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丁香属植物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全 文 :第 38 卷 第 1 期
2012 年 3 月
内 蒙 古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38 No. 1
Mar. 2012
收稿日期:2011-11-18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基金(BJ07 - 8)资助
作者简介:冀鹏飞(1964 -) ,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研究。
通讯作者:郭金丽(1972 -) ,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生理研究。
丁香属植物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冀鹏飞1,薛 斌2,郭金丽3,李雪艳3
(1.包头市园林处,内蒙古 包头 014010;2.乌兰察布市造林站,内蒙古 集宁 012000;3.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
特 010019)
摘 要:对白丁香、红丁香、小叶丁香 3 种丁香属植物花开放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随着丁香属植物花朵的开放和衰老,花朵相对含水量、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从现蕾至盛开期上
升,盛开期后一直到衰败期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降低。
关键词:丁香;开花;衰老
中图分类号:S685.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66(2012)01-27-03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Syringa L. during the Flowering and Senescence
JI Peng - fei1,XUE Bin2,GUO Jin - li3,LI Xue - yan3
(1. Baotou Garden Bureau,Inner Mongolia,Baotou 014010,China;2. Wulanchabu Afforestation Station,Inner Mongolia,Jining
012000,China;3. Agricultur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9,China)
Abstract: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gelsh.,Syringa villosa Vahl and Syringa mi-
crophylls Diels. at different period during flower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flowering and
senescence process,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anthocyanin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reaseed from flow-
er bud to blooming period,which decreased after blooming period.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increased continuous-
ly,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decreased continuously in the whole process.
Key words:Syringa L.;flowering;senescence
国内外对观赏植物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方面的
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主要集中在鲜切花采后变
化方面[1 - 5],而对鲜花的自然衰老方面的研究相对
较少[6,7]。白丁香(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
gelsh.)、红丁香(Syringa villosa Vahl)、小叶丁香
(Syringa microphylls Diels.)是木犀科(Oleaceae)花
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观赏价
值高,适应性强,在园林绿化中广泛栽培,是我国北
方各省区园林应用最普遍的花灌木。但对其花朵的
衰老及其生理生化变化未见报道。本试验以 3 种丁
香属植物为材料,研究了自然条件下 3 种丁香属植
物鲜花的衰老进程及生理变化,揭示其衰老的内在
规律,以期为 3 种丁香属植物的花期延长和调控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白丁香和红丁香的花朵均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
东区校园,小叶丁香的花朵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西
区校园。选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正常、整齐一
致的植株为试材。
1. 2 试验方法
从 2008 年 5 月至 6 月,将 3 种丁香属植物开花
进程分为 5 个时期:顶端微裂,花瓣从萼片中显露颜
色为现蕾期;花冠顶端明显开裂为破绽期;花冠裂片
将要达到水平,但仍向中央倾斜为初开期;花瓣完全
水平为盛开期;花瓣下垂,且出现萎蔫和蓝变现象为
衰败期。选择 3 种丁香属植物各 3 株,每株固定标
记花序 10 个,于 5 个时期采集每个花序顶部、中部
内 蒙 古 林 业 科 技 第 38 卷
和基部共 100 枚花朵进行生理指标测定,并观测花
朵的外部形态特征,重复 3 次。
花朵相对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相对电导率
测定采用电导仪法、花青素含量测定采用浸提法、可
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
定采用考马斯亮蓝 G - 250 染色法,均采用李合生
的方法[8]。
2 结果与分析
2. 1 3 种丁香花朵在衰老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
3 种丁香花朵在开放过程中的开放顺序及程度
的变化是一致的,均经历了现蕾、开裂、盛开、衰败的
过程。在花朵的开放及衰老过程中,白丁香的颜色
没有发生变化,小叶丁香和红丁香花朵的颜色从现
蕾到盛开期逐渐加深,自盛开期之后逐渐变浅。
2. 2 3 种丁香花朵在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 2. 1 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由图 1 可以看出,3 种丁香的花朵相对含水量
从现蕾期至衰败期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从现蕾期到
盛开期花朵相对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在盛开期相对
含水量达到最高值,花朵的外部形态相对应的表现
为花瓣坚挺、饱满;从盛开期之后一直到衰败期花朵
相对含水量急剧减少,此时花朵出现萎蔫、蓝变、卷
边等症状。





/%
30
25
20
15
10
5
0
小叶丁香
白丁香
红丁香
现蕾期 破绽期 初开期 盛开期 衰败期
花期
图 1 3 种丁香花衰老过程中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Fig. 1 Change o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during the senescene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Syinga Linn.
2. 2. 2 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3 种丁香花朵花青素含量从现蕾期至衰败期均
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 种丁香中,小叶丁香在
整个花期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从现蕾期到盛开期呈
缓慢上升趋势,盛开期达到最高值,盛开期之后一直
到衰败期含量下降;红丁香花青素含量次之,从现蕾
到初开期含量逐渐增加,之后快速增加,至盛开期达
到最高,之后急剧下降;白丁香花色为白色,整个花
期中花青素含量最低,且基本没有变化(见图 2)。
小叶丁香
白丁香
红丁香
现蕾期 破绽期 初开期 盛开期 衰败期
花期





