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桃金娘科蒲桃属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又称南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斯里兰
卡、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
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即可采摘,将采得的花蕾出去
花梗晒干即成.收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版.此种丁香温中、暖肾、降逆,可治逆、呕吐、反胃、
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开宝本草》中记载:“味辛,温,无毒.”入胃、
脾、肾经.《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本草
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味
辛,气温,纯阳,无毒.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
本文就蒲桃属丁香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
属植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1 化学成分
桃金娘科蒲桃属丁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
分,赵晨曦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购自湖南省
九芝堂的丁香花蕾和丁香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进
行分析鉴定. 研究共鉴定出 4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
中丁香果实总鉴定出 41种,丁香花蕾中鉴定出 30
种 . 其 中 2,3,4- trimethoxyacetophenone 和
2- methoxy- 4 [2- propeny]phenol acetate 为首次从
丁香挥发油中发现,另外丁子香酚和石竹稀为两种
已确认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分别占丁香果挥发油的
22.667%和 7.147%,丁香花蕾中的 57.133%和
14.408%,且这两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
色念珠菌十分敏感[1].丁香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
中药,其水煎液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刘洪宇等采用
HP- 20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
薄层色谱、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购自于枥本
天海堂公司丁香干燥花蕾中的水提物进行分离鉴
定,其共获得 5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 - 3- O葡
萄糖醛酸苷、槲皮素 - 3- O葡萄糖醛酸苷 6- 甲酯、
槲皮素 - 3- O葡萄糖苷、丁香酚 -β- 芸香糖苷、杨
梅酮[2],其中化合物槲皮素 - 3- O葡萄糖醛酸苷、槲
皮素 - 3- O葡萄糖醛酸苷 6- 甲酯、槲皮素 - 3- O葡
萄糖苷、丁香酚 -β- 芸香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中分离得到.
2 化学成份含量的测定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丁香酚进行了鉴别
和含量测定,2008年王焕芸等对购买于中蒙医院
药房、国一堂药房、福瑞大药房的干燥丁香花蕾,经
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槲皮素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
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柱
(5μm,250mm×4.6mm),流动相:甲醇 - 0.4%磷酸
(55:45),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
35℃.谢敏等以联苯为内标,HP- FFAP弹性石英毛
细管柱(25mm×0.20mm×0.33μm),FD检测器,柱
温 180℃,载气为氮气,流速 1ml/min,分流比:40:1
为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油(购自于厦门
虎标医药有限公司)中丁香酚的含量[3].杨琴建立了
原料药丁香酚(购自湖北中医学院)的质量控制方
法.研究人员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该药中的丁香酚含
量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条件: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
FFAP(聚乙二醇 20M与 2- 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
产物)毛细管色谱柱(30m×0.53mm×1μm),高纯
氮(99.999%) 为载气,流量 8ml/min,尾吹:
20ml/min,AR:300ml/min,H2:30ml/min,不分流进
Vol. 28 No. 4
Apr. 2012
赤 峰 学 院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 28卷 第 4期(下)
2012年 4月
蒲桃属丁香的研究进展
鹿 萍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对桃金娘科蒲桃属丁香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药理作用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见光及
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文对蒲桃属植物丁香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和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蒲桃属;丁香;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4- 0182- 02
182- -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2.08.074
样,进样器温度:230℃,检测器:FD,温度 250℃,柱
温:120℃,保持 1min,按每分钟 2.5℃升至 200℃,
维持 15min,进样量 0.5μl[4].
黎 U等用可见光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
总黄酮含量,可见光分光广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
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 510nm波长测定总黄酮含
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品,在 359nm
波长测定总黄酮含量[5].
3 药理作用
3.1 抗菌作用
李巧如等对丁香提取物抗菌机理的研究中发
现,丁香提取物与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红霉素联合
应用于金葡萄球菌、阴沟杆菌、产酸杆菌、产 H2S杆
菌、氟劳地杆菌,二者间无相互影响,而与氨基糖苷
类抗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则显示明
显的拮抗作用,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两药物的
浓度增大而加强.因此推测,丁香提取物的抗菌机
理可能是与氨基糖苷类竞争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过程[6].
赵晨曦等从丁香花蕾与丁香果实中首次纯化
出的两种挥发油 - 丁子香酚和石竹烯,且发现其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杆菌十分敏感,对大肠
杆菌和枯草杆菌敏感.丁香花蕾挥发油对所有试验
菌株都比丁香果实挥发油表现出更强的抗菌活性[1].
张慧芸等研究得出丁香提取物快速杀死大肠
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原因主要是破坏了其细胞
膜[7].
陈星灿等研究得出丁香等 26种中草药对脆弱
类杆菌、产黑素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抑菌作用明
显强于阴道正常定值菌群乳酪乳杆菌[8].
丁香酚有抑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作用,能抑
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9].
3.2 抗诱导和抗癌作用
以小鼠肝脏、胃和小肠粘膜的 GST活性为指
标,从丁香中进一步分离得到倍半萜β- 石竹烯、
β- 石竹烯氧化物、α- 葎草烯、α- 葎草烯环氧化
物 20mg能增加 GST活性,在肝脏中为对照组的
1.26倍,小肠粘膜中是对照组的 2.36倍.丁香倍半
萜为一有希望的抗癌剂[10].
3.3 抗氧化作用
在用于香肠制造的 10种香料中,丁香的抗氧
化作用最强,用射线处理丁香并不改变其抗氧化活
性 .ω=0.2%的丁香醚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及 ω=0.
05%的丁香酚都能防止猪油被氧化,它与维生素 E
并用能增强抗氧化作用,也能还原猪肉制品中的亚
硝酸盐和减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但不能抑制棕榈油
的氧化反应.
3.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丁香水提物和乙醚水提物对小鼠胃肠推动运
动无影响,但 20g/kg水提物灌肠给药能显著减少
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11].
4 展望
丁香的花蕾、叶、树皮、树根、树枝、果实均可供
药用,但对不同种属的丁香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
及其含量的尚需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与
抗菌活性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
(18):381-385.
〔2〕刘洪宇,朱姝,小松かつ子.丁香水溶性化学成分
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7):998-1000.
〔3〕王焕芸,王玉华,贾彦胜,等.丁香药材中槲皮素
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8,30(6):534-537.
〔4〕杨琴.丁香酚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
国药,2006,17(7):1223-1225.
〔5〕黎 U,凌伟忠,叶勇,等.可见光及紫外分光光度
法测定丁香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6〕李巧如,刘宗智,任健康,等.丁香提取物抗菌机
理的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261-262.
〔7〕张慧芸,孔保华.丁香提取物抗菌机理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3):88-91.
〔8〕陈星灿,刘定安,宫锡坤.中药抗菌作用研究[J].中
医药学报,1998(01):35.
〔9〕Dohi Tet al Japan J pharmacol,1991(55):547.
〔10〕李锦绣.丁香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
杂志,2002,18(6):54.
〔11〕张朋发,等.中药材.1992,15(4):33.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