻地上皂苷类成分研究[J]. 药
学学报,2002,37(2):117-120.
[6] Yoshihiro Mimaki,Isao Nadaoka,Masaaki Yasue,et al. Neocimi-
cigenosides A and B,Cycloartane Glycosides from the Rhizomes
of Cimicifuga racemosa and their effects on CRF-stimulatef ACTH
secretion from AtT-20 cells[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6
(69):829-832.
[7] Liang Zhou,Jun-ShanYang,Guang-Zhong Tu,et a1. Cyclolanostane
Tr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Souliea vaginata[J]. Chem.Pharm.Bull,
2006,54(6):823-826.
[8] Zulfigar Ali,shabana I,Khan,Rahul S.Pawar,et a1. 9,19-Cyclo-
lanostane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ts of Actaeapachypoda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7,70:107-110.
[9] K emph J P,Braley RO,C iotola PV. A comparison of youthful
inmates who have committed violent versus nonviolent crimes[J].
Am. Acad. Psychiatry Law,1998,26(1):67-74.
[10] Sakai S.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ulic acid and isofenulic acid
on the production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 in re-
sponse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RAW264.7
cells[J]. Mediators Inflamm,1998,8(3):173.
[11] Chan W S,Wen P C,Chiang H C.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
nship of eaffeic acid analogues on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
ion[J]. Anticancer Res,1995,15(3):703.
[12] 朱树宽. 升麻善治乙型肝炎[J]. 中医杂志,2006,47(4):255.
[13] 黄贵平,李存玉,刘兰平,等. 升麻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活性
部位筛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1):231-235.
[14] 高璟春,彭勇,杨梦苏,等 .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
探[J]. 植物分类学报,2008,46(4):516-536.
[15] Sakurai,Nobuko,et al. Anti-AIDS Agents. Part57Actein,an anti-
HIV principle from the rhizome of Cimicifuga racemosa(black
cohosh),and the anti-HIV activity of related saponins[J]. Bio-
org Med Chem Lett,2004,14(5):1329-1332.
[16] Hiormici H,Fumio K,Nakao I,et al. Inhition of Trymidine
Transport into Phytohemagglutinin-stimulated Lymphocytes by
triterpenoids from Cimicifuga species [J]. J Pharmacobio-Dyn,
1979,2(6):339-349.
[17] 林新,蔡有余,肖培根. 兴安升麻皂甙体外 SIV 抑制作用及其
机制[J]. 华西药学杂志,1994,9(4):221.
[18] 潘力,黄耀威,叶燕锐,等. 以酵母嗜杀系统为基础的抗病毒药
物筛选模型的建立[J]. 微生物学报,2007,47(3):517-521.
[19] 蒋成全.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应用[J]. 研究金针,2007,4(15):
8-9.
张丽蓉等:升麻属植物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