/m

g-
1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
图 2 3 种丁香花衰老过程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Fig. 2 Chang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during the senescene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Syinga Linn.
2. 2. 3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或处于衰老状态,细胞膜
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
大,电解质外渗率反映了质膜透性的大小,质膜透性
变化反映了细胞完整性程度。3 种丁香的花朵在衰
老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在衰
老期达到最大。从现蕾期到盛开期电导率上升趋势
缓和,从盛开期到衰老期则急剧上升(见图 3)。
白丁香
红丁香
小叶丁香
现蕾期 破绽期 初开期 盛开期 衰败期
花期





/%
30
25
20
15
10
5
0
图 3 3 种丁香花衰老过程中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Fig. 3 Change of relative conductivity during the senescene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Syinga Linn.
2. 2. 4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 种丁香花朵可溶性糖含量从现蕾期至盛开期
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于盛开期达到最高值,盛开期
之后可溶性糖含量开始急剧下降(见图 4)。
小叶丁香
红丁香
白丁香
现蕾期 破绽期 初开期 盛开期 衰败期
花期
30
25
20
15
10
5
0






/m

g-
1
图 4 3 种丁香花衰老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Fig. 4 Change of soluble sugar content during the senescene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Syinga Linn.
82
第 1 期 冀鹏飞,等:丁香属植物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 2. 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随着花朵的衰老进程,3 种
丁香花朵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
势,且从现蕾期到盛开期可溶性蛋白质下降较为缓
和,从盛开期到衰老期下降幅度较大。
小叶丁香
红丁香
白丁香
现蕾期 破绽期 初开期 盛开期 衰败期
花期








/m

g-
1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图 5 3 种丁香花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Fig. 5 Change of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during the senescene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Syinga Linn.
3 讨论
植物花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系列
生理变化[9,10],其中水分丧失、细胞膜脂过氧化、能
源物质减少和结构物质降解是花衰老的重要生理基
础[11 - 14]。本试验中 3 种丁香花朵相对含水量和花
青素含量均表现为从现蕾至盛花期一直增加,盛花
期之后至衰败期含量快速下降;花朵的形态特征也
相应表现为从现蕾至盛花期花朵坚挺、饱满、色彩鲜
艳,盛花期之后由于水分丧失和花青素降解,花朵出
现萎蔫、卷边、蓝变等衰老症状。在一定范围内花朵
中花青素含量随可溶性固体物(糖等)含量的增加
而增加,本文中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
势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花朵开放同时是一个衰老
的过程,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氧化产物不断积累,
膜系统崩溃和细胞完整性丧失,最终导致花瓣萎蔫
死亡是花衰老的重要生理因素。本文中 3 种丁香花
瓣的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加,说明膜透性持续增大。
同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说明结构物质蛋
白质持续降解,其中碱性氨基酸的增加可促使组织
内 pH值上升,从而引起色素或色素复合物颜色改
变,使花朵出现蓝变等衰老特征。
参考文献:
[1] 陈蔚辉. 6 - BA 对月季切花衰老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
报,2005,27(5) :792 - 795.
[2] 于宝莲,孙伟,陶懿伟,等.郁金香切花瓶插期间的衰落生理研
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4) :281 - 284,289.
[3] 杨立新.鲜切花的衰老原因及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J].丹东
纺专学报,2002,9(2) :861 - 865.
[4] 薛秋华,孙玲,潘东明. 百合切花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初报
[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 :179 - 182.
[5] 陈丹生,王精明,丁有雄.鲜切花的衰老与保鲜[J].亚热带植
物科学,2004,33(1) :73 - 76.
[6] 于凤鸣.唐菖蒲开花过程中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J].河北职
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2) :40 - 42.
[7] 王支槐,徐柳.海仙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6) :419.
[8] 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 潘海春. 月季花发育过程中花瓣细胞程序化死亡机制研究
[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10] 曾桢,郑亚东,郭余龙,等. 植物花器官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J].南方农业,2008,3(5) :45 - 50.
[11] 郭闻文,董丽,王莲英,等. 几个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
征与水分平衡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4) :89 - 93.
[12] 刘伟,叶庆生,潘瑞炽,等. 授粉对花衰老和乙烯生物合成的
调节[J].园艺学报,2000,27(增刊) :527 - 532.
[13] 于凤鸣.紫丁香花开放过程中几项生化指标的研究[J].河北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 :36 - 38.
[14] 朱诚,曾广文.桂花花衰老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J].
园艺学报,2000,27(5) :
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櫖
356 - 360.
(上接第 17 页)
参考文献:
[1] 金姝兰,杨芳英.江西农作物碳储量估算与分析[J].广东农业
科学,2011,(2) :216 - 218.
[2] 韩宾,孔凡磊,张海林,等. 耕作方式转变对小麦 /玉米两熟农
田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 :91
- 98.
[3] 王长生,王遵义,苏成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J]. 农
业机械学报,2004,35(1) :167 - 169.
[4] Lal R.,Kimble J. M. Conservation tillage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1997,(49) :243
- 253.
[5] 王燕,王小彬,刘爽,等.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3) :766 - 771.
[6] 张继平,常学礼,李健英,等. 基于 3S 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动态
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22(5) :25 - 30.
[7] 海龙.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和采伐后恢复林分的碳汇能力研究
[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8]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3) :1 - 5.
[9] 袁立敏,闫德仁,王熠青,等.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1,37(1) :9 - 13.
[10] 党晓宏,高永,虞毅,等.沙棘经济林碳汇计量研究[J]. 水土
保持通报,2011,31(6) :134 - 138.
[11] 王新建.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指标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